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和钠/碘转运体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V600E突变及钠/碘转运体(NIS)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PTC标本行BRAFV600E直接测序,检测其突变率;运用免疫组化检测NIS的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NIS的表达与BRAFV600E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BRAFV600E突变率为57.5%;NIS阳性表达率为12.5%.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包膜侵犯及肿瘤的复发明显相关(P<0.05).在BRAFV600E突变的PTC中只有1例NIS阳性表达(4.3%),NIS阳性表达在BRAFV600E突变的PTC中显著降低(P=0.011). 结论 BRAFV600E突变的PTC更具侵袭性、复发率较高及预后差;NIS阳性表达降低,可能是PTC摄碘降低的主要原因.
-
结肠肝曲癌侵犯门静脉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对端吻合重建手术
目的 探讨结肠肝曲癌侵犯门静脉行右半结肠根治切除(right hemicolectomy,RH)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血管端端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2004-2011年吉林大学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行右半结肠根治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切除术后血管进行端端吻合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肿瘤完全切除,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结肠肝曲癌极易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及(或)门静脉,行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切除后均未间置人工血管进行端端吻合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
-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肝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下称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与肝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肝部分切除术的212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等肝功能指标恢复的关系.结果 本组212例肝癌患者中术后低血小板计数(《100×109/L)78例,正常血小板计数(≥100×109/L) 134例,根据肝功能恢复延迟标准,本组212例肝癌患者中27例出现肝功能恢复延迟,无死亡病例.术后低血小板计数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及TB较血小板计数正常患者峰值高(P<0.05),而且肝功能恢复延迟;统计学分析显示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低的患者出现肝功能恢复延迟的几率较血小板计数正常患者明显增高(x2=9.112,P=0.003).结论 肝癌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低血小板计数(<100×109/L)与肝功能恢复延迟相关,术后低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肝癌术后肝功能恢复差的预测指标.
-
Cockett综合征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治疗
目的 总结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年对85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进行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5~7d后复查造影,对狭窄或闭塞的髂静脉段进行球囊扩张或联合置入支架,术后配合抗凝、溶栓、静脉活性药物、循序气压等治疗,以及穿着医用弹力袜.结果 85例患者中共置入永久滤器6例,CDT治疗后髂静脉的通畅率为67.2%.单纯球囊扩张36例,联合支架置入49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无出血及死亡病例.随访79例(92.94%),其中67例行血管彩超检查,12例行CT血管成像检查.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8)个月,18月通畅率为94.94% (75/79).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4例(5.06%),其中2例为滤器置入术后.症状体征情况:静脉性跛行患者24例(30.38%);患肢不同程度水肿41例(51.9%);足踝皮肤色素沉着5例(6.33%);患肢浅静脉曲张4例(5.06%);无并发皮炎、浅静脉炎及溃疡病例.结论 CDT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T型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目的 总结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探讨其各自适应证以及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入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5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患者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一期缝合组2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有少量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治愈.T管引流组5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4例术后少量胆漏,经充分引流后自愈,1例出现逆行胆道感染,给予胆道冲洗、抗感染治疗后痊愈.两组的胆漏引流液均为胆汁样,每天约5~10 ml,经充分引流后于3~4d自行消失,均未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也未出现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P=0.802)、手术时间(P =0.137)、术中出血量(P=0.0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期缝合组术后排气时间(P =0.037)、术后补液量(P=0.008)、术后住院时间(P=0.015)均低于T管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一期缝合减黄效果与放置T管引流效果相同或相近.
-
肠腔分流并选择性冠状血管缝扎术治疗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 探讨肠腔分流并选择性冠状血管缝扎术对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治疗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行肠腔分流、脾动脉结扎、选择性冠状静脉缝扎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为(24.8±2.7) cm H2O,与术前的(34.4±4.7)cm 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P<0.01).术后并发轻微肝性脑病l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后痊愈.2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5年,无再出血病例.结论 肠腔分流并选择性胃冠状血管缝扎术对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安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
CCR7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MT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并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CR7、N-cadheri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在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CCR7、N-cadherin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期滤泡上皮均呈高表达(分别为83.7%、90.7%),且为正相关(P<0.01),而在胶质贮存期滤泡上皮(分别为2.0%,8.2%)与结节期纤维组织(分别为6.7%,31.1%)低表达.CCR7、N-cadherin与MMP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7.1%,90.3%,96.8%,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2.1%,57.9%,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CR7与N-cadherin、MMP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CCR7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与EMT的指标具有相关性,CCR7可能参与调节滤泡上皮EMT发生.
