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림상정신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220
  • 国内刊号: 3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侯钢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中国汉族人群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神经性厌食的关联研究

    作者:岳玲;贾秀珍;陈珏;禹顺英;张燃;袁爱花;蒋文晖;范娟;肖泽萍;张明岛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HTTLPR)多态性与神经性厌食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98例神经性厌食患者和225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和关联分析. 结果:①5-HTTLPR基因的3种基因型S/S、L/S和L/L在神经性厌食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5.7%、26.8%、7.6%,对照组为48.8%、37.8%、1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S、L在神经性厌食组的分布分别为79.0%、21.0%,对照组为69.3%、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与携带L等位基因成负关联(OR =0.52,95%CI:0.35 ~0.77),患病与L/S基因型成负关联(0R=0.52,95% CI:0.34 ~ 0.79).②5-HTTLPR功能三等位基因型(LA/LA、S/LA+ LA/LG、S/S+S/LG+LG/LG)在神经性厌食组分布频率分别为2.0%、12.2%、85.8%,对照组为4.1%、23.4%、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与携带LA等位基因成负关联(OR =0.44,95%CI:0.25 ~0.77),患病与S/LA基因型成负关联(OR =0.44,95%CI:0.24~0.81). 结论::5-HTTLPR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N可能存在关联,L、LA等位基因及L/S、S/LA基因型为AN患病的保护等位基因及基因型.

  • 汶川地震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共病分析

    作者:崔利军;严保平;程章;刘永桥;马宁;杨磊;党卫民;韩彦超;何鸣;梁光明;马弘;栗克清;于欣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部分极重灾区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情况,以及影响共病的因素. 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对四川省绵阳市所辖的安县、平武县及北川县部分受灾群众进行调查,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为诊断工具. 结果:共138例诊断PTSD,其中90例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率65.2%;42.8%患者共病重性抑郁障碍,12.3%共病特殊恐怖症,10.9%共病惊恐发作;40 ~59岁共病率高为70.4%(x2=5.94,P=0.05),有亲人死亡者共病抑郁症35例,明显高于无亲人死亡者24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4). 结论:65.2% PTSD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以共病重性抑郁障碍、特殊恐怖症、惊恐发作多见,共病率与年龄相关,地震中有亲人死亡将增加PTSD共病抑郁症风险.

  • 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的河南农村常模和信效度

    作者:尹慧芳;徐改玲;甄龙;杨桂伏;韩通世

    目的:对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应用于河南农村儿童的信效度检验,并建立河南农村常模.方法:在河南全省6个市6个乡镇小学校中采样1742人(男900,女842),平均年龄(11.6±1.7)岁,同时抽取抑郁障碍患儿47例,填写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 结果:量表项目分析中各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r在0.318 ~0.645之间(P<0.01).各项目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730.重测信度r=0.686(P <0.01).抑郁儿童得分低于常模儿童(t=-8.839,P=0.000).根据ROC曲线,常模划界分为14. 结论: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可用于河南农村儿童抑郁症状的评估,并可用于儿童抑郁障碍的筛查.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作者:张璇;刘铁榜;杨叶雅;邓小敏;闫小华;杨孔军;荣晗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102名正常对照、13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97例非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MTHFR基因的C677T和A1298C多态性. 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难治组与非难治组C677T、A1298C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677T,x2 =4.83,P=0.09;x2=1.90,P=0.39;A1298C,x2 =1.50,P=0.47;x2 =3.90,P=0.14),而患者组C677T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4),难治组A1298C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难治组(P=0.04).677TT/1298AA、677CT/1298AC复合基因型患病相对风险度比677CC/1298AA型显著提高(OR =4.13,95%CI=1.26 ~ 13.58,P=0.02;OR=2.95,95% CI=1.23~7.07,P=0.01),而在难治组和非难治组中,复合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MTHFR基因677T等位基因和677TT/1298AA、677CT/1298AC复合基因型是精神分裂症发病危险因素,MTHFR基因1298C等位基因可能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子之一.

  • 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尤美娜;程文红;门卫伟;范明霞;刘文敬;尹大志

    目的: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研究首发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局部自发性脑活动. 方法:对19例首发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及14名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计算每个给定体素与其邻近的26个体素之间的肯德尔和谐系数(KCC)来获得全脑的局部一致性(ReHo)图,利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受试者静息态下局部一致性的差异. 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局部一致性降低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中回、枕中回,左侧额上回、颞下回、前扣带回及右侧顶下回、枕下回(P <0.005,未校正);局部一致性增高的脑区包括:右侧楔前叶、角回及左侧枕上回(P <0.005,未校正). 结论: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存在异常.

