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중화예방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150/R
  • 国内刊号: 吕相征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男性警察职业紧张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刘乾;岳松;汤乃军;于智睿;马晓明;陈曦;徐媛婧;田凤石

    目的 探讨导致男性警察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的职业紧张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某市公安局现管辖的分局中抽取4个分局,以该4个分局的全体男性警察作为调查对象,共纳入1490名.采用统一设计的健康调查问卷和职业紧张量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1490名研究对象中,实际完成问卷1483名,合格问卷1480份,其中MS患者有237例,患病率为16.0%(237/1480).高度、中度及缺乏职业紧张者MS组分别有8、39和23例,非MS组有14、114和131例,高度与中度缺乏职业紧张者MS患病风险分别为缺乏职业紧张者的4.82倍(95%CI:1.50~15.41)和3.33倍(95%CI:1.62~6.79).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和责任感MS组得分分别为(38.76±6.83)、(25.74±7.22)、(25.76±6.27)分;非MS组得分分别为(37.55±6.85)、(24.50±6.58)、(25.05±5.9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和责任感可能为MS患病的职业紧张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06(1.02~1.10)、1.04(1.02~1.07)、1.03(1.01~1.06).结论 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和责任感为导致男性警察MS患病的职业紧张危险因素.

  • 2010年杭州市售发酵性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调查与分析

    作者:吴平谷;杨大进;沈向红;王立媛;潘晓冬;张晶;赵永信;谭莹

    目的 调查2010年杭州市售发酵性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方法 2010年在杭州大、中、小型3家超市采集237份发酵性食品,包括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料酒、酱油、食醋、腐乳等8类食品,采用D5-氨基甲酸乙酯核素稀释技术,硅藻土固相萃取净化样品,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样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结果 237份发酵性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2.0 ~515.0 μg/kg,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平均值(中位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红腐乳[182.2 μg/kg(161.2 μg/kg )]、黄酒[159.6 μg/kg(121.0 μg/kg)]、料酒[86.8 μg/kg(95.6 μg/kg)]、白酒[72.0 μg/kg(60.5 μg/kg )]、酱油[47.2 μg/kg(40.7 μg/kg)]、食醋[26.7 μg/kg(31.8 μg/kg )]、葡萄酒[15.7 μg/kg(16.8 μg/kg )]、啤酒[2.2 μg/kg(2.3 μg/kg)].结论 2010年杭州市发酵性食品中均存在氨基甲酸乙酯,尤以红腐乳、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为高.

  • 不同出生体重个体早期生长对儿童期体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余慕雪;丘小汕;冯素娥;莫清萍;谢笑英;沈振宇;刘泳洲

