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可行性的临床研究
对于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是共识.然而以往的研究均将横结肠癌排除在外[1-2],因此对于横结肠癌根治术是否适合在腹腔镜下进行,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论证.本文旨在对传统开腹和腹腔镜下横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对比评价.
关键词: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经门静脉化疗的疗效观察
转移和复发是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治疗的难点.HCC细胞主要通过门静脉系统转移,终引起HCC术后复发[1].目前常用于HCC术后化疗的方法有全身化疗和区域性化疗.其中区域性化疗包括肝动脉给药和门静脉给药[2-3].我们回顾性分析我科确诊为HCC并行根治性切除、TNM分期为Ⅰ/Ⅱ期,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1例患者,探讨HCC术后经门静脉化疗(portal vein chemotherapy,PVC)的安全性及其对HCC术后预后的影响.
关键词: -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靶向治疗效果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sarcoma,EIMS)是一种梭形细胞间叶性肿瘤,十分罕见,目前认为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异常有关[1].对于ALK阳性肿瘤,应 用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克唑替尼阻止ALK激酶活性有望取得很好的疗效,进而改变患者的病程.现有1例克唑替尼成功治疗EIMS的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胃癌术后患者静脉化疗和口服替吉奥续贯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
作为胃癌治疗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术前新辅助化疗[1]还是术后化疗均在胃癌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证实替吉奥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好[2].本研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在常规行术后全身静脉化疗过程中不能耐受时,改用口服替吉奥继续治疗的续贯疗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将之与全程静脉化疗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可行性.
关键词: -
自发性下肢假性动脉瘤11例
下肢假性动脉瘤持续扩张可造成邻近组织压迫、瘤体破裂大出血、附壁血栓脱落导致远端动脉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肢体的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下肢假性动脉瘤多数由外伤及医源性损伤所致,自发性下肢假性动脉瘤较少见.现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诊治11例自发性下肢假性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胃间质瘤组织的蛋白组学筛选和鉴定
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胃间质瘤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差异,寻找其相关肿瘤蛋白,并探讨差异性蛋白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例胃间质瘤标本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普外科提供,并经术后病理学确诊,同时取该10例患者的正常胃壁组织作为对照.其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45±4)岁;高危8例,中危2例;肿瘤位于胃底贲门部5例,胃体3例,胃窦2例.本研究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关键词: -
术前磁共振成像预测直肠癌环周切缘阴性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
Ⅱ/Ⅲ期直肠癌复发风险高,预后差,其术前治疗方式选择主要依据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评估情况[1].由于评估分期的敏感性较低,临床有导致放化疗过度应用的可能.近年来研究发现,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的情况能更有效地预测患者预后[2].本研究通过术前MRI挑选出CRM阴性的患者,分为直接手术组与术前放化疗+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结果,进而明确并规避新辅助放化疗的过度使用.
关键词: -
甲状腺术后出血和气管瘘再次手术12例分析
贵州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2007年8月至2015年3月共完成各种甲状腺手术2 245例,术后因发生出血、气管瘘再次手术12例.现对这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肝移植患者术后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与肝移植术后患者免疫状态关系密切.通过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也是Treg的作用机制之一,同时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类与Th2类细胞因子也会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我们检测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患者外周血中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肝移植术后不同免疫状态对Treg/Th1/Th2的影响.
关键词: -
闭合性腹外伤致腹茧症一例
患者男,51岁,餐后剧烈腹痛半年.否认有手术及长期用药史,1年前自4 m高叉车上摔落后开始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体重下降40 kg.多次行肠镜、胃镜、腹部CT、彩超等检查均未明确病因.查体:全腹软,略有柔韧感,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肠鸣音5次/min.CT检查提示部分小肠明显扩张,左下腹局部肠管聚拢、壁厚(图1).术中探查见大网膜缺如,大部分肠管被白色质韧茧样被膜包裹,侧方小肠及大部分结肠呈膜样粘连,部分小肠扩张积液,少量淡黄色清亮腹腔积液(图2).采用钝锐结合法将大小约18 cm×16 cm被膜自小肠及右半结肠表面完整剥离,修补小肠浆膜及肠系膜破损处.确切止血及腹腔冲洗后,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将导管末端通过回盲瓣至盲肠,前水囊注水20 ml,撤出导丝,行小肠内排列(图3).术中诊断:腹茧症、不完全肠梗阻.病理报告: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性,局部梗死.