  • 小组心理护理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

    作者:钱志梅;李娇;李谦

    目的:研究小组心理护理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且对试验组进行小组心理护理.对完成研究的试验组30例患者和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的测试. 结果: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干预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存在主效应(F=4.291 ~5.844,P<0.05);时间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Ⅲ和因子Ⅳ均存在主效应(F=31.283~99.974,P<0.01);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存在交互作用(F =7.815~12.541,P<0.01).②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前TAS各因子分数和小组心理护理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Ⅳ减少值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值=4.572~13.199,P<0.01).③试验组疗效(76.7%)优于对照组(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影响从大到小的因素分别是:小组心理护理、TAS因子Ⅰ、TAS因子Ⅱ和TAS因子Ⅳ(OR =9.721~1.237). 结论:小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和临床疗效.

  • 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痛觉诱发电位P250的影响

    作者:纪菊英;潘园园;徐乐平;李宁;孙剑

    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电刺激痛觉诱发电位P250的影响. 方法:5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文拉法辛(26例,75~ 225 mg/d)、艾司西酞普兰(26例,10 ~ 20 mg/d)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末测定电刺激痛觉诱发电位P250,评定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结果:文拉法辛组治疗前P250波幅为(33±10) μV,治疗后下降为(27±7)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西酞普兰组治疗前P250波幅为(35±8)μV,治疗后为(34±9)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两组治疗前后P250峰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7、0.562).文拉法辛组治疗后的P250波幅下降率为(18±11)%,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治疗后HAMD减分率分别为(24±4)%、(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66).文拉法辛组、艾司西酞普兰组P250波幅下降率与HAMD减分率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r =0.233,P=0.291;r =0.266,P=0.198). 结论:文拉法辛可下调抑郁症患者电刺激痛觉诱发电位P250波幅,其作用强于艾司西酞普兰、并可能独立于抗抑郁效应.

  • 抑郁症患者前额脑电功率改变以及与抗抑郁剂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钱卫娟;刘刚;任方芳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前额脑电功率与抗抑郁剂疗效的关系. 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入院1周内行脑电地形图检查,并和3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HAMD评定. 结果:前额脑波α1,δ,θ频段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前额δ波功率与HAMD第2周减分率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P<0.05);研究组左前额β波功率与HAMD第6周减分率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P<0.05). 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前额功能损伤;其抗抑郁剂治疗起效时间可能与左前额δ波功率有关,且左前额β功率越高可能提示疗效欠佳.

  • 青少年非理性信念与应激对抑郁症状预测研究

    作者:陈学彬;梁妍;刘琦;王文;杨静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理性信念与生活应激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方法: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Ⅱ)、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MIBS)和中学生心理应激源量表(SSMSS)等自评量表对64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2个月1次对生活应激和抑郁症状进行追踪测评,追踪为期1年完成6次测评,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非理性信念与抑郁症状(r=0.53,P<0.001)、生活应激水平(r=0.31,P<0.001)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表明,非理性信念[β=1.76,t(1629) =7.811,P<0.001]和生活应激水平[β=0.13,t(12635) =7.056,P<0.001]对青少年抑郁症状预测的主效应均显著,非理性信念与生活应激水平共同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交互作用显著[β=0.04,t(12635)=4.173,P<0.001];随着生活应激水平增加,高非理性信念水平[β=0.07,t(2635)=7.484,P<0.001]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水平比低非理性信念组[β=0.01,t(2635)=0.871,P>0.05]明显增加.结论:非理性信念在生活应激中能够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和变化.

  • 成人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对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影响

    作者:牛威;赵汉清;仲爱芳;丁松柏;林芝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待对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影响. 方法:对103例抑郁症患者行儿童受虐问卷、神经系统软体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自杀意念量表以及Beck绝望量表评定.结果:①儿童受虐患者较未受虐者额叶有更多的软体征(2.51±1.61,1.77±1.25,P<0.01).有情感忽视患者额叶软体征也明显高于无情感忽视者(2.53±1.63,1.80±1.25,P<0.05);有躯体忽视者额叶较无躯体忽视者软体征明显增多(2.41±1.63,1.65±1.00,P<0.01);有性虐待患者软体征明显高于无性虐待者(6.29±1.83,4.28±2.82,P<0.01).②受虐总分与额叶和颞叶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29,P<0.01;r=0.24,P<0.05);情感受虐待、情感被忽视及躯体虐待与额叶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284,0.345,0.218,P<0.01或0.05).③HAMD与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及各脑叶均呈明显正相关;自杀意念量表评分与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及额叶、顶叶、颞叶软体征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结论: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对大脑有不利影响,不同虐待可对不同脑区产生损害,主要在额叶.

