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颞骨段面神经鞘瘤误诊1例原因分析

    作者:洪育明

    颞骨段面神经鞘瘤极为少见,临床表现多变,首发症状多为面瘫,早期诊断困难,常误诊为贝尔面瘫;如有耳漏史可误诊为中耳乳突炎并周围性面瘫,甚致侵入颅内致颅内并发症。部分病例可无面瘫表现,使诊断更加困难,延误治疗。本科1998年9月收治1例,误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5岁。左耳闷塞感、耳鸣,间歇低音调,听力下降2年,左耳阵发性刺痛,颞部痛1年。幼年曾有左耳流脓史,经治“痊愈”。曾因头痛就诊神经内科,以偏头痛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有短暂缓解。入院检查:左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及肿物,鼓膜紧张部有一中等大小穿孔修复斑,鼓膜稍内陷。左耳垂下及乳突区压痛,但无红肿。音叉检查示左耳传导性聋,右耳正常。鼻咽无异常。乳突摄片示左乳突骨质破坏吸收,约1.5 cm×2.0 cm大小。颞骨CT示左乳突骨质缺损区充填软组织密度影(图1)。头部MRI:颅脑无异常,左乳突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区(图2)。

  • 喉咽及颈段食管癌切除术后气管食管音的重建

    作者:吴宏;王跃建;陈伟雄;虞幼军;何发尧

    晚期喉咽癌或颈段食管癌术后常用胸大肌岛状肌皮瓣或胃代食管重建上消化道,但术后能否重建气管食管音,国内外报道甚少。我科于1997~1998年,对3例喉咽或颈段食管癌患者术后行Blom-Singer发音重建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 男,63岁。因吞咽阻塞感3个月,经检查诊断为喉咽癌(T4N1M0),于1997年11月入院手术治疗。检查:肿物占据左侧梨状窝、环后区、杓间区、双侧披裂和喉室,行左侧根治性颈廓清、右侧功能性颈廓清、下咽肿物及全喉切除术。术中仅保留约1 cm宽的右侧健康梨状窝粘膜瓣,与胸大肌岛状肌皮瓣缝合修复下咽,同时行气管食管壁穿刺造瘘术(术中注意先行穿刺,以免影响胸大肌皮瓣与食管、下咽残存粘膜吻合时的操作)。术后14 d予半流质饮食,术后19 d安装Blom-Singer低压式发音管(直径20 mm,长22 mm)即能发音,术后20 d转肿瘤科放疗。病理诊断:低分化鳞癌,右侧颈淋巴结见癌转移,气管旁、气管断端未见癌。放疗结束后更换常置式发音管(直径20 mm,长22 mm),发音质量明显改善,能歌唱。

  • 纯音测听对梅尼埃病患者听力损失的观察

    作者:李玉洁

    梅尼埃病(MD)引起的耳聋多为一侧,早期听力损失程度轻而患者容易忽视。间歇期内听力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呈现一种特殊的波动。随着病情发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间歇期变无缓解。同时,高频听力出现下降。近,我们收集1988~1998年我科门诊的MD患者124例,对其纯音测听的听力图进行分析,借以进一步了解MD患者的听力变化规律。

  • 耳源性脑脓肿15例报告

    作者:吴永金

    耳源性脑脓肿是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严重的颅内并发症之一。本病早期定位体征不明显,易延误病情或漏诊。我院1988~1998年收治耳源性脑脓肿15例。为引起临床对本病的重视,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9~42岁。耳溢脓伴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及耳痛12例,伴恶心呕吐9例,入院时昏迷7例。全部病例均在当地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时间为14~26 d。既往均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史,流脓时间为2~35年,11例伴胆脂瘤。检查:15例脑脓肿部位均与溢脓耳同侧。外耳道后上壁塌陷3例,鼓膜松弛部穿孔5例,边缘性穿孔4例,中央性大穿孔2例,伴有耳后瘘管及外耳道肉芽组织2例。2例颞叶脓肿无定位体征,其余病例神经系统体征见表1。

  • 头孢布烯胶囊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作者:宋江顺;张友梅;李湘平;刘晓晖

    急性扁桃体炎行常规治疗多采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静滴,存在过敏、耐药、费时、价高及副作用多等总是并且病灶常常迁延不愈。有鉴于此,198年1月~8月我们在门诊尝试序贯疗法,即在给予患者静滴强力青霉素类抗生素(安洛欣注射剂)加地塞米松3d后,改用头孢布烯胶囊(Ceftibuten)4d,治疗12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3M必瑞通TM改善鼻塞症状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利林;史剑波;何烈纯

