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1-3个月
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作者署名有争议或投稿后申请变更作者顺序者,需附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本刊发表的函件。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注于首页左下方。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电子信箱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
3.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包括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案、对象来源、纳入和排除标准、分组、干预措施、观察指标)、结果(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统计学分析应包括统计方法及统计值,仅有P值是不够的)和主要结论,结论要与目的相呼应。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仅首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不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Wei Yuxiang*,Cong Yulong,Yin Zongjian,Zhang Liwe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General Hospital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Beijing 100853,China”。转行顶格写:“Corresponding author:Cong Yulong,Email:yulongc@263.com”,如通信作者与第一作者单位不同,则通信作者单位也应列出。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细。
4.关键词:论著需标引3~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5.前言的撰写:对前言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简洁、吸引读者,目的是清晰地告诉读者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引导读者阅读全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作者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前言的内容包括:(1)问题是如何提出的:最好的问题是直接来自于临床实践,但现有的资料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想通过研究来解决或回答这个问题;(2)本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3)介绍以往的研究工作:对以往研究工作做简短的回顾并适当引用参考文献;(4)阐述你的研究工作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如同样的临床研究,在观察对象、随访时间、处理方法、对混杂因素的控制、观察指标等方面有何不同;(5)解释专业名词或术语:对文内涉及的一些专业名词或术语,需要作者给出明确的定义。这些名词包括新出现的,或以往出现过,但有不同解释的专业名词;(6)交代研究的设计方案:不必给出研究结论。
6.方法的撰写:明确说明观察或试验对象(患者或实验室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其他重要特征。年龄、性别和种群这类变数与研究目的相关性不是非常清楚的,作者写入研究报告内要明确加以说明。怎样和为什么用特殊的方式来研究,其指导原则要叙述清楚,譬如,作者要解释为什么使用某个年龄对象或为什么要排除女性。作者要避免使用“种族(race)”这样的术语,它缺乏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可以用“种群(ethnicity)”或“种群组(ethnic group)”这样的变换说法代之。作者要认真界定这些词语的含义,明确说明这些数据是如何收集的(如在普查表中使用什么术语,数据是自填的还是他人确定的,等等)。
要详细说明方法、仪器设备(在括号内标明生产厂家名称和国籍)和步骤,以便其他研究人员能重复该试验。公认的方法要给出参考文献。已发表过但并不为大家熟悉的方法要给出参考文献并作简要描述。新的或经过实质性修改过的方法要作描述,说明使用理由,并评价其局限性。精确说明药物及化学品的使用,包括通用名称、剂量和给药途径。
关于统计学分析的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1)统计分析软件及版本;(2)观察指标;(3)数据表达方法;(4)统计学分析方法;(5)研究设计的类型;(6)样本含量的估算;(7)显著性检验的水准。
7.结果的撰写:要按逻辑次序在论文正文、表格和图中介绍,正文内不要重复表格或图片中的数据,只需强调或总结重要的观察内容。
8.讨论的撰写:讨论强调新的和重要的内容,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不能重复引言或结果部分已经提到的详细数据或其他材料。讨论部分要包括研究发现的内在意义及其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影响。观察内容要与其他有关研究联系起来。
结论与研究目的可以联系起来,但要避免不成熟的说法和完全没有数据支持的结论。作者尤其要避免经济利弊的说法,除非稿件中有经济数据和分析。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声称并暗示工作的优先权;如果理由充分,可提出新的假设,但必须恰如其分。只要合适,讨论中可有建议、推荐内容。
9.志谢: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应征得被志谢者本人同意。
10.参考文献: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每年连续编码的期刊可以不著录期号。示例如下:
[1] 陈敏华,吴薇,杨薇,等.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消融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91-3494.
[2] Halpern SD,Ubel PA,Caplan AL.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 HIV infected patients[J].N Engl J Med,2002,347:284-287.
[3]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检验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标本检测安全管理指南(暂行)[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320-321.
[4]Jablonski S.Online multiple congenital anomaly/mental retardation (MCA/MR) syndromes[DB/OL].Bethesda(MD):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US), 1999(2001-11-20)[2002-12-12].http://www.nlm.nih.gov/mesh/jablonski/syndrome_title.html.