  • 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调查

    作者:徐海婷;李惠;王雪梅;肖泽萍

    目的:了解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对91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及92名健康对照者实施健康状况问卷(SF-36)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 结果:强迫症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SSR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 <0.05或P<0.01);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与躯体疼痛(r=0.276,P=0.009)、情感职能(r=0.234,P=0.028)存在相关;客观支持与情感职能(r=0.242,P=0.021)、躯体疼痛(r=0.257,P=0.015)存在相关;主观支持与躯体疼痛(r =0.220,P=0.037)存在相关. 结论: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低于正常人群,其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有关联.

  • 利培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作者:王永萍;尤加永;赵长银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疗程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4、8、12周末,研究组阴性因子分及情感迟钝、情感退缩、情感交流障碍及社会退缩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 结论:利培酮联合帕罗西汀较单用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具有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依从性好的特点.

  • 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对照研究

    作者:徐海波;常洁;石文杰

    目的:探讨奎硫平与氟哌啶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各30例,分别以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简明智能状况检查表(MMSE)评定认知状况,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PRS评分较入组时显著减低(P<0.01);奎硫平组有效率86.7%,氟哌啶醇有效率8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奎硫平组MMSE减分率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奎硫平组无明显锥外系反应. 结论:奎硫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但奎硫平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轻而少.

  • 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羊健蓉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康复效果. 方法:于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对江苏靖江市4个社区筛查发现的502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应急处置等综合性社区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社区干预使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干预前的50.4%上升到96.8%;患者的病情改善率由17.9%上升为42.8%;患者的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由12.7%上升为33.7%;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P<0.01). 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劳动能力、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 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患者的疗效

    作者:刘玉局;黄森林

    目的:探讨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合并碳酸锂组(研究组)和氟西汀合并碳酸锂组(对照组).疗程8周.临床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8周,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4%、78.1%,痊愈率分别为53.1%、46.9%,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 =0.10,P>0.05;t=0.25,P>0.05);研究组患者抑郁症状于第2周末明显改善,而焦虑症状于第1周末即显著好转;治疗8周末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结论: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疗效明确,使用较为安全,而且起效较快.

  • 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患者血液相关指标的对照研究

    作者:庞良俊;尹良爽;朱春燕;董文文;戴兢;王晓玲

    目的:对酒依赖患者进行血液相关指标的观察与分析,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发生震颤谵妄(delirium tremens,DT)的高危因素. 方法:对近4年142例首次住院的男性酒依赖住院患者按照是否出现DT分组进行血液相关指标比较. 结果:出现震颤谵妄(DT)的17例酒依赖患者与非震颤谵妄组相比,在谷草转氨酶[(183.53±174.55) U/L;(95.83±118.38) U/L]、谷氨酸转氨酶[(647.26±618.27)U/L; (250.48±313.91) U/L]、及肌酸激酶[(738.85±1023.72)U/L;(330.59±433.42) U/L]及钙[(2.34±0.91) mmol/l;(2.22±0.14) mmol/l]显著升高;而血红蛋白[(126.00±17.77) g/l;(135.38±17.85) g/l]、红细胞[(3.55±0.64)×1012/L; (3.93±0.60)×1012/L]、血小板[(86.41±31.56)×109/L;(173.78±79.44)×109/L]、钾[(3.45 ±0.75)mmol/l;(3.88±0.55) mmol/l]及氯[(100.94±5.02) mmol/l;(104.46±6.64) mmol/l]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戒酒患者发生DT的危险因素有:血小板减少和血钾降低. 结论:酒依赖患者血液相关指标对DT预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d2注意力测试对精神分裂症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昭红;郝立峰

    目的:应用ROC曲线探讨d2注意力测验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共入组37例患者(患者组)和37例正常对照(对照组).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采用d2注意力测验对注意功能进行评定,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结果:d2测验中遗漏率(El)、违规率(E2)和波动率(F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2.6%,67.4%,78.8%,以遗漏率>7%为临界值,灵敏度为45%,特异性为89%,约登指数0.344;以违规率>0.2%为临界值,灵敏度为67%,特异性为62%,约登指数0.289;以波动率>13.5为临界值,灵敏度为74%,特异性为76%,约登指数0.495. 结论:d2注意力测验中遗漏率、违规率和波动率对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 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多斌;刘丽娜

    我们以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20分,无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

  •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艳红;张继涛;屈建新;刘艳江

    为观察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对象为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 舍曲林引发幻觉1例

    作者:刘海燕

    1 病例患者,女性,17岁,高三学生.2011年5月份因为学习压力大,逐渐出现心情低落,兴趣减退,学习吃力,容易紧张,烦躁不安.既往无精神疾病或其他躯体疾病史.9月15日就诊,诊断:抑郁症.