    3M必瑞通TM(美国产)由两条平行有弹性的塑料条和有强力粘性的材料构成。把它粘贴于鼻背下部,可促使鼻翼软骨上抬,扩大鼻瓣区(nasalvalve area),增加鼻腔的通气流量。为了解3M必瑞通TM对慢性单纯性鼻炎、鼻中隔偏曲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阻塞症状的缓解作用,我们应用Eccovision鼻声纳测量仪(美国产),对76例此类鼻塞患者进行了鼻通气功能测试。报告如下。

  • 豚鼠椭圆囊斑静纤毛间的相互连接形式

    作者:乌维秋

    目的:探讨豚鼠椭圆囊斑毛细胞静纤毛束间的相互连接形式及其生理意义。方法: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豚鼠椭圆囊斑毛细胞静纤毛束间的相互连接。结果:豚鼠椭圆囊斑毛细胞静纤毛束间存在3种相互连接形式:①顶部连接:自短纤毛顶至长纤毛的上行连接;②侧连接:同行静纤毛间的云雾状连接;③行间连接:邻近行间的连接。结论:3种连接的存在可将纤毛束连为一体。推测当纤毛偏转时,所有静纤毛可能形成一个整体依次移动,牵拉或放松顶部连接,从而改变纤毛顶端膜机械门控离子通道的电导,使细胞膜离子通透性改变,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导致神经兴奋或抑制。

  • 超声检查对诊断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价值

    作者:陈洪;李本农;周建华;黄保文;夏建国;朱文斌

    由于扁桃体周围脓肿与扁桃体周围炎存在相似的临床表现,所以其鉴别还存在一定困难,确诊有赖于诊断性穿刺,但常有穿刺部位不准确,患者较痛苦。1995年1月~9月,我们对20例疑为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随即行诊断性穿刺术确定有无脓液存在,借以探讨超声检查对扁桃体周围脓肿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 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0~48岁,平均27岁。均拟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 检查是由功能科两位医师在不知道拟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情况下进行。使用仪器为RT-2600及ASU-OIC,探头频率为3.5 MHz。探头置于患者颈中部至下颌角间,方向指向后上的扁桃体窝。正常扁桃体的超声影像是在梭形的颌下肌群下方,出现一弧形强回声带;而于舌根外侧则为约2.0 cm×1.5cm×1.0 cm的椭圆形低回声。其回声低于正常的甲状腺且光点分布均匀。而扁桃体周围脓肿存在时,扁桃体大小可能增大或正常,但回声不均匀,实质内可见散在分布的中等回声光点,周围组织存在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

  • 一次性塑料气管导管在抢救呼吸衰竭患者时的应用

    作者:赵志林

    1989~1999年,我们在抢救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切开时,使用一次性塑料气管导管建立人工气道共24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40例呼吸衰竭患者中,男180例,女60例;年龄16~80岁,平均48岁。其中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肺心病呼吸衰竭144例(60%);由脑血管意外、各种药物中毒、急性胰腺炎、晚期癌肿、多器官衰竭等96例(40%)。大部分为病危伴呼吸衰竭而使用一次性气管导管。1.2 使用方法 患者均在气管切开后,将RUSCH牌一次性塑料导管(德国产)插入气管造瘘口,使气管与导管连接部封闭,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式辅助呼吸;并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以观察人工气道呼吸效果。

  • 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凝固治疗声带息肉

    作者:樊亚琴;李菊琴;董明福

    1998~1999年,我科在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治疗声带较大息肉57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7例中,男26例,女31例;年龄16~58岁。病程:1个月~20年。病变:单侧28例,双侧29例。息肉直径:>5 mm 20例,3~4 mm 21例,广基型16例。其中伴有原发性高血压3例,因颈短粗、声门过高、全麻支撑喉镜插管困难致手术失败者2例。1.2 手术方法 Olympus-Ⅲ型纤维喉镜(D=0.5 cm,镜体可屈曲90°),与之相配套的电视监视、一次成像系统。MTC-4型多功能电脑微波仪及与纤维喉镜相配套的软管微波探头,输出功率(0~100 W),时间由脚踏开关控制。 常规采用2%地卡因行鼻腔、咽喉部粘膜表面麻醉,喷雾时勿将药液吞下,一般第1次喷雾后观察约10 min,无不良反应则可继续进行。每例需喷10~12次,量约1 ml;以1%普鲁卡因4 ml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麻醉。

  • 螺旋CT在喉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志祥;王东;张继东;郭睿;刘华凤

    应用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可经软件处理,将管腔器官形成与纤维内窥镜相似的影像,又称仿真内窥镜技术,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一项新技术。1998年11月~1999年11月,我科对13例咽喉部病变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检查,现将其资料与其他检查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借以评估其在喉科的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检查对象 13例咽喉部或侵及喉部病变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38~70岁,平均66.6岁。诊断:喉癌8例(声门型4例,声门上型3例,跨声门型1例);梨状窝癌1例;口咽癌1例;声门下瘢痕狭窄1例;喉息肉1例;甲状舌骨囊肿1例。全部病例均行纤维喉镜检查。13例中,8例喉癌曾行手术切除,标本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 电视动态喉镜下电离子热凝治疗舌扁桃体肥大

