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림상정신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220
  • 国内刊号: 3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侯钢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氯氮平治疗海洛因戒毒后心理渴求疗效观察

    作者:李幸福;罗素兰;郁缪宇;袁德基

    目的:对戒毒后的海洛因依赖患者进行氯氮平治疗,观察其对心理渴求的效果。方法:43例自愿戒毒海洛因依赖患者,脱毒后由患者自愿选择氯氮平或纳曲酮治疗,使用自拟的心理渴求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渴求程度变化。结果:经氯氮平治疗3月后,患者心理渴求评分较疗前有明显降低,有效率65.2%;而纳曲酮组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有效率为20.0%。结论:氯氮平对海洛因依赖患者的心理渴求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 小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天诚;李永远;李鸣;颜维亚;顾永康;汤臻;李绍志;唐英

    目的:探索小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33例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培酮(A组),并以中等剂量的利培酮(B组,34例)和氯氮平(C组,30例)治疗进行对照。结果:A组第8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和各项目积分比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01);生效时间在第2~4周,和C组相似,但比B组晚。疗程中3组间PANSS总分的减分率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A组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总分显著低于其它两组。结论:小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

  • 唑吡坦治疗失眠症双盲研究

    作者:张宏根;赵靖平;陈远光;陈晋东;李文

    目的:比较国产唑吡坦片与进口唑吡坦片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国产或进口唑吡坦。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SDRS评定国产唑吡坦组减分率为49.7%,与进口唑吡坦组49.8%相近,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便秘和出汗等,病人均能耐受。结论:国产唑吡坦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进口唑吡坦相当。

  •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研究

    作者:袁勇贵;吴爱勤;张心保;张石宁

    目的:探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关系。方法:使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30例抑郁症、20例焦虑症患者和21例正常人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浓度。结果:3组患者的血浆NE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共病组与抑郁症组和焦虑症组无明显差异;抑郁症组的血浆5-HT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共病组和焦虑症组的血浆5-H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组患者之间血浆5-HT浓度也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能鉴别抑郁症和焦虑症,也不支持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是第3种疾病的观点。

  • 50岁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特征

    作者:左小光;杨甫德;吉中孚

    目的:探讨50岁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50岁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语言流利性测验(LF)、手指敲击测验(FTT)、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等测查。结果:患者组的所有认知测查结果均较正常人显著减退,且年龄、病程,阴性症状及亚型对患者认知功能有显著影响。结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阴性症状较重及非偏执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损严重。

  • 童年丧亲对抑郁症患者个性及临床特征的影响

    作者:姚洪秀

    目的:了解童年丧亲的抑郁症患者个性和临床方面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评52例童年丧亲的抑郁症患者(A组)及144例早年父母双全的抑郁症患者(B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A组E分显著较低、N分显著较高,焦虑和自杀行为显著较多、临床显效率显著较低。病程迁延者显著多于B组。结论:童年丧亲患者个性更为内向且情绪更趋向不稳定,更易出现焦虑和自杀行为,临床疗效较差,预后不良。

  • 精神分裂症脑结构的核磁共振研究

    作者:隋毓秀;刘文;李永平;翟书涛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技术(MRI)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改变。方法: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1例为对象,正常30例为对照,作头颅核磁共振扫描。结果:病例组第三脑室显著增宽,尾状核体积较大,海马增厚,各部位海马信号强度减弱。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明显,尾状核增大。

  • 颅脑外伤后智力损伤鉴定中装坏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北陵;刘仁刚;唐卓如;陆亚文;胡赤怡;杨彤

    目的:了解颅脑外伤后智力损伤鉴定中伪装坏劣的临床特点和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方法:由2名鉴定人员用定性评估的方法对被鉴定人进行伪装坏评估,并对评估后的伪装坏和基本合作的案例进行比较。结果:颅脑外伤后智力损伤鉴定案例中的伪装坏占这类鉴定案例的67.6%;伪装坏与基本合作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均无显著差异;轻型颅脑外伤案例中有95.5%的人表现为伪装坏,90.6%的伪装坏者的瑞文(Raven)测验成绩低于70分;脑外伤严重程度与智力损伤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在颅脑外伤后智力损伤鉴定中应常规进行伪装坏的定量评定,并应参考伤者的伤前智力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 老年期痴呆和帕金森病患病率调查

    作者:张国川;赵宝龙;许素珍;施永斌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期痴呆和帕金森病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社区55岁及以上老人进行调查。采用二阶段调查法,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帕金森病筛查问卷为筛查工具:以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POD)、Fud物体记忆测数(FOM)、快速词汇测验(RVR)、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为细查工具。按ICD-10老年期痴呆诊断标准确诊病例。结果:在1 186人55岁及以上老人中,痴呆患病率2.61%,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0.76%,血管性痴呆(VD)0.42%,混合型痴呆1.43%。帕金森病患病率为0.17%。结论:老年期痴呆和帕金森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和消耗卫生资源较高的慢性疾病。

  • 现实动机作案与责任能力的关系

    作者:李植荣

    目的:探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现实动机作案者与责任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78例现实动机作案者的责任能力。结果:除24例无精神病外,其余54例有各种精神障碍的作案者中有31例评定为限制责任能力,23例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无1例能完全免除责任能力。结论:动机论适合于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实践,现实动机作案者,不论其精神状态如何,均不能完全免除刑事责任。

  • 神经症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作者:庄希航;陈丽辉;陈静芳;林勇强

    目的:探讨神经症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对不同家庭环境、个人状况的神经症患病率进行比较,对调查出的15种神经症进行生活事件调查。结果:社会支持缺乏、经济水平低、邻居关系不密切、和家庭不和睦与神经症发生关系密切,神经症患者紧张、经济问题等生活事件发生率较多。结论:神经症发生与不良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 “神鬼观念”对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影响