[5]何文,胡向东,邬冬芳,等.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5,2:10-12.
[6]Murray PR,Rosenthal KS,Kobayashi GS,et al.Medical microbiology[M].4th ed. St.Louis:Mosby,2002.
[7]昂温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8]诸骏仁.昏厥与休克//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3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61-585.
[9]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第一届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管理和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北戴河,2002[G].北京: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分会,2002.
[10]何秉贤.高新技术代替不了物理诊断[N].健康报,2006-03-13(3).
[11]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官网?
以下是查询到的期刊的官网网址:http://www.medlab.org.cn。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是什么档次?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是一本双核心刊物,被北核和cscd收录。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知网上查询到,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1.376,综合影响因子:1.299,影响因子还是比较高的。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投稿要求是什么?
期刊的投稿要求可以查看官网“稿约”栏目。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好投吗?
该期刊对稿件的要求很高,投稿难度很大,可以找本站在线老师评估稿件。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是核心期刊,还是一本双核心。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审稿周期?
期刊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审稿周期在3-6个月的时间。
-
中华检验医学投稿入口?
该期刊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投稿,投稿网址为:http://cmaes.medline.org.cn。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6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MiR-25对三阴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目的 探讨微小RNA-25(miR-25)在三阴乳腺癌患者血浆、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三阴乳腺癌侵袭转移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横断面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6例三阴乳腺癌患者和38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miR-25的水平;应用LinkedOmics网站分析平台分析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样本中miR-25的水平;同时用定量PCR检测三阴乳腺癌细胞系中miR-25的表达情况;运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25抑制剂或对照转染后,三阴乳腺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1-磷酸鞘氨醇磷酸化酶SGPP1是否为miR-25的靶基因;采用SGPP1过表达质粒和miR-25过表达质粒共同转染MDA-MB-231细胞,运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SGPP1蛋白水平的变化.正态分布的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 86例三阴乳腺癌患者血浆中miR-25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为0.031);LinkedOmics网站分析平台分析显示,三阴乳腺癌标本中的miR-2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见的非三阴乳腺癌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P分别为<0.001和0.006);在三阴乳腺癌细胞系HS578T、HCC1806、MDA-MB-231和BT549中miR-25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P分别为0.006、0.01、0.029和0.046);划痕实验显示,在MDA-MB-231和HS578T细胞中转染miR-25抑制剂后,较对照组相比,伤痕愈合率受到明显抑制(P分别为0.035和0.001);Transwell实验表明,转染miR-25抑制剂的MDA-MB-231和HS578T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分别为0.002和0.001);LinkedOmics平台分析显示,三阴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miR-25与SGPP1表达呈负相关(P为0.037);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SGPP1是miR-25的直接靶基因;抑制miR-25能增加SGPP1的蛋白水平;共转染SGPP1过表达质粒和miR-25过表达质粒能明显削弱miR-25过表达引起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均为0.002).结论 miR-25在三阴乳腺癌患者血浆、组织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抑制miR-25能明显抑制三阴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miR-25可通过靶向SGPP1参与到其对三阴乳腺癌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中.
-
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在临床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收集2018年1月至5月期间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检测的256份血培养物,用多重荧光PCR法进行各病原体基因检测,将PCR法结果与传统血培养细菌鉴定仪鉴定(传统血培养法)结果对比,以传统血培养法为金标准,分析多重荧光PCR法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两种方法共检出18种病原微生物.其中,多重荧光PCR法总计检出阳性标本142份,阴性标本114份;与传统血培养法共同阳性标本132份,共同阴性标本111份.多重荧光PCR法与传统血培养法的一致性为91.8%(235/256);阴性预测值为97.4%(111/114),敏感度97.8%(132/135),特异度91.7%(111/121).有10例样本多重荧光PCR法阳性而传统血培养结果呈阴性,3例样本传统血培养结果阳性而PCR法呈阴性.有3种病原体超出PCR法检测范围.结论 本研究多重荧光PCR法能检出患者血培养标本中17种病原体,不仅可以优化传统血培养法流程,大幅缩短报告时间,还可提高血培养法的检出率,特别是对已经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可减少漏检,提高血流感染的诊断率.
