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림상정신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220
  • 国内刊号: 3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侯钢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女大学生述情障碍与自尊、身体自尊及进食态度的关系

    作者:林小敏;李欣;张燕丽;唐蕊;王颖

    目的:探索大学女生述情障碍与自尊、身体自尊及进食行为的关系. 方法: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50名大一女生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进食态度问卷(EAT-26)、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身体自尊量表(BES)评估.以TAS-20的61分为界将入组者分为述情障碍组和非述情障碍组;以EAT-26≥20分定义为有潜在进食障碍(EDS);分析TAS-20与EATS6、RSES、BES的关系.结果:142名(31.56%)女生TAS-20≥61分纳入述情障碍组;44名(9.78%)女生EATS6总分≥20分为有潜在EDS,其中述情障碍组EAT-26评分(12.25±7.21)及潜在EDS检出率(16.9%)明显高于非述情障碍组(9.89±6.84;6.49%)(P均<0.01);RSES、BES评分明显低于非述情障碍组(P均<0.01).TAS-20总分与EAT-26总分呈正相关(r=0.13,P<0.05);与RSES、BES总分呈负相关(r=-0.51,r=-0.32;P均<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AS-20总分与RSES评分呈负相关(P<0.01). 结论:大学女生中述情障碍发生率较高,其影响个体进食态度和进食行为.

  • 首次抑郁发作患者米那普仑治疗后负性自动思维、述情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作者:张俊青;由炜;刘增训

    目的:探讨首次抑郁发作患者米那普仑治疗后负性自动思维、述情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对89例首次抑郁发作患者给予米那普仑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进行负性自动思维问卷(ATQ)、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评估,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米那普仑治疗12周后,患者ATQ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5.90,P<0.01);TAS-20中情感辩别不能因子分、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QLI中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01);物质生活条件维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ATQ评分与TAS-20中情感辩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及总分呈正相关(P均<0.01),与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无相关性;治疗前ATQ评分与GQL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呈负相关(P<0.01或P<0.05). 结论:米那普仑治疗能够改善首次抑郁发作患者的负性自动思维水平,降低述情障碍的强度,提高生活质量.

  •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文礼;尹良爽;蒋克中;曹斌;陈金波;蔡昌群;梁可美;王道金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组)及同期574例无凶杀记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凶杀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凶杀组首次发病年龄明显高于非凶杀组[(28.7±9.6)岁vs (24.8±7.6)岁,t=4.136,P<0.001],受教育年限和总病程明显低于非凶杀组[(7.3±3.1)年vs (9.6±3.0)年;t=6.227,P=0.001;(9.0±7.3)年vs(11.2±9.2)年,t=-2.049,P<0.041];凶杀组男性、无伴侣、无业、农村居民、经济状况差、既往暴力行为、未规律服药及有被害妄想的比率明显高于非凶杀组(P <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暴力行为、经济状况差、无业、居住在农村、有被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而规律服药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有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发病晚、病程短、教育年限低的特点;对既往有暴力行为、经济状况差、无业、居住在农村、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予以积极治疗及恢复期坚持用药.

  • 首次发病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期的影响因素

    作者:毛春燕;赖华;吴霜;张秀英

    目的:探究影响首次发病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期(DUP)的因素. 方法:采用自编问卷、精神分裂症首发症状评定量表(SO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调查218例首次发病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DUP时间、症状严重程度及其家庭关系. 结果:患者DUP中位数为7(3,14)个月,其中短DUP组(DUP≤7个月)98例,长DUP组(DUP>7个月)120例;两组患者起病形式、家庭结构、PANSS评分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起病慢、居住在农村、缺陷型家庭是DUP的危险因素;患者及家属受教育程度高、PANSS中阳性症状及兴奋敌对因子评分高、APGAR评分高是DUP保护因素. 结论:影响DUP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关怀是重要的保护因素.

