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缝匠肌骨瓣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5例
我们从1987年3月~1990年12月,收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5例,均采用加压螺纹钉+缝匠肌骨瓣植入术治疗,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9例;年龄22~71岁,平均56.7岁.左股骨颈9例,右股骨颈6例.头下型2例,头颈型4例,经颈型3例,基底型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短6个月,长8个月.
-
热渗透疗法配合穴位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50例
1989年9月~1996年9月,笔者采用电围腰热渗疗法配合腰腿四联针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经与单纯热渗透疗法治疗该病15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150例中男94例,女56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7.6岁;病程3天~12年;其中术后复发者8例.有腰腿抽痛者56例;相应椎旁压痛及放射性痛者103例;左侧腰腿痛78例,右侧腰腿痛59例,双侧均痛者13例;伴肢体麻木者76例.
-
动脉损伤12例的治疗
近10年我院骨科对膝周创伤的肢体出现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无论毛细血管试验是否正常,均及时手术探查,作出妥善相应处理,避免了牺牲肢体的不良后果.1 临床资料自1989年9月~1999年10月共收治12例动脉损伤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3~42岁,平均29岁.开放性7例,闭合性5例.伴股骨干中段、胫骨上段骨折1例,股骨下端骨折2例,胫腓骨上段骨折3例,脱位合并胫骨平台骨折、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和侧副韧带损伤3例,对侧肢体2例.合并胫后、腓总神经损伤3例,腓总神经损伤2例.
-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特点及不同术式效果观察
自1996年10月~2000年3月,对不同术式的老年LDH术后资料,进行术前临床资料综合评分和术后优及良差率的统计结果对比发现:在同样的病情条件下,手术时不进入椎间隙,术后优者占的比率较高,康复期较快;切除椎间盘涉及椎间隙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的不良发生较多,康复期较慢,报告如下:
-
折断式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
近年来,我院采用切开复位、折断式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3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男27例,女8例;年龄4~10岁.受伤时间:2小时~15天.固定材料采用张家港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折断式螺纹钉(钉批号KHS9809),直径4.5mm,长度50~70mm一枚.
-
肌萎缩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特殊型颈椎病,它没有明显的感觉障碍,也不伴疼痛,主要症状是双侧或单侧上肢、近侧肌或远侧肌无力及萎缩.此型颈椎病由Allen和Brain于1952年首先报告,由Keegan[1]于1965年根据解剖所见,提出发病机制.由于该型颈椎病是一种少见的非典型颈椎病,对其发病及诊断报告的较少.我们根据2000年2月~2000年8月临床所见的4例典型病例及有关文献资料对该型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加以探讨.
-
补肾活血方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完成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临床方面的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女性患者68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4.2±7.6岁,绝经1~20年.通过检查排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
椎板切开回置预防椎间盘切除术后瘢痕粘连
作者1992年以来研究用半椎板和全椎板切开回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66例.经临床观察,效果十分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小19岁,大73岁;左侧40例,右侧26例.病程短3个月,长2年.36例有腰外伤史.全部病例经CT或椎管造影定位.L4,5间隙突出40例,L5S1间隙26例.椎间盘髓核侧突合并神经根管狭窄30例,中央型突出12例,单纯侧方突出24例.单纯侧方突出或合并神经根管同侧狭窄者作半椎板切开回置,中央型突出者作全椎板切开回置.
-
股方肌带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
股方肌带蒂骨瓣移植术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之一.现将1993年4月~1999年4月以此法治疗的48例病人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中男33例,女15例;左侧19例,右侧29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55岁;骨折后3周内手术者45例,3周后手术者3例.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6年6个月.
-
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右胁部疼痛的临床观察
右胁部疼痛常见于肝胆疾病,但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常发现一部分右胁部疼痛不适的患者是因下胸段胸椎关节紊乱所引起的神经刺激症状,经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28~51岁,平均年龄37.2岁;病程3天~半年.
-
空心钉减压及丹参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于1995年3月~1999年3月,采用小切口空心加压螺钉持续减压固定术,术后应用丹参治疗股骨颈骨折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55~78岁;均为新鲜股骨颈骨折.头下型6例,经颈型17例,基底型13例.Pauwel角<30° 8例;30°~60° 18例;>70°10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6天.
