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중국소아급구의학
- 主管单位: 小儿急救医学;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4/R
- 国内刊号: 王晓茵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细辛脑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细辛脑对婴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观察细辛脑治疗组与氨茶碱治疗组患儿气促、心力衰竭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镇静剂使用次数、烦躁不安患儿例数、呕吐腹泻例数,两组作比较.结果 细辛脑治疗组患儿气促、心力衰竭恢复时间均短于氨茶碱治疗组,细辛脑治疗组烦躁不安、呕吐腹泻患儿均少于氨茶碱治疗组,细辛脑治疗组使用镇静剂次数少于氨茶碱治疗组.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解痉平喘祛痰效果好,镇静作用确切,不良反应少,在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中效果优于氨茶碱,有利于心力衰竭的恢复.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治疗,以减少临床上的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DKA的临床资料.结果 儿童DKA以原发性糖尿病为多见,伴有少数继发性药物性糖尿病,但疾病初期易误诊(47.1%).针对DKA的治疗以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和控制血糖为原则,其中液体复苏应首选等张的生理盐水,纠正酸中毒应补充适量的碳酸氢钠,控制血糖以小剂量胰岛素静滴为宜.17例患儿中15例经上述处理均治愈出院,仅2例放弃治疗.结论 及时确诊、小剂量胰岛素静滴调控血糖、液体复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是救治DKA的关键.
-
吉兰-巴雷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发病、治疗方法以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04年至2008年1月收治的14例GBS患儿资料.结果 我地区GBS发病呈全年散发,性别比以男孩发病率较高.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1例好转出院.结论 GBS患儿积极的支持治疗和恰当护理是康复关键.GBS患儿予使用免疫调节剂IVIG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可缩短病程.加用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入,消除神经组织水肿,抑制自身免疫反应,获较好临床效果.
-
细辛脑佐治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婴幼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静脉滴注1次/d,连用5~7 d.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咳嗽,气喘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细辛脑佐治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肯定.
-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新生儿8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探讨机械通气患儿抢救成功的体会.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89例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新生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9例中治愈55例(61.9%),好转自动出院18例(20.2%),放弃治疗10例(11.2%),死亡6例(6.7%).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主要是肺感染,本组44例做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为阳性,在培养的菌株中,居前3位的细菌是: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单胞菌属.另外,4例发生气漏(气胸及纵隔气肿),4例发生肺不张(其中1例上机过程中出现,3例为撤机后出现).结论 (1)正确掌握使用呼吸机的指征及时机;(2)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3)预防和正确处理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的并发症;(4)做好撤机后的治疗;(5)综合治疗.以上是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的关键.
-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0天液体入量与慢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估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生后前10 d液体和钠摄入量与发生慢性肺疾病(CLD)的风险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0例VLBW的资料,比较无CLD的存活早产儿和患有CLD的新生儿在生后前10 d每天液体和钠摄入量和体重下降的情况.同时比较临床表现方面的变量.结果 无CLD的存活新生儿118例,患有CLD的新生儿12例.单变量分析显示发生CLD的新生儿组每日液体摄入量更高(第2~10d),体重下降更少(第6~9d).CLD组钠的摄入量更高(第2~6 d).除此之外,出生体重较低、胎龄较小、男孩、较长时间的辅助通气等都与CLD的发生率较高相关.结论 VLBW新生儿生后前10 d较高的液体、钠摄入量和较低的体重下降与CLD的风险增加有关,提示密切关注和维持液体平衡可能是降低CLD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
儿童晕厥32例病因和诊断程序
目的 探讨儿童晕厥的病因及诊断程序为进一步提高儿童晕厥的诊断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我院儿科门诊2003年2月至2006年10月的32例儿童晕厥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 在32例晕厥的患儿中,血管迷走性晕厥21例,占65.6%,心源性晕厥4例,占10.3%,低血糖晕厥4例,占10.3%,贫血1例,颅内动脉供血不足1例,原因不明1例.结论 儿童晕厥病例应早发现,可提高诊断率.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我科2006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1例均做血、尿、大便常规、CRP、血清MP-IGM检测和X线胸片检查.结果 近年发现该疾病多发生在幼儿期,发病年龄有向下延伸的趋势,且无明显季节性.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日益增加,已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阿奇毒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明显.复发率低.
-
小儿急性白血病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总结本地区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有效而适用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白血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依次进行诱导缓解,巩固治疗,防治脑膜白血病,反复强化治疗、维持治疗3年以上,达到长期缓解.结果 CR,49例占68.1%;PR,9例,占12.5%;NR,10例,占13.9%.随访,存活3~19年者,28例,占39%.结论 (1)急性白血病初次发病症状多种多样,尤其是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怀疑白血病者应早做骨穿以除外白血病,确诊早,疗效好.(2)联合化疗是当今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然而强烈的化疗必然导致部分患儿骨髓受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导致严重的感染或出血,威胁患儿生命,因此重视感染或出血的防止与选择高效化疗方案一样重要.(3)防治脑膜白血病是必要的手段.(4)应使家长树立信心配合医生治疗,提高化疗缓解率,达到长期存活.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与早期诊断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治措施,改善预后.方法 对3 640例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围生期因素进行分析,观察其与颅内出血的相关性.分析颅内出血患儿早期临床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结果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男性、急产、臀牵引及胎吸助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脐带绕颈、宫内或产时缺氧或羊水Ⅲ度混浊、羊水少,胎膜早破及胎位不正.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与围生期多因素有关,避免早产、缺氧和产伤是预防颅内出血的关键.早期诊断及干预,可改善预后.
-
106例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06例的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EB病毒感染WBC及淋巴细胞比例常明显升高,部分有血小板升高及轻度贫血,CRP及血沉常无升高.肝酶及心肌酶升高常见,其中LDH常见,其次为αHBDH、AST、ALT.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未达到10%者也较常见.结论 要重视分析EB病毒的实验检查,以便找到早期诊断EB病毒感染的线索.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害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心肌的损害.方法 对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2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观察,其中符合心肌损害诊断者达38例(15.45%).结果 38例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支原体等综合治疗后均治愈,无反复.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对心肌形成损害,但治疗效果好,预后好,无严重后遗症.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至2007年住院患儿共100例,男48例,女52例,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综合治疗,黄疸消退,多脏器损害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病理性黄疸经积极治疗,能有效避免对多脏器的损害.