-
腹腔镜胃束带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经验与教训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束带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接受腹腔镜胃束带手术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体重指数、超重体重减少百分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及处理方法等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包括2例胃壁损伤,5例胃束带滑脱,均经过手术处理痊愈.未发生胃壁胃束带腐蚀、注水管破裂渗漏、肺栓塞、微量元素缺乏、死亡等并发症,97%的手术患者超重体重减少百分比达到有效以上.结论 本组多数患者满意手术治疗效果,但仍有不能忽视的并发症发生.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充分医患沟通是预防和减少腹腔镜胃束带术并发症的关键.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59.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肿瘤细胞类型、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肌层有无受侵、肿瘤细胞密集程度、核分裂象数目、Ki-67、P53、有无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等因素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肿瘤细胞密集程度、核分裂象数目、P53、有无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辅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生存率.
-
带蒂大网膜集束式缝扎控制盆腔手术中骶前静脉出血
目的 探讨联合带蒂大网膜集束式缝合技术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骶前术操作过程中骶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5~82岁,中位年龄(68±11)岁.12例患者中,6例为直肠癌;2例为骶前畸胎瘤;3例为子宫肉瘤术后复发;1例盆腔恶性神经鞘瘤.12例患者均采用联合带蒂大网膜集束式缝合控制骶前出血的方法进行缝合止血,观察12例患者利用该方法处理过程中骶前静脉的出血量及所需要的处理时间.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利用联合带蒂大网膜集束式缝合技术止血效果满意,缝合完成至术后1周未再出血,1例止血效果差,行经尾骨骶前辅助切口棉垫压迫方法进行止血.11例患者中位止血时间15 min,中位出血量150ml.结论 联合带蒂大网膜集束式缝合技术是处理骶前静脉丛出血有效方法之一,适合于单纯缝合止血效果差、不接受骶前棉垫填塞止血的患者.
-
白细胞介素-33调节Th1/Th2细胞对小鼠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对小鼠肝热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寻求缓解肝I/R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首先检测小鼠肝脏I/R损伤时IL-33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小鼠分对照组、模型组、重组IL-33干预组和抗ST2L抗体干预组,检测I/R损伤6h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γ、IL-4、IL-5、IL-13水平.结果 肝脏I/R损伤时,IL-33的mRNA和蛋白水平水平显著升高(t再灌注2h=-3.574,t再灌注6 h=-4.147; P<0.05).重组IL-33干预后小鼠血清肝酶水平明显下降(tALT=4.592,tAST=3.471;P<0.05),病理损伤程度减轻,IL-4、IL-5、IL-13水平升高(tIL-4=-4.995,tIL-5=-4.584,tIL-13=-4.431;P<0.05),IFN-γ,水平下降(t=5.402,P<0.05).抗ST2L抗体干预则有相反的作用.IL-33组和抗ST2L抗体组小鼠的血清TNF-α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NF-α=0.261,P >0.05).结论 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L-33mRNA及血清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对发生I/R损伤的肝脏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Th1/Th2平衡向后者偏移有关.
-
电凝法经皮穿静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下肢静脉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功能不全的下肢交通(穿)静脉(incompetent perforating veins,IPVs)与其密切相关.手术结扎或离断穿静脉,如开放的Linton手术和腔镜筋膜下穿静脉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ing vein surgery,SEPS)等,可以促进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近来报道的经皮穿刺穿静脉闭合术(percutaneous ablation of perforating veins,PAPs)治疗IPVs创伤小、安全性高[1].苏州市立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电凝法PAPs 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28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非髓样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欧美国家常见[1],我国较少见.PHPT合并非髓样甲状腺癌的治疗,国内外均少有报道[2].2003年1月至2012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收治4例甲状旁腺腺瘤合并非髓样甲状腺癌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4例均为女性,年龄47~63岁,无头颈部X线暴露史.临床表现分别为腹胀呕吐1例,骨关节痛、不能行走1例,乏力厌食1例,体检发现甲状腺后方结节1例,病史20 d至2年.出现甲状旁腺危象1例,血液透析后缓解.
