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국제약학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0440
  • 国内刊号: 11-561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135
  • 曾用名: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克良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DNA凝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娇娇;袁世睿;宋亚;马巧芳;祁小乐;吴正红

    DNA凝胶兼具DNA和水凝胶的双重性质,实现了DNA生物功能与水凝胶骨架功能的融合统一.通过在DNA凝胶中引入特异性的基团或DNA序列,可实现其对不同环境刺激的智能化响应,如温度、pH、光及小分子药物等,从而进一步改善DNA凝胶的功能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温度、pH、光及多重刺激响应型DNA凝胶,以及其在药物控释、癌症靶向治疗、生物传感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潜在新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冯林森;王羽丰

    分子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卵巢癌的分子靶向药物研发进度较为缓慢,目前在国外批准上市的用于晚期卵巢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仅有贝伐珠单抗和奥拉帕尼两种,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逐渐增多,以E3连接酶、VEGF/VEGFR通路、PD-1/PD-L1通路、IL-6/IL-6R通路、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等为靶点的新型药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针对上述靶点介绍了部分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 调控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分子网络机制与潜在药物靶点

    作者:邓冉;李舒冉;刘庆山

    神经干细胞(NSC)治疗是目前改善脑卒中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症状的主要手段.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趋化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NSC迁移的关键分子靶标,阐明PI3K/Akt、MAPK/ERK、JAK/STAT等通路间相互关系和重要节点,有助于理解促NSC迁移药物的分子网络机制,为研发促NSC迁移的创新药物提供靶点和思路.

  • 大叶紫薇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冯卫军;李海兰;朴光春;元海丹

    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 Pers.),又名巴拿巴(banaba),是千屈菜科紫薇属大乔木.大叶紫薇含有熊果酸、科罗索酸、亚细亚酸(积雪草酸)等30余种有效成分,并且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民间主要用于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本文主要对大叶紫薇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大叶紫薇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 抗丙型肝炎药物索磷布韦的设计合成研究进展

    作者:寿雪枫;王振军;程晓峰;霍彩霞

    索磷布韦(sofosbuvir)是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种新类型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通过竞争性结合到NS5B聚合酶活性位点,导致新生病毒基因组合成的终止,从而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复制.该药的开发过程是基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体内代谢原理,通过巧妙的结构修饰,改善了药物结构稳定性和吸收过程,使其终发展成为肝靶向抗HCV药物.索磷布韦单用或联用其他抗HCV药物用于治疗丙型肝炎,具有治愈率高、安全性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基础用药.本文主要对索磷布韦的研究背景、临床应用、开发过程及其制备方法等进行综述.

  •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李发双;李玲;高丽辉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是一类底物特异性差、主要表达于屏障上皮细胞的转运蛋白,属于溶质载体超家族(SLC).此类蛋白主要位于肾近曲小管,在其他器官如肝、脑和胎盘也有分布,主要负责内源性和外源性有机阴离子的重吸收和分泌,介导众多带负电的体内代谢产物(包括尿酸、前列腺素、神经递质酸性代谢终产物、甾体激素等)和多种药物的跨细胞膜转运,对药物的排泄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就目前发现的OAT家族各亚型成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外泌体提取及其在糖尿病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楠楠;康金森;李琳琳;王烨;毛新民;李学军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包含来源细胞所特有的蛋白质、微小RNA(miRNA)等生物信息的膜性囊泡,它可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并在细胞间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外泌体已成为研究热点,为多种难治性疾病的诊治带来了希望.本文针对外泌体的提取方法、在糖尿病肾病(DN)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等3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希望为进一步探讨DN的发生发展机制和治疗方法带来新思路.

  • 超临界CO2萃取南五味子种子油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作者:程敏;文帅;梁旭华;张亦琳;潘婷婷;吴秀宁

    目的 优化南五味子种子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并进行其成分分析.方法 以南五味子种子为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南五味子种子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并采用GC-MS对南五味子种子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能较好预测萃取结果的模型方程,根据该方程对南五味子种子油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确定了其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3 MPa,萃取温度53℃,萃取时间90 min,CO2流量21.40 ml/min,得率为7.97%;并对南五味子种子油进行了GC-MS分析,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10%的化合物有(1α,4a.β,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27.78%)、(-)-1,7-二甲基-7-(4-甲基-3-戊烯基)-三环[2.2.1.0(2,6)]庚烷(14.77%)和(R)-2,4a,5,6,7,8-六氢-3,5,5,9-四甲基-1H-邻苯环庚烯(13.12%)3种.结论 该工艺具有萃取率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特点,可用于南五味子种子油的提取.

