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汉族人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汉族人血浆中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水平及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及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了12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同时应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研究了浙江地区156名汉族健康人与12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TAFI基因编码区Thr325Ile、Thr147Ala多态性分布特点,并分析这两个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中TAFI抗原与活性水平分别为(106.82±24.51)%和(6.32±1.58)μg/ml,心绞痛组患者血浆中TAFI抗原与活性水平分别为(100.73±30.39)%和(6.92±1.78)μg/ml,经方差分析,二者之间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浙江汉族人群中TAFI Thr325Ile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中Thr325Thr(1040C/C)占0.667 0,Thr325Ile(1040C/T)占0.262 0,Ile325Ile(1040T/T)占0.071 0;104 0位C与T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别为0.798 0与0.202 0,TAFI Thr147Ala的基因型分布中Ala147Ala(505G/G)为0.603 0,Ala 147 Thr(505G/A)为0.278 0,Thr147Thr(505A/A)为0.119 0,505位G与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42 0与0.258 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与对照组中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Thr325Ile基因多态性中,纯合子Thr325Thr(1040C/C)者血浆TAFI抗原水平为(114.89±22.53)%,较其他两型(1040C/T、1040T/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合子Ile325Ile(1040T/T)的TAFI活性为(3.08±3.63)μg/ml,较其他两型(1040C/T、1040T/T)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hr147Thr(505A/A)、Thr147Ala(505C/T)、Ala147Ala(505G/G)3种基因型血浆中TAFI水平(抗原与活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FI编码区Thr325Ile基因多态性对血浆中TAFI抗原与活性水平有明显的影响,但TAFI Ala147Thr与Thr325Ile两种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脑膜炎奈瑟球菌的菌群分布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致病血清群是A、B、C、Y和W135群.近几年发生了由A群向B群及W135群变迁的趋势,我们分析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
-
广西黑衣壮族人群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广西黑衣壮族人群脂蛋白脂酶(LPL)基因PvuⅡ多态性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325名20~80岁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 B及apo A1/apo B比值进行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直接测序法检测LPL-Pvu Ⅱ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析LPL-Pvu Ⅱ基因型与血脂和apo水平的关系.并将其结果与当地的331名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 黑衣壮族人群TC、TG、LDL-C和apo B水平显著低于汉族人群[分别为(4.57±0.97)mmol/L比(4.79±0.99)mmol/L,P<0.01;(1.16±0.95)mmol/L比(1.31±0.97)mmol/L,P<0.05;(2.30±0.68)mmol/L比(2.52±0.77)mmol/L,P<0.01;(0.87±0.21)g/L比(0.95±0.22)g/L,P<0.01],而HDL-C水平和apoA1/apo B比值则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分别为(2.17±0.51)mmol/L比(2.01±0.47)mmol/L,P<0.01和(1.88±1.03)比(1.67±0.78),P<0.01],apo A1水平与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0.14)g/L比(1.45±0.15)g/L,P>0.05].黑衣壮族人群含LPL-Pvu Ⅱ酶切位点(P+)和不含该位点(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2.92%和47.08%,汉族人群P+和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46%和41.54%(P<0.05).黑衣壮族人群P+P+、P+P-和P-P-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3.08%、59.69%和17.23%,汉族人群P+P+、P+P-和P-P-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9.31%、58.31%和12.38%(P>0.05).黑衣壮族和汉族人群LPL-Pvu Ⅱ不同基因型亚组间的血脂及ap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广西黑衣壮族人群LPL-Pvu Ⅱ等位基因频率与汉族人群比较有显著差异,但P+P+、P+P-和P-P-基因型频率与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民族人群LPL-Pvu Ⅱ多态性对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
-
TLR4 mRNA在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TLR4 mRNA表达水平与HIV感染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构建pUCm-TLR4质粒作为定量模板,在LightCycler检测仪上测定62例HIV/AIDS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PBMC中TLR4 mRNA的含量.结果 (1)HIV/AIDS患者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范围是(4.0×105~1.04×108)拷贝/μg RN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5 × 105~1.25×106)拷贝/μg RNA,(P<0.01).(2)在HIV/AIDS患者组中,艾滋病(AIDS)组外周血中TLR4 mRNA的含量高于HIV慢性感染(HIV)组及长期不进展(LTNP)组,HIV组高于LTNP组(P<0.05),LTN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TLR4 mRNA的含量与HIV-1 RNA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TLR4 mRNA表达水平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4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表达水平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 1)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方法,对6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1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组织标本中Tiam1 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6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4%、19.7%,11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组织标本中有1例患者有Tiam1 mRNA表达,3类组织标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96,P<0.01);胃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且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无关(P>0.05),但随着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浸润深度加深、分化程度降低、TNM分期增高,而呈现增高趋势(P<0.05).结论 FQ-RT-PCR检测Tiam1表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iam1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胃癌转移的基因治疗新靶点.
