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림상정신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220
  • 国内刊号: 32-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侯钢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2~3岁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尾状核体积与重复刻板行为的关系

    作者:邱婷;钱璐;肖湘;肖运华;肖婷;肖朝勇;邹冰;方慧;储康康;张久平;柯晓燕

    目的:对比2~3岁孤独谱系障碍(ASD)与发育迟缓(DD)儿童尾状核体积的差异,并探讨尾状核体积与重复刻板行为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 ITK-SNAP 软件分别计算并比较66例 ASD儿童(ASD 组)和36例年龄、性别、智商与之相匹配的 DD 儿童(DD 组)的尾状核体积,并与由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所得重复刻板行为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SD 组尾状核左侧(P =0.002)、右侧( P ﹤0.001)以及总体积( P =0.001)较 DD 组显著增大;尾状核左侧( r =0.329,P =0.004)、总体积(r =0.317,P =0.013)与 ADI-R 低水平重复刻板行为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3岁的 ASD 儿童已表现出尾状核体积的异常增大,且与低水平的重复刻板行为有相关。

  • 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病情缓解后认知功能的1年随访研究

    作者:沈辉;张毅;陈美娟;费慧;钱时兴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 I 型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特点。方法:纳入66例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 I 型患者和66名正常对照者,随访1年,分别采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倒背)、连线测验 A (TMT-A)、连线测验 B(TMT-B)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比较基线和1年后认知功能的变化。两次评定时要求患者均处于缓解期。结果:①患者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倒背)、TMT-A、TMT-B 和 WSCT(总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 均﹤0.01),1年后这种损害持续存在,并且保持稳定不变(P ﹥0.02)。②患者组顺背、倒背、TMT-A 和数字符号均与病程显著相关(P ﹤0.02或 P ﹤0.01),患者组顺背、TMT-A 和数字符号均与职业情况显著相关(P ﹤0.02或 P ﹤0.01),未发现任何认知功能指标与发病年龄和缓解时间相关(P ﹥0.02)。结论:双相情感障碍 I 型患者病情缓解后仍存在明显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损害,并且这种损害1年后持续存在,无进一步恶化。

  • 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信效度

    作者:王月宾;许禄云;杨林顺;杨丽梅;杨红尧

    目的:评价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抽取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 ESCA 初测,进行初步的项目分析;正式施测阶段抽取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7 d 后对其中30例进行重测,计算克朗巴赫α系数、重测信度评价量表内部一致性;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考评量表结构效度;相关分析来评价量表的效标效度。结果:条目一总分相关法及决断值法对条目的区分度进行分析后,组成32个条目的新量表,经大方差旋转法旋转后提取4个因子,4个因子累计解释的方差为42.38%;ESCA 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63;Cranach's α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62。结论:ESCA 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研究需要反复修订。

  • 心理社会干预对中学生自杀高危人群的影响

    作者:谢红涛;王琦;孙莉;周丹;贾颖婕;王祖承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有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中学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有自杀风险的高危中学生62人。除接受学校常规心理健康课程外,还参加团体认知行为实践辅导;对学生家长进行自杀预防宣教。并在干预前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家庭环境问卷(FES)、Beck 抑郁量表(BDI)、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自尊量表( SES)问卷基线评估、干预后6个月及18个月后问卷随访评估效果。结果:干预后,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1.320,P =0.264,P ﹥0.02);其他问卷在干预后6个月及18个月后随访与基线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2),而干预后6个月随访与12个月后随访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 ﹥0.02)。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中学生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生 自杀 干预
  • 门诊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3个月随访研究

