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小儿肺炎并急性肺损伤

    作者:韩晓华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个以肺部炎症和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理特点为弥散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X线胸片示弥散性浸润影,临床表现为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ALI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这一病理过程的严重阶段,也是终病理结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ALI和ARDS的共同发病基础,肺部是易受损的首位靶器官,也是起关键作用的器官,肺功能障碍导致严重低氧血症,进一步序贯引起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感染与非感染因素均可引起ALI/ARDS,而小儿感染多见,其中肺炎是常见病因之一,我院统计资料显示31例尸检确诊ALI病例中重症肺炎占(61.3 %)(19/31)[1].

    关键词: 肺炎 肺损伤 急性 儿童
  • 急性弥散性肺部疾病与急性肺损伤

    作者:陈贤楠;耿荣;申昆玲

    近年来,急性起病,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影像学显示肺部弥散性病变的病例逐渐增多.此类疾病有免疫机制参与,起病急,常有呛咳,呼吸急促、困难,伴中度发热,肺存在广泛细湿音和其他干湿音,胸部X线和CT显示广泛肺间质、实质或气道异常病变.这些病例的原发病诊断困难,缺乏客观的金标准,有些病因不明,教科书和文献对疾病归类也存在分歧.按其临床表现也符合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诊断标准,但未存在严重感染和ARDS发病高危因素.此类病例是否诊断为ALI/ARDS,对治疗及预后判断是否有意义?值得进行探讨.现就常见的此类疾病及其与ALI/ARDS关系简述如下.

  • 小儿休克与急性肺损伤

    作者:祝益民

    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细胞受损的病理反应过程,是临床上常见危重症之一.人们对休克认识始于交感神经衰竭和外周循环衰竭学说,是由于交感神经由过度兴奋转为抑制而导致血管运动麻痹所致,应用肾上腺素等缩血管药物治疗.后来研究发现,低血压阶段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和去甲肾上腺比正常高10~150倍,且升压药难以挽救休克并使病情更加恶化.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才发现休克血流异常,而血压只是一种表现,形成微循环障碍学说,治疗上不再单纯强调升压,而更注重改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使人们可区别低动力型和高动力型休克,扩血管药的应用可降低和改善休克的死亡率.随着细胞水平研究,组织缺氧和代谢障碍、休克复苏中的氧供需平衡逐步被认识,使纠正缺氧和维护正常细胞功能成为治疗休克主要目标.休克常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其中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临床早常见现象.此时肺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肺内一氧化氮和超氧阴离子生成明显增多.休克复苏后早期肺损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更无完善的保护性措施.

    关键词: 儿童 休克 肺损伤 急性
  • 新生儿肺出血与急性肺损伤

    作者:韩玉昆;蔡栩栩

    新生儿肺出血(PHN)是指肺大量出血,至少影响2个肺叶,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病症.

  • 白细胞介素-1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龄小鼠骨髓移植后的影响

    作者:余永国;高清平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1(IL-1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幼龄小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移植物抗白血病(GVL)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IL-11对移植前后ALL幼龄小鼠CD4、CD8 T细胞亚群影响;记录ALL小鼠骨髓移植后的存活时间;观察移植后ALL小鼠内脏的GVHD病理变化;ELISA检测与GVHD密切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IL-11降低CD4 T细胞亚群的同时增加CD8 T细胞亚群的数量;明显提高ALL小鼠的生存时间(P<0.001);推迟GVHD发生时间,减轻GVHD发生程度;下调TNF-α水平(P<0.05).结论 IL-11一定程度降低移植后ALL小鼠的GVHD发生,并且保留GVL.

  • 布洛芬与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作者:徐春光;肖昕;熊爱华;叶庭妤

    目的进一步认识布洛芬与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符合分析条件的有关吲哚美辛与布洛芬对照治疗早产儿PDA的研究报告6篇,取其研究结果做Meta分析.结果布洛芬与吲哚美辛治疗PDA的疗效相同,但布洛芬组出现少尿显著少于吲哚美辛组,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布洛芬治疗PDA的疗效与吲哚美辛相同,但引起肾脏不良反应少.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黄爱蓉;潘彤彤;何时军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晚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31例患儿CMV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晚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31例患儿中11例为CMV感染患者(χ2=4.40 P<0.05).结论 CMV感染可导致或加重晚发性VitK缺乏患儿的凝血功能障碍,亦可引起颅内血管病变,从而导致颅内出血.

