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림상정신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220
  • 国内刊号: 3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侯钢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一氧化氮合酶-1接头蛋白基因多态性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

    作者:赵静;吕钦谕;胡国芹;陆颖;鲍晨曦;郭向晴;朱明环;贾思;张晨;禹顺英;易正辉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一氧化氮合酶-1接头蛋白(NOS1AP)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 TaqMan 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300例 AD 患者(病例组)及716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 NOS1AP 基因多态性( rs1415263、rs4145621、rs12742393、rs348624)分型,应用SHEsisplus 和 SNPstats 在线软件比较两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单体型频率分布。结果:rs4145621、rs12742393和 rs348624等位基因频率(χ2=2.78,P =0.095;χ2=2.489,P =0.115;χ2=0.002,P =0.964)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在5种遗传模式下(经年龄、性别校正后P 均>0.05)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体型 CC(rs4145621-rs12742393)正常对照组的频率低于病例组(0.011 vs 0.028;χ2=6.103,P =0.013),经性别、年龄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2),其余CA、TC、TA 单体型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NOS1AP基因可能不是 AD 的易感基因。

  • 伴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归因风格研究

    作者:王娜;李占江;郭志华;毛佩贤

    目的:探讨伴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归因风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精神分裂症症状归因问卷(SAQ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估136例伴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并与132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 SAQS 问卷中内在-外在、局部-整体和可控-不可控归因维度的组别效应显著(F =49.14,F =49.01,F =36.88;P 均=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内在-外在维度得分受首发年龄、病程、敌对性因子和宗教因素的影响(β=-0.205、-0.189、-0.556、-0.170;P <0.001或 P <0.05);暂时-持久维度得分受住院次数、焦虑忧郁因子分和迟滞因子分的影响明显(β=0.313、0.342、-0.266;P <0.05);局部-整体维度得分受敌对性因子分影响较大(β=0.227,P <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伴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归因特点趋于外在的、整体的和不可控的归因风格,且可能会随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 轻症抑郁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宇;卢卫红;苑成梅;孙霞;曹岚;陈涵;叶尘宇;陈华;薛莉莉;张亚;方贻儒

    目的:探讨轻症抑郁(轻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以及轻度抑郁症)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将89例轻症抑郁患者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结束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7分列为临床治愈组(n =58例),≥7分列为非临床治愈组( n =31例),采用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情感气质自评量表简版(TEMPS-A)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情感气质类型并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治愈组与非临床治愈组在基线抑郁症状( t =-2.783,P =0.007)、焦虑症状(t =-3.707,P =0.000)和 TEMPS-A 的循环气质类型(t =-2.470,P =0.016)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循环气质( B =0.157,Wals =3.872,P =0.049)、基线焦虑症状(B =0.162,Wals =8.659,P =0.00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情感气质类型中的循环气质和基线焦虑症状可作为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而诊断类型不同不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

  •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脑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王潇;张燕;孙梦夕;赵靖平;吕路线

    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33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8名性别、年龄、右利手、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测评,包括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词语流畅性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简易视觉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Stroop 色词测验(ST-1、ST-2、ST-3)及迷宫测验和结构磁共振扫描(sMRI);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BM))分析比较两组脑灰质体积。结果:患者组除连线测验成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外(t =2.08,P <0.05),符号编码(t =-4.36)、HVLT-R(t =-3.74)、BVMT-R(t =-4.83)、ST-1、ST-2、ST-3(t =-3.08,t =-3.85,t =-3.62)及迷宫测验(t =-3.14)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或 P <0.001)。患者组右侧颞上回及右侧颞中回脑灰质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t =-3.868,t =3.964;P 均<0.001)。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符号编码(r =0.373,P =0.032)及迷宫测验评分(r =0.356,P =0.042)与右侧颞中回脑灰质体积正相关。结论: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脑灰质体积异常;这可能与认知功能广泛损害相关。