-
采用正确度验证物质改进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一致性
目的 探讨具有互换性C反应蛋白(CRP)的正确度验证物质改进CRP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的效果.方法 横断面研究.将经多系统联合定值的高(H)、低(L)两个浓度水平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研制的CRP正确度验证物质采用称重法按5L、4L+1H、3L+2H、1L+4H、5H分别配成5个浓度的校准点,用这5个浓度点分别代替原厂校准品校准德赛、利德曼、西门子和罗氏四个国内外不同试剂品牌的CRP检测系统,然后比校准前后这四个检测系统对21份患者血清以及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FCC)的CRP国际标准物质ERM DA-474的检测测结果的差异,以上每个样本均逐次检测2次.结果 校准后21份患者系统间样本均值变异系数(CV)中位值从校准前的19.33%下降到2.92%,小于基于生物学变异度导出的优CV(CV=10.6%).以德赛为对照系统,其他检测系统作为比较系统,校准前所得的斜率范围为0.90~1.09,校准后为0.93~0.96,斜率更接近1.以ERM-DA474/IFCC作为正确度验证物质时,校准前3个系统2次检测均值的绝对偏倚为3.08~-11.07 mg/L,校准后为-0.52~-2.97 mg/L,绝对偏倚接近其物质本身定值不确定度(2.5 mg/L).结论 利用研制的CRP两个浓度正确度验证物质采用称重法配制5个线性点代替厂家校准品去校准CRP的常规检测系统后,各检测系统间的变异系数减小了,正确度提高了.该物质的推广应用,可能会有效提高CRP各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和准确性.
-
血清癌胚抗原和CA19-9对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甲胎蛋白(AFP)、CA125在胃间质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的胃间瘤患者41例、胃平滑肌瘤患者11例,取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4、CD117、DOG-1表达.同期,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体检中心选择41名健康志愿者.收集上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CA19-9、CA72-4、AFP、CA125水平.采用M-W检验或K-W检验比较各组差异,分析标志物与胃间质瘤临床参数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计算胃间质瘤诊断临界值(cut-off值)及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胃间质瘤患者组织HE染色镜下可见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CD34、CD117、DOG-1检测呈阳性.胃间质瘤患者血清CEA浓度为1.53(1.15,2.22)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06(0.62,1.48)ng/ml及胃平滑肌瘤患者0.79(0.39,1.39)ng/ml(U值分别为446.5、113.0,P均<0.05).CA19-9在胃间质瘤组9.30(4.95,12.70)U/ml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6.62(4.56,8.82)U/ml(U=615.5,P<0.05).AFP、CA125、CA72-4在3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4.348、1.073、3.897,P均>0.05).CEA与胃间质瘤分期密切相关(U=129.0,P<0.05).CA19-9与CEA对胃间质瘤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7%、48.8%、64.4%、87.0%、0.752.结论 CEA与CA19-9联合检测对胃间质瘤有较好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采用改进的实验方法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rs1799752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肾病(DKD)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吸烟、肥胖)的交互作用对DKD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T2DM合并DKD患者[DKD(+)组]和T2DM不伴DKD患者[DKD(-)组]各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PCR-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学分析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进一步按吸烟、肥胖状况分组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DKD(+)组患者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DKD(-)组[DD基因型:15.0%(45例)比7.3%(22例),χ2=10.8,P=0.004;D等位基因频率:36.5%(219例)比28.0%(168例),χ2=9.92,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隐性和加性遗传模型中,D等位基因与DKD发病风险显著相关(校正后,隐性模型:OR=1.45,95%CI:1.06~2.00,P=0.022;加性模型:OR=1.41,95%CI:1.04~1.90,P=0.025).在吸烟组和肥胖组,D等位基因在显性和隐性模型中与DKD的发病显著相关(校正后均P<0.05),表明吸烟组和肥胖组的D等位基因携带者有更高的DKD发病风险.而在非吸烟组和非肥胖组,未校正和校正后的3种模型中均未发现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DKD相关(均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DKD的发病相关,D等位基因是DKD发病的易感基因,DD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合并DKD的危险因素.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吸烟、肥胖环境因素协同促进DKD的发病.
