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肠系膜纤维瘤病的CT影像与病理特征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肠系膜纤维瘤病的CT影像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3月至2015年3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2例肠系膜纤维瘤病的CT影像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13 ~67岁.CT影像肿块大径3.9 ~ 33.0 cm;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生长、边界尚清楚8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分界不清4例;肿块密度大体均匀10例,CT值为27~39 HU,肿块密度不均匀2例.增强CT显示:病灶有轻到中度的延迟强化10例,未见强化2例.大体病理学检查:肿块切面灰白、灰黄,实性,质韧11例,囊实性病变含有多个囊腔1例.光镜下显示:肿块由形态一致的梭形(肌)纤维母细胞构成,间质含有大量变性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显示:Vimentin,H-caldesmon,β-catenin阳性占有很大比例.结论 肠系膜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肿瘤,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与其病理基础密不可分.CT检查可对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
痔上黏膜非环切吻合术治疗内痔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非环切吻合术(noncyclic-PPH)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将120例内痔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术式:观察组实施痔上黏膜非环切吻合术手术(noncyclic-PPH),对照组实施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两组临床有效率、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PH术相比,noncyclic-PPH术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并发症少,创伤小,具有推广价值.
-
严重肝损伤的手术方式分析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2例严重肝损伤患者资料.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的肝损伤分级标准,结合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将患者分级为:Ⅲ级19例,Ⅳ级27例,V级6例.52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缝合4例;清创缝合大网膜填塞16例;清创性肝切除24例;肝段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1例;肝周纱布填塞5例.结果 本组52例患者中治愈48例,死亡4例.治愈率92.3%(48/52),病死率7.7% (4/52),1例死于门静脉右支破裂大出血,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8例出现一种或多种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6例,胆漏6例,肝脓肿5例,胸腔积液6例,切口感染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 CT检查能明确肝损伤的类型和程度.根据肝损伤分级确定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Ⅰ~Ⅱ级肝损伤可采取非手术治疗,Ⅲ~V级肝损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合并腹内其他脏器损伤应积极手术处理.
-
导丝贯穿双球囊同步扩张治疗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
目的 探讨导丝贯穿双球囊同步扩张方法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肝静脉阻塞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静脉狭窄伴副肝静脉狭窄2例,肝静脉闭塞伴副肝静脉狭窄2例,肝静脉狭窄伴副肝静脉闭塞1例.5例患者均在DSA下经“颈静脉-肝静脉-副肝静脉-股静脉”贯穿导丝行肝静脉、副肝静脉球囊同步扩张成形术.介入治疗前后测量肝静脉与副肝静脉间交通支内静脉压力,采用t检验方法分析治疗前后静脉压力的变化.结果 5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术中无血管破裂出血、肝包膜破裂出血、球囊爆裂、心包填塞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肝静脉压力由(32.4±2.2)cmH2O降至(18.6±2.7)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51,P <0.05).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BCS相关症状,再次治疗后好转.结论 经“颈静脉-肝静脉-副肝静脉-股静脉”导丝贯穿行双球囊同步肝静脉、副肝静脉成形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
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同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目的 总结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同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47例,并对符合标准的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合并同侧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合并同侧颅内动脉瘤患者7例(1.6%),男6例,女1例.颅内动脉瘤直径≥5 mm的患者2例,术前一期行动脉瘤夹闭,1个月后再行二期开通颈动脉血供;颅内动脉瘤直径<5 mm的患者5例,仅开通颈动脉血供,未予处理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急性期症状均有所缓解,门诊随访6~36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均未见颅内动脉瘤增大或破裂,随访期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发生,无颅内出血发生.结论 对于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合并病同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需根据颈动脉病变情况、颅内动脉瘤特点,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10 mm 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B)对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 4a类且直径≤10 mm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US-FNAB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特征,根据TI-RADS评估每个结节的恶性特征并进行分类,将其中TI-RADS 4a类且直径≤10 mm 365例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均行US-FNAB检查,并根据超声测量结节大径分为<5 mm组和5~10 mm组,对细胞学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65例TI-RADS 4a类结节中,细胞学诊断恶性68例,可疑恶性81例,良性193例,不满意6例,不确定17例;经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恶性153例,良性212例,US-FNAB细胞学结果和实际病理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5~10 mm组结节的细胞学阳性率和实际恶性率均大于<5 mm组(P<0.05).US-FNAB细胞学诊断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2.2%、96.2%、94.6%、94.4%和94.5%. 结论 US-FNAB检查对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
解剖性肝切除和肝组织切开取石治疗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anatomic hepatectomy,AH)和肝组织切开取石(lithotomy of liver parenchyma,LLP)治疗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0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其中行肝组织切开取石59例,行解剖性肝切除47例,比较二者残余结石、肝断面感染、肝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断面胆漏、结石复发和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2.96 d比2.82d,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组残余结石发生率低(2例比13例,P<0.01),肝断面感染机会少(1例比21例,P<0.01),术后胆漏发生率低(0例比7例,P<0.05),中位随访31个月(3~48个月),AH组结石复发率小(0例比12例,P<0.01),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是治疗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和相对少的外科并发症,应作为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
-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腔内治疗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成形术两种腔内治疗方法治疗股-胭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血管中心收治的股-胭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吻合口球囊扩张术组和支架成形术组.应用双腔取栓导管取出人工血管近远端血栓后,据吻合口治疗情况进行分组,其中,吻合口球囊扩张术组36例,取栓后造影可见细窄血流信号,予以单纯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组42例,取栓后造影未见血流通过,应用导丝及导管配合技术开通吻合口闭塞段,经球囊扩张闭塞段后置入合适口径自膨式支架.比较2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12、36个月通畅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8±8)个月.12个月的通畅率球囊组91.7%,支架组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49,t=-0.761),36个月时累积通畅率球囊组33.0%,支架组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t =2.959),支架组术后累积通畅率高于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2,P<0.05).结论 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通畅率高,对于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治疗较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存在优势.