  • 奥氮平与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血浆神经肽Y及瘦素影响的比较

    作者:章金良;朱程;叶敏捷;郑克;孙剑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血浆神经肽 Y 及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阿立哌唑组各30例分别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测定两组体质量、血浆神经肽 Y 和瘦素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奥氮平组在治疗4周和8周时体质量(F =287.207,F =506.777)、血浆神经肽 Y 水平(F =725.697,F =5152.624)明显高于治疗前( P 均=0.000);瘦素水平治疗4周时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3.908,P =0.058),治疗8周时高于治疗前(F =1589.726,P =0.000)。阿立哌唑组治疗4周和8周时体质量(F =2.810,F =1.819)、血浆神经肽 Y(F =0.232,F =0.376)及瘦素水平(F =0.975,F =1.29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奥氮平组治疗4周和8周时体质量的变化与神经肽 Y 的变化明显正相关(r =0.632,r =0.576;均 P <0.001),与瘦素的变化无相关(r =0.254,r =0.085;P 均>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奥氮平组神经肽 Y 变化进入以体质量变化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治疗4周和8周时,神经肽 Y 变化可以解释体质量变化变异的40.0%和33.1%。结论:与阿立哌唑相比,奥氮平能显著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血浆神经肽 Y 水平的变化可能是体质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额顶网络功能连接与面孔情绪识别能力的关系

    作者:吕一丁;姚晶晶;赵晓鑫;李元;谢世平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额顶网络的功能连接特点,及其与面孔情绪识别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年龄、性别、利手、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fMRI)扫描,收集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并采用面孔情绪测试评价被试的面孔情绪认知功能;以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为种子点比较两组间额顶网络功能连接的差异,并分析与面孔情绪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 DLPFC 与左顶下小叶(t =-3.243,Alphasim 校正 P <0.05)、左额下回(t =-3.151,Alphasim校正 P <0.05)、左额中回(t =-3.151,Alphasim 校正 P <0.05)、双侧尾状核(t =-4.325,Alphasim 校正 P <0.05)、左颞中回(t =-3.120,Alphasim 校正 P <0.05)的功能连接减低;与双侧扣带回中部(t =2.731,Alphasim 校正 P <0.05)、右中央前回(t =3.991,Alphasim 校正 P <0.05)、右岛叶(t =3.991,Al-phasim 校正 P <0.05)功能连接增强。患者组额-顶通路的功能连接与面孔情绪认知障碍呈正相关(r =0.501,P <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额顶网络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其中 DLPFC-顶下小叶通路的功能连接降低可能影响患者面孔情绪识别能力。

  • 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作者:储文革;陈燕;赵兵;胡凤领;邱睿;伍邦荣;王卫民;杨运方;杨晓玲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影响及与社会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方法: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5个团体小组,在药物维持治疗基础上施行团体认知行为治疗,1次/周,每次约1.5 h,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12和24周,分别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各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 SDSS 总分、CSQ 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得分显著下降;GSES 总分、CSQ 的解决问题、求助得分显著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30.789~3113.245,P <0.01或 P <0.001);GSES 评分显著增高(P <0.01)。相关分析显示,SDSS 与 GSES 呈负相关(r =-0.334,P <0.01),与 CSQ 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 =0.079~0.388, P <0.01);GSES 与 CSQ 的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 =-0.154~-0.161,P <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变应对方式,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 近5年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抗抑郁药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闫俊娟;崔永华

    目的:调查儿童青少年患者抗抑郁药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住院、年龄≤18岁患者出院当日使用抗抑郁药的情况。结果:508例患者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使用频率高的前5位抗抑郁药分别为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通常起病于童年和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种疾病中均以使用此5种药物为主,其中舍曲林使用率高。与儿童组(≤13岁)相比,青少年组(>13岁)舍曲林(t =3.54,P <0.001)、氟伏沙明(t =3.09,P =0.003)、文拉法辛(t =2.71,P =0.008)的剂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t =1.67,P =0.099)、西酞普兰(t =0.82, P =0.42)剂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以舍曲林为主的SSRIs 类和以文拉法辛为主的 SNRIs 新型抗抑郁药;不同年龄段剂量有所不同。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缓解的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黄晶;周福春;姜涛;周晶晶;张梁;王传跃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持续缓解的临床与认知预测因素。方法:4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1年,并在基线期采集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估疾病症状以及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中文修订版( HVLT-R)、Stroop词色测验、彩色连线测验、词语流利测验中文版( VFT:VFL和VFC)评估认知功能;在治疗后4、8、12、24、36周和1年时随访,从第8周末至1年期间,历次访视PANSS量表8个核心条目评分均≤3分者被视为持续缓解(持续缓解组),其他患者视为病情波动(病情波动组)。结果:42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其中24例(57.1%)患者持续缓解;与病情波动组(18例)比较,持续缓解组具有未治疗精神病期( DUP)较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HVLT-R和VFC得分较高的特点(P<0.05或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持续缓解的患者具有DUP短(OR:0.791,95%CI:0.629~0.995;P=0.003)、阴性症状分低(OR:0.775,95%CI:0.609~0.987;P=0.012)及阳性症状分高(OR:1.706,95%CI:1.040~2.800;P=0.004)是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DUP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