    作者:杨洪;师建国;王雪

    目的:了解“神鬼观念”在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中的影响。方法:将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症状按内容分为与气功相关,与“神鬼”相关,与特异功能相关,与“宇宙人”相关和其它5大类;统计各症状内容所发生的频度。结果:共分析42例患者,均具有与气功相关的症状,“神鬼”内容为仅次于气功的第2大症状内容,占83.3%。在7个高频症状中,有6个症状出现“神鬼”内容且出现频率达到2/3以上。结论:“神鬼观念”对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具有重要影响。

  • 氯氮平药物代谢与外周白细胞的关系

    作者:金卫东;赵汉清;孙剑;刘桂永;苏宗荣

    目的:探讨氯氮平代谢与外周白细胞的关系。方法:对55例单独接受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每周1次作血常规监控,在稳定治疗剂量1周以上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氯氮平血液浓度和代谢产物去甲氯氮平水平,并将其与治疗后白细胞及分类作相关分析。结果:氯氮平代谢率与治疗后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无关。结论:氯氮平代谢率很可能与导致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的危险性有关。

  • 参麦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作者:陈圣祺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异常血液流变的疗效。方法:对42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异常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参麦注射液治疗2周,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异常指标改善率为73.8%;精神症状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7.8%。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能是疾病发展过程的重要表现。参麦注射液对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疗效,无任何副反应,可作为抗精神病药的辅助治疗手段。

  • 黛力新对内科病人中焦虑症状的治疗

    作者:陈剑群;耿德勤

    目的:探讨黛力新治疗内科病人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内科门诊和住院常见病的病人,并应用黛力新对其进行抗焦虑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变化。结果:176例内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有焦虑的占80.3%,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24例应用黛力新抗焦虑治疗后有焦虑的占11.0%,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1),基本接近健康人群焦虑发生率。52例未加用黛力新治疗的病人在治疗后有焦虑的占32.3%,也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1),但明显高于黛力新治疗组(P<0.05)。结论:内科常见疾病的病人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而适当的抗焦虑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病人的躯体功能康复。

  • 精神分裂症的中枢单胺递质代谢研究

    作者:陈晓岗;陈远光;廖卫平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中枢5-羟色胺(5-HT),高香草酸(HVA),4-羟基苯乙二醇(MHPG),5-羟吲哚醋酸(5-HIAA)相互作用的差异。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40例首发后经8周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5-HT,HVA,MHPG,5-HIAA进行检测,并以比值作为相互作用的指标。结果:精神分裂症组HVA/MHPG,5-HTAA/5-HT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HVA/MHPG比值两组间差异消失,而HVA/5-HIAA组间差异仍有显著性。结论: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存在5-HIAA/5-HT的降低及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异常。

  • 海洛因依赖者血小板5-羟色胺水平的观察

    作者:高志勤;余海鹰;刘桂永;宋梓祥;汪广剑;张书友;陈方斌;高柏良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血小板5-羟色胺(5-HT)水平。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HPLC-ECD)测定26例海洛因依赖者及26例正常对照者的血小板5-HT水平。结果:海洛因依赖者血小板5-HT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为高。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5-HT能神经功能失调。

  • 两类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影响的对比

    作者:李秋英;蒋兴海;吴斯珍

    为了解吩噻嗪类与二苯氧氮平类对心电图的影响,我们将两类药物进行对比,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近3年在我科住院的60岁以下重性精神病患者,共1 150例进行心电图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男430例,女720例。使用氯氮平610例,用量100~200mg/d;氯丙嗪383例,200~300mg/d;奋乃静132例,10~20mg/d;甲硫达嗪25例,100~150mg/d。2 结果 两类药物对心脏毒性反应,二苯氧氮平显著较吩噻嗪为大,见表1。3 讨论

  • 抑郁症与抑郁性神经症的比较

    作者:傅正闯;杜凌阳

    有研究认为,抑郁症与抑郁性神经症属于同一类疾病,有着相同的生物学基础[1、2],也有人认为它们完全不同[3]。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两症的临床对比,观察其异同点。1 对象和方法 病例来自我院门诊和首次住院病人。符合CCMD-2-R诊断标准,既往无双相情感障碍发作史,既往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史,入组前4周未经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共60例。其中抑郁症28例,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17~62岁,平均(36.8±9.7)岁;病程1~307月,平均(32.7±10.1)月;受教育年限2~15年,平均(6.7±2.6)年。抑郁性神经症32例,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25~59岁,平均(36.8±9.7)岁;病程24~313月,平均(34.2±9.3)月;受教育年限1~17年,平均(6.3±2.4)年。以上两组各因素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填写调查表,以SCL-90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将原始资料输入Excel软件,在微机上完成χ2检验和t检验。

  • 氯氮平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调查

    作者:林海

    对长期应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进行迟发性运动障碍(TD)调查,并以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患者作对照。1 对象和方法 系本院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CCMD-2-R标准。研究组至少1年持续单用氯氮平治疗,除外以往使用其它抗精神病药者。对照组以至少1年以上持续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除外合并使用氯氮平或舒必利者。研究组52例,男性,平均年龄(43.6±8.2)岁,总病程(13.3±7.34)年,持续服药时间(4.2±2.3)年,药物剂量折合氯丙嗪效价(352±125)mg/d。对照组46例,男性,平均年龄(45.3±7.8)岁,总病程(15.2±8.4)年,持续服药时间(5.2±2.8)年,药物剂量折合氯丙嗪效价(423±182)mg/d。两组以上各项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测评。确认TD:AIMS中至少1项≥3或至少2项≥2。

  •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特征

    作者:张小聆;黄运坤;温达民

    我们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病例选自我院1998~1999年期间住院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62例(简称分裂症组),以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60例(简称抑郁症组)为对照,均符合CCMD-2-R诊断标准。分裂症组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9~49岁,平均(29.4±7.4)岁。病程4月~20年,平均(5.3±2.2)年。住院次数1~7次,平均(2.3±1.6)次。近期疗效:痊愈21例,显著进步33例,进步8例。家族史阳性者16例。抑郁症组60例,男、女各30例。年龄22~59岁,平均(34.1±12.3)岁。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分析