  •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偏小二乘判别算法分析瓜蒌蒸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作者:邹纯才;宗倩妮;鄢海燕

    目的 分析瓜蒌蒸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以期阐释瓜蒌蒸制前后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获取瓜蒌及蒸制瓜蒌的峰匹配数据,利用SIMCA-P 11.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建立瓜蒌蒸制前后PCA模型和PLS-DA模型,获取得分图和载荷图及VIP值,筛选瓜蒌蒸制前后主要差异成分的信息.结果 构建了PCA(R2X=0.96,Q2=0.552)和PLS-DA(R2Y=0.917,Q2=0.579)模型,筛选出色谱峰峰面积有显著差异的8个色谱峰,其中2个色谱峰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和香草酸,5-羟甲基糠醛的VIP值大.瓜蒌蒸制后有一未知成分生成,成分待鉴定.结论 瓜蒌蒸制前后部分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改变,且有一新物质生成.5-羟甲基糠醛和香草酸可能为瓜蒌蒸制后药效改变的物质基础.

  • 艾叶中差向异构体physanicantriol和14-epi-physanicantriol的分离制备

    作者:朱慧慧;吕洁丽;张来宾

    目的 建立中药艾叶中一对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差向异构体physanicantriol(1)和14-epi-physanicantriol(2)的分离制备方法.方法 艾叶9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物经Diaion 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并用半制备HPLC纯化得到差向异构体1和2的混合物.后通过硅胶H柱色谱分离得到差向异构体1和2单体化合物,色谱条件:固定相为硅胶H,洗脱剂为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1:1:0.15,V/V/V).化合物1和2的结构通过MS和NMR并结合文献确定.结果和结论 两个二萜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该法分离效果好、简便快速,可用于差向异构体1和2的分离制备.

  • 芍药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及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祥鸿;徐平湘;葛贝康;杨迦雯;马毅;闫伟杰;田晖;薛明

    目的 研究芍药苷(PF)对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紊乱及炎症的调节作用,探究PF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腹泻腹痛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束缚应激剌激和皮下注射新斯的明等方法分别建立大鼠腹泻和小鼠腹痛模型;采用胰蛋白酶刺激法建立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紊乱模型;采用白细胞介素-1β刺激法建立肠上皮Caco-2细胞炎症模型.通过上述模型考察PF 14、28和56 mg/(kg·d)对腹泻腹痛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对Caco-2细胞功能的分子调节作用.结果 芍药苷可显著减少腹泻大鼠的排便频率(P<0.05),明显改善腹痛小鼠的肠异常蠕动(P<0.05).在屏障功能紊乱模型中,含PF血清可显著升高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值(P<0.01),降低荧光黄透过率(P<0.01),上调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P<0.01).在炎症模型中,含PF血清可显著升高Caco-2细胞中核因子抑制蛋白-κBα(IκBα)的表达(P<0.01).结论 本文首次在大鼠腹泻和小鼠腹痛模型中证明了PF具有明显缓解IBS的作用,提示PF干预ZO-1和IκBα表达可能是缓解IBS症状的机制之一.

  • 异烟肼致肝细胞损伤中GSTP1启动子区甲基化

    作者:牛琛;李金凤;李莹淑;张一杨;李玉红;王悦;田慎谦;任琦;郑国颖;冯福民

    目的 通过异烟肼损伤HL-7702肝细胞,探索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与不同浓度异烟肼(200、400和800 mg/L)处理组,采用比色法检测HL-7702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各组3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DNMT1、DNMT3a、DNMT3b和GSTP1的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种DNA甲基转移酶蛋白表达;采用亚硫酸盐修饰后测序法(BSP)检测GSTP1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异烟肼处理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水平升高,细胞损伤程度随异烟肼浓度升高而加剧.与对照组比较,400和800 mg/L异烟肼组GSTP1 mRNA表达随异烟肼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P<0.01),异烟肼高剂量组GSTP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较对照组降低.3种DNMT蛋白表达水平随异烟肼浓度增加表达升高,高剂量异烟肼组的3种DNA甲基转移酶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性增强(P<0.01).结论 异烟肼损伤的肝细胞HL-7702的GSTP1启动子区CpG岛呈低甲基化.

