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乳突切开术并一期听骨链重建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毛敏;翟锦明;陈观贵;张建国;马钊恩;薛进平

    目的:评估乳突切开术并一期行听骨链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01-2011-06期间在我科住院行乳突切开术并一期钛人工听骨植入手术并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139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置入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者91例,置入全听骨赝复物(TORP)者48例,随访时间为2~5年,纯音测听法(PTA)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听力,比较手术前后的气导听阈(0.5、1.0、2.0、4.0 kHz四个频率气导之平均值)及气骨导差(ABG),分析钛人工听骨在同期听骨链重建术的听力重建效果.术后ABG≤20 dB为听力提高有效.结果:PORP植入患者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53.97±11.32)dB,术后为(36.80±11.68)dB,平均降低(17.17±5.79)dB;术前ABG平均为(31.84±6.17)dB,术后为(15.13±7.22)dB,平均缩小(16.71±5.50) dB; TORP组患者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58.05±11.35) dB,术后为(44.53±13.15)dB,平均降低(13.52±7.81)dB;术前ABG平均为(35.67±5.73)dB,术后为(21.48±7.01)dB,平均缩小(14.18±7.53)dB;各组术前术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ORP组术后ABG≤20 dB者(术后听力提高有效)共68例,有效率为74.73%;TORP组术后ABG≤20 dB者共26例,有效率为54.13%;总有效率为68.6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突切开术并同期钛人工听骨植入取得了良好的听力效果,PORP比TORP的听力改善效果好.

  • 几种心理物理学嗅觉测试方法临床应用的比较

    作者:顾东升;李佩忠

    目的:比较嗅觉测试方法中4种心理物理测试的临床一致性.方法:选择20例门诊患者进行嗅觉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试方法有简单测试法、UPSIT、Sniffin Sticks测试、T&T嗅觉计定量检查法等4种.结果:4种测试方法的一致性达到了85%o,并且UPSIT测试可以鉴别伪嗅障.结论:嗅觉的这4种心理物理测试方法是可靠的、稳定的.

  • 应用CT三维重建对正常人群耳蜗方位和盘曲模式的研究

    作者:罗扬拓;初金刚;李巍;赵宁;姜学钧

    目的:运用CT三维重建等影像手段对正常人群耳蜗进行形态学研究,为指导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等内耳手术的术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00例(200耳)排除内耳解剖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年龄分为5组,利用计算机工作站的3D立体重建和2D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其耳蜗基底部的长和宽、底周内长直线距离、耳蜗的高度、第一周和第二周之间的角度及正中矢状面与底周间夹角等结构进行系统测量,统计分析以上各结构指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左右耳之间的差异.结果:耳蜗基底部的长为(8.56±0.52)mm、宽为(6.63±0.56)mm、底周内长直线距离为(7.33±0.56)mm、耳蜗的高度为(3.76±0.28)mm、第一周和第二周之间的角度为(15.82±2.78)°.以上所有指标在不同年龄、性别及左右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矢状面与耳蜗底周间角度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角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P<0.05).第一和第二周之间的角度在各年龄组内存在变异,提示耳蜗的盘曲模式在个体间差异明显.结论:3D和2D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准确评价内耳形态结构,测定国人耳蜗各主要结构的正常值,可为临床诊断及人工耳蜗等内耳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226 Hz和1000 Hz鼓室声导纳在不同年龄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探讨

