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新生隐球菌脑膜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钢;刘琳琳

    新生隐球菌容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严重的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病死率高,抗真菌药物疗程长、不良反应多,是当今威胁儿童生命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隐球菌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机制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隐球菌参与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毒力因子及宿主细胞应答信号通路相继被发现,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进行免疫功能调节治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现对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讨论.

  • 恙虫病诊治进展

    作者:徐翼;周淑如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恙虫病的临床症状多样,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为高热伴寒战、皮疹、皮肤焦痂或溃疡、淋巴结大等,严重者可合并多器官损害,包括心、肝、肾衰竭,可出现休克、出血倾向和昏迷等而危及生命.由于恙虫病与其他疾病,如疟疾、伤寒、登革热或钩端螺旋体病等热带感染性疾病症状相似,临床诊断需要结合合适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诊,减少误诊、漏诊率.目前临床治疗恙虫病主要是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轻症患者能完全治愈,但重症伴多器官衰竭患者病死率高达24%.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重症手足口病新认识

    作者:邓慧玲;张玉凤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致重症手足口病(HFMD)目前已成为威胁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是儿科医师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尤其是儿童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迄今为止EV71感染致重症HFMD的致病机制仍未明确,其治疗方法临床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深入探讨EV71感染致重症HFMD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求新的有效防治途径,对于重症HFMD的早期识别、诊断和干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儿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

    作者:胡冰;刘钢

    李斯特菌病(LD)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食源性传播,可导致暴发流行.高危人群为新生儿、孕妇、老年人以及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临床上可表现为胃肠炎、脓毒症、脑膜炎等.儿童中报道相对少见,主要表现为新生儿脓毒症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为其对头孢菌素天然耐药,所以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尤为重要.希望通过讨论,能对儿童LM有一定的认识.

  •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进展

    作者:周云芳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因心脏瓣膜受到某种病原体的侵袭而引起的心内膜炎症.静脉导管、植入性人工装置和外科手术是IE发生的常见的原因,儿童以先天性心脏畸形和心脏手术为主要原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病死率高达20%.IE的病原体以革兰阳性菌占绝对优势.1994年后经过多次修改后的Duke标准是目前诊断IE的金标准,新增了一些其他影像学证据,使该诊断标准的敏感度提高.除此,一些实验室检测和生物标志物也作为IE诊断的参考指标.有效预防IE的措施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牙科检查.新有关IE指南推出“心内膜炎管理团队”的理念,要求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IE的诊治,个体化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佳途径.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影响

    作者:薛国昌;任明星;沈琳娜;夏欢;宋月娟;夏雪霞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 (IgE)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5例;对照组按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2个月.于急性期、恢复期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个月后检测血清IgE和IL-17水平.结果 1.治疗组患儿急性期IgE、IL-17水平[(132.36±9.50) μg/L、(77.76 ±7.95) 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52.80±4.92) μg/L、(46.92 ±4.79)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照组患儿急性期IgE、IL-17水平[(128.83 ±8.06) μg/L、(76.61±6.18) 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52.80±4.92) μg/L、(46.92 ±4.7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个月后,治疗组IgE水平[(56.67 ±9.20) μg/L]低于对照组[(70.50±11.3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IL-17水平[(49.63±6.35) μg/L]低于对照组[(54.77 ±6.3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结论 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下调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gE和IL-17的水平.