    作者:孙扬;刘文敬;程文红

    目的:评估门诊焦虑障碍青少年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的有效性。方法:对儿童青少年门诊就诊的70例13~18岁焦虑障碍青少年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 GCBT 组和等待对照(WLC)组。GCBT 组接受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120 min 的 GCBT 治疗。在治疗前填写自制一般情况问卷,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进行测试。结果:GCBT组共34例完成研究,3个月后的随访有17例参加。WLC 组共22例完成8周随访。与 WLC 组相比GCBT 组治疗后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 SCARED 总分及广泛性焦虑、躯体化、社交焦虑、分离性焦虑因子分呈显著性下降(t =6.24,P ﹤0.01;t =4.28,P ﹤0.01,t =4.31,P ﹤0.01,t =4.17,P ﹤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发现患者 SCARED 总分及广泛性焦虑、躯体化、社交焦虑、分离性焦虑因子分呈明显下降趋势(F =11.26,P ﹤0.01;F =11.38,P ﹤0.01;F =11.01,P ﹤0.01;F =20.02;P ﹤0.01)。结论:GCBT能有效缓解门诊焦虑障碍青少年的焦虑情绪。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加服利培酮治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杨帆;杨涛;康传媛;李培凯;侯瑜;元静;卫芋君;苏萍;杨建中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MRI)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SCH)患者加服利培酮治疗前后静息态大脑影像改变。方法:采集慢性 SCH 患者9例和正常对照组9名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基线、治疗12周后静息态 fMRI 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CH 组服药前静息态下局部一致性(ReHo)及低频振幅(ALFF)均有若干脑区存在差异;SCH 组在利培酮治疗12周后,ReHo 及 ALFF 发生改变。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异常及静息态脑fMRI 异常;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加服或改服利培酮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阳性、阴性症状,且脑影像学有相应改变。

  •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作者:刘毅;白汉平;戢汉斌;戢秋明;陈婷婷;王彩荣;周华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住院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RC)、连续操作测验(CP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80例首发 ATS 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研究组)和8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认知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影响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与 BPRS 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 WCST 中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显著高于对照组(F =10.87~68.78,P ﹤0.01或 P ﹤0.001);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记忆商数、数字累加、短时记忆、瞬时记忆、连续操作测验正确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 =4.92~114.20,P ﹤0.02或 P ﹤0.001)。研究组总应答数和持续错误数与BPRS 总分呈正相关(β=0.26,P =0.01;β=0.20,P =0.02);随机错误数与敌对猜疑分呈正相关(β=0.23,P =0.02);正确应答数与思维障碍分呈负相关(β=-0.22,P =0.01);完成分类数与缺乏活力分呈负相关(β=-0.22;P =0.01);记忆商数和长时记忆与焦虑忧郁分呈负相关(β=-0.32,P =0.00;β=-0.22,P =0.00);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与缺乏活力分呈负相关(β=-0.36,P =0.00;β=-0.32,P =0.00);CPT 正确数与 BPRS 总分呈负相关(β=-0.34,P =0.00)。结论:首发 ATS 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等明显减退,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越大,认知功能损害越大。

  • 玉树地震后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和抑郁症调查

    作者:董强利;叶兰仙;张玉堂;刘建斌;荔志云;杜欣柏;马显明

    目的:调查玉树地震后不同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抽取震后灾区人群、其非灾区的亲属人群、灾区救援人群及非灾区人群为对象,每一人群进行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每周进行1次集体心理干预;第2组每周进行3次集体心理干预。采用 PTSD 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不同人群在3个月、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各人群在干预3个月和6个月均检出 PTSD、焦虑症、抑郁症。各人群中第2组干预6个月时 PTSD、焦虑症、抑郁症检出率明显低于干预3个月时(P 均﹤0.02)。结论:震后不同人群均存有PTSD、焦虑症、抑郁症发生;随着时间推移及积极干预可明显降低其发生。

  • 产后抑郁症全程综合性社区干预探讨

    作者:胡海萍;吴志国;吴荣琴;张少觐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全程综合性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和相关因素问卷、综合性医院所用焦虑抑郁量表( HAD)和总甲状腺素( TT4)、游离甲状腺素( FT4)测定孕晚期386例孕妇,筛查出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孕妇122例,按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干预组给予全程综合性社区干预。2组均在产后1周、4周、8周、12周采用 HA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手册第4版-修订版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分别进行评估。结果:①产后4周、8周、12周 HAD、EPDS 评分,干预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②孕晚期、产后1周、4周、8周、12周干预组 HAD、EPDS 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产后4个时点抑郁发生率:干预组分别为20%、29.09%、16.36%和9.09%,对照组分别为66.67%、27.89%、44.64%和23.21%。产后4周、8周、12周两组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2)。结论:全程综合性社区干预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 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

