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국제약학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0440
  • 国内刊号: 11-561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135
  • 曾用名: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克良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王明逍;杨日芳;张万忠

    低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细胞中的转录调节因子.其脯氨酸羟化酶域酶(PHD)是HIF降解反应的限速酶,可羟基化HIF的脯氨酸残基.因此,HIF-PHD抑制剂(PHI)可参与调控HIF介导的下游基因表达,继而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如PHI能够稳定HIF蛋白,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水平.本文主要按照PHI的作用机制分类,综述了PHI的潜在适应证和几个小分子药物新临床研究进展.

  • 成胶质细胞瘤中EGFR靶向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秀奇;蒋华;李宗海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BM)是成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研究表明,约40%~60%的胶质瘤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量表达和基因扩增,其中约40%伴随着EGFR突变,目前已有多个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然而在GBM患者的临床应用中,EGFR靶向治疗却鲜有成效.如何克服靶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原发或继发性耐药,对医学工作者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将对EGFR靶向药物在GBM中的主要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 内质网应激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作者:孔思明;张晓琳;叶菲

    经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是“二次打击”学说,但已不能完全解释由肝细胞脂质堆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NAFLD进程.近年来提出的“多次打击”学说强调了内质网应激(ERS)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脂质合成的主要场所,内质网功能失衡会引发ERS,造成肝脂质代谢紊乱和肝细胞凋亡,终导致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ERS及其与非酒精性肝脂质堆积、脂肪性肝炎和肝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飞龙掌血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房士明;方刚;刘睿;徐尧;樊官伟

    飞龙掌血为芸香科飞龙掌血属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 Lam.]的根或根皮,是中国传统民族药.从飞龙掌血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类、生物碱类、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木脂素类、甾类和脂肪酸等.定量分析研究指标成分包括总内酯、总黄酮、总生物碱、香豆素和生物碱单体成分.本文就飞龙掌血的化学成分研究以及定量分析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飞龙掌血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肿瘤微环境的渗透性增强与肿瘤治疗

    作者:陈芳;陶金;车晓航;熊素彬;叶小磊

    肿瘤组织的渗透性增强与滞留效应是肿瘤大分子或纳米制剂靶向治疗的基础.一系列研究表明,通过细胞因子及热疗等可进一步增强肿瘤微环境的渗透性.本文详述了机体各细胞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以及热疗等对肿瘤微环境渗透性的调节特性,与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等,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他莫昔芬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丁瑜莉;王海霞;俞腾飞

    他莫昔芬(tamoxifen)是一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与人体内的雌激素竞争,夺取雌激素受体,从而导致雌激素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卵巢癌的治疗,此外,他莫昔芬对治疗胰腺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在长期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他莫昔芬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阴道内膜出血和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对他莫昔芬的各种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做一综述,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 lesinurad的合成研究进展

    作者:王慧敏;张旭;霍彩霞

    lesinurad(RDEA594)是由Ardea Biosciences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抗痛风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促进尿酸排泄而降低尿酸水平.本文综述lesinurad近几年来文献中报道的合成方法,并对不同路线作了简要分析和评价,为其合成工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 小分子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抑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王洪强;杨晓虹;董雷;肖军海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是AGC激酶家族中的成员之一,能激活AGC激酶家族中多种其他激酶.PDK1也是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成员,在细胞生长、增殖及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DK1的异常活化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PDK1抑制剂的研究对癌症治疗新型药物的发现有一定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以PDK1为靶标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牛黄中胆汁酸的药理作用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张宇静;夏晶;仇佳思;曹帅;毛秀红;季申

    天然牛黄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来源于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干燥后的胆结石.为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相继研制出了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等品种.牛黄中主要含有胆红素类、胆汁酸类、氨基酸类、无机元素类等成分,胆汁酸类是牛黄类药材中除胆红素外的第二大类活性成分,与牛黄的解热镇痛、抗炎、利胆保肝、降压和镇咳等药理作用有密切关系.本文就牛黄类药材及其制剂中胆汁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总结,旨在为牛黄的深入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 18ku转位蛋白:焦虑症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作者:刘畅;张黎明;杨卫星;李云峰;龚晓健