-
老年股骨头坏死血管骨瓣植入术麻醉处理
我院自1994年5月~2000年5月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实施复位固定、带血管骨瓣植入术麻醉处理20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男113例,女87例;年龄60~70岁;均为外伤性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坏死,SAS Ⅱ~Ⅲ级.术前伴有高血压及心脏病者48例,有肺气肿者12例.手术均为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实施复位固定,旋髂深动脉髂骨瓣植入术.手术时间为3~4小时.
-
小切口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院自1994年1月~1998年7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3例,其中268例在手术治疗中对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即采用小切口开窗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68例中男187例,女81例;年龄27岁~59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短1.5个月,长11年,平均3.6年.其中腰痛者221例(占82.5%),下肢麻痛249例(占92.9%),小腿区域性皮肤感觉减退242例(占90.3%);伴有伸肌力减退214例(占79.8%),腰椎活动度伸屈受限187例(69.8%),间歇性跛行137例(占51.1%),跟腱反射消失或减弱112例(占41.8%),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31例(占86.2%),椎旁压痛及叩击痛253例(占94.4%).
-
用带钩不锈钢牙弓夹板治疗下颌骨骨折
我们自1995年以来,用带钩不锈钢牙弓夹板(上海铁道医院牙科材料厂产)治疗下颌骨骨折12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5~48岁.病因为车辆撞伤、坠落伤、打击伤等.骨折线分布于下颌角、下颌体.单发骨折9例,双发骨折3例;有4例无明显错位,8例均有不同程度错位,其中7例骨折处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就诊时间为伤后1小时~5天.
-
骨盆骨折并发腹膜炎18例的诊治体会
我院1988年8月~1998年8月共收治骨盆骨折76例,其中并发腹膜炎者18例,现就其诊治体会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骨盆骨折并发腹膜炎患者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32.8岁.伤因均为车祸伤.稳定性骨盆骨折15例,其中单耻骨支骨折8例,双耻骨支骨折4例,坐骨支骨折1例,单纯髋臼骨折2例;不稳定性骨折3例,其中骶髂关节脱位1例,骶骨骨折2例.并发膀胱破裂或挫伤4例,尿道断裂2例,后腹膜血肿8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多发性创伤3例;合并不同程度休克11例.
-
经皮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9例
自1990年以来,笔者运用闭合复位经皮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7例,女2例;右侧5例,左侧4例;伤后至治疗时间短5小时,长10天,平均3天.
-
肩锁关节盘引起肩锁关节疼痛5例报告
我院于1996~1998年手术治疗5例肩锁关节疼痛患者,术中摘除关节盘,病理报告俱被证实为肩锁关节盘破裂,变性.手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患者多为男性,年龄35~47岁.临床表现为肩锁关节疼痛,上肢上举时疼痛明显,肩挑重物时疼痛尤甚.无明显外伤史,肩锁关节正位片未发现异常X线征象.5例患者均在本院及他院作过局封治疗,一周内疗效良好,10~15天又复疼痛发作.
-
8例臀部及大腿皮肤潜行剥脱伤的治疗
1988年3月~1997年12月我科共收治8例臀部及大腿皮肤潜行剥脱伤病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18~52岁.全部为交通事故伤.伤后就诊时间:短半小时,长达20天.抽血量少为800ml,多达3000ml,平均为1600ml.合并骨盆骨折3例.
-
网眼状切口减压治疗筋膜室间隔综合征
自1994年至今,我们对21例小腿骨筋膜室间隔综合征病人采取网眼状切口减压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均为男性,年龄17~53岁,伤后得到治疗时间4~82小时,发病原因均为外伤.合并胫腓骨骨折2例,单纯腓骨骨折1例.患肢肿胀严重,影响末梢血液循环者5例;肿胀明显,但无明显血循障碍者16例.