    作者:王美娟;李春波;钱洁;杜亚松;范娟;申远

    目的:探索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情况。方法:对12名年龄≤16岁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12名正常匹配儿童(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包括听觉词汇学习、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患者组在听觉词汇学习、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成绩均较对照组差。其中,知觉辨别的效应值大为-2.10,其次为比较推理-1.68、抽象推理-1.29、即刻记忆-1.20、数字符号-1.44、系列关系-0.82、数字广度(倒背、正背)分别为-0.77,-0.28、类同比较-0.30、延迟记忆保持率的效应值为0.32。结论: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智能、逻辑推理、记忆功能、注意功能、执行功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 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自发低频振幅的变化

    作者:梁家云;谢世平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自发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方法:对36例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9名年龄、利手、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 fMRI 扫描;分析两组全脑各区域 ALFF 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双侧额中回、右颞中回、右顶下回、左中央前回 ALFF 明显减低;右颞上回、双侧颞下回、左枕下回 ALFF 明显增强(P 均﹤0.01)。结论: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广泛区域存在 ALFF 异常。

  • 重性抑郁障碍首次发病患者记忆损害及其与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关系

    作者:周云;刘军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首次发病患者记忆损害与血清皮质醇的关系。方法:对30例重性抑郁障碍首次发病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量以评定其记忆水平,同时进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测定。结果:重性抑郁障碍组的韦氏记忆商数及心智、图片、再认、再生、联想、理解、背数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韦氏记忆因子中的心智、图片、再认、再生、联想、背数、理解、记忆商数与 HAMD 总分以及 HAMD 因子中的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显著负相关(P ﹤0.02);血清皮质醇浓度与韦氏记忆因子中的心智、图片、再认、再生、联想、背数、记忆商数显著负相关(r 分别=-0.432,-0.410,-0.399,-0.421,-0.472,-0.436,P ﹤0.02);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韦氏记忆各因子得分与其年龄、病程存在负相关(P ﹤0.02)。结论:重性抑郁障碍首次发病患者急性期存在记忆功能减退,并与血清皮质醇浓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 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患者谵妄的临床特点

    作者:郑学宝;王洪飞;李金亮;罗忠;张开宇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会诊中的谵妄与精神病专科医院中的谵妄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综合性医院中精神科会诊中的28例谵妄患者(会诊组)与同期在精神病院的24例患者(非会诊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并使用谵妄评分量表中文修订版( CAM-CR)测评。结果:会诊组中的谵妄患者年龄偏大,病因复杂,内科疾病以呼吸系统感染、脑卒中、心血管疾患多见,外科疾病以脑外伤、手术后、骨折多见,其中多系统疾病引起谵妄的几率高,CAM-CR 精神运动性抑制因子分显著高于非会诊组;非会诊组相对年龄偏小,病因简单,以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戒断、老年痴呆、抗精神病药应用不当多见, CAM-CR 总分及意识水平的改变、知觉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会诊组。结论:综合性医院中的谵妄患者年龄大,病因症状复杂,误诊率高,预后差。会诊联络亟待加强。

  • 九味镇心颗粒与坦度螺酮治疗老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对照研究

    作者:齐钢桥;许蔚倩;杨伟芳;陈兴阳;许学明

    目的:比较九味镇心颗粒及坦度螺酮治疗老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将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老年期患者82例随机分成九味镇心颗粒组和坦度螺酮组治疗4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估,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结合心电图、血生化及生命体征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经4周治疗,两组的有效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九味镇心颗粒主要为口干,坦度螺酮组为嗜睡、乏力、口干、肝功能及心电图异常等。结论:九味镇心颗粒对老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与坦度螺酮相当,而安全性更好。

  • 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福球;郑小泳;冯文锐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治疗前后评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两组 PANSS 总分减分及一般病理学减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磺必利组 PANSS 阴性症状减分明显高于奥氮平组,奥氮平组 PANSS 阳性症状减分显著高于氨磺必利组(P 均﹤0.02)。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2%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2)。奥氮平组体质量增加、镇静嗜睡和血糖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氨磺必利组(P ﹤0.02或 P ﹤0.01)。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 齐拉西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

    作者:陈艳卿;王绍礼;田玉英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2例,A 组为缓慢加药组,B 组为快速加药组,进行为期6周的研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不良反应评定量表(UKU)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评价齐拉西酮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 PANSS 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效应 F =82.978,P ﹤0.01);两组间 PAN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效应 F =0.220, P ﹥0.02);两种不同给药方法与 PANSS 评分时间无交互作用(F =0.906,P ﹥0.02)。治疗前后体质量、血糖、血脂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显著高于 B 组62.2%(P ﹤0.02)。