关键词: -
胃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一例
患者男,51岁,因“体检发现胃肿物半年余”于2015年11月12日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超声内镜检查示:胃窦小弯区可见1个巨大黏膜隆起,表面光滑(图1).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部分切除术(毕Ⅰ式).术中见肿块位于胃窦小弯区,边界清晰,未侵出浆膜,胃周淋巴结未见肿大.
关键词: -
腹膜假黏液瘤一例
患者男,72岁,2011年11月因体检发现“腹腔内积液”入院.查体:腹部软、膨隆,移动性浊音(+).血清CEA、AFP、CA-125、CA-199、CA-50均正常.腹部CT检查示:腹腔和盆腔积液,肠系膜结构不清.腹腔镜探查发现腹腔内大量草绿色清亮腹水,量约3 500 ml,含有大量小滤泡,壁层腹膜和脏器表面有较多滤泡结节,大网膜挛缩成团.壁层腹膜结节和大网膜结节活检示:纤维脂肪组织中大量黏液伴炎性细胞浸润,黏液内可见扩张的小腺体,腺体无明显增生,局部组织挤压明显.腹水沉淀物抗酸染色阴性.2016年2月患者因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补液治疗后出现满腹胀痛伴呼吸困难再次入院.
关键词: -
覆膜支架治疗创伤后延迟性肠系膜上动静脉瘘一例
患者男,34岁.因解柏油样黑便7d、暗红色血便3d于2014年5月12日急诊入院.患者2年前因腹部刀刺伤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行结肠修补术.入院查体:腹部左侧季肋区可见手术瘢痕,中腹部剑突下听及吹风样杂音,余未见异常.入院检查:血红蛋白84 g/L;大便隐血+++;腹部B超提示:门静脉增宽.胃镜检查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但未见明显糜烂、出血灶.肠镜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A+ CTV检查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增粗,且与动脉同步强化,肠系膜上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囊状与血管同步强化软组织密度影,拟为肠系膜上动静脉瘘形成(图1A).
关键词: -
胃生殖细胞肿瘤一例
患者男,77岁,因“体检时发现腹腔肿物2d”于2015年9月10日就诊我院.查体:腹部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清CEA为2.21 ng/ml,AFP为44.65 ng/ml.CT平扫示:脾与胃底之间1个肿物,压迫周围肠管,疑似侵及脾下极及部分降结肠(图1).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患者拒绝做胃镜检查.
关键词: -
右臀部脂肪瘤侵入盆腔一例
患者女,61岁,15年前发现右侧臀部小包块,后包块逐渐增大至足球大小,伴大便不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查体:右臀部皮下软组织肿物,质韧,活动尚可,下肢运动及感觉正常,无水肿.三合诊检查:右侧盆腔可扪及肿物,边界不清,阴道及直肠下段右侧受压.彩超检查示:右侧臀部皮下稍低回声包块;臀部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为脂肪瘤;MR检查示:右侧臀部及盆腔内可见1个巨大短T1长T2信号肿块,边界清晰,子宫膀胱受压,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超声肠镜检查示:直肠腔狭窄,可见肠壁外低回声包块外压;泌尿系X线造影结果示:右侧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受压移位.
关键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诊治进展
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功能紊乱综合征,不伴有胃的器质性病变或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主要临床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常见于胃肠手术之后,也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约在19%~ 57%[1],但是因为对DGE定义不统一,对于DGE的发生率报道其实并不准确,如果按照2007年国际胰腺外科学术委员会提出的DGE定义[2],其发生率有可能比之前报道的还要高些.术后DEG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是常常导致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增加,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DEG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梳理.
关键词: -
53例胰腺假性囊肿治疗分析
目的 对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和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胰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5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治疗方式、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行CT引导下经皮囊肿穿刺置管外引流9例,其中3例行再手术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8例,包括经胃7例,经十二指肠1例,术后囊肿均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外科手术治疗36例,其中外引流术3例,1例行再手术治疗;行囊肿胃吻合术11例,术后消化道出血2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2例;同时行囊肿胃及十二指肠吻合1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9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4个月至6年,未出现复发.结论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较为多样化,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囊肿的内引流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术式,其中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经胃肠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较好方法,但手术治疗仍不可完全替代.
-
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同时经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和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并经多导睡眠图检测诊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均给予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 结果 对1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并于术后1年随访.手术治疗后反流总积分由术前的18(8 ~40)降至术后的0(0~3) (Z =3.730,P<0.05),术后每例反流总积分均<12分;嗜睡评分由术前的13±5降至术后的7±3(t =7.834,P<0.05);DeMeester评分由术前的39±34降至术后的10±7(t=4.394,P<0.0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由术前的(33±18)次/h降至术后的(7±8)次/h(t=5.762,P<0.05);夜间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73%±13%升至术后的88%±4%(=5.401,P<0.05),夜间血氧饱和度<90%次数由术前的(252±130)次降至术后的(57±59)次(t=6.176,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密切,腹腔胃底折叠术的治疗不仅对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症状有效,还可以明显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状况.