-
OrVil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与传统腹腔镜辅助下荷包缝合对比,探讨经口输送钉砧系统(OrVil)在腹腔镜贲门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12月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全胃根治切除术的45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OrVil组20例,荷包缝合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OrVil组切口长度和食管空肠吻合时间均短于荷包缝合组[(5±1)cm比(11±2)cm,t=-10.724,P<0.01;(28±4)min比(39±5)min,t=-7.996,P<0.01].OrVil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荷包缝合组[(3.7±0.9)d比(4.4±1.0)d,t=-2.485,P=0.017;(13±5)d比(16±4)d,t=-2.184,P=0.03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OrVil组5例,荷包缝合组6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8).结论 经口输送钉砧系统在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中行全胃切除患者的治疗上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2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特点及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3例SPN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特点.结果 23例SPN,平均年龄32岁,男女之比约为1:10.10(43%)例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因常规体检发现;12(52%)例有上腹痛、腹胀或腹泻表现;1例因黄疸、易疲劳入院查体发现.10(43%)例肿物位于胰头部;13(57%)例位于胰体或尾部.大体主要呈实性或囊实性,肿瘤大径1.3~17 cm,平均5.9 cm;12(52%)例有肉眼可见的完整包膜.21(91%)例镜下有纤维性包膜,均可见肿瘤细胞侵入纤维包膜,8(35%)例瘤细胞侵及周围胰腺组织;肿瘤主要由实性巢片状区及假乳头状区构成,并伴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对Vimentin、β-catenin弥漫强阳性(23/23,22/23);绝大部分病例肿瘤细胞对广谱CK、CD10、PR、CD56及Syn呈弥漫或部分阳性;CgA全部为阴性;Ki-67指数在1% ~8%(平均3%).术后随访2~44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多种组织学结构及多向分化的免疫组化表型,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标记可以对其做出明确诊断.该肿瘤进展缓慢,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复发、转移少见.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对比研究
目的 评价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行腔内治疗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患者的病变特点、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率、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index,ABI)变化、临床成功率、静息痛缓解率、保肢率和生存率.结果 入组患者144例(153条肢体),糖尿病组52例(56条肢体),非糖尿病组92例(97条肢体),平均随访(15±7)个月.两组间术后平均ABI(0.75±0.17比0.78 ±0.17)、ABI增加值(0.40±0.20比0.38 ±0.20)、技术成功率(80.4%比90.7%)、围手术期并发症率(19.6%比24.7%)术后1年静息痛缓解率(75.0%比85.6%)、保肢率(91.1%比95.6%)、生存率(92.3%比9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术后1年临床成功率低于非糖尿病组(78.6%比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方式以及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糖尿病ASO患者也能取得与非糖尿病ASO患者相似的近期疗效.
-
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疝和(或)绞窄疝效果分析
目的 总结应用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疝和(或)绞窄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疝和(或)绞窄疝(嵌顿疝组)89例患者临床资料,与择期手术(择期组)的1 471例患者对比.结果 嵌顿疝组平均手术时间(42±8)min、平均住院天数(4.0±2.6)d和平均复工时间(9.0±3.3)d比择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38 ±4) min、平均住院天数(3.0±0.6)d和平均复工时间(8.1±2.5)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嵌顿疝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0± 14)ml略高于择期组(7 ±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嵌顿疝组术后感染1例(1.1%),经换药痊愈,血清肿20例(22.5%),自行吸收或穿刺抽液后痊愈.随访无复发.腹股沟疝择期手术组术后感染5例(0.3%),经换药痊愈,血清肿187例(12.7%),自行吸收或穿刺抽液后痊愈,术后复发1例.结论 开放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和可供选择的治疗嵌顿疝和(或)绞窄疝的手术方式.