-
普米克令舒治疗轻型急性感染性喉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治疗轻型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效果.方法 将63例轻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3d,比较两组的治愈率.治疗组根据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情况选择静脉或口服抗生素,对照组均使用静脉抗生素.两组均同时辅以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3 d治愈率分别为87.88%和86.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治疗轻型急性感染性喉炎有效,方法简单,安全,并避免了静脉使用激素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
-
8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损害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8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8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81例出现肺外损害的表现,发生率为21.15%.结论 MP感染后导致多脏器损害发生率较高,少数患儿以肺外损害为首发表现,易误诊、漏诊.
-
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危重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危重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DIC)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1月收住我院NICU的危重新生儿共157例,其中诊断为DIC的36例为试验组,其余无合并DIC的危重新生儿中随机选取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进行对比,而且将试验组根据所处的时期分为A、B两组,A组20例,为DIC早中期,B组16例,为DIC晚期,研究在DIC早中期与晚期的疾病的转归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DIC新生儿组患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高于无合并DIC的危重新生儿,而且DIC早中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升高,病情进展为DIC晚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迅速下降,而病情逐渐好转者,则逐渐下降.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危重新生儿DIC是密切相关的.而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随DIC早中期病情的进展的不同而发生动态的变化.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性肺炎(MP)的疗效.方法 将90例MP患儿随机分成阿奇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d),连续静脉滴注3~7 d;采用红霉素30 mg/(kg·d).静脉滴注7~14 d.结果 阿奇霉素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红霉素治疗组要短,而且局部疼痛、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功损伤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MP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
咪达唑仑鼻腔给药治疗热性惊厥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溶液鼻腔给药对热性惊厥急救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就诊36例热性惊厥儿童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给予咪达唑仑0.2~0.3 mg/kg鼻腔内滴入,以安定0.2~0.3 mg/kg静脉注射给药为对照给,观察开始治疗时间、用药后控制发作时间、自患儿到达医院至发作控制的总时间、在控制惊厥方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在控制惊厥效果鼻腔内滴入咪达唑仑与静脉注射安定相同.在入院至开始治疗时间鼻腔内滴入咪达唑仑组为[(35.8±4.3)s],明显低于静脉注射安定组[(82.2±16.5)s],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控制时间鼻腔内滴入咪达唑仑组为[(162.4±15.6)s],与静脉注射安定组[(164.7±16.8)s]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从入院至控制惊厥总时间上,鼻腔内滴入咪达唑仑组为[(209.2±26.1)s],明显低于静脉注射安定组[(339.6±42.4)s],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通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咪达唑仑溶液鼻腔给药使用方便,是一种安全、更为快速、有效的治疗热性惊厥的方法.
-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目的 减少新生儿在危重疾病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方法 对63例消化道出血的新生儿进行病因调查分析及临床观察治疗.结果 发病原因依次为:不同程度的窒息、严重的感染和凝血酶缺乏.结论 新生儿在危重疾病中有许多原因可导致消化道出血,临床中应引起重视,积极去除病因.
-
哮喘儿童及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哮喘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Rutt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36例6~14岁哮喘儿童进行个性、行为心理测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 哮喘儿童E、N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3.3%,哮喘家长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以抑郁、焦虑、躯体诉述及恐怖因子得分明显(P<0.05).结论 哮喘儿童及家长的心理问题均较健康对照人群高,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
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体会
目的 探讨CO中毒的早期临床抢救中大剂量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30例CO中毒患儿早期、多次使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治疗结果做临床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康复,无一例后遗症发生.结论 早期、多次、大剂量应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可以使脑疝很快得到纠正,加速患儿的苏醒.
-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吸入佐治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氧气驱动吸入普米克令舒对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毛支患儿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普米克令舒吸入,运用epitable软件中t检验统计方法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氧气驱动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婴儿毛支,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362例儿童连续5年尿液普查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尿检对发现泌尿系统疾病的意义.方法 对某小学362名学生每学年尿检一次,共5年.结果 尿检异常:第一学年3例,第二学年2例,第三学年4例,第四学年4例,第五学年4例.结论 对儿童每年尿液检查可及时诊治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对肾脏病的及时诊治与预后有实用的临床意义.
-
新生儿上气道梗阻阻塞平面的确定和治疗
目的 探讨确定新生儿上气道梗阻阻塞平面的方法.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研究.结果 17例患儿采用快速气道梗阻平面的确定方法均得以及时诊治,效果良好.结论 快速上气道梗阻平面的确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干扰素α-2b佐治喘憋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人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161例喘憋性肺炎患儿可分为干扰素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2b.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入院后病程及咳嗽、喘憋等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或消失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干扰素治疗组有发热等不良反应,但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儿童癫(癎)持续状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治疗儿童癫(癎)持续状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癫(癎)持续状态患儿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研究组给予咪达唑仑0.3 mg/kg静注,15 min后若发作未能控制,以1~2 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每15min增加1 μg/(kg·min),大量20 μg/(kg·min).对照组给予安定0.3mg/kg静注,15 min后若发作未能控制,以5 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每15分钟增加.5 μg/(kg·min),大量50 μg/(kg·min).结果 咪达唑仑组7例癫(癎)发作完全控制,1例在药量达20 μg/(kg·min)癫(癎)发作仍未控制,本组患儿控制癎痴持续状态的有效率为87.5%.安定组6例癫(癎)发作完全控制,1例在药量达50 μg/(kg·min)癫(癎)发作未控制,本组患儿控制癫(癎)持续状态的有效率为83.3%.两组控制惊厥疗效及控制惊厥药物起效时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安定组1例肌张力减低和1例呼吸抑制.咪达唑仑组未发现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的变化.结论 咪达唑仑治疗癫(癎)持续状态起效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可用于治疗癫(癎)持续状态.
-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变化
目的 初步观察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的变化.方法 观察组为呼吸道感染合并SIRS的患儿,每取1例观察组患儿,在近的时间随机取1例呼吸道感染而不合并SIRS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为31例.两组患儿入院后抽静脉血查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生化8项(钾、钠、氯、钙、葡萄糖、总二氧化碳、肌酐、尿素氮).对全部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IRS患儿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三项均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SIRS患儿血钾、钠、氯、钙、葡萄糖、尿素氮、肌酐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总二氧化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小儿SIRS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三项均升高.
-
婴儿重症肺炎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婴儿重症肺炎的发病、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06年至2007年两年间收治的12个月以下婴儿重症肺炎68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我地区发病时间以冬春寒冷气候发病率明显增高.重症肺炎患儿除具有呼吸系统改变外,多伴有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及严重中毒症状.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年龄越小,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应早诊断、早治疗.对有并存症、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采取综合措施,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各项治疗基础.