-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产前一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T21、T18及T13)一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NIPT检测孕妇8517例,除14例检测失败外,其余孕妇根据是否做唐氏筛查分为唐氏筛查联合NIPT检测组2996例和单纯NIPT检测组5507例.对NIPT高风险病例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随访妊娠结局,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检验效能.结果 8517例孕妇中,14例(0.16%)孕妇NIPT检测失败;83例提示染色体异常,检出率0.98%(83/8503),包括29例T21、14例T18、6例T13和34例性染色体异常.唐氏筛查联合NIPT检测组共2996例,其中NIPT高风险14例,性染色体异常12例,产前诊断分别确诊11例、3例;单纯NIPT检测组5507例,NIPT高风险35例,性染色体异常22例,产前诊断确诊29例、11例.唐氏筛查联合NIPT检测组与单纯NIPT检测组相比,NIPT检测对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筛查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敏感度分别为11/11、29/29,特异度为99.90%(2982/2985)、99.89%(5472/5478),阳性预测值(PPV)为78.57%(11/14)、82.86%(29/35),阴性预测值(NPV)为100%(2982/2982)、100%(5472/5472).此外,NIPT检测对性染色体异常的敏感度、PPV接近100%、41.18%.随访未发现假阴性病例.结论 本研究中直接选择NIPT检测孕妇比例约64.77%(5507/8503).NIPT检测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筛查效能(特异度、PPV等)显著高于唐氏筛查,对性染色体异常也有一定的检出率,显著降低侵入性诊断比例.NIPT检测作为一线产前筛查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但对于NIPT高风险孕妇仍需侵入性诊断.
-
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和TP53及PTEN胚系突变
目的 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TP53、PTEN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发生胚系突变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探索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28例.其中散发乳腺癌患者44例,具有遗传性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84例.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BRCA1、BRCA2、TP53及PTEN 4个基因的胚系突变情况进行检测.χ2检验分析4种基因突变携带率在散发病例及具有遗传性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之间的分布.按照患者临床特点(有无家族史、是否为三阴型乳腺癌、年龄及是否为双侧乳腺癌)进行分组,其中有明确乳腺癌家族史42例,三阴型乳腺癌34例,早发性乳腺癌33例,双侧乳腺癌7例,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BRCA1/2基因致病突变与遗传性高危因素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28例乳腺癌患者中,检测到BRCA1/2胚系突变30例,其中致病突变13例,3例新发突变,BRCA1:c.4760C>G、BRCA2:c.44134414del和BRCA2:c.64826485del可能为中国人群特有突变.TP53突变3例,其中1例致病突变.3例突变均为早发乳腺癌.5例PTEN突变,其中3例致病突变.在84例具有遗传性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中4种易感基因突变的患者携带率40.5%(34/84),致病突变率15.4(13/84).44例散发病例中,携带突变率为9%(4/44).致病突变率为6.8%(3/44).乳腺癌易感基因在具有遗传性高风险因素的乳腺癌患者携带率更高,与散发病例人群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BRCA1/2突变在具有遗传性高风险因素的乳腺癌患者各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检测在乳腺癌风险预测、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动态观察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与耐药性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于2018年1月自住院患者送检的血液、尿液、痰液及脓性分泌物等临床样本中分离的非重复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使用刚果红平板法与结晶紫染色法鉴定菌株产膜能力,通过纸片扩散法和VITEK-2全自动微生物药敏试验系统进行药敏分析,采用96孔培养法与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生物膜形成规律及形态.卡方检验用于比较产膜株与非产膜株耐药率的差异,产膜阳性菌株与产膜阴性菌株抑菌圈直径的比较采用t检验,生物膜形成能力不同的菌株间耐药种类的差异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耐甲氧西林菌株产膜率(68.42%)较甲氧西林敏感株高(20.00%)(χ2=12.304,P=0.001),产膜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非产膜菌株,生物膜阳性菌株对苯唑西林与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3.33%与53.33%,且生物膜形成能力越强的菌株其耐药种类越多(χ2=9.099,P=0.008).细菌生物膜的黏附量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72 h后生物膜发展至成熟,成熟的生物膜呈片状复层生长,结构紧密.结论 对于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阳性株耐药率显著高于生物膜阴性株,产膜能力越强的菌株其耐药种类越多,生物膜的粘附量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72 h后生物膜发展至成熟.
