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림상정신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220
  • 国内刊号: 3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侯钢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综合康复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冀二妮;段卫东;杨海晨;曾志强;王建;朱炼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从深圳市精神疾病防治网络系统以及同期在医院门诊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各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分为社区组(药物治疗联合精神卫生综合康复治疗,终完成122例)和门诊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终完成124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 RESE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2版中文版( WHO-DAS-Ⅱ)分别在基线时和康复治疗1年后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精神症状、不良反应、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PANSS、RESES、WCST及WHO-DAS-Ⅱ评分基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4~1.34,P>0.05);康复治疗1年后社区组阴性症状、RESES、WHO-DAS-Ⅱ中与他人相处及社会参与较门诊组显著改善,组间主效应明显(F=5.030,F=15.869,F=7.822,F=9.713;P<0.05或P<0.01)。社区组复发率、再入院率、肇事肇祸率、经济负担方面较门诊组显著下降(χ2=5.35,χ2=4.34,χ2=3.86,t=5.84;P<0.05或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减轻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提高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深部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作者:肖乐;冯媛;丰雷;胡昌清;张国富;王刚

    目的:探讨深部经颅磁刺激( DMS)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浓度的影响。方法:15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给予 DMS治疗,频率8~12 Hz( alpha节律),每周5次,每次20 min,连续6周共30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及HAMD-17的睡眠和Apathy亚量表中情感淡漠和睡眠障碍的特定条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和6周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同时间检测血清BDNF浓度,分析比较疗效及与BDNF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6周,治疗有效率53.5%;完全缓解率33.3%。HAMD总分(F=31.75,P<0.001)、HAMA总分(F=10.62,P=0.001)、情感淡漠(F=24.10,P<0.01)及睡眠障碍(F=8.79,P<0.01)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BDNF浓度在治疗6周时明显增高( F=5.72,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AMD减分值与BDNF浓度增加呈正相关(r=0.56,P=0.028)。结论:DMS在有效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症状的同时可提高血清BDNF的浓度,且BDNF浓度与疗效具有相关性。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局部一致性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徐西嘉;史晓蒙;彭子文;王筱兰;孙静;姚辉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情况。方法:采用局部一致性( ReHo)方法,对2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1名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静息状态下ReHo增强的脑区为双侧楔前叶、右内侧前额叶和右侧颞上回;ReHo降低的脑区为左侧脑干(未校正,P<0.001,cluster>10)。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发生功能活动改变的脑区主要集中于默认网络内。

  • 血清蛋白因子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疗效预测

    作者:温科奇;牛莉莉;熊鹏;曾勇;徐飞;李明;黄晓江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因子浓度的改变对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预测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测定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在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钙结合蛋白(S100β)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浓度的变化;并与78名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于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分析血清蛋白因子浓度与PAN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 t=-13.75)及NGF浓度( t=-13.76)低于对照组( P均<0.01);IL-6(t=11.46)、TNF-α(t=8.09)、S100β(t=8.58)和GFAP(t=2.95)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3个月后,患者组血清IL-6(t=4.86)、TNF-α(t=5.29)、BDNF(t=2.43)和NGF(t=5.35)浓度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S100β(t=1.73,P=0.09)和GFAP(t=0.75,P=0.46)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有效组血清BDNF浓度明显高于无效组;治疗后,有效组血清GFAP浓度明显高于无效组( 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IL-6浓度差与PANSS减分率呈正相关( r=0.41,P<0.01)。结论:较高血清BDNF基线浓度和(或)较高GFAP浓度可能与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关;利培酮对疾病的炎性状态可能有抑制或调节作用。

  • 男性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情绪认知与述情障碍的对照研究

    作者:叶飞;唐小伟;沙维伟;张晓斌

    目的:探讨男性缺陷型精神分裂症( DS )和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 NDS )患者面孔情绪认知缺陷和述情障碍以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阴性症状量表( SANS)、阳性症状量表( SAPS)评定DS患者( DS组37例)和NDS患者( NDS组57例)的精神症状;使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CFET)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TAS-20)评估DS组、NDS组和招募的54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面孔情绪认知缺陷和述情障碍并进行比较。结果:相比正常对照组,DS组和NDS组显示出更严重的面孔情绪认知损害(除NDS组对喜的面孔识别以外)和更高的述情障碍成绩。DS组对恐的识别正确数、CFET总成绩与TAS-20因子3(外向性思维)呈负相关(恐:r=-0.339,P=0.038;CFET总成绩:r=-0.324,P=0.047);DS组中TAS-20总成绩与BPRS阴性症状分和SANS评分呈正相关(BPRS:r=0.455,P=0.005;SANS:r=0.339,P=0.043);相反,NDS组TAS-20总成绩/因子分与精神症状( BPRS、SAPS及SANS)无相关性。结论:DS和NDS存在不同的面孔情绪认知损害模式,述情障碍与DS阴性症状有关。

