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作者:张丽;曹睿;虢艳;于明华

    川崎病(KD)的主要并发症与心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病变有关.冠状动脉病变可表现为动脉炎、动脉扩张、动脉瘤和动脉狭窄等.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方便、快捷且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能动态观察KD病理的各个阶段冠状动脉病变的演变过程,可准确测量冠状动脉内径,评价患儿的心功能,了解其他心脏并发症,已成为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准诊断技术;且随着超声设备的升级及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KD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和长期随访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的CT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造影

    作者:胡喜红;黄国英

    川崎病容易累及冠状动脉,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狭窄或闭塞等.经导管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是传统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但其存在一定的侵入性.近年来CT和磁共振技术迅速发展,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逐渐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缺血的诊断方法

    作者:黄美容

    川崎病(KD)未经适当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可达25%.其中部分发展为冠状动脉瘤(CAA)及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对KD合并CAA的患儿需进行长期随访.目前仍以心电图(ECG)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为基本检查手段,对KD合并CAA者,应首选磁共振成像检查,ECG和2DE提示有心肌缺血可能时可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或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时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评估心肌缺血程度,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心导管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刘芳

    无创性影像检查为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提供基本的初步诊断,冠状动脉造影可直观、详尽地显示冠状动脉解剖,确定冠状动脉扩张、狭窄或血栓性梗死及侧支循环形成的程度,目前仍然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

  • 武汉市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洋;杨磊;龙珍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危险因素,为哮喘儿童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武汉地区儿童哮喘的发病现状进行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开展问卷调查及临床体检.研究对象为武汉地区0 ~14岁的婴幼儿及儿童,共计4 132例.从中发现174例儿童哮喘为哮喘组,选取同地区173例同年龄段非哮喘儿童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对多个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武汉市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 变应性鼻炎、家族过敏史、湿疹、食物过敏及药物过敏史儿童发生哮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进一步筛查发现,尘螨、真菌、花粉、艾蒿、猫/狗毛是主要致敏原.此外,早产、剖宫产、天花板/地板有霉斑、饲养宠物,尤其是猫,使用化纤枕头将增加发病风险;而自然生产、母乳喂养具有保护作用.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变应性鼻炎、一级亲属过敏史、尘螨变应原筛查阳性、药物过敏史和毛毯被褥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论 哮喘儿童具有显著的特异性体质特征,对于变应性鼻炎、家族过敏史及尘螨变应原阳性的儿童应加强哮喘的健康管理,应避免使用化纤枕头、毛毯被褥、饲养宠物猫、房间真菌斑等危险因素.

  •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在儿童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初梅;李华荣;王京晶;邹继珍;耿海云;涂娟;曹力;陈朝英;陈大坤

    目的 探讨儿童IgA肾病血清、尿液、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寻找以上指标与儿童IgA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探索儿童IgA肾病相对无创、准确、可重复性强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经肾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为IgA肾病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体检健康的55例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进行血清、尿液TGF-β1、MMP-9检测.将34例IgA肾病的肾组织和3例正常肾组织进行TGF-β1、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血尿和蛋白尿的程度将观察组分为孤立性血尿型、血尿和蛋白尿型及肾病综合征型.根据Lee氏分级标准,将光镜结果分为Ⅰ~Ⅴ级.肾小管间质病变按Katafuchi分级分为0~Ⅲ级.根据免疫球蛋白沉积种类进行免疫分型:IgA型、IgA +IgG型、IgA+ IgM型或IgA+ IgG+ IgM型.结果 儿童IgA肾病血清、尿液TGF-β1、MMP-9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儿童IgA肾病的3个临床分型(孤立性血尿型、血尿和蛋白尿型、肾病综合征型)的血清、尿液TGF-β1、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ee氏分级≥Ⅲ级的患儿血清TGF-β1、MMP-9水平较<Ⅲ级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尿液TGF-β1、MMP-9水平在以上2组病理分级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儿童IgA肾病的各免疫分型之间的血清、尿液TGF-β1、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GF-β1和MMP-9在IgA肾病肾间质和肾小管的表达与Katafuchi病理分级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 血清TGF-β1和MMP-9的水平在评估儿童IgA肾病肾脏病理分级和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作用,也许可以作为新的无创、可重复性强的生物学指标,以弥补肾脏病理不易用于随时评估儿童IgA肾病病情进展的局限性.