    作者:刘辉;莫玲燕;吕静;陈雪静;陈静;姬晨;陈雪清;刘志成

    目的:以影像学检查为诊断分泌性中耳性的标准,分析不同年龄段分泌性中耳炎常婴幼儿226 Hz和1 000 Hz 2种探测音鼓室声导纳曲线类型分布特点和趋势,比较2种方法在敏感度和特异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颞骨薄层CT证实为分泌性中耳炎婴幼儿177例(226耳),中耳结构正常的婴幼儿158例(266耳),年龄1~60个月.根据年龄分为6组,分别为0~6月龄组,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18~24月龄组,24~36月龄组,36~60月龄组,分别进行226 Hz和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测试.用配对x2检验对不同年龄组受试儿童两种声导纳测试法结果进行检验,并用ROC方法分析2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分泌性中耳炎婴幼儿各组226 Hz鼓室声导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1.1%、35.2%、46.9%、42.0%、62.5%及68%,1 000 Hz鼓室声导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4.7%、98.1%、96.9%、91.2%、95.8%及88.0%.中耳功能正常婴幼儿,226 Hz鼓室声导纳正常型检出率分别为95.1%、88.6%、85.1%、93.3%、88.5%及93.5%,1 000 Hz鼓室声导纳正常型检出率分别是为87.8%、94.3%、89.4%、95.6%、94.2%及97.8%.2种测试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检出率在36月龄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测试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0~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个月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6月龄以下婴幼儿探测分泌性中耳炎应以1 000 Hz鼓室声导纳为主,36~60月龄幼儿应同时测试226及1 000 Hz鼓室声导纳.以单峰型和双峰型1 000 Hz鼓室声导纳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正常标准,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听力联合筛查结果及随访分析

    作者:刘萍;陈平;王智楠;魏幼华;乐玮琼;丁国红;胡艳玲;刘艳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TEOAE加AABR联合听力筛查的结果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574例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复查诊断结果.对未按时前来复诊的婴儿通过电话随访向其家长了解失访就诊的原因.结果:574例中,有472例通过了入院时的TEOAE和AABR联合筛查;102例未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33例参加复查的婴儿中13例通过了听力复筛;未通过复查的20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有8例听力正常,12例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69例失访,失访率高达67.6%.失访原因为:患儿家长联系方式的更改;医患沟通不畅导致家长对听力筛查结果不了解;家长自觉小孩听力尚可而认为不必复查;已在外院复查;婴儿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导致家长对患儿听力结果不再重视而终失访等.结论:NICU患儿联合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17.8%;听力损失检出率高;高达67.6%的失访率值得我们反思,应针对原因减少失访,使听力有问题的儿童能够早发现、早干预.

  • 乌鲁木齐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体内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春利;张华;陈新萍;郑艳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状况,为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点刺液对350例可疑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结果:350例中阳性例数276例,总阳性率为78.86%;其中藜属阳性率高,为72.86%(255例);其后依次为豚草36.86%(129例),艾蒿28%(98例),梯牧草27.14%(95例),榆科25.71%(90例),柳25.14%(88例),杨属18.86%(66例),蟑螂18.86%(66例),屋尘螨14.86%(62例),粉尘螨14.86%(52例),交链孢菌属2.86%(10例).多数患者合并多种变应原阳性,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族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藜属、豚草和艾蒿.

  • 氨溴索对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清除和膜内杀菌作用研究

    作者:高雪;张玉妥;林彦涛;李海峰;辛运超;张晓磊;徐云鹏;尚小领

    目的:观察氨溴索(AMB)对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BF)的作用以及对BF菌的杀菌作用.方法:30株流感嗜血杆菌菌株从腺样体肥大患儿术中切除的腺样体组织分离,选取具有较强成膜能力的2株细菌,96微孔板法培养细菌形成BF,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不同浓度AMB对2株细菌BF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BF形态结构的改变;平板计数法检测AMB对BF菌杀菌作用.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示,当AMB浓度分别达到0.25mg/ml和0.49 mg/ml时,2株细菌BF吸光度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电镜发现BF结构受到破坏;菌落计数显示AMB对流感嗜血杆菌BF菌有杀菌作用,且剂量依赖效果明显.结论:AMB在体外对流感嗜血杆菌BF具有破坏和清除功能,并对BF菌具有杀菌作用.