-
MALDI-TOF MS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直接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离的21株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敏感性下降的肠杆菌科菌株,包括11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产酸克雷伯菌、3株阴沟肠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PCR检测21株菌株分别产A、B和D类碳青霉烯酶基因情况,同时将菌株与0.5 g/L美罗培南溶液孵育2 h后离心取上清进行MALDI-TOF MS检测,通过菌株水解药物所出现的特征性谱峰来快速判断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并与PCR基因检测结果进行Kappa检验统计学比较.结果 PCR检测结果提示21株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均阳性,其中KPC阳性15株、GES阳性6株、NDM阳性2株、VIM阳性1株、GIM阳性4株、SIM阳性1株,同一菌株可产生一种或多种碳青霉烯酶基因.MALDI-TOF MS直接检测结果显示21株菌株与美罗培南孵育后,在质荷比199 m/z左右处均出现了一个特征性谱峰,为菌株产生碳青霉烯酶水解美罗培南药物所致,与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高度一致.结论 本研究运用MALDI-TOF MS技术,可通过捕捉菌株水解碳青霉烯类药物所出现的特征性谱峰来直接检测碳青霉烯酶的产生.
-
高通量测序平台发展及在临床分子诊断中的应用与展望
高通量测序又称下一代测序(NGS),是一种新型的遗传学筛查和诊断技术,它的不断革新加速了人们对遗传学标志物及疾病分子机制的认识,特别是针对复杂遗传性疾病.NGS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靶向基因组测序、全基因组外显子组测序以及全基因组测序项目的出现,NGS在临床已经应用到检测单核苷酸变性以及结构重排和拷贝数变异,监测循环肿瘤DNA,并分析先前对标准生物信息学算法进行管理所挑战的基因组区域等.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中的临床应用
智力障碍是一组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基因型和表型的异质性都很高,对其的明确诊断越来越依赖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分子诊断.基于高通量测序(NGS)的panel测序,全外显组测序甚至全基因组测序在智障的分子诊断上都有很好的应用,推荐家系全外显组测序,特别是家系全外作为首选检测方法.针对智障的的NGS数据分析以及重分析对诊断有临床意义,可以可靠检测出基因组内的小尺度突变及拷贝数变异.因此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推荐的智障分子诊断技术.
-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肺癌个体化医疗中的应用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癌症之首.肺癌与其他肿瘤一样,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异质性.对异质性的全面了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这也是精准医疗的精髓.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依托其高通量、多靶点分析的优势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肺癌的分子分型、靶向药物选择及预后判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018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明珠检验论坛在上海市召开
2018年11月16至17日,由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肝病检验诊断学术委员会、检验医学技术学术委员会、感染性疾病检验诊断学术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检验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承办的"中西合璧话检验,整合创新论发展"——2018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明珠检验论坛在上海市隆重举行.
关键词: -
第七届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市召开
2018年12月6至8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办的第七届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一次科普演讲比赛、三场主旨报告、十二场学术交流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教授、国内检验泰斗、全国检验专家同行及1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 -
测序技术临床应用与分子诊断研讨学习班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2018年11月17日,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科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检验技术标准化分会临床分子诊断学组共同主办的临床分子诊断会议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测序技术临床应用与分子诊断研讨班"(项目编号2018-11-00-407)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此次会议聚焦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前景.来自全国各地检验医学同仁约400人汇聚一堂,共同学习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实验室诊断中的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
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
串联质谱(TMS)技术已用于新生儿氨基酸代谢障碍、有机酸血症及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等遗传代谢病筛查,但各实验室技术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为了规范我国TMS新生儿筛查实验室与技术各环节,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室间质评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用以促进TMS技术在我国新筛中标准化和规范应用,提升技术水平与实验室能力.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
未知
去年11月投的稿件,二十几天返修,编辑给了十天的时间对文章进行修改,之后送终审,直到今年年初被收录。期间和编辑进行联系时,编辑每次都会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