  • 基于心理疗法的综合干预措施与中医针灸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翟巧玲

    目的 比较基于心理疗法的综合干预措施和中医针灸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 15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分为综合干预治疗组和针灸疗法组,综合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基于心理疗法的综合干预措施,针灸疗法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取针灸穴位治疗.记录2组患儿退出治疗情况,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时血清瘦素水平,根据体质量变化情况进行疗效判定,调查患儿家长对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综合干预治疗组患儿依从性良好(91.0%),显著高于针灸疗法组(79.5%) (x2 =4.131,P=0.042);治疗2个月时,综合干预治疗组男性和女性患儿血清瘦素水平均低于针灸疗法组(P均<0.05),综合干预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5%,高于针灸疗法组(79.0%)(x2=4.235,P=0.040);综合干预治疗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为94.4%,高于针灸疗法组(82.3%)(x2=4.849,P=0.028).结论 基于心理疗法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童单纯性肥胖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对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 吡那地尔对小儿室间隔缺损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云龙;王薇;徐路平

    目的 探讨运用线粒体ATP敏感的K+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模拟缺血预处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复术患儿60例,以随机排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转流前通过颈内静脉插管直接将吡那地尔(0.2 mg/kg)静脉滴注到靠近右心房的上腔静脉.对照组静脉滴注同等体积的9 g/L盐水.对比各时间点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及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试验组血清cTnT在阻断30 min、术毕、术后24h、术后72 h均优于对照组(t=30.000、17.258、38.355、32.195,P均<0.05),主动脉开放后30 min试验组线粒体评分(0.862±0.236)与对照组(2.841±0.8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0,P<0.05).结论 线粒体ATP敏感的K+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模拟了缺血预适应样效应,减轻了人类心肌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中心肌长时程(主动脉阻断时间>20 min)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 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及其与骨形成蛋白4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范蒙蒙;王晓莉;刘长云;王芳;王伟;赵岩松

    目的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UCBMC)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及其与骨形成蛋白(BMP)4的相关性.方法 40只7日龄健康SD新生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CON)组、缺氧缺血(HI)组、正常+UCBMC(N+UCBMC)组、HI+ UCBMC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典的Rice法制成HIBD模型,HI+ UCBMC组与N+UCBMC组于缺氧结束后24h于损伤侧侧脑室注入3×106个UCBMC,移植后7d,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损伤侧神经元形态及数目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GFAP及BMP4/GFAP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HIB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情况.结果 尼氏染色显示HI组大脑皮质及海马处神经元均排列不规则,数量较少,显著少于CON组(t皮质=26.54、t海马=32.26,P<0.05);HI+ UCBMC组神经元排列较规则,数量较多,显著高于HI组(t皮质=10.18、t海马=12.56,P<0.05);Western blot示HI组GFAP表达量明显高于CON组(t=5.50,P<0.05);HI+ UCBMC组GFAP表达量明显低于HI组(=3.04,P<0.05);免疫荧光示HI组PCNA+ GFAP+细胞,显著高于CON组(t=10.39,P<0.05);HI+ UCBMC组PCNA+GFAP+细胞显著少于HI组(=3.72,P<0.05);HI组BMP4+细胞显著高于CON组(t=5.52,P<0.05);HI+UCBMC组BMP4+细胞显著少于HI组(=2.33,P<0.05),GFAP与BMP4荧光强度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84,P<0.05).结论 UCBMC侧脑室移植可减少HI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促进脑损伤的修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BMP4表达降低有关.