-
婴儿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婴儿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 对2003年8月~2007年9月住院的18例心肌疾病心衰,41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炎心衰及30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临床特征、血清CK、CK-MB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30例肺炎患儿.结果 心肌疾病心衰组有33%存在窦性心动过缓,明显高于CHD肺炎心衰组、肺炎心衰组(P<0.05),CHD肺炎心衰组X线心脏增大、心音低钝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炎心衰组(P<0.01),肺水肿、周围灌注不良表现在心肌疾病心衰组、CHD肺炎心衰组,均比肺炎心衰组多见(P<0.05),而肝脏肿大回缩均比较肺炎心衰组慢(P<0.05).3组心衰患儿CK-MB升高,CK-MB/CK异常发生率均高于肺炎对照组(P<0.05),而且,心肌疾病心衰组、CHD肺炎心衰组均高于肺炎心衰组(P<0.05).结论 不同病因所致的心衰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心动过速是心衰的主要依据,但在小婴儿不能单纯以心率不增快而否定心衰,在小婴儿周围灌注不良也是心衰的常见表现.
-
危重新生儿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附178例报道)
目的 探讨糖代谢紊乱在危重新生儿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对178例住院危重新生儿进行入院后72 h内全血血糖监测,观察血糖值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78例危重新生儿发生血糖紊乱102例(57%),且血糖值的过高或过低均与患儿的病死率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危重新生儿血糖值的波动情况与疾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危重新生儿进行常规血糖监测,有利于病情观察及预后的判断.
-
保留脾脏治疗小儿外伤性脾破裂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儿保留脾脏的意义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14例小儿外伤性脾破裂,其中保留脾脏9例(占64.2%),其中非手术治疗4例,脾修补缝合保留脾脏5例,14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果 结论小儿外伤性脾破裂病情重,变化快,应及时诊断手术治疗.保留脾脏的原则是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对小儿外伤性脾破裂应优先考虑保留脾脏手术,根据损伤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水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6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日一次静点.继续其他内科对症,支持治疗,治疗中应用抗病毒药;对照组62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点,5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77.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水痘能较快控制皮损,减轻瘙痒,缩短病程.
-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肝素治疗儿童重型腹型紫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住的83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氢化可的松治疗组(A组)、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组(B组)、甲基泼尼松龙联合肝素治疗组(C组).A组应用氢化可的松4~8 mg/kg,加入5%葡萄糖盐水100 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7~14 d后改为泼尼松口服并逐渐减量;B组应用甲基泼尼松龙2~4 mg/kg,加入5%葡萄糖盐水100ml中静脉点滴,7~14 d后改为泼尼松口服;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肝素钠按0.25~0.75 mg/(kg·d)加入5%葡萄糖盐水100 ml中静脉点滴7~10 d,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观察皮疹、腹痛、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的改变,记录疾病反复率、合并肾损害病例尿常规恢复时间以及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肝素治疗组在皮疹消退、腹痛缓解及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尿检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氢化可的松组及单纯甲基泼尼松龙组,疾病反复率也低于上述两组.结论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肝素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在控制症状、降低反复率等方面疗效优于氢化可的松组及甲基泼尼松龙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为治疗重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理想方案.
-
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27例小儿CHB为治疗组,用干扰素α-1b加利加隆片,对照组29例单用利加隆片剂,两组治疗时间同为6个月,随访6个月对治疗前后两组HBV、HBV DNA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的阴转率分别为37.1%、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干扰素α-1b是治疗小儿CHB的首选药物.
-
利巴韦林联合西咪替丁及庆大霉素口腔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联合西米替丁、庆大霉素口腔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以找出一种治疗该病的简便有效、痛苦小的方法.方法 将263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2例,予双黄连静脉滴注,连续3~5 d,同时以生理盐水20 ml、利巴韦林、庆大霉素、西米替丁混匀口腔喷雾.对照组131例,单独予双黄连静脉滴注,连续3~5 d.2组对症治疗相同,考虑合并细菌感染者加口服抗生素.观察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并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口腔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助于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少痛苦.
-
儿童肺炎、重症肺炎及肺炎高危儿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重症肺炎及肺炎高危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儿科10年来收治的5 346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肺炎高危因素的患儿为3 584例,重症肺炎448例,死亡2例,占0.37%,高危因素中经常感冒或患过肺炎的为3 106例,3个月以内小婴儿75例,4个月~3岁婴幼儿266例,先天性心脏病等畸形17例,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32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39例,出生时窒息和羊水吸入49例.结论 重症肺炎常威胁患儿生命,重视儿童肺炎、重症肺炎及肺炎高危儿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做出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在降低肺炎病死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黄芪注射液辅佐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与炎琥宁注射剂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观察指标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临床应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黄芪辅佐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儿童重症哮喘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重症哮喘的发病、治疗方法以及雾化吸入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9月收治的14例重症哮喘患儿资料.结果 (1)我地区发病时间以秋季以后至次年夏初发病率相对较高(9月份至次年4月).性别比以男孩发病率相对较高.(2)哮喘患儿对症处理及时、得当,则喘息缓解明显.结论 (1)支气管哮喘患儿予吸入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联合雾化吸入,具有强有力的局部抗炎和平喘作用.重症哮喘息儿应尽早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2)哮喘治疗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在缓解期应定期随访,医务人员应向家长及患儿进行宣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规范治疗意识,减少哮喘发作.(3)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与减少白三烯生成有关,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合并感染者临床可酌情选用以抗炎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
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期有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方法 对1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以发热和神经症状起病为主,脑脊液常规检查及生化改变可不明显,脑电图和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有异常,6例留有各种神经后遗症.结论 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应强调综合判断,脑脊液检查可以正常,脑电图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脑电图及影像学异常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婴幼儿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和分析
目的 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经验.方法 本院2005年至2006年住院患儿共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3个月~2岁,平均年龄(1.0±0.4)岁,体重5~10 kg,病种有VSD+PH、ASD+PS、VSD+ASD+PH、VSD+PDA、TOF、DORV等.入院后根据药敏情况选用合适抗生素,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合理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应注意心功能情况,积极综合治疗,为手术作好准备,尽早手术.