  •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超微结构与组织分型对照分析

    作者:洪淳;俞钢;张佳立;郭雪贞

    目的 通过了解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的超微结构特征,探讨其影像分型与病理分型及电镜下超微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至11月间的CCAM病例,应用增强肺部CT进行影像学分型;将手术标本进行HE染色,并利用电镜技术,对比观察各分型的组织结构.结果 选取8例CCAM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3例;手术年龄(5.4±1.1)个月.影像学分型中,大囊型(Ⅰ型)(直径>2 cm)2例;小囊型(Ⅱ型)(直径≤2 cm)3例;微囊型(Ⅲ型)3例.病理分型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3例.其中1例CT分型为Ⅰ型,病理分型为Ⅱ型;其余均一致.电镜下普遍显示为肺泡腔扩大,肺泡细胞减少,板层小体少,不成熟;微绒毛减少.从电镜角度分析,Ⅰ、Ⅱ型之间,并非有着明显区别.Ⅰ、Ⅱ型共同的特点包括了肺泡腔多以扩大为主,在扩大的肺泡腔之间存在少数受压缩小的肺泡腔;肺泡细胞均出现数量少、不成熟的表现,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CCAM超微结构分析与临床病理分型存在差异,提示了电镜超微结构分析与病理的结合对于CCAM分型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光镜-电镜的对照分型;并结合随访作出相关的预测模型.

  • 儿童右冠状动脉畸形8例临床分析

    作者:甄珍;袁越

    目的 探讨儿童右冠状动脉畸形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右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右冠状动脉畸形患儿(不包括复杂心脏畸形合并右冠状动脉异常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共收集经64排螺旋CT确诊右冠状动脉畸形患儿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发病年龄为(7.06士1.37)岁.8例患儿中右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异常类型分别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5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侧壁(1例)、左单支冠状动脉Lipton LⅡ型(1例)、右冠状动脉缺如(1例).年长儿可见胸闷、胸痛及心悸,婴儿以喂养困难起病.其中1例以晕厥为唯一表现形式.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及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心脏彩超首诊时均未发现冠状动脉异常,有4例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轻度增大,1例患儿左心室收缩功能轻度减低.8例患儿均予限制运动、营养心肌治疗,并于门诊规律随访6个月.4例心脏扩大者予以卡托普利抑制心肌重构治疗,其中3例于治疗3~6个月后心脏恢复正常大小.2例考虑窦房结功能不良者于外院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治疗.结论 儿童右冠状动脉畸形极少见,对于存在心肌缺血表现及窦房结功能不良表现者应注意有无右冠状动脉畸形.64排螺旋CT可协助明确冠状动脉畸形诊断.对于明确诊断右冠状动脉畸形患儿,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15例

    作者:黄碧茵;郭青云;刘郴州

    目的 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病例资料,对患儿的基础临床资料、临床检验指标、发生休克与否及其临床预后、治疗中抗生素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5例脓毒症中发热为常见的症状,其次为消化道症状.血检验结果中白细胞异常、代谢性酸中毒、C反应蛋白、前清蛋白、中性杆状核细胞异常多见.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多敏感.入院发生休克患儿(8例)经过积极扩容、抗感染、强心、输血等治疗后5例死亡,出现特征性皮疹如坏疽性脓疱疮的病例数高达7例.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少见,可出现发热、消化道症状、坏疽性脓疱疮和溃疡、肛周脓肿等,血检验指标特异性低.怀疑脓毒症患儿除血培养外应完善其他部位分泌物培养以协助诊治,疑似病例应立即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旦并发休克病死率极高.

  • 儿童全面性发育落后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和预后

    作者:徐艳红;李静;唐久来

    目的 探讨儿童全面性发育落后(GDD)的主要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和预后,为降低GDD的发病率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改善其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首次确诊并进行干预治疗的185例GDD患儿,分析其主要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同时对患儿做了2年的随访,随访过程中对未正常发育的患儿持续干预治疗,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特征GDD患儿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 185例GDD患儿以运动合并语言发育落后(119例,64.3%)常见,其次为运动、语言和认知发育均落后(30例,16.2%)及语言合并认知发育落后(22例,11.9%),以运动合并认知发育落后(14例,7.6%)少见.主要高危因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病理性黄疸、官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感染和妊娠高血压病,其中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及宫内窘迫患儿临床特征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95,P =0.018;x2=2.701,P=0.028;x2 =6.516,P=0.039).2年随访结果发现,40例(21.6%)已正常,145例(78.4%)仍异常,其中97例(52.5%)为GDD患儿,经干预后均有明显好转,发展为智力发育障碍30例(16.2%),脑性瘫痪18例(9.7%),不同临床特征GDD患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60,P=0.017);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官内发育迟缓[β=0.777,优势比(OR)=2.174]、宫内窘迫(β=0.706,OR=2.026)、新生儿HIE(β=0.547,OR=1.729)和新生儿窒息(β=0.070,OR=1.073).结论 GDD的病因复杂,预后不良,且不同临床特征患儿病因及预后也有差异.提高围生期保健水平,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减少GDD的发生和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 Menkes 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与基因诊断