  • 应用SYBR Green I荧光染色同源基因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21-三体综合征

    作者:张茜;谢湘芝;经承学

    目的建立一个快速、准确诊断21-三体综合征(21-三体)方法.方法取26例21-三体患儿及20例正常人DNA标本,引用一对引物同时PCR扩增两个同源基因片断:21号染色体长臂的人肝型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L-CH21)及1号染色体的人肌型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M-CH1),用SYBR Green I荧光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软件测光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4个PCR循环检测两个同源基因扩增产物光密度之比:病例组为1.61±0.18;正常人组为1.01±0.06,两组比值分布无重叠区,诊断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致,约4 h可完成.结论 SYBR Green I荧光同源基因定量PCR方法省时、简单、快捷、准确诊断21-三体,为临床及产前诊断21-三体提供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 儿童消化道出血病因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作者:徐樨巍;王惠玲;申芳娥

    目的分析儿童消化道出血(GIB)的病因,了解其临床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53例GIB患儿进行胃镜或结肠镜及其相应病理学等检查,包括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明确病因140例,确诊率91.5 %,上、下消化道出血(UGIB、LGIB)分别为74例和66例.胃病理检查56例,均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CSFG),Hp(+)33例.炎症组与溃疡组 Hp(+)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轻、中、重度炎症Hp(+)检出率进行比较,3组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LGIB前3位病因依次为结、直肠息肉、梅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LGIB 66例中,病理证实64例(97 %).结论儿童UGIB以十二指肠溃疡(DU)并CSFG多见,溃疡组Hp感染率高于炎症组,且胃部炎症越严重,Hp感染率越高.LGIB以结、直肠息肉多见.小肠部位的肠系膜及肠壁血管瘤少见,且经常规检查不易确诊.

  • 含CpG基序的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辅助乙肝疫苗对孕鼠和仔鼠的免疫效果

    作者:肖昕;徐春光;熊爱华;蒋建伟;徐燕芳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CpG-1826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孕鼠后,对孕鼠本身及其仔鼠的特异性免疫效果.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10、20、40 μg/只)CpG-1826作为乙肝疫苗佐剂辅助免疫孕鼠,ELISA方法检测孕鼠和仔鼠血清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并观察仔鼠存活数量和生长发育指标(体质量、身长、胎脑和胎仔体质量系数)变化.结果给孕鼠注射CpG-1826+乙肝疫苗或单纯乙肝疫苗后,孕鼠血清HBsAb水平总是高于仔鼠水平(P<0.01),但孕鼠与仔鼠血清HBsAb水平间无相关性存在(r=0.379 P>0.05);CpG-1826+乙肝疫苗免疫孕鼠后,20 μg/只剂量组孕鼠和仔鼠血清HBsAb含量均高于10、40 μg/只剂量组,单纯乙肝疫苗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但仔鼠存活数量及体质量、身长、胎脑和胎仔体质量系数等生长发育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CpG-1826(20 μg/只)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孕鼠时,既能显著提高孕鼠及其仔鼠血清特异性免疫抗体水平,又不对仔鼠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是一种在妊娠期即可刺激免疫系统不成熟个体免疫活性的理想免疫佐剂.

  • 过敏性紫癜患儿人细小病毒B19感染

    作者:成胜权;张国成;曹玉红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与人细小病毒B19(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和特异性抗体ELISA法对55例HSP患儿血清标本进行B19-DNA、IgM、IgG检测.结果 1.HSP 55例中B19-DNA、IgM、IgG阳性率分别为18 %(10/55)、14 %(8/55)、16 %(9/5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HSP 55例中24例有腹症,其中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4例有关节表现,其中8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0例有肾损,其中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并腹症或关节症状B19感染率分别达20.8 %和23.5 %,同时并两个症状14例中4例(28.6 %)与B19感染有关,皮肤紫癜+腹症+关节+肾损 6例中2例(33.3 %)与B19感染有关.结论 1. B19不是HSP患儿的主要病因,但可能是重要的病因之一;2. B19感染相关性HSP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关节症状和腹症更突出.