-
78例非外伤性昏迷患儿体感诱发电位分析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在非外伤性昏迷患儿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对78例昏迷患儿早期进行双侧正中神经的SEP检测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78例昏迷患儿SEP检测,33例正常:27例预后良好,6例预后不良(18%).45例(58%)SEP异常:42例(93%)预后不良,其中18例死亡.结论 早期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进行SEP检测,是判断预后的客观有效的方法.
-
儿童多发性硬化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通过对收住我院第1例的儿童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回顾与分析,探讨儿童MS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要点,以期提高儿童MS临床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诊断的第1例儿童MS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及诊断治疗和随访资料的回顾分析,提出儿童MS的临床诊断要点及诊治体会.结果 患儿,女,7岁,曾于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因反复发热、视物模糊、惊厥发作及发作性头晕伴呕吐等不同症状先后4次住我院,在明确诊断儿童MS前被分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癎)、脱髓鞘病变和急性感染,临床也给予了相应的治疗(抗病毒、营养神经抗癫(癎)及糖皮质激素等)症状有所缓解,但在1个月~2年不等时间内出现反复,临床也从视物模糊、部分性癫(癎)发作、至出现头晕呕吐、小脑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结合动态头颅MRI检查显示多灶性的异常信号及吸收、进展相交替的结果和脑脊液寡克隆抗体阳性检查结果,在排除临床其他脱髓鞘疾病后诊断为儿童MS,给予激素、干扰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随访2年半临床及头颅MRI未见复发.结论 原本在成人较多见的MS,随着诊断条件和水平的提高,也可在儿童中出现;儿童MS的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尽相同,应注意儿童的特点,对于多次缓解、复发,有多样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的患儿应注意是否可能为儿童MS;脑脊液的常规生化检查,非特异性,但寡克隆抗体的阳性表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头颅MRI的动态检查对于儿童的MS的诊断相当重要;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仍为首选,重症时可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但对于治疗时间,不宜太短,否则易复发;有条件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可同步进行,对于疾病症状的控制与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
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根据病情区分为轻症和重症.对照组患儿按传统方案治疗,试验组患儿除传统方案治疗外,同时口服茶碱控释片治疗;入院当天、住院第3天、第7天分别测肺功能、气道α1-酸性糖蛋白、血白细胞介素-8和气道分泌物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 试验组患儿肺功能及气道分泌物细胞计数及分类较对照组患儿明显改善.气道α1-酸性糖蛋白及血白细胞介素-8较对照组患儿明显降低,试验组轻症、重症患儿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 口服茶碱能减轻气管炎能改善肺功能,减轻小气道阻塞,提高治愈率.
-
文成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及影响因素,了解死因的变化趋势,找出影响儿童生存的不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和救治,逐步降低儿童的发病率、病死率,同时为制定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文成县2003至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婴儿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始终处于前三位.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要降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先天异常导致的死亡,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妇幼保健质量和产儿科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以便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
首剂联合应用安定和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惊厥的疗效.方法 将15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再给予常规首剂苯巴比妥止惊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安定,分别观察治疗1、5、15 min止惊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迅速有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迅速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首剂联合应用安定和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惊厥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小儿危重评分和死亡危险评分在监护室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PICU危重患儿小儿危重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的比较判断两种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80例PICU住院患儿按照小儿危重评分标准、死亡及器官衰竭情况进行分组,根据各组PRISM评分分析比较各组问的差异性.结果 危重组、极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各组间的PRIS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的PRISM评分值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PRISM评分随器官衰竭数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 小儿危重评分和死亡危险评分对临床危重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死亡危险程度的判断有指导价值.
-
小儿复方地芬诺酯中毒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小儿复方地芬诺酯中毒的预防和救治.方法 对13例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儿均抢救成功,疗效满意.结论 妥善保管、合理应用复方地芬诺酯是预防复方地芬诺酯中毒的根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应用纳洛酮是抢救小儿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成功的关键.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合并鹅口疮的婴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鹅口疮的婴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治疗方法.方法 79例住院治疗的合并鹅口疮婴儿急性上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入院后均常规给予制霉菌素碳酸氢钠混悬液涂抹患儿口腔黏膜,观察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0.5 ml/(kg·d)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阿莫西林100mg/(kg·d)、病毒唑10 mg/(kg·d)分别静脉滴注,治疗5 d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27例(67.50%),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35例(87.50%);对照组显效14例(35.90%).有效9例,无效16例,总有效23例(58.97%).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χ2分别为7.90、8.23,P均<0.01).出院4周鹅口疮复发情况:观察组3例(7.50%)、对照组13例(33.33%),两组比较差异同样有非常显著性(χ2=8.16,P<0.01).结论 痰热清治疗合并鹅口疮的婴儿上感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鹅口疮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提示痰热清治疗合并鹅口疮的婴儿上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厦门地区危重新生儿转运临床评价(附208例分析)
目的 开展区域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提高地区围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救护车车载设备的申请,人员的培训,转运制度的制订,转运流程的熟悉及完善.定期总结转运资料反馈给转运医院.结果 一年来共出车208次,转运各类新生儿/早产儿203名.占同期住院病人的18.64%,其中早产儿占40.39%.缺氧缺血性脑病21.67%,呼吸窘迫综合征17.24%,极低出生体重儿9.85%,死亡2.96%.低体重800 g,小胎龄29周.11例在基层医院进行气管插管并用车载呼吸机转回.结论 高标准高规格地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能较好地解决基层医院技术设备上的不足,提高了早产儿/新生儿院前抢救水平,争取了时间,减轻了随后的治疗难度,减少住院费用.
-
三种静脉用头孢类抗生素致儿童血尿分析
目的 分析三种临床常用头孢类抗生素致儿童血尿的发病情况.方法 统计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本院儿科住院患儿头孢噻吩、头孢替安、头孢他啶共计1 149例血尿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使用头孢噻吩者295例,血尿发生者23例,占7.79%.使用头孢替安者463例,血尿发生者42例,占9.63%.使用头孢他啶者391例,血尿发生者44例,占11.25%.头孢噻吩与头孢替安为一个对应观察组,其血尿发生率检验χ2=0.27.头孢他啶与头孢替安为一个对应观察组,其血尿发生率检验χ2=0.89.头孢他啶与头孢噻吩为一个对应观察组,其血尿发生率检验χ2=1.90.P均<0.05.结论 头孢噻吩、头孢替安、头孢他啶三者在致儿童血尿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
-
86例新生儿低血糖临床病因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致新生儿低血糖的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 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的278例新生儿进行血糖测定.结果 共测出86例为低血糖,临床表现为多样性,原发基础疾病:窒息35例(40.7%),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27例(30.7%),喂养障碍12例(13.9%),感染6例(7.0%),母亲患糖尿病者4例(4.7%).出血病2例(2.3%).结论 对存在新生儿低血糖发病因素者要及时测定血糖,以利于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因低血糖而致中枢神经的损伤.