-
食管裂孔疝对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效果的影响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病症.HH的存在造成食管裂孔扩大,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弱,易导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发生.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是治疗GERD经典术式.而当这些患者伴有HH时,通常是直接修复裂孔疝,然后再胃底折叠术.但HH存在是否对GERD抗反流手术前后的症状及治疗效果有影响,国内外没有相关文献报道.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76例有症状的HH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骨形成蛋白-8B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骨形成蛋白-8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8B,BMP8B)属于BMP基因家族,我们通过观察BMP8B表达程度的改变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探讨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
经皮穿刺置管溶栓引流治疗腹壁血肿18例
腹壁血肿是一类特殊的腹壁损伤,临床上不多见,对于腹壁血肿,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保守治疗恢复较慢,手术治疗创伤较大,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经皮穿刺置管溶栓引流的治疗方法治疗18例腹壁血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闭孔疝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闭孔疝是临床上罕见的一种腹外疝,是腹膜前脂肪或肠管经闭孔的异常突出,占所有疝的0.05% ~0.40%.由于其具有发生部位深、疝环小、无弹性的特点,嵌顿的肠管短期内发生绞窄,死亡率高[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闭孔疝8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降钙素原在ICU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因此早期预测和控制感染是降低肿瘤患者术后死亡率的关键之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国内外对于其在肿瘤患者感染中的应用报道较少,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对重症监护室(ICU)的94例恶性肿瘤感染患者术后PCT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成年女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相关问题
女性腹股沟疝较男性比较,有其自身特点.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疝外科2010年4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成人女性腹股沟疝患者87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87例,成年女性腹股沟疝患者.年龄18 ~ 80岁,平均(50±6)岁.其中右侧斜疝36例(41.3%),左侧斜疝25例(28.7%),双侧斜疝3例(3.4%),滑动性斜疝16例(18.4%),股疝7例(8.0%).
关键词: -
成人Amyand疝误诊睾丸扭转一例
患者男,43岁,藏族.以“右侧腹股沟区疼痛1d,加重2h”为主诉于2014年4月2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d工作中突然出现右侧腹股沟区隐痛,当时未引起重视.入院前2h疼痛加重,呈持续性胀痛,并放射至下腹部及会阴部.伴恶心无呕吐,既往右侧隐睾史数十年.查体:体温36.6℃,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70 mmHg.表情痛苦,扶入病房,被动体位.腹部腹部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关键词: -
成人腹茧症伴小肠梅克尔憩室穿孔一例
患者男,71岁,因“腹胀、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d”入院.近2年间断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3~4次/年,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既往9年前曾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无腹部手术和外伤史.患者近20年有大便不规律病史.入院查体:右下腹部可见巨大球形隆起,可触及1个球形肿物,无压痛及震颤,无腹肌紧张,肠鸣音2~3次/min.
关键词: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并发主动脉食管瘘一例
患者男,75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14d”于2014年4月28日第1次入院,行血管CTA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口近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 LSA)约1cm(图1),入血管外科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高180/100 mmHg,不规律服药.
关键词: -
颈动脉体瘤包膜内完整切除一例
患者男,35岁,因“体检发现左侧颈部肿物2年余”于2015年4月5日入院.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上部可触及大小约4 cm×4 cm,边界清楚的圆形无痛肿物,加压可触及搏动,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头颈部电脑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phy angiography,CTA):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团块高密度影(图1A).颈部超声提示肿物内部血供丰富.
关键词: -
肝移植术后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治进展
目前感染仍然是肝移植的严重并发症和移植术后的重要死亡原因.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但肝移植术后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在逐渐增加.所谓机会性感染是指一些条件致病病原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致病,但在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可乘机侵袭人体并引起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感染性疾病.其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上缺乏特异性,起病隐匿,感染后往往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对常见的几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的诊治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多层裸支架技术治疗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腔内修复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围手术期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已逐步取代传统外科手术.然而对于累及或邻近重要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腔内技术的应用仍面临极大的挑战.近10年开窗支架、分支支架及烟囱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累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的治疗,然而因各自缺陷,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此背景下,多层裸支架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初步研究成果令人鼓舞,然而中长期随访却出现治疗失败甚至破裂及分支堵塞的情况.另其隔绝动脉瘤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临床适应证仍有很大争议.