    焦虑症是发病率高的精神疾病之一,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几年的研究表明,18×103(18ku)转位蛋白(TSPO)配体对情感性精神疾病,尤其是焦虑症有治疗作用.并且相比于传统的苯二氮(革)类抗焦虑药物,TSPO配体具有起效快,副反应少且不易产生耐受性等优势.本文从TSPO的分子结构、体内分布、抗焦虑机制及其配体的近期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缬沙坦美托拉宗片溶出度检测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程晓慧;梅丹宇;李志平;梅兴国;梅乐;刘燕;何光英;肖若蕾

    目的 建立缬沙坦美托拉宗片溶出度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为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保障.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 C18(4.6 mi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调pH值至2.3,比例50∶5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结果 缬沙坦在6~ 12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n=6),美托拉宗在37.5 ~ 75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n=6);缬沙坦和美托拉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5%和99.44%,RSD分别为1.05%和1.16%,溶液在24 h内稳定,滤膜对两种药物均没有吸附,两种药物的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结论 建立的溶出度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及准确度高,满足缬沙坦美托拉宗片质量控制的要求.

  • 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用于瓜蒌薤白白酒汤及其组方药的色谱指纹图谱峰匹配

    作者:邹纯才;鄢海燕

    目的 探讨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用于中药制剂及其组方药间色谱峰的匹配.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PDAD)法建立瓜蒌薤白白酒汤及其组方药材瓜蒌、薤白的指纹图谱,依照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的原理对瓜蒌薤白白酒汤及其组方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峰匹配.结果 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可准确、快速地对瓜蒌薤白白酒汤及组方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峰匹配,瓜蒌薤白白酒汤乙酸乙酯部位与瓜萎乙酸乙酯部位有20个共有峰,瓜蒌薤白白酒汤正丁醇部位与薤白正丁醇部位有9个共有峰.结论 采用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可用于中药制剂及其组方药间色谱峰匹配.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细胞介素11在食蟹猴体内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马杉姗;汤晓闯;李开通;马素永;赵广荣

    目的 通过建立聚乙二醇(PEG)抗体结合ELISA法检测PEG化重组人改构白细胞介素11(PEG-mIL11)的血药浓度,PEG-mIL11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量效关系.方法 食蟹猴皮下注射PEG-mIL11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PEG抗体结合ELISA法(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PEG-mIL11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探索血药浓度与量效关系.结果 方法特异性良好,准确度与精密度均满足要求,线性范围26.34 ~ 200 ng/ml,可用于样品检测.PEG-mIL11在食蟹猴体内的消除T1/2为(13.4±2.4)h,Tmax为(6.7±2.3)h,Cmax为(2.4±0.5) μg/ml,AUC(01)值为(77.7±15.6) μg·h/ml,CL为(4.6±0.8)ml/(h·kg);而且PEG-mIL11血药浓度达峰先于药效达峰,药效明显滞后.结论 PEG抗体结合ELISA法测定PEG-mIL1 1浓度,方法稳定可靠,可满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需要.PEG修饰mIL-11达到了延长其体内代谢的效果,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便利性.