-
肺表面活性物质加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17例NRDS患儿采用PS同时NCPAP通气治疗,与对照组14例单纯NCPAP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气、X线胸片和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呼吸困难、呻吟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12h、24h治疗组患者的血气氧分压持续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X线胸片肺透亮度明显增强.结论 PS与NCPAP联合应用能有效治疗早产儿RDS,可减少机械通气率.
-
大剂量乳酶生片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大剂量乳酶生片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乳酶生片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60例6~24个月的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把他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的比较.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及费用也明显减少.结论 大剂量乳酶生片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可改善微生态环境,从而提高疗效,且物美价廉,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溶血磷脂酸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溶血磷脂酸(LPA)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5例住院HIE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轻度25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在入院后24 h内、第5天、第10天及第14天,分别采静脉血3 ml,比色法测定LPA,并与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结果 中、重度组LPA升高较轻度组和对照组显著(P<0.01).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PA水平及动态变化与HIE脑损伤程度正相关,LPA水平越高,脑损伤越重.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溶血磷脂酸 -
消旋卡多曲颗粒、山莨菪碱对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山茛菪碱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ELISA方法诊断急性轮状病毒肠炎163例,随机分为A组(59例)、B组(47例)、C组(57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山莨菪碱与思密达保留灌肠,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结果 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为49.2%、85.1%、89.5%.B组与A组差异显著(χ2=14.88,P<0.05).C组与A组差异非常显著(χ2=22.02,P<0.01),C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χ2=0.45,P>0.05).但C组治愈和显效例数(37/57)明显高于B组(15/47),差异有显著性(χ2=11.12,P<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山莨菪碱与思密达保留灌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方法.
-
中心静脉置管在肾功衰竭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对策
目的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各种药物的准确输入及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良好的临时血管通路.方法 对住院期间84例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导管的堵塞率、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不仅能很好的保护血管,保证各种药物及时准确的输入,而且护理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
沐舒坦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沐舒坦静脉给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对症等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舒坦静脉给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
-
急诊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小儿绞痛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小儿绞痛性输尿管结石之效果.方法 回顾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32例小儿输尿管结石伴急性肾绞痛的急诊ESWL的治疗资料.结果 1次ESWL 25例;2次ESWL 5例;1例3次ESWL治疗失败后改其他治疗,总结石排净率为96.8%(30/31).首次ESWL治疗后,28例肾绞痛完全缓解(90.3%).ESWL术中,静脉全麻19例,镇静加止痛剂者12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诊ESWL治疗小儿绞痛性输尿管结石安全快捷、疗效肯定.
-
川崎病32例临床诊治体会
川崎病(KD)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病因未明的发热性疾病,全身性血管炎是其主要改变,诊断缺乏特异性.冠状动脉病变(CAL)是KD严重的并发症,是否发生CAL及其严重程度是影响KD预后为关键的因素.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综合分析32例KD患儿临床诊断、治疗经过,以探讨KD患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意义.
-
小婴儿亚硝酸盐中毒10例诊治体会
亚硝酸盐急性中毒是一种危急重症,如及时救治可迅速痊愈.反之可危及生命.2003年至2006年我们收治10例亚硝酸盐中毒的患儿,现回顾总结如下.
-
小儿输液反应80例分析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如果输液反应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为寻求输液反应的原因与防治方法,现将我科静脉输液反应80例作如下分析.
-
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它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炎,肺炎占下呼吸道感染的25%以上,还可导致肺外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损害.近年来成为临床医生比较关注的话题.本研究收集了我院儿科门诊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肺炎支原体感染60例,现报道如下.
-
新生儿惊厥4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期常见急症,反复严重惊厥发作往往影响脑发育,留下脑瘫、智力低下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故早期明确病因,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及时对症处理,对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产生极为重要.现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新生儿惊厥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维生素B6、思密达联合应用防治阿奇霉素、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
阿奇霉素、红霉素是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之一.近几年,随着支原体感染的增多,阿奇霉素、红霉素的应用随之增多,但在静点二药过程中的胃肠道反应:厌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也相对增多,反应严重者甚至被迫停药.因此,探讨如何更好的防治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应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而我院近年采用维生素B6、思密达联合应用防治其不良反应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小儿惊厥428例临床分析
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我院自1997年9月至2005年7月,共收住院患儿6 952例,其中因小儿惊厥住院诊治428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
105例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疾病漏诊的临床分析
我科自199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因疗效欠佳或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05例,均经3次以上门诊治疗,系统检查与病历分析后明确诊断存在漏诊相关疾病的患儿58例,现报道如下.
-
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67例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儿科常见的慢性咳嗽疾病之一,β2-受体激动剂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咳嗽变异型哮喘共132例,应用盐酸丙卡特罗糖浆(美普清)治疗6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20例小儿左心室假腱索临床分析
左心室假腱索(left ventricular false tendons,LVFT),又称左心室纤维肌束、左心室迷离肌束,系存在于左心室腔内的一些非附着于二尖瓣的纤维条索样结构.随着心脏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分辨率的提高,LVFT检出率逐渐增多.近几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小儿LVFT逐渐增多,部分有临床症状,易被误诊为心肌炎、先心病、心律失常等.现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通过检查心脏彩超发现20例小儿LVFT总结分析如下.
-
云南白药思密达鼻饲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是新生儿各种危重疾病的并发症,由于原发病危重再加上出血,可导致新生儿休克,病死率高.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对32例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母乳性黄疸5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近年来.由于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发病率明显增加,我院儿科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诊治了5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本文就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
小儿急性中毒146例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中毒是比较常见的儿科急症之一,占我国小儿死因第三位,也是致残的危险因素[1],一般起病急,病情重.如何预防急性中毒,对降低意外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科自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救治的急性中毒146例分析如下.