  • 父母教养方式差异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杨碧秀;王志强;曹磊明;王国强;程灶火

    目的:探讨父亲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异以及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百项心理症状问卷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病例组)和随机抽取、与病例组基本情况相匹配、排除心理疾病及障碍的中小学生200人(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以及与儿童心理症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父亲与母亲在民主-独裁(t=2.099,P=0.036)、尊重-羞辱(t=4.953,P=0.000)、关心-袒护(t=-3.697, P=0.000)、期望-苛求(t=35.23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期望-苛求因子差异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无显著相关( P>0.05),父母在其他因子方面的差异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有显著相关( r=0.106~0.265,P<0.05或P<0.01)。结论:父亲与母亲教养方式不一致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作者:杨晓婕;李占江;郭志华;马云;付兆燕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 SAI)、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 PSP)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8例患者分别在基线、研究12周和24周时进行自知力和社会功能的评估,并分析比较SAI与PSP在不同时点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基线~12周,PSP变化值与SAI总分、依从性、疾病意识、症状标识变化明显正相关(r=0.359,r=0.186,r=0.357,r=0.214;P均<0.001);SAI总分变化值对PSP变化值有影响(β=0.359,P=0.000)。12~24周,PSP变化值与自知力总分、依从性、疾病意识、症状标识变化明显正相关(r=0.232,r=0.129,r=0.224,r=0.174;P均<0.05);PSP变化值受SAI总分变化值的影响(β=0.232,P=0.003)。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可促进社会功能的改善。

  • 利培酮单用与合并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集慧;陈波;鲁健瑞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辅助疗效以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21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在利培酮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NAC和安慰剂,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和8周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疗效;同时检测体质量、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并对两组治疗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t=32.16~93.19,P均<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尤其阴性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t=8.40;P<0.05)。两组体质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研究组:t=-5.62,t=-6.19;对照组:t=-6.20,t=-6.3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G、LDL、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7~13.51,P均<0.05)。结论:利培酮单用或辅助NAC治疗可明显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同时降低血TG、LDL、TC水平,但对体质量增加无影响。

  • 老年抑郁症首次发病与复发患者脑结构的磁共振研究

    作者:邢曜耀;张玲霞

    目的:基于磁共振探讨首发与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脑结构特点。方法:对首发与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30例(首发组20例,复发组10例)和正常人3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脑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运用弥散张量成像( DTI)扫描,比较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异常脑区以及首发与复发患者脑白质、灰质容量及白质各向异性分数( FA)值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双侧额叶、右顶叶、左楔叶、左海马回灰质以及左颞上回白质T1信号强度减低;右扣带回灰质T1信号及白质T1信号强度升高( P<0.01,像素集合>30)。首发组和复发组患者脑白质容量未发现显著差异脑区,但复发组右海马区灰质容量较首发组明显减小(P<0.01,像素集合>30)。与首发组比较,复发组右额中回、左颞中回白质FA值减低( P均<0.01,像素集合>30)。结论:首发与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前额叶及右扣带回功能缺陷;双侧海马区灰质容量可能与临床症状有关。

  • 短期使用苯海索对服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作者:余一旻;张蕾;杨晓敏;李华芳

    目的:探讨短期使用苯海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将96例因单用利培酮治疗后产生锥体外系反应( EP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给予苯海索4 mg/d)49例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4 mg/d)47例,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MATRICS认知功能成套测验( MCCB)评估认知功能;Barnes静坐不能分级量表( BARS)、Simpson-Angus分级量表( SAS)以及EPS严重度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S-E)评估EPS。结果:两组MCCB的持续操作测验得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治疗4周,MCCB的符号编码、迷宫、视觉记忆、持续操作得分增加,具有时间效应( F=4.333,F=15.520,F=4.766,F=11.000;P<0.05或P<0.01)。结论:短期、小剂量苯海索能有效改善抗精神病药治疗引起的EPS,并能提高患者的注意力,改善认知功能。