    目的 分析不同出生体重个体早期生长对儿童期体脂成分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收集258名广州市年龄6~7岁儿童的出生和生长发育资料,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包括体重、身高和体脂成分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体脂百比分(PBF)、腰围身高比(WtHR)等];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按照出生体重三分位从低到高分为BW-Ⅰ、BW-Ⅱ、BW-Ⅲ组;按0~36个月体重标准差评分(SDS)增长程度分为增长改变(CU)、无改变(NC)、下降改变(CD)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个体及早期生长状况对儿童期体脂成分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BW-Ⅰ组0~36个月体重SDS增长值为(1.06±1.29),高于BW-Ⅱ组(-0.19±0.94)和BW-Ⅲ组(-0.10±1.20)(P值均<0.01).CU组的出生体重为(2.90±0.47)kg,低于NC组的(3.22±0.34)kg和CD组的(3.57±0.37)kg(P值均<0.01).BW-Ⅲ组BMI、PBF、WtHR分别为(16.35±2.13)kg/m2、(17.03±5.88)%、(0.479±0.033),高于BW-Ⅰ组的(15.46±2.06)kg/m2、(14.06±5.25)%、(0.459±0.032)和BW-Ⅱ组的(15.47±1.58)kg/m2、(14.09±5.01)%、(0.460±0.025)(P值均<0.01),而BW-Ⅰ组与BW-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组BMI、PBF、WtHR 分别为(16.44±2.20)kg/m2、(16.51±5.78)%、(0.473±0.034),高于NC组的(15.62±1.74)kg/m2、(14.49±5.30)%、(0.463±0.030)和CD组的(15.26±1.85)kg/m2、(14.24±5.54)%、(0.462±0.031)(P值均<0.05).CU组中,BW-Ⅲ-CU组BMI、PBF、WtHR分别为(18.76±2.56)kg/m2、(22.19±8.28)%、(0.512±0.029),高于BW-Ⅰ-CU组的(16.04±2.14)kg/m2、(15.54±5.28)%、(0.467±0.034)和BW-Ⅱ-CU组的(16.70±1.36)kg/m2、(17.12±4.44)%、(0.474±0.017)(P值均<0.05),而BW-Ⅰ-CU组与BW-Ⅱ-CU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组HOMA-IR为(1.27±0.44),高于NC组的(1.08±0.31)和CD组的(1.00±0.36)(P值均<0.01).CU组中,BW-Ⅲ-CU组HOMA-IR为(1.69±0.48),高于BW-Ⅰ-CU组的(1.21±0.41)和BW-Ⅱ-CU组的(1.27±0.44)(P值均<0.01),而BW-Ⅰ-CU组与BW-Ⅱ-CU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出生体重三分位法分组,较低出生体重且生后早期体重增长程度高的个体,以及较高出生体重个体在儿童期的体脂成分均较高,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高危人群.

  • 2011年厦门市某医院十例无菌性脑炎暴发病例病原学分析

    作者:何水珍;徐雪荣;黄建炜;苏成豪;黄仕杰;温慧欣;颜玉炳;牛建军

    目的 对2011年5月11-17日厦门某医院收治的10例无菌性脑炎患者进行病原学鉴定.方法 采集10例患者的咽拭子、肛拭子及部分患者的脑脊液,进行总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总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样本,分别用肠道病毒A、B、C基因型各自的VP1通用引物扩增,VP1区扩增阳性的标本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同时,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培养成功的病毒与原始临床标本进行VP1序列同源性分析,从而对引发本次脑炎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 10例脑炎患者中,有7例患者的临床标本总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这7例患者的咽拭子和(或)肛拭子标本肠道病毒B基因型VP1通用引物扩增阳性,测序后分析表明均为肠道病毒B基因型埃可病毒30(Echo 30),且与浙江2004年流行毒株的同源性达95.3%~97.1%.其中编号为XM2、XM3、XM4、XM8的咽拭子和XM3、XM6的肛拭子相互间序列同源性为99.4%~100.0%,但与XM1的咽拭子序列存在差异,同源性为92.8%~93.4%.此外,XM1、XM2、XM3、XM4、XM8咽拭子标本Vero细胞分离培养病毒成功,其VP1区部分序列与相应的原始标本同源性大于99.9%.结论 导致这次无菌性脑炎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B基因型Echo 30,并提示可能存在多种不同遗传背景的Echo 30在流行.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和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关系

    作者:周宇灵;章文成;陈侠斌;肖泽芬;乔艳;于典科;林东昕;谭文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和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了230例接受单纯放疗或放疗合并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TGF-β1基因-509C/T位点的基因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和95%CI值,评价各基因型与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和化疗疗效相关性,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不同基因型、不同临床参数与食管鳞癌放疗和化疗患者生存时间、死亡风险(HK)的关系.结果 在208例有上消化道造影疗效评价的患者中,87例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其中TGF-β1基因-509CC、CT和TT基因型分别有17例(19.5%)、48例(55.2%)和22例(25.3%);在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的121例患者中,3种基因型分别有39例(32.2%)、54例(44.6%)和28例(23.2%).与携带TGF-β1基因-509CC基因型的患者相比,携带至少1个T等位基因的患者(CT或TT基因型)对放疗和化疗更敏感,校正OR值为2.07(95%CI:1.05~4.09; P=0.036).携带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7.0(95%CI:12.0~23.0)个月,CT基因型患者是22.0(95%CI:16.0~33.0)个月,TT基因型患者是25.0(95%CI:15.0~41.0)个月.与CC基因型患者比较,CT和TT基因型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接近统计学临界水平(P=0.063).与携带CC基因型患者相比,携带CT和TT基因型患者的HR有降低的趋势,校正HR值分别是0.81(95%CI:0.52~1.24)和0.86(95%CI:0.65~1.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部位、肿瘤临床分期、放疗和化疗疗效对食管鳞癌放疗和化疗患者的HR产生明显影响[校正HR值分别是1.28(95%CI:1.01~1.61,P=0.040)、1.49(95%CI:1.17~1.88,P=0.001)、1.55(95%CI:1.06~2.26,P=0.023)].结论 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放疗和化疗疗效相关,可能是预测放疗和化疗疗效的遗传标志.