-
甘石创愈散加贝复济治疗Ⅲ期褥疮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8年2月~2000年8月运用甘石创愈散加贝复济治疗Ⅲ期褥疮患者16例,经与利凡诺常规换药的病例对比观察,结果表明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Ⅲ期褥疮患者共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6例用甘石创愈散加贝复济治疗;对照组16例用0.1%利凡诺溶液常规换药.两组褥疮面积分别为2cm×2cm~13cm×12cm和2cm×2cm~12cm×12cm.
-
中药灌注冲洗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110例
我们自1995年以来,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中药灌注冲洗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110例,效果满意,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0例中男34例,女76例;年龄小17岁,大62岁,平均38岁;左侧50例,右侧60例,均为单侧发病;有急性创伤史者68人,有慢性劳损史者42人;病程短5天,长3年,平均时间48天;均有关节肿胀、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伴关节积血积液者96例,浮髌试验阳性92例,X线片检查显示:急性创伤者骨骼未见异常,慢性劳损者35例膝关节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及关节间隙变窄.
-
科雷氏骨折复位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科雷氏骨折复位后,石膏固定4~6周,腕关节僵直的发生率比较高,恢复关节功能时间长,痛苦大.对此,笔者在1986~1996年十年间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527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复位达到要求后,先用石膏托作掌屈尺偏位固定3周,继则用中药外敷并作纸夹板固定:将中药末调成糊状摊在桑皮纸上,外敷于骨折部,复盖塑料薄膜以防外渗;在尺桡两侧各置一双层马粪纸夹板(约15cm×6cm),呈( )状,远端齐桡腕关节间隙,然后用绷带包扎,稍紧些,但以不妨碍手部血循为度.嘱患者开始作腕、指间关节主动屈伸活动,一日4次.4~5天换药一次,约二周后终止治疗.
-
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的红外热像图观察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图动态观察针灸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纯种新西兰家兔5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艾灸组,在手术直视下用咬骨钳在双侧桡骨中下1/3处造成3mm骨缺陷的标准骨折模型,造模后第二天起进行针灸治疗.针刺组取足三里、太溪、曲池、合谷4穴,艾灸组用大杼、肾俞、阿是穴,双侧交替,分别在造模前及造模后对骨折局部肢体进行红外线热像仪扫描,并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计算骨折局部的温度值.结果术前各组皮温无明显差别,术后第4天均有降低,第11天时两个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第18天时两个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疗法具有活血化瘀功能,能改善局部微循环而促进骨折愈合.
-
大鼠脊髓损伤后腓肠肌GDNF基因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肌GDNF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30只,根据脊髓损伤时间随机分为5组,即伤前、伤后3、7、10及21天组.采用Allens方法致大鼠脊髓T13段不完全性损伤,以β-Actin为内参照物,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大鼠腓肠肌在脊髓损伤前、后不同时间GDNFmRNA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前GDNFmRNA在大鼠腓肠肌微量表达,脊髓损伤后3天表达上调至3倍,7天上调至10倍,10天上调至4倍,21天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骨骼肌GDNF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神经元通过"胞体-轴突-靶器官”途径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用GDNF治疗脊髓损伤时应长期用药.
-
腰椎后关节滑膜皱折韧带的神经末梢的病理观察
目的观察腰椎后关节部位的痛觉感觉器-游离神经末梢.方法对1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后关节紊乱患者,在其椎间盘手术中留取椎后关节及其滑膜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法、硝酸银染色法、氯化金染色法、免疫组化法作病理观察.结果滑膜皱折、韧带部均具有游离神经末梢.结论解释了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在患者主观描述中模糊不清的原因.