  • 酸性多糖治疗幼鼠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

    作者:司予北;王家勤;郭学鹏

    目的观察酸性多糖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将34只1月龄性未成熟雌性大鼠以70 mg/(kg·d)维甲酸灌胃15 d复制骨质疏松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A、B组进入治疗期.A组大鼠以常规饲料+10 mg/(kg·d)酸性多糖口服15 d;B组大鼠以常规饲料+10 mg/(kg·d)葡萄糖口服15 d作对照.治疗15 d后,取大鼠下肢骨样本制成病理切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酸性多糖治疗后,A组大鼠骨小梁平均宽度增加,骨小梁平均间隔宽度减少;B组大鼠骨小梁稀少,骨小梁平均间隔宽度增加.结论酸性多糖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加骨质疏松大鼠的股骨骨量.

  • 反向点杂交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

    作者:沈德新;封志纯;杜江

    目的研究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流感嗜血杆菌(Hi)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Hi探针固定在尼龙膜上;用标记有地高辛的细菌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不同细菌DNA,产物分别与点有探针的膜条杂交.结果 8种细菌均扩增出468 bp目的带,而人白细胞及轮状病毒DNA扩增均阴性.6株Hi杂交阳性,7株其他临床常见菌杂交结果阴性.结论反向点杂交法简便、快速、准确,是检测Hi的一种理想方法.

  • 肾病患儿尿8种蛋白成分变化

    作者:苏宛华;施剑敏;陈敏怡;姚渭清;张敏华;汪萍;李宏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儿发作期、缓解期与正常小儿及成人肾衰患者尿中8种蛋白成分变化.方法对正常儿童、NS缓解期、NS发作期、成人肾衰竭共4组64例尿液用Sebia电泳分析仪测出8种蛋白条带百分比.结果正常儿童及NS缓解组尿中仅有少量清蛋白,发作期组尿中以清蛋白、IgG及转铁蛋白为主,而肾衰组尿中均有7~8种蛋白出现.4组患者7种尿蛋白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S患儿发作期尿中以大量中分子蛋白尿为主,而NS缓解期尿蛋白消失,可能是多数NS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肾衰患者人尿中存在各种类型蛋白.蛋白尿是肾脏病变的标志,而蛋白尿有可能是肾恶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尿蛋白 肾病 肾衰竭
  • 小儿颅脑损伤临床救治特点

    作者:郭林现;王秉松;党建安;吕杰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损伤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特点.方法对我科收治543例小儿颅脑损伤患儿,就其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坠落伤占首位(60.2 %),其次车祸伤.伤后原发性脑损伤表现重,意识障碍程度突出,生命体征变化快,急性弥散性脑水肿发生率较成人明显增高.非手术治疗463例,手术治疗80例.预后良好81.2 %,中度致残3.3 %,重度致残2.4 %,植物人生存0.5 %,死亡12.5 %.结论小儿颅脑损伤治疗后恢复快,后遗症少,预后较成人好.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杨平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因素和防治措施 .方法对应用呼吸机治疗的69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VAP 28例;插管次数≥3次、机械通气(MV)时间>72 h、胎龄≤32周及出生体质量<1500 g的VAP发生率高,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插管次数、MV时间、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是早产儿VAP的高危因素.对早产儿VAP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治.

  • 肺炎支原体肺炎26例误诊分析

    作者:戚丽娟

    我院自1996~2002年共收治肺炎支原体(MP)肺炎108例,其中误诊2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8例,女8例;年龄6个月~14岁.持续发热20例,呈弛张热,长12 d;咳嗽26例,顽固性咳嗽、咯痰带血丝各8例;胸闷、气急10例,胸痛1例;口腔霉菌感染3例;肺部可闻及干、湿音10例,无明显肺部体征6例;胸腔积液2例.

  • 1型糖尿病患儿皮下连续输注胰岛素疗效观察

    作者:金文波;黄文平;徐娜;金毅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与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1型糖尿病(T1DM)疗效.方法利用CSII控制血糖为一组.MSII控制血糖分为两组,A组予MSII合用二甲双胍;B组单用MSII;并测定3餐前后及凌晨2∶00 时血糖.结果 3组血糖均可控制达标.CSII平均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明显短于MSII组,A组达标天数也短于B组.结论 CSII控制血糖,达标时间短,血糖平稳下降,能够抑制黎明现象,低血糖及高血糖发生率低,适合T1DM治疗.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镁与钾相关性

    作者:赵虹光

    1998年8月-2003年8月我们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镁、钾离子关系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 肝素靶向经皮给药治疗重症哮喘30例

    作者:王秋月;李丽;张萍

    目的观察肝素靶向经皮给药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重症哮喘患儿采用肝素局部经皮给药治疗,对照组30例患儿应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 %,有效率92 %;对照组显效率28 %,有效率76 %.治疗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及呼气峰流速明显改善(P<0.05).结论肝素靶向经皮给药治疗重症哮喘安全有效.