  • 高良姜素的体内外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

    作者:花慧;张敏;陶永辉

    目的 探讨高良姜素体内、体外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测定高良姜素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对EaHy926迁移能力的影响;观察其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体内血管生成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高良姜素0 μg)、高良姜素药物组(1、5和10 μg);采用H22细胞株建立裸鼠肝癌种植瘤模型,模型小鼠分成5组,阴性对照组,高良姜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按照10、20和40 mg/(kg·d)分别灌胃给药,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按2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15 d;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观察高良姜素裸鼠对肿瘤生长及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高良姜素对EaHy926细胞生长、迁移能力及体外Matrigel小管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递增而增强;高良姜素5和10 μg组对CAM血管形成均呈现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良姜素20和40 mg/(kg·d)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能显著降低肿瘤瘤重(P<0.05),其抑瘤率分别为34.17%,79.73%,55.71%;同时,高良姜素20和40 mg/(kg·d)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肿瘤组织中MVD(P<0.05).结论 高良姜素体内体外都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 Pirin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作用

    作者:蒋海璐;刘峰;董文慧;吴瑾;满江红;段小涛

    目的 研究铁结合核蛋白(Pirin)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SC)增殖和自我更新的作用,为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构建PLKO.1-shPirin慢病毒质粒,利用慢病毒感染细胞的体系,在GSC中对Pirin蛋白的表达进行稳定干涉,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Pirin蛋白的干涉效果,然后通过细胞活力变化反映对GSC增殖能力的影响,运用肿瘤细胞球形成实验检测Pirin对GSC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结果 Pirin蛋白在GSC细胞中高表达,且GSC比非干性肿瘤细胞(NSTC)培养上清中含有更多Pirin蛋白.PLKO.1-shPirin慢病毒质粒构建成功,2条干涉序列都能明显敲低GSC中Pirin蛋白的表达.在GSC中稳定敲低Pirin表达,GSC的细胞活力和肿瘤细胞球形成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敲低Pirin蛋白能明显抑制GSC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

  • 奥美拉唑联合给药对候选药物W1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

    作者:冯艳果;杜丽;李慧;韩春光;原美茹;齐越;张方圆;熊良钟;王振;刘永学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给药对候选药物化合物W1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氯吡格雷组(10 mg/kg)、氯吡格雷联合给药组(氯吡格雷10 mg/kg+奥美拉唑组80 mg/kg)、W1组(3 mg/kg)、W1联合给药组(W13 mg/kg+奥美拉唑组80 mg/kg).灌胃给药4 h后,检测各组动物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测定P2Y12受体及其下游信号分子Akt和Erk磷酸化水平,并分析各组间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血小板聚集率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个给药组均显著下降(P<0.01);与氯吡格雷组(20.4%)相比,氯吡格雷+奥美拉唑组(42%)显著升高(P<0.01);W1+奥美拉唑组(30.9%)与W1组(20.5%)比较亦显著升高(P<0.01),且W1联合给药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联合给药组(P<0.01).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奥美拉唑联合给药后,对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的表达无影响,但对其下游信号通路上Akt、Erk的磷酸化水平均有上调的作用,且对W1的上调作用弱于氯吡格雷.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给药能抑制氯吡格雷和W1的抗血小板作用,但对W1的抑制作用弱于氯吡格雷,提示奥美拉唑与W1联合用药的风险较小.

  • 姜黄素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研究

    作者:陈晓;谌文元;麻培培;邱海莹;郝文艳;张丽花;金义光;杜丽娜

    目的 考查姜黄素原位凝胶对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泊洛沙姆188、407为基质,制备原位凝胶,测定其胶凝温度、胶凝时间及流变学性质.建立小鼠霉菌性阴道炎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酮康唑乳膏)、0.025、0.10、0.20 g/ml姜黄素原位凝胶组.在第1次给药前、第4次及末次给药后,分别取小鼠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取阴道冲洗液测定乳酸杆菌DNA及白色念珠菌计数.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取阴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泊洛沙姆原位凝胶胶凝温度为29℃,胶凝时间为2′30″.流变学性质表明其体内滞留性良好.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凝胶能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阴道黏膜水肿及炎性增生,且降低炎性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P<0.01).姜黄素原位凝胶不影响阴道内乳酸杆菌状态,说明其不通过调节乳酸杆菌发挥作用.结论 姜黄素原位凝胶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减轻阴道黏膜水肿、抑制炎性增生、降低炎性因子表达,为临床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提供新选择.

国际药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