    作者:李刚;丁志杰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猝死近年来报道较多,发生率虽低但后果严重,为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现将我院1980~1999年期间19例(发生率为住院病人的0.9‰)猝死病人的猝死危险因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性别、年龄与诊断: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41.9±11.8)岁。精神分裂症1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3例,癔症3例,偏执型精神病1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 猝死时住院天数:7天内7例,7~14天4例,14~60天4例,60天以上4例。 猝死时的病期:3月内3例,3月~5年4例,5年以上12例。 猝死发生的时间:夜间睡眠中8例,白天11例,其中进食后1小时内死亡者1例。 猝死前躯体情况:有躯体疾病者5例,分别为风心病1例,空洞性肺结核1例,肺气肿1例,双下肢被截伴贫血1例,肌萎缩1例。猝死前均使用各种抗精神病药。 辅助检查:猝死前心电图异常者2例,其中T波改变1例,低电压,顺钟向转位1例,1例脑血流图示脑供血不足、血管弹性差。

  • 精神科青年护士心理调查

    作者:张钰;冯艳梅;王冬梅

    精神科护理工作有许多方面不同于其他科的护理工作,我们对70例精神科青年护士作心理调查,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调查70例,其中男20例,女50例,年龄18~25岁,平均19.5岁;参加工作1~5年,平均2.3年。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①职业选择自主性;②对精神科护理的个体心理适应能力;③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社会地位的认识;④对精神科病人的关心理解;⑤对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满意度;⑥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前景发展;⑦对精神科工作的护理待遇。以单人答卷,相互不联系。2 结果 对职业选择自主者31人,39人为盲目选择或迫于无奈。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心理适应能力:刚参加工作不适应的62人;1年后心理适应的35人,2年后心理适应的27人。认为精神科护士社会地位低下的有47人(其中有23人认为社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

    作者:曲绵云;王秀云

    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持续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常需长期或多次住院。但有些恢复期患者却出现住院依赖[1],表现为:依恋医院,即使生活自理好,且能承担一定的劳动和责任的患者仍不愿出院,有些患者出院后病情很快恶化,再入院后可迅速缓解。住院依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住院环境1.1 相对宽松的气氛由于患者的精神症状常常给家庭、社会造成困窘或危害,而受到亲属的疏远、歧视、敌视。住院后,医护人员以病人能理解的方式与他们交谈,理解他们的病态意念,病员间相互平等,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满足。1.2 生活方式许多患者日常生活没有规律,住院后饮食起居皆有规律地进行,一切有人照料、协助,可能剥夺了患者保持生活技能的机会,使其逐渐形成不良行为模式:个性依赖[2]。1.3 管理方式患者的病情迫使医院采取强制性隔离,这种方式割断了患者的社会交往,疏远了亲情关系,使患者对社会信息的获得少,对家庭和社会由疏远到陌生,甚至断绝,丧失了回归社会的能力。

  • 停用抗巴金森药的副反应观察

    作者:尚炳成;冯守荣

    我们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停用抗巴金森药副反应进行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98例,其中23例在服用抗精神药的同时,并用抗巴金森药盐酸苯海索2~4mg(药物组);75例在服用抗精神病药时,停用抗巴金森药(停药组)。观察6周。以Simpson-Angus量表每周评定1次。

  • 氯氮平致意识障碍31例分析

    作者:张成华;张桂华

    氯氮平引起意识障碍并不少见,现对氯氮平治疗中出现药源性意识障碍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系1986~1996年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5~69岁,平均49.9岁。诊断精神分裂症21例,癔病4例,躁狂症4例,脑动脉硬化所致精神障碍2例。氯氮平每日剂量为50~600mg,平均291mg/d。23例为单用氯氮平,氯氮平合用碳酸锂或奋乃静各4例。有5例合用安坦。意识障碍在用药1~13天,平均6.8天后发生。同时有躯体疾患者19例,其中发热7例,心肌劳累7例,腹泻3例,高血压脑动脉硬化2例。

  • 体象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何家声;何伦;杨雪花;邓旭阳;鲁龙光

    体象障碍(body-image disturbance)是指个体躯体外表不存在缺陷,而主观以为具有奇特的丑陋,由此产生心理痛苦的一组病症。国外自80年代初期开始此项研究。我们于1999年初,在青年学生和成人学生中开展了体象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3所高校(医、理、工),2所中学(初中、高中),1所成人教育学院进行调查。资料完整者共1 254人,大学生623人,中学生419人,成人学生212人;年龄为11~41岁。 采用鲁龙光编制的体象障碍调查表,分为23个大项,共有65个小项,每项按4级评分(0:没有;1:偶有;2:常有;3:几乎总有)。评分越高,表示体象障碍程度越重。此表有较高的信度(稳定系数0.720)和效度(校标校度0.684)。主要测量缺陷感、审美观、主要症状、社会功能负面影响、外界评价、伴随症状、病因及治疗8个方面,以总分≥36分做为划分体象障碍有无的标准。

  • 利培酮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作者:陈秋明

    本研究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并以舒必利作对照,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1 对象与方法 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40分,共62例,其中利培酮组32例,舒必利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期及入组时严重程度(BPRS评分)上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利培酮组,10日内加至治疗剂量4~6mg/d;舒必利组,10日内加至1 000~1 200mg/d。疗程6周。有副反应者可合并使用安坦、舒乐安定等。

  •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儿童甲亢1例报告

    作者:张溪;李丽梅

    患者男,16岁。1986年起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常违纪,斗殴,说谎,无法完成学业而休学。在家易发脾气,砸东西,攻击父母。1997年首次以“品行障碍”收住院,疗效差。出院后除仍有上述表现外,还出现夜眠少,话多,四处乱跑,夸大,精力旺盛,充满快乐感,而于1998年、1999年2次以“躁狂症”收住院治疗,但疗效也都不佳。2000年3月,患者病情加重,表现夜间不睡,又唱又跳,眉飞色舞,喜近异性,进食多但消瘦明显,再次住院治疗。入院时兴奋活多,不停说唱,以唱歌回答问题,极度消瘦,心率115次/分,双手平举手指震颤明显,眼球稍突出,甲状腺不肿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素检查FT3 11pmol/L,FT4 39.9pmol/L,其他实验室检查正常,更改诊断为“甲亢伴发的精神障碍”,给他巴唑10mg,每日3次及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获较好疗效,后未再发。 讨论:由于儿童甲亢伴发的精神障碍少见于精神科病房,而本例表现又酷似躁狂症,以致一再误诊,提示临床医生,不应只将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好的病例均归为难治病例,而应全面认真分析,以免误诊。