    作者:范崇盛;薛柯凡;李莉;刘运春

    1999年5月~7月,我科应用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热凝治疗慢性舌扁桃体炎134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34例中,男70例,女64例;年龄18~56岁。病程1.5个月~5年。均有明显的咽喉异物感、梗塞、疼痛感,或为颈部紧束及压迫感。其中2例严重者,1例经常反复不明原因高热、伴咽痛,1例有轻度吞咽及呼吸困难。20例未行任何治疗,84例曾行中西药保守治疗,14例行10%硝酸银局部涂布,12例行冷冻治疗,4例行舌扁桃体刮除术。检查: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可见舌根部两侧舌扁桃体明显增生、肥大,呈乳头状突起,直径约0.5~1.0 cm。重者布满整个舌根部,可达会厌谷及会厌舌面。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表面麻醉下进行。以1%地卡因液向咽喉腔喷洒3次,再以1%地卡因1 ml向舌根部、会厌舌面及会厌谷滴注。待咽腔充分麻醉后,采用德国Wolf电视动态喉镜,在彩色监视器监控下,充分暴露舌根扁桃体。采用GX-Ⅲ型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南宁产)配以自制专用治疗探头,电压调至10V,采用短火。将探头接触肥大扁桃体表面,脚踏开关,至增生组织表面发白即可,每次选择5~8个治疗点。术后给予抗生素口服,漱口药漱口。约2周后,治疗点结痂脱落,创面愈合,舌扁桃体明显缩小。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自觉咽异物感、梗阻感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扁桃体增生、肥大部分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21例,自觉咽部症状明显改善,舌扁桃体明显缩小。有效:自觉症状减轻或缓解,舌扁桃体增生稍有缩小。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舌扁桃体增生未缩小或不明显。2 结果 134例中,治愈94例(70.14%),显效21例(15.67%),有效13例(9.70%),无效6例(4.47%)。3 讨论 既往切除舌根肥大增生的扁桃体,多在间接喉镜下操作。然其镜面与咽喉腔实际部位存在“像差”,且视野局限,亮度不够,镜面易雾化而模糊不清,操作不便。而电视动态喉镜下术野明亮,图像放大,监视器中图像与咽喉实际位置一样,在彩色监视器下可清楚地看清舌扁桃体组织与正常舌体组织关系,故操作方便,可作到准确无误。

  • 非镇静性抗组胺药治疗的安全界限

    作者:顾瑞金

    自从1910年Dale和Laidlaw发现组胺与变态反应的密切关系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可以拮抗组胺的物质。从1945年合成苯海拉明至今,抗组胺药的研制一直没有间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近10余年来,新型、高效、低副作用的抗组胺药不断问世,使它们成为临床上为常用的药物之一。 1966年,Ash和Schild发现效应细胞上的组胺受体有两类,即H1和H2受体。通常所说的抗组胺药是指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另有一类H2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H2受体的作用,主要用以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对Ⅰ型变态反应疾病可能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 第1代和第2代抗组胺药 从1945年到1981年,陆续上市了40余种抗组胺药,统称为第1代抗组胺药,又称传统抗组胺药。诸如苯海拉明、氯苯吡胺(扑尔敏)、羟嗪等。它们的普遍缺点是对组胺受体的低亲和性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自1981年以来陆续研制成功了一系列新型抗组胺药,称为第2代抗组胺药。首先上市的是特非那丁(terfenadine);后来相继有阿司咪唑(astemizo1)、阿伐斯丁(acrivastine)、氮卓斯丁(azelastine)、西替立嗪(cetirizine)、埃巴斯丁(ebastine)、氯雷他定(1oratadine)、美喹他嗪(mequitazine)和左卡巴斯丁(1evocabastine)等。 传统的H1受体拮抗剂大多具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因而患者用后困倦。新型抗组胺药主要是为了克服这一类副作用,并追求起效快和作用时间长而研制出来的。它们大多具有较传统抗组胺药强的抗H1受体作用,药效维持时间一般较长,所以每日用药仅1~2次即可。

  • 仙特明滴剂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汤君彦

    目的:观察仙特明(二盐酸西替立嗪)滴剂对小儿常年性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7例2~6岁常年性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儿口服仙特明滴剂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2、3周对11项指标观察记分。结果:47例在治疗后1、2、3周平均记分均明显降低,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达100%,无一例发生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仙特明滴剂服用方便,起效快,效果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较为理想的药物。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