-
腹腔镜断流术中保脾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采用保脾的腹腔镜下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其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行腹腔镜下脾切除加断流术(26例)和腹腔镜下保脾断流术(22例)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小板> 50×109/L)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脾组患者手术时间(82±29)min、术中出血量20(10~50) ml、术后发热0(0~3)d、术后发热人数比(10/22)、术后住院(7.0±1.3)d、术后第7天的WBC计数(3.8±1.6)×109/L、PLT计数64(49 ~88)×109/L及门静脉血栓发生率(14%)均低于切脾组[(180±41) min、80(20~500) ml、2(0~4)d、(22/26)、(10.8±3.0)d、(9.1±3.1)×109/L、156(78 ~630)×109/L、(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7、Z=-4.746、Z=-2.314、x2=8.224、t=5.794、t=7.785、Z=-5.508、x2=4.742,均P<0.05).术后第3个月保脾组CD4+T细胞的比例(58±11)和CD4 +/CD8+的比值(1.9±0.7)均高于切脾组[(43±14)和(1.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5、t=-2.509,均P<0.05);保脾组CD8+T细胞的比例低于切脾组[(33±7)比(4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3,P<0.05).结论 保脾的腹腔镜下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食管下段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并出血是安全可行的.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腔内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腔内治疗和传统动脉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112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72例采用腔内治疗;40例采用传统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结果 腔内组与手术组的手术成功率(95.8%比100%,P=0.239)、术后锁骨下动脉内径[(8.3±1.6) mm比(8.1±0.7)mm,P=0.374]、术后患/健侧收缩压比[(0.95±0.12)比(0.96 ±0.15),P=0.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内组与手术组在死亡率[0(0%)比3(7.5%),P=0.018]、术后肾功能不全[2(2.8%)比5(12.5%),P =0.042]、伤口感染[1(1.4%)比4(10%),P=0.034]、手术时间[(1.5±0.32)h比(2.7±0.51)h,P=0.027]、住院天数[(5.7±3)d比(9.3±3)d,P=0.013]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2组患者术后1、3、5年的锁骨下动脉通畅率、锁骨下动脉内径、患/健侧收缩压比,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内治疗SSS安全、有效,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不同肥胖程度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不同肥胖程度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mellitus,T2DM)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的T2DM患者36例,按BMI分成组1(13例,BMI≥32.5 kg/m2)和组2(23例,27.5 kg/m2≤BMI <32.5 kg/m2),评价2组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2个月,组1患者随着BMI由术前(37.7±3.6) kg/m2降到(29.1±3.5) kg/m2,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术前改善[(7.8±1.6) mmol/L比(5.2±1.0) mmol/L,t=5.796,P=0.000;(7.3%±0.7%)比(6.1%±1.0%),t=5.589,P=0.000].组2患者随着BMI由术前(30.0±1.6) kg/m2降到(25.8±3.2) kg/m2,空腹血糖和HbA1c亦较术前改善[(8.9±1.7) mmol/L比(6.1±1.5) mmol/L,t =6.577,P=0.000;(7.8%±1.8%)比(6.4%±1.0%),t=4.257,P=0.000].2组术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术前改善[组1:(10.8±5.8)比(2.8±4.1),=6.415,P=0.000;组2:(6.5±5.3)比(1.8±1.4),t=4.135;P =0.000],而胰岛素释放指数无变化[组1:(146±66)比(125±97),t=1.007,P=0.334;组2:(60±33)比(62±41),t=-0.155,P=0.878].2组术后12个月糖尿病完全缓解率和血糖、HbA1c的变化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不同肥胖程度的T2DM患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
宽适应证非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perforated gastroduodenal ulcer,PGDU)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和适应证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PGDU患者236例,以宽适应证选择非手术综合治疗,按临床标准评估疗效,治疗达标后通过早期胃镜检查确定穿孔病因.结果 本组236例PDGU患者中8例中转手术治疗(3.4%),非手术治愈228例(96.6%),并发症发生率6.8%,无1例并发感染性休克或死亡.在非手术治愈的病例中,治疗后住院同期接受胃镜检查213例(93.4%)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未行胃镜检查确诊15例(6.6%).结论 非手术的综合治疗对多数无严重并发症的PGDU效果良好.