  • 帕罗西汀合并不同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立毛;舒菊红;戴升太

    目的:探讨盐酸帕罗西汀联合不同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治疗(单药)组及帕罗西汀+阿立哌唑2.2 mg/ d 组、2 mg/ d 组、7.2 mg/d 组及10 mg/ d 组,每组给予帕罗西汀40 mg/ d 及相应剂量的阿立哌唑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上述2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Y-BOCS 总分均显著下降(P ﹤0.02或 P ﹤0.01),以2.2 mg/ d 组和2.0 mg/ d 组更为明显(P 均﹤0.01);2.2 mg/ d 组及2.0 mg/ d 组 Y-BOCS 减分率显著高于单药组( P 均﹤0.02)。2.2 mg/ d 组和2.0 mg/ 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10 mg/ d 组明显高于单药组(P ﹤0.02或 P ﹤0.01)结论:盐酸帕罗西汀合并阿立哌唑2.2~2 mg/ d 治疗强迫症比单用盐酸帕罗西汀及盐酸帕罗西汀合并阿立哌唑7.2~10 mg/ d 治疗更有效。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及糖脂代谢影响

    作者:魏立和;陈景旭;范宏振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氨磺必利组(入组22例,完成20例)及利培酮组(入组20例,完成19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监测催乳素及糖脂代谢方面的各项指标,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4周及治疗8周与治疗前相比,催乳素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 ﹤0.02);利培酮组较氨磺必利组催乳素升高更为显著。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质量指数均升高(P ﹤0.02)。结论:与利培酮相比,氨磺必利对催乳素的影响相对较轻,而两种药物对代谢方面的影响相当。

  • 帕利哌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康红英;贾敏

    我们采用帕利哌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讨其对生活质量和执行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远岭;刘家洪;范银莹;潘安乐

    我们对舒肝解郁胶囊[1]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 席汉综合征误诊为精神分裂症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万文;梁丽;甘景梨;梁学军;高存友

    席汉综合征由于精神症状无特异性,常易误诊[1]。我们对席汉综合征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历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 宿迁地区酒依赖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顾振军;张格艳;李自祥;刘南华;张翔;张九英;付坚;胡文华;庄威

    我们对宿迁酒依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以2013年4月2日至2013年6月4日,在宿迁市所辖3个县6个区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 pps)方法,按县(区),乡镇、街道、居委会或村委会的顺序多节段随机抽取60个居委会或村委会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再按系统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70~200户,每户再按年龄组分配随机抽取18岁以上的成人作为调查对象。

  • 周期性瘫痪误诊为癔症8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芳珍;吕小平

    家族性周期性瘫痪无病因可循,易误诊为癔症。现对周期性瘫痪误诊为癔症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影响的1年随访

    作者:彭晶

    我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适当的心理干预后进行预后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水平关系的调查

    作者:杨海英;陈清;杨树前

    我们研究中学生精神健康水平各因素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期为网络成瘾的中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

    作者:田爽

    已有研究报道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好[1]。我们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 丙戊酸钠致无名指青紫肿胀1例