  • 耳蜗骨化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作者:路远;曹克利

    目的:探讨耳蜗骨化患者手术的技巧及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我科1997-2011年期间共29例耳蜗骨化的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前影像学及植入前骨化状况及电生理评估患者耳蜗功能.术后对患者进行言语评估及听觉行为分级标准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评估术后效果.结果:在29例耳蜗骨化患者中骨化程度为Ⅱ级的患者19例,骨化程度为Ⅰ级的患者4例,骨化程度Ⅲ级的患者4例.其中耳蜗骨化Ⅰ、Ⅱ级的患者中17例电极完全植入耳蜗,其余6例为部分植入电极.耳蜗骨化Ⅲ级的患者全部为部分植入.耳蜗植入术后大部分患者取得了较好的听力及语言的能力.结论:耳蜗骨化患者在完善术前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并且部分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术后效果.术中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为评估残存螺旋神经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 中国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患者Taperin基因突变筛查研究

    作者:汪芹;聂智樱;丁艳;卿洁;赖若沙;谢鼎华;胡鹏

    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联合DNA测序法对134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进行静纤毛表达的Taperin基因的突变检测,分析该基因在中国人遗传性聋患者中的突变率及类型特点.方法:采集134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和100例听力正常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排除常见的4个致聋基因突变患者,对未携带或仅带有单个杂合GJB2或SLC26A4突变的患者应用PCR-DNA测序法对Taperin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有无突变.结果:在134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组中,基因芯片方法排除出19个患者携带常见致聋基因突变;剩下115例患者应用DNA测序法对Taperin基因进一步检测,结果在2例患者中发现A187S杂合突变.经同源性分析,A187S发生在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在家族成员中也检出携带了上述突变的杂合子.此外,在患者和对照组中发现2种多态157C>T和318C>T.结论:在中国人非综合征聋患者中发现Taperin基因1种新突变A187S,可能与耳聋有关.还在中国人中发现Tapetin基因的2种多态157C>T和318C>T.在中国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Taperin基因的突变携带率约为1.74%.

  • 湖北地区306例极重度聋患儿基因芯片筛查分析

    作者:詹悦;吴瑕;胡钰娟;黄翔;段家德;陈海华;金晶;李丹;谢文

    目的:通过检测湖北地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该人群的分子病因学特点,为临床耳聋防治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06例湖北地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抽取外周血,提取DNA,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GJB3、SLC26 A4和线粒体12SrRNA 4个基因的9个突变热点.对所有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进行颞骨CT扫描.结果:306名患儿中,132例(43.14%)检出携带不同基因突变,其中有2例携带双基因突变.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为29.41% (90/306),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3.72%(42/306),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0.65%(2/306).本组患者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36例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者颞骨CT扫描显示前庭水管扩大.结论: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是本组患儿主要的致聋基因,其中235delC突变为常见的突变位点,其次为IVS7-2A>G突变.筛查SLC26A4基因常见突变有助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诊断.

  • 新疆哈萨克族非综合征型聋GJB2基因突变的研究分析

    作者:汪常伟;蔡小牛;邹广华;铁玲;李彦华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调查对象为来自新疆地区的193例哈萨克族患者,采用直接测序法对非综合征型聋患者97例和健康对照96例进行GJB2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在编码区耳聋组共发现8种碱基改变:其中35 delG纯和12例,79G>A纯合5例,79G>A杂合8例,79G>A与608T>C复合杂合1例,79G>A与341A>G复合杂合5例,235 delC杂合4例,341A>G杂合2例,439T>G杂合1例,457G>A杂合1例,521G>A纯合2例.对照组发现4种已明确的常见多态性碱基改变.结论:本研究提示新疆哈萨克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具有种族和地域性特点,该地区哈萨克族耳聋人群中GJB2有较高携带率,在本研究中35 delG为其常见突变方式.

  • 声门旁副神经节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吕丹;郑永波;杨柳;黄石;刘世喜

    目的:探讨声门旁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声门旁副神经节瘤,并复习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结果:患者表现为声音嘶哑,给予气管切开及颈侧切开术后治愈.术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蛋白A(CgA)均为阳性表达.结论:声门旁副神经节瘤非常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综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效避免误诊.