-
肾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肾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影响术后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因大动脉炎行肾动脉介入治疗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9例患者中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27±11)岁.单侧肾动脉狭窄17例,双侧肾动脉狭窄22例;共行介入治疗54例次,包括单侧肾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23例次,单侧肾动脉支架植入术14例次,双侧肾动脉PTA 12例次,双侧肾动脉支架置入术5例次.平均随访(48 ±34)个月,术后再狭窄率38.9%(21/54),平均再狭窄时间为(11.5±2.3)个月.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血沉升高(OR =6.624,95%CI:1.222 ~ 35.902)是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长期抗血小板治疗(OR=0.158,95%CI:0.028 ~0.887)和长期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OR=0.035,95% CI:0.003~0.349)是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 术前血沉升高是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是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
多目标导向的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补液策略
目的 总结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经验,探索围手术期补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89例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液体治疗、出入量、血清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及并发症,分为小出血组(761 ml)和大出血(4 813 ml)组.结果 小出血组在手术日、术后第1、2、3天补液量分别为(7565±4757)、(3 869±727)、(3 289±897)、(3 096±567) ml,大出血组依次为(13 927 ±5 612)、(5 192±1 274)、(3786±1 137)、(3 797 ±719) ml(t=-4.637、-3.117、-2.460、-2.982,P=0.04、0.048、0.36、0.038).小出血组BNP水平分别为(33±25)、(82±66)、(116±54)、(145±75) ng/ml,大出血组依次为(70 ±65)、(165±153)、(256±220)、(442±412) ng/ml(t=4.637、-3.117、-2.460、-2.982,P=0.041、0.038、0.046、0.04).术后3d累计出现自然负平衡的概率为100%.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肾损伤、心脏事件、呼吸事件、腹腔事件、深静脉血栓等,在小出血组和大出血组发生率分别为4.7%、7.1%、4.7%、14.3%、9.5%和25.1%、27.6%、46.8%、10.6%、17.0%(x2=2.89、5.89、19.96、0.044、0.674,P=0.049、0.015、0.001、0.834、0.412).结论 多目标综合导向的液体策略可获得良好预后,降低了整体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术后可用BNP作为监测补液量的标志物.
-
原位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 分析原位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在保持脾脏原位状态下紧贴脾脏离断脾周韧带及胃短血管,后离断脾蒂.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时采用紧贴胃和食管的选择性血管离断术式,保留迷走神经前后干.结果 手术治疗6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自由门静脉压力为(38±4) cmH2O,术后降至(28±4)cmH2O.平均手术时间为(232 ±15) 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530±37) ml,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胰漏、胃排空障碍及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12 ~36个月,无再出血及肝昏迷患者.术后6个月内发生门静脉血栓4例.结论 采用三贴近法进行原位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操作简单,术后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
-
术后辅助化疗对新辅助放化疗后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术后辅助化疗对行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新辅助治疗后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影响的所有临床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统计处理使用RevMan 5.0软件.结果 共纳入分析的文献总样本量为6212例;其中术后化疗组3421例,观察组2 791例.纳入各研究的平均年龄为55.6~68.0岁.终分析结果提示,术后辅助化疗能改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的总体生存率(P =0.002)和无瘤生存率(P =0.000 5).亚组分析显示ypT0-2分期患者和ypT3-4分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由于亚组分析纳入的数据不全面,故可能存在偏倚.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能改善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对于新辅助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难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而对ypN+分期的患者则可能效果不佳.
-
LMO1基因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LMO1在胃癌组织和人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探讨LMO1基因沉默对人胃癌MKN28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LOM1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胃癌细胞株AGS、BGC-823、SGC-7901、MKN28和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中LMO1 mRNA和蛋白表达及LMO1特异性siRNA对LMO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KN28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LMO1蛋白表达阳性率(77%)高于癌旁组织(17%)(x2=21.70,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患者LOM1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x2=5.83,P=0.02).胃癌细胞株AGS、BGC-823、SGC-7901、MKN28的LM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升高,以MKN28细胞升高为明显(均P<0.01).与阴性转染组比较,LMO1-siRNA转染组LM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1).LMO1基因沉默降低了胃癌MKN28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t=-11.53,P<0.01;t=-10.68,P<0.01).与阴性转染组比较,LMO1-siRNA转染组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MP-9和VEGF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结论 LMO1基因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株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E-钙黏蛋白、MMP-9和VEGF表达参与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
人胰腺癌组织块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学行为的观察
目的 构建来源于人胰腺癌组织块的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 移植术中获取的人胰腺癌组织块到NOD/SCID小鼠皮下构建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并进行小鼠体内传代扩增,比较各代移植瘤生长速度,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Ki67和VEGF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 收集13例胰腺癌组织块标本及6例活检组织标本,其中5例组织块标本移植成功,1例已传至第四代小鼠,4例传至第二代小鼠,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加快;HE染色显示移植瘤与其来源的人胰腺癌组织病理形态基本一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Ki67和VEGF表达增加.结论 通过直接移植人胰腺癌组织块,可成功构建胰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且移植瘤的变性程度及侵袭性可能随传代增加.