  •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与血清泌乳素的关系

    作者:邹凯;赵幸福;易峰;袁菁;毛静宇;张洋洋;王军;周兆新;顾君;倪宏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与血清泌乳素水平( PRL)的关系。方法:将98例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PRL水平分为PRL升高组(>390 mIU/L,66例)和PRL正常组(86~390 mIU/L,32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足后跟骨密度T值,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PRL正常组相比较,PRL升高组骨密度T值明显偏低( t=3.58,P=0.00)。控制年龄因素后,骨密度T值与PRL水平呈负相关( r=-0.101,P=0.043);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r=0.199,P=0.012);与病程无显著相关( r=-0.066,P=0.414)。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密度与PRL水平呈负相关。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度洛西汀对抑郁伴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陆健;严叶良;朱仁芳;江文娟;马云雪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度洛西汀对抑郁伴焦虑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4例抑郁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2例,两组均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度洛西汀,进行6周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于治疗前后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A、HAMD评分治疗后均显著降低(F=17.219~23.585,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1周和2周时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AMA:t=3.959,t=2.836;HAMD:t=4.602,t=4.278;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89.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和7.8%(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伴焦虑起效快、疗效佳、安全性高。

  • 3种干预方法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其家庭负担影响的比较

    作者:舒京平;李洪建;黄承保;孙菡;朱颖之;汪四美;蒋嘉慧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职业康复3种干预方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组48例、家庭治疗组46例、职业康复组40例)及对照组44例,在维持原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历时1年。入组时和干预结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和家庭负担会谈量表( FBS)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干预后PANSS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认知行为组:t=3.882~6.697;家庭治疗组:t=4.765~9.608;职业康复组:t=2.956~5.11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FBS总分、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娱乐活动、家庭关系以及认知行为组的躯体健康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认知行为组:t=2.584~6.086;家庭治疗组:t=2.615~4.906;职业康复组:t=2.438~4.5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治疗前后差值方差分析显示,认知行为组的经济负担因子分的差值高于家庭治疗组和职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984,P<0.05)。

  • 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白介素-18水平的影响

    作者:朱强;张文跃;韩晓东;顾凤华;马俊峰;陆忠桃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白介素-18( 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4例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患者(肥胖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2周,监测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 BMI)、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及血清IL-18水平;以27例非肥胖患者(非肥胖组)和47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肥胖组HOMA-IR、血清IL-18水平高于非肥胖组(Z=-5.05,P<0.001;Z=-2.78,P<0.01)及正常对照组(Z=5.98,Z=6.68;P均<0.001);非肥胖组血清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Z=4.58,P<0.001)。治疗后肥胖组体质量及BMI均有明显下降(Z=2.07,Z=2.13;P均<0.05);HOMA-IR虽有明显下降(Z=2.74,P<0.01)但仍高于非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Z=-4.01,Z=4.73;P均<0.001);IL-18水平显著下降(Z=5.48,P<0.001)并低于非肥胖组( Z=3.42,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Z=3.59,P<0.01)。HOMA-IR与IL-18水平治疗前后均无相关(r=0.108,r=0.034;P均>0.05);HOMA-IR变化值与 IL-18水平变化值也无相关(r =0.122,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IL-18水平。

  • 102例儿童孤独症综合干预的疗效分析

    作者:宋清海;朱桂东;金国林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102例孤独症患儿采用结构化教育训练、语言训练、家长指导、感觉统合训练、地板时光等综合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每周6 d,每天3.5 h,共4个月。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波特奇早期发育核查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 ATEC)以及儿童感觉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价疗效。结果:在综合训练4个月后,波特奇早期发育核查表各项评分( t=4.93~7.64)以及儿童感觉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中前庭功能( t=3.766)、触觉防御( t=3.719)、本体功能( t=4.005)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 P均<0.01);ATEC量表总分及语言、社交、感知、行为评分均明显下降(t=2.18~5.81,P<0.05或P<0.01),其中≤3岁组明显优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儿童孤独症症状及改善其适应能力;3岁前进行干预疗效更为明显。