  •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丁辰月;胡铃敏;胡志斌;沈洪兵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肝细胞肝癌(HCC)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130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HCC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1344例HBsAg阳性人群作为对照组.选取TERT基因rs2736098和rs2736100为研究位点,应用TaqMan探针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值(95%CI),比较不同基因型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rs2736098 位点3种基因型GG、AG及AA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9.3% (500/1273)、44.2% (563/1273)及16.5%(210/1273);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9.6% (526/1328)、45.5% (604/1328)及14.9% (198/1328).rs2736100位点3种基因型AA、AC及CC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3.7% (428/1269)、49.9% (633/1269)及16.4% (208/126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4.0% (449/1322)、49.2% (651/1322)及16.8% (222/1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因素后,携带至少1个rs2736098位点突变等位基因A的个体与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相比,HCC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AG对GG:调整OR=1.00(95%CI:0.86~1.18)];与携带AA基因型个体比较,携带至少1个rs2736100位点突变等位基因C的个体HCC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CC对AA:调整OR=1.03(95%CI:0.87~1.22)].结论 TERT基因rs2736098和rs2736100多态改变可能不是中国人群HCC易感性标志物.

  • Toll样受体2及Toll样受体9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曾红梅;潘凯枫;张阳;张联;马峻岭;周彤;苏会娟;李文庆;李吉友;游伟程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及TLR9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现场人群为基础,选取248例胃癌患者,采用年龄、性别匹配的方法在同一地区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96例浅表性胃炎或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TLR2基因rs3804099位点及TLR9基因rs187084位点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调整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吸烟因素后,计算OR值(95%CI).结果 TLR2基因rs3804099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53.2%(132/248)、39.9%(99/248)、6.9%(17/248),在对照组分别为43.5%(216/496)、46.6%(231/496)、9.9%(49/496),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5,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以TT基因型为参照,携带TC+CC基因型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明显降低(OR=0.68,95%CI:0.50~0.93).联合效应分析显示,以携带rs3804099位点TC+CC基因型且未感染幽门螺杆菌者为参照,携带TT基因型并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明显增加(OR=3.42,95%CI:2.16~5.42).TLR9 基因rs187084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35.9%(89/248)、50.0%(124/248)、14.1%(35/248),在对照组分别为33.3%(165/496)、49.0%(243/496)、17.7%(88/496),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4,P=0.431).结论 TLR2 基因rs3804099位点多态与胃癌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 中国结直肠癌人群筛查方案的应用价值初探