  • 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居家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周红丽;钱红蕾

    目的:探讨居家优质护理管理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12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出院护理模式,干预组增加由临床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团队参与社区管理,设定干预项目,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进行护理干预,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自拟“居家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对两组进行评估,并在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及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ADL 及 GSES 评分组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 =975.78,P <0.001;F =7.84,P =0.006);ADL、SQLS 及GSES 评分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 =20.02,F =36.62,F =43.14;P 均<0.001)。干预组干预前后患者满意度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 =68.83,P <0.001)。结论: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居家优质护理管理可明显加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效能感及满意度。

  •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雅萍;张晨;张燕华;田源;班春霞;马长林;陆敏;陈翔春;吴志国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C)对长期住院(≥12个月)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估,以 CDSS-C 总分是否≥6分,将患者划分为伴抑郁组58例和非抑郁组142例,运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组在女性构成比、探视频率<1次/月、抗精神病药单药治疗率、合并苯海索或苯二氮艹卓类药、有自杀意念构成比、阳性症状量表(SAP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总分和一般精神病理总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 <0.05或 P <0.001);主要探视人为 I 级亲属的构成比及平均住院周期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 <0.05或 P <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主要探视人为 I 级亲属(OR =0.207,95% CI:0.072~0.591)、探视频率<1次/月(OR =3.869,95% CI:1.332~11.239)、有自杀意念(OR =9.256,95% CI:3.191~26.854)是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 <0.01或 P <0.001)。结论:探视人(I 级亲属)、探视频率及有自杀意念是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 围绝经期妇女罹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何伟健;李慧;阮颖清;李少梅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80例确诊为抑郁症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抑郁症组)和120例非抑郁症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对照组)进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自评,同时检测两组血雌二醇激素( E2)及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组血 E2水平( t =-8.17,P =0.000)及 SSRS 主观支持得分(t =-3.44,P =0.001)低于对照组;血 FSH 水平( t =13.45,P =0.000)、LES 总事件刺激分(t =5.42,P =0.00)、负性事件刺激分(t =7.97,P =0.000)、EPQ-N(神经质)分(t =8.32,P =0.000)、EPQ-P(精神质)分(t =3.84,P =0.00)高于对照组。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提示,血 E2、FSH 水平、LES 负性事件评分、EPQ-N 评分的回归系数β分别为-0.117、1.116、0.372、0.290( P <0.01或P <0.001)。结论:血 E2、FSH 水平、社会心理因素、负性事件刺激及神经质人格是围绝经期妇女罹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 齐拉西酮治疗男性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

    作者:张明;谢世平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治疗男性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例男性(男性组)和64例女性(女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接受齐拉西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并通过体检、实验室和心电图检查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的描述性记录资料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总显效率男性组和女性组分别为80.0%和78.13%(P =0.53)。两组 PANSS总分及各项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或 P <0.01);PANSS 总分及一般病理症状减分值女性组较男性组明显增高(t =-2.27~-2.53;P <0.05或 P <0.01)。女性组治疗后心电图 QTc 间期(t =-3.04,P =0.00)、体质量(t =-2.81,P =0.00)和三酰甘油(t =-2.82,P =0.01)明显上升;中性粒细胞(t =2.06,P =0.04)、总蛋白(t =2.10,P =0.04)、空腹血糖(t =2.34,P =0.02)明显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组和女性组分别为20%和18.75%(P >0.05)。结论:齐拉西酮对男性和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对女性患者 QTc 间期、体质量、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影响较大。