关键词: -
手助腹腔镜治疗急诊梗阻性右半结肠癌
手助腹腔镜(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是外科医生通过小切口置入蓝碟装置,然后插入一只手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1].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行急诊右半结肠癌切除术,证明前者除了具有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外,还发现通过该小切口可以对扩张的小肠行术中肠减压,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早期气管切开及联合应用高剂量镇静、肌松剂在救治重症破伤风中的应用
破伤风是革兰阳性梭形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特异性感染,常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为横纹肌的紧张收缩与阵发性痉挛,其来势凶险,处理困难,病死率极高,尤其是重症破伤风死亡率可达15% ~ 30%,全球每年有近100万患者死于破伤风[1].所以,总结重症破伤风救治经验,寻找有效降低重症破伤风感染患者死亡率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州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普外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收治重症破伤风患者4例,通过尽早进行气管切开、积极有效的综合处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二甲双胍对人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回顾性临床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改善伴发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1].本研究通过检验二甲双胍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细胞凋亡、热休克蛋白90 (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表达等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一、主要材料与实验试剂乳腺癌细胞系SK-BR-3(ER-/PR-/Her-2+++)由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提供.DMEM培养液、胎牛血清由Gibco公司生产.MTT、二甲双胍由Sigma公司生产,Annexin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由南京凯基生物公司提供,产品编号:KGA105,鼠HSP90一抗由Abcam公司生产,鼠GAPDH一抗及鼠抗兔二抗由SANTA公司生产.
关键词: -
3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临床上比较少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0.5)/10万.本文对2000年1月-2011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外科诊治的31例P-NEN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经验.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NEN共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1:1.38;年龄范围37 ~ 61岁,平均年龄48.9岁.胰岛素瘤2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4例,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癌2例.
关键词: -
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手术体会
我院微创外科共完成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手术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5岁、39岁和56岁,均为体检发现胰腺颈部占位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部平软,未扪及包块.血清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CT和MRI均诊断:胰颈部占位(考虑良性).
关键词: -
结肠血管脂肪瘤合并肠套叠一例
患者,男,58岁,因"左下腹不适伴大便带血1个月余,加重3d"入院.患者1个月来时有解血便,色紫红,附于大便表面,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伴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不成形,偶有腹痛、里急后重感.外院行结肠镜检查,见距肛缘40 cm处巨大肿块,有粗蒂,菜花状,表面有糜烂坏死(图1).活检3块,质地硬,易出血.病理检查结果示:黏膜组织中度慢性浅表性炎,并见多量坏死炎性渗出.诊断:结肠癌?查体:左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肿块.
关键词: -
肝尾状叶癌破裂出血休克成功抢救一例
患者男,38岁,因"腹痛2d,肝尾叶肿瘤破裂出血抢救8h"由外院转入.患者2d前因突发腹痛在当地查CT提示"肝尾状叶肿瘤破裂出血"(图1),8h前在外院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积血约2500 ml,肿瘤位于尾状叶,破口2 cm×2 cm,活动性出血.予压迫、缝扎处理.术中患者心跳骤停,成功心肺复苏.遂行腹腔纱布填塞,拟转我院治疗.关腹及转运途中两次心跳骤停,均成功心肺复苏.外院手术历时5h,出血约5000 ml,输红细胞悬液28 U,血浆2100 ml.我院急诊查体:脉搏144次/min,血压92/55 mm Hg,气管插管,双瞳直径0.6cm,对光反应迟钝,腹膨隆,"屋顶样"切口,约30 cm,广泛渗血;腹膨隆,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阳性.
关键词: -
肺腺癌对侧乳腺转移一例
患者女,50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个月入院.既往4年前因肺癌在我院行右肺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肺腺癌(图1),后转至肿瘤科行放、化疗.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查体:左乳头凹陷,左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约3 cm×2 cm大小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左侧腋窝可扪及多枚肿大淋巴结.乳腺B超:左乳外侧不均质回声区约2.9 cm×1.4cm,内可见多个结节状改变,范围较广,无明显边界.头颅、腹部CT,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检查:CA125 69.2 KU/L,CA153 105.1 KU/L.术中见肿块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示浸润性癌.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探查见左侧腋窝多枚肿大淋巴结,大者约2 cm×2 cm大小.
