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妇产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중화부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67X
- 国内刊号: 11-214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1999年南京市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南京市妇女剖宫产术后24 h内的失血量及出血情况.方法对南京市城、郊、县的一、二、三级医院,按东、西、南、北、中的地理位置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各调查单位按连续病案号的方法纳入观察对象.出血量测量方法为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结果抽样的4 171例产妇中,1 125例为剖宫产分娩,其剖宫产指征依次为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剖宫产指征不明确者占10.4%.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中位数为520 ml,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3 046例)的397 ml(P<0.01).若以出血量≥500 ml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则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高达53.7%,无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第80百分位数产后出血量为678 ml;若以出血量≥700 ml为诊断标准,则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8%.结论 (1)剖宫产术本身就是产后出血的原因,为母亲健康,应努力降低剖宫产率;(2)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以出血量≥700 ml为宜.
-
卵巢良性纤维上皮瘤的内分泌功能及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纤维上皮瘤的内分泌功能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981至2000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卵巢良性纤维上皮瘤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分泌功能检测:查血雌二醇和促卵泡激素者4例,分别为(166.5±83.0) pmol/L和(39.4±12.6) IU/L;行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者8例,有轻~中度雌激素影响;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者15例,其中10例为增殖期内膜.临床特征:患者年龄(60.6±11.0)岁(41~78岁),绝经后出血10例,下腹部隐痛3例;术前妇科检查发现附件包块,并经超声检查证实者16例.结论卵巢良性纤维上皮瘤可具有内分泌功能,导致雌激素水平改变,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
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化学药物治疗的意义及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的意义及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自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收治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348例, 根据残留癌直径的大小分为切净组(残留癌直径≤1 cm)和未切净组(残留癌直径>1 cm),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远期疗效(实际5年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切净组患者术后有、无腹腔化疗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6个月和36个月,差异有显著性(χ2=7.39,P=0.006 5);未切净组患者术后静脉化疗>6个疗程与≤6个疗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2个月和1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χ2=4.31, P=0.038 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净组患者的预后与术后腹腔化疗有关;而未切净组患者的预后则与术后静脉化疗、术前化疗(P<0.01)和病理分级(P<0.05)有关.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远期疗效主要与残留癌直径(P<0.01)、术后腹腔化疗(P<0.05)、病理分级(P<0.05)有关.结论术后给予>6个疗程的静脉化疗改善了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未切净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无明显改善.腹腔化疗与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有关,提高了切净组患者的生存期.
-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对胎儿生长受限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早期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变化对胎儿生长受限(FGR)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130例孕妇血浆FN水平,并随访其妊娠结局.比较用FN水平预测FGR、妊高征、FGR合并妊高征3种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1)妊娠结局:130例孕妇中发生FGR 10例(FGR组)、妊高征10例(妊高征组)、FGR合并妊高征4例(FGR+妊高征组)、无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妇女106例(正常妊娠组).4组孕妇间平均年龄、孕次、取样孕周、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FGR组、妊高征组、FGR+妊高征组FN水平分别为(486.45±122.69) mg/L、 (428.38±118.71) mg/L、(443.66±68.13) 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284.41±93.83) mg/L(P<0.001).(3) FN水平预测FGR 、妊高征、FGR+妊高征3种妊娠结局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818、0.867. (4)以FN≥460 mg/L为佳切点预测3种妊娠结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指数,FGR组为:57.14%、95.69%、61.54%、94.87%、0.545 5;妊高征组为:42.86%、91.38%、37.50%、92.98%、0.322 1;FGR+妊高征组为:91.27%、50.00%、15.38%、98.29%、0.197 5. 结论晚孕早期妇女血浆FN水平可作为FGR或妊高征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佳切点为≥460 mg/L,尤其对FGR的预测价值优于对妊高征的预测.