    作者:王爽;李典

    目的 探讨Menkes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与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对2例确诊为Menkes病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基因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临床特点:2例患儿均为男童,出生3~4个月起病,毛发卷曲、肤色白、脸颊饱满、皮肤松弛,有腹股沟疝、血管异常,有癫痫、神经发育迟滞.2.实验室特点:2例患儿血浆铜蓝蛋白分别为< 20 mg/L及47 mg/L,均明显降低.例1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提示颅内血管蛇形迂曲,例2头颅磁共振成像在0.5年内由无明显异常迅速进展为全脑萎缩.3.基因诊断:例1基因二代测序ATP7A基因第14外显子核苷酸第2 110位碱基存在c.2110 C >T的无义突变,该突变的致病性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例2基因二代测序未见致病性突变,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ATP7A基因第8-12号外显子大片段缺失,该突变为已知的Menkes病致病性突变.2例患儿母亲均为表型正常的杂合携带者.结论 Menkes病是一种由于ATP7A基因突变、铜代谢紊乱所致的多系统受累的遗传性神经变性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以特征性卷发、结缔组织异常及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为主要表现.依据临床特征、血生化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可行临床诊断,基因二代测序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可完成基因诊断.

  • 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神经管缺陷的相关性

    作者:石鸥燕;吴波;张瑞苹;张鹏;王春祥;沈永明;马骁;张庆江;蔡春泉

    目的 研究叶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神经管缺陷(NTDs)的相关性.方法 以中国北方汉族152例NTDs患儿和169例对照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5个基因的16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SIFT和PolyPhen 程序预测评价点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1(MTHFD1)基因rs2236225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92、6.080;P=0.021、0.048),且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携带儿童发生NTDs的风险高于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携带者(OR=1.500,95% CI 1.061~2.120;OR=2.862,95% CI1.022~8.015).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03、6.973;P =0.007、0.031),且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携带儿童发生NTDs的风险高于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携带者(OR=1.552,95% CI1.130~2.131;OR=2.344,95% CI1.233 ~4.457);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rs1801394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365、6.219;P=0.012、0.045),且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携带儿童发生NTDs的风险高于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携带者(OR=1.553,95%CI 1.102 ~2.188;OR =2.355,95% CI1.044 ~5.312).MTHFR基因rs1801133和MTRR基因rs1801394的SIFT预测结果为damaging,PolyPhen预测结果为probably damaging,均提示为有害突变.结论 MTHFD1基因rs2236225、MTHFR基因rs1801133及MTRR基因rs1801394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NTDs发生具有相关性,证实叶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基因的变异是NTDs遗传易感性因素之一.

  • 应用张力带钢丝和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毅力;刘星;李明;刘传康;罗聪;瞿向阳

    目的 比较张力带钢丝和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治疗的63例单纯儿童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资料,其中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张力带钢丝组41例,解剖钢板内固定组(钢板组)22例.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无克氏针松动、无骨折移位,钢板组出现2例骨化性肌炎,但均无骨不连发生;钢板组手术时间为(65.3±8.4) min,张力带钢丝组手术时间为(58.4 ±12.6) 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9,P<0.05);术中出血量:钢板内固定治疗组(5.3±0.8) mL,张力带钢丝组(4.7±1.2) 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5,P<0.05);骨折愈合时间:钢板组(74.1±8.4)d,张力带钢丝组(61.7±9.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6,P <0.05);2组患儿采用肘关节功能评定方法评估功能恢复:张力带钢丝组优良率为85.3%(35/41例),钢板组优良率为81.8%(17/2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1,P>0.05).结论 儿童尺骨鹰嘴骨折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可能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式,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使用.