关键词: -
甲状腺癌破裂引起颈部血肿一例
患者,女,41岁,因发现右侧颈部肿物2个月,颈部突然肿胀3d,伴吞咽困难2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系统诊治.查体:血压220/140mmHg,双侧颈部肿胀,以左侧著,轻压痛,无波动感,质地硬韧.颈部超声:颈部组织弥漫性增厚、回声紊乱,以左侧为著(图1).甲状腺及气管明显向右位移;甲状腺右叶增大,其内见四个低回声肿物,较大的位于近上部前侧被膜下,大小约14 mm×14 m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内见细点状钙化回声.纤维喉镜检查:会厌及双侧劈裂弥漫性充血肿胀、看不见声门及梨状窝(图2).
关键词: -
多发性脾动脉瘤介入术后转开腹手术一例
患者女,44岁.因脾动脉瘤栓塞术后半个月,左肩部不适、左上腹疼痛半个月入院.既往史:肝硬化20年,妊娠3次.查体: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周身散在瘀点,脾脏Ⅱ度肿大,其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2.51×109/L,RBC 3.21×1012/L,PLT 52×109/L.肝功能:ALB 31.5 g/L,血清总胆红素36.9 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14.2 μmol/L.凝血三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22.2 s,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0.9 s.贫血系列:网织红细胞计数95.6 ×109/L,网织红细胞比率2.87%.
关键词: -
颈部巨大良性畸胎瘤一例
患者女,72岁.因发现颈部肿物40余年入院.查体:颈前偏左侧可见一巨大球形肿物,约20 cm×30 cm(图1),局部破溃出血,伴灰白色碎豆腐渣样物质溢出,恶臭,质软,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为炎性细胞,颈部CT:左侧可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影及团块状钙化,甲状软骨及气管明显受压变扁,向右侧移位,左侧颈部及锁骨区软组织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可见点状含气影.左侧胸廓受压塌陷.因肿物合并有厌氧菌感染,术前给予替硝唑控制感染.术中见肿物上达下颌,下至锁骨上内侧,部分钙化坚硬.游离肿物,肿物质地坚硬且下端与颈内静脉、食管粘连紧密,行肿物大部切除术(图2).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畸胎瘤(图3).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2年,患者生存状态良好,无复发.
关键词: -
微创胰腺手术的现状与发展
微创技术是21世纪外科的热点,也是发展方向,特别是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中应用广泛,是很多疾病(如胆石症、肝囊肿等)的金标准术式,成为结直肠癌和胃癌根治手术的首选治疗手段.胰腺位于腹膜后,周围毗邻大血管、胃、十二指肠、脾脏等,手术难度较大,因此腹腔镜手术在胰腺外科领域的发展相对缓慢.另一方面,胰漏是胰腺术后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并可导致患者死亡,也是制约腹腔镜胰腺手术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对胰腺解剖认识的进展,超声刀、腔镜下切割闭合器以及血管闭合系统等新器械的出现及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对腹腔镜胰腺手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经开展的腹腔镜胰腺手术包括肿瘤、炎症、创伤、先天畸形治疗等多方面.
关键词: -
贲门胃底癌合并重度营养不良一例
患者,男性,69岁.以"左上腹部间断隐痛2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隐痛,伴食欲渐减退及乏力,无腹泻、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高热寒战及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贲门部黏液细胞癌".入院查体:体温:36.0 c℃、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身高167 cm,体重77 kg.腹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7 g/L、总蛋白55.3 g/L、白蛋白26.2 g/L.腹部超声未发现明显异常.腹部CT提示:贲门部胃壁不规则增厚.术前诊断:贲门癌.
关键词: -
胆道损伤的修复时机及治疗方式探讨
胆管损伤目前仍然是肝胆外科的棘手问题,医源性因素是其主要的致伤因素.约有90%的胆管损伤是南胆囊切除术所致,发生率约为0.2%~0.5%[1].目前对于胆管损伤的程度及修复时间仍缺乏统一标准.我们对2006年6月至201 1年9月我院8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能够找出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获得更佳的预后.
关键词: -
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05年9月至2012年10月,57例胰腺体尾部肿物患者接受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远端胰腺及脾切除组、保留完整脾动静脉的保脾远端胰腺切除组、不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远端胰腺切除组及中转开腹组.记录4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等)、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以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5例中转开腹,52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1例为手助).保脾手术22例(39%),非保脾手术30例(61%).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B级胰漏2例,无C级胰漏.结论 不同术式的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均是安全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术式.
