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림상정신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220
  • 国内刊号: 3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侯钢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鉴定有精神障碍的犯罪嫌疑人资料分析

    作者:唐全胜

    目的:探讨有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病学特点. 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BS),对147例涉嫌刑事案件的有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进行评定.147例犯罪嫌疑人被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组91例,有刑事责任能力组56例(限定刑事责任能力35例,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1例). 结果:有精神障碍的犯罪嫌疑人以男性、未婚、农民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居多(P<0.05或P<0.01).无刑事责任能力和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组以精神分裂症居首位;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组以物质依赖居首位;精神分裂症第2位.无刑事责任能力组案型以凶杀、伤害为主,而有刑事责任能力组则以伤害、强奸、盗窃多见(P<0.05或P<0.01).无刑事责任能力组BPR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有刑事责任能力组(P<0.05或P<0.01). 结论:精神障碍种类、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可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刘小兵;张雅红;谭庆荣;陈云春;王志忠;聂丹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80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1~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HAMA评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4~6周,两组相仿(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5.7%和54.1%;帕罗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0.6%和61.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6%,较帕罗西汀组44.4%显著为低(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

  • 事件相关电位与精神分裂症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彭江发;吴冬凌;高北陵;丁树明;廖春平;王鹏

    目的:研究事件相关电位(ERPs)与精神分裂症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对1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组),19例以阳性症状为主(阳性组),21例以其他精神分裂症为主(混合组)的患者和15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ERPs失匹配负波(MMN)及P300的测查.测查前3组患者均给予利醅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 结果:3组患者MMN和P300的波幅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阳性组中左侧颢叶(T3)点、阴性组中额叶点(Fz)点MMN的波幅较其他点下降更为明显;3组中仅阴性组的MMN和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阳性组中T3点及阴性组中Fz点MMN的波幅与PANSS减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48、0.56,P<0.05);阴性组各点MMN的潜伏期与PANSS减分率呈显著负相关(r=-0.45、-0.56、-0.53、-0.54;P均<0.05),Fz点P300潜伏期与PANSS减分率呈明显负相关(r=-0.52,P<0.05),提示MMN的波幅越小,潜伏期越长,疗效越差;反之亦然. 结论:ERPs对某些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陈广阳;谢建文;祁富生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8周.采用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价量表(MADRS),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MA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各周的MADRS减分率以艾司西酞普兰组显著较高(P<0.05或P<0.01),起效更快,临床有效率和缓解率更高(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舍曲林组更低(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确切,服药依从性好.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 康复期男性海洛因依赖者诱发电位P300研究

    作者:李武;胡春凤;杜芳;王桂山;翟金国;李龙飞;郝伟

    目的:探讨康复期男性海洛因依赖者(MPHD)听觉诱发电位P300(AEP-P300)与视觉诱发电位P300(VEP-P300)的特点. 方法:以Neuroscan脑诱发电位仪检测38例康复期MPHD(MPHD组)和1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前额区(Fz)、中央区(Cz)及顶区(Pz)AEP-P300与VEP-P300. 结果:MPHD Cz点AEP-P300波幅平均秩次为23.1μV,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8μV(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以动物图片为靶刺激(AT)时,MPHD组Fz点波幅显著升高,Cz、Pz点潜伏期显著缩短(u=2.37、2.56、3.10,P<0.05或P<0.01);在以药物图片为靶刺激(DT)时,两组VEP-P300各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以AT为靶刺激比较,在以DT为靶刺激时,MPHD组上述各点的Fz、cz、Pz点的VEP-P300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z点波幅显著升高(t=3.39,P<0.01). 结论:康复期MPHD者仍然存在明显的神经电生理功能的紊乱,对药物相关刺激呈现一定的偏好.