    作者:汪庆利;李国宁

    1病例
      患者女,68岁,汉族,文盲,农民,已婚。于1979年不明诱因出现精神障碍,主要表现说大话,说自己是伟人的女儿,唱革命歌曲,外跑,晚上眠差,于当年在黄冈市精神病院求治,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用氯丙嗪常规剂量治疗,临床痊愈出院;出院后能正常生活,并结婚生子,因未坚持服药,多次复发,本次病情复发仍表现说大话,到处乱跑,晚上眠差2 d,门诊以躁狂发作收入我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未见异常,体查:T:36.40C、R:18次/ min,P:80次/min,BP:140/90 mmHg,心肺(-),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精神科检查:意识清晰,检查合作,未检出幻听等感知障碍,有夸大妄想,说自己的子女是博士,家里开银行很有钱,思维联想加快,不断高唱革命歌曲,情感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意志活动增强,活动行为增多,在病房坐不住,不承认自己有病。辅助检查:查血糖、血常规、肝功能、两对半、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入院诊断:复发性躁狂症,入院后用奎硫平0.4 g/ d、丙戊酸钠0.6 g/ d 抗躁狂治疗,硝苯地平20 mg/ d抗高血压治疗。入院后22 d 开始,夸大妄想、情感高涨、活动行为增多等症状消失,且自知力恢复,并长期住院治疗。于住院2个月后开始出现左无名指指腹青紫肿胀,并感疼痛,查血常规正常,遂停用丙戊酸钠片,停药12 d 后患者左手无名指青紫肿胀症状消失。停药19 d 患者又出现话多,情感兴奋症状,再次用丙戊酸钠0.4 g/ d 治疗,再次用药7 d 后患者左手无名指指腹又出现青紫肿胀,遂再次停药。8 d 后患者左手无名指指腹青紫症状消失,未作其他处理,由此可考虑丙戊酸钠所致左手无名指指腹青紫肿胀。

    关键词: 丙戊酸钠 不良反应
  • 艾司西酞普兰致老年女性患者泌乳1例

    作者:李作佳

    1病例
      患者女,60岁。主要表现,莫名其妙的提心吊胆,烦躁,睡眠障碍,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门诊诊断为焦虑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商品名:百适可),治疗逐渐加量至10 mg/ d,焦虑症状消失,3个月后患者出现双侧乳房胀痛并泌乳,多次在当地医院妇科和乳腺科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后又到北京等地医院妇科和乳腺科检查仍未发现明显异常,后到我院复诊时偶然和医生谈起乳房胀痛和泌乳的表现,做泌乳素检查120 ug/ L,考虑可能与艾司西酞普兰有关,即停用药。停药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现象消失,但因焦虑症状再次出现而再次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半个月后再次出现双侧乳房胀痛并泌乳,停药后症状又消失,确诊为艾司西酞普兰引起的泌乳。

    关键词: 西酞普兰 泌乳
  • 终止司法精神病鉴定1例

    作者:罗小年

    1病例
      被鉴定人某男,29岁,初中文化,已婚。长期做木匠,10年前因年龄大,改做看守园林工作,为人本分,没有违法记录。某晚9时左右,在看守园林时,该男翻栅栏进入园艺场院子,11点后被园艺场职工送回家。第2天下午,住宿在园艺场院内的一位21岁女民工到派出所报案,指认某男未经允许进入自己房间,强行发生性关系。某男承认进入园艺场院内,但否认与报案人接触。该男因涉嫌强奸被刑事拘留,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家属反映其精神异常,要求鉴定刑事责任能力。在接受鉴定工作时,我们询问强奸事实是否被确认。鉴定委托方回答:尽管没有做 DNA 比对,由于双方不认识,某男的钥匙遗留在了报案人床上,因此认定强奸事实成立。在审理案件过程中,鉴定委托方认为疑点有:“强奸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基本有两种:要么承认有性行为,要么否认到过现场。为什么某男只承认到了现场,却否认性行为?希望鉴定解答这个问题。”在调查情况和精神检查后,我们得知,某男有30年连续饮酒史,近十年几乎每天三餐都饮酒,吃饭不喝酒就难受,每天喝白酒1斤多,近年来脾气变坏,可以诊断酒依赖。在被问及“性行为”时,他激动地否认。经仔细分析报案经过笔录,发现2个重大疑点。在“性行为”过程前后,报案人不清楚某男在什么地方脱下和穿上衣服,这样,就不能证明他的钥匙是因“性行为”遗留在报案人床上。根据笔录,在“性行为”过程中,某男性能力很强,与其长期酒依赖的病情不符,在这个问题上,某男没有性能力的陈述似乎更符合病情。根据笔录,“性行为”过程没有其他人在场,不可能有第三者证明“性行为”的发生。鉴定委托方告知,报案人已经离开,无法联系。据此,我们认为鉴定委托方提供的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不能确认“性行为”事实。经过讨论,依据《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以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为由终止了鉴定,说明原因并解答了鉴定委托方的疑惑,某男否认“性行为”的原因是:“性行为”也许不存在。鉴定委托机关接受了我们的意见,以证据不足,终止了对被鉴定人的羁押。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
  • 帕罗西汀合用黛力新致2-羟色胺综合征1例