  • 新疆维吾尔族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霞;李新琳;何碧辉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方法:127例维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自杀倾向标准将其分为有自杀倾向组51例和无自杀倾向组76例,调查两组的一般资料及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 personality disorder diagnosis questionnaire,PDQ-4+)测评人格障碍类型,对影响患者自杀倾向的因素建立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有自杀倾向组中独居、病程≥5年及有家族自杀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自杀倾向组;≥大专学历和收入>5万/年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无自杀倾向组(P<0.05或P<0.001)。有自杀倾向组PDQ-4+在偏执型(t=4.808)、分裂型(t=3.443)、边缘型(t=4.776)、反社会型(t=5.647)、强迫型(t=2.695)、被动攻击型(t=3.327)及抑郁型(t=2.221)人格障碍得分明显高于无自杀倾向组(P<0.05或P<0.001)。结论:维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依次是家族自杀史、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病程和学历。

  • 梅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2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海华;姚琳;潘丽红

    梅毒所致精神障碍是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慢性脑膜炎、躯体机能逐渐衰退,终导致麻痹及日益加重的智能减退和个性改变。近几年来,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因梅毒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而到精神专科就诊的人数也有上升趋势,但是梅毒所致精神障碍误诊率较高。为避免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对我院4年来收治住院的梅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关键词: 梅毒 精神障碍
  •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焦虑、抑郁临床观察

    作者:叶庆红;陈志斌;唐锴;杨敏;张东平;刘桂丽

    本研究用艾司西酞普兰及氟西汀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所致焦虑、抑郁,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桂林市人民医院及桂林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 SLE患者310例,诊断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SLE分类标准;活动期179例,缓解期131例;男32例,女278例;年龄17~52岁,平均(27.2±3.3)岁;病程1~20年,平均(18.1±22.4)个月;所有患者无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均可自己填写或回答量表问题。

  • 艾司唑仑与氟哌啶醇治疗躁狂急性发作的对照研究

    作者:孙红杰;芦新岩;陈会然;李学灵;石岩

    躁狂急性发作常需予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催眠药物治疗[1]。艾司唑仑注射液是苯二氮艹卓类抗焦虑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为探讨艾司唑仑注射液治疗躁狂急性发作的效果,以氟哌啶醇注射液为对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 奥氮平与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杨海东;陈万明;强强;张静;陈曦

    本研究采用一系列认知功能研究范式比较奥氮平与氨磺必利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既往未服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26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60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治疗过程中换药或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文化程度低、不能完成研究者以及脱失病例。均为右利手,家属同意且患者能配合。

  • 3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影响

    作者:陈智敏;温乃义;侯成业

    本研究对齐拉西酮、利培酮、阿立哌唑单一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未曾接受或停用抗精神药1个月以上、单用齐拉西酮、利培酮、阿立哌唑、心电图基线QTc及血钾、镁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排除重大躯体疾病。共筛查10544例患者,按入组和排除标准进行筛查,终132例纳入研究,其中利培酮组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46.3±14.0)岁;病程(14.6±14.0)年;首发年龄(15.4±8.0)岁。齐拉西酮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2.4±13.0)岁;病程(44.2±13.0)年;首发年龄(23.3±6.0)岁。阿立哌唑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6.51±13.0)岁,病程(10.53±12.0)年;首发年龄(22.24±7.0)岁。各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氨磺必利致不自主眨眼1例

    作者:彭晶;史鑫;王浩

    患者,女性,23岁,已婚。因“懒散被动2个月”于2012年8月入院。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平素性格内向,已婚,育1子,平素月经规律,家族史阴性,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存,接触差,多问少答,思维贫乏,否认幻觉妄想,生活自理差,情感迟钝,对家人缺少关心,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缺乏。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后给予氨磺必利200 mg,2次/d,治疗1周后剂量加至400 mg,2次/d,辅助给予阿普唑仑0.8 mg/晚。患者住院1个月后症状好转,思维,情感有所恢复,自知力未完全恢复,家属因经济有限要求办理出院,出院后一直坚持服用氨磺必利400 mg,2次/d,停阿普唑仑。3个月后患者来院复查,患者思维,情感基本恢复,自知力恢复。6个月后患者诉无故出现反复眨眼,次数频繁,不可控制,曾自行到眼科进行相关眼部检查,无明显异常。考虑为氨磺必利所致药物反应,停用氨磺必利,改为阿立哌唑10 mg/d。半个月后患者诉眨眼明显好转,1个月后眨眼消失,随访1年,病情稳定,未再出现频繁眨眼。