  • 儿童期受虐对抑郁症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

    作者:闫景新;高晓翠;周玉萍;靳陆平;楚平华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儿童期受虐的关系. 方法:120例抑郁症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儿童虐待定义分为受虐组44例,非受虐组76例;以10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严重度;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估认识功能;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对患者儿童期受虐史进行测评. 结果:与非受虐组相比,受虐组以女性较多,首次发病年龄较小,有偶者较少,单亲家庭、慢性病程及有自杀倾向较多;HAMD总分、焦虎/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因子评分均较非受虐组显著为高(P<0.05或P<0.01).受虐组WMS中倒数、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联想学习、触觉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及记忆商数得分显著低于非受虐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PRCA中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及虐待总分与HAND总分及多个因子分、WMS总分及多个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 结论:有儿童期受虐史的抑郁症患者,其临床症状、记忆力损害较无儿童期受虐史的患者严重;临床症状的严重度与儿童期虐待有关.

  •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诱发磁场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傲霜;谭俊华;谢世平;嵇利亚

    目的:以脑磁图(MEG)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诱发磁场(VEFs)的特点. 方法:2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3名正常人(对照组),给予右眼左半垂直视野黑白翻转格图形视觉刺激,记录受试者VEFs的M100波形、潜伏期、振幅及激活脑区的等电流偶极(ECD)的磁源性影像(MSI)的XYZ值. 结果:所有受试者VEFs的基本波形为M100,位于距状裂两侧的皮质.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VEFs的M100波形存在异常,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显著降低(P均<0.05);且ECD的XYZ值显示其M100反应的ECD位置在X轴上分布偏移. 结论:MEG可检测出精神分裂症患者VEFs存在异常,其视觉皮质中枢功能亦存在异常.

  • 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Meta分析

    作者:阳中明;蔡昌群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方法:用Meta分析对9项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 结果:西酞普兰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表明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χ2=135.02,P<0.01).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在治疗2周和治疗结束时的组间疗效比较,分别为d=-0.83,95%CI(-1.34,-0.31),χ2=9.99,P<0.01;YX<合并>=-0.08,95%C/(-0.27,0.10),综合显著性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0.81,P>0.05).提示西酞普兰起效较快,两组疗效相仿.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氯米帕明. 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米帕明相仿,但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 精神分裂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皮质醇研究

    作者:纪家武;蒋昕;陈红岩;黄少雅;林瑞前;郭少楠;翁赛铮;黄炜静;林涌超;莫夸耀;陈涛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 方法: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给予利醅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皮质醇、BDNF水平;对30名正常人采用相同方法进行检测,作为对照.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 结果:治疗8周,研究组皮质醇、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78、2.85,P均<0.01),BDNF水平与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r=0.415,P<0.05).治疗前研究组皮质醇及BDNF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呈显著正相关(r=0.371、0.425、0.406,P均<0.05;r=0.389、0.432、0.411,P均<0.05);但与阴性因子分无显著相关(r=0.337、0.342,P>0.05);治疗后研究组皮质醇及BDNF水平分别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相关(r=0.341、0.335、0.338、0.336,P均>0.05;r=0.349、0.332、0.350、0.353,P均>0.05).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发作时,存在生物学应激,表现为皮质醇水平升高,机体处于代偿阶段,BDNF表达上调,治疗后应激水平降低,表现为皮质醇水平下降,BDNF也相应降低.

  • 精神疾病患者首诊情况调查及健康指导的作用

    作者:刘霞;杨金华;李沛亨;高玉娥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首诊情况及给予精神健康指导的作用. 方法:调查453例精神疾病患者,了解其首诊情况,并进行精神健康指导,随访1年,观察指导前后的差别. 结果:有141例患者首诊于非精神科,在到精神科就诊前,大多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给予精神健康指导后,患者和家属对精神疾病和用药有关知识的了解有显著提高,依从性增加,复发率降低. 结论:应加强精神卫生的宣传,使精神疾病患者能及早获得正确诊断与治疗.

  • 抑郁症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生活事件

    作者:卜茹;周宏辉;张玉梅;张晓斌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变化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 方法:76例未经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患者组),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用酶联吸附反应方法对患者进行血清GDNF检测,并与5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患者组血清GDNF水平平均为(343.3±201.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GDNF水平平均(749.9±300.4)pg/ml(t=8.41,P<0.001).以LES评分200分为界,将抑郁症患者分为高应激状态(n=23例)和低应激状态(n=53例),高应激状态患者的血清GDNF水平平均为(244.3±144.1)pg/ml,显著低于低应激状态患者的平均(386.2±208.5)pg/ml(t=2.97,P<0.001).LES总分和血清GDNF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91,P<0.05). 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GDNF水平下降,应激对血清GDNF水平可能有调节作用.