  • 广泛性焦虑量表在颈椎病患者焦虑情绪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者:孙振晓;孙宇新;于相芬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S)在颈椎病患者焦虑情绪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应用GAD-7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筛查,同时进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临床定式访谈(SCID)评定.随机抽取30例患者在GAD-7测定1周后再次进行GAD-7评定. 结果:GAD-7 Cronbach'sα系数为0.965;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882~0.938,各条目间相关系数为0.718~0.887,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周后重测信度为0.952.GAD-7总分与SAS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4(P <0.01).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量表为1个因子结构,解释方差82.90%.以GAD-7≥10分为划界分,GAD-7灵敏度为94.23%,特异度为93.75%;与SCID评定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80(u=18.345,P<0.01). 结论:GAD-7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焦虑情绪评估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林;吉振鹏;杨甫德;王刚;方贻儒;陆铮;杨海晨;胡建;陈致宇;黄颐;孙静;王小平;李惠春;张晋碚;李小钧;司天梅

    目的:探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BD)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2010 ~2011年“中国BD患者诊断评估服务”项目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对306例BD患者中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99例(32.4%)患者应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中自杀模块分为自杀未遂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BD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结果:分别有36例(36.5%)及63例患者入自杀未遂组和对照组;自杀未遂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t=-2.37,P=0.020);发作频繁(x2=8.526)、伴有不典型特征(x2=6.673)、有自杀观念(x2=6.314)、有季节性特征(x2=4.956)及有精神障碍家族史(x2 =6.189)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自杀观念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BD患者的自杀未遂相关(OR=1.055,P=0.008,95% CI:1.014~1.098;OR=4.467,P=0.002,95%CI:1.750~11.403).结论:年龄大及有自杀观念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BD患者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严厉管教、亲子依恋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作者:王峰;周国权;谢红涛;李清伟;李萍;崔海松;李泽兵;周丹;尹莉莉;肖维琴;陈嬿;陆峥

    目的:探讨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父母严厉管教、亲子依恋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方法:分别对ADHD患儿(ADHD组,103例)及一般情况相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103名)进行依恋安全性量表(KS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及自制的严厉管教方式问卷调查;分析ADHD患儿父母严厉管教、亲子依恋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结果:ADHD组PHC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ADHD组父亲责骂评分与PHCSS行为及幸福与满足因子分负相关(P<0.05或P<0.01),父亲体罚评分与PHCSS总分、行为、合群、幸福与满足因子分负相关(P<0.05或P<0.01);ADHD患儿父子依恋是父亲体罚与儿童自我意识间的完全中介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子依恋是ADHD患儿自我意识的重要影响因素(B=8.954,SE=2.216,β=0.373,P=0.014,R2=0.139,F=16.333). 结论:ADHD患儿自我意识低下受到不良的亲子依恋及严厉管教方式的影响;减少严厉管教方式有利于改善ADHD患儿亲子依恋关系,进而可以改善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发展,促进ADHD患儿心理健康成长.

  • 老年单相抑郁障碍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脑白质变性程度比较

    作者:张建业;岳玲;洪波;安娜;王静华;李冠军

    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在老年单相抑郁障碍(UPD)与双相抑郁障碍(BPD)患者差异及其与临床相关性. 方法:收集30例UPD患者(UPD组)、23例BPD患者(BPD组)及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23名健康对照者(HC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并给予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估,应用Fazekas量表对头颅MRI的WMH程度评分;分析WMH评分与临床相关性. 结果:3组间脑室旁WMH (PWMH)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1,P =0.048),UPD组PWMH评分显著高于HC组(P=0.016);将年龄作为协变量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3.440;P=0.037).深部WMH (DWMH)评分及Fazekas量表总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WMH评分对是否患有UPD具有贡献,在考虑高血压、糖尿病、年龄的影响后仍有统计学意义(OR=2.968,95% CI:1.283~ 6.865,P=0.011). 结论:PWMH作为重要的脑小血管损害因素,是引起老年期UPD的危险因素.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现况调查

    作者:孙喜蓉;袁杰;瞿正万;张洁;江琦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对2015年采用多层次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60岁的3 579名老年居民进行调查;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为诊断工具,对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抑郁障碍患病率、抑郁障碍特点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有3 478位社区老年居民完成调查,525例(15.09%)符合糖尿病诊断,446例(12.82%)符合抑郁障碍诊断.糖尿病患者中100例(19.05%)共病抑郁障碍,2 953位非糖尿病老人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11.71%(346例);糖尿病组抑郁障碍检出率明显高于老年非糖尿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与年龄、有脑梗死病史及心脏病史相关. 结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尤其是高龄及有心脑血管病史者.