  • 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的相关多因素量化分析

    作者:陈其国;张威;梁勇;刘小龙;陈怀宏;汪琼;赵向东;杨村

    目的:探索量化和客观评价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的方法,采用多因素及量化的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20例(320耳)鼻咽癌初诊患者行电耳镜、声导抗检测、纯音听阈测试、鼻咽部及中耳CT或MRI扫描、咽鼓管功能检查、电子鼻咽镜检查,量化评估中耳功能;采用SPSS 13.0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T分期、临床分期、肿物部位、扩散类型、形态、咽鼓管功能及咽口形态、影像学侵犯范围(鼻腔、颅底、咽隐窝、咽旁间隙、腭帆张肌、腭帆提肌)是影响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单因素,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N分期、M分期对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肿物部位、咽鼓管功能、腭帆张肌侵犯、颅底侵犯是影响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受T分期、肿物部位、咽鼓管功能、腭帆张肌侵犯、颅底侵犯等相关因素影响,本研究探讨的中耳量化标准能较为客观地评估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

  • 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游锦;于栋祯;殷善开;冯艳梅;谭俊;宋强;陈斌

    目的:比较首次治疗时单纯门诊复位法(改良Epley法)与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法(自我改良Epley法)治疗单侧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我科眩晕门诊确诊为原发性单侧PC-BPPV的150例患者中,147例符合条件并配合随访.将其随机分为单纯门诊复位组(73例)和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74例),前者在门诊采用改良Epley法治疗,后者采用门诊改良Epley法复位加自我复位法(自我改良Epley法)治疗.结果:1周时,单纯门诊复位组治愈率为53.4%,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治愈率为83.8%(P<0.01).单纯门诊复位组中,手法复位与复位椅复位成功率分别为45.9%和61.1% (P>0.05),风险比为0.752,95%CI为0.486~1.163;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中,手法复位与复位椅复位成功率分别为87.5%和81.0%(P>0.05),风险比为1.081,95%CI为0.888~1.316.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单纯门诊复位组0,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为1.3%(P>0.05).结论:门诊复位配合自我复位比单纯门诊复位法能更快、更有效地治愈后半规管BPPV,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纯复位椅比手法复位效果更好,但自我复位可减少两种复位方法的效果差距,可用于配合程度较好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

  • CT检查在非突发性单耳感音神经性聋诊疗中的意义

    作者:郭平;任同力;王武庆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在发现单耳感音神经性聋中的诊疗意义,为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收集的28例不明时间发现的单耳听力下降的年轻患者病史资料及CT检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单耳聋的认识做一综述.结果:研究对象均为单耳重度-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且外中耳均无异常,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发现9例患者有内耳畸形,阳性发现率为32%,其中单侧的内听道狭窄患者有5例(5/9),单侧共同腔畸形和mondini畸形各1例,前庭与部分半规管融合的畸形2例.19例患者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其中4例患者曾有流行性腮腺炎病史.结论:CT检查在发现单耳聋病因方面有一定的意义,可避免患者频繁就医而浪费医疗资源.

    关键词: 单耳聋 CT 听力学
  • 先天性小耳畸形头面部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杨琳;赵守琴;任冉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全耳廓再造手术是整形外科具有挑战性的手术之一[1-3],且患者常伴中耳畸形,解剖结构复杂,面神经畸形的发生率很高[4],如果同期进行听力重建,则更增加手术的风险.因此,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同时术前、术中、术后应该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进行处理.本文对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围手术期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加以讨论.

  • HRCT指导下人工耳蜗植入术面神经垂直段定位及保护

    作者:王素芳;韩富根;刘志印;任红波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常用的是经乳突面隐窝进路术式[1].其关键步骤是打开位于面神经垂直段外侧的面隐窝,以充分暴露后鼓室,找到蜗窗.传统的术中面神经垂直段定位可根据砧骨所指示的方向至二腹肌嵴确定大致走形,但文献报道及临床手术中发现面神经变异情况并非罕见,常见的解剖变异有骨管裂缺、分支变异、行程异常等[2].高分辨率CT是了解植入术前耳部解剖的重要方法,可显示面神经在颞骨内的走形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从临床手术角度分析HRCT在指导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面神经垂直段定位及走行的临床意义,为手术避免造成医源性面瘫提供参考依据.

