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磷酸钙水泥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评价磷酸钙水泥(CP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 方法人桡骨18根,制成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CPC、克氏针、CPC+克氏针固定,测定在100 N压缩强度下桡骨压缩刚度和远端骨折块的旋转位移情况、压缩位移2 mm时的抗压缩强度、大压缩强度. 结果在压缩力至100 N时,3组的抗压刚度值没有明显差异,远端骨块在冠状面(桡尺方向)和矢状面(掌背方向)两个平面上的旋转角度也没有明显差异.压缩位移2 mm时压缩强度CPC组(平均375 N)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平均386 N)明显超过克氏针组(平均116 N),大压缩强度CPC组(平均871 N)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平均943 N)也明显超过克氏针组(平均395 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CPC对伴有骨缺损的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对于粉碎较严重的骨折可与克氏针和石膏等其他内外固定相结合使用.
-
高氧液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作用
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视觉诱发电位(VEP)变化规律及VEP检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作用,并评价高氧液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价值. 方法将84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分为37例治疗组(高氧液治疗组)和47例对照组,分别于第1,7,14,21天进行VEP检查, 分析比较振幅、潜伏期、视力变化情况及后治疗效果. 结果伤后1~7 d已开始出现VEP振幅下降,7~14 d达峰值,21 d已明显减轻;治疗组VEP异常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视力和预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VEP异常程度越重,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结论高氧液对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有显著疗效,VEP是检测并评价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疗效的有效方法.
-
种子细胞双相接种技术促进组织工程骨体外成熟的研究
目的比较观察双相接种法和静置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对种子细胞增殖、分化和成骨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诱导分化,然后应用双相接种法和静置接种法与脱钙骨基质(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3周,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密度、形态及基质分泌情况,并在不同时相点测定组织块中DNA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含量变化. 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可见大量具有一定折光性的梭形细胞存在于胶原基质中.扫描电镜见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切面较平坦,孔隙较小,细胞包埋在胶原中,而静置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可见细胞、细胞外基质较少.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双相接种法组织块中细胞的DNA含量、ALP活性均高于静置接种法,钙含量在培养2周后高于静置接种法. 结论双相接种法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方法,有利于提高接种效率和促进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成熟.
-
45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诊治
创伤性膈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存在争论,而早期诊断创伤性膈肌损伤仍然较为困难.遗漏创伤性膈肌损伤将导致疝,严重者易发生疝嵌顿、坏死等严重后果[1].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5年9月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4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电视腹腔镜在胸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自1999年1月至2002年6月,我科采用电视腹腔镜技术诊治23例胸腹部创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
髂骨皮瓣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
随着现代化交通和制造业的发展,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呈上升趋势.部分患者由于骨块丢失或骨质较多压缩造成骨缺损,成为创伤骨科中常见的、治疗上比较棘手的病种,而且由于治疗不当常常导致骨不连和骨髓炎的发生,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所应用髂骨皮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
高速公路交通伤的一体化救治体会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伤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目前占各种伤亡的第一位[1].高速公路交通伤又以受伤人数多、伤情重且多为高能量伤、多发伤、死亡率高为显著特点.伤后早期死亡者占到受伤人数的50%以上,及时准确高效的救治是有效降低伤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和核心[2-4].为提高高速公路交通伤的救治水平,我院自1999年10月与杭州市高速公路交警协作,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手术一体化救治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
膈肌覆盖缝合法治疗肝右后叶膈面破裂
重度右肝外伤患者出血快,病情危重,应迅速手术争取控制出血.除了已公认的单纯缝合、清创性肝切除,肝动脉结扎和纱布填塞法外,笔者自1995年2月至2005年2月用膈肌缝合覆盖压迫法治疗重度(Ⅲ~Ⅳ级)右肝后叶膈面破裂患者13例,并进行了近远期观察,临床效果满意.
