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医学分子生物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의학분자생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8009
  • 国内刊号: 42-172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5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医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邓耀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蛋白质复合物组计算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展望

    作者:眭维国;甘晴;薛雯;陈洁晶;欧明林;常燕;戴勇

    当今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蛋白质复合物组。对蛋白质复合物组中的蛋白质复合物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实现对蛋白复合物参与整个细胞生物进程的了解。近年来,大量从蛋白质组学数据中预测蛋白质复合物而得到复合物组网络表达的计算方法、计算模型已被开发出来,这类计算预测方法为生命活动的复杂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现将蛋白质复合物组计算预测方法关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进步及在各研究领域的应用综述如下,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IGFBP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杨海成;王秦豪;刘喜平;严奉奇;张梅;茹懿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2, IGFBP2)是IGFBPs家族的成员,在多种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侵袭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相关。文章阐述了IGFBP2的结构及其对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着重概括和总结其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制,并对IGFBP2作为临床潜在的治疗靶点的研究作简要概述。

  • TNF-α在青光眼视神经中的损伤作用

    作者:李蒙恩;吴瑜瑜

    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是一种多源性、多效性的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病理生理活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TNF?α参与青光眼发病及进展。青光眼中视网膜胶质细胞被激活后,其产生细胞毒素如TNF?α, TNF?α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 TNFR1)的表达增加,从而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glion cells, RGCs)凋亡,终导致视神经病变。另外, TNF?α也可诱导其他细胞毒性物质产生,进而加重青光眼视神经损伤。

  • 锌指抗病毒蛋白ZAP对病毒的作用

    作者:龙飞燕;杨臣臣;禹文海;冯云;毕艳红;李云龙;王珏;井申荣;黄芬

    锌指抗病毒蛋白( zinc finger antiviral protein, ZAP)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宿主细胞限制因子, ZAP能通过介导病毒mRNA的降解以及抑制翻译,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ZAP能够抑制鼠白血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辛德比斯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本文主要就ZAP的抗病毒作用作一综述。

  • 硅橡胶缓释管的筛选及体内埋植效果验证

    作者:王霞萍;韩晓

    目的:筛选出一种制作简便、在体内有效工作的皮下埋植用硅橡胶缓释管,为研究药物的长期效应及毒副作用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以双氢睾酮作为试验用药物、雌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筛选出两种自制硅橡胶缓释管中性能(生物兼容性、体内稳定性)较优者,并进一步验证其在体内的释药效果。结果用医用粘合剂制作的硅橡胶缓释管封闭牢靠(体内稳定性好)、无明显的异物排斥反应(生物兼容性好),并可在体内有效工作,明显优于用木质敷药棒制作的缓释管。结论用医用粘合剂制作的硅橡胶缓释管是一种适用于体内长期埋植的缓释管,可用于双氢睾酮等药物长期缓释给药和构建动物模型。

    关键词: 缓释管 双氢睾酮
  • 新疆汉族房颤患者GGCX基因rs11676382多态性及其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相关性研究

    作者:米力克扎提·吾甫尔;罗莉;木胡牙提·乌拉斯汉;孟岩;贾娜·沙里江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汉族房颤患者GGCX基因rs11676382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方法从长居新疆地区的汉族房颤患者中,收集200例获得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病例资料,所有入选者均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RFLP)检查患者GGCX基因rs11676382多态性的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受试者之间华法林用量的差异。结果200例受试者中, GGCX基因rs11676382位点CC、 CG和GG基因型的例数分别为150例(82?5%)、48例(16?5%)和2例(1?0%); C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99%、1%;所选人群GGCX (rs11676382)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c2=0?744, P=0?388),本组受试者稳定剂量范围是1?25~6?88 mg/d,平均(3?22±1?12) mg/d。基因型为CC、 CG和GG的受试者华法林稳定剂量分别为(5?93±1?33) mg/d、(3?22±0?88) mg/d和(3?16±1?40) mg/d。经秩和检验分析, GGCX (rs11676382)多态位点与华法林稳定剂量显著相关(c2=6?094, P=0?047)。结论获得了长居新疆地区汉族房颤患者的GGCX基因rs11676382多态性。同时发现基因型CC与高剂量相关, GG与低剂量相关,该位点可作为预测个体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一项指标。

  • 长链非编码RNA0610009 E02 Rik/Notch1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原代肝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秘红岭;杨娜;夏园;乔建林;李小莉;陈朝;褚培培;姚海娜;陈翀;徐开林;曾令宇