-
胃肠道间质瘤循环肿瘤细胞的监测及其对患者预后的意义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监测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2015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GIST患者,提取外周静脉血中单核细胞RNA并反转录成cDNA,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OG1基因的表达,并根据危险度分级,每1~3个月检测1次.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DOG1高表达量为3×10-5,58例GIST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达到52%.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大小(x2=17.872,P=0.000)和核分裂象(x2=10.945,P=0.011)密切相关,其监测复发或转移结果与CT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85,P=0.000).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患者无病生存期短于阴性患者(12.4个月比28.7个月,P=0.038).结论 GIST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可以作为一个动态监测病情的指标.
-
微小RNA-45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微小RNA-451(microRNA-451,miR-451)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miR-451的表达,分析miR-45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应用慢病毒LV-mir-451感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45,建立稳定高表达miR-451的细胞株,检测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 胃癌组织中miR-451表达水平比癌旁组织降低(0.010±0.007比0.014±0.008,t=3.015,P<0.05),且其下调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患者生存时间缩短呈正相关.BGC-823和MKN-45细胞内miR-451的高表达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但降低了BGC-823细胞的迁移率(0.863±0.026比1.107±0.032,t=9.820,P<0.05;0.863±0.026比1.060±0.054,t=4.369,P<0.05)和侵袭率(1.040±0.055比1.522±0.001,t=5.84,P<0.05;1.040±0.055比1.696±0.078,t=10.16,P<0.05).结论 miR-451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判断胃癌预后的标志物.
-
ANRI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INK4位点反义非编码RNA (antisense non-coding RNA in the INK4 locus, ANRIL)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确定ANRIL在9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和多变量Cox比例模型研究与肝癌临床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细胞增殖实验、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ANRIL表达对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 ANRIL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3,P<0.05);且ANRIL高表达与肝癌TNM分期(r=43.245,P<0.05)及病理分级(x2=40.724,P<0.05)密切相关.ANRIL高表达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8.2个月(95% CI:14.9~21.5个月)明显短于ANRIL低表达组患者39.4个月(95% CI:35.5 ~4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90,P<0.05).多变量分析表明,ANRIL高表达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HR =2.143,95%CI:1.083~4.2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显示ANRIL表达下降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结论 ANRIL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筛选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收集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组织,分别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切割纯化结直肠癌细胞和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应用基于生物质谱的乙酸酐稳定同位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鉴定结直肠癌和正常结肠黏膜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聚类分析.结果 共鉴定得到137个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肠黏膜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67个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上调,70个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下调.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通路分析,得到了7个高可信的功能网络,包括细胞生长增殖、氨基酸代谢、炎症反应、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分子转运及细胞骨架的构成.结论 基于生物质谱的乙酸酐稳定同位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是筛选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的有效策略.
-
射频消融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自体杀伤细胞回输对肝癌患者远期生存及HBV激活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RFA)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辅助性自体细胞诱导因子杀伤细胞(CIK)回输对患者远期生存及HBV激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分为研究组(RFA+ TACE+ CIK) 98例与对照组(RFA+ TACE)87例,再根据肿瘤直径、数目及血管侵犯情况分为4个亚组:直径≤5 cm高、低危组和直径>5 cm高、低危组.分别探讨各组及亚组的生存期变化;分别分析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HBV激活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5.5%(74/98)、57.1%(56/98)、20.4%(20/98)比71.2%(62/87)、54.0%(47/87)、21.8%(19/87),P>0.05;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中,研究组1、3、5年生存率75.0%(21/28)、53.6%(15/28)、35.7% (10/28)高于对照组的61.9%(13/21)、42.9% (9/21)、23.5% (5/21) (P <0.05),而直径≤5 cm低危组、直径>5 cm高危组及低危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未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研究组HBV激活率6.0% (3/50)低于对照组23.5% (12/61) (P <0.05),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研究组与对照组激活率为0(0/39)和4.4% (2/45)(P>0.05).结论 RFA及TACE术后自体CIK细胞回输延长直径≤5 cm高危组患者远期生存;辅助性CIK回输可降低治疗前未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HBV激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