    关键词: 肝素 经皮给药 哮喘
  • 小儿喉乳头状瘤18例

    作者:张爱民;卢振民;连荣

    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JL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JLP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6岁,2~4岁占66.2 %(12/18);平均病程3.5年,手术次数平均4.78次,治愈率66.7 %,有效率100 %,复发率22.2 %.结论 JLP病变广泛,有侵袭性及复发性,采用手术加免疫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 儿童 乳头状瘤
  • 影响早产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慧

    目的了解早产发生率和早产有关危险因素.方法从省直第一及第二医院建卡的2216例围生保健手册中筛查出早产儿10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手册中各项记录筛查有关因素,经χ2检验,计算出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发生率为4.6 %,早产组危险因素以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孕期合并症、阴道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胎儿畸形,偏食/剧吐、孕期外伤史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早产儿死亡率为15.20 %,较同期足月产儿高11.34倍.结论孕期合并症、并发症、不良孕产史、畸胎是造成早产的主要因素,预防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是降低早产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临床分析
  • 简易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刘艳霞;吉四辈;马铭心

    目的探讨简易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分为3组:简易血浆置换30例、注射人丙种球蛋白组16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2例,观察各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简易血浆置换组平均起效时间5.52 d,有效率93.33 %;注射人丙种球蛋白组平均起效时间5 d,有效率93.75 %;常规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9.35 d,有效率68.18 %.丙球组血浆置换组与对照组疗效均有显著差异(χ=6.492 6.69,P<0.01);丙球组与血浆置换组无显著差异(χ=0.053 P<0.05).结论简易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经济、简单、有效.

  • 早产儿窒息性脑损伤的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分析

    作者:侯庆宇;郭纪生;李培嵩

    目的探讨早产儿窒息性脑损伤的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CT)特征及其与窒息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窒息性脑损伤早产儿CT表现,并进行脑损伤分度及其与窒息程度相对照.结果窒息早产儿67例中脑损伤轻度21例,中度24例,重度22例;脑损伤并出血15例.结论早产儿窒息性脑损伤的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作者:王炜;罗克娴;李根山;郭卓平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方法选择急性病脑患儿60例,分为轻重两组,分别检测患儿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结果急性病脑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GMP-140、VWF、D-D变化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监测血小板GMP-140及血浆VWF、D-D动态变化能及时发现血栓前状态;同时血小板GMP-140及血浆VWF、D-D指标检测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常用抗癫癎药物对小儿机体诱变作用

    作者:朱海燕;罗克娴;郭卓平;张会丰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体交换(SCE)频率及血清叶酸(FA)水平,研究抗癫药物(AEDs)对机体的诱变作用及其对FA代谢的影响,寻求抗诱变作用的途径.方法选择癫患儿90例,依据应用AEDs不同分组,检测各组用药前后SCE频率及FA水平,以及补充FA后两指标变化.结果服用卡马西平(CBZ)和丙戊酸钠(VPA)的癫患儿,服药后较服药前血清FA明显降低,SCE频率显著升高,而补充服用FA后两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 CBZ、VPA对小儿机体具有诱变作用,但硝基安定无明显诱变作用.FA能够减轻AEDs对机体的诱变作用.

  • 痉挛型脑性瘫痪271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亚仙;高宝勤;杨伟力;俞雅珍;王桂芬

    脑性瘫痪(CP)指在妊娠期到新生儿期各种原因而致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变化的运动姿势异常.其发病率国外报道活婴0.15 %~0.5 %[1],我国发病率为0.18 %~0.4 %[2],其中痉挛型占60 %~70 %.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痉挛型CP病例报告如下.

  • 孤独症16例误诊分析

    作者:李文军

    目的探讨孤独症误诊原因.方法对20例孤独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精神发育迟滞6例、表达性语言障碍5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例、儿童精神分裂症1例.结论本症误诊原因为临床表现多样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故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降低误诊.