  • Capgras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汤启芳

    Capgras综合征,又称冒充者综合征或替身综合征。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男性,22岁,初中文化,未婚,因疑被害,冲动伤人等,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自幼娇生惯养,固执依赖性强,1998年5月无明显诱因起病,表现孤僻不合群,易激惹,后出现自语,傻笑,在家中有不安全感,认为自己才能非凡,可以做国家领导人。经氯丙嗪治愈。2000年10月因停药复发。怀疑有人议论,拒绝吃家中的饭,认为自己的母亲与别人鬼混,终日担心母亲会离开家,抛弃他,某日看见有人(实为其母)走进他的房间,并在不停地翻东西,称此人与母亲相貌相似,只是眼睛有点不像,是个“假妈妈”,目的是来拆散他的家庭,于是用铁锤把此人打死。家族史阴性。病前性格孤辟自私。精神检查,牵连观念,被害妄想,坚信死者是“假妈妈”,行为乱,情感不协调,无自知力。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CT无特殊。 讨论:有文献报导,Capgras氏综合征,多见于脑缺氧,脑萎缩,脑外伤,慢性酒精中毒等脑器质性病变,可能与右侧大脑半球顶枕颞区病变,或右半球中央系统及网状结构的内部联合及丘脑病损,而影响面部识认,致容貌失认导致Capgras氏征,此病例为青年,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对母亲既爱又恨产生妄想观念-Capgras综合征,并残酷的将母亲杀死,也应作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教训。

  • 路易体痴呆1例报告

    作者:李均林;刘开成

    路易体痴呆(Lewy body dementia)在精神科临床并不多见,现报道1例如下。 患者男性,72岁,已婚,初中文化,退休工人。2000年1月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反复洗手,1天要洗几个小时,同年7月开始怕脏,每天需用两圈卫生纸反复擦裤档,由于怕大小便粘在身上,不敢喝水、吃饭,人渐消瘦。后不能走路,手脚僵硬,大小便解在床上,说“天花板上有人要杀我”。既往史、个人史及家庭史无特殊。体查:衰老面容,全身极度消瘦,营养极差,全身肌肉萎缩,四肢肌张力增高(下肢更严重),不能行走,双手平举时有细微震颤,有左右失认。 精神检查:时间、地点定向较差,呈亚木僵状态,有刻板言语,情感不协调,个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远近记忆、瞬间记忆、计算力、一般常识、理解判断综合分析能力都减退。晚上常呈谵妄状态,有丰富的幻视、幻听及继发的片断的被害妄想。长谷川量表评分为90分,局部缺血量表为4分。头部CT提示“双颞叶、海马轻度萎缩,第三脑室中度扩大”。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讨论:路易体痴呆于1961年由Okazaki首次报道,国内报道较少,一般认为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理组织学特征为大脑皮层有Lewy小体。 本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CT影像学诊断基本符合路易体痴呆的临床特点,患者以强迫症状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大小便失禁及自发的锥体外系体征,伴有进行性的智能损害,情感普遍受损,同时有突出的发作性谵妄。既往没有明确卒中史,影像学亦无脑中风、脑缺血损害的证据,体查和实验室检查也排除了其它躯体疾病引起的波动性认知改变。特别是病情进展较快,痴呆越来越严重,住院20天后出现吞咽困难、口齿不清等假性球麻痹的症状。按照Okazaki的观点,本例属于弥漫性路易体痴呆。一般认为路易体痴呆属于皮层下痴呆,根据CCMD-2-R,本例可归入脑变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治疗方面,可予促进神经代谢的药物,对于精神症状,可短期小剂量使用氟哌啶醇,对于锥体外系症状,必要时可予小剂量的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

  • 伴虚构妄想的精神分裂症2例报告

    作者:吴亚涛

    临床上以虚构妄想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分裂症十分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 例1,男,51岁。总病程27年。患者接触良好,自述不可能有过的经历:“1949年我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贵族家庭,在那里读了小学、中学,有很多亲戚朋友。1960年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乘火车来到中国,下火车后我又改乘汽车,来到了大理我的养父母家。”问为何来中国,称“我身系重任,是米兰党的领导派我来中国帮助共产党做大事业”。患者并且表情痛苦地称“省公安厅认为我是特务,把我搞成大案要案,随时监视我”。“我没有病,2003年米兰党的领导要来接我,我要回意大利了”。患者暴露出非血统、被害等妄想,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及行为相一致,无自知力。 例2,男,23岁。患者意识清,自称“去年中央领导人坐着隐形战斗机来找我,问我邓小平死后谁当主席。他想让我当主席,我不当,他们就判我卖国罪,把我当成特务”。还称“有一天我坐着三轮车,就有许多人跟踪我,用枪指着我,用子弹打我,用窃听器监视我,把窃听器放到我肚子里。去年5月23日,中央首长向我颁发了6块免死令,有联合国的1块,邓小平的1块……”。还称“我有许多发明创造,今年我发明了蜻蜓式直升机。今年5月我潜入了中国军火库,偷拍了雷达照片,搞到了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发明了蜻蜓式直升机”。患者有被害、夸大等妄想,感知正常,情感反应与内心活动相协调,无自知力。 讨论:该2例有以下特点:①以虚构性妄想为主要临床相。2例将既往从未发生过的事,坚决当成是亲身经历,以此形成的各类虚构性妄想主宰了患者的主要精神活动;②各类妄想内容生动丰富,情节复杂,时间、地点、人物都被塑造得十分逼真,但都脱离现实,荒谬离奇;③患者感知正常,情感与行为及妄想内容相协调,思维联想亦正常;④患者自知力丧失,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按CCMD-2-R标准,该2例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差。