  • 载积雪草总苷同轴和混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和缓释性能评价

    作者:刘晓妍;朱李飞;杜丽娜;金义光

    目的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同轴及混纺载积雪草总苷的纳米纤维膜,研究其形貌及体外释药行为,为深Ⅱ度烧伤提供新型功能性敷料.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芯层载积雪草总苷的同轴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壳聚糖纳米纤维膜.进行处方工艺优化,包括壳层、芯层中聚合物浓度、制备工艺等,同时制备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混纺载积雪草总苷纳米纤维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纳米纤维.考察载积雪草总苷混纺和同轴纳米纤维膜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载积雪草总苷同轴纳米纤维膜的优处方是壳层由0.8%海藻酸钠、7%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制备,芯层由含2.5%积雪草苷的3%壳聚糖溶液制备.优工艺是静电电压23 kV,针头和接收屏距离15 cm,壳层溶液推注速度0.8 ml/h,芯层溶液推注速度0.2 ml/h.混纺纳米纤维膜与同轴纳米纤维膜的处方和工艺类似.同轴纳米纤维膜有明显壳核结构,其芯层直径为99.2nm,整个纤维直径为166.8 nm.与混纺纳米纤维比较,同轴纳米纤维膜有药物缓释效果,机制以Fick's扩散为主.结论 同轴纳米纤维膜有明显药物缓释效果,有利于积雪草苷发挥促愈合效果,可用于深Ⅱ度烧伤的治疗.

  • 玄胡索散及其拆方对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溶出量的影响

    作者:汤化琪;张志千;汪文琪;罗世林;段晓杰;梅娜;夏坤;苏爽;王景红

    目的 研究玄胡索散及其拆方对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溶出量的影响.方法 将玄胡索散拆方提取后,采用HPLC法,ES Industries Epic Polar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6 nm,柱温25℃进行测定,分析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的溶出量.结果 玄胡索散拆方前后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的溶出量变化明显,单因素方差分析与SNK检验结果显示,各拆方组与全方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当归、牛膝有助于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的溶出,而延胡索抑制二者的溶出.

  • 维格列汀主要相关物质的合成及其优化

    作者:甘润;邓瑜;李依宁;张启迪;张毅;胡湘南

    目的 合成维格列汀的主要相关物质,并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 以L-脯氨酸和3-氨基-1-金刚烷醇为原料,经氯乙酰化,氨基化,脱水,取代4步反应合成维格列汀主要的相关物质维格列汀二取代物.结果 合成的二取代物经红外、核磁共振氢谱、质谱检测得到结构确证.结论 本路线合成的二取代物可作为维格列汀质量控制中的相关物质对照品,有利于对质量进行分析控制;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了工艺,使得整个工艺路线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 鼓槌石斛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活性及其机制

    作者:余增洋;陆宾;季莉莉;王峥涛

    目的 观察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乙醇提取物(DC)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小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的改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STZ诱导C57小鼠发生糖尿病(DM),进而诱导产生DR,并给予DM小鼠DC干预.通过视网膜血管免疫荧光染色和视网膜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来检测视网膜血管新生情况;采用实时PCR和酶联免疫分析(ELISA)分别检测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路基因表达情况和玻璃体、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 DC不同剂量均能够明显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程度;研究其机制发现,DC能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内增加的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 α),VEGF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的基因表达,并能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玻璃体和血清中增加的VEGF含量.结论 DC具有改善DR的药效活性,其机制为抑制VEGF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并降低玻璃体和血清中的VEGF水平,进而抑制DR病变过程中的视网膜血管新生.

  • SPE-HPLC法检测早胜牛肉中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的残留

    作者:叶永丽;赫欣睿;高旭东;陈士恩;马忠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早胜牛肉中残留的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同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以Na2EDTA-Mcllvaine缓冲溶液(pH4.0)为样品提取液,15%三氯乙酸为蛋白沉淀剂,周相萃取柱净化富集目标物,草酸0.01 mol/L/乙腈/甲醇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350 nm处检测,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 在优化前处理和分析条件下,3种抗生素在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8,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18、15和30 μg/kg,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6.10%~95.22%,相对标准偏差<10%.结论 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较高,且重复性好,适用于牛肉样品中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残留的检测.

  • 三种小鼠术后肠麻痹模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林;蒋宁;周文霞;张永祥;高松;孙耀志

    目的 观察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小鼠术后肠麻痹模型胃肠道运动的变化,比较各模型特点及其是否适合于药物评价.方法 分别采用空气暴露法、摩擦法和挤压法制备术后肠麻痹小鼠模型.测定小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小肠各段葡聚糖蓝-2000相对百分率,并对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肠壁各层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仅挤压组小鼠胃排空率受到显著抑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空气暴露组、摩擦组和挤压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均受到抑制,但仅摩擦组和挤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气暴露组、摩擦组和挤压组小鼠在十二指肠无明显差异,而在空肠部位,挤压组小鼠肠道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大量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在回肠和结肠部位,摩擦组和挤压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挤压组小鼠在回肠部位有出血.结论 3种复制术后肠麻痹模型的方法均能抑制小鼠肠道运动.空气暴露法模型损伤轻;挤压法模型肠道损伤较重,可用于术后肠麻痹发病机制的研究;而摩擦法模型损伤力度适中,较适合作为药物筛选和评价模型.