-
252 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该治疗方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择51例未曾接受过任何治疗的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Ⅱa期8例,Ⅱb期31例,Ⅲa期8例,Ⅲb期4例.治疗方案: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旁A点,10~12 Gy/次,1次/周,共进行3~4次,该治疗间歇穿插全盆腔外照射,前后对穿野,200 cGy/次,4次/周,外照射20~30 Gy后,盆腔野中央屏蔽挡铅4 cm,200 cGy/次,4次/周,使总剂量达到45~50 Gy,总疗程约5~6周.结果 51例患者均随访2年,肿瘤的完全消退时间平均25 d,2年局部控制率为100%,2年生存率为92%.其中,临床分期Ⅱa期者2年生存率为8例中8例,Ⅱb期中97%(30/31),Ⅲa期为8例中6例,Ⅲb期为4例中3例;肿瘤直径≥4 cm者为94%(30/32),<4 cm者为19例中17例.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均为2%(1/51).结论 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临床分期Ⅱ、Ⅲ期的宫颈癌具有局部控制率高、治疗时间短、患者放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胰岛素抵抗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为多系统疾病,是孕妇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是导致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高征的发病原因不甚清楚,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在妊高征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下面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
人植入前胚胎基因表达的调控
以往对人植入前胚胎的筛选主要基于形态学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中的应用,可以在染色体水平、基因水平上对某些遗传病进行胚胎植入前筛查,但应用仅限于遗传病高危人群,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绝大部分胚胎未得到发育潜能的评估.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首先应该是基因表达调控正常的胚胎.研究人植入前胚胎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仅对于筛选表达活性正常的胚胎,进一步提高IVF-ET妊娠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揭示不孕与不育、早期流产、出生缺陷以及某些疾病早期变化的机理,探讨胚胎期遗传病的基因治疗方法.据分析,要维持植入前和早期胚胎正常发育,大约需要1万个基因表达.目前,在人植入前胚胎中仅50余种基因表达被检测出来(表1),现综述如下.
-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是指子宫内膜癌经系统的初始治疗完全缓解一段时间后,临床又发现癌灶,且组织病理类型与原发灶完全一致.文献报道,子宫内膜癌治疗后复发率为15.4%[1].近年来研究发现,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对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疗效,放射治疗(放疗)和手术可使部分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病情缓解,预后改善.现就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环状胎盘前置一例
患者25岁,孕3产1.因孕37周+3,有不规律宫缩,于2000年9月10日晚8时入院.次日凌晨3时始出现有规律宫缩,每3~4 min持续25 s,胎心正常,左枕前位.肛诊宫口开大1 cm.7:40宫缩进一步加强,中等强度,左枕前位,胎心142次,耻骨联合上可闻及血管杂音.肛诊宫口开大3 cm,先露棘平,入待产室待产.8时10分发现宫缩强度欠佳,给予平衡液500 ml加缩宫素3U静脉滴注,8:40时宫缩35 s/3 min,强度尚可,左枕前位,胎心率148次,耻骨联合上仍可闻及血管杂音.因产程进展缓慢,在宫缩间歇行人工破膜术,无菌条件下阴道检查:宫口开大4 cm,胎先露平棘,胎头无产瘤形成,颅缝无重叠,骨盆腔未见异常,羊膜囊不突,偏厚,破膜后发现羊水少,色清,破膜处四周羊膜外推有阻力,宫口内可扪及2 cm×2 cm的破裂口,四周可触及较粗糙的似胎盘样组织,但无阴道流血,估计胎儿体重3 000 g左右,考虑可经阴道分娩,严密观察产程,继续静脉滴注缩宫素3 U.9:10时顺利分娩一体重2 900 g男婴,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均为10分,胎盘以子体面自行娩出,胎膜娩出顺利.?
