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중화전염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680
  • 国内刊号: 31-136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5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翁心华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隐球菌性脑膜炎并发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林苏;张彦亮;邵凌云;黄玉仙;张文宏;翁心华

    目的 了解非AIDS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隐球菌性脑膜炎145例,总结临床特征、抗真菌治疗和恢复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进行研究.连续变量采用f检验,离散变量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145例患者中52例出现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5.9%,其中视神经、动眼神经、听神经、外展神经、嗅神经和面神经受累分别为25、22、12、6、4、3例,分别占所有颅神经损伤患者的48.1%、42.3%、23.1%、11.5%、7.7%和5.8%.确诊时间是发生颅神经损伤的强危险因素(OR=1.056,95% CI为1.002~1.111),诊断时间每延长1周,颅神经损伤发生率就增加5.6%.颅内压高及脑脊液有核细胞数降低也是发生颅神经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发生颅神经损伤后有73.3%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恢复中位时间为3个月(0.5~24.0个月).受累神经数量(OR=0.230,95%CI为0.066~0.800,P=0.021)和两性霉素B联合三唑类药物治疗(AmB+ 5-FC+三唑类药物)(OR=10.317,95%CI为2.086~51.025,P=0.004)是神经损伤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颅神经损伤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很常见,其发生率与确诊时间延长、颅内压增高及脑脊液有核细胞数降低有关,而受累神经数量和联合治疗是神经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抗真菌治疗对防治颅神经损伤至关重要.

  • 不同病程手足口病患者咽拭、肛拭配对标本肠道病毒检出率的比较

    作者:李颐;居丽雯;蒋露芳;沈磊;赵文良;沈琦;蔡明毅;孟威;姜庆五

    目的 比较不同病程手足口病患者咽拭、肛拭配对标本中肠道病毒的检出率.方法 采集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儿175例咽拭、肛拭配对标本,采用实时-PCR法进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和其他EV属检测,分析不同病程配对标本肠道病毒检出率.配对标本行McNemar检验.结果 175例患者的配对标本CoxA 16、EV71、其他EV属咽拭子阳性率分别为38.29%、20.57%和8.00%,肛拭子阳性率分别为44.00%、23.43%和13.14%.结果显示两种标本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发病当天至发病后2d及4~11 d肛拭EV71阳性率均比咽拭阳性率高;发病后2~3d肛拭CoxA 16阳性率均比咽拭阳性率高;发病当天至发病后3d肛拭其他EV属阳性率均比咽拭阳性率高.对于EV71,咽拭标本在发病后3~11 d均可检出阳性,而CoxA 16、其他EV属在发病3d后都无法检出阳性.结论 肛拭标本总体阳性率高于咽拭标本.EV71在呼吸道带毒持续时间长于CoxA 16和其他EV属.在发病2d内肠道病毒在咽部繁殖扩增,此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

  • 辽宁省2009年至2011年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安淑一;赵卓;郭军巧;韩悦;王作虪;任毅;周宝森

    目的 通过监测辽宁省哨点医院病毒性腹泻病例,了解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特征,探讨病毒性腹泻病原变异和流行规律.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辽宁省哨点医院粪便标本639份,采用PCR和RT-PCR检测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腺病毒.计数资料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639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5.96%,杯状病毒为11.25%,星状病毒为1.25%,腺病毒为0.31%.检出A组轮状病毒101份,G3、P[8]型为优势株;C组轮状病毒1份,为辽宁省首次检出,并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C组轮状病毒核苷酸序列JX407109与日本暴发疫情核苷酸序列AB648916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序列一致性达到99%.检出杯状病毒72份,包括诺如病毒70份,为GⅡ/4型,札如病毒2份.检出星状病毒8份,以1型为主.检出腺病毒2份为41型.辽宁省病毒性腹泻高发月份为12月至次年2月,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以5岁以下儿童高发,杯状病毒感染无年龄差异.结论 辽宁省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为A组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C组轮状病毒与日本暴发疫情核苷酸序列较近,需引起注意.