  • 替米沙坦衍生物Tek-1的体内外药理学作用研究

    作者:孙德佳;刘越;王勃;李锦

    目的 研究全新结构的替米沙坦衍生物Tek-1是否具有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Ⅰ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Ⅰ receptor,AT1)和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e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双重特性,并在白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rat Rat,SHR)上观察Tek-1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3H]-ANGⅡ放射性受体配体结合实验,研究Tek-1与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的AT1受体的亲和力;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研究Tek-1对PPARγ的激动活性;采用细胞内钙流动检测方法,研究Tek-1对ANGⅡ激动AT1受体的拮抗效应;采用SHR模型,评价Tek-1的体内降压效应.结果 Tek-1和替米沙坦对AT1受体均具有较高亲和力,Ki值分别为2.3×10-10和1.1×10-9mol/L;0.1~10 μmol/LTek-1和替米沙坦均能浓度依赖地激活PPARγ,10 μmol/L Tek-1对荧光素酶的诱导倍数高于替米沙坦,分别为1.56±0.08和1.39±0.14倍;0.0128~1 μmol/L Tek-1能浓度依赖地拮抗ANGⅡ诱导的细胞内钙流增加,IC50值为1.02±0.1 nmol/L;替米沙坦低、高剂量组(5和10 mg/kg,1次/d)和Tek-1低、中、高剂量组(1,5和10 mg/kg,1次/d)连续1周灌胃给药.与给药前基础血压相比,替米沙坦低、高剂量组显著降低SHR的收缩压(P<0.01)和舒张压(P<0.05);Tek-1低、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SHR的收缩压(P<0.05),Tek-1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SHR的舒张压(P<0.05).结论 Tek-1具有拮抗AT1受体和部分激活PPARγ受体的双重作用,能显著降低SHR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 STAT3磷酸化抑制剂隐丹参酮提高5-FU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

    作者:黄岩;王洁;常文军;陆一鸣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细胞中利用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抑制剂隐丹参酮(CTS)抑制STAT3 705位点磷酸化对5-氟尿嘧啶(5-FU)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5株结直肠癌细胞中STAT3的磷酸化水平,挑选磷酸化程度高的2株细胞进行后续实验研究.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5-FU处理后结直肠癌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应用MTT实验评价5-FU与CTS联合处理结直肠癌细胞对细胞活性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FU与CTS联合处理细胞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的变化情况.结果 5-FU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细胞STAT3 705位点磷酸化水平,利用CTS抑制STAT3磷酸化极大的增强了5-FU的作用效果,降低了结直肠癌细胞活性,促进了细胞凋亡.同时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CTS与5-FU联合作用降低了Bcl2蛋白水平.结论 结直肠癌细胞中,利用STAT3磷酸化抑制剂CTS抑制STAT3磷酸化水平能够明显提高5-FU的作用效果.

