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语后聋人工耳蜗患者感受音乐情感能力的评价

    作者:王硕;董瑞娟;周芸;李靖;亓贝尔;刘博

    目的:评价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使用者感受音乐中情感的能力。方法:使用慕尼黑音乐经验问卷(MUMU)评价12例听力正常受试者与12例人工耳蜗受试者音乐经验的匹配程度,以及他们聆听音乐的动机。使用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中的情感分级测试,评价人工耳蜗使用者感受音乐中情感的能力。选取软件库中15条测试曲目,受试者聆听每条曲目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分级。结果:与听力正常受试者相比,12例人工耳蜗受试者由于情感需要而去聆听音乐的动机明显降低,他们对悲伤或欢快乐曲的感受与听力正常受试者基本一致,但存在个体差异大的特点。结论: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使用者感受音乐中情感的能力与听力正常受试者相近,但他们由于情感需要而去聆听音乐的动机明显差于听力正常受试者。

  • 婴幼儿低频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与中耳CT测试结果的比较

    作者:刘志奇;刘立思;杨琨

    目的:探讨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在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听力复筛未通过的5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和颞骨螺旋CT扫描,比较二者的诊断一致率,计算其Kappa值(k值)。结果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104耳)患儿中,经CT检查中耳正常者47耳,有中耳积液57耳。CT检查正常的47耳中,有24耳鼓室导抗图为“A”型(51.06%),1耳为“B”型(2.13%),1耳为“C”型(2.13%),21耳为“D”型(44.68%);CT检查有中耳积液57耳中,44耳为“A”型(77.19%),2耳为“B”型(3.51%),11耳为“D”型(19.30%);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与CT测试结果的诊断一致率较低,k=0.103。结论: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与螺旋CT测试结果诊断一致率低。在临床实践中,不推荐使用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的结果作为标准来判断婴幼儿中耳有无积液。

  • 儿童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倪坤;李晓艳

    目的: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群体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OME)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并发OME的发病情况,有无AR病史,有无鼻类固醇激素使用病史等资料。结果: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在不考虑鼻类固醇激素的作用下,伴AR组和不伴AR组中OME发生率分别为25.56%和32.4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43,P>0.05)。对未使用鼻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儿进行分组分析,伴AR组OME发病率为51.11%,明显高于对照组(32.26%)(x2=5.019,P<0.05)。伴AR患儿中,使用鼻类固醇激素组中OME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不使用鼻类固醇激素组中OME的发生率(51.11%)(x2 =23.32,P<0.01)。结论:腺样体肥大患儿中OME的发病率较高,其中AR是影响OME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鼻腔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可以减少OME的发病率,对中耳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具体疗效评估及治疗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耳鸣掩蔽结合心理咨询治疗耳鸣的长期康复效果研究

    作者:孟照莉;胥科;陶勇;李茂妮;郑芸;王恺

    目的:探讨耳鸣掩蔽结合心理咨询治疗耳鸣的长期康复效果。方法:对耳鸣掩蔽结合心理咨询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半年、1年、2年、3年进行随访,填写耳鸣残疾评估量表。结果:共纳入86例患者。半年后应随访82例,失访9例。1年后应随访79例,失访16例。2年后应随访60例,失访26例。3年后应随访44例,失访16例。治疗后半年、1年、2年、3年耳鸣残疾评估量表得分大于等于20分的例数占应随访人数的66%、56%、40%、48%。结论:耳鸣掩蔽结合心理咨询治疗耳鸣随访1年的有效率为66%,但1年以上长期疗效由于失访率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耳鸣 掩蔽 咨询
  • 双亲听力表型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致聋基因分析

    作者:施明;杨一兵;赵玫;高瑾;李旺;何彦明;阮标;戴朴

    目的:研究云南省双亲听力表型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中GJB2基因、SLC26A4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突变方式和特征,为临床分子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分析突变类型与术后听力康复的关系提供资料。方法:提取46例患儿及其父母64人的基因组DNA,扩增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直接测序分析突变。结果:25例(54.3%)患儿中发现致聋突变,其中19例(41.3%) GJB2基因突变率高。主要类型有:235delC(6例,13.0%)和109 G>A(11例,24.0%);其次SLC26A4基因为(6例,13.0%),以IVS72A>G突变率高(3例,6.5%);未检出线粒体12S rRNA基因病理性突变。发现7例(15.2%)患儿耳聋与脑白质病、核黄疸、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等非遗传因素相关。发现23位先证者父母携带病理性突变(36.0%)。汉族与少数民族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突变为云南CI儿童主要的致聋病因,GJB2基因235delC及109 G>A频率均较高;SLC26A4为仅次于GJB2的致聋相关基因,以IVS7-2 A>G频率高,其次是2168A>G;线粒体12S rRNA突变可能并非主要致聋病因。另外,非遗传因素也是该人群重要的致聋原因。对父母听力表型正常的CI儿童行基因检测,可了解特定患者的病因和遗传信息,有助于耳聋的诊断和干预,并为临床针对不同突变类型的CI儿童进行疗效分析提供数据。