  • 不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作者:尚丹鹤;陈延平;徐光华;李春艳;郭彩花;冯继红;潘怀强;刘志刚

    抗病毒治疗是延缓和减少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措施,其适应人群为病毒复制活跃、转氨酶明显升高的患者.血清转氨酶是公认的反映肝脏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然而许多研究发现转氨酶水平正常的患者肝脏病理改变仍较严重[1-2].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的"金标准".本研究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结果进行观察,探讨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

    关键词:
  • 北京地区男男性接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多态性对病毒载量的影响

    作者:张欣;王熠;王爽;李伟华;胡文静;赵丹彤;闫惠平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男男性接触人群HIV感染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的多态性及其对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157例慢性HIV感染者的HLA-A、HLA-B、HLA-C等位基因分型,同时检测HIV载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或多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57例HIV感染者中,HLA-B携带Bw4表位簇个数与低病毒载量有关(F=3.01,P=0.045),HLA-B携带Bw4/4纯合子的感染者HIV载量为(4.19±0.76) lg IU/mL,Bw6/6纯合子的感染者为(4.63±0.74) lg IU/mL(t=2.27,P=0.010).HLA-A、HLA-B同时携带3个Bw4的感染者HIV载量为(3.92±0.97)lg IU/mL,显著低于携带1个Bw4的感染者HIV载量(4.54±0.88) lg IU/mL和不携带Bw4者HIV载量(4.60±0.72) lg IU/mL(t=2.11,P=0.039;t=2.53,P=0.015).HLA-Ⅰ类分子(HLA-A、HLA-B、HLA-C)均携带杂合子的感染者,其病毒载量与任一座位携带纯合子的感染者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A-Ⅰ类分子均携带杂合子且HLA-B携带Bw4/4纯合子的感染者其HIV载量中位数为4.09 lg IU/mL,低于HLA-B携带Bw6/6纯合子感染者的4.55 lg IU/mL(U=210.50,P=0.041).携带A30/B13/C06单体型或A33/B58/C03单体型的感染者其HIV载量与不携带A30/B13/C06单体型或A33/B58/C03单体型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P=0.69;t=0.68,P=0.49).结论 HIV感染者HLA-B携带Bw4/4纯合子与低病毒载量有关,且HLA Ⅰ类分子携带杂合子的个体可受HLA-B携带Bw4/4纯合子影响,这些HIV感染者病毒载量更低.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建能;庄群瑛;陈碧芬;卢燕辉;陈洁;郑瑞丹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肝脂肪变的影响因素,为CHB患者肝脂肪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CHB患者291例,其中132例CHB合并肝脂肪变(肝脂肪变组),159例CHB患者不合并肝脂肪变(无肝脂肪变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两组人群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AST、γ-GT、HBeAg、HBV DNA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与CHB合并肝脂肪变的关系以及两组的肝组织学特征.统计学处理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结果 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和无肝脂肪变患者FBG、TG、TC、γ-GT、AST分别为(5.11±0.62)mmol/L、(1.81±0.89) mmol/L、(5.29±1.05) mmol/L、(65.04±53.89) U/L、(65.60±71.52) U/L和(4.94±1.89) mmol/L、(1.21±0.79) mmol/L、(4.25±1.58) mmol/L、(146.48±200.39) U/L、(65.35±180.57) U/L,肝脂肪变组患者FBG、TG、TC高于无肝脂肪变组(Z值分别=3.607、4.039和4.197,均P<0.01),无肝脂肪变组患者γ-GT、AST高于肝脂肪变组(Z值分别=2.627和3.020,均P<0.01).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和无肝脂肪变患者BMI分别为(26.89±2.78)、(21.17±2.96) kg/m2,肝脂肪变组BMI高于无肝脂肪变组(t=9.711,P<0.01);CHB合并肝脂肪变的男性患者和无肝脂肪变的男性患者的WHR分别为0.93±0.05、0.87±0.06,肝脂肪变组男性患者WHR高于无肝脂肪变组(t=4.469,P<0.01).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与无肝脂肪变患者HBeAg、HBV D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4、2.960,均P>0.05).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较无肝脂肪变患者重(Z=-16.145,P<0.01),无肝脂肪变组肝细胞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均较肝脂肪变组重(Z值分别=-12.639和-11.242,均P<0.01).结论 BMI、WHR、FBG、TG、TC是CHB合并肝脂肪变的影响因素,CHB患者肝脂肪变缘于人体学指标及代谢因素的改变,而非HBV作用的结果.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防治CHB患者肝脂肪变.