  • 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现状调查

    作者:黄雅莲;陈孜;石杭科;唐平

    目的:对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现状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和整群抽样法,收集四川省5所精神专科医院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所有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历记录及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0例有效数据中,老年精神疾病患病率前3位依次为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抑郁症;男性和女性的抑郁症、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2,P <0.05);农村与城市在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病、躁狂症、神经症及双相障碍的患病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35,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37, P =0.001)和治疗方式(OR =0.252,P =0.000)对疗效影响显著。结论: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以农村、女性老人为多;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关键词: 老年 精神疾病 现状
  • 男女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作者:王秀珍;孙太鹏;孙晖;杨林;刘书伟

    目的:比较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男性与女性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125例男性(男性组)和133例女性(女性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病前诱因、阳性家族史、病程特点、住院天数、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大体评定量表(GAS)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等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男性与女性患者在年龄、发病年龄、病前诱因、阳性家族史、病程特点、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BPRS 评分中敌对性、动作迟缓、情感淡漠、缺乏活力因子分男性组高于女性组(t =2.164,t =3.317,t =2.096,t =2.230;P <0.05或 P <0.01);幻觉、思维障碍因子分女性组高于男性组(t =3.682,t =2.987;P <0.01或 P <0.001)。入院时 GAS、CGI-SI 评分及出院时 CGI-GI 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出院时 CGI-EI 评分女性组高于男性组(t =2.466)、自知力评分男性组高于女性组(t =2.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男性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情感淡漠、缺乏活力等阴性症状为主,女性则以幻觉、思维障碍等阳性症状更突出;女性临床疗效优于男性。

  • 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和注意功能对照研究

    作者:肖春兰;介勇;史泊海;王萍;汪作为

    目的:探讨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功能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方法:40例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研究组)和4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研究组匹配的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均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持续操作测验(CPT)测试两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结果:两组 WCST 测试成绩除完成第1个分类所需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完成分类数、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10~5.96,P 均=0.000);CPT 测验中正确数研究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 =-3.87,P =0.000);错误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 =5.21,P =0.000)。结论: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害和注意功能损害。

  • 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启豹;杜经纶;曹栋;谢世平;李强;廖祥慧

    目的:观察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每周1次,持续24周;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辅以每2~4周1次、持续24周的健康教育。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两组患者入组前及随访结束时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24周后,研究组(n =7)IRI-C 评分(55.79±12.18)较基线值(38.39±5.89)显著改善(P <0.001), PSP 评分(65.47±6.24)较基线值(53.18±5.26)有显著改善(P <0.001)。随访24周后,对照组(n =7)IRI-C 评分(45.16±10.29)较基线值(39.18±4.58)无显著改善(P =0.07),PSP 评分(59.39±5.86)较基线值(54.21±5.12)有显著改善(P =0.05)。结论: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

  • 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与利培酮、帕利哌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关系

    作者:乔屹;梅轶;盛建华

    目的:探讨多巴胺2(D2)受体基因 Taq1A 多态性与利培酮、帕利哌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HPRL)的关联性。方法:9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或帕利哌酮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 PRL 水平及治疗后的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 D2受体基因 Taq1A 多态性。结果:HPRL 组(治疗后 PRL 水平≥3500 mIU/ L 者,n =30例)与 LPRL 组(治疗后 PRL 水平<3500 mIU/ L 者,n =37例)Taq1A 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P =0.42);Taq1A 3种基因型(A1/ A1,A1/ A2及 A2/ A2)患者血清 PRL 水平治疗后均明显增高,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40,P =0.26)。结论:未发现 D2受体基因 Taq1A 多态性与利培酮、帕利哌酮所致 HPRL 存在关联。

  •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6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芳珍;张增东