-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及其编码基因CPB2(Thr325Ile)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及其编码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了100例心肌梗死(MI)患者和90名正常对照者的CPB2基因多态性,同时应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了TAFI的活性及抗原,并进一步分析了基因多态性与TAFI的活性及抗原之间的关系.结果 MI组TAFI的活性及抗原[TAFI Act(51.4±9.3)μg/ml,TAFI Ag(145.6±33.5)%]均较对照组[TAFI Act(25.7±5.6)μg/ml,TAFI Ag(76.5±24.8)%]显著增高(t=22.927 2,P<0.000 1;t=16.012 7,P<0.000 1);CPB2基因的3种基因型(Thr325Thr、Thr325Ile、Ile325Ile)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32%)、53例(53%)、15例(15%)和31例(34.4%)、49例(54.4%)、10例(11.2%),等位基因C、T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7例(58.5%)、83例(41.5%)和111例(61.7%)、69例(38.3%)两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分布x2=0.648 2,P=0.723 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x2=0.395 8,P=0.529 2),且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在心梗组和对照组不同的基因型对TAFI活性没有影响(心梗组F=0.24,P=0.784 7;对照组F=0.80,P=0.453 5),而对TAFI抗原含量的影响,则以Thr325Thr基因型者血浆TAFI抗原浓度高,TIle325Ile型低,Thr325Ile型介于两者之间(F=36.33,P<0.000 1;F=6.76,P<0.000 1).结论 TAFI具有抑制纤溶的作用,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子.但CPB2基因(Thr325Ile)的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没有明显关系.
-
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
目的 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探讨HPV基因型别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问题.方法 收集宫颈疾病筛查者中感染有高危型HPV(杂交捕获法,HC-Ⅱ)、又具有同期宫颈病理切片结果的患者318例,按病理结果分成4组:宫颈癌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慢性炎症组.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试剂盒(HybriMax)对这些患者感染的HPV进行分型检测,对HPV基因型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21种基因型中的19种,未发现44、56型.各亚型在不同病变中的分布不同,宫颈癌组中主要感染基因型为16(80.8%)、33(15.4%)、31(11.5%)、58(7.7%)、18(7.7%).16型感染在所有病例组中均居首位,并在宫颈癌组、HSIL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SIL组和慢性炎症组(P<0.01);68型在HSIL组、LSIL组均为主要感染基因型,但未在宫颈癌组中出现;低危基因型6型以多重感染形式也出现在宫颈癌组和HSIL组.在各种病变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HPV混合感染,单一感染率随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递增,在宫颈癌标本中作为单一感染原的HPV型别有限.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主要感染的HPV基因型存在地理差异;16型感染仍是宫颈癌的大威胁;多重感染可能并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对高危基因型别需要进一步的认识.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高迁移率族蛋白盒(HMG)超家族可分为HMGB、HMGN、HMGA 3个家族,其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参与各种重要的生物过程,包括转录、DNA修复、V(D)J重组、分化、生长发育和细胞外信号.