  • 伯舒替尼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

    作者:杨萌;申星;邢爽;熊国林;欧红玲;罗庆良;王欣茹;余祖胤

    目的 探讨伯舒替尼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THP-1和U937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伯舒替尼0~20 μmol/L处理HL-60、THP-l和U937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伯舒替尼0~5 μmol/L处理HL-60、THP-1和U937细胞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llb表达;伯舒替尼O~10 μmol/L处理HL-60、THP-1和U937细胞72 h,胱天蛋白酶(caspase)广谱抑制剂benzyloxy-carbonyl-Val-Ala-Asp-fluoromethyl-ketone (Z-VAD-FMK)预处理lh后加入伯舒替尼处理U937细胞48 h,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不同浓度伯舒替尼(0~5 μmol/L)分别处理HL-60和U937细胞24 h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分化相关转录因子C/EBPβ、P21和c-Myc以及凋亡相关分子Mcl-1、Bax和Caspase 3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伯舒替尼剂量依赖性抑制AML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伯舒替尼处理AML细胞72 h后,细胞CDllb表达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伯舒替尼处理HL-60细胞有效上调C/EBPβ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引起U937细胞Mcl-1表达降低和Bax表达增强,并激活caspase 3,而Z-VAD-FMK预处理U937细胞显著抑制伯舒替尼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伯舒替尼可有效抑制AM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促进其凋亡,可作为有效治疗AML的潜在药物.

  • 毛叶疏花蔷薇果提取物急性经口毒性和遗传毒性

    作者:杨智;马征;金红;马晓宁

    目的 研究毛叶疏花蔷薇果提取物的急性经口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急性经口毒性采用大耐受量法;遗传毒性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等4项致突变生物学实验进行筛选评价.结果 大鼠急性经口毒性> 15.0 g/kg,小鼠急性经口毒性>20.0 g/kg;在受试剂量水平下,4项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在本实验室中采用SPF级动物,遵照国际公认动物伦理和技术规范进行实验,毛叶疏花蔷薇果提取物为无毒物,且未见明显遗传毒性.

  • 低氧与常氧状态下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作者:徐唯哲;赵妍;秦一;夏彬彬;宫雯雯;徐平湘;薛明

    目的 研究比较在低氧与常氧条件下芍药甘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建立了高效快速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芍药苷浓度.SD大鼠随机分为低氧与常氧组(n=6),芍药苷灌胃给药,剂量为80 mg/kg,测定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药物浓度,计算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 ~ 1000 ng/ml浓度范围内,血浆中芍药苷的线性关系和稳定性良好,定量下限为1 ng/ml,日内与日间差异均<15%.芍药苷在低氧组和常氧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AUC(0-1)26 600.7和35 702.4 ng· min/ml;MRT(0-1)127.2和109.7 min;T1/2111.6和108.6 min;Tmax、50.8和35.0 min;Cmax176.9和332.7 ng/ml.与常氧状态的大鼠药代动力学参数相比较,低氧状态下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和AUC均有显著性降低.结论 低氧状态下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发生改变,结果为芍药苷的给药方案优化和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 肾茶中主要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薛松;唐雪澜;刘哿吚;赵春雨;德白啦;苏靖;邱明丰

    目的 优选肾茶有效部位主要酚类物质提取工艺路线及其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主要酚类物质、咖啡酸、迷迭香酸和泽兰黄素的含量以及同形物得率为指标,比较碱水煎煮法、碱水加硼砂煎煮法、水煎煮法、水温浸法和乙醇回流法等不同提取工艺路线,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选定路线的工艺条件.结果 乙醇回流法为以上提取法中适合提取肾茶中主要酚类物质的工艺路线,该法的佳工艺条件为:10倍50%乙醇(V/V)回流2次、每次1.5 h.结论 该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