  • 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对婴儿痉挛病因和预后判断的意义

    作者:梁锦平;扬华;傅大干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CT)对婴儿痉挛(IS)的病因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螺旋CT平扫和MRI扫描T1和T2加权相、反转恢复序列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技术对42例IS颅脑病变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CT检查14例发现异常,对脑萎缩、出血、粗大畸形和钙化显示较好;24例 MRI扫描阳性,对脑白质软化或髓鞘化延迟、海马和脑干萎缩、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核黄疸、结节性硬化、灰质异位及胼胝体和脑血管畸形等病变都具有良好诊断价值;MRI对IS预后判断应结合临床和年龄.结论 MRI和CT对探寻IS等癫潜在病因、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前者对脑白质软化与髓鞘化、HIE、海马萎缩、局限性脑发育不全和灰质异位等病变检测尤敏感.

  •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引起致命性肺血管收缩1例

    作者:王晋鹏;王永清

    患儿,女,4岁,体质量13.5kg.因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在体外循环下行缺损修补术.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误诊为肝炎、病毒性心肌炎1例

    作者:王献民;华益民;乔莉娜

    患儿,男,6.5岁,藏族,双胞胎(大),因进行性四肢无力5年入院.1岁始走路,易跌倒.随年龄增加行走渐费力,上楼时明显,行走中常突然跪倒,跑步如"鸭步",双手持物无力.2年前体检时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按肝炎治疗,无好转,ALT更高,且肌酸激酶(CK)亦增高.1年前发现CK-MB增高,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无好转.父母及一兄体健,双胞胎弟无类似表现.查体:体温36 ℃,脉搏 80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 85/65 mmHg,神清,心肺检查无异常,无肝脾大,双腓肠肌肥大.双上肢肌力V级,下肢Ⅳ级,感觉无异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Gower征阳性.血ALT 223 I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4 IU/L,乳酸脱氢酶(LDH) 910 IU/L,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500 IU/L,CK 5670 IU/L,CK-MB 310 IU/L,肌钙蛋白0.1 μg/L.心电图正常,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腓肠肌活检:镜下见纵切和横切骨骼肌纤维,肌纤维有变性,部分呈透明变,横切面轮廓钝圆,有再生现象,间质轻度增生,少量淋巴样细胞浸润.诊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型,即DMD).基因诊断:1.DMD基因外显子均有正常扩增;2.正常男性所有位点均有正常扩增;未发现DMD基因外显子缺失,但不排除DMD基因其他异常可能.

  • 多脏器功能障碍成功抢救1例

    作者:张雯;宓越群

    患儿,男,6个月,因发热2 d,腹泻1 d,腹胀3 h伴呕吐入院.入院后腹胀明显且进行性增大.

  • Rett综合征男童1例

    作者:屈素清;詹东明

    患儿,男,5岁6个月,因智力减退、语言障碍伴手刻板运动2年余入我院.

  • 先天性右主支气管软化症1例

    作者:崔爱华;赵翠琳;李福银;张明霞

    患儿,男,6个月,因发热3 d,咳嗽1 d入院.患儿生后d2即出现喘息,久治不愈.后在北京儿童医院经纤支镜检查确诊为右主支气管软化症.出院后因症状加重来我院治疗.其兄8岁,因反复咳嗽、气喘于2岁6个月来我院就诊,当时即有桶状胸,双肺闻及哮鸣音.经正规治疗,哮鸣音始终未消失.考虑支气管软化症.查体:体温37 ℃,脉搏140次/min,呼吸 40次/min,重病容貌,喘憋状,点头呼吸,口周发绀,咽充血.颈软,气管居中,桶状胸,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喘鸣音、痰鸣音及中小湿音.腹平软,肝肋下5 cm,剑下2 cm.脾不大,肠鸣音正常.余无异常.入院后加强护理,及时拍背吸痰,持续吸氧,相继应用美洛西林、红霉素、头孢曲松控制感染,琥珀酸氢化考的松降低气道高反应,人血丙种球蛋白增强机体抵抗力,住院21 d,热退,气喘消失,咳嗽减轻,好转出院.

    关键词: 儿童 喘息 气管软化
  •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神经肌肉综合征4例

    作者:葛美;贺兴友;王怡;邱勇桂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耳毒性和肾毒性外[1],尚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现将近年来收治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神经肌肉综合征4例进行分析.

  • 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疗效及其对血清酶的影响

    作者:高东培;高雯;段红宝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疗效及其对血清酶的影响.方法将64例新生儿窒息伴血清酶变化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予1,6-二磷酸果糖250 mg/(kg*次),2次/d静推,疗程7~10 d,并于入院后12 h内及治疗后检查血清酶.结果窒息新生儿治疗前血清酶均增高,且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轻度窒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α-羟丁酸脱氢酶(HBDH)、CK-MB、肌酸激酶(CK)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重度窒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ST、LDH、CK-MB、HBDH测定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6二磷酸果糖可使窒息新生儿升高的血清酶显著下降,提示其对治疗新生儿窒息及预防器官损伤有一定作用.