  • 碳酸锂所致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

    作者:张晓斌;侯钢

    碳酸锂主要用于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治疗后约42%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典型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明显的躯体和神经精神症状,易引起医生的重视,但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T)却很少研究。本文综述SCHT流行病学、可能的机制、临床表现和处理对策。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抗抑郁效应

    作者:金卫东;徐乐平;施建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治疗抑郁和焦虑的作用,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也取得很好的效果[1],而且还对伴发的妄想、幻觉有效[2],因此,已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不仅有利于抑郁、躁狂症状的消失,而且还可以预防发作、中断转相。1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1.1 氯氮平: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近期和远期的自杀率都明显少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这主要与氯氮平减少抑郁、明显缓解精神病理学和改善认知功能有关[3]。Melzter的研究发现,自杀的成功率降低85%,提示氯氮平有显著的抗抑郁效果[4]。

  • 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的几个问题

    作者:罗小年;翟书涛

    在CCMD-2-R中,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是心因性精神障碍的一个特殊类别。有关这类疾病很少有研究报道。现拟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文化和文化的致病作用 关于文化,现在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有学者统计目前有关文化的定义有400余种。《文化学词典》将文化定义为:“可以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出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它包含着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和心的部分”。文化主要的表现形式有艺术,语言,宗教,信仰,习俗等。其实,几乎所有的文化形式都可能对心理活动产生影响,也可能修饰精神症状表达的内容。研究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着眼点不应该是所有的文化表现形式,而应主要着眼于文化的病源性,即引发、诱发或有利于精神障碍发生的文化实践。在各种文化形式中,只有某些可能强烈持久影响心理活动的文化现象才有可能成为病源性文化,这些文化主要是指流行于某些人群中的文化信念。ICD-10中,文化特定性障碍有12种形式,全部与某种特定的文化信念有关。文化信念是一种群体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强烈地影响群体中的个人,使其心理活动发生改变,文化特定性障碍就是这类心理活动改变的病理性结果。文化信念改变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多样的和复杂的,人们对这类问题知之甚少,例如对文化特定性障碍中常出现的意识改变状态,就有一些矛盾的认识。

  • 监护人的责任——读者来信

    作者:

    编辑先生: 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若一精神病人发生造成危害社会或他人的行为,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那么他的家属或监护人应负何种责任呢?请专家赐复,谢谢。青岛市王一波答读者来信王一波医师: 精神病人发生危害社会或他人的行为,经鉴定确认为实施危害行为时处无责任能力状态,因而相应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根据我国《民法通则》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而一精神病人实施危害行为时无责任能力的依据是实施危害行为时丧失了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因而也可推断其在该行为时系无行为能力人,但其危害行为并不是民事行为,但在处理上,可参照《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处理,所以监护人所负的责任是民事责任,具体的说就是承担的赔偿责任。 而对赔偿《民法通则》第133条第二款又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所以对于监护人来说,只有在被监护的精神病人没有足够的财产支付赔偿费用时,才负相应不足部分的赔偿,至于何为监护?谁担任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法律有明确规定,不再赘述。 实践中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为精神病人对其实施危害行为时系限制责任能力,则其行为是构成犯罪的,可在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第二种为若精神病人对其实施危害行为系无责任能力,则刑事诉讼终结,被害方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综合医院中的心理咨询——读者来信

    作者:季建林

    编辑先生: 在综合医院里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对内外等各科病人可有什么帮助?从事这项工作的医师应具备那些条件?请那位医学心理学专家赐教,不胜感谢!河南金求宝答读者来信金求宝同志: 有关综合医院开设心理咨询的工作在过去10多年里我国许多地方已有开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综合医院心理咨询工作是临床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即国外所称的会诊—联络精神医学或综合医院精神医学。从精神医学的发展史来看,初是收容—精神病院精神医学,到60年代和70年代国内外逐步发展起来社区精神医学。近10年来,已有美国学者提出,新世纪精神医学的发展方向将是精神医学回归医学的时代—即精神科工作者走向综合医院,与内外各科医师共同协作,诊治临床各科病人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从国外综合医院建制上可以发现,内、外、妇、儿、精神科是基本的5大科,这一建制已经在国外运行工作了近40年,并愈来愈强调精神科在综合医院工作中的地位。而国内由于诸多历史原因,绝大多数综合医院没有精神科,精神科的工作更多的局限于精神病院。不过值得欣慰地是,近年来国家在评定等级医院中已将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与否作为标准之一,这方面工作已引起重视。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心理咨询”门诊在综合医院工作的性质仍是以医学为主,并非社会上面对一般人群的心理辅导与咨询,至于为何用“心理咨询”而不用精神科,主要还是因为在普通人群、内外各科医师对精神科认识上仍存有传统的偏见,而代之“心理咨询”相对更易接受。因此,国内综合医院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实际上是精神科医师走进综合医院的一种形式,切不可将此从精神医学领域中分割出来。1 心理咨询对内外各科病人有帮助吗?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实,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与住院病人中,约10%~30%的躯体疾病病人患有抑郁、焦虑障碍,在1 000张病床规模的综合医院中,住院病人的精神科月会诊率为5%~25%。另外,相当一部分的躯体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等)属于心身疾病范畴,即心理社会因素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上起着重要影响。再者,医疗环境、疾病本身及其治疗方法往往也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如得知身患绝症、化疗反应、术前紧张等)。上述这几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精神科医师深入到综合医院,与内外各科医师共同处理。真正在临床实践中贯彻执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面对的绝大多数仍是病人,因此,咨询乃包括诊断和治疗两方面。准确的诊断、及时、恰当地处理往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这些病人大多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而产生的误解、担心或躯体疾病诊治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反应,及时地予以解释、指导、帮助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少部分病人予以一定的药物治疗也可得到改善。可以这样说,恰当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对内外妇儿各科病人是有帮助的。2 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因为是在医院,面对的是病人,因此,综合医院心理咨询医生原则上必须是医师。如果是心理学工作者,则必须有一定的临床医学基础和精神科的临床实践经验,否则难以胜任。如果是神经科或内外各科医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需要有精神科临床实践至少3~6月;如果是精神科医师从事咨询,则需要有临床内科或急症处理的经验,尤其是要将传统的精神病院式精神检查(侧重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改变为侧重情感、行为等表现的检查(因为绝大多数咨询病人为非精神病性)。 除了专业知识的掌握、临床经验的积累之外,心理咨询医师必须具备或学会与其他各科人员共事,切不可有“唯我独尊”的想法。国外已将此项工作列为青年精神科住院医师培养内容之一,有必要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因为学会与人交往、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是临床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不外乎要具备:学会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别,常见心理/精神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常用心理评估的工具及其正常值,一般心理治疗的技术,专业心理治疗的方法,以及常用抗抑郁、抗焦虑、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及副反应等。 后,时刻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学会请会诊和转诊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病人的问题既多样又复杂,并非如同书本一样。因此,不断从病人那里学到问题,不断与同行交流、讨论,不断归纳、总结,方能成为一名好的综合医院心理咨询工作者。