-
不合并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441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合并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41例不伴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A组)101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133例,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胃-空肠吻合术(C组)83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胃-空肠吻合术(D组)124例.术后A、C两组分别有7.9%及6.0%的患者再发胆道梗阻,A、B两组分别有8.9%及8.3%的患者出现消化道梗阻,四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3,P=0.123).结论 对不合并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患者,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能有效预防术后再次胆道梗阻;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消化道梗阻发生率,而胆囊-空肠吻合术仅可在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或胆管吻合条件不具备时谨慎选用.
-
微创胰体尾切除术——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
目的 探讨机器人手术方式在胰体尾切除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证以及与腹腔镜相比优劣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9月到2012年4月完成的微创胰体尾切除术5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手术组(RDP组,n=21)与腹腔镜手术(LDP组,n=30),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等)与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保脾率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DP组中转开腹l例,中转率4.76%(1/21).与LDP组相比,RDP组良性肿瘤保脾率较高(61.5%比25.0%,x2=4.786,P=0.039),淋巴结清扫程度也较LDP组彻底(4.14±2.73枚比1.33±1.21枚,t=2.203,P=0.041).结论 胰体尾肿瘤采用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于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及标准胰体尾癌根治术,机器人手术系统是有其优势的.
-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术式及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11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对收治的胰头部良性肿瘤21例患者实施了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0~48岁,肿块直径2.0 ~5.6 cm.所有患者均保留了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离断了一支或多支其他供血动脉.结果 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7例患者术后出现胰漏,发生率为33.3%(7/21).术前腹痛患者术后明显缓解,2例反复低血糖症状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顽固性腹泻患者症状获得完全缓解,大便恢复正常.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是可行的.保留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的完整性对保证十二指肠及胰头段胆管的血供非常重要.
-
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式在治疗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施行的28例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7例,中段胰腺切除术9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5例,行胰腺肿块局部切除术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7例患者术后并发胰瘘1例.行中段胰腺切除术的9例患者术后并发胰瘘1例.行胰腺肿块的局部切除术7例患者中切口脂肪液化2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愈.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半年到6年,均无肿瘤复发,无新发糖尿病,脂肪泻及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结论 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或者低度恶性的肿瘤临床疗效确切,且可明显降低手术创伤.
-
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的扩大胰十二肠切除术后液体治疗的教训和经验
患者男,42岁.因"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入院.病程中伴食欲不振,体重下降10 kg.查体: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生命体征平稳,体重70 kg.CT及MR提示,胆总管十二指肠球后段肿瘤侵犯周围器官,约6 cm×7 cm,门静脉受侵狭窄段约2 cm,腹膜后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多枚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01×1012/L、PLT 210×109/L、血生化:ALT 430 IU/L、TB 630 mmol/L、ALB 32 g/L;血肿瘤标志物:CA199:297 U/ml、CA242:255 U/ml.诊断:胆管中下段癌.经1周的TPN治疗,在全麻下开腹探查,见肿瘤约7 cm×6 cm×6 cm,侵犯胰头和十二指肠,脾静脉上方门静脉2/3周受侵犯.
关键词: -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诊治规范(草案)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是指由于胰腺疾病及其并发症致使脾静脉受压、扭曲、管壁炎性增厚或管内堵塞,脾静脉血栓形成,影响脾静脉回流,导致脾静脉压力增高,终脾脏肿大和脾胃区静脉压增高.在门静脉高压症中,仅有5%患者系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一、病因胰腺疾病引起脾静脉血栓形成(splenic vein thrombosis,SVT)所致脾静脉回流受阻是导致PSPH的主要原因,引起PSPH的胰腺疾病可大致分为3类:炎症、肿瘤及其他胰腺疾病.胰腺炎症包括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家族性胰腺炎及创伤性胰腺炎等.胰腺炎症渗出,胰蛋白酶释放、血液高凝状态、脾静脉发生痉挛、血流受阻、血管内皮细胞表型改变、相对低灌注、纤维化挛缩等多种因素参与了胰腺炎引起SVT的病理过程.胰腺肿瘤尤其是生长在体尾部的肿瘤,脾静脉容易受到侵犯、压迫,从而导致脾静脉血栓形成,回流受阻.其他引起PSPH的病因包括: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先天性囊肿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