    目的:构建长链非编码RNA?0610009 E02 Rik (长链非编码RNA?0610009 E02 Rik,简称Rik)重组腺病毒载体,制备一定滴度含Ri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后续研究Rik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实验工具。方法①应用分子克隆技术以Rik的cDNA为模板, PCR扩增,酶切,将酶切后的目的基因连接到腺病毒穿梭质粒GV315上,产生0610009 E02 Rik腺病毒表达载体,连接好的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进行克隆,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并测序;②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和辅助包装质粒pBHG在人胚胎肾293细胞中包装、扩增、纯化并测定病毒滴度;③将构建好的腺病毒感染原代肝细胞, Real?time PCR检测原代肝细胞内Rik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①成功构建Rik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②重组病毒经扩增、纯化,终滴度测定约为2×1010 PFU/ml;③ Real?time PCR检测过表达组肝细胞内Rik的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2440+0?36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构建含Rik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在小鼠原代肝细胞内成功实现了Rik基因的表达上调,为后续开展有关Rik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蓝舌病毒选择性诱导肾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杜贤进;张杰;董长垣;周晓光;王肖;周峰

    目的:研究蓝舌病毒湖北株( BTV?HbC3)对原代培养二倍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RTECs)、人肾癌细胞(A498)和小鼠肾癌细胞(Renca)的感染特性,并探讨其靶向性杀伤肾癌细胞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二倍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RTECs)并应用透射电镜方法鉴定,以1MOI BTV?HbC3感染RTECs、 A498和Renca细胞48 h后,观察光镜下细胞病变效应和扫描电镜下超微结构变化; MTT检测分别在0?001、0?01、0?1、1和10 MOI的病毒感染RTECs、 A498和Renca3种细胞48 h后的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Anexin V/FITC+PI分析1MOI BTV?HbC3感染3种细胞48 h后凋亡情况,并检测A498和Renca细胞感染后的DNA ladder条带;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分析感染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后A498和Renca细胞核和内质网的变化。结果成功培养出二倍体的原代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BTV?HbC3感染细胞A498和Renca细胞48 h后均出现显著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下胞浆中均出现典型的病毒颗粒;而RTECs对病毒不敏感,电镜下形态无变化,胞浆内未见病毒颗粒;10 MOI的BTV?HbC3感染RTECs、 A498和Renca细胞48 h后存活率分别为:(99?25±3?27)%、(25?69±3?50)%和(22?63±5?85)%, A498和Renca细胞与RTEC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1 MOI的BTV?HbC3感染48 h后RTECs、A498和Renca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0±0?9)%、(52?0±3?4)%、(40?0±2?4)%(P<0?01), A498和Renca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条带。细胞周期检测显示感染后A498和Renca细胞出现了S期阻滞,荧光显微镜观察到A498和Renca细胞核染色质固缩,边聚,内质网出现大量空泡,未感染A498及感染A498细胞内质网荧光值分别为56?396±7?658、33?497±5?836( P<0?01);而感染后Renca内质网也出现空泡,未感染A498及感染A498细胞内质网荧光值分别为70?146±4?754、42?291±6?893(P<0?01)。结论 BTV?HbC3对原代培养二倍体肾小管上皮细胞不敏感,能通过凋亡途径分别诱导 A498和 Renca死亡,证实了BTV?HbC3具有选择性抗肾癌的作用。

  • MiRNA-24、 miRNA-34 a和miRNA-375抑制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中Neurod1/BETA2的蛋白表达

    作者:张许;朱云霞;韩晓

    目的:在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中分析miRNA?24、 miRNA?34a和miRNA?375对Neurod1/BETA2的表达调控以及作用方式。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小鼠Neurod1基因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序列的引物,克隆于pMIR?REPORTTM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用miRanda软件预测可能调控Neurod1表达的miRNAs,挑选在β细胞中有相关功能研究的miRNAs并委托公司合成pre?miRNAs;脂质体法转染至MIN6细胞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析这些miRNA对Neurod1的作用;定量RT?PCR分析Neurod1的mRNA水平; Western 印迹检测Neurod1的蛋白表达水平; GSIS检测干扰Neurod1后MIN6细胞的功能。结果成功制备小鼠Neurod1基因的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选取了预测在Neurod1的3′UTR有互补结合位点的3个miRNAs (miRNA?24、 miR?34a和miR?375),并挑选一个没有互补结合位点的miRNA (miR?29a)作为阴性对照;在MIN6细胞中过表达pre?miRNA?24、 pre?miR?34a和pre?miR?375能够抑制Neurod1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性,而过表达阴性对照 miRNA?29a则不能抑制其活性;pre?miRNA?24、 pre?miR?34a和pre?miR?375还可以不同程度抑制Neurod1的蛋白表达;在MIN6细胞中干扰Neurod1蛋白表达能够降低细胞的GSIS功能。结论 miRNA?24、 miR?34a和miR?375能够抑制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中Neurod1的蛋白表达。