-
创伤后并发症及死亡结局的预测研究进展
尽管严重创伤后常见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已取得进展,但创伤后并发症如感染/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的发生率及其引发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为上述并发症的发作凶险、发展极快,一经明确诊断,即使采用目前先进的治疗手段与治疗措施也难以遏制其发展进程.如能早期预测创伤后并发症及死亡结局,并对高危创伤患者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则可有效降低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由于颅脑损伤后其预后判定有其特殊性,笔者着重对非颅脑损伤后并发症及死亡结局的预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骶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有关骶骨骨折的描述早可一直追溯至公元7世纪.骶骨骨折发病率不高,但在临床诊治中很容易漏诊,近年来国内文献中专文报道较少见.笔者就近年来骶骨骨折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Lund概念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运用
脑水肿广泛存在于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严重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如何有效缓解患者脑水肿、控制颅内压、保持充足的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神经外科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患者的焦点.现在神经外科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个是以追求充足的CPP为目的,另一个是以降低颅内容积(即Lund concept,Lund概念)为目标.笔者综述了Lund概念的临床运用.
-
创伤输血的研究进展
现代创伤大多数伤情严重,失血量大.早期输血是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患者,尽快输血,改善组织微循环,可取得理想的救治效果.Schulman等[1]报告美国每年创伤患者的数量庞大,仅1996年就有173 900人死于创伤, 2 782 400人因创伤而入院接受治疗,他们当中15%入院时即处于休克状态,为挽救其生命就需要输血.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创伤患者逐年增多,输血在创伤救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有关创伤输血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对创伤患者输血相关的问题综述如下.
-
胫骨平台骨折72例
我院自1988年至2004年共收治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共23例,于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5 d;对照组20例(GCS 3~8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清TNF-α、IL-1β、IL-6、IL-8在伤后第1,2,3,4天的动态变化. 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8浓度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亚低温通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减少了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
交通伤致对冲性侧裂区脑挫裂伤的早期处理
目的分析交通伤致对冲性侧裂区脑挫裂伤发病机制、早期处理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交通伤致对冲性侧裂区脑挫裂伤36例,根据伤情和受伤机制,早期改善呼吸,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31例,其中双侧开颅术13例,保守治疗的9例中4例病情加重改为手术. 结果死亡8例,植物状态2例,重残2例,中残6例,恢复良好18例. 结论早期综合处理,及时行标准去大骨瓣减压,重视中线结构区周围的脑挫裂伤,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和管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
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的现状与展望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存在意识丧失、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记忆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目前,临床医师都在使用各种脑保护药物治疗脑功能残疾患者,期望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但是,所使用的大量脑保护药物是否有效尚待进一步研究,如何正确使用脑保护药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
-
颈髓挥鞭样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颈髓挥鞭样损伤的受伤特征和前路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对36例影像学证实伴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的颈髓挥鞭样损伤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6~54个月,平均46.4个月. 结果该组患者以交通伤为主,颈椎间盘突出发生在C5,6节段和C4,5节段者多,突出的椎间盘类型以中央型突出者居多,手术有效率为95%(34/36). 结论对影像学证实颈髓挥鞭样损伤伴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前路减压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SKy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目的探讨微创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SKy骨膨胀椎体后凸成形术(SK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微创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8例,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5例,SKy骨膨胀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3例.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4个月,记录对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形态变化.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神经损伤并发症,伤椎处疼痛术后均获得快速显著缓解.VAS评分平均改变:PVP组从6.6±2.9降至1.7±1.6,SKy-PKP组从6.9±2.9降至1.8±1.5;伤椎压缩恢复程度:PVP组伤椎Cobb角平均改善11°,SKy-PKP组伤椎Cobb角平均改善18°.随访期间,疗效均满意,无手术后遗症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情况. 结论采用微创法PVP及SK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PVP主要适合于创伤或病理性新鲜压缩性骨折;SKy-PKP适应证较广,也可适用于新鲜及陈旧性压缩性骨折.
-
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胰岛素受体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erythrocyte insulin receptor,EIR)的变化. 方法雄性SD大鼠128只完全随机分为轻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放射受体法检测大鼠伤前、伤后1 h、4 h、8 h、12 h、1 d、3 d、5 d EIR结合率、密度及亲和常数. 结果轻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大鼠脊髓损伤后EIR结合率下降.在伤后1~8 h,重度损伤组大鼠EIR结合率下降比轻度损伤组明显.轻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红细胞膜高、低亲和力胰岛素受体密度均下降,其中高亲和力受体密度下降明显.在伤后8 h和12 h,重度损伤组大鼠高亲和力胰岛素受体密度明显低于轻度损伤组.轻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大鼠红细胞膜高、低胰岛素受体亲和常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脊髓损伤越严重,大鼠EIR结合率和高亲和力受体密度下降越明显.胰岛素受体密度减少可能是大鼠脊髓损伤后发生胰岛素抵抗现象的重要机制.