-
开放性股骨干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1例
患者男,20岁(住院号:181824、188860,X线号:F26965),于1995年3月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致左大腿及头面部外伤,急到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左股骨开放性骨折、头皮裂伤、面部皮肤擦伤及失血性休克.急行抗休克、大腿伤口填塞止血、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及其它相应处理.术后发现小腿中下段麻木,踝以下诸关节不能活动,考虑坐骨神经损伤.2周后伤口一期愈合,来我院就诊.查体:左大腿中段内侧较饱满,有轻压痛.左侧臀大肌、绳肌肌力好,腓总神经支配诸肌、小腿三头肌、屈及屈趾肌肌力为M0.坐骨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足底麻木感.左大腿中段Tinel征(+).X线片显示:左股骨中段短斜行骨折,已用六孔钢板固定,其中一枚螺钉正好通过骨折断端,骨折线清晰,无明显骨痂形成.肌电图提示:左下肢膝以下胫神经、腓总神经呈完全性受损表现,膝以上坐骨神经呈部分受损表现,股神经有轻度受损表现.术前查房决定行坐骨神经探查修复,同时取出位于骨折断端间的螺钉,并加行植骨术,以促进骨折愈合.入院2周后手术探查,以骨折处为中心取大腿后正中纵行切口,发现软组织中有一10cm×8cm×3cm囊性肿物,切开后内有黄色脓液约100ml,内有4团棉纱状异物.彻底清创,清除脓肿后,用3%双氧水及1‰新洁尔灭溶液反复冲洗伤口,重新更换手术用品.探查发现坐骨神经在骨折同一水平断裂,两断端有瘢痕组织形成,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神经缺损3.5cm.术中游离切除坐骨神经两断端瘢痕组织,根据神经断面束位解剖对应关系,用5-0无创线行神经外膜间继缝合,并用3-0无创线加强数针.术中决定不探查骨折端情况,以防感染扩散.膝关节屈曲30°石膏外固定,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术后一个月去石膏出院,进行综合治疗.8个月后再次来我院,查体:腓总神经支配诸肌、小腿三头肌、屈及屈趾肌肌力为M2.踝关节以上感觉功能已恢复,足底仍有麻木感.X线片显示骨折端未愈合,并向前成角35°.去除原钢板螺丝钉,重新内固定加植骨术.本次手术后1年,X线片显示骨折已愈合,患者能参加一般日常活动及体育锻炼.小腿肌肉无明显萎缩,小腿肌力均在M3~4级以上.现为术后4年,该患者已进入省级某高校学习.
-
小针刀致右前臂背侧外伤性神经瘤1例
患者,男性,64岁,因长期慢性劳损感右前臂酸痛1年.在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右桡侧伸腕肌腱炎”,给予小针刀治疗.术后发现局部疼痛症状未解除.疼痛异样,逐渐出现一肿块,局部感觉过敏,触之有放电样传导.小针刀后至今近4月,肿块向皮表突起.因疼痛及症状加重影响生活,故来本院医治,门诊及入院诊断:"右前臂背侧神经瘤”.入院后查体:见右前臂中下1/3背侧,有一直径1cm隆起,触之感觉过敏,向上臂有放电感,手腕活动时牵拉痛.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瘤体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外有二层包膜,周围见疤痕粘连,瘤体大小约1cm×1cm×1.5cm呈类球形,表面光滑,呈白色,质地中,远端有一条直径为0.5mm神经发出,支配桡侧腕短伸肌.切除瘤体并送病理.术后第一天患者自述症状消失.一周后病检结果:"神经纤维瘤”.