  • 耳内镜下显微手术结合药物填塞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疗效观察

    作者:张凤久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是由于各种原因引发外耳道发生鳞状上皮增生脱屑,形成的胶质碎片聚集,角化上皮包裹所致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发病率为1‰[1].易与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外耳道耵聍及胆脂瘤型中耳炎相混淆,常常漏诊或误诊.EACC的特征性表现为鳞状上皮侵犯骨性外耳道[2],逐渐侵犯乳突、中耳、颈静脉球及面神经,产生严重并发症,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我科于2008-01-2013-06期间在耳内镜下显微手术结合药物填塞治疗EACC 34例(42耳),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徐婷;肖大江;吴四海;袁渊

    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突发性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采用改善微循环与激素冲击治疗,同时辅予能量合剂、口服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NGF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予NGF肌注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总有效率.根据影响疗效的因素如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PTA水平分成亚组进一步进行分析,比较各亚组的总有效率.结果:①NGF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不论年龄大小,NGF组的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③初诊时间在7d以内的、治疗前PTA≤60 dBHL的患者中,NGF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初诊时间为7d以上的、治疗前PTA>60 dBHL的患者采用NGF治疗疗效并不优于传统治疗方法.结论:NGF可显著提高病程较短、治疗前PTA较低的突发性聋患者的显效率.对于这一部份人群可积极推广NGF的辅助治疗.对于病程较长且治疗前PTA较高的患者则不主张推广使用NGF的辅助治疗,而NGF治疗的选择不应考虑年龄的因素.

  •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志坚;陈良嗣;罗小宁;张思毅;宋新汉;詹建东;卢仲明

    目的:评价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实施面神经解剖加腮腺浅叶部分(或腮腺浅叶)切除术35例,观察该入路的术野暴露、美观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术野暴露良好,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面神经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5例(14.3%),暂时性耳垂麻木6例(17.1%),均在1~3个月后缓解;无涎瘘;术后3个月患者平均客观美容满意度评分8.5分,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期: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应用于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野暴露良好、切口相对隐蔽、术后美容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耳钆增强磁共振造影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刘宇鹏

  • 连翘酯苷对顺铂作用后豚鼠耳蜗c-jun表达的影响

    作者:安宁;时胜武

    目的:研究连翘酯苷对顺铂作用后豚鼠耳蜗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顺铂组(10只)和连翘酯苷组(10只).腹腔注射顺铂溶液(8 mg/kg),1次/d,连续7d,建立顺铂耳毒性模型;连翘酯苷组在每次注射顺铂溶液30 min前腹腔注射连翘酯苷25.0 mg/kg/d,连续7d;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顺铂溶液注射,连续7d.实验动物被处死前,检测其DPOAE幅值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杂交(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豚鼠耳蜗c-jun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豚鼠耳蜗c-ju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顺铂组DPOAE幅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相比于顺铂组,连翘酯苷组DPOAE幅值明显升高(P<0.05).顺铂组豚鼠耳蜗c-jun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比于顺铂组,连翘酯苷组c-jun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连翘酯苷能够通过降低c-jun的表达防护顺铂所致的耳蜗损伤.

  • RNA干扰神经干细胞中NgR基因的表达修复大鼠面神经缺损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施勇;周梁;田洁;汪洋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神经干细胞中NgR基因表达,观察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化,为体内面神经修复提供营养支持.方法:采用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将NgR与pGCsi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载体NgR shRNA,通过测序鉴定.NgR shRNA通过Lipofectamine 2000感染神经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gR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转染前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种植于PLGA管,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成功构建NgR shRNA质粒,成功感染神经干细胞,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干扰后的神经干细胞中的NgR表达减弱、免疫细胞化学结果示干扰后的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NgR shRNA质粒,感染神经干细胞,使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进一步分化,能更有效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为面神经损伤修复提供高效稳定的基因平台.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危险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唐志辉;林曾萍

    中耳炎在中国和西方文献里早有详细记载.因天气变化和体内排液系统阻塞所致耳病,早出现于3 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医学里“肾脏精气”不足导致耳鸣和听力减退,外界邪气干扰内环境与季节的影响有关,几个世纪后该理论被应用于药物治疗(《伤寒论》,公元1400年前后).从希波克拉底时期开始,疾病综合征被认可.1867年波利泽在他的著作《耳病》中描述卡他性中耳炎和中耳蜂窝织炎的同时也描述了该疾病综合征.发现该症状在14~16岁的儿童中尤其常见,且易反复.此外,他还发现分泌性中耳炎更常见于秋天和冬天.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