-
非闭塞性肠系膜动脉缺血一例
1 病历资料患者,男,25岁.因右大腿刀刺伤并股静脉破裂10 h入院,伤后急诊在外院抢救,一直处于休克状态,于伤后6 h出现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体检:心率122次/min,呼吸31次/min,血压75/38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查体合作.心肺体检正常,腹平、腹肌紧张呈板状,肠鸣音消失,右大腿有一约3 cm长刀口,并有活动性出血,右大腿(46 cm)较左大腿(81 cm)粗近1倍,右下腹穿刺抽及深褐色血性液体.血常规:血红蛋白80 g/L,白细胞计数22×109/L.
-
冲击波致食管破裂一例
1 病历资料患者,男,22岁.于2004年4月15日因汽车汽泵爆炸冲击致伤.伤后自感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就诊当地医院.诊断右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新鲜血及气体.术后第2天无气体及液体引出,拔管.但患者仍有发热、胸闷.伤后4 d转入我院.体检:颈胸部无皮下捻发感,右肺呼吸音弱.CT检查示:右侧胸腔包裹性积液,纵隔内积气.先后4次胸腔穿刺治疗,抽出灰褐色液体280 ml,气体2 200 ml.复查CT见积液消失,包裹积气腔无缩小.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气管及支气管损伤.入院后体温波动于37~38℃,第5天达38.8℃,感染中毒症状加重.
-
罕见骶骨陈旧性完全横断骨折脱位伴不全瘫一例
1 病历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40岁,从20 m高处坠落致腰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40 d入院.体检:腰骶部压痛明显,右下肢膝关节以远浅感觉减退,足背伸肌群肌力Ⅰ级,跖屈肌群肌力Ⅳ级,腓骨长短肌肌力Ⅰ级,胫前肌肌力Ⅰ级.
-
肩关节后脱位并肱骨大小结节骨折一例
1 病历资料患者,女,65岁,因癫痫大发作后右肩疼痛、活动障碍3 d入院.体检:右上臂呈内旋位畸形,不能活动,右肩部肿胀,无明显方肩畸形,肩前方有空虚感,肩后部饱满隆起,压痛明显,患肢远端感觉、运动功能及血运正常.X线片见:肱骨头颈影像与大结节影像重叠在一起,肩胛盂外下方(肱骨外科颈内侧)有一骨折块,盂肱关节间隙增宽至约10 mm(图1).诊断不明确,行CT扫描发现:肱骨头关节面转向肩关节正后方,肩胛盂后缘嵌于肱骨头前内侧,局部骨质压缩凹陷,肱骨小结节骨折,移位明显,肱骨大结节骨折,无移位(图2~4).诊断:右肩关节后脱位并肱骨大小结节骨折.
-
腹部闭合伤致空肠横断一例
1 病历资料患者,女,41岁,腹部外伤30 min入院.患者被重物击伤腹部后即感腹部剧痛,伴大汗淋漓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体检:体温36.4℃,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0 mmHg(1 mm Hg=0.133 kPa),腹平软,上腹部有10 cm的横形瘀斑,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腹腔穿刺(-).血白细胞(WBC)计数10.20×109/L,中性粒细胞(N)0.560;红细胞(RBC)计数4.21×1012/L,血红蛋白(Hb)124 g/L.B超示肝、胆、脾未见异常,腹腔内无液性暗区.诊断为腹部闭合伤,给予抗炎、止血和输液等治疗.