  • 以肾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芬芳;陈华忠;林希;赵海红;吴伟梯

    2011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明确诊断了浙江省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bocytopeniasyndrome,SFTS)病例[1],表明浙江省可能已成为SFTS的流行省份.2011年6月19日至8月12日,台州医院共收治3例SFTS患者,共同表现为肾功能损害,现将临床诊治资料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恩替卡韦叠加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戚勋;威越纯;张琴

    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目前治疗以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为主.恩替卡韦是一种强效,且具有低耐药率的核苷(酸)类似物.但其HBeAg的血清转换率较低,部分患者停药后无法获得持续性应答.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部分患者停药后可获得持续的HBeAg血清学转换.本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单药治疗24周后叠加PEG-IFN治疗24周,观察HBeAg的血清学转换及免疫应答情况.

    关键词:
  • 急性血吸虫病一例

    作者:戴维佳;王晖;谢青;余敏杰;林兰意;谢敬东;诸葛传德

    患者男,28岁,原籍安徽省泾县,长期工作、生活于上海,体质量93 kg.于2011年7月中旬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某村小河中游泳,8月1日出现发热,体温38.5℃,无寒战,当地医院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经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于8月22日体温再次上升至38.7℃,频繁咳嗽,不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乏力纳差等,考虑为寄生虫感染.当地医院予吡喹酮口服3d(每天3次,每次600 mg),共计5400 mg.但患者每日午后仍有发热,体温38℃左右.

    关键词: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二例

    作者:魏洪霞;成骢;朱云鸿;池云;姚文虎

    例1 男,43岁,安徽定远县人,长期在山林中务农,居住地为蜱虫生活区,但无明确蜱虫叮咬史.因发热5d,腹泻1d于2010年9月30日入当地医院.患者体温高39.6℃,热型不规则,伴乏力,恶心、无呕吐,无咽痛、咳嗽、头痛、腹痛,当地医院拟诊"人无形体病",予利福平、四环素等治疗,但无效.后出现无痛性腹泻,至南京某医院,查血WBC 1.0×109/L,PLT 34×1012/L,尿蛋白(++),粪隐血试验(+),拟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转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1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5/66 mm Hg (1 mm 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萎,全身皮肤无出血点,颈部皮肤稍红,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结膜充血,咽部有一溃疡.

    关键词:
  • 甲基莲心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gremlin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雅琴;陈永平;刘真真;宋梅;陈少隆;林镯;沈宇娟;陈黎黎;戴春蕾

    目的 观察甲基莲心碱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gremlin、TGF-β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TGF-β1干预组、TGF-β1+甲基莲心碱分别为2.0、4.0、8.0 mmol/L联合干预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HSC-T6细胞gremlin、TGF β1、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者采用Dunnett T3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对HSC-T6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但能上调gremlin、TGF-β1、α-SMA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1干预组相比,甲基莲心碱能抑制HSC-T6细胞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以TGF-β1+甲基莲心碱8 mmol/L联合作用72 h对HSC-T6细胞抑制显著(F=2817.056,P<0.01),抑制率为(69.08±1.05)%.甲基莲心碱可不同程度抑制greml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TGF-β1+8 mmol/L甲基莲心碱联合干预组表达量低,为0.2483±0.0084、0.9307±0.0224.与TGF-β1干预组比较,gremlin、TGF-β1、α-SMA mRNA表达量随甲基莲心碱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F=16.800、209.246、70.486,均P<0.05),蛋白表达量也呈递减趋势(F=56.588、12.550、32.141,均P<0.05).gremlin、TGF-β1、α-SMA的表达呈两两正相关(P<0.05).结论 甲基莲心碱能有效作用于HSC,gremlin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治疗新靶点.