  • 乙烯利对青春期雄性大鼠生精细胞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闫金松;宋翠萍;张海洋;饶旺;马卿;王媛媛

    目的 探讨乙烯利对青春期雄性大鼠生精细胞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25日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乙烯利2 000mg/kg、1 000 mg/kg、500 mg/kg,对照组予等量9 g/L盐水,连续灌胃14 d,取睾丸固定、包埋,以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以TUNEL法测其生殖细胞凋亡情况;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结果 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灌胃14 d后,体质量增长显著降低(F=3.58,P=0.03);睾丸质量增长[(0.91 ±0.17) g、(1.130.15)g、(1.21±0.11)g、(1.29士0.28)g]显著降低(F=4.31,P=0.02);实验组生精细胞凋亡增加,凋亡指数增加(F=156.00,P =0.00),其中高、中剂量组[(2.40±0.18)%、(1.72±0.14)%]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的睾酮和雌激素的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5、38.93,P均=0.00);与对照组[(0.86 ±0.10)μg/L]相比,高、中剂量组[(0.31 ±0.08) μg/L、(0.36 ±0.05) μg/L]睾酮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36.43±3.57) ng/L、(38.62 ±2.24) ng/L、(31.87 ±5.78)ng/L]相比,高剂量组雌激素水平[(27.39 ±2.11) ng/L]显著减低(P<0.01).结论 乙烯利具有一定生殖毒性,能够引起血清中睾酮和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导致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增加和生精能力下降.

  • 儿童急性呼吸道和消化道脑心肌炎病毒感染的检出和临床流行特征

    作者:王维;黄敬孚;林书祥;司萍;李胜英;黄金海;祝益民;杨洪江

    目的 调查国内儿童急性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中是否存在脑心肌炎病毒(EMCV)感染.方法 对2013年1月至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收集的577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抽吸物和384份消化道感染患儿粪便标本,以针对EMCV 5'-UTR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随机挑选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同时对所有标本进行其他多种呼吸道、消化道相关病毒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酶标法检测星状病毒;PCR方法检测鼻病毒、多瘤病毒WU、多瘤病毒KI、人博卡病毒、诺如病毒、肠道病毒、Aichi病毒及双埃可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病毒.结果 577份鼻咽抽吸物标本检测出7例EMCV阳性,阳性率为1.2%.患儿年龄均在6个月以内,检出季节为秋季和冬季;384份粪便标本检测出11例EMCV阳性,阳性率为2.9%.患儿集中在1岁以内及4~7岁,除春季外,其他3个季节均有检出.阳性患儿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以发热、腹泻为主,与其他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感染类似.88.9%(16/18例)的患儿居住在郊县和农村.其中5例样本存在与合胞病毒、腺病毒、心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患儿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情严重程度与单纯EMCV感染患儿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国儿童存在EMCV感染,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相关,需进一步检查其他感染是否与EMCV有关.

  • 广州地区低龄婴儿侵袭性B族链球菌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

    作者:关小珊;刘海英;钟华敏;彭小芳;庞舒尹;黄莲芬;谢永强;顾晓琼;邓秋连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3个月内低龄婴儿侵袭性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以评估本地区采取预防措施的必要性.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总出生活产儿为基础队列,无菌部位GBS培养阳性的低龄婴儿(0 ~89 d)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案系统逐个查阅病历,填写统一的信息采集表后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根据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感染(出生0~6d)和晚发型感染(出生7 ~89 d).结果 研究期间共62 928例活产儿,确定GBS感染32例;其中早发型感染20例,晚发型感染12例.早发型感染以败血症并肺炎(7例)、败血症并脑膜炎(6例)为主,以气促、呻吟、发绀(13例)及发热(6例)为主要症状,其中12例围生期伴一个或以上的高危因素;晚发型感染以败血症(6例)、败血症并脑膜炎(5例)为主,10例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其中4例伴神经系统症状.32株侵袭性GBS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敏感,24株(75.0%)对红霉素耐药,14株(43.8%)对克林霉素耐药,且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发型感染死亡3例,病死率为15.0%,平均住院时间为15 d(1 ~42 d),1例(5.9%)运动发育落后;晚发型感染无死亡病例,病死率为0,平均住院时间为31 d(7~ 133 d),1例(8.3%)听力受损.结论 研究期间广州市3个月内婴儿侵袭性GBS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亚洲平均水平,且早发型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及时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对围生期有高危因素者及早经验性用药,并行病原学检查,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 容量超负荷对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娇;项龙;柏振江;华军;李莺;李晓忠;李艳红