-
头孢吡肟在儿科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在儿科住院患儿中,肺炎为多见,且目前仍是第一位死亡原因.尤其是重症肺炎,对儿童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病死率较普通肺炎高出数倍,达到20%左右.我们对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在本科住院确诊为重症肺炎的患儿,应用头孢吡肟治疗的病例进行了总结,认为头孢吡肟对儿科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
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为HSP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本研究的目的是从临床角度探讨对尚未出现肾损害的HSP患儿用肝素预防HSPN发生的有效性以及肝素钠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
以急性肾功能衰竭起病的先天性梅毒一例
患儿,男,6 d,因血尿、少尿、浮肿1 d入院.患儿系第1胎,孕39周顺产,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出生体重2.9 kg.患儿生后吃奶欠佳,精神反应欠佳.入院前一天突发血尿、少尿及下肢浮肿,血尿为鲜红色,伴气促,少吃,少动,以"血尿待查、新生儿肺炎"收住院.入院查体:T 36.5℃,P148次/min,R 56次/min,体重3.1 kg.面色差,反应差,口唇发绀,呼吸促56次/min,规则,无三凹征.颜面皮肤见少许散在瘀点,全身皮肤弹性差、干燥,腹部及四肢皮肤有较多皲裂、脱屑,皮肤轻度黄染.前囟平坦,2.5 cm×2.5 cm,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膨隆,可见腹壁静脉,肝右肋下1.5 cm,脾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浮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父母否认传染病史及遗传病史.
-
新生儿亚硝酸盐中毒一例
患儿,女,生后第25天.因全身青紫伴抽搐20 min急症入院.患儿家长于入院当天上午九点左右给患儿喂吃隔夜菜水(菜水为头一天用生白菜煮好后用奶瓶装好放入冰箱放置)后约2 h左右,患儿口唇开始发绀,后至甲床及全身均出现青紫.病后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上翻,口角及四肢小抽动.持续约0.5~1 min左右,未经任何治疗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两次即送医院.患儿病前反应好,睡眠好,哭声响,吃奶好,无发热,无呕吐,大小便正常.入院时查体:新儿貌,T36.7℃,R 56次/min,P130次/min,神志清楚,精神稍差,反应稍差,急性病容.发育营养中等.呼吸平稳,无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头顶至足底全身皮肤黏膜青紫,以口唇及甲床青紫明显,皮肤黏膜无黄紫,无出血点.前囟2.5 cm×2.0 cm,张力略升高,双瞳孔等圆等大,光反应好.颈不抗.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致血尿一例
患儿,女,4岁.因咳嗽3 d,加重1 d,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在门诊予5%葡萄糖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点3 d,咳嗽减轻.第4天静点后,患儿出现严重腹痛,随之排出洗肉水样尿液后,腹痛缓解.患儿平素健康,无外伤史及家族史.查体:T 36.4℃,HR 92次/min,R 20次/min,BP 80/58mm Hg.神志清,皮肤黏膜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脸及双下肢无水肿,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心脏听诊末闻异常,肝脾末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外观肉眼血尿,镜下红细胞满视野,蛋白(++),肾功能、补体C3正常,双肾、膀胱B超正常.当时考虑可能与用药有关,嘱停用所有药物,多饮水,注意休息.在接下来3 d里,肉眼血尿逐渐减轻至镜下血尿.第5天尿常规完全恢复正常.之后的2周每周检查尿常规1次,均正常.在血尿出现的整个过程中,患儿精神壮态,食欲,玩耍均正常,再未出现腹痛.
-
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二例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的心脏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其临床症状年长儿主要为头晕乏力、胸闷心悸,年幼儿为烦躁、呕吐、面色苍白,但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我院自2003年至2006年收治2例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现报道如下.
-
莪术油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一例
患儿,女,3岁,因发烧咳嗽4 d来我院就诊.查体:T38℃,体重14 kg,神清,咽部充血,两肺可及细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律整腹软,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4.210×109/L,N 0.75,L 0.25,胸片报告支气管肺炎,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炎.治疗时,给予莪术油注射液100 mg,静脉滴注.在静脉滴注约10 min后,患儿突然出现皮肤瘙痒,可见大小不等的苍白色风团.患儿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心率120次/min.立即停止输液,肌注苯海拉明10 mg,氧美松2 mg,氢化可的松150 mg加10%葡萄糖50 ml静滴,约5~10 min后患儿病情稳定.
-
季德胜蛇药片治疗蚊虫叮咬后感染致淋巴管炎一例
患儿,女,2岁3个月,因"右手红肿、疼痛2 d"入院.2006年10月21日因右手背被蚊虫叮咬后感觉瘙痒不适,当时家长未予重视.22日瘙痒感明显,并出现红肿、疼痛症状,家长带患儿就诊于私人门诊,给予鱼石脂药膏包扎及口服头孢类抗生素,但患儿右手红肿、疼痛症状加重,皮肤表面出现感染,皮温增高,并可见两个直径约为0.5 cm×0.5 cm大小水疱,来我院后以"右手背蚊虫叮咬后感染、淋巴管炎"收住.入科查体:体温36.3℃,烦躁、易哭,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手背红肿明显,可见两个直径约为0.5 cm×0.5 cm大小水疱,可见红线,延至肘部,皮温高.心肺腹查体无特殊.血常规:WBC 9.6×109/L,S 0.319,L0.578.水疱内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长.诊断"右手背蚊虫订咬,右手背感染,淋巴管炎".全身给予静点头孢唑啉钠、维生素C、维生素B6,口服强的松片5 mg 2/d.局部皮肤外用呋喃西林液擦洗后,季德胜蛇药片粉糊剂涂患处,4~5次/d,次日早晨清洗干净再重复上述方法.患儿手部红肿在第一天明显消退,疼痛缓解,水疱结痂,第2天红肿完全消退,无疼痛、瘙痒感,肘部红线消退,第4天痊愈出院.