    关键词: 幻觉 舍曲林
  • 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缓释片致泌乳素水平下降1例

    作者:邹凯;刘晓伟;袁菁

    1 病例患者,男,62岁.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目前处于稳定期.于1981年2月出现对空谩骂,认为父母不是亲生的,行为乱,砸公共汽车,病情迁延,自1987年起多次住我院就诊,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 帕利哌酮致发热1例

    作者:肖春兰

    1 病例患者,女性,11岁.因耳闻人语、疑人控制,行为紊乱1个月首次住院.于2011年2月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胡言乱语,称"家中有鬼,同学要害他,等",遂住院治疗.

    关键词: 帕利哌酮 发热
  • 麻痹性痴呆并发尿崩症1例

    作者:施炜

    1 病例患者男,49岁,已婚,初中文化.因随地便溺,乱跑,不语2d,于2010年5月11日入院.初步诊断:分裂样精神障碍.于入院前1d即表现随地便溺,被驱赶时要么漠然离开,要么激惹冲动,遇熟人问候时不语不睬.

    关键词: 麻痹性痴呆 尿崩症
  • 奎硫平所致遗尿2例

    作者:庄华;邹锦山

    1 病例病例1,患者男,33岁.2010年7月12日因"渐起疑害、疑盗、语乱、行为怪异"2个月而入住我院治疗.入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好,面部表情呆滞,无眼神,注意力涣散,测及言语性幻听,思维言语紊乱,思维联想障碍,逻辑推理倒错,引出被害妄想、被盗妄想,情感反应倒错,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缺如.

    关键词: 奎硫平 遗尿
  • 特殊听幻觉伴发焦虑抑郁3例

    作者:宋立华;邓朔;孙佩金

    1 病例病例1:患者,男,52岁,机关干部.平素性格开朗、善交际,身体健康;30岁起因公经常陪酒,每日饮白酒半斤以上,后渐成瘾,平时每天必饮,有时早晨或夜间也喝,但并未影响工作,4年前因患高血压而开始戒酒,后仅偶饮少量啤酒.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幻觉
  • 麻痹性痴呆1例报告

    作者:于晶妮;王宝仙

    1 病例患者男性,59岁,四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夜眠差,能听到耳边有说话的声音,声音来自自己的内心,行头颅CT检查显示:脑萎缩.当时根据患者的症状,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对症治疗4个月后症状缓解.

    关键词: 麻痹性痴呆
  • 以前列腺痛为主诉的躯体形式障碍1例

    作者:谢韫诗;王旭梅

    1 病例患者,男,33岁,农民,未婚,因前列腺痛2年来诊.2年前得知自己喜欢的姑娘嫁人后觉得前列腺痛,伴尿频、肛门痛,以为得了严重疾病,继而感到害怕、担心交不到女朋友,影响结婚和生育,就辞掉工作到县里卫生所检查.

  • 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现状

    作者:付兆燕;李占江

    本文论述了运用认知行为治疗(CB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技术.

  • 抽动秽语综合症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孙晓宇;梅其一;王晓龙

    本文综述了抽动秽语综合症神经影像学和遗传学研究进展.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小小;孙伯民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具有无创、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并且形态与功能结合,是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有力工具.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假性言语性幻听与强迫症状的鉴别——读者来信

    作者:罗小年

    答读者来信江西医生:您好!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是指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常见的是患者脑子里出现说话的声音,还可以是患者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自己的头脑有一个图像.

    关键词: 抗抑郁药 应用
  • 关系妄想的精神病理学发生机制和认知模型

    作者:李曙亮;陈四军

    本文阐述了关系妄想的精神病理学发生机制及认知模型,认为关系妄想的精神病理学发生机制可能是“自我参照效应”.

  • 我认识的粟宗华院长

    作者:李问诗;张悦龙

    我第一次知道粟宗华,是在1952年春的《人民日报》上,从几篇对粟宗华的批判的文章中知道他的.因1951年5月,粟宗华出版了《精神病学概论》一书,出版后,引起上海医学院几位精神科医生的批判.

    关键词: 精神医学史 戊四氮
  • 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作者:金卫东;郭田生;苗国栋;刘铁榜;方贻儒;贾福军;李静;汪波;吕路线;谭庆荣;张宁;李凌江;徐一峰;郝伟

    1 概述双相障碍,是指抑郁和躁狂表现在一个患者先后交替发作或同时存在抑郁和躁狂的一种精神障碍.双相障碍发病年龄高峰在15 ~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次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功能
临床精神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