  • 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

    作者:朱祖欣;谭明会;刘美霞

    患者,女性,土家族,70岁。因“凭空闻声、失眠1年”于2014年12月15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凭空听见有人说自己的坏话,内容多为谈论及评论,有熟悉也有不熟悉的声音,并为此感心情烦躁。曾在当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考虑“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给予相关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无精神疾病家族史。体格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 mmHg。神清,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0次/min,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颅神经征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精神检查:接触可,衣着整齐,问答切题,轻度焦虑,存言语性幻听,无被害妄想及行为异常,定向力、判断力、理解力可,计算力正常,自知力存在。辅助检查:心、脑电图正常;肺部CT示两肺少量炎性病变;MRI头颅平扫未见明显异常,鼻窦炎,左侧中耳乳头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99×109/L,中性粒细胞44.98%,单核细胞绝对值0.24×109/L,红细胞3.15×1012/L,血红蛋白99 g/L,红细胞压积0.329,红细胞平均体积104.3 fl,平均血红蛋白量31.4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1 g/L,血小板88×109/L;红细胞沉降率33.0 mm/h;叶酸正常,维生素B12125 ng/L;骨髓细胞学检查:红系增生明显,余骨髓象未见明显异常。血液科会诊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MA)。遂给予维生素B12500 ug/d,肌肉注射,叶酸片10 mg口服,3次/d,对症治疗给予奋乃静2 mg/晚,改善幻觉,住院2周后幻觉症状消失出院。

  • 精神分裂症伴恋物症1例

    作者:茹淑静;朱凤艳

    患者,男性,26岁,初中文化,无业。因“多疑、自笑、无故外走、行为怪异3年余”于2014年3月23日入院。父母代述病史:患者于2011年1月因频繁偷拿女性内衣被人用刀吓唬,渐出现手抖、无故外走,总是害怕,说有人跟踪他、要害他,自笑,话多,经常到二手车市场看车,然后打电话给亲戚朋友让他们去买,背销售人员电话号码,无故扮鬼脸,喜欢穿女性内衣。于2月开始服药治疗,但诊断及用药不详,效果差。于5月和8月分别住中医院和当地精神卫生中心治疗,诊断精神分裂症,但用药不详,治疗3个月余,病情未见明显变化,住院期间发现甲亢。于11月服用奥氮平2.5 mg/d,治疗半年,表现同前。为进一步确诊,遂来我院门诊,以“幻觉妄想状态”收入院。既往史:3岁曾患格林巴利;5岁曾被猫抓,11岁被狗咬过;2013年11月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目前病情控制好,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正常。个人史:独子,母孕期正常,足月顺产,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同龄人无异,适龄上学,成绩差,顺读至初中毕业后一直赋闲在家。日常人际关系差;无婚恋史。自16岁起家长发现患者喜欢女性内衣,曾多次偷拿女性穿过的内衣,并在家偷偷穿。邻居发现他偷拿女孩内衣找到他父母,父母问他是否喜欢女性内衣,如果喜欢父母可以给他买,但患者明确表示不要,只要人家穿过的。无吸烟、饮酒史,无冶游史。病前性格内向,胆小,脾气急躁。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能叙述入院经过,称因为拿别人内衣而入院,有男的拿刀子捅他、吓唬他,总觉得那些人跟踪他,听到耳边有人说他,认为屋子里有摄像头;自诉13、14岁开始偷拿女孩内衣,内衣拿回家自己偷偷地穿,穿时伴有手淫射精;记忆力可,智力一般,认知功能欠佳,计算力差,不会算数,称上学时数学没学好。威斯康辛分类卡片测试( WCST)提示认知功能较差,明尼苏达人格测验(MMPI)提示心理状态重度异常,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测试:记忆商76,记忆属于边界,WAIS:IQ 82,智力属于中下。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恋物症
  • 老年抽动障碍1例

    作者:毛巧玲;梅富伟;徐渭龙

    1病例
      患者,女性,65岁,初中文化,退休工人。以“反复眨眼、噘嘴、喉部发声3年半”就诊。5年前女儿车祸身亡,一度心烦失眠。间断服舍曲林、曲唑酮等睡眠改善。3年前开始出现反复眨眼、咬牙、噘嘴、喉部发声,情绪紧张时频繁发作,入睡后症状消失。先后在多家医院精神科、神经内外科就诊,曾考虑“焦虑抑郁情绪”、“Meige综合征”或“面部肌张力障碍”,服用舍曲林、曲唑酮、巴氯芬、金刚烷胺、乙哌立松、氟哌啶醇、苯海索等。间断肌注肉毒素8次,1年前做面部微血管减压术。每种治疗初始有一定效果,之后又复发,导致迁延不愈。本次就诊时患者不停挤眼、撅嘴、鼓舌、喉部发出咕咙声,以手掩面,非常痛苦。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重金属接触史。平素性格急躁、要强、好胜。自女儿去世后很少出门,即使就医也不想讲话,由丈夫代述。家族中无癫痫、帕金森病、亨廷顿病或其他神经肌肉障碍病史。

