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

海南医学杂志

Hainan Medical Journal 해남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海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海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3-6350
  • 国内刊号: 46-102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4-1
  • 曾用名: 海南卫生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海南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海南
  • 主编: 云露(兼)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不同基因型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相关性分析

    作者:麦慧芬;孙静;夏勇;李少英;沈丹婷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自然流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90例自然流产患者为观察组,155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CT感染率,并分析两组CT感染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T感染率为5.64%(22/3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9%(2/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感染22例(5.64%),其中单纯D型3例(13.6%),单纯E型7例(31.8%),单纯F型5例(22.7%),混合型7例(31.8%);对照组CT感染2例(1.29%),单纯F型1例(50%),混合型1例(50%).两组不同基因型CT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有着密切关系,且以E、D、F三种基因型为主,因此对于上述基因型沙眼衣原体感染孕产妇应合理使用敏感性药物进行早期干预,并加强孕期胚胎发育监测,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增加CO2气腹放气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吴浩;董媛媛;蒋忠;葛春晓

    目的:观察增加CO2气腹放气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的患者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手术结束拔除腹部穿刺套管前放气30 s,B组手术结束拔除腹部穿刺套管前放气3 min。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24 h、48 h的VAS评分大于B组,A组术后上腹部痛的发生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CO2气腹放气时间可以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

  •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郑安斌;李艳霞;余世界;沈磊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FICE)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诊断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LST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FICE染色放大内镜诊断LST的腺管开口分型,及ESD治疗LST的疗效,术后腺管开口分型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64例LST患者中,腺管开口Ⅱ型4例、ⅢL型35例、Ⅳ型20例、Ⅴi型5例。病理结果提示4例Ⅱ型患者均为炎性息肉,35例ⅢL型患者中管状腺瘤21例,管状绒毛状腺瘤15例,20例Ⅳ型患者中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绒毛状腺瘤16例,早癌3例,5例Ⅴi型患者中绒毛状腺瘤1例,早癌4例。ESD治疗LST的术后安全有效。结论放大内镜诊断LST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 LST恶性程度高,可尽早采用ESD进行治疗。

  • 普罗帕酮与西地兰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

    作者:谢志葵;邓灿锋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西地兰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速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n=82,予普罗帕酮治疗)和西地兰组(n=82,予西地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普罗帕酮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6%(75/82),明显高于西地兰组的80.49%(6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明显短于西地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地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且能缩短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少见。

  • 单边椎弓根钉固定TLIF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作者:刘世学;彭军;王宏波;王璞;赵有春;江振华

    目的:探讨单边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FLLDH患者18例,采用单边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融合时间和椎间融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病率、JOA评分、VAS疼痛评分等。结果患者术后椎间融合率为100%,融合时间为(3.5±0.4)个月;患者的末次随访JOA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1/18)。结论单边椎弓根钉固定TLIF手术治疗FLLDH,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不破坏对侧的正常结构,下床时间早,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作者:麦周生;官树雄;冯锡坚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者30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0例患者采用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给予适量的抗组胺药口服、鼻用类固醇激素局部喷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得分、体征得分、血清尘瞒特异性、不良反应和治疗后24个月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开始观察组患者的日平均症状和日平均体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总IgE、尘螨特异性Ig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总IgE、尘螨特异性IgE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0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长期疗效仍然需要观察。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黄东永;黄远源;陈敏;黄仕光;王友洛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患者57例设为髓内钉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患者64例设为髋螺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预后。结果髓内钉组和髋螺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6.2±7.4) min和(74.8±8.3) min,透视次数分别为(18.6±2.1)次和(22.3±2.4)次,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0.2±40.2) ml和(186.1±36.8) 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内钉组和髋螺钉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7.2±2.0) cm和(6.7±2.0)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和髋螺钉组患者骨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6±1.6)分和(7.8±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和髋螺钉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0.4±2.7)周和(18.3±4.0)周,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8.9±4.)周和(30.5±5.0)周,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恢复速度更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内科胸腔镜辅助治疗结核性脓胸46例临床分析

    作者:符诒慧;程宏宁;董文;吴海洪;陈永倖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辅助治疗结核性脓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对46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结核性脓胸患者于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及胸腔B超评估疗效,显效者34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2例。结论内科胸腔镜术辅助治疗结核性脓胸安全、损伤小、费用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结核性脓胸的微创技术。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临床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粟燕;何春

    目的:评估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病变临床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经TCT检测异常的宫颈病变患者700例,根据TCT检测结果分为不典型鳞状细胞和腺细胞(ASCUS)、低度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HSIL)、鳞癌或腺癌(SCC/AC),并随后进行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和经宫颈活检。将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700例患者的TCT检测结果为ASCUS 364例(52.0%),LSIL 256例(36.6%),HSIL 72例(10.3%),SCC例8例(1.1%);宫颈活检结果为正常或炎症332例(47.4%),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 I)216例(30.9%),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72例(10.3%),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72例(10.3%),宫颈癌(CC)8例(1.1%);HR-HPV阳性496例(70.9%),阴性204例(29.1%);HR-HPV阳性率随着TCT检查分级ASCUS、LSIL、HISL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TCT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宫颈活检符合率均较高,为宫颈病变重要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方法,能及时发现大量的宫颈病变。

  • 不同体位心电图在鉴别功能性与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中的价值

    作者:陈龙觉;杨桂理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心电图在鉴别房室传导阻滞中功能性与病理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2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初步诊断均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观察比较两组不同体位的心电图表现。结果用坐位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有29.03%的患者P-R间期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有67.74%的患者P-R间期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恢复患者再采取下蹲运动试验后立即卧位检测心电图,观察组仅3.41%的患者P-R间期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有40.00%的患者P-R间期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通过试验后80.65%的患者P-R间期恢复至正常范围,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种方式的心电图检测,能早期有效判断房室传导阻滞是否为功能性或病理性,且具备经济实惠、操作简便的优点。