  • 白塞病患儿合并右心腔多发血栓1例

    作者:徐欣怡;陈树宝;刘廷亮;黄美容;高伟;郭颖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合并心脏血栓形成临床少见,儿童病患(Pediatric-onset BD,PBD)更为罕见,易误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心脏肿瘤,如不及时诊疗,病死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例以右心腔多发血栓伴肺动脉瘤、肺栓塞为表现的PBD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 急诊支架植入术治疗新生儿外科术后重度肺动脉瓣狭窄1例

    作者:刘廷亮;高伟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的肺动脉狭窄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再次开胸手术风险大,介入治疗可以作为相对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如果球囊扩张效果不理想时,可以行支架植入术解除梗阻.2013年1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成功完成了1例新生儿外科术后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经导管急诊支架植入术.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不明原因晕厥的时间节律

    作者:廖冬磊;许毅;王成

    不明原因晕厥(UP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但UP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很多研究报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具有昼夜节律,可用自主神经、动态血压、心率变异性等来反映.心脑血管恶性事件多发生在早晨,为了更好地防治UPS,研究其时间节律具有重要意义.

  • 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和延迟增强扫描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永蛟;韩波;王翠艳;赵立健;伊迎春;王光彬;张建军;庄建新;韩秀珍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心肌灌注和延迟增强扫描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8例VMC患儿作为VMC组,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16岁,平均9.6岁.7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儿作为扩心组,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2~10.0岁,平均6.2岁;同时选择13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6~12岁,平均8.9岁.所有儿童先抽取外周血检测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N端脑钠肽前体,行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在急性期完成CMR检查,将CMR结果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5例VMC患儿于恢复期复查CMR,并将结果与急性期CMR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儿中年龄小者为1.2岁,均顺利完成CMR检查,无一例出现对比剂过敏及其他并发症,心率在120次/min以下,平均检查时间为40 min ~1 h.其中重症VMC9例,普通VMC19例.VMC组心腔扩大者7例,局部心肌变薄者12例,室间隔心肌增厚者2例,心肌动度减低者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者4例,T2加权像出现高信号者1例,出现心肌延迟强化者17例.CMR延迟增强扫描在VMC组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扩心组(60.71%比0,P<0.01),并且对重症VMC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普通VMC(100.00%比42.11%,P<0.01),特异度均为100%.5例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行CMR,其中3例患儿恢复期CMR延迟期强化信号消失,2例患儿延迟期强化信号强度较急性期减弱,范围较急性期减小.结论 CMR是儿童VMC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VMC在CMR上表现为心脏扩大,局部心肌变薄、动度减低,LVEF减低,延迟增强扫描时病灶区出现强化信号是其特异性表现,延迟增强扫描对重症VMC敏感度高于对普通VMC的敏感度,并具有较高的特异度.CMR心肌延迟增强扫描可以动态观察心肌炎症的变化,可用于病情随访.

  •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治疗前后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野峰;陈智;曾闵;王勋

    目的 本研究拟测定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治疗前后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的变化,分析NT-proBNP水平与DCM患儿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动态监测NT-proBNP在DCM患儿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湖南省儿童医院DCM患儿49例,分别测量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根据改良Ross心功能分级对患儿进行评分,并完成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SF).按照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情况,分为改善组38例,无改善组11例.结果 血浆NT-proBNP水平与改良Ross心力衰竭分级呈正相关(r=0.756,P<0.01),NT-proBNP与心力衰竭分级的相关性较LVEF与SF好.NT-proBNP质量浓度为329 ng/L时,诊断轻度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0.9%;NT-proBNP质量浓度为2 833 ng/L时,诊断中度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92.9%;NT-proBNP质量浓度为12 125ng/L时,诊断重度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84.8%.改善组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57,P<0.05),而无改善组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2,P=0.778).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动态观察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 儿童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评估