    作者:黄彦钦;蔡善荣;张苏展;李其龙;马新源;何玉芳;周晓红;郑树

    目的 评价现行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的肿瘤检出率,探讨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查目标为2007-2009年杭州下城区和嘉善县40~74岁户籍人口,共43 713名.先进行由问卷调查与大便潜血检测组成的初筛,阳性者进行结肠镜诊断性复筛,发现息肉样病变即取活检或摘除,病理确诊.分析筛查数据,计算初筛阳性人群(高危人群)中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的肿瘤检出率.结果 初筛认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6489名,占14.85%.共有完成结肠镜检查4701名,检出结直肠肿瘤569例,检出率为12.10%(95%CI:11.17%~13.04%).其中结直肠癌52例,检出率1.11% (95%CI:0.81%~1.41%);进展期腺瘤(183 例)和非进展期腺瘤(334例)检出率分别为3.89%(95%CI:3.34%~4.45%)和7.10%(95%CI:6.37%~7.84%).70~74岁男性肿瘤检出率高,为22.81%(95%CI:16.98%~28.70%);40~44岁女性中检出率低,为2.49%(95%CI:0.79%~4.20%).结论 我国现行结直肠癌人群筛查方案的应用效果较好,但方案仍需进一步完善.

  • 肺癌不同阳性标准痰细胞学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

    作者:姜勇;晋萍;常润生;姚树祥;周清华;范亚光;乔友林

    目的 探讨改变阳性标准对职业高危人群肺癌痰细胞学筛查灵敏度及特异度的影响.方法 以1992-1999年间至少参加过1次年度性痰细胞学肺癌筛查的云南锡矿工人为研究对象,共9223名.研究对象年龄均40岁以上、井下工龄或冶炼工龄超过10年且无恶性肿瘤史.收集研究对象痰样进行筛查,以筛查阳性且被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为真阳性,筛查阴性且在随访期间没有被临床诊断为肺癌的研究对象为真阴性,计算不同阳性标准痰细胞学筛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利用Hanley和McNeil法计算Z值,比较不同阳性标准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别.结果 截止到随访终止时间(2001年12月31日),9223名研究对象中共有500例肺癌患者,常见的细胞类型为鳞癌[55.8%(222/398)],发病部位以中央型肺癌为主[68.5%(316/461)].在筛查过程中,共150例患者有痰细胞学筛查阳性史.阳性标准分别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以上、中度不典型增生及以上、轻度不典型增生及以上时,痰细胞学筛查方法灵敏度分别为30.0%(150/500)、36.4%(182/500)、53.0%(265/500);特异度分别为98.9%(8628/8723)、95.1%(8611/8723)、77.9%(7033/8723).3种阳性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由重度到轻度)分别为0.645(95%CI:0.635~0.654)、0.657(95%CI:0.668~0.667)、0.655(95%CI:0.645~0.664);重度与中度、轻度比较,以及中度与轻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780、0.645、0.209,P值均>0.05).结论 随阳性标准的降低,痰细胞学筛查的灵敏度上升而特异度下降,但3种不同阳性标准的准确度并无明显差异.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人胚胎膝关节软骨细胞的毒性及作用机制

    作者:侯海峰;李金平;丁国永;叶文静;焦鹏;李群伟

    目的 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人胚胎膝关节软骨细胞的毒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原代培养人胚胎膝关节软骨,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和传代,在培养基中加入DON,建立以下DON染毒浓度:0.1、0.2、0.4、1.0 μg/ml组和空白对照组.在处理72 h后进行相关研究指标的检测:分别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上清液的一氧化氮(NO)含量,流式细胞术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软骨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Ⅱ型胶原表达的情况,RT-PCR法分析iNOS mRNA和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DON组凋亡率为6.78%~19.05%,高于对照组的1.20%,凋亡率随DON浓度增高而增加(F=174.761,P<0.05).DON组上清液NO含量为20.8~40.7 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0.2 μmol/L(F=91.966,P<0.05);MMP-13含量为0.25~0.56 μmol/L,高于对照组的0 μmol/L(F=78.420,P<0.05);PGE2含量为3.2~20.6 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6 μmol/L(F=276.453,P<0.05).DON组软骨细胞iNOS表达强度为14.8%~56.8%,高于对照组7.1%(F=214.614,P<0.05).高剂量DON组(0.4 μg/ml和1.0 μg/ml)Ⅱ型胶原表达强度分别为56.7%和52.7%,低于对照组的62.2%(F=5.134,P<0.05).DON组软骨细胞内iNOS mRNA表达的吸光度值(A值)为1.07~1.33,高于对照组的0.62(F=8.358,P<0.05).高剂量DON组(0.4、1.0 μg/ml)软骨细胞内Ⅱ型胶原mRNA表达量分别为0.83和0.82,低于对照组的1.14(F=7.887,P<0.05).结论 DON导致人软骨细胞合成NO增加,并通过NO调节MMP-13和PGE2等促进Ⅱ型胶原等软骨基质的降解和软骨毒性损伤;DON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凋亡.