-
唐氏综合征患者永生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 建立唐氏综合征患者永生细胞系,为唐氏综合征的基因诊断提供标准品.方法 采集唐氏综合征患者外周血,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加环孢霉素A抑制T淋巴细胞的技术,建立永生淋巴母细胞系.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其建系前后的遗传特性及稳定性.结果 建系成功,经过传代、冻存和复苏,建系后第10代染色体核型和DNA标志未发生改变.建系前后染色体核型均为47,XX,+21.多重荧光相对定量PCR鉴定,唐氏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原代细胞和转化后第10代细胞株的△Ct值均在-2.55±3s范围内,与正常对照相比△Ct值范围无重叠.21号染色体上的STR基因座D21S11多态性分析表明,唐氏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原代细胞和转化后第10代细胞株均有同样的3种基因型.结论 染色体核型和DNA分析表明,唐氏综合征患者永生细胞系建立前后遗传特点一致,且稳定,可用作基因诊断试剂盒产品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的标准品.
-
乙型肝炎病毒rtA181V/T和rtN236T变异阿德福韦耐药株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病毒学特征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耐药变异株(rtA181T/V和rtN236T)表达载体并对其体外复制能力和耐药性等病毒学特征进行体外研究.方法 以含1.2倍拷贝HBV DNA全基因的质粒PUC-HBV1.2WT为模板,PCR定点诱变技术构建含阿德福韦耐药株(rtA181V/T和rtN236T)的目的质粒,测序验证并利用变异株特异检测引物进行PCR检测;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ELISA检测上清中分泌的HBsAg和HBeAg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上清中病毒DNA水平,Southern blotting检测胞浆HBV复制中间体水平,比较野生株和变异株体外复制能力和对阿德福韦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构建的rtA181T、rtA181V和rtN236T表达质粒可用于变异株特异检测引物检测相应变异的阳性对照品;转染HepG2细胞后均可获得高水平的病毒抗原表达,胞浆和细胞培养上清中可以检测到HBV复制中间体和病毒颗粒的存在;三种变异均可单独导致对阿德福韦耐药,IC50为野生株的2.8至4.7倍;体外复制能力较野生株降低,分别为野生株的94.2%、89.0%和77.7%.结论 成功构建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变异株表达质粒并应用于变异株特异引物扩增检测技术,体外实验证实rtA181V/T和rtN236T单独变异均可导致HBV对阿德福韦耐药,且变异株的病毒复制能力较野生株有所下降.
-
限制性酶切扫描技术测定DNA甲基化组的方法建立
目的 优化试验条件,建立用于DNA甲基化组测定的限制性酶切扫描技术(RLGS).方法 选取冰冻胃癌组织及其周围非癌组织各2份,提取基因组大分子DNA(>50 000 bp),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等对DNA进行多重酶切、同位素32P标记、二维电泳、扫描分析,并且根据已有的位点DNA序列数据库,确定所得扫描图谱上位点所对应的序列信息.结果 成功得到RLGS扫描图;有效点平均在1 200个左右,标本质量较好的图谱平均可获得有效点1 800个左右,与国外实验室的平均水平相当,经过比对可找出放射自显影信号强度减弱或增强的点,结果可重复,并能在NotⅠ-EcoR Ⅴ克隆文库中找到这些点所对应的序列信息.结论 成功建立了RLGS技术平台,并能够稳定工作.
-
关注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临床检验需要可靠的评价检验结果质量的定量指标,测量不确定度已被引入临床检验领域.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被包括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推荐作为评价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指标.相对于其他测量,临床检验有其特点,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尚需进一步研究.临床检验工作者需关注和探索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
临床检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代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是一个反映测量结果质量的参数.有关国际导则已规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不确定度评定一般包括鉴别不确定度来源、量化不确定度分量和合并不确定度分量等步骤.不确定度首先在计量学领域普遍采用,现被引入临床检验领域.近年来几个有关临床检验的国际标准都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出要求.对于临床检验参考测量及参考物质定值有关的测量,其不确定度基本可按现有国际导则进行评定.但对于临床实验室检验,影响检验结果或与检验结果有关的因素很多,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仍存在许多有待澄清的问题.临床实验室中不确定度的合理评定和应用,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国际约定.