    目的 探讨容量超负荷对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严重脓毒症患儿,收集患儿入院72 h容量负荷情况,并计算入院1h内儿童死亡指数Ⅱ(PIM2)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容量负荷状态与死亡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容量超负荷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99例患儿,62例(31.2%)患儿死亡,其容量负荷的中位数为5.6%(3.7%~7.7%).容量负荷百分比<5% 133例(66.8%),容量负荷百分比≥5% ~ 10% 55例(27.6%),容量负荷百分比≥10% 11例(5.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容量负荷过重[比值比(OR) =1.263,95%置信区间(CI):1.113 ~ 1.434,P<0.001],高PIM2评分(OR=1.028,95% CI:1.012 ~1.043,P<0.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OR=4.160,95% CI:1.728 ~ 10.012,P=0.001)是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校正年龄和PIM2评分因素后,容量负荷的水平仍与病死率具有明显相关性(OR=1.309,95% CI:1.158 ~1.480,P<0.001).容量负荷预测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AUC为0.741(95% CI:0.661 ~0.820,P<0.001).结论 容量超负荷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死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儿童感染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及葡萄球菌盒染色体mec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熊玉玲;夏小荣;朱玉林;李长春;王亚亭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儿童感染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耐药现状和葡萄球菌盒染色体mec(SCCmec)基因型分布及各基因型的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安徽地区2010年至2014年每年9月临床送检的儿童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进行耐药表型筛选.利用PCR扩增mecA的方法收集MRCNS菌株.采用标准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MRCNS对16种抗生素的低抑菌浓度(MIC)值,对万古霉素表型耐药菌株采用菌谱分析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3版推荐的含6 mg/L万古霉素脑心浸液琼脂稀释法进行鉴定,应用PCR检测其van基因,并对MRCNS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 经表型筛选及mecA 基因检测双重方法共收集MRCNS 148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及少数其他类型MRCNS,所占比例分别为44.59%(66/148株)、25.68%(38/148株)、19.59%(29/148株)及10.14%(15/148株).药敏分析显示MRCNS对青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哑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达10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氯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57%,97.98%、83.78%、79.05%、43.24%,35.81%,24.32%、8.78%,2.03%、0.68%.发现l株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其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MIC值为32.00 mg/L和64.00 mg/L,未检出vanA、vanB、vanC1、vanC2/3基因.148株MRCNS的SCCmec分型共有Ⅰ~Ⅴ5种型别,以Ⅲ型为主,Ⅳ型检出Ⅳa、Ⅳc、Ⅳd 3种亚型,并有较多的混合型存在.各基因型对多种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安徽地区儿童MRCNS对多种常用抗生素不敏感,具有多重耐药性,有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应予警惕.不同类型的MRCNS所携带的SCCmec型别不同,SCCmecⅢ型为主要流行菌株.MRCNS对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的差异与SCCmec基因型别无明显相关性.

  •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肺功能协作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肺通气功能检查又称肺量计检测,是肺功能检查中常用的一种方式.肺量计一般分为2种[14],一种是容积型,一种是流量型.前一种也称之为直接描记法,后一种又称之为间接描记法,其通过开放的管路可同步测定流量和容积(流量对时间的积分为容积).因流量型体积小,操作简便,故为目前常用.在讨论通气功能前,先讨论肺容积.

    关键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