  • 河南省柘城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耐药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袁源;邢辉;王晓瑜;刘春华;杨丽婷;郑本锋;王霞;阮玉华;王哲;刘宏伟;邵一鸣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柘城县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耐药毒株流行情况及影响耐药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柘城县自2003年7月开始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以来到2009年3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78例患者进行访谈和血样采集,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载量,利用扩增-测序(In-House)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378例抗病毒治疗患者中,病毒抑制率为42.9%(162/378),47.1%(178/378)的患者检测出基因型耐药,其中针对非核苷类抑制剂(NNRTIs)、核苷类抑制剂(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3类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基因型耐药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6.6%(176/378)、37.8%(143/378)、1.9%(7/3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从性差[近1个月按时按量服药比例<90%的耐药率:≥90%的耐药率=64.5%(40/62):43.7%(138/316),OR=2.3,95%CI:1.3~4.1]和含去羟肌苷(DDI)治疗方案[含DDI治疗方案的耐药率:含拉米夫定治疗方案的耐药率=53.3%(137/257):33.9%(41/121),OR=2.3,95%CI:1.1~4.5]是耐药毒株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河南省柘城县抗病毒治疗人群中耐药毒株流行率较高,服药依从性差和含DDI的抗病毒起始治疗方案是影响耐药的主要因素.

  • 1998-2009年浙江省H3N2亚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全序列变异的研究

    作者:赵斐斐;卢亦愚;冯燕;徐昌平;莫世华

    目的 比较1998-2009年浙江省H3N2亚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株HA基因进化与全基因进化状况的一致性,并探讨全基因组序列上可能存在的潜在抗原区域.方法 选择浙江省CDC流感实验室于1998-2009年流感疫情中分离保存的H3N2亚型流感流行代表株19株,采用RT-PCR法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并将这些毒株与10株同期H3N2亚型流感疫苗株进行全序列及HA1基因的系统进化比较;通过氨基酸替换比较、熵值计算及正向选择位点的筛选,确定各基因上的氨基酸易变位点.结果 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全序列长度为4466个氨基酸,其中有137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稳定变异.在HA基因上第144和158位氨基酸分别经历了4次和3次替换,NA基因的第93、143、307、370、372位氨基酸和NP基因的第450位氨基酸经历了2次替换,且HA基因和NA基因上分别有29%(12/41)和77%(24/31)的变异位点位于已知抗原决定簇之外的区域.氨基酸位点熵值分析显示,HA基因非抗原决定簇的3、225、361位,NA基因非抗原决定簇的93、143、147、150、372位,PB1基因的113、576、586位,PA基因的101、256、382、421、437位,NP基因的377、450位,M1基因的218位及M2基因的31位氨基酸均为易变位点.结论 浙江省1998-2009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HA和NA已知抗原决定簇之外的区域与部分内部基因上,可能存在着一些尚未被发现或者新形成的抗原位点.与HA基因的系统进化比较,全序列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出流感流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与进化规律.

  • 广东四会市和广西苍梧县鼻咽癌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柳青;黄启洪;廖建;曹素梅

    广东省四会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是鼻咽癌高发地区[1],2006年以来确定为卫生部鼻咽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并在卫生部早诊早治项目支助下开展以EB病毒检测为初筛手段,鼻咽纤维镜和病理活检为确诊手段的健康居民鼻咽癌筛查.现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 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及营养干预对血糖的影响

    作者:高旖旎;王若平;张璇;张俊蕾;徐贵发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的第3 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终生疾病.笔者以2型糖尿病初发人群为研究对象, 通过营养干预,分析血糖生成指数(GI)对糖尿病患者代谢、血脂及并发症的影响,探索糖尿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的佳方式.