-
机械通气治愈新生儿肺出血一例
患儿,男,胎龄40周,体重3 700 g,生后15 d,出生前胎膜早破16 h.因咳嗽气促10 d,进行呼吸困难2 d,从外院转入本院.患儿出生时,Apgar评分3分,在当地医院治疗3 d后出院.10 d前出现咳嗽并逐渐加重,又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并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症状体征:咳嗽、呼吸困难、青紫、肺部出现细小水泡音,气管插管内涌出泡沫样血性液体.胸片可见阴影.呼吸机治疗前血气:pH 7.2,PCO2 70 mm Hg、PO2 45 min Hg、BE-15 mmol/L.经口气管插管接SG-Y200婴儿呼吸机,通气方式采用IPPV+PEEP,PIP 2.9 kPa,PEEP 0.7 kPa.综合治疗:(1)迅速止血:局部(气管内)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静脉给予立止血、Vitk1、止血敏等.(2)输血和输血浆:目的是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容量,增加携氧能力.(3)强心利尿改善循环功能:常规静点多巴胺及酚妥拉明.(4)尽快去除病因、酸中毒、低体温.(5)维持水电平衡,保证热量.(6)抗感染治疗.患儿治愈出院,3个月随访,肺部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
婴儿暴发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一例
患儿,男,1岁,因发热咳嗽3 d,声音嘶哑伴呼吸困难18h入院.3d前患儿发热,体温37.7~38.2℃,无寒战及抽搐,同时伴流涕咳嗽,当地诊所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利巴韦林、小儿感冒颗粒2 d,咳嗽加剧,体温反复.入院前18 h出现声音嘶哑,吠样咳嗽,且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否认异物吸入及呛咳现象.查体:T 38℃,P 156次/min,R 50次/min,神志清晰,极度烦燥,面色及四肢末捎发绀,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呼吸三凹征明显,咽部充血,间接喉镜见咽喉部充血水肿,声带未窥见(患儿不能配合).颈软,颈部皮下组织无异常,双肺呼吸音对称,呼吸音弱,尤以肺底部明显,可闻及吸气性哮鸣音.心音有力,无杂音.
-
新生儿Dandy Walker综合征一例
患儿,男,16 d,第一胎第一产,孕周36周4天,顺产出生,总产程3h,羊水早破26h,出生体重2.35 kg,无窒息抢救史,无产伤,胎盘脐带无异常,出生当天排胎便,并给予母乳喂养.母妊娠3个月时患感冒,发现霉菌性阴道炎.因发现患儿皮肤黄染13d,鼻阻吐沫2 d入院.患儿无发热,无呕吐,无抽搐,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可,体重2.25 kg,身长48 cm,头围35 cm,胸围29 cm,腹围27 cm,发育尚正常,营养中等,早产儿貌,口周微绀,全身皮肤黄染,前囟4 cm×4 cm,平坦,双肺呼吸音粗,RR 54次/min,HR 140次/min,心音有力,腹壁平软,肝脾肋下、剑下未触及,四肢肌张力无增高,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及吸吮反射正常.入院诊断:(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新生儿肺炎;(3)早产儿;(4)早产儿脑损伤.
-
注射乙脑疫苗诱发过敏性哮喘一例
患儿,女,3岁,15 min前在本市防疫站接种"乙脑"疫苗后,随即出现面色发绀,喘气明显,呛咳,呼吸困难,无发热、呕吐、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未予处理,急来我院,由家属抱入病房.
-
夏季婴儿捂热综合征一例
患儿,女,5个月,因发热4 h入院.患儿于晨起时出现发热,体温39℃,流清涕,偶咳嗽,无咳痰、喘憋,无呕吐、腹泻,伴寒战,无抽搐,未用药治疗,家长给予纤维毛毯紧包裹后来诊,就诊途中患儿突然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凝视、四肢抽动,口唇青紫,口吐泡沫,呼之不应,无大小便失禁.入院时查体:T 43℃,R 60次/min,P 186次/min,BP 60/40 mm Hg,意识淡漠,精神反应迟钝,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无出血点,呼吸急促,前囟平软,约1.0 cm×0.5 cm,张力不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86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异常,四肢肌张力高,生理反射存在,脑膜刺激征阴性.
-
食物过敏致气道闭塞一例
患儿,女,14个月,因反复咳喘1.5个月入院.患儿于1.5个月前开始咳嗽,为阵发性单声咳,伴喘,时有喘憋,住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予静点地塞米松、青霉素类药物7 d后治愈出院.但回家后不久剧烈活动后仍出现轻喘.此症状持续约半个月之后喘加重,无明显喘憋,于外院静点头孢曲松钠3 d后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喘息性支气管炎收入院.病来患儿精神好,食欲尚可,睡眠好.尿便正常.查体:T 37℃,P 100次/min,R 30次/min,体重10.5 kg,神清,精神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周无发绀,咽部轻度充血.颈软,双肺闻及散在哮鸣音.
-
骨髓像诊断先天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一例
患儿,男,3个月.因面色逐渐苍白2个月,加重2~3 d,伴咳喘2 d,昏睡6 h入院.患儿系G2P2,足月宫产,生时无窒息.生后第三夭出现黄疸,逐渐加重持续1个月后消退.黄疸消退后家长发现患儿面色逐渐苍白,但进乳、发育尚好.3d前注射疫苗后发热,用药后热退.第二天出现轻度咳喘,无发热,但苍白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支气管炎、中度贫血",给与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继而出现咳喘加重,呼吸困难,呻吟不止,扎针不哭等症状而转入我院就诊.就诊时患儿未抽搐,24 h未进乳,二便尚可.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其胞兄6年前出生后3个月死于重症贫血.
-
婴儿罂粟壳中毒误诊一例
患儿,男,8个月,因"腹泻3 d,嗜睡6 h"入院.3 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7~8次/d,每次约一小盅,伴发热、呕吐、口渴、尿少、纳差等.体温波动于38.5℃.无抽搐,便前哭闹,便后安静.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3~4次/d.给服用多种止泻药.病情无明显改善,于入院前6 h出现嗜睡,反应差,前来就诊,以"急性感染性腹泻并轻度脱水"收住院.查体:T 37.5℃,P 112次/min、R 18次/min、体重8kg.一般情况及反应差,精神萎靡,嗜睡,前囱眼眶凹陷,口唇干燥.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啰音,心率:112次/min.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活跃.脊柱四肢无畸形,肛门外生殖器无异常,神经系统病理反射未引出.
-
三例排胶冻样便的儿童化脓性阑尾炎误诊分析
1,女,2岁,因恶心,呕吐多次,伴发热2 d于1995年3月4日收入儿科.该患儿两天前不明原因出现恶心,呕吐多次,发热,体温在39.5~41℃左右.用退热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无腹泻,时有哭闹,饮食少.入院查体:T39.7℃,咽微红,扁桃体不肿大.心肺正常,腹平软,压痛可疑.WBC 22×109/L,N 0.84,L 0.16.C反应蛋白>10 mmol/L,血沉26 mm/h,抗O、类风湿因子均阴性.入院后给予青霉素抗炎,补液治疗2 d,仍有发热.患儿在院期间拒食,哭闹,多次用10%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于住院第三天排出大量胶冻样大便,腹部压痛可疑.请外科会诊认为急性阑尾炎不排除.于1995年3月7日剖腹探查确诊为化脓性阑尾炎.