-
腰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
患者,男,18岁.因不慎扭伤腰部致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10天入院.查体:L4,5棘突及椎旁压痛,尤以左侧为重,叩痛不明显,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下肢肌力为Ⅳ级,感觉差,膝反射(+),未引出病理反射.右下肢肌力,感觉及反射正常.辅助检查:X线示腰椎生理弯曲存在,未见骨质破坏.CT示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遂决定行手术探查.取L3至S1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分离椎旁肌,见L3,4左侧椎旁肌部分被浸润、关节突关节被破坏、小关节松动、不稳;并有咖啡色样粘稠的液体流出.把L3大部分及L5棘突和椎板取下,见黄韧带及部分椎板被浸润,周围粘连较重,硬膜较完整,未波及椎体.把被浸润的部分彻底切除,同时行椎管减压.然后把取下的椎板回植并固定、冲洗伤口,放引流管引流,缝合伤口.把取出物送病理,病理报告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
腰椎管内巨大窦状静脉畸形1例
患者女,49岁,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小腿麻木1年加重1月入院.曾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牵引按摩、拉压复位、局部封闭等保守治疗,效均欠佳.近一月来疼痛、麻木加重,并出现排尿困难,左下肢无力等症状而收住院.发病来,食欲欠佳,睡眠差,体重减轻,大便正常.查体:T37.2℃ P72次/分 R18次/分 BP22/12kPa,神志清,精神差,痛苦貌.心肺(-),腹部(-).脊柱无侧弯,腰椎段生理曲度变直,L4、L5棘突左侧局部压痛明显,并有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70°,右侧正常,左趾背伸肌力减弱,左小腿外侧及会阴区皮肤感觉迟钝,左小腿周径小于右侧.辅助检查:腰椎CT示:L4,5椎间盘突出(中央巨大型)、L5S1椎间盘突出(旁中央型).初步诊断: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拟行L4、L5全椎板楔形截骨原位回置、髓核摘除术.术中见:硬脊膜与周边粘连极重,并见数条迂曲畸形的粗大静脉与硬脊膜平行或交叉伴行,直径在3~8mm,静脉壁脆弱且无弹性,神经剥离子轻剥即出现破裂出血,且止血困难,术中采用压迫止血、丝线结扎、电凝止血、银夹止血等方法,将大多数出血止住,但其中一粗大静脉破裂止血困难,术中考虑时间问题,决定暂棉片压迫止血,先行髓核摘除.L4,5髓核摘除顺利,当显露L5S1髓核时发现硬脊膜周围数条粗大的蔓状静脉且粘连更重,无法剥离,故决定切开硬膜囊,分开马尾神经,顺利摘除髓核.再次去除原压迫止血之棉片后仍出血不止,故阻断脑脊液,探查该静脉:呈窦状、壁薄、位于硬脊膜前腔,L4神经根前下方,直径粗达8mm.无法用丝线结扎,因银夹长度有限止血效果不佳,后决定用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观察20分钟无出血,冲洗创腔,置引流管,缝合各层,手术结束.术后给予综合治疗,未出现明胶海绵对L4神经根的压迫刺激症状,住院16天,痊愈出院.
-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新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病,髓核突出不但引起椎管内强烈的化学反应,同时对神经根产生物理挤压,出现腰腿痛症状.手法是临床治疗本病的一种主要方法,能有效地缓解疼痛,目前对手法治疗本病的机理在生物力学、血流变、血生化、影像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概括如下:
-
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基础研究进展
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中,旋转手法的应用是关键,近几年有学者作了一些可贵的探索,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 解剖学方面倪文才等[1]曾对31具尸体标本进行椎基动脉系及其对延髓、脑桥等部血循分布情况进行解剖学研究发现,椎动脉从出枢椎横突孔至入枕骨大孔处可谓"蜿蜒崎岖”,共有6~7个生理弯曲,椎动脉在其中位置相对固定.颅内椎动脉远侧段的管径约3.0~4.0mm,支配前庭神经核的基底动脉脑桥支管径仅0.1~0.5mm,支配迷路的内听动脉由小脑下前动脉分出,其管径平均为0.2mm,所以对上颈段大幅度的位移必然扭曲、拉张椎动脉,影响椎动脉血供.另外椎动脉壁分布有交感神经纤维,该神经纤维受到异常刺激可引起椎动脉痉挛进一步影响椎动脉供血.李义凯等[2]研究结果表明:旋转手法对颈椎管内解剖结构的改变,如椎管截面积、椎管矢状径、神经根袖等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旋转时,对侧神经根袖位移明显,这有助于解除神经根袖处的某些粘连.纤维环在过伸旋转时均有轻度凸出,并随左右旋转而左右移动.如果退变严重,或椎体后缘有较大的骨赘,或有较大的髓核突向椎管内,此时如果行旋转手法,容易造成脊髓损伤.前屈旋转时较过伸旋转时能使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截面积增大,使椎管内空间增加,有利于手法的安全;前屈旋转对下位神经根位移的影响较大,有利于松解神经根袖处和椎管内的某些粘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此,建议颈部施行旋转手法时,采取适当的前屈位为宜.另外,他对颈部旋转手法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取新鲜尸体颈段脊椎,用输液器头皮针的细塑料管分别插入枕骨大孔内的双侧椎动脉内,将颈椎标本分别置于直立位和右旋不同弧度进行滴注液体观察,发现旋转侧椎动脉的滴数在开始时有所增加,至旋转极限时下降,对侧椎动脉滴数在旋转10°左右时开始下降,至极限时下降明显,甚至完全停止.上述现象他在临床病例中也得到了验证,因此他认为:行旋转手法时切忌蛮力大幅度的旋转手法,尤其对于伴有椎动脉变异、动脉硬化明显、高血压等患者要慎用或不用颈椎旋转手法.