  • 纳洛酮与硫酸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对比

    作者:杨中文;夏小岚;章奕

    目的比较纳洛酮与25 %硫酸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疗效.方法将79例HIE患儿随机分为A组(39例)和B组(40例),A组肌注25 %硫酸镁,B组静滴纳洛酮.治疗后检测其红细胞游离钙、血浆钙、镁及β-内啡肽浓度变化.结果 A组患儿红细胞游离钙浓度和血浆钙、镁浓度改善较B组快,而B组患儿β-内啡肽降低幅度大于A组.结论 25 %硫酸镁对HIE急性期治疗效果较好,而纳洛酮有利于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恢复.

  • 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及血钙检测在窒息新生儿中的意义

    作者:曲群;李惠侠;宗璐;李凤莲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ABA)及血钙测定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窒息新生儿行NBNA评分并测定血钙,分析其在不同病情中的变化.结果 NBNA评分及血钙在窒息新生儿中均下降,并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NBNA评分及血钙测定联合应用有助于判断窒息新生儿的病情并估计预后.

  •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血液淋巴细胞L-selectin水平变化

    作者:宋金枝;吴本清;潘小梅;唐沂;贺务实

    目的了解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血液淋巴细胞L-selectin水平变化,探讨其在MAS中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MAS患儿生后d1及25例足月健康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表面L-selectin水平.结果 MAS患儿生后d1 L-selectin水平[(82.85±8.71) %]明显高于对照组.MAS患儿L-selectin与生后1 h血pH的相关系数为0.114.结论 MAS患儿生后d1淋巴细胞L-selectin明显增高,与血pH无关.

  • 围生期窒息对新生儿糖代谢影响

    作者:雷虹

    目的研究围生期窒息对新生儿血糖及其调节激素的影响.方法对40例窒息儿生后72 h进行连续血糖监测,同时测定血清皮质醇(CT)、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和生长激素(GH)水平.结果轻度窒息对新生儿糖代谢无影响;重度窒息生后6 h血糖高,36 h低(P<0.01).4种激素水平明显增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重度窒息6~12 h血糖与CT和G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应激反应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后高血糖发生起重要作用,监测血糖对重度窒息患儿非常重要,治疗时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

  • 室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捷;曾超美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程度,探讨与之有关的高危因素,为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寻求新途径.方法将222例窒息患儿分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组进行研究.并将主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与重度加以分析.结果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达90.1 %,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71.6 %.重度窒息组器官受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而各器官损害均以轻度为主.重度窒息5 min Apgar评分≤ 6分、入院时即刻血气分析pH≤ 7.20、入院晚及需用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器官损害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复苏效果及接受治疗的早晚有关;提示加强围生期母子保健、提高医护人员复苏水平、及时转运危重患儿及采取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等措施均有利于降低窒息新生儿的器官损害发生率及病死率.

  •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的影响

    作者:田林瑞;张爱国;徐月娥

    目的了解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及智力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年9月~2002年9月在我院出生后出现黄疸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5例为干预组;同期外院出生的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4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照我国新生儿黄疸治疗推荐方案进行光疗及药物治疗.干预组予早期干预并在治疗期间给予感知觉、运动及语言训练,出院后教会家长,定期复查.结果两组患儿1岁时身高、体质量、头围无明显差异,P均>0.05.智力发育有明显差异 P<0.01.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早期干预,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有利于早期发现脑瘫.

  • 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呼吸支持的疗效观察

    作者:江风;汤耀斌;韩玉昆

    目的探讨呼吸支持治疗对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新生儿MODS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原发病治疗加一般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存活17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91.6 h;对照组存活1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能迅速提高机体携氧能力,减慢MODS的发展速度,机械通气可作为治疗MODS的措施之一.

  •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

    作者:张晓云

    目的探讨代谢性酸中毒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对200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检测.结果 CO2CP低于正常值182例(91 %).结论及时发现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有利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的消退.