-
关注血清谷氨酰转移酶新的临床应用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γ-GT)长期被用为肝胆疾患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指标.近期研究发现,GGT升高与将来发生慢性肾疾患或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有关.GGT升高也可预示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发生.因而,其升高与人群的各种原因而致的死亡有联系.GGT可能是体内氧化应激的指标之一,可反映氧自由基对多种细胞的损伤,是一疾病预示性指标.它对多种疾病的预示作用值得重视和研究.
-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血小板在体内主要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会指导临床医师抽骨髓检查或输入血小板治疗,鉴别血小板减少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
从血液中分离出黑曲霉菌一例
患者男,22岁.2005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出血、全身出血点入住某医院,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化疗后缓解,此后规律行7个疗程巩固化疗,骨髓穿刺检查示病情完全缓解.
-
湖北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的病毒核酸特点
患者男,年龄21岁.2006年4月11日,因发热、咳嗽10 d,呼吸困难伴腹痛,抗生素治疗无效后,住武汉医院,入院诊断为肺炎.4月11日上午,门诊胸透提示双肺感染,中午收入呼吸内科,14∶30以"肺部感染"转ICU病房.
-
美国病理家学会室间质评样本中少见致病真菌的形态学研究
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抑制患者的增加,真菌感染逐年增多并呈现多样化趋势,近年来更是发现了一些以往不致病的少见致病真菌引起人类严重感染的报道.鉴于目前临床真菌检验在国内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室还较为薄弱,而真菌的检验特别是丝状真菌检验仍主要依赖于手工鉴定,所以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
-
POCT的临床应用及质量管理
一、POCT的概念1995年,在加利福尼亚召开的AACC(美国临床化学协会)年会展览会上辟出一个特殊的展区,专门展示一些可以快捷移动、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技术与设备,这些新颖的技术和设备带给所有参观者以崭新的概念,即"在靠近患者的地方在极短的时间内可获得多项测量结果",这种检验方式称为POCT(point-of-care testing或point of care in viro diagnostic Testing).
-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主要问题以及研究进展
室间质量评价(能力验证)作为实验室检测质量提高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不论是在评价限的设置还是靶值的制定以及质控品的制备和选择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回顾了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目前存在且需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明确指出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
病原体核酸检测中泌尿生殖道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在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核酸的PCR检测中,正确的泌尿生殖道标本采集方法和检测中必要的质控措施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标本中的PCR抑制物如血红蛋白、乳铁蛋白和尿素等,以及在标本采集时未采到上皮细胞是检测"假阴性"的主要原因.高效的核酸提取方法、标本冷藏后再检测和对标本进行稀释可有效地消除PCR抑制物的作用.对标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上皮细胞,以及检测标本时共扩增检测β-珠蛋白基因DNA,可监测标本采集的有效性.
-
电子医嘱和条码管理系统在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试验结果的重要保证,而分析前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如同一条链条的强度取决于它脆弱的一环,一项检验项目的终质量取决于误差大的那一环节[1].为此,实验室如何监控分析前各个环节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ISO/IEC 15189)[2]的分析前质量管理内涵结合本实验室具体情况,利用电子医嘱和条形码系统对分析前各环节进行全面监控,使用近两年来收到明显效果.