-
非牵引手法整复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临床较常见,一般普遍采用足蹬拔伸等对抗牵引的手法治疗,而我们近年来应用非牵引的手法整复,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了1996~1999年,我们门诊采取非牵引方法处理的肩关节脱位病人42例,年龄17~76岁,男24例,女18例;全部病例均摄X线片明确诊断.
-
改进Kocher法整复老年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30例
老年人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损伤之一,因多伴有肱骨大结节的撕脱性骨折,用Kocher氏手法较难复位,而传统的手拉足蹬法,亦因其暴力过大,容易造成新的损伤[1],故不适宜于老年人.自1992年以来,我们根据Kocher复位法的原理,对此作了些改进,现已成功整复了30例,本文作一介绍.
-
手法为主治疗隐神经卡压综合征24例
隐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并不少见,但由于对其重视不够而常常被漏诊.我们自1994年2月至今共以手法按摩为主或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本病患者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8~56岁,平均43.2岁;左侧10例,右侧15例(1例为双侧发病).病程短2周,长1年6个月,平均9.2周.病因膝部内侧有轻微外伤史者8例,膝关节前内侧入路手术后2例,感受寒湿者12例,2例无明显诱因.
-
DRFS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研究和评估DRFS(Distrction Reduce Fixation System,撑开、复位、固定系统)手术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减压,DRFS复位内固定和植骨融合.结果 25例中22例获随访不少于6个月,23例达完全复位(92%),术后症状均消失或基本消失.22例椎间融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断钉、断板、螺钉松动及滑脱复发.2例未完全复位者中1例螺钉偏内下方挤压神经根,1例钢板倒置安装.结论 DRFS设计巧妙、独到,充分利用了纵向滑移杠杆和提拉螺旋原理,在拧紧螺母时即可同时达到撑开、复位、固定作用,产生良好的杠杆和螺旋机械效益.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突出部位与程度,分别采用五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其中侧方入路1例,单开窗法25例,双开窗法13例,半椎板切除18例,全椎板切除11例.结果 42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优良率90.5%.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伴有低位突出,应充分重视临床查体.手术中仔细探察椎管、重视狭窄侧隐窝的减压、注意潜行椎间盘突和脱出髓核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关键.
-
急性颈髓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时,颈髓损伤的发病率及颈髓损伤严重程度、损伤平面、年龄、感染及颅脑损伤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7例颈髓损伤患者按年龄、损伤程度、损伤平面、合并感染及颅脑损伤情况分组,而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共19例合并SIADH,发病率为51.35%.年龄、颈髓损伤的程度、损伤平面与SIADH的发病率无关;与颈髓损伤的程度有明显关系;合并感染特别是肺炎SIADH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结论急性颈髓损伤时SIADH的发病率与颈髓损伤的程度和感染有明显关系,与年龄、损伤平面无关.颅脑损伤可能是SIADH的重要诱因.
-
Dick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目的观察Dick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急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人施行后入路Dick内固定手术,对手术前后损伤椎体的高度、Cobb角及脊髓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损伤椎体高度恢复均达90%以上,Cobb角均小于10°.随访3~48个月(平均10个月),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无丢失,无椎弓根螺钉断裂现象.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评定显示:除1例术前为A级者无恢复外,其余2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入路Dick内固定手术是治疗急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有效而可靠的方法,早期手术效果好.术后早期行床上功能锻炼,晚下床活动则是防止断钉及脊柱畸形的有效措施.