  •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抑制功能与完美主义特质

    作者:黄佳滨;陈珏;岳玲;亢清;古练;范青;陈涵;刘强;肖泽萍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抑制功能与完美主义特质的关系. 方法:对72例AN患者(AN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51名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饮食态度调查表(EAT-26)、进食障碍调查问卷(EDE-Q)、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BIS/BAS)、Frost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FMPS)心理评估和信号停止任务(SST)行为学测试;比较两组量表得分和行为学指标差异,并做相关性分析. 结果:AN组SST中的Go任务正确率和停止加工的潜伏期明显低于HC组(P均<0.05);BIS/BAS中的行为抑制系统得分、FMPS总分及其中担心错误、行为迟疑、个人标准、父母批评等因子分明显高于HC组(P<0.05或P<0.01);AN组BIS/BAS行为抑制系统得分与不健康完美主义呈正相关(P<0.05);SST结果与各自评量表评分无相关. 结论:过度抑制和完美主义特质可能共同构成了AN患者的认知内表型.

  • 团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游戏障碍青少年的干预疗效

    作者:宋清海;朱桂东;金国林

    目的:探究团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疗效. 方法:将40例诊断为网络游戏障碍的青少年随机分入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4个月的舍曲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同时接受为期4个月的团体心理干预,每次干预时间为1h,每周1次,共计17次.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第1、3和6个月末分别给予每周上网时间报告、网络成瘾测验(IAT)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 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IAT、SAS评分及周上网时间具有显著组别主效应、显著时间主效应以及显著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P均<0.05). 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改善网络游戏障碍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及焦虑症状,且有利于药物治疗后的长期康复和预防复发.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吴勇;平军娇;杜宝国;黄彩英;王向阳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 方法:对连续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6个月的门诊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研究组)及40名体检健康人(对照组)血液中性激素3项(泌乳素、雌二醇和睾酮)、甲状腺功能5项(总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激素和游离三碘甲状腺激素)及骨代谢标志物5项(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I型胶原羧基端前肽、25-羟维生素D和β-型胶原分解产物)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 结果:研究组血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端前肽和β-型胶原分解产物水平显著升高,而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主效应显著,除β-型胶原分解产物性别主效应不显著外其他指标性别主效应显著,交互效应均不显著.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性激素水平及甲状腺功能指标不相关. 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 焦虑症患者儿童期生长经历及完美主义研究

    作者:朱辉;毛梦丹;王坚勇;韩奇;吴帅波;鲁迎春;张月花;李周洋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儿童期被忽视、父母教养方式与完美主义特征及其关系. 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儿童被忽视量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76例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组)和8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调查. 结果:焦虑症组被忽视量表及完善主义问卷的各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上焦虑症患者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维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情感温暖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焦虑症严重程度与儿童时期被忽视、父母教养方式及完美主义存在明显相关性(r =0.698 ~0.945,P均<0.05).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焦虑症之间存在中介效应,6个维度的中介效应模型的平均效应值为0.09、0.10、0.09、0.03、0.08、0.06. 结论:焦虑症患者儿童期存在被忽视,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焦虑症之间起中介作用.

  • 心脏外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精神科会诊分析

    作者:梁玉兰;张娜;王文化;洪云;易进;贺建华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精神科会诊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间156例申请精神科会诊的心脏外科围手术期住院患者的会诊情况. 结果:2010年及2014年会诊率分别为0.04%及0.69%;主要会诊目的是处理兴奋躁动(53.8%)、焦虑和/或抑郁情绪(25.0%),主要会诊诊断分别为谵妄(58.3%)及焦虑和/或抑郁状态(21.8%);请求会诊的心脏外科医生与精神科医生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诊断上一致率较高(88.2%);89.7%的会诊病例被建议使用精神类药物治疗. 结论:心脏外科对精神科会诊需求增大,术前焦虑抑郁评估及干预有待加强,精神科除了提供会诊服务外,还应该加强联络方面工作.

  •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朱玉妹;朱明环;杨嘉宇;吕钦谕;何永光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OP)状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对555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并据此分为OP组(376例)及非OP组(179例);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 结果:555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OP发生率为67.7%(376例);与非OP组比较,OP组女性患者的比例及患者年龄显著增高(P<0.05或P<0.01);其中OP组男性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明显低于非OP组男性(P<0.01);女性患者年龄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OP组女性(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患者随着BMI值增高,OP发生率减低(P<0.01);女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OP发生率增加(P<0.05). 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OP风险较高;低BMI和高龄分别是男性及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OP危险因素.