    作者:石琳;林瑶;刘杨;梁璐;丛晓辉;郑彤;赵地;汪芸

    目的 探讨小儿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房性期前收缩患儿21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169例患儿完成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 (1)212例房性期前收缩患儿以4~6岁和≥11岁者比值略高,分别为28.8%(61/212例)和29.8%(63/212例);男女比例为1.0∶1.1.(2)139例(65.6%)房性期前收缩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73例(34.4%)有临床症状,其中长出气发生率高达83.6%(61/73例).(3)无症状的房性期前收缩患儿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占61.2% (85/139例),在患感染性或其他疾病就诊过程中发现占38.8%(54/139例),感染(36/54例)为主要诱因.(4)房性期前收缩患儿和健康儿童在基础心率、血压、心脏大小及心功能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24h房性期前收缩的数量分布:<5000个占49.5%(105/212例),5 000~20 000个占36.8%(78/212例),>20 000个占13.7%(29/212例).(6) 169例房性期前收缩患儿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运动中、后期前收缩减少或消失的135例,占79.8%;运动中期前收缩增多,出现多形性期前收缩,运动停止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成对期前收缩及ST-T改变等的34例,占20.2%.(7)24 h期前收缩频率<5000个,5 000~20000个及>20 000个的患儿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0.2%(17/84例)、20.3%(13/64例)、19.0%(4/2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7,P=0.991).(8)期前收缩日间多发(102例)与夜间多发型(67例)运动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8.4%(29/102例)和7.5%(5/6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0.001,P=0.001).结论 房性期前收缩患儿有其年龄分布特点,多数患儿无临床症状,感染是症状性期前收缩的常见诱发因素;房性期前收缩需要行24 h动态心电图了解期前收缩的分布情况,做运动试验可对期前收缩的运动危险性做出评价.

  • 氯离子通道阻断剂对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作者:马建法;庞玉生;陈传斯;王凯;潘宣任;唐巧云

    目的 研究氯离子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NFA)对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雌雄不限的SD大鼠5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1组、给药2组,每组10只.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后所有大鼠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1周,分别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肺动脉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比(W/V)、管壁厚与管外径比(T/D).结果 1.模型组的mPAP[(25.79±4.03) 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正常组[(16.48±1.70) mmHg]、假手术组[(17.03±2.01) mmHg]、给药1组[(21.78 ±2.77) mmHg]及给药2组[(20.31±2.15)mmHg] (F=18.983,P<0.01).给药1组的mPAP较给药2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的mPAP均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模型组的W/V及T/D均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给药1组及给药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135、15.527,P均<0.001).给药1组与给药2组的W/V及T/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氯离子通道阻断剂NFA能部分降低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mPAP,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NFA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临床心脏病变情况

    作者:齐宇洁;刘红;吴海兰;翁景文;董世霄;靳绯;刘靖媛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母亲的婴儿(IDM)的心脏结构、心肌肥厚及转归,加强对IDM心脏病变的认识.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IDM 23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同胎龄非IDM 23例作为对照组.对选取的各组新生儿出生后1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其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主动脉瓣环内径、右心室前后径、射血分数及是否存在畸形.并于出生后3个月、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随访.结果 出生后1周IDM组患儿室间隔厚度[(3.20±0.28)mm]、左心室后壁厚度[(3.40±0.31) mm]均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54.00±3.76) ×10-2]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后3个月、6个月随访时,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射血分数恢复至正常.IDM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23例中4例(17.4%)合并心脏发育畸形.结论 妊娠期IDM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出生后应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识别肥厚型心肌病和其他形式的先天性心脏病.IDM合并心肌肥厚呈-过性良性改变,动态随访观察均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 直立性高血压儿童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