  • 社区健康老人综合认知训练1年随访观察

    作者:冯威;李春波;陈优;成燕;吴文源

    目的:探讨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健康老人认知功能的长期影响效果. 方法:151名上海市某街道社区年龄≥70岁的老人参加研究.按先后顺序分为认知训练干预组90名和对照组61名.对干预组进行12周(共24次)的综合认知训练,采用中国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TBE)及自编健康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干预后1年对两组进行测评. 结果:干预前,干预组NTBE中有1项优于对照组,1项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项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后随访两组内比较,干预组NTBE分测验有19项(推理训练等)提高,4项下降(P≤0.05);对照组NTBE分测验有11项提高,3项下降(P≤0.05);1年后随访两组间比较,干预组NTBE分测验有3项(推理训练等)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健康老人多项认知功能在1年后仍有一定影响,其中推理能力较为明显.

  • 早发型与晚发型抑郁症遗传效应比较

    作者:祁曙光;张云彪;董小惠;张国富

    目的:了解早发型与晚发型单相抑郁症之间是否存在遗传效应的差异. 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115例单相抑郁症患者,以初发病年龄30岁为界,分为早发组47例和晚发组68例.对照组230名,无精神疾病,与患者组无血缘关系.对所得资料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估算. 结果:早发组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为55.3%(26/47),显著高于晚发组35.3%(24/68);早发组一级亲属心境障碍和单相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9.1%(23/252)和7.9%(20/252),显著高于晚发组一级亲属的4.8%(23/479)和3.6%(17/479);两组一级亲属单相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的0.2%.早发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96.3±1.3)%高于晚发组(75.7±1.2)%,脑部CT器质性改变亦少于晚发组(P<0.05或P<0.01). 结论:早发型及晚发型单相抑郁症均有明显的遗传效应,但二者的遗传效应存在差异.

  • 海洛因依赖者述情障碍研究

    作者:胡春凤;于兰;李武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PHD)述情障碍特征及与负性情绪的关系. 方法:对194例男性PHD(PHD组),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107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采用TAS进行述情障碍测评. 结果:PHD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SDS及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AS总分及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Ⅳ与SDS、SAS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8~0.294,P均<0.05或P<0.01);TAS因子Ⅲ与SAS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147,P<0.05). 结论:男性PHD存在明显述情障碍,并与负性情绪密切相关.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作者:覃松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疗程6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减低(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0%,利培酮组为8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 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似,不良反应少而轻.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作者:周海晓;丁志杰;王军;王小全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疗程均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反应量表(RSESE)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反应(EPS)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利培酮组53.3%(χ2=4.44,P<0.05). 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为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 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杜兴水;卢金奎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56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分别用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西酞普兰和舍曲林疗效与不良反应相近,以西酞普兰组起效较快;治疗2周,两组HAMD评分比较,以西酞普兰组降分较多(P<0.05). 结论: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可作为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血清催乳素及体质量的影响

    作者:黎雪松;黄炜;肖旭曼;雷素珍;梁月冰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 方法:7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5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PRL水平. 结果:两组间PANSS各项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在PRL水平改变及体质量增加方面优于利培酮组(P<0.05或P<0.01),泌乳、月经紊乱明显少于利培酮组. 结论:两药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以阿立哌唑对内分泌影响较小,更适合于女性患者.

  • 纳络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王皋茂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纳络酮联合传统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传统治疗).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2周,研究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起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t=9.91,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纳络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可减轻戒断症状,提高戒酒的成功率,是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较好的辅助用药.