  • 苏州市2004年至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及其野毒株基因特征

    作者:詹亚惠;夏瑜;栾琳;张钧;沈秀娟;朱轶姮;沈洁;刘娜

    目的 通过对苏州市2004年至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株的基因型别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株基因特点,为加强麻疹病毒学监测,实现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至2010年苏州市麻疹病例,分析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采集2009年至2011年57例麻疹患者咽拭子和尿液标本分离病毒,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456 bp核苷酸并进行序列测定,与GenBank提供的麻疹各基因型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 2004年至2010年苏州市麻疹发病率为12.85/10万,其中发病率高为2005年,之后麻疹发病率开始下降.麻疹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及20~30岁两个年龄段,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从57例麻疹病例中分离到4株麻疹病毒株,其中3株为H1a型,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H1型基因代表株(China9 3-2、China93-7、China94-7)比较,同源性为98.46%~99.12%;而另1株则为A型,与A型代表株Shanghai191的同源性>99%.结论 2005年后苏州市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麻疹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及20~30岁两个年龄段.2009年至2011年苏州地区麻疹流行株主要由H1a基因型引起,但也分离到A基因型.

  • 常见致病性真菌核糖体RNA基因分子鉴定

    作者:王璇;李莉;王睿莹;吴吉芹;胡秀平;徐斌;曹亚辉;章强强;朱利平

    目的 评价核糖体RNA基因(rDNA)分子鉴定用于常见致病性真菌鉴定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致病性酵母类真菌、丝状真菌和无绿藻共60株,其中包括13株标准菌株和47株临床/环境分离株,分别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和rDNA分子鉴定,包括内转录间隔区1(ITS1)、内转录间隔区2(ITS2)及28S亚基rDNA5'端的D1/D2区(D1/D2)靶序列的测定与比对,比较表型鉴定及单个、多个rDNA靶序列分子鉴定的准确率.结果 在23株酵母类真菌分离菌株中,D1/D2分子鉴定准确率高(20/23,87.0%),而后依次为ITS1联合ITS2(19/23,82.6%)、单用ITS2(18/23,78.3%)、单用ITS1(14/23,60.9%);在22株丝状真菌分离菌株中,ITS1联合ITS2分子鉴定准确率高(16/22,72.7%),而后依次为ITS1(15/22,68.2%)、ITS2(14/22,63.6%)、D1/D2 (13/22,59.1%).而ITS1、ITS2、D1/D2三者线性联合鉴定准确率更高,可准确鉴定91.3%(21/23)的酵母类真菌分离菌株和72.7%(16/22)的丝状真菌分离菌株.结论 rDNA分子鉴定应用于常见致病性真菌的鉴定准确率高,尤其是ITS联合D1/D2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静脉注射吸毒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现况

    作者:赵燕;吴尊友

    静脉注射吸毒是造成HIV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AIDS的流行也主要是由静脉注射吸毒所致.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以降低HIV感染人群的病死率和发病率,并且可以预防传播.在过去的10年里,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明显增加,但静脉注射吸毒者接受抗病毒治疗仍然是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不稳定的生活方式、被歧视、缺乏卫生保障等原因,感染HIV的静脉注射吸毒者很难获得恰当的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美沙酮替代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增加治疗依从性、降低病死率.在我国,静脉吸毒者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相比其他感染途径的人群来说是低的.关于AIDS方面的新政策要求通过扩大检测,尽早对确诊的HIV感染者提供抗病毒治疗.

    关键词: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龚玲;张欣欣

    DNA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它的出现对探索生命奥秘、治疗疾病以及整个生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70年代,Frederick Sanger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核酸测序技术,为人类破译遗传密码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成就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使DNA测序进入高通量、低成本的时代.本文旨在介绍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代表性的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同时着重阐述该技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 肝功能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功能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功能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paper)[1].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2],从定义、诱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功能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特色,诊断分型突出了实用性,指导和规范了我国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诊疗.

    关键词:
中华传染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