    作者:张治华;祝云龙

    1病例
      患者女性,74岁,因“胡言乱语、不眠、恐慌、行为忙乱2 d”入院治疗。患者1周前因“肺部感染”入住它院,约2天前出现夜间不眠,胡乱讲话,整天讲要解小便却又解不出来,行为忙乱,烦躁不安,恐慌。既往存有“神经症”病史约7年,长期服用“黛力新”10.2 mg/ d 治疗,近一年加用帕罗西汀片20 mg/ d。查体:神志不清,不配合检查,四肢抖动,体温36.6℃,脉搏104次/ min,呼吸22次/ min,血压183/84 mmHg,口齿清晰,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04次/ min,律齐,心脏未闻及杂音,四肢肌张力增高,,排尿困难,神经反射未见病理征。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度下降,东拉西扯,烦躁不安,行为忙乱,无自知力。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Q-T 间期延长(0.37 ms)。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酸碱度(PH)7.49,实际碳酸氢盐(AB)28.2 mmol/ L,标准碳酸氢盐(SB)28.6 mmol/ L,剩余碱(BE)4.70 mmol/ L;血常规:白细胞(WBC)11.2×109/ L,血小板(PLT)367×109/ L。生化:谷草转氨酶(AST)73 U/ L 乳酸脱氢酶(LDH)330 U/ L,肌酸肌酶(CK)876 U/ L,肌酸肌酶同工酶( CK-MB)33 U/ L,钾(K +)3.12 mmol/ l,钠(NA +)127 mmol/ l,淀粉酶(AMY)382 U/ L。入院诊断2-羟色胺综合征( SS)。给予停用“帕罗西汀、黛力新”,同时给予大量补液促进排泄、护肝、降酶、预防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留置导尿等对症支持治疗。2 d 后患者意识转清,接触合作,配合检查治疗,无紊乱行为。1周后复查上述化验指标全部恢复正常后出院。出院3个月随访均正常。

  • 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为恶性综合征1例

    作者:王瑛

    1病例
      患者女性,72岁,退休工人,已婚,中专文化,因缓起妄闻乱语、疑人害己49年,加重3 d 入院。入院诊断:①偏执型分裂症,②2级高血压。入院后予既往药物氯氮平200 mg/ d,奥氮平12 mg/ d,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2 mg/ d 控制精神症状,丙戊酸钠0.6 g/ d 稳情绪,非洛地平2 mg/ d 降血压。入院治疗1个月左右,患者出现持续高热,体温持续在38.2℃以上,神志清楚,表现大汗淋漓,全身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阴性,血常规示白细胞10.26×109/ 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1.24%,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6370 IU/ L,偏高,胸部 CT 示肺部感染,考虑恶性综合征,予停抗精神病药,头孢曲松联合左克抗炎治疗及能量补液支持。1周后患者体温仍偏高,肌张力未有明显缓解,颈项强直,神志清,血压正常,无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予头颅 CT 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予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止血药止血,尼莫地平拮抗脑血管痉挛;2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肌张力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复查头颅 CT 示出血吸收,好转出院。

  • 中国大陆恶性综合征病例报告的调查分析

    作者:梁颖杰;王永军;梁伟业;过斌;刘华清;卞清涛;冀成君;李娟;杨甫德

    通过对恶性综合征有关报道的调查,分析引起恶性综合征的原因,归纳总结用药特点及临床对这一症状在治疗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 恶性综合征
  • micro RNA 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瑛;黄远帅;王开正

    对国内外小分子非编码微小 RNA(micro RNA)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micro RNA 精神分裂症
  • 血清与脑脊液蛋白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

    作者:牛莉莉;熊鹏;曾勇;温科奇;李明;黄晓江

    对血清蛋白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 慢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丽萍;唐向东

    慢性失眠是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关注较少,现对慢性失眠的诊断、病因、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持续言语和刻板言语的识别--读者来信

    作者:张心保

    编辑先生:
      持续言语和刻板言语属于较冷僻的精神病症状学术语,每次在教科书上提到时,都语焉不详,弄得我们似懂非懂,即使会背诵其定义,也很少能在实战中用上,能不能详细谈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 持续言语 刻板言语
  • 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作者:李媛媛;曾勇

    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进行综述。

临床精神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