  • 精神药物的副反应及其处理

    作者:席巧真;刘小翠;王心蕊;陈海支;李新胜;林敬华;赵惜辉;吴金凤;胡力沙;李晶;韩凤金;姜宇河;罗瑜;董问天;孙萍;李晓青;李净;安震;杨翔鸽;曾会群;黄玉芳;朱相华;李翔;郭沈昌;杨秋琴;刘安劳;赵长江

    本刊编辑部综合 编辑:精神药物副反应多种多样,有些个案还是过去未曾报道过的,本刊相当时间以来,每期均有刊出,本期又对14篇来稿进行综合,是由16个单位27位作者所撰写。1 恶性综合征 席巧真、刘小翠、王心蕊:药源性恶性综合征(DMS)发生率似已降低,但难以完全避免。我院1994年10月~2000年9月间发生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3~53岁,平均(36±6)岁。除1例有心肌缺血,左肾结石及轻度萎缩外,余11例无严重躯体疾患。DMS典型发作10例,不典型发作2例(早期)。误诊为痴呆有2例在住院过程中有2次发作,余均发作1次。DMS发生前1周精神症状有兴奋冲动5例,食欲差及失眠各7例。各种抗精神病药(多为中、小剂量)均可引起。DMS发生时体温升高(>37.2℃),其中有2例超过39℃;肌肉强直,肌张力增高;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心动过速(均>100次/分),血压不稳,呼吸急促,有2例致面色青紫、多汗、皮肤湿冷。肌酸激酶(CPK)值增高(400~1 450U/L),白细胞增高,多为12.4~15.6×109/L。 经停用一切抗精神病药物;大量补液,适当给予能量合剂或林格氏液加速药物代谢,有的给予速尿促进其排泄;给多巴胺激动剂金刚烷胺、溴隐停或左旋多巴,以及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处理后均获抢救成功。DMS多发生于长期或一次应用大量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之后,或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后。因此应尽量单一用药,加药应缓慢,如病情需要加快加大用量时应注意病情变化。对于饮食差或极度兴奋躁动过度消耗的病人,应保证病人营养。注意病人的饮食起居情况,对于夏季炎热天气,多汗易于虚脱,应适当降低抗精神病药量。2 肠梗阻 陈海支、李新胜、林敬华:我院近10年来精神药物引起肠梗阻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5.3±13.1)岁。单一用药6例,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舒必利和氯丙咪嗪等,抗精神病药剂量大小不一,折合成氯丙嗪为50~600mg/d,平均(346±214)mg/d。8例患者均有典型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在发生肠梗阻前24小时至2周甚至更长时间,有5例出现稀便,有3例便秘与腹泻交替,腹泻时大便及血常规检查正常,后有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及排气。查体可见腹部高度隆起,有压痛,叩诊呈鼓音,偶尔可闻及肠鸣音。腹部平片结合X光透视可见肠腔大量充气,小肠和结肠显著扩张,运动迟缓。经过停药或减药、暂禁食、禁水、加用胃肠动力药(如小剂量新斯的明或西沙比利),行胃肠减压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有5例于24小时后病情缓解,3例病情恶化转外科治疗,其中2例通过保守治疗病情好转,1例无效死亡。 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实属急性继发性肠假性梗阻(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89~1395)。我们发现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在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后发生慢性肠假性梗阻。抗精神病药物有不同程度中枢及外周抗胆碱作用,可表现出交感和副交感为交错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发展便可能出现肠假性梗阻。应注意发现肠假性梗阻的早期症状,掌握其临床特征十分重要。 我们发现氯氮平更容易引起肠梗阻,并且与个体差异有关,与剂量并无绝对关系。3 氯丙嗪致性兴奋 赵惜辉:患者女性,35岁,未婚,既往体健,体检正常。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以氯丙嗪治疗,剂量加至300mg/d,4天后出现自觉周身发热,大汗淋漓,有性欲望,想脱衣服,想见刚认识的男朋友,因此焦虑不安,来回走动。以安定、心得安治疗无效,当天改为肌注海俄辛0.3mg,病者逐渐恢复平静,后予口服安坦2mg,每天2次,未再出现性兴奋表现。半月后停用安坦,3天后上述性兴奋症状再次出现,经肌注海俄辛,口服安坦后缓解。性激素除血清催乳素为1787μg/L外,其余均在正常范围。4 氟哌啶醇致意识障碍 吴金凤:报告1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男性,37岁,既往体健,体检正常。入院当晚给服氯丙嗪50mg,肌注氟哌啶醇5mg,凌晨2时在走廊上乱跑,表情茫然,问话不答,随地小便,翌晨醒后完全不能回忆。停用氯丙嗪,仅肌注氟哌啶醇5mg,当晚又出现以上情况,改用氯丙嗪,安定后未再发生。本例病人由小剂量氟哌啶醇引起意识障碍,可能与个体特异性有关。5 氯氮平致肠梗阻 胡力沙、李晶:陈海支等报告氯氮平较易引起肠梗阻,我们也见到1例,且为小剂量所引起。患者女性,19岁。既往无过敏史,体检正常。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给予氯氮平及舒必利治疗,半月后氯氮平125mg/d,舒必利800mg/d,出现腹胀,腹部透视提示肠梗阻。给予新斯的明1mg肌注,清洁灌肠,胃肠减压,禁水,停药,第2天恢复。3天后再服氯氮平50mg/d,舒必利400mg/d。10天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即停服氯氮平,改服泰尔登、舒必利治疗,上述症状未再发生。2个月后治愈出院。对用抗胆碱能作用强的药物如氯氮平或合并抗胆碱能药物者及胃肠功能紊乱者,活动较少者(如长期卧床),反应迟钝,不能正确主诉者,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者,更要注意防止肠梗阻的发生。6 利培酮致意识障碍 韩凤金、姜宇河:有一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27岁。以利培酮治疗,起始服1mg,每日2次,渐增至2mg,每日2次。约半月后突然出现嗜睡状态,从鼻腔、口腔溢出少量白色泡沫,大小便失禁。白细胞13.6×109/L。立即停用利培酮,给予输液、抗炎、利尿治疗,约4小时后意识逐渐恢复,对所发生事情部分遗忘。改服氯氮平与舒必利未再发生,3月后治愈出院。本例表明对个别病例,利培酮可致中枢抑制而出现意识障碍,可能与体质差异有关。7 利培酮致阴茎异常勃起 罗瑜、董问天:阴茎异常勃起是利培酮少见的副反应。患者男性,15岁,诊断“精神分裂症”。