    关键词: 抽动障碍 老年
  • 家庭因素导致儿童睡眠行为障碍1例

    作者:罗爱民;张婷婷;黄雪梅;郭沈昌

    患儿,男性,11岁。因“睡眠时发作性哭闹2年”于2014年8月入院。患儿于2012年8~9月始,上床睡觉30 min左右,出现双手揉眼,双下肢蹬踏动作,无双眼上翻、无肢体抽搐,持续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间隔十几秒后再次出现。整个过程持续约30 min后停止。醒后不能回忆,反复发作,每月有数次。曾经儿童医院就诊,予“胞二磷胆碱、果糖二磷酸钠”治疗2个月,有1年多未发作。2013年12月被家长“打耳光”后,当天晚上8点睡觉时又发作,第2天重复发作。2014年4月19日发作形式有所改变,表现为撕咬床单、被子、咬手、拽住家长的手指使劲吮吸、头撞墙等,无明显蹬踏动作。次日到我院癫痫科就诊,视频脑电图检查时发作1次,表现为清醒时出现咬床单、被子,同期脑电图背景无异常。睡眠多导监测提示:儿童异态睡眠;意识模糊性觉醒障碍,即转入睡眠诊疗中心治疗。精神检查:接触被动,情绪低落,面部、姿势表情欠自然,眼神接触时存躲闪,不太愿意暴露内心想法;余无特殊。体格检查无特殊。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心理测验:提示轻度抑郁症状,无焦虑症状;艾森克人格量表提示掩饰55分、神经质45分、内外向10分、精神质35分。核磁共振弥散试验( DTI)结果提示双侧皮质脊髓束桥脑以上显示良好,桥脑以下显稀少。

  • 奥氮平引起外周水肿1例

    作者:杨礼文

    患者,女性,41岁,农民。因“凭空闻人语、疑被害、夜眠差4年,加重7 d”于2012年11月27日首次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皮肤完好,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完整;存言语性幻听、被害妄想;情感反应不协调,紧张焦虑;无自知力。入院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予奥氮平5 mg/d及文拉法辛缓释片75 mg/d治疗。1周后患者诉双下肢肿胀。体检可见双膝平面以下对称性凹陷性水肿。予复查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电解质、尿常规及腹部B超,除B超显示轻度脂肪肝、肝功能谷草转氨酶42 U/L、谷氨酰转肽酶44 U/L轻度升高(考虑脂肪肝引起)外,余未见异常。考虑奥氮平引起外周水肿,停用奥氮平。4 d后水肿消退。2 d后又给予奥氮平5 mg/d,5d后患者又出现双下肢水肿,立即停用,3 d后水肿消退。换用阿立哌唑口崩片10 mg/d后未再出现外周水肿。

    关键词: 奥氮平 外周水肿
  • 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马春燕;张晨

    介绍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研究的进展。

  • 5-羟色胺1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抗抑郁药疗效关联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传福

    对5-羟色胺1A受体基因与抑郁症的产生及抗抑郁药疗效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基于学校的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心理干预研究现状

    作者:程永琛;杜亚松

    对目前基于学校的青少年心理干预方法的分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抗抑郁药撤药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振晓;于相芬

    对抗抑郁药撤药综合征的发生率、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

    作者:袁颖;张广亚;杜向东;陈彦方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研究进行回顾,探索干预方法。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年第25卷文题索引

    作者:

    关键词: 临床 医学杂志
  • 抑郁症伴随的躯体症状--读者来信

    作者:李凌江

    抑郁症伴随的许多躯体症状,如疼痛、性功能障碍、进食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常常与抑郁症状混杂,也是患者关注的主诉,常给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是抑郁症不易痊愈或导致复发的重要原因,值得临床医师高度关注。

    关键词: 抑郁症 躯体症状
  • 精神疾病患者伴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常见原因

    作者:徐斐康;张毅;陈美娟

    对精神疾病患者伴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常见原因、机制及应对方案进行简述。

  •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临床 神经外科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临床 医学杂志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临床神经病学
临床精神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