  • 奎硫平联合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作者:寻知元;王丽莉;雷彤;张国双

    目的:比较奎硫平联合舒必利与单用舒必利治疗经奎硫平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合用组52例,给予奎硫平联合舒必利治疗;单用组53例,单用舒必利治疗.疗程均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安全性. 结果:治疗2~4周,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合用组有效率73.1%,单用组有效率64.2%(P>0.05). 结论:奎硫平联合舒必利与单用舒必利治疗对奎硫平无效的精神分裂症疗效相仿.

  • 强烈地震后心理危机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刘松柏;李春芳

    目的:了解四川省青川县曲河乡地震后各类人群心理危机的特点. 方法:以90项症状清单(SCL-90)为筛选工具,对地震后受灾及救援人员进行调查. 结果:1000人完成调查,受调查者SCL-90总分平均为(228.6±35.52)分,各因子分中除精神病性症状外均较国内常模明显增高(P<0.001).平原、山区直接受影响者SCL-90各因子分高于指挥、协调救援组;山区直接受影响者SCL-90除抑郁、敌对因子外各因子分高于平原(P<0.05). 结论:地震后各类人群的心理危机特点各异.

  • 非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

    作者:赵秀芹;庞胜芝;张子文

    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1].我们对再入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 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作者:李宁;张书友;王彦彦;李光耀;刘羽;周荣

    本研究用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以氯氮平为对照进行观察,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近5年来我院住院老年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60~70岁;1个月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排除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药物、酒依赖;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均正常.

  • 丙戊酸钠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

    作者:杨文;赵勇;鲁晓波;高猷

    采用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与单用奎硫平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并作临床比较,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2004年10月至2008年3月我院脑外科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未用过抗精神病药.共73例,随机分为合用组(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36例,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1±13.2)岁;病程8个月~2.3年,平均1.5年;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平均(69.1±7.3)分,单用组(单用奎硫平)37例,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3±13.7)岁;病程6个月~3.2年,平均1.7年;BPRS平均(68.2±7.1)分.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 丙戊酸镁联合碳酸理治疗双相躁狂对照研究

    作者:赵惠芳;吴素焕;丛晓山;张月卿;崔海华;康淑兰

    心境稳定剂在双相障碍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外有报道认为丙戊酸盐和碳酸锂联合治疗躁狂发作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1].本研究对此进行观察.

  • 情感障碍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作者:田树时;董天明

    情感障碍可能有脑形态学的改变.我们以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这些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 氯氮平联合氯硝西泮致呼吸道阻塞临床分折

    作者:兰胜作

    回顾性分析氯氮平联合氯硝西泮针剂治疗精神疾病导致大量分泌物阻塞呼吸道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方式调查

    作者:朱世辉

    本研究通过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防御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测评,探讨其心理防御方式特点,报告如下.

  • 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作者:寇建华;孙秋云;杜贵平

    以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1对象和方法为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我院住院青少年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发育迟滞.

  • 小剂量利培酮致晕厥1例

    作者:陈金;黄建东;苏琴

    1 病例患者女,51岁.诊断未定型精神分裂症16年.长期不规则服药,曾3次住院治疗.本次因自行停服氯丙嗪后病情复发,表现哭笑无常,乱语,唱歌,谩骂,乱发脾气,跪拜,饮食减少而再次入院.

    关键词: 晕厥 利培酮
  •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狂犬病2例

    作者:杜晖;温艳琼;陈勇

    1 病例病例1:患者男,46岁,农民.因胸臂疼痛、紧张、不眠1d入院.1 d前被工具击中胸臂部,入住胸外科.既往体健.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1.1×109/L;中性粒细胞9.48×109.L,头、胸部CT、心电图均正常.诊断为软组织挫伤.表现紧张、惊恐,精神科会诊考虑焦虑状态而转精神科治疗.3 d后出现恐水,不敢饮水,听到水声就避让很远.怕风,医生揭被检查时,瑟瑟发抖,称风太大,不让开门窗.唾液多,反复呕吐,发热,体温39℃.兴奋躁动,打人.追问病史,1年前自养的狗出现日夜吠叫,到处乱跑,患者曾被狗抓伤,未注射狂犬疫苗.更正诊断为狂犬病.第4天出现呼吸困难,咽喉肌痉挛,谵妄,不停喊叫,四肢痉挛,流涎不止;第5天出现抽泣样呼吸,并一度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复苏成功,此后一直昏迷至第9天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狂犬病
  • 氟哌啶醇致游走性心律2例