关键词: -
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外科疾病的微创化治疗是目前外科普遍的发展趋势,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疾病治疗模式.血管疾病由以往的巨创手术发展到腔内微创治疗,充分体现出了外科微创化的这一发展趋势,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的进步.主动脉疾病的患者往往年老体弱、全身疾病较多,难以承受时间长、创伤大的开放手术.而时间短、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的腔内微创治疗技术则是这类患者治疗的首选.
关键词: -
超声介导肝内门静脉插管灌注治疗肝脓肿
对于细菌性肝脓肿普遍采用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但见效慢.我们采用超声引导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经皮穿刺肝内门静脉置管微泵输注抗生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腔内治疗急性与非急性Stanford B型夹层国内文献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与非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的技术成功率及术后30 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全面检索于2009-2014年期间在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上发表的有关急性与非急性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治疗效果比较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5篇,共468例患者(急性组243例,非急性组225例).急性组与非急性组在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OR =3.10,95% CI=[1.74,5.53],P=0.0001);30 d内漏发生率(OR=2.07,95% CI=[1.11,3.88],P=0.02)均有统计学差异;而2组之间手术成功率(P=0.3)、30 d死亡率(P=0.27)及30 d主动脉相关死亡率(P=0.26)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根据Meta分析数据表明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术后30 d内发生总并发症率、内漏率要高于非急性期患者;而2组的手术成功率、30 d死亡率及主动脉相关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
-
“烟囱”技术腔内修复近肾腹主动脉瘤对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烟囱技术腔内修复近肾腹主动脉瘤(juxt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JRAAs)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2014年采用烟囱技术治疗JRAAs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围术期肌酐(Cr)值、通过简化公式计算获得肌酐清除率值(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根据(risk、injury 、failure、loss、end stage,RIFLE)标准分析判断患急性肾功能不全程度,参照慢性肾病分级方法对损伤程度分级.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8)个月.术前、术后及随访期Cr值分别为1.12±0.24、1.45±0.62和1.38±0.43;相应的GFR分别为56±12、47 ±15和48±16.根据RIFLE标准,13例(24.6%)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其中9例(18.4%)损伤为轻度(GFR下降25% ~ 50%之间);20.4%的患者术后Cr值>1.5 mg/dl,28.7%术后Cr值升高>30%,22.3%术后GFR下降>30%.肾功能显著下降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2±11)个月.结论 烟囱技术腔内治疗JRAAs会引起轻度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恶化.
-
Stanford B型慢性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血管重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慢性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的血管重塑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于三明市第二医院和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接受治疗的B型慢性主动脉夹层73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的血管重塑并测量主动脉主要节段的直径与术前进行比较.将患者术后有无重塑不良以及术前与术后各节段大径的变化值与患者性别、病程长短、夹层累及部位、是否稳定型夹层、支架形态和支架长度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3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时间12 ~60个月,平均(22±6)个月,8例失访,2例死亡,15例无完整术前或(和)术后影像学资料,其余48例患者中有13例重塑不良,随访显示术后弓降部大径较术前有较明显增加(P<0.05),但是真腔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假腔显著缩小(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发病时长<90 d重塑情况优于≥90 d(P <0.05);稳定型夹层(P<0.05)以及使用长度为200 mm的支架其主动脉重塑更好(P<0.05).结论 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可以获得一定的血管重塑,影响重塑的不利因素包括病程≥90 d、不稳定型夹层、使用较短的支架.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高糖环境下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HSP70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对高糖环境诱导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和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加入不同处理因素进行分组,TUNEL法测定内皮细胞凋亡,BRDU法测定内皮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测定内皮细胞的HSP70表达水平.结果 高糖(33 mmol/L)培养24 h后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0.54 ±0.06)低于对照组(0.78 ±0.04),细胞凋亡率(36.43±6.85)%与HSP70的表达水平(0.94±0.11)高于对照组[(5.25±0.73)%与(0.29±0.0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GLP-1组与高糖组相比,内皮细胞增殖(0.62±0.06)增加,细胞凋亡率(10.13 ±1.19)%与HSP70表达水平(0.76±0.0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xendin 9-39组,内皮细胞的增殖、凋亡与HSP70表达与高糖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GLP-1通过GLP-1受体依赖途径促进高糖条件下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减低高糖诱导HSP70表达水平.
-
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的高危患者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期8例,亚急性期15例,慢性期10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平均年龄(69±10)岁,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均>Ⅲ级,27例行同期手术、6例行分期行腔内修复术.结果 33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平均住院天数为(16±6)d,住院期间因脑梗死死亡1例.脑卒中2例,肺部感染1例,肾功能衰竭2例.随访30例,随访时间3 ~ 66个月,平均(33±2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4例,其中主动脉手术相关死亡2例;发生内漏3例,1例Ⅰ型内漏行二次杂交治疗.结论 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创伤小,适用于基础病变较多,无法接受主动脉弓置换的高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