  • 耳内镜下同种异体羊膜鼓膜修补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志;王汝娜;高鹏飞;孙永柱;吴文丽;仲莉梅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同种异体羊膜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耳内镜下同种异体羊膜鼓膜修补术患者43例(43耳)的临床资料,观察鼓膜穿孔的愈合情况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43耳中有41耳鼓膜完全愈合,穿孔愈合率95.3%。复查纯音测听,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较术前提高10 dB。随访1~4年,未见再穿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适用于言语频率听阈在40 dB以内的单纯鼓膜修补,不仅能修补紧张部中央性穿孔,而且对大部分有残余鼓膜的边缘性穿孔也可修补。人羊膜是鼓膜修补的理想材料。

  • 听骨链CT扫描并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捷;刘志连;张华;巩若箴;王海波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VE)显示中耳正常结构的显示方法,评价中耳病变特别是听骨链连接状态的价值及意义,确立显示听骨链及其他中耳结构的位点和方法。方法:选择40例无耳科疾病的志愿者(正常组)和30例疑有中耳疾病的患者(病例组),分别采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机Inner Ear扫描程序对患者进行轴位扫描,重建原始图像,用Fly-through软件经选择的A、B、C点入路进行CTVE成像研究。重点显示听骨链连接状态,并对慢性中耳炎的显示结果与手术中探查图像进行对照。结果:正常组CTVE中锤骨、砧骨、鼓岬、面神经管水平段、外半规管隆凸显示率均为100%;而镫骨头、两足弓的显示率在3个显示层面则分别为57.5%、70.0%,97.5%;圆窗、卵圆窗为90.0%、93.0%、97.5%.在中耳炎、外伤、颞骨畸形等情况下可显示听小骨损伤、移位、中断、缺失和畸形。结论:CTVE在显示3个听小骨之间的链接关系(如中断等方面)有一定优势。通过选择恰当的入路,CTVE在显示听小骨及其链接关系以及病理状态方面有相当优势。通过比较CTVE在3个不同显示层面观察镫骨的能力,明确CTVE是断层影像的有利补充。

  • 语前聋患儿一侧人工耳蜗对侧助听器效果分析

    作者:田彦静;周慧芳;张静;杨东;许轶;郭玉玺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对侧耳不同听力损失的患儿联合使用助听器与人工耳蜗语前聋患儿的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探索对患儿更为有效的助听方法,帮助患儿获得大限度的言语交流。方法:将30例3~6岁语前聋患儿按照植入人工耳蜗对侧耳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佩戴助听器,分为一侧人工耳蜗+对侧重度听力损失助听器组(CI+SHA组)、一侧人工耳蜗+对侧极重度听力损失助听器组(CI+PHA组)、单耳人工耳蜗组(CI组).评估各组在康复3、6、9、12、15、18个月时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并记录结果。结果:随着术后康复时间的延长,聋儿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逐渐提高(P<0.05),CI+SHA组听觉能力优于CI+PHA组及CI组(均P<0.05),语言能力及学习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语前聋患儿单耳人工耳蜗植入后,若对侧耳尚有残余听力,佩戴助听器后听觉能力效果显著,长期佩戴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 前壁切除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天生;曾冬前;顾东胜

    我们采用前壁切除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14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2010年我科收治初次就诊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143例,男84例,女59例;年龄17~57岁,平均36.5岁;病程5 d~9个月。囊肿长径18~37mm,平均28 mm。病变部位分别位于舟状窝者92例,三角窝者38例,耳甲腔者13例.