  • 在宿主细胞内仅有部分慢病毒载体发生了功能性整合

    作者:张丽萍;高越;檀硕;张敬之

    目的:研究慢病毒在感染细胞后,是否全部整合入染色体。方法用慢病毒载体的假病毒感染293 T细胞后,抽提培养2 d和10 d的细胞基因组DNA。通过定量PCR检测细胞基因组中LTR拷贝数,计算出整合率。分别取病毒感染3 d和11 d的细胞,离心重悬后取部分细胞放在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在蛋白水平上验证此结论。结果①慢病毒载体在宿主细胞基因组内的平均整合率(47±16)%(n=10);②细胞感染慢病毒后3 d和11 d的GFP照片也证实了慢病毒在宿主细胞基因组内部分整合。结论慢病毒载体的假病毒感染293 T细胞后,仅有部分的载体骨架是整合入基因组中的,整合入293 T细胞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能够较长时间稳定表达。

  • 7型庚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其反应原性鉴定

    作者:赵跃;杨晓钰;冯悦;夏雪山

    目的:研究在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E?coli)表达系统中表达和纯化7型庚型肝炎病毒(GB virus C genotype 7, GBV?C G 7)非结构蛋白NS3的149个氨基酸(NS3?149),并对其进行反应原性鉴定。方法将NS3?149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入BL21,利用异丙基?B?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 IPTG)诱导其表达。用Ni2+柱对融合蛋白NS3?149进行纯化,后经Western 印迹检测其抗原特异性和反应原性。结果①成功构建了pET?28a?NS3?149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后,融合蛋白NS3?149表达的佳条件为在32℃条件下, A600 nm等于0?8时,用1 mmol/L 的 IPTG 诱导6 h 后,融合蛋白表达量达到高。经过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其大小约27 kD,与预期大小基本一致;②用感染GBV?C 7型的人阳性血清经Western印迹鉴定,融合蛋白NS3?149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另外,其与GBV?C容易发生共同感染的HIV或HCV阳性血清无非特异性交叉反应,说明了融合蛋白NS3?149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本实验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纯化并获得具有良好反应原性的GBV?C 7型融合蛋白NS3?149,为进一步对GBV?C进行抗体检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前期工作基础。

  • 泛素样小分子修饰因子-1在结直肠癌病例组织中表达临床研究

    作者:章培;涂媛;李钒;李芬;石海鹏;陈琼;姚胜平

    目的:观察探讨泛素样小分子修饰因子?1在结直肠癌病理组织中不同表达与结直肠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1月手术或结肠镜下切除的结直肠标本共141例,其中结直肠癌组织标本64例,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57例,结直肠黏膜炎症或正常共2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141例结直肠标本中泛素样小分子修饰因子?1表达情况,汇总分析数据得出泛素样小分子修饰因子?1与结直肠病理类型之间的联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细胞阳性表达率为95?3%,结直肠腺瘤组织细胞阳性表达率为26?2%。结直肠黏膜炎症或正常组织细胞阳性表达率为10?0%。结直肠癌组织细胞阳性表达率与腺瘤及炎症或正常组织两组对比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腺瘤χ2值=76?97,炎症或正常组织χ2值=66?24, P<0?05)。结直肠腺瘤组织细胞阳性表达率与炎症或正常组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21, P>0?05)。结直肠癌组织泛素样小分子修饰因子?1蛋白的表达与性别、有无远处转移、癌症分期、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泛素样小分子修饰因子?1在结直肠癌病例组织中的表达较结直肠黏膜炎症或正常结直肠黏膜明显增高,提示泛素样小分子修饰因子?1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其表达程度与结直肠癌癌组织分期、浸润程度及是否向远处转移有关,具有临床提示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结直肠癌化疗的靶向蛋白。

医学分子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