    作者:郭艺华;刘建武;付培鑫

    1病例病例1:患者男,25岁.因患精神分裂症而住院.入院时心电图正常,心率87次/min.给予氟哌啶醇逐渐增量至24 mg/d,4 d后感"心口"疼,其所指位置为心前区胸骨右缘外区域,范围不确定.自述1 d前上午10时左右感右侧背痛,刀割样,斜向左靠坐后疼痛可大部分缓解.当晚右侧胸部闷痛,左侧卧位可缓解部分疼痛.心电图检查: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心率88次/min,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氟哌啶醇减至20 mg/d,4 d后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心电图仍示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心率83次/min;减药30 d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0次/min.

  • "红牛"饮料致精神分裂症复发11例

    作者:李珊珊;罗维肖

    1 病例为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曾在我院住院患者11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25.4±5.3)岁;平均病程(10.6±35.0)个月.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饮料
  • 抗精神病药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探讨

    作者:黄啸;季建林

    对第2代抗精神病药作为抗抑郁药的增效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机制进行探讨.

  • 阿立哌唑对精神病性抑郁的辅助治疗

    作者:王莹;陈清刚;李涛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的疗效. 方法:62例精神病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和单用组(单用舍曲林).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HAMA和.BPRS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尤以合用组明显(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且耐受性好.

  • 齐拉西酮对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潘秀玲;许勇;郝翠杰;邓玉凯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7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氟西汀联合齐拉西酮)39例,单用组(单用氟西汀)37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以合用组在治疗各周降分更为明显(P<0.05或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相仿. 结论:氟西汀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氟西汀,安全性较高.

  • 奥氮平辅助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作者:邢玉栋

    抗抑郁药治疗常起效较慢,我们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发现可加速疗效,现报告如下.

  • 认知治疗对抑郁症的增效作用

    作者:马闯胜;马玲;闫翌君

    本研究就认知治疗对抑郁症的增效作用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0分;排除双相障碍、物质依赖、自杀倾向、器质性疾病.共84例,男48例,女36例;年龄17~68岁;病程2个月~40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间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治疗
  • 阿立哌唑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冯龙喜;缪金生;李娟;杨美娟;张卫华

    本研究对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 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对老年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作者:徐文炜;李金香;蔡燕;王群松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对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方法:72例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6例.电针组采用改良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每周5 d,12周为1个疗程;药物组给予抗抑郁药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 结果:电针组HAMD减分率>50%及25%的患者显著多于药物组(P=0.015);CGI-I显效率38.9%明显高于药物组22.2%(P=0.016).电针组不良反应事件平均为(4.9±5.1)%,明显低于药物组(9.7±5.5)%,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电针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结论: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与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法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较少.

  • 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临床评定

    作者:伍力;许秀峰

    对评估痴呆及精神症状的各种量表研究进展、评定方法、信度和效度等作一介绍.

    关键词: 痴呆 精神症状 量表
  • 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进展

    作者:李艳;崔蓉;张国富;罗小年

    对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起源、与治疗和干预的关系、效益、实施方法和执行过程中的困难进行综述.

  • 抗抑郁药在少年儿童中的应用

    作者:陈一心;储康康

    对少年儿童如何正确使用抗抑郁药和应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 关于同性恋的探讨——读者来信

    作者:阎同军;王焕林

    编辑先生:同性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否属于精神障碍颇有争议,但应该是精神卫生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不少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各抒所见,说法纷纭.请贵刊对此作一简介,以增加我们的知识面,谢谢.

  • 为"心因性精神障碍"正名

    作者:卢胜利

    针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在分类学上取消了心因性精神障碍进行阐述,并提出个人见解.

  • 寓检查于闲聊

    作者:李身录

    寓精神检查于闲聊的形式,可获得患者更真实的思想内容,为确诊提供帮助.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精神检查
临床精神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