  • 茯苓多糖PCP-Ⅰ对乙肝疫苗抗原的佐剂活性

    作者:巫亚俊;李帅;李海霞;麻浩;赵修南;刘坤路;武军华;刘园园;单俊杰

    目的 研究茯苓多糖(PCP)-Ⅰ对乙肝疫苗抗原免疫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60℃水提、醇沉、透析和冷冻干燥获得茯苓粗多糖PCP.PCP再经过DEAE-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分离,获得相对分子质量均一多糖PCP-Ⅰ.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其峰高相对分子质量,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其单糖组成.乙肝疫苗抗原(HBsAg,2μg/小鼠)分别与2个剂量PCP-Ⅰ(200μg/小鼠和50 μg/小鼠)联用,肌内注射途径免疫小鼠2次,分别于初次免疫后14d和第2次免疫后14、30、45、60和90 d,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IgM、IgA及IgG亚类抗体滴度水平.结果 PCP-Ⅰ为相对分子质量均一多糖,峰高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 104,单糖摩尔比为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0∶1.81∶0.27∶7.27.佐剂活性结果表明,在第2次免疫后14~90 d期间,与单独抗原组相比,联用50或200μg PCP-Ⅰ均能显著提高受免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水平.单独抗原免疫产生的抗体类型主要为IgG1和IgM,而联用PCP-Ⅰ则还产生高滴度的IgG2a、IgG2b和IgG3.PCP-Ⅰ对乙肝抗原佐剂效果明显优于铝佐剂,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变化不明显.PCP-Ⅰ还能促进免疫小鼠脾T细胞和B细胞增殖,升高CD37CD19+的比值,降低CD4+/CD8+的比值.结论 茯苓多糖PCP-Ⅰ能显著提高乙肝抗原免疫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效果优于铝佐剂.

  • 健肾Ⅰ号胶囊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陈梦钰;牛倩倩;焦海胜

    目的 建立健肾Ⅰ号胶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健肾Ⅰ号胶囊中龙葵、地榆、忍冬藤和乌药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同时测定健肾Ⅰ号胶囊中没食子酸、红景天苷、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没食子酸、红景天苷、绿原酸、咖啡酸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2% 、97.45% 、97.57%和97.13%,RSD分别为0.97%、1.36%、1.49%和2.18%.结论 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工艺

    作者:李佳慧;拱健婷;赵丽莹;邹慧琴;闫永红

    目的 优选黄蜀葵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选择主要影响提取效率的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 黄蜀葵花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0,90℃水浴回流0.5 h.结论 优选的工艺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蜀葵花中总黄酮的提取.

  • 双波长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双香排石颗粒中的马钱子苷、当药苷、断氧化马钱子苷、迷迭香酸和木通苯乙醇苷B

    作者:王琳琳;龚海燕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双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双香排石颗粒中马钱子苷、当药苷、断氧化马钱子苷、迷迭香酸和木通苯乙醇苷B的含量.方法 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甲醇(1∶3)(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马钱子苷、断氧化马钱子苷和当药苷检测波长为240 nm,迷迭香酸和木通苯乙醇苷B检测波长为330 nm.结果 马钱子苷、当药苷、断氧化马钱子苷、迷迭香酸和木通苯乙醇苷B在给定浓度范围内线性范围分别为5.91~118.20 μg/ml(r=0.9995)、4.10 ~ 82.00 μg/ml (r=0.9991)、8.13~162.60tμg/ml (r=0.9993)、12.57 ~ 251.40 μg/ml (r=0.9998)和4.95 ~ 99.00 μg/ml(r=0.999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和RSD值分别为96.88%(1.31%)、99.09%(1.47%)、98.29%(1.59%)、98.82%(1.42%)和97.51% (0.86%).结论 本文建立的双波长HPLC方法同时测定双香排石颗粒中马钱子苷、当药苷、断氧化马钱子苷、迷迭香酸和木通苯乙醇苷B含量.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评价双香排石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

  • 雌激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娜;李金亮;魏寅祥;韩根成;陈国江;侯春梅;黎燕;王仁喜;肖鹤

    目的 检测雌激素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体内作用机制.方法 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和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C57BL/6J小鼠制备EAE模型;雌激素于建模始每日皮下注射50 μmol/L进行治疗,通过发病指数评分、脊髓病理分析、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并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评价治疗效果;进一步通过分析小鼠脾细胞及脊髓相关功能分子CD4/PD-l、CD19/PD-L1、CD4/CD25/Foxp3、CD19/CD21/CD23及CD 19/CD5/CDl dhigh的表达变化,探讨雌激素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雌激素预防性治疗可有效延缓EAE小鼠的发病,减轻脱髓鞘病变.病理结果显示,雌激素治疗能减少小鼠脊髓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同时下调外周炎性因子TNF-a及IL-17A的分泌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治疗下调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P>0.05)并可显著上调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P<0.05);同时,雌激素治疗后PD-1的配体CD19+B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脾细胞中CD19+CD21highCD23low(P<0.01)及CD19+CD5+CD1dhigh(P<0.01)的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对脾细胞中CD4+CD25Toxp3*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 雌激素预防性治疗可延缓EAE小鼠的发病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D-1/PD-L1通路并上调调节性B细胞水平有关.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异丙嗪咖啡因片的含量及溶出度