  • 肿瘤坏死因子-β遗传变异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作者:张志;宋文广;黎杰;袁聚祥;冯福民

    食管癌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是我国食管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遗传变异是肿瘤个体易感性的重要原因[1-2].肿瘤坏死因子(TNF) 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4].有报道显示,位于TNF-β基因第一内含子+252位的G>A变异可导致该基因转录活性的增加[5].功能性TNF-β+252 G>A遗传变异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为验证该假设,本研究探讨了TNF-β+252 G>A遗传变异对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影响.

  • 山东肥城市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和贲门癌内镜普查结果分析

    作者:赵德利;于婷婷;魏文强;侯培勇

    山东肥城市人民医院于2006-2009年在肥城市王庄镇进行了食管癌和贲门癌内镜普查工作,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根据肥城市14个乡镇的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参考文献[1]中的要求,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食管癌发病率较高的王庄镇为筛查现场,筛查对象为40~69岁身体健康,无心、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共筛查6189名研究对象.

  • 砷化物所致细胞恶性转化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李远;刘起展

    众多研究证实,长期摄入砷化物可引起多种癌症,因此,砷化合物已被国际癌症协会确认为人类确定致癌物[1],但由于砷化物致癌的实验动物模型一直未能成功建立,从而导致其致癌机制研究长期滞后.虽已提出一些砷化物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假说,如氧化应激、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DNA甲基化异常、DNA损伤及信号通路改变等[2],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且具有说服力的砷化物致癌机制.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低水平砷化物所致细胞恶性转化来探讨砷化物致癌的分子机制,取得较大研究进展.笔者主要就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rotein kinase B,PI-3K/PKB)、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鼠双微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2, mdm2)、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和致死蛋白-2(Mortalin-2,mot-2)抑制p53及其分子过程在砷化物所致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倒班与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陈玉恒;李倩;代敏;李霓;郑同章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20%以上的人口从事倒班工作(shift work)[1].虽然我国尚未有倒班人群比例的准确报道,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倒班已成为我国各行业重要的工时制度之一.近年来,倒班对人体健康负面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脑血管疾病[2]、消化道溃疡[3]、睡眠障碍[4]、生理紊乱[5]等,尤其是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流行病学和其他学科研究的热点[6].

  • 血清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优化

    作者:董红;王世鑫;罗来龙;栾大伟

    蛋白质组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是寻求疾病标志物的重要源泉.通过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寻找特定疾病的血清特异蛋白质标志物或发现新的疾病相关蛋白质,能为疾病的诊断或治疗提供新的依据,也可能进一步阐明一些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自1975年O′Farrell[1]提出高分辨率双向电泳技术以来,该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与质谱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三大核心技术 .

  • 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对转化医学的重要贡献

    作者:游伟程;林东昕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肿瘤研究策略发生了重大调整,实行了战略性转移,更加强调将基础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临床应用,即转化医学.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成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强调从分子影像诊断技术到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从基因组学研究到寻找肿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的分子靶点,取得了可喜成效.注重转化医学,加强基础应用性研究,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大限度地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 聚集性出血性大肠杆菌:2011年德国疫情大暴发之元凶

    作者:崔玉军;覃俊杰;宋亚军;赵向娜;杨瑞馥

    2011年5月,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在德国北部开始暴发,很快席卷整个德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并蔓延至美国和加拿大.到6月初为止,感染人数已超过2600例,其中1/3以上患者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HUS),26例死亡.该场疫情已经发展为有记录以来世界规模第3的大肠杆菌大流行[1].

  • 第二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周蕾;杨瑞馥

    2011年5月28日至6月1日,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厦门市CDC在厦门市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杨瑞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阚飙(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舒跃龙(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袁正宏(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杨荣阁(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教授为本次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共有来自中国CDC、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学院校、各级CDC等相关领域的180多位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围绕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主要进行了以下交流和研讨:

中华预防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