  • 两种桩核系统修复严重缺损前牙残根效果比较

    作者:刘博

    目的:探讨严重缺损的前牙残根采用两种桩核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前牙缺损患者228例,共304颗前牙残根。按照桩核系统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铸造金属桩核系统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纤维桩核系统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为8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均获得6~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组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9%,对照组为8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残根严重损伤的患者采用纤维桩核系统修复治疗,在符合其适应证的条件下,临床效果显著,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

  • 缬沙坦分散片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辑

    目的:观察缬沙坦分散片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01例,随机分为联合组101例和缬沙坦组100例。缬沙坦组患者每天给予服用缬沙坦分散片80 mg,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疗程为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肾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17%,明显高于缬沙坦组的6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24 h尿蛋白定量为(0.61±0.41) g/24 h,明显低于缬沙坦组的(0.89±0.46) g/24 h;联合组尿红细胞计数为(15.0±7.11)个/Hp,显著低于缬沙坦组的(27.4±6.70)个/H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改善优于缬沙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分散片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比单独使用缬沙坦分散片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蛋白尿降低作用更明显,且能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口径路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78例疗效观察

    作者:袁勇;冯肖连;张中宝;刘伟清

    目的:观察经口径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5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口径路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径路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临床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特应性皮炎40例

    作者:侯占英;刘芳;黄珍;刘万红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8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联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2.5%(5/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外用与氯雷他定口服联合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480例临床分析

    作者:符洪犊;白树堂;梁丽明;王志恒

    目的:探讨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的48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为观察组,二尖瓣瓣叶全部切除二尖瓣置换的3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Tei指数、Z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3%,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者的Tei指数、Z指数、LVEF、RVEF逐渐好转,术后12个月各项指标测量值均优于术后6个月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与Z指数、LVEF、RVEF负相关,Z指数、LVEF、RVEF两两正相关,且各指标相关性分析|r|<1且≠0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Tei指数、Z指数、LVEF、RVEF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适用于大多数二尖瓣病变患者,对于术后左、右心功能的改善及远期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 节段与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蒙更耀;李启中;杜国聪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骨科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43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节段组27例和双节段组16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术后测量并记录伤椎的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随访时,对患者采用ASIA损伤分级进行神经系统评价。结果单节段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85.23±11.37) min和(197.18±22.76) ml,低于双节段组的(126.58±12.84) min和(223.71±34.29)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单节段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低于双节段组,Cobb's角则高于双节段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ASIA损伤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经伤椎内固定虽然在术后远期的稳定性上稍逊于双节段,但它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多保留了一个脊柱节段的活动度。只要术前严格掌握单节段内固定的适应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士静脉曲张预防认知能力中的应用

    作者:吴妮;支晨;宋秀杰;李自先;闫丽霞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工作者下肢静脉曲张预防能力,减少下肢静脉曲张发生。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使用自行设计的下肢静脉曲张认知状况问卷,随机抽取30名我院临床护士,调查其静脉曲张预防能力。调查后使用鱼骨分析法分析原因,进行针对性干预;1年后再次发放问卷,比较护士下肢静脉曲张认知能力。结果干预后静脉曲张预防知识问卷得分、考核预防静脉曲张的动作得分、新型设备使用人数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使护士自我学习、自我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对静脉曲张预防的认知,有利于降低护士静脉曲张发生率。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赖春娟;阳世光;冉启蓉;胡绮红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和综合护理方式,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与常规护理,10 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依从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肯定,给予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 173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林慕如;阮晓艺;王惠;孙小玲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研究总结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经导管介入治疗的173例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11个月~3岁,其中男性81例,女性92例。173例患儿中有168例成功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封堵即刻成功率为97.1%。通过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发现1例患儿术后第3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患儿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患儿出现新发的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和8例残余分流(宽1~2 mm)。结论针对性术前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 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禹艳群;刘怡素;杨义江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临床对照试验将11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仅实施电话随访等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组予以个体化延伸护理服务。两组患者均干预随访6个月,分别在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延伸护理实施后第6个月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9.2±11.31)分和(45.31±12.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3±8.35)分和(50.12±10.46)分,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有效减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

  • 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的价值

    作者:佘玲娜;许桃英;刘利娜;黄淑娴;陈荔艳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胎儿畸形的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5392例孕妇的超声存图切面。结果15392例中经产后、引产或尸检证实畸形574例,超声检出胎儿畸形561例,漏诊13例,检出率为97.74%(561/574),漏诊率为2.26%(13/574)。结论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畸形胎儿检测率,减少相应畸形的漏诊。

  • 内镜治疗双J管全程附壁结石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石松山;赵先诚;于杰;田闯;陈泰安

    双J管自1978年Finney初次制造以来,经过不断完善,依靠其良好的内引流及支架功能,已广泛用于泌尿外科[1]。由于国产双J管本身的制作工艺问题,其表面光整度较差,长时间留置可引起尿路上皮的炎症反应,使坏死细胞脱落,粘附于双J管表面成为结石核心[2]。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宫外孕的价值

    作者:禹歌;冯少阳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宫外孕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9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为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均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S)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超声二维图像、频谱特征、对宫外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各项超声表现检出率差异。结果 TVS对宫外孕及未破裂型宫外孕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7%和89.1%,均明显高于TAS的74.3%和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VS对各项超声表现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TAS,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S检测宫外孕的图像清晰、患者痛苦少,具有更理想的早期诊断效果,且对各分项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也均明显优于TA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Epac信号分子与哮喘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黄革;高亚东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病理生理特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环磷酸腺苷(cAMP)是体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调控机体新陈代谢、细胞