    作者:刘圆圆;孙建绪;李迎;张慧;郭飞;郑爱萍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异丙嗪咖啡因片的含量及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Agilent TC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三乙胺水溶液(浓度为3‰,磷酸调至pH2.3)=(50:5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50和272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溶出度测定时进样量为10 μl).溶出条件采用桨法,温度为37℃,分别以900 ml pH1.2盐酸、pH 4.5醋酸缓冲液、pH 6.8磷酸缓冲液及水为溶出介质,以50、75 r/min作为转速进行溶出条件的筛选.结果 该HPLC检测方法专属性良好;盐酸异丙嗪、咖啡因分别在0.5 ~ 100 μg/ml和4.0 ~ 4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96.21X-7.303(r=1)、Y=51.33X +68.88(r=0.9999);盐酸异丙嗪检测限为15 ng/ml,定量限为40 ng/ml;咖啡因检测限为2 ng/ml,定量限为10 n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盐酸异丙嗪(100.04±1.39)%(n=9),咖啡因(99.42±1.07)%(n=9);供试溶液在12h保持稳定.确立了以900 mlpH 1.2盐酸为溶出介质,桨法转速为50 r/min的溶出方法,溶出时间30 min.制剂在4种溶出介质中溶出度均在15 min内达85%以上,其溶出不受体液pH影响.结论 所选溶出条件适用于盐酸异丙嗪咖啡因片的溶出测定.所建含量及溶出度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合同时对盐酸异丙嗪及咖啡因进行含量及溶出度分析.

  • 梓醇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孟宇;程肖蕊;周文霞;张永祥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梓醇是一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在AD动物和细胞模型上的研究结果表明,梓醇具有保护神经、抗炎、抗衰老等作用,提示梓醇可能具有防治AD的作用.本文对梓醇抗AD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防治AD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

  • 囊泡谷氨酸转运体与阿尔茨海默病

    作者:王静;程肖蕊;周文霞;王淑美

    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决定脑中谷氨酸装载进入囊泡的数量及释放,进而调节神经传导的效率,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VGLUT在AD脑中减少,与AD的认知功能障碍、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以及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密切相关,可能作为AD早期警示性的分子,也有可能成为防治AD的药物靶点,且以VGLUT为靶点的药物研发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 疾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有力工具

    作者:蒋宁;周文霞;张永祥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由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而产生的疾病总称.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缓慢,发病机制不明,迄今仍无有效治疗措施.随着各种人类疾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建立,利用患者自身细胞诱导形成的iPSC进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更加切实可行.目前疾病特异性iPSC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及细胞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推动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介绍iPSC定向诱导神经细胞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和舞蹈病等5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病中的建模、药物筛选及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 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多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雷曦;王健辉;程肖蕊;周文霞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用于AD治疗的药物均为单靶点药物.但AD可引起全身性病理变化,其发病过程涉及多种调控因子和调控网络且囊括多种疾病假说.因此,对于AD的治疗策略目前更倾向于多靶点治疗.本文将近期报道的各类多靶点AD防治药物及化合物区分为单一化学实体多靶点药物、多组分药物和联合用药3类,分别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靶向β-淀粉样蛋白的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余云舟;徐青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神经病理学表现包括细胞外淀粉样蛋白堆积形成的老年斑、细胞内tau蛋白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的坏死.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认为,β-淀粉样蛋白的过量生成和积累是阿尔茨海默病致病的始发因素和中心环节.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标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方法可能是有希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策略之一.本综述主要关注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标的阿尔茨海默病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方法,分析目前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探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提出新一代有效疫苗的设计策略.

国际药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