    作者:赵娟;杜淑旭;杨锦艳;蔺婧;金红芳;杜军保

    目的 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儿童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其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确诊的51例OHT儿童为OHT组[年龄(12±2)岁],选择同期本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28例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年龄(12±1)岁].OHT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及直立试验检查,血浆NO水平测定使用硝酸还原酶方法,血浆NOS活性使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结果 1.OHT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在年龄、性别分布、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OHT组儿童直立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平卧位血压,分别为:收缩压(114±10) mmHg(1 mmHg =0.133 kPa)和(104±9) mmHg(t=-12.853,P<0.001),舒张压(73±7)mmHg和(59±8) mmHg(t=-21.859,P<0.001).3.血浆NO水平在OHT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8.947±6.031) μmol/L比(35.216±6.662)μmol/L,t=4.257,P<0.001],血浆NOS活性在OHT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4.753 ±3.060) U/mL比(17.560±4.253) U/mL,t =3.026,P=0.006].4.血浆NO水平与直立后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化值呈负相关(r=-0.276、-0.280,P均<0.05).结论 OHT儿童血浆NO水平及NOS活性明显降低,提示OHT儿童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整合素β1受体信号途径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

    作者:付杰;卢翠侠;李刚;胡煜;贾鹏;赵建;刘斌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受体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迁移和细胞骨架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受体信号途径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应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检测整合素β1抗体对CTGF促进PASMC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整合素β1抗体对CTGF促进PASMC迁移的影响;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整合素β1抗体对CTGF促进PASMC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整合素β1抗体对CTGF促进PASMC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随着整合素β1抗体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受抑越明显;其中15 mg/L整合素β1抗体对PASMC增殖抑制率在72 h高.15 mg/L整合素β1抗体组穿越Tr-answell的细胞数量与CTGF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能够短暂引起细胞骨架的改变.结论 整合素β1抗体对CTGF促进PASMC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整合素β1受体信号可能在CTGF介导的PASMC增殖、迁移和细胞骨架改变等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 左心房容积指数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关系

    作者:李虹彦;王晓娜;赵丽茹;郭放;孙景辉;于侠

    目的 通过检测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探讨心脏容积及功能与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并诊断为VVS的患者68例为观察组,健康对照组病例选自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及青少年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脏彩超、直立倾斜试验,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胸正位片,测量LAVI及心胸比例.结果 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分别为(12.19±2.01)岁及(12.15±2.00)岁,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P>0.05).观察组男23例,女45例,健康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2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6,P<0.05).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LAVI值分别为(21.23 ±2.04) mL/m2及(23.45±3.01) mL/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9,P<0.05);VVS混合型、VVS血管抑制型和VVS心脏抑制型LAVI值分别为(21.41±2.98) mL/m2、(21.06±2.59) mL/m2和(21.23±3.22) mL/m2,VVS混合型、VVS血管抑制型与健康对照组LAV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7、3.36,P均<0.05);VVS心脏抑制型与健康对照组LAV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05).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心胸比例分别为0.43±0.07及0.46±0.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5).结论 VVS的发生机制与左心的大小及功能有关;心胸比例偏小、LAVI小的儿童及青少年更容易发生VVS.

  • 维生素D诱导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生成

    作者:邹敏书;罗莉漫;聂国明;余健;徐洪涛;毛娇娇

    目的 观察维生素D(VitD)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以及诱导NO释放的可能信号途径.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不同浓度VitD (0 mmol/L、0.01 mmol/L、0.10 mmol/L、1.00mmol/L、10.00 mmol/L)一起培养60 min;与1.00 mmol/L VitD分别培养不同的时间(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加入VitD受体(VDR)激动剂(ZK191784)或拮抗剂(ZK159222)培养60 min.NO荧光探针检测试剂盒(DAF-FM D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NO水平.HUVEC和VitD一起培养,加入VDR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分别培养60 min,Western blot测定小窝蛋白(Caveolin-1)和内皮型NO合酶(eNOS)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VitD浓度依赖性增加内皮细胞NO的生成,在浓度为1.0 mmol/L作用60 min产生大效应.VDR激动剂或拮抗剂预处理内皮细胞可增加或抑制VitD诱导NO生成.VitD和VDR激动剂保持Caveolin-1在正常的低磷酸化水平,增加eNOS的磷酸化水平,而VDR拮抗剂增加Caveolin-1磷酸化,降低eNOS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VitD能通过VDR明显诱导内皮细胞NO生成.VitD与VDR相互作用维持Caveolin-1的低磷酸化水平,导致eNOS激活,NO生成增加.