以利培酮治疗,剂量于2周内加至2.5mg/d,5天后阴茎异常勃起,每天4~10次,自感疼痛,每次持续数至数十分钟,夜间更多,影响睡眠。患者表现紧张、恐惧,强烈要求使阴茎变小的药物,“否则不想活了”。停用利培酮1周后上述情况消失,改用氯丙嗪后未再发生。后又换用利培酮,剂量加至4mg/d,3天后又有阴茎异常勃起发作,改用氯氮平后渐好转,且未再发生。其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文献报道主要在于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影响下视丘-垂体-生殖轴。而李咏梅认为利培酮引起阴茎持续勃起的机理为支配勃起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失去平衡所致,因利培酮不仅能与α1-肾上腺能受体结合,还能与α2肾上腺能受体结合,使交感神经受到抑制而使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从而使阴茎海绵体的血管扩张而引起持续性勃起。8 利培酮致泌乳 孙萍、李晓青、李净:患者女,16岁。其父有“精神分裂症”病史。曾有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过敏史。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给予利培酮治疗,初始剂量为1mg/d,1周后渐加至3mg/d,出现轻微静坐不能而加用安坦4mg/d。至第12天出现乳房胀痛,并日渐加重。至第15天,两乳房出现泌乳,乳汁可自行流出浸湿小片内衣,多时则能自行滴下。逐渐减少利培酮用量,换用奋乃静治疗,泌乳逐渐减少,停用利培酮1周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等完全消失。已有研究表明,利培酮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泌乳素水平,这一作用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似,推测可能与其对DA受体,尤其是对DA-D2受体的阻滞作用有关。9 利培酮致性功能障碍 安震:有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利培酮治疗,出现性功能障碍副反应。系男性,31岁。利培酮剂量渐增至4mg/d,1月后体重由61kg增加至80kg。9月后剂量又渐减至1mg/d,体重亦降至72kg。服药2月后夫妻生活不和谐,阴茎勃起持续时间短,射精快。男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未经处理,剂量减至1mg/d后上述情况已明显改善。10 利培酮致耳鸣、乳房疼痛 杨翔鸽、黄玉芳、曾会群:报告1例男性患者,35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以利培酮治疗10月,大量为4mg/d,后以2.5mg/d维持治疗,出现左耳有“噗,噗”似飞娥扇翅膀声,每日2~10次,每次约1分钟,五官科检查阴性。2周后并出现左侧乳房胀痛及轻度压痛,并轻度肿大,无溢乳。利培酮剂量减至2mg/d后消失,再加量至2.5mg/d时又出现,后以2mg/d剂量维持,上述症状未再发生。11 利培酮致恶性综合征 朱相华、李翔:抗精神药可引起恶性综合征(NMS),利培酮也偶有发生。有1例女性,37岁,诊断精神分裂症,曾以氯氮平、舒必利、奋乃静、氯丙嗪、电休克等治疗,均无明显副反应。后换用利培酮。至12天时服氯氮平75mg/d,利培酮4mg/d,突然出现高热(38.7℃),全身肌肉张力明显增高,伴有粗大震颤,行走困难,张口及吞咽困难,表情漠然,缄默不语,多汗,呼吸急促22~26次/分,心率90~110次/分,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足量补液,营养支持,予能量合剂,鼻饲奶粉,抗生素防感染,物理降温,加强护理。1周后,病情好转。利培酮引起的NMS,国外已报道5例,国内亦报道4例。本例病人系由于过快换药所致。换药中出现NMS的机制可能是:长期服用氯氮平后,使中枢神经系统各神经递质受体产生适应性调节,当快速由氯氮平换为利培酮时,由于利培酮与氯氮平所阻滞的神经递质受体谱系不同,对各种神经递质受体的阻滞程度不同,造成DA系统与其它神经递质系统不能保持功能平衡。下丘脑通路的功能紊乱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温调节异常,散热减少;黑质纹状体通路的紊乱导致肌肉强直,并致产热增加,中脑皮质通路的功能紊乱导致精神状态改变。12 奥氮平致粒细胞减少 郭沈昌:患者女,20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使用氯氮平治疗时,曾发生白细胞缺乏,经停用氯氮平,并使用惠尔血后粒细胞回升至正常,以后未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因病情复发,单独使用奥氮平治疗,开始剂量2.5mg/d,当时血象正常。7天后药量加至5mg/d,查血白细胞(WBC)5×109/L,中性0.62。14天后奥氮平加至7.5mg/d,约2月后WBC4×109/L,中性0.02。约20天后奥氮平降至5mg/d,WBC3.7×109/L,中性0.64%。即停用奥氮平,使用惠尔血,5天后WBC11.8×109/L,中性0.86。因本例患者出现过氯氮平引起的粒细胞减少,故使用奥氮平时较为慎重,但仍引起粒细胞缺少。 奥氮平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资料从2000年9月4日在Internet网上检索来看,有关报道有16篇。该病人氯氮平引起粒细胞减少后1年余再使用奥氮平,又出现粒细胞减少,可能是该病人对药物特别敏感所致。故提示今后如发现有氯氮平出现粒细胞减少者,在使用奥氮平时仍需谨慎,以防止再次出现粒细胞减少。13 阿米替林致畸胎 杨秋琴、刘安劳:报告1例女性,26岁,诊断为“忧郁状态”。内服阿米替林50mg,奋乃静2mg,每日2次。5天后阿米替林加至150mg/d,奋乃静12mg/d。1月后病情缓解,以阿米替林100mg/d,维持治疗。2周后又减量至50mg/d,维持1月,自动停药。 患者于1年后来院诉说,上次住院时已怀孕,后足月出生1男婴,系双头,双头左右并肩而排。一个头颅五官发育正常,一个头颅较小,耳、鼻、口都有,但发育明显不成熟,出生后不会哭,自然死亡。今年再次见到患者时,又生育一健康男孩。14 多虑平致白细胞减少 赵长江:白细胞减少不仅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可能引起,某些抗抑郁药也可发生。报告1例女性,17岁,体格正常,诊断抑郁症。予以多虑平治疗,5日内,剂量由50mg/d增至200mg/d。1月后出现气短、乏力。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9×109/L。次日复查为3.7×109/L。立即停用多虑平改用丙咪嗪,并给鲨肝醇治疗,7日后再复查白细胞3.1×109/L,加用复方阿胶浆。再半月后,检查白细胞为6.8×109/L,停用鲨肝醇。本例病人于用药30天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状,并且进展迅速,经鲨肝醇的初期治疗,效果不显,合并复方阿胶浆治疗后获得了满意效果,表明多虑平致白细胞减少症不可忽视。 (本文署名,以文中出现先后为序)