  •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信号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黄瑛;孙喜蓉;金莹;龚恒芬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信号特征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 方法: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利培酮治疗3个月;入组时、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分别给予脑电信号采集,计算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关联维数(D2)、柯尔莫戈洛夫熵(K2)和Lempel-Ziv (LZ)复杂度,并与4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比较. 结果:除个别导联外,病例组入组时及治疗1个月后,各导联电极的D2、K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LZ复杂度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3个月后,除个别导联外其他各导联电极上D2、K2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LZ复杂度显著上升(P均<0.05),且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信号活动异常,治疗一定时间后其信号活动逐渐趋于正常.

  • 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6年的变化

    作者:郭俊慧;王高华;朱志先;刘忠纯

    目的:比较2008年与2014年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08年及2014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各科室邀请精神科会诊情况. 结果:精神科会诊患者2008年257例,2014年为688例;两年的会诊率、会诊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2008年相比,2014年患者单次会诊比例显著增加(Z =4.20,P<0.05);内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肿瘤科会诊比例显著增高,外科、感染科和老年科会诊比例显著降低(P均<0.05);患者因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和既往精神障碍史但目前无症状的会诊比例明显增高,而急性脑综合征和精神病性症状的比例明显降低(P均<0.05). 结论:6年间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对精神科联络会诊需求无明显变化;非精神科医生对患者精神问题的关注增高,但识别能力不足.

  • 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惊恐障碍患者疗效初探

    作者:唐蕊;李欣;张燕丽;王颖;林小敏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86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IRs)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同时接受为期10周的CBT.治疗前、治疗后10周及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结果:在HAMA、PSSS及SF-36各因子上组间主效应、时间主效应显著,在HAMA、PSSS及SF-36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躯体总分上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药物联合CBT能够明显提高惊恐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合并苯海索使用情况调查

    作者:张丽珠;刘健;张永华;程灶火

    本研究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合并苯海索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 对象和方法收集201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和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3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患者资料.入组标准:年龄18 ~60岁;出入院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手册》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既往无肝、肾、神经系统等重大躯体疾病;躯体无严重伤残,不伴有其他精神性疾病及物质成瘾性精神障碍;总病程≥2年,目前病情稳定.登记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用药剂量进行等效氯丙嗪剂量换算.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舍曲林致儿童癫痫样发作1例

    作者:李静;张旭静;周雪丽

    1 病例男,13岁.因“太阳穴部位疼痛,情绪差,烦躁易怒,不愿上学,不愿与外人说话”于2016年4月3日门诊以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收入院.半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无规律性的太阳穴部位疼痛,心烦易怒,与陌生人谈话时紧张不安;近来情绪差,不愿意出门及与同学接触,害怕到人多的地方,提及上学就反感,胃部不舒服.既往史:8岁时患中耳炎,对磺胺类、头孢类药物过敏,余无特殊;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脉搏(P) 98次/min,血压(BP) 120/80mmHg(1 mmHg =0.133 kPa),体温(T)36.5.C,呼吸(R)21次/min;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精神检查:神清,定向力完整,接触可,心情差,言语减少,情绪不稳定,行为活动减少;入院生化检查结果:尿酸544 μmol/L,三酰甘油1.9 mmol/L,肌酸激酶1465 U/L,乳酸脱氢酶318 U/L;以上指标均偏高,考虑部分与情绪障碍有关.

  • 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尹良爽;朱文礼;陈金波;许群生;莫伯辉

    本文就近4年有关酒依赖患者认知、影像学、事件相关电位相关领域研究作一综述.

  • 蛋白激酶A与物质依赖

    作者:宋秀花;李毅;郝伟;石玉中

    综述蛋白激酶A基本结构与功能、成瘾物质对蛋白激酶A的影响以及蛋白激酶A对药物滥用行为学反应及与物质依赖的研究进展.

  • 安非他酮的抗抑郁和抗疲劳效应

    作者:喻东山

    对安非他酮的抗抑郁和抗疲劳效应进行综述.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合并用药问题——读者来信

    作者:孙振晓

    编辑先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在精神科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精神障碍的治疗;应用MECT的精神障碍患者往往都合并药物治疗.药物既可能与MECT产生相互作用,也可能影响MECT疗效,还可能增加与MECT相关的危险性.因此,如何处理患者MECT同时合并用药问题,请专家指教!谢谢!一位年轻的精神科医生

临床精神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