-
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评价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双极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后的生活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2004年收治的60岁以上获随访患者141例,评价1年和3年时两组间疼痛、日常生活功能等项差异. 结果术后1年日常生活功能方面,关节置换组(B组)优于内固定组(A组),但3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术式均能解除疼痛,恢复老年人生活质量,内固定治疗也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Herbert螺钉治疗桡骨头骨折及文献复习
目的评价Herbert螺钉治疗有移位的桡骨头骨折的优越性. 方法自1991年3月以来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有移位的桡骨头骨折25例,并与文献上其他治疗方法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经平均随访6年8个月,术后功能恢复均为优良,大多数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无并发症. 结论 Herbert螺钉治疗桡骨头骨折能提供牢固的内固定,术后很少需石膏外固定,并且大多数患者在数周内恢复原工作.在处理这类骨折中,本治疗方法比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分类和救治
目的探讨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病因分类和救治经验. 方法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4例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18~68岁.致伤原因分别为创伤性(锐器伤、钝性或减速伤)、病理性及医源性损伤.损伤部位归为颈根部和胸顶部两类,损伤血管为颈总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伴行的静脉.手术方式:(1)按损伤原因及部位的分类选择切口;(2)依血管具体损伤选用不同修复方法(或体外循环下). 结果治愈56例(88%),死亡7例(11%),致残1例(2%). 结论对颈根部血管损伤宜间断压迫止血并扩创施术;胸顶部血管损伤需开胸控制血管近端后施术,特殊病例需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实施血管分流和重建.
-
骨折术后肺栓塞溶栓对切口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肺栓塞溶栓对切口产生的影响. 方法测量15例患者切口淤血的长度,观察淤血长度与溶血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 15例溶栓患者的切口均有淤血,淤血长度为(4.18±0.81)cm.溶栓时间与淤血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657, P=0.008). 结论骨折术后肺栓塞溶栓对切口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超过10 d以上溶栓对切口来说是相对安全的.
-
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效果,并比较扩髓与非扩髓技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对68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实施了急诊清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扩髓组36例(Gustilo分型Ⅰ型5例,Ⅱ型8例,ⅢA型17例,ⅢB型6例);非扩髓组32例(Gustilo分型:Ⅰ型3例,Ⅱ型6例,ⅢA型16例,ⅢB型7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感染、内固定物失败、膝前痛等. 结果扩髓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非扩髓组长8.8 min;术后3例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扩髓组1例,非扩髓组2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扩髓组为29周,非扩髓组为30周.骨不愈合共5例(7%),扩髓组2例(6%),非扩髓组3例(9%);畸形愈合共3例(4%),非扩髓组2例(6%),扩髓组1例(3%);5例出现感染(7%),扩髓组3例(9%),非扩髓组2例(6%);膝前痛扩髓组16例(44%),非扩髓组12例(38%).以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钉断裂11例(17%),扩髓组2例(12%),非扩髓组9例(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交锁髓内钉可有效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扩髓在开放性胫骨骨折中是安全的,并不增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膝前痛等并发症.
-
中空松质骨螺钉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空松质骨螺钉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6具国人儿童新鲜股骨标本,分别采用3枚中空松质骨螺钉"品"字形固定,3枚克氏针"品"字形固定,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临床应用经皮中空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15例. 结果中空松质骨螺钉固定使股骨颈在抗压、抗扭等生物力学性能上较克氏针优越(P<0.05).随访1~2年,平均1.3年,15例患者均愈合,其中1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变扁坏死.功能评价:优12例(80%),良3例(20%). 结论中空松质骨螺钉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比克氏针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而且使骨折断端嵌插紧密,能加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是治疗少儿股骨颈骨折理想的方法.
-
岛状肌皮瓣(肌瓣)在颈胸部重度创伤性创面早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岛状肌皮瓣(肌瓣)在早期修复颈胸部重度创伤性创面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根据45例患者创面所在具体部位、创面的性质及致伤因素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岛状肌皮瓣,共使用岛状胸大肌肌皮瓣8例,岛状背阔肌肌皮瓣28例,岛状斜方肌肌皮瓣9例. 结果 45例患者创面完全愈合,均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岛状肌皮瓣,早期修复颈胸部重度创伤性创面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效果.
-
读《分子创伤学》有感
创伤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呈不断上升之势,因此,它又是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迅速发展并向各学科渗透,给创伤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使分子创伤学成为创伤学中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
-
我国分子创伤学的奠基之作--简评《分子创伤学》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创伤医学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外科学分支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创伤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科.由王正国院士和付小兵、周元国教授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分子创伤学>,既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洞开了创伤医学的大门,又为在创伤医学第一线工作的学者和医师提供了基础医学、分子遗传学、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病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堪称是我国分子创伤学的一部奠基之作.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1994 | 06 |
1990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