  • 前降钙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秦丽;黄琦薇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PCT)监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疗效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48 h,1周左右对2001年9月~2002年3月诊治新生儿败血症72例进行PCT测定,同时行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 72例患儿入院后PCT均>0.5 μg/L,阳性率100 %,PCT>10 μg/L以上20例,血常规及CRP显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而CRP在入院时33例(46.4 %)异常,治疗后痊愈70例,PCT均降至正常.结论 PCT在败血症早期用于监测诊断及治疗很重要,敏感性更高.

  • 凝血酶原复合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谷强;马雅静;杨春燕;张蕾;杨红

    目的了解在维生素K1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5例胎龄36~40周新生儿HIE患儿分成维生素K1组(A组)和维生素K1+PCC(B组),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分析结果,并对PT延长者予PCC后再进行复查.结果B组与A组相比,仅FIB明显降低(P=0.0054),而PT、INR、PT%、PTT、TT均无显著差异;对PT延长者给予PCC后,PCCRG,PT、PT%可恢复到正常范围(P=0.0467,0.00098);比较A、B组脑C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HIE在给予维生素K1治疗基础上若PT无明显延长可不必加用PCC.

  • 急性肺损伤诊断进展

    作者:郭琳瑛;甘小庄;宋国维

    本文对急性肺损伤(ALI)的一些有诊断和预后价值的新指标进行综述,反映早期肺泡气-血屏障通透性变化的指标和肺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标记物(肺上皮细胞标记物,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肺纤维化标记物等).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作者:黄德珉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0 %足月儿和80 %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一般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05 μmol/L(12 mg/dl),早产儿胆红素不超过256 μmol/L(15 mg/dl),称为生理性黄疸.在此时期内,由于围生、感染、溶血等因素所致病理性黄疸也不少见,胆红素常超过205~256 μ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主要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足月儿如超过308~342 μmol/L(18~20 μmol/L)即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而早产儿由于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差,如同时有病理因素存在,影响其血脑脊液屏障功能,超过171 μmol/L(10 mg/dl)即有发生核黄疸可能,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而致残.国内高胆发病率较高,不少资料报道以高胆为主诉者占住院新生儿首位,可达30 %~50 %.就诊较晚的重症高胆患儿常于住院时已发生核黄疸而失去治疗时机.本症多可防治,在一些发达国家对生后具有高危因素新生儿均进行预防性治疗,高胆已很少见.如何降低高胆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是当务之急.应从以下3方面着手.

  • 卡介苗、干扰素γ及维生素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雅丽;杨锡强;王莉佳;蒋莉萍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或联用干扰素γ(IFN-γ)/维生素A(Vit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发生喘息的效果.方法 44例毛支患儿予单独BCG或联用IFN-γ/ VitA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PPD皮试,并随访,平均1年时间,观察喘息发作情况.19例未接受BCG接种的毛支患儿,作为疾病对照组.结果 BCG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恢复期,以联合IFN-γ/ VitA治疗组更突出.BCG单用或联用IFN-γ/VitA组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恢复期,单用或联用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BCG可促进毛支患儿PPD皮试阳转,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降低,可预防毛支患儿日后发展为哮喘.IFN-γ/VitA与BCG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哮喘患儿持续吸入激素治疗对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影响

    作者:谢庆玲;温志红;黄莹;陈友华;覃桂芳;苏俐华;农利平;胡琼燕;谭颖

    目的观察持续小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5例5~8岁哮喘缓解期患儿分3个开放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分别为100、200、300 μg/d,持续12个月.于治疗开始,6、12个月行临床评估和肺功能FEV1测定;检测血骨钙素(OS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尿脱氧吡啶( DPD)/尿肌酐(Cr)水平.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监测骨密度(BMD).结果哮喘患儿治疗后临床评分和肺功能FEV1明显改善;血OST稍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血BAL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IGF-1水平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显著增高;尿DPD/Cr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患儿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脊柱区域(2~4)和前臂(前臂远端和近侧端)的BMD无显著降低.结论持续小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的骨代谢指标和BMD无明显抑制影响.

  • 支气管扩张患儿临床研究及随访

    作者:冯雪莉;申昆玲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支扩)的病因及临床,并进行随访.方法对1991年12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支扩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随访.结果病因以免疫缺陷多见,病变主要累及两下叶,病原以铜绿假单孢菌常见,在随访7例中5例2年后无明显变化,1例免疫缺陷在1年后病变进展,1例异物取出1年后有明显改善.结论支扩的病因应首先考虑免疫缺陷,尤其要检查体液免疫包括IgG亚类;病原以铜绿假单孢菌常见,可指导经验性治疗;异物取出后支扩病变可改善,免疫缺陷者即使在无感染情况下病变也可进展.