-
胚胎组织残留植入合并胎盘息肉一例
患者3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6个月,于2000年9月5日入院.既往月经正常,2000年2月25日因早孕50 d行药物流产术,术后阴道流血量较多,10 d后停止.置宫内节育器时再次大量出血,3 d后节育器自然脱落,出血淋漓不止,在本地医院治疗8 d后流血停止.月经来潮时量多伴血块,每次出血近200 ml左右.病程中有头晕乏力和下腹痛,末次月经为2000年8月17日.身体检查:血压98/75 mm Hg(1 mm Hg=0.133 kPa),面色苍白呈贫血貌.腹软未触及包块.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分泌物为血性,宫颈中度肥大,Ⅰ度糜烂,无举痛.宫颈口松弛,下唇见息肉.宫体后位约50 d孕大小,质软活动好,有压痛,左侧附件稍增厚有压痛.辅助检查: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次检查阴性,X线检查示肺部正常.诊断性刮宫3次,第1次病理报告为"出血、纤维素样坏死中见个别绒毛组织";第2、3次报告为"出血、纤维素样坏死和少量增殖期内膜".诊断性刮宫中发生大量出血2次,每次约150~200 ml.B超诊断"子宫肌瘤",血红蛋白64 g/L.术前诊断:子宫肌瘤.遂行子宫次全切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检查:子宫6 cm×5 cm×5 cm大小,切面宫腔充血,干净,内膜厚2 mm.宫腔右侧宫角处可见一豌豆大突起结节,质硬表面暗红,与基底连接紧密无法剥离.切面可见结节在肌层5 mm处形成局限而明显的硬结.光学显微镜下,结节突出宫腔表面为出血和纤维素样坏死,其下为不规则增生的纤维和平滑肌组织,其中可见退化的绒毛组织.其下方硬结内为大量增生的丛状小动脉,管腔扩张充血,管壁增厚纤维化,其周围的平滑肌结构紊乱,间质水肿,其中可见植入的退化绒毛和退化变性的蜕膜样组织及散在的合体滋养细胞,退化绒毛"浸润"肌层,可见退化绒毛侵入增生血管丛并侵蚀血管形成"瘤栓".结节周边内膜呈坏死和萎缩改变,间质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宫腔子宫内膜呈增殖期表现.病理诊断:胚胎组织残留植入合并胎盘息肉形成.
-
人类胚胎超快速冷冻保存的初步研究
1987年,Trouson等[1]先用鼠胚建立了胚胎的超快速冷冻方法,并认为可获得与常规的慢速冷冻方法相似的冻存效果,同时具有耗时短、易操作和花费低等优点.到1990年才有人类胚胎利用相同冷冻技术保存获得妊娠的报道[2].我室于1996年开始在部分因不孕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者中,开展人类胚胎超快速冷冻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抗子宫内膜IgG抗体及CA125的测定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近年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生存质量的常见病.腹腔镜可早期诊断,但它是一种创伤性操作,费用高.为寻求简便、易行、无创性诊断方法,我们对内异症患者、正常及良性疾病对照者血清中的抗子宫内膜IgG抗体及CA125值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用于临床诊断内异症的意义.
-
低位水囊促子宫颈成熟的临床观察
子宫颈不成熟是影响足月妊娠引产成功及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为探索佳确保母婴健康的方法,我们根据水囊在促宫颈成熟[1,2]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改用碘伏消毒及一次性水囊成品并将其放置低位,观察促宫颈成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G蛋白变化的研究
人体信号转导系统与血管收缩的关系已成为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1],G蛋白是连接多种细胞膜受体与选择性效应器之间信号转导的重要蛋白质.在受体腺甘酸环化酶(AC)信号转导系统中,存在着两种G蛋白,刺激性G蛋白(Gs)和抑制性G蛋白(Gi),它们为不同的受体所激活,通过调控AC活性影响环一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进而调节着血管的舒缩功能[1,2].现已证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时外周阻力血管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并带来一系列病理变化.然而,在妊高征时是否有G蛋白的变化,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妊高征患者胎盘及子宫组织中Gs的变化,对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滋养细胞浸润的关系
胎盘滋养细胞在子宫肌壁间的正常浸润,对生理妊娠的维持有重要意义.新近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滋养细胞中均有表达[1],VEGF可能参与了滋养细胞的浸润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与滋养细胞浸润的关系.
-
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过程中内膜组织DNA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为良性过程,但据文献报道,内异症的癌变率为1%[1].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异位内膜组织、内异症癌变组织DNA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从分子水平探讨微卫星MI在内异症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
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妊娠合并尿崩症并发羊水过少一例报告
一、临床资料患者30岁,孕2产0,孕39周+1,因B超提示"羊水过少",于2000年5月5日入院.1996年6月因烦渴、多饮、多尿诊断为"原发性尿崩症",予以醋酸去氨加压素0.25 mg,每日3次口服.3个月后,症状改善,剂量改为0.25 mg每日1次,维持至今.孕妇平时月经规则,末次月经1999年7月31日,预产期2000年5月7日.孕期B超检查结果见表1.
-
进一步加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983年,本刊第18卷第2期发表了已故吴葆桢教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重要文章.十余年过去了,我们的同道已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于今年召开了首届内异症的专题学术会议,表明,内异症的诊治在新世纪的开始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性传播疾病是指与性行为有关、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包括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生殖器疱疹、细菌性阴道病、乙型肝炎等20余种.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性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在我国则以年平均16.45%的速度增加,发病率高的依次为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梅毒.