-
经腹穿刺L5S1椎间盘摘除切吸术52例
目的报告经腹穿刺L5S1椎间盘摘除切吸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消化道造影,压腹定位器及空心针穿刺技术,采用经腹穿刺途径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52例.结果术后经1~11个月随访,参照Watts四级评定标准:优40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6.1%.结论该术式明显提高了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减少了髓核摘除切吸术并发症的发生,扩大了经皮椎间盘摘除切吸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
-
Internet上骨科学资源的探索及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码科技的到来,国际互联网(Internet)正在改变着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为了充分利用Internet上的骨科学资源,为骨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服务,现将网上骨科文献查询方法和骨科相关网址以及骨科期刊网址介绍如下:1 专业检索一是通过网上医学文献检索库进行检索.进入数据库后,输入所要检索的关键词后,即可检索.二是通过医学网络搜录器进行检索.
-
经骶管腰椎硬膜外封闭疗法
腰腿痛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病情复杂,病程迁延,诊断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经骶管腰椎硬膜外封闭疗法(骶封术)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越来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纳运用.1 骶封术1.1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
-
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几点措施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术后感染引起的手术效果欠佳或手术失败的病例逐渐增加.我院自1995年8月~1998年12月施行人工全髋置换术49例,无一例感染,现将我们防止手术感染的几点措施和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左侧23例,右侧26例.年龄28~68岁,平均41.2岁.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3例,骨性关节炎7例,翻修术5例.术前Harris评分均≤55分.
-
穿针外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
笔者自行研制了一套专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外固定手术器械和工具[1],1992年10月开始应用于临床,对照同期手术内固定、穿针外固定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外固定器械与工具外固定器械由4枚固定针(直径6mm,长18cm和10cm各2枚)和1个固定基座组成.操作工具有内外套管,钻模针、旋钉器和模具固定架等[1].
-
力臂式外固定架治疗粗隆间骨折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我院自1995年1月~2000年9月应用力臂式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但也出现一些并发症,现就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加以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35~89岁,平均68.3岁;顺粗隆间骨折18例,顺粗隆间粉碎性11例,反粗隆间骨折3例;稳定型骨折19例,不稳定性骨折13例;合并病中冠心病10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5例,慢性肺气肿1例,中风后遗症1例.
-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我院自1994年9月~1999年6月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4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19~64岁,平均38岁;车祸伤39例,砸伤5例,坠落伤3例;其中开放伤7例;合并髋部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11例;手术时间为伤后4~7天.
-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粉碎性骨折
我院自1995年3月~1998年12月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1]治疗掌指骨粉碎性骨折2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均为男性;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1岁;发病部位:指骨12例,其中近节指骨8例(其中基部骨折3例),中节指骨4例,掌骨10例,其中中段骨折3例,掌骨头部骨折7例,有4例合并骨缺损;发病距手术时间1小时~9天不等,平均为34小时.
-
胫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浮膝损伤
浮膝损伤是一肢多发多段的严重损伤,临床治疗困难.我们试用胫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浮膝损伤,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除1例为11岁少女外,其余均为青壮年,小29岁,大42岁;6例均为车祸发生的撞击伤,系直接暴力.股骨干中下段骨折4例,股骨髁上骨折1例,股骨髁间骨折1例;其中,胫骨平台骨折1例,胫骨中上1/3骨折2例,中段3例.按张伯勋氏[1]分类方法,骨干骨折型4例,混合Ⅰ型2例.6例均属闭合性损伤,有2例胫前皮肤有2cm×2cm以下的缺损.左侧3例,右侧3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3例,单纯性3例,伴关节损伤3例.
-
前臂石膏管型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与脱位15例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与脱位治疗方法各异.我们采用以前臂管型石膏为支架,治疗此种骨折与脱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0~43岁;右侧13例,左侧2例.伤后就诊时间半小时至5天,其中第一掌骨基底骨折8例;本奈氏骨折7例.2例在外院整复失败而来本院.
-
闭合整复加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我院自1995年~1998年8月应用闭合整复加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胫腓骨骨折18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82例中男104例,女78例;年龄15~72岁;受伤至治疗时间2小时~19天;骨折类型:粉碎性82例,螺旋形54例,斜形26例,横形20例;骨折部位:胫腓骨上1/3 24例,中1/3 118例,下1/3 40例;其中开放性骨折68例;双侧胫腓骨骨折6例.