-
逆转录-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目的 探讨逆转录-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RT-PCR-DGGE)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进行分子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以硝基四氮唑蓝(NBT)G6PD/6PGD比值将患儿分为G6PD活性缺乏(60例)、不能确诊(51例)及G6PD活性正常值组(100例);外周血提取总RNA和逆转录成cDNA;针对中国人群已报道的17种突变位点,以cDNA为模板,分段设计6对DGGE引物,利用PCR-DGGE等方法在全编码区范围内分区段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及分型,并对各类突变型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检出A95G、G392T、T517C、G871A、C1024T、C1360T、G1376T、G1388A 8个已知基因突变位点和1个新发现位点,G6PD缺乏组、不能确诊组及G6PD活性正常值组基因突变总检出率分别为88.3%、77.3%和14.0%.结论 RT-PCR-DGGE对G6PD缺乏组、不能确诊组的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对不能确诊组杂合子检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细菌鉴定应注意细节特征:对边泽源同志商榷一文的答复
编辑同志:编辑部转来的边泽源商榷一文已认真阅读,感谢边泽源读者对本文的关注,现就他阐述的一些观点回答如下.1.关于细菌形态学:细菌形态学之所以认为简单,是因为有些形态学特征很容易观察,如菌落形态学特征.
-
对《形态学检查方法的标准化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作用》一文的商榷
编辑同志:贵刊2006年第10期刊登了谷海瀛教授的《形态学检查方法的标准化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作用》[1]一文,读后深受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为其中某些观点值得与作者商榷.
-
北京市三级医院全血细胞计数结果可比性和准确性调查
目的 对北京市三级医院间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进行调查,为开展临床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依据.方法 共调查41家实验室,以全血细胞计数(complete blood count,CBC)为试点项目,通过现场调查、仪器校准和结果比对等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纠正措施和评价方法.结果 在仪器校准和室内质量控制方面存在较多有待规范之处,表现为22家实验室(53.6%)无校准记录,甚至有4家实验室(9.8%)从未进行过校准,4家实验室(9.8%)使用质控物而非校准物进行了错误的校准;14家实验室(34.2%)开展室内质量控制项目的数量达不到要求.此外,有4家实验室(9.8%)使用非配套试剂.根据调查数据和检验结果生物变异的文献报道,将北京市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允许偏差暂定为:WBC≤15%,Hb≤5%,RBC≤5%,红细胞压积(HCT)≤5%,PLT≤15%.通过使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细胞分析校准实验室提供的溯源至参考方法的定值新鲜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使13家医院的14个不合格项目纠正了11个.结论 通过现场调查、使用具有溯源性的定值新鲜血校准不同的检测系统、现场的结果比对、质量管理要求的提出以及监督措施的实施,可以明显提高医院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为开展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了依据.
-
多台生化分析仪多项目同时进行比对的实验研究设计及应用
目的 设计同时在多台生化分析仪上对多个检测项目进行方法比较和偏倚评估的实验.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EP9-A文件,并改进其中样本收集要求,每天取患者新鲜混合血清8份,连续5 d在11台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所有参加比对的项目,每批重复2次.计算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及平均百分偏差,同时评价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偏差.结果 以ALT测定为例,各仪器相关系数在0.994~1.000之间,平均百分偏差在-0.460%~4.927%之间,40 U/L和300 U/L处的系统偏差分别在-1.510~1.834和-3.101~9.188之间.结论 28个项目在不同仪器之间的相对偏倚在线形范围内可接受,2个项目在调整系数后结果可接受,淀粉酶和脂肪酶在不同仪器方法间的比对结果不接受.