-
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5月在贵阳召开.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次召开的内异症专题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和代表有200余人,会议交流论文210余篇.这次会议是对我国近年来对内异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的一次检阅.会议就内异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手术方法和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针对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
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六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例青少年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青少年内异症患者占同期妇科青少年住院患者的1.8%(6/339).6例患者均有严重慢性腹痛,其中4例合并生殖道畸形.6例患者手术前全部误诊,均经手术剔除异位内膜囊肿并行生殖道矫形术.除1例患者多次复发,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内异症是引起青少年慢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在青少年中表现可以不典型.生殖道畸形是引起青少年内异症的主要原因.对于有慢性下腹痛的青少年患者应警惕内异症的发生.治疗应是腹腔镜及药物治疗并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反应素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反应素(TS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Northern杂交法,检测38例内异症患者52份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腹膜红色病变12份、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2份、宫骶韧带结节8份),及30份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研究组)中VEGF mRNA及TSP-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以25例非内异症患者的25份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的对照(对照组).结果腹膜红色病变VEGF mRNA表达水平较高,TSP-1mRNA表达水平较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VEGF mRNA表达水平较低,而TSP-1 mRNA表达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子宫内膜VEGF mRNA表达水平较高,而TSP-1mRNA 表达水平较低.结论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中VEGF及TSP-1的表达,可能与其血管化程度有关;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及TSP-1表达水平的失衡,可能与内异症的生物学行为及发病有关.
-
手术后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的初步观察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副反应及对生殖激素水平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米非司酮组31例,予米非司酮10 mg口服,每日1次;达那唑组30例,予达那唑200 mg口服,每日2~3次,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用药后的副反应及用药3个月时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率相似.米非司酮组潮热、阴道出血、腰背疼痛、体重增加、痤疮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达那唑组(P<0.05).用药3个月时,米非司酮组血清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与达那唑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雌二醇(E2)为(204.9±45.3) pmol/L,保持在卵泡期水平,达那唑组为(94.3±33.0) pmol/L,为绝经后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停药13~15 d,米非司酮组E2水平为(1 221.6±384.2) pmol/L,较用药前排卵期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达那唑组为(815.1±376.0) pmol/L,明显下降(P<0.05).停药当月黄体高峰期孕酮水平,米非司酮组为(33.1±5.6) nmol/L,与治疗前相似,而达那唑组为(27.4±4.9) nmol/L,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3个月时,米非司酮组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UDpd/Cr)、血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素(BGP)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达那唑组血AKP为(54.0±10.7) U/L,BGP为(7.7±1.9) μg/L,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1),而UDpd/Cr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米非司酮组停药后基础体温上升和月经复潮时间较达那唑组为短.结论手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疗效与达那唑类似,但副反应明显减少.10 mg/d米非司酮3个月治疗可使血清E2保持在卵泡期水平,且对骨代谢无明显影响.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腹腔液微环境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腹腔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生殖的影响.方法对因内异症进行手术治疗或不孕症行腹腔镜检查的妇女43例,其中内异症24例(内异症组)及正常盆腔19例(对照组),采用单核细胞趋化实验分析、斑点杂交分析、酶链免疫吸附测定及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测定等方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腹腔液、腹腔巨噬细胞及异位内膜细胞的特性,并比较两组腹腔液及异位内膜细胞对精子活动力及鼠胚胎卵裂率的影响.结果内异症组及对照组患者腹腔液趋化单核细胞移动的距离分别为(87.2±9.4) μm、(51.9±3.7) μm,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腹腔巨噬细胞数分别为(1.47±0.87)×106/ml、(0.67±0.73)×106/ml(P<0.01);异位内膜细胞可表达低水平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吸光度(A)值为18.34±3.95],经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后,其分泌MCP-1mRNA A值分别为56.84±3.21、41.58±2.48,刺激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内异症组腹腔液及异位内膜细胞明显抑制精子的活动力和鼠胚的发育.结论异位症病灶与腹腔液微环境相互影响,腹腔巨噬细胞和异位症病灶合成及分泌某些细胞因子的能力增强,同时可干扰生殖过程的某些环节.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