  • 长沙市中小学生不明原因晕厥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尔林;王成;贺宇轩;高洁群

    目的 探讨长沙市中小学生不明原因晕厥(UPS)的发病率.方法 以简单随机法随机抽取长沙市6所全日制中小学校5 ~18岁中小学生4 215例,将研究对象分成重点学校(l 062例)、普通学校(1 310例)及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弟学校(1 349例).发放UPS问卷调查表4 215份,回收有效问卷3 721份(88.28%).结果 1.发病率:3 721例中小学生中发生过1次以上UPS者738例(19.83%),发病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28.87%比7.96%,x2=252.11,P<0.01).重点学校晕厥发病率高于普通学校与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弟学校(25.99%比16.34%比18.38%,x2=40.931,P<0.01).2.发病年龄:6~18岁[(14.23±2.70)岁].3.性别差异:中学生组发病女生高于男生(31.34%比26.49%,x2 =6.06,P<0.05),但小学生组(男9.04%比女6.68%,x2=2.85,P>0.05)及中小学生总体(男18.67%比女21.12%,x2 =3.51,P>0.05)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沙市中小学生UPS发病率为19.83%,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及男女之间发病存在差异.

  • 高盐饮食诱导Dah1大鼠高血压模型肾脏内源性硫化氢体系的变化

    作者:黄盼;王素霞;任雅丽;唐朝枢;杜军保;金红芳

    目的 在高盐饮食诱导盐敏感大鼠高血压模型中,研究肾脏内源性硫化氢(H2S)体系的变化规律.方法 16只雄性Dah1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高盐组(饲料中盐质量分数为80g/kg),每组8只.实验8周后,测定24 h尿钠、24h尿蛋白、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观察肾脏显微和超微结构改变,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清和肾组织H2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内源性H2S生成关键酶胱硫醚β-合酶(CBS)、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MPST)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CBS、CSE和MPST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盐组Dah1大鼠血压显著升高,肾功能下降,肾脏病变明显,表现为肾小球节段型硬化,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闭塞.高盐组Dah1大鼠肾脏内源性H2S体系显著下调,表现为血清和肾组织H2S水平下降,肾组织CBS、CSE和MPST mRNA表达降低,CBS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高盐饮食刺激Dah1大鼠形成高血压及肾脏损害,肾脏内源性H2S/CBS体系下调.

  • 口服补液盐、健康教育和自主神经锻炼对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平;陈铮;李晶

    目的 比较口服补液盐(ORS)、健康教育和自主神经锻炼与单纯健康教育和自主神经锻炼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因不明原因头晕或眩晕、胸闷、头痛、心悸及晕厥等症状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或住院经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为POTS的患儿52例,其中33例患儿予ORS、健康教育和自主神经锻炼(ORS治疗组)1~3个月,19例患儿予健康教育和自主神经锻炼(常规治疗组)1~3个月.患儿治疗完成后,电话随访患儿及家长,随访内容包括服用ORS的依从性、健康教育内容执行情况、进行干预措施后POTS患儿相关症状的发生次数、改善情况等.结果 1.ORS治疗组POTS患儿接受医嘱执行依从性较常规治疗组好.2.ORS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治疗前症状评分分别为(6±3)分和(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99,P>0.05),经过1~3个月治疗后,2组患儿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ORS治疗组症状评分[(2±1)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9,P<0.05).3.以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2分定义为有效,ORS治疗组患儿有效率(78.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169,P<0.01).结论 ORS、健康教育和自主神经锻炼治疗儿童POTS在医嘱执行情况、症状评分及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健康教育和自主神经锻炼.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