-
小夹板治疗腕舟状骨骨折
我们自1997年以来用小夹板治疗腕舟状骨骨折23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22~46岁,平均28岁;其中新鲜骨折20例,陈旧骨折3例;腰部骨折11例,近1/3骨折2例,远1/3骨折8例,结节部骨折2例;桡斜型(即骨折线由桡侧近端斜向尺侧远端)骨折10例,尺斜型(即骨折线由尺侧近端斜向桡侧远端)骨折9例,横断型(即骨折线几乎呈横向)骨折2例;就诊时间早是伤后2小时,迟90天.
-
脊柱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处理的探讨
胸腰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往往主张手术治疗.现将我院十年来用棘突钢板,Dicks钉,Steffee钢板,哈氏棒作内固定器材等24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1 临床资料:24例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8~55岁;全部病例均T10~L2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术中存在的问题:(1)麻醉问题本组24例为局麻,除3例圆锥损伤外,术前牵引复位胸与髂棘部垫枕为15cm及10cm,使胸腰椎过伸.(2)内固定选用不当有明显的椎体楔形压缩畸形,选用棘突钢板4例,没有纠正好椎体骨折畸行,脊髓压迫依然存在.(3)内固定使用不当 Dicks钉10例,Steffee钢板6例,哈氏棒1例,其中2例以脱位为主的脊柱骨折脱位,采用撑开方法而使复位欠1cm左右.(4)时间延误 L1骨折并脊髓圆锥损伤3例,马鞍区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同时合并一侧神经根损伤2例,单纯圆锥损伤1例.长延误手术时间3周~4个月,椎板减压术后1~10年,均有圆椎功能部分恢复,大小便能自解,一例不能完全自解,时常出现小便不能自控现象.(5)24例患者除3例L1骨折并圆锥损伤外,21例21个受伤椎体,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20mm占椎体高度55%.术后3个月~1年复查,伤椎前缘高度31mm,占椎体高度83%.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93%恢复到95%.伤前后弓角0°~40°,平均23°,术后复查弓角小4°,大29°,平均16°,然而全瘫5例均无明显恢复,不全瘫者都有不同程度好转,按Franke分级:术前B级6例,C级5例,D级5例,E级5例.术后10个月~1年复查,B级8例,C级2例,D级4例,E级7例.
-
骶髂关节骨错缝误诊误治21例
自1997年1月~2000年5月,统计本院骶髂关节骨错缝误诊病例21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龄大52岁,小19岁;病程长4个月,短3天;病因为外伤引起,其中扭伤18例,撞伤2例,坠跌伤1例;其中12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误诊为梨状肌综合征,3例误诊为臀上皮神经损伤,1例误诊为前列腺炎.
-
关节软骨愈合和再生研究的现代进展(一)
经过许多学者的大量长期研究观察已经证实,关节软骨损伤后愈合能力非常有限,如果关节软骨缺损的直径超过2~4mm,即使损伤关节采取连续不断的被动运动,也很少能起到促进关节软骨愈合的作用[1~12].Hardaker等[13]于1990年报告,膝关节损伤的16%(21/132)可引起关节内出血,关节内出血又进一步损伤关节面软骨,以致形成关节炎[14].Twyman等在骨骼成熟前,跟踪观察了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22例直到平均年龄34岁时,发现32%有中度或重度骨性关性节炎的X线改变,仅5%膝关节功能良好(Hardaker WT,et al,1990;Twyman R.S.et al,1991).
-
关节内骨折的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临床应用
近年来,国外将先进的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和CT扫描相结合,形成三维CT重建[1,2],此项新技术多应用于关节内骨折.作者收集了128例关节内骨折的三维CT重建资料,就三维CT的关节内骨折临床应用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9年以来对128例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进行三维CT检查,男76例,女52例;年龄18~48岁,平均33岁.其中髋43例,膝52例,肩17例,踝10例,肘6例,所有病例接受X线平片、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等检查.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