-
荨麻疹三例
近两年来,我院收治了3例以"荨麻疹"为早期主要表现的脓毒症患儿.为了提高对此疾病的注意和认识,力争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惊厥一例
患儿男,6个月,因咳嗽15 d,来我院门诊.查体:体温36.8℃,呼吸30次/min,心率110次/min,体重10 kg,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好,头颅正常,前囟门平软,口周无紫绀,咽部无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湿性啰音.心脏、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胸部透视,双肺纹理粗乱,血常规:WBC 12×109,N 0.76,L 0.34,初步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追问病史其母述患儿生后第二天因低血糖症住院治疗5 d痊愈出院.在门诊观察治疗,给予阿奇霉素静脉点滴,莪术油静脉点滴,输液完毕2 h后出现四肢抽搐,头后仰,意识丧失约2 min自行缓解.次日来本院门诊为进一步诊治,嘱其住院,做头颅CT,血生化等检查,患儿之母拒绝,在门诊再次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停用莪术油,给予病毒唑静脉滴注.输液完毕即出现惊厥,表现为头后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面色青紫,呼吸暂停,心率40次/min.立即给予吸氧,10%水合氯醛稀释后灌肠,人工呼吸等处理.约3 min意识清晰,呼吸恢复,心率110次/min,面色转红润,即收住院.入院后急查血生化,血糖,血钙,血镁,头颅CT均正常.排除其他疾病,考虑为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给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治疗3 d,咳嗽消失,未再出现抽搐,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患儿正常.
-
阴道斜隔综合征一例
患儿,女,12岁,以腹痛2 d,剧烈腹痛1 d为主诉就诊.查体:体温正常,一般状态可,呼吸平稳,痛苦面容.心肺听诊正常.下腹部略膨隆,腹软,无肌紧张,盆腔正中触及较大包块.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临床给予盆腔彩超检查.追问病史,患儿目前第4次月经期间,以前每次月经量和时间均正常,前两次无经期腹痛,第3次经期腹痛2 d,月经后腹痛消失,目前是第4次月经期第3天,前2天出现腹痛且逐渐加重,今日腹痛剧烈且难以忍受.
-
小儿严重复合伤一例救治体会
我们在成人普通外科条件下救治1例严重复合伤患儿,治疗体会报告如下.患儿,女,7岁,因上腹部被面包车碾压伤后5 min即送来医院,伤前刚进晚餐.入院查体见休克面容,血压测不清,心率180次/min.呼吸喘促,双侧瞳孔轻度散大,腹腔有大量新鲜血,在抗休克同时送手术室.术中证实肝膈面有10 cm×10 cm碎裂伤、脾破裂、胃底撕裂伤,术后相继出现双侧胸腔积液、肺挫伤、创伤性湿肺、脑挫伤、脑水肿、右侧肱骨骨折,并发肺、肝、消化道等多器官衰竭,经多次手术、抢救、历经82 d,治愈出院.
-
新生儿硬皮病一例
患儿,女,28 d,因发现双下肢、下腹部皮肤硬肿10 d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胎龄40周,在当地卫生院自然分娩,评分好,体重3200 g,出生6 h开奶,吃奶好,未出现黄疸.第18天发现双下肢大腿皮肤硬肿.发红,之后渐蔓延至下腹部.但无发热、呕吐、腹泻、青紫,吃奶好.曾在家中用草药清洗(具体不详),无效来诊.父母平素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特殊病史.母亲孕期健康,无异常接触史.查体:T 36.8℃,呼吸40次/min,清醒,面色红润,口唇无紫绀,前囟平软,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心率120次/min,节律整齐无杂音,腹平软,肝在右肋下1 cm处可触及,质软.中下腹部、外阴、臀部及双侧大腿、小腿、足背皮肤硬肿,皮温稍低,四肢活动可,原始反射正常.血常规正常,血沉、肝功、肾功、血电解质、血糖正常,拟诊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立即给暖箱保暖复温,维生素E按摩,补液改善循环,防止感染等综合治疗3 d,患儿皮肤硬肿同前,无明显治疗效果.
-
干扰素诱发瑞氏综合征一例
患儿,女,5岁.因发热、呕吐2h伴昏迷入院.1周前因寻常疣肌注干扰素100万IU(辽宁卫星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商品名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每瓶含100万单位,批号:20060907A).当时出现发热、厌食、恶心等,未作处理.入院当天又肌注干扰素100万IU.下午出现发热、频繁呕吐,随即昏迷,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9.7℃,昏迷状,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眼睑皮肤散在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存在,颈无抵抗,肝右肋下3 cm,质中,脾未触及,双侧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180 mm H2O,蛋白、细胞均正常.头CT扫描未见异常.血糖5.6 mmol/L,血氨38μmol/L,ALT 76IU/L,AST 447 IU/L,TBIL 11.0μmol*L,DBIL 4.5 μmol/L,BUN 9.22 mmol/L,Cr 99.5 μmol/L,PT、APTT、TT均延长.给予止血,保肝、脱水治疗.第二天神志转清.复查血氨93.6 μmol/L,诊断为干扰素诱发瑞氏综合征.
-
临床工作中护理伦理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新的医学模式赋予健康新的定义,也促进了护理理念的更新.护理的对象首先是人,护理的原意为抚育、保护、照顾,因而护理工作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护理能否为个人、家庭及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知识水平和护理道德水平,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护理伦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对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生命质量的改善、人民健康的促进都具有其他社会意识无法比拟的作用.在护理实践中应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遵循护理伦理原则,加强护士自身的道德修养.下面结合临床护理特点谈几点认识.
-
小儿急性高原病的诊治
海拔3 000米以上地区称为高原地区.高原大气压及氧分压低,易致人体缺氧;由此而引起的一组疾病,称为高原病或高山病[1].它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高原病是指世居于平原的人进入高原地区,或原在高原地区居住到平原生活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时,因缺氧使机体对高原自然环境未适应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急性高原反应又分为轻型和重型,小儿因其特殊的生理结构,较成人更易患高原病.因此,正确的诊断、积极的治疗、有效的预防,可防止本病的进一步发展.
-
浅谈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诊治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反复发作可致颅脑损伤或新生儿猝死,应引起高度重视.下面仅就新生儿呼吸暂停诊治进行综述.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在新生儿早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产生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陷.现将HIE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7 | 01 02 04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