    本研究对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奥氮平所致皮肤瘙痒、感觉异常1例

    作者:潘丽红

    1病例
      患者,女性,30岁。因“夜眠差,耳闻人语,猜疑被害,行为怪异2个月”于2009年7月19日首次来院门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利培酮治疗后,病情逐渐控制。之后患者间断服药,期间有3年余未来院求诊,病情相对稳定,能从事简单工作。2016年2月患者病情复发,表现为夜眠不安,自言自语,指手画脚,行为异常故又来本院门诊。既往史:否认重大躯体疾病史、外伤史及过敏史等。个人史:离异,与父母同住,性格内向。精神检查:接触被动,对答能切题,暴露明显的言语性幻听,内容时为评论性、恐怖性,存在被害妄想、被跟踪感,情绪焦虑,情感不协调,自知力缺如。诊断同前,仍予利培酮治疗,逐步加量至4 mg/ d,予扎来普隆改善夜眠,治疗4周后,患者睡眠改善,但自语发笑,心神不定等症状仍未缓解,故予换用奥氮平治疗,采用交叉换药法,2周内将奥氮平加量至15 mg/ d,渐停服利培酮。患者言语性幻听,被害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较前缓解,但出现浑身皮肤瘙痒,有针刺、蚁爬感,来院门诊,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全身皮肤未发现皮疹,继续由家属将奥氮平混于食物内予其服用5 d,患者仍感浑身瘙痒难耐,称“皮肤内好像有蚂蚁、虫子在爬”,故而在家不穿衣服,不停用水冲洗以缓解瘙痒和感觉异常。再次来院门诊,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6×109/ L,单核细胞比值13.52%,嘱停服奥氮平,改用奎硫平治疗,予氯雷他定抗过敏。1周后复诊,皮肤瘙痒及感觉异常症状已消失,复查血常规:白细胞5.8×109/ L,单核细胞比值8.65%。逐步滴定奎硫平剂量至600 mg/ d,治疗4周后患者精神症状控制。

  • 低血糖症状误认为精神分裂症症状1例

    作者:袁伟

    1病例
      患者,女性,57岁。以“自语、自笑、生活懒散、疑心被窃24年”2015年5月6日入院。本次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2型糖尿病。患者2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自言自语,无故发笑,烦躁易怒,打骂人,大喊大叫,经常把许多垃圾捡拾到家中,家人劝说不听,疑心村里人欺负自己和家人,总说村民偷了家中东西,说别人欠了她的钱等。先后服用奋乃静、利培酮。因服药不规律病情迁延未愈。2015年1月患者检查出现空腹血糖9.5 mmol/ L,餐后2 h 血糖19.9 mmol/ L,尿糖(++);给予二甲双胍及消渴丸降糖处理,血糖基本稳定。本次住院予以利培酮4 mg/ d;奎硫平100 mg/ d;二甲双胍0.5 g/ d。住院73 d 时患者出现头晕、出汗、烦燥,当日急查餐后2 h 血糖2.5 mmol/ L,为排除误导间隔2 min 后复测血糖2.4 mmol/ L,考虑为低血糖反应。临时给予口服10%葡萄糖100 ml,暂停降糖药,约30 min 后复查血糖5.0 mmol/ L,上述不适逐渐好转,恢复正常用药。住院81 d 时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发呆、反应迟钝,汗多,行为紊乱(脱光衣服),问话少答或不语,思维散漫,查生命体征平稳,未予处理,至次日上午11:30分患者突然出现行为异常,跺脚,躺在地上,大喊大哭,将碗顶在头上,自言自语,内容难以理解。考虑患者是精神症状,临时肌注氟哌啶醇5 mg,东莨菪碱0.3 mg,约30 min后患者逐渐进入睡眠状态,于13:30醒后表现神志恍惚、眼神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问话少答、时间、地点定向错误。急查血糖2.1 mmol/ L,电解质正常;心电图示 T 波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0.78x109/ L;血红蛋白89 g/ L。考虑低血糖症。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 ml,然后继续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静脉滴注,30 min 后复查血糖4.8 mmol/ L。患者精神症状逐渐好转,言语正常,对答切题,当天未再发生上述症状。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低血糖
  • 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学正;耿德勤;周朝昀

    综述近年来关于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共病的研究,包括共病率、共病对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及共病的临床意义。

  • 孤独症谱系障碍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宋丽华;孙志刚;李素水;王斌;赵瑞申;周自贵

    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及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作者:肖文焕;陈宽玉;张晓斌;沙维伟

    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及认知功能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安非他酮的不良反应

    作者:喻东山

    阐述安非他酮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回收引起的不良反应。

  • 继发性人格解体--读者来信

    作者:徐月华

    关键词: 人格解体 继发性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年第26卷文题索引

    作者:

    关键词:
  • 答读者来信

    作者:喻东山

    关键词:
  • 激越:识别与处置

    作者:苗国栋

    激越的本质是急性焦虑,抗焦虑是关键治疗策略。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作者汇款须知

    作者:《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7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投稿常见问题

    作者:《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临床精神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