-
血细胞分析网络实验室的初建与质量保证
目的 建立血细胞分析网络实验室,拟解决本地区血液分析仪校准存在的困难.方法 依据GB/T 1548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等同ISO/IEC 17025)建立血细胞分析溯源体系网络实验室;向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校准实验室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的溯源;使用与校准实验室同型号二级标准血液分析仪和同批号比对物进行长期比对;使用健康人新鲜血对多台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结果 逐步完善了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室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逐步达到血细胞分析比对实验室的技术要求;使用同一仪器定值的新鲜血校准的本院内4台血液分析仪,校准后各仪器测定结果与定值仪可比性良好,各试验参数相关系数在0.99以上,WBC、RBC、红细胞压积(HCT)、Hb、PLT的相对偏差分别在±7%、±3.5%、±4%、±3%、±15%以内.结论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与校准实验室检测结果可比性良好,其溯源模式和质量控制方案保证了该系统全血细胞计数结果具有良好的溯源性和准确性;利用经筛选的健康人新鲜血可进行血液分析仪的校准,使不同分析仪间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
自动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的制定及评价
目的 制定合理的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并对其评价.方法 利用Sysmex XE-210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身的报警系统,参考国际一致性工作组(th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roup)的41条规则,制定暂定复检规则.按临床标本的检测流程和方法对2 795份门诊和住院标本进行全血细胞分析检测和推片染色,由本室技术人员进行镜检,对各条暂定规则和仪器提示细胞数量异常和形态异常的报警分别进行了统计学评估.结果 各暂定规则中出现假阳性、假阴性多的复检规则是仪器出现未成熟粒细胞/核左移和异型淋巴细胞报警,其次为仪器出现有核红细胞报警.反映白细胞各类细胞数量变化的评估显示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很低.形态学评估结果为真阳性占标本总数的17.44%,假阳性占15.82%,真阴性占63.49%,假阴性占3.25%.异型淋巴细胞、未成熟粒细胞和原始细胞报警是常见的假阳性报警.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并结合临床医师的意见终制定出了本室的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该规则的临床应用复检率为36%,镜检率为26%.结论 制定的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可提高标本检测的真阳性率.对于使用五分类自动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血液实验室,能够减轻复检工作量,降低漏检率,提高工作效率.
-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幼稚红细胞的准确性评价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引用,各类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相继问世,极大地拓展了血细胞检验的范围[1],近年来幼稚红细胞检测技术被应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更快速更全面地为临床提供了检验参数,本研究通过对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幼稚红细胞和经典的显微镜法计数幼稚红细胞结果进行比较,了解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幼稚红细胞的准确性.
-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相关细菌药敏测定能力的评估
目的 评估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相关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药敏测定能力.方法 选取89株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菌株(革兰阴性菌48株,革兰阳性菌41株)和66株本实验室保存的参考菌株(革兰阴性菌41株,革兰阳性菌25株)为评估菌株,分别采用Vitek 2 Compact AST-GN09(革兰阴性菌)、AST-P536(葡萄球菌)、AST-P534(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和AST-P533(肺炎链球菌)药敏卡进行药敏测定,测定结果与参考方法Etest结果进行对照.32株以CLSI纸片确证法检测为ESBL阳性的菌株(其中包括16株经PCR扩增测序确定产SHV或CTX-M型ESBLs的菌株),以Vitek 2 Compact检测其是否产ESBLs.结果 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规定的药敏折点,对Vitek 2 Compact和Etest法测得的药敏结果进行解释,在全部的1 626株细菌-抗生素组合中,Vitek 2 Compact药敏测定的标准符合率(CA)为90.83%,严重错误(VME)为4.91%,重大错误(ME)为2.09%,一般错误(MIE)为6.40%.90%以上的肠杆菌科菌、非发酵糖菌、微球菌科菌和链球菌科菌分别在11、13、11和12 h内完成测定.32株ESBL阳性菌以Vitek 2Compact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Vitek 2 Compact能够对临床相关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准确、快速的测定,对ESBLs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高,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有利工具.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介绍
陈文祥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63年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药学专业);1989年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理学硕士(生物化学专业)和医学博士学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
-
韦格纳肉芽肿病一例的诊断与治疗评析
患者男,61岁,因"乏力2个月,咳嗽、痰中带血1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始感乏力,1个月前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发热39℃,伴关节肌肉疼痛、四肢有出血点和淤斑、球结膜充血.胸片和肺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显示:双上肺陈旧性结核、双中下肺多发结节.
-
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本刊工作人员联系方式/欢迎给本刊学术讨论类栏目投稿/本刊接受电子版投稿
-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关键词: 医学 -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常用术语
在临床实验室,由于对一些基本术语理解不够确切,在使用中出现混淆或错误,特别是常将分析性能和临床应用性能概念混淆.现将一些常用基本术语总结如下.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VIP会员条例/本刊关于开辟"快审通道"的通告/敬告作者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