  •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下)

    作者:杨甫德;王向群

    3.3 病理 目前的研究结果多数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静止性的,而不是渐进性的病程。年轻患者的认知成绩与老年患者比较在排除年龄老化因素后没有差异。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不是进行性痴呆障碍(不同于AD),与局部脑损害时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非常相似而且稳定。

  • 监护责任书制度的实施与对策研究

    作者:杨栋元;赵宝龙;王菊娣;陆怡

    上海市宝山区执行对重点精神病人亲属签订监护责任书制度10多年来,经广大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落实各项监护措施,大部分患者的医疗、服药得到保证,患者的病情稳定好转数明显增多,复发率降低,住院数减少,参与社会活动增加,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部分监护人没有很好的履行监护职责。为此,我们对已签订监护责任书2年以上的重点精神病人和监护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整改要求,不断完善监护责任书制度,同时评价监护责任书制度在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 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宋荣刚;任静

    目的:观察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万拉法新和阿米替林双盲对照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万拉法新组治疗有效率为90.9%,显效率为81.8%;阿米替林组分别为85.7%和71.4%;前者起效时间早于后者。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减分率均无显著差异,万拉法新组的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万拉法新可用以治疗抑郁症。

  • 氯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双盲对照观察

    作者:闫景新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新途径。方法:把经两种抗抑郁剂先、后足量、足时治疗无效者(即难治性抑郁症)98例,随机分成两组,通过氯氮平或安慰剂合并抗抑郁剂分别治疗4周,进行双盲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治疗2、4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氯氮平合并抗抑郁剂组(治疗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安慰剂合并抗抑郁剂组(对照组)降低无显著性。4周末HAMD减分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体评定量表(GAS)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8%、20.0%,以前者显著较高。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氮平可能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有效药物之一。

  • 舍曲林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戴福强;蔡巧乐;陈光东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口服舍曲林或阿米替林各治疗抑郁症36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从疗后2周至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异。治疗结束时TESS评分舍曲林组显著低于阿米替林组。结论: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副反应小,服用方便、安全,可首选使用。

  • 丁螺环酮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作者:张文跃;陶建荣;李伟东

    目的:探讨加用丁螺环酮对丙咪嗪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对38例丙咪嗪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分成A、B两组。A组加用丁螺环酮,B组继续原治疗不变。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Asberg抗抑郁副作用量表(ASBS)进行评定。结果:第6周末,A组HAMD总分减分率为41.6%,好转率为52.3%(10/19);B组分别为17.7%及10.5%(2/19)。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加用丁螺环酮对部分丙咪嗪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且不增加副反应。

  •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二)氟西汀合用氯硝西泮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刘晓伟;李庆

    目的:评价氟西汀合用氯硝西泮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氟西汀、氯硝西泮和氟西汀、安慰剂作随机双盲对照治疗50例抑郁症,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为依据,作疗效评定。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时间平均为(12.31±4.65)天,2周末、3周末时减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不同时间TESS总分无显著差异。结论:氟西汀合用氯硝西泮治疗抑郁症,起效早,减少自杀率及某些副反应。

  • 国产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邹开庆;万选珍;易宏

    目的:观察国产氟西汀(优克)的临床疗效和远期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60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优克和阿米替林治疗4周,随访1年。结果:治疗阶段两组疗效相当,副反应优克轻于阿米替林(P<0.05)。随访1年后优克组效果优于阿米替林组,副反应也轻(P<0.01)。结论:优克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副反应轻于阿米替林。长期维持治疗效果优于阿米替林(依从性高),副反应少而轻,且较安全,易于推广使用。

临床精神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