    关键词: 囊肿 耳廓 外科手术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分度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关系的研究

    作者:聂敏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1],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的淋巴组织,当它过度增生时有可能堵塞咽鼓管口引起咽鼓管和中耳腔内压力不平衡和引流障碍,从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但是儿童的OME和腺样体肥大及肥大程度的关系目前仍不明确。我科自2010-05-2011-05共收治OME患儿41例,均采取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进行治疗,同时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分度,现报告如下。

  • 鼻咽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任艳鑫;杨洁;涂艳玲;吴金鹏;马静;孙瑞梅;隋军;李晓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62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和20例鼻咽部炎症患者血清和组织中VEGF蛋白水平,SP法检测鼻咽癌和鼻咽部炎症患者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鼻咽癌VEGF及MVD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但晚期组(Ⅲ+Ⅳ)鼻咽癌显著高于早期组(Ⅰ+Ⅱ)患者(P<0.01),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P<0.01);②鼻咽癌组织及外周血中VEGF表达均高于鼻咽炎组(P<0.05),同样鼻咽癌组织MVD显著高于鼻咽炎组(P<0.01);③鼻咽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865,P<0.01),而鼻咽癌外周血VEGF与MVD无相关性(r=0.328,P>0.05)。结论:VEGF诱导鼻咽癌肿瘤局部血管生成,促使疾病进展,可能成为评价鼻咽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FoxM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江黎珠;王棚;陈鸿雁

    目的:研究FoxM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9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89例癌旁组织及20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FoxM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喉鳞状细胞癌、20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以及20例癌旁组织中FoxM1 mRNA表达情况。结果:FoxM1mRNA和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喉鳞状细胞癌、喉乳头状瘤及癌旁组织中逐渐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M1蛋白的表达随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降低(P<0.05);随T分期增高而增加(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表达增加(P<0.05)。FoxM1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癌原发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FoxM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上调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 听觉耐受下降与耳鸣

    作者:祝晓宇;张剑宁;李明

    听觉耐受下降(decreased sound tolerance)是指对声音的容忍度降低,或指对声音的敏感性增强,包括听觉过敏,厌声症,恐声症[1]。耳鸣是指在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或电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或不伴有听力下降、睡眠障碍、心烦、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2]。

  • SOCS1siRNA和IL-12基因共同修饰树突状细胞体外抗喉癌的免疫反应

    作者:李云霞;远洋;王雪峰

    目的:探讨腺病毒负载SOCS1siRNA和IL-12基因共同修饰人喉癌细胞(Hep-2)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Hep-2的效能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采用重组腺病毒介导SOCS1siRNA基因和重组腺病毒介导IL-12基因共同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采用反复冻融法提取Hep-2粗体抗原(Ag)致敏的基因修饰的DC;用ELISA法检测各组DC及CTL分泌IL-12和IFN-γ的水平;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CTL免疫杀伤Hep-2的效能;统计学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DC体外诱导培养成功,Ad-GFP转染可见荧光表达率在90%以上。经SOCS1siRNA和IL-12基因共同修饰能有效下调DC中SOCS1蛋白的表达和上调IL-12蛋白的表达。IL-12因子的分泌率也明显高于SOCS1siRNA或IL-12的单基因转染,并能促使T细胞显著增殖和活化。DC和CTL持续高分泌IFN-γ,因此产生对Hep-2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结论:SOCS1 siRNA和IL-12基因共同修饰喉癌抗原致敏的DC分泌的IL-12和IFN-γ的能力增强。双基因共同修饰喉癌抗原致敏的DC与T细胞混合反应能有效的促进T细胞增殖,促进其分泌IFN-γ和IL-12,从而诱导CTL更强的特异性杀伤喉癌细胞的能力。

  • 比较内耳内淋巴显像和耳蜗电图及甘油试验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HISAKUNI FUKUOKA;YUTAKA TAKUMI;KEITA TSUKADA;MAIKO MIYAGAWA;TOMOHIRO OGUCHI;HITOSHI UEDA;MASUMI KADOYA;SHIN-ICHI USAMI;张甦琳

    目的:研究甘油试验、耳蜗电图、3 T MRI在梅尼埃病(MD)患者中的关系。方法:评估20例患者,把稀释的钆造影剂通过鼓室注射入患者双侧的鼓室腔,24 h后,通过3 T MRI评估膜迷路积水的程度,此外为检测耳蜗积水,进行耳蜗电图和甘油试验。结果:经耳蜗电图检测,11例(55%)患者有阳性结果。经甘油试验检测,12例(60%)患者有阳性结果。同时采用甘油试验和耳蜗电图检测同一组患者时,75%的患者有阳性结果。用钆造影剂的3 T MRI检查,19例(95%)患者有阳性结果。结论:与耳蜗电图及甘油试验检测相比,鼓室内注射钆造影剂的3 T MRI,对内耳膜迷路积水的诊断更有价值。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