  • 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敏;燕容;陈慧玲;赵洁

    目的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检测,旨在探讨其对急性呼吸道感染预防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白细胞用KS-21血液分析仪测定,CRP和Ig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37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血常规、CRP和Ig.结果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与白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 P均<0.005).细菌和病毒感染组Ig均明显下降.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CRP明显升高,可用于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增强患儿免疫功能,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 急性肺炎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检测及分析

    作者:王亚亭;杨永弘;胡允文;王亚娟;Didier Leboulleux;Maija leinonen;Heikki Peltola

    目的了解急性肺炎时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卡他布兰汉菌(BC)、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53例住院急性肺炎患儿的双份血清进行不定型Hi抗体、B型Hi荚膜多糖抗体和全菌抗体进行检测,SP溶血素抗体和C-多糖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中SP溶血素抗体、表面蛋白A抗体和C-多糖抗体,CB全菌抗体及MP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双份血清中CP抗体;并同时进行血液普通细菌培养.结果 53例肺炎患儿中32例(占60.4 %)病原学检测阳性.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21例,2种和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分别为8例和3例.在各种病原体中,SP和CP感染常见(各占20.8 %,11/53),其次为MP感染(占16.7 %,7/42)和Hi感染(占13.2 %,7/53).结论急性肺炎时SP、CP、MP和Hi等是常见的病原,在小儿肺炎经验治疗时,多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应予以重视.

  • 哮喘患儿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变化的意义

    作者:姚泽忠;朱燕燕;李志骏;刘仲熊

    目的探讨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及长期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对其影响.方法比较非急性发作期哮喘吸入激素治疗组、未吸入激素治疗组及对照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未吸入激素的重度哮喘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均<0.05),胰高血糖素则明显减低(P均<0.05).未吸入激素组、吸入治疗的轻中度哮喘组、正常对照组的糖耐量试验显示血糖和激素吸入量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非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患儿全身应用激素可能会引起机体血糖和相关激素代谢紊乱,从而加重哮喘和诱发糖尿病.

  • 兰菌净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水平影响

    作者:方红;金红芳;董永绥;王宏伟

    目的观察兰菌净对呼吸道黏膜免疫的激活效应及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预防效果.方法选择门诊病例35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1岁4例、1~3岁18例、>3岁13例,兰菌净预防呼吸道感染,由家长记录或门诊随访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病程.收集用药前后患儿唾液标本经放免法(DAB-PEG法)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并计算sIgA提高率.结果兰菌净明显提高患儿唾液sIgA含量(P<0.01),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缩短病程,减轻病情.用药前后唾液sIgA提高率以<1岁组高,>3岁组居中,1~3岁组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兰菌净可有效激活呼吸道黏膜免疫,预防呼吸道感染.

  • 哮喘患儿血浆一氧化氮、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卢根;王鸿娟;黄永坤;黄莉;刘毓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一氧化氮(NO)、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40例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NO3-/NO2-、cAMP及cGMP水平与cAMP/cGMP比值变化,并设2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1.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NO3-/NO2-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2.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GM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AMP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4.哮喘患儿急性期cAMP/cGMP比值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5.缓解期血浆NO3-/NO2-和cGMP水平下降,cAMP水平上升及其cAMP/cGMP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6.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NO3-/NO2-与cGMP水平呈正相关(r=0.401 P<0.01).结论血浆内源性NO、cAMP、cGMP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血浆NO、cAMP/cGMP比值变化可作为监测和指导哮喘患儿疗效和评价哮喘药物疗效的较好生化指标.

  • 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对骨代谢影响

    作者:李莎;张艺;谭友平;林秋雄;陈子立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IGs)对骨代谢影响.方法对50例5~12岁连续吸入IGs 2年哮喘患儿,于吸入前,0.5、1、1.5、2年分次进行血清钙、磷、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水平监测,并进行身高生长速度测定.其中观察I组27例,平均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50 μg/d;观察Ⅱ组23例,平均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50 μg/d;正常对照组22例.结果观察Ⅰ、Ⅱ组、对照组间分次检测的血钙、磷、BALP、OC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且各组间q检验无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Ⅰ、Ⅱ组身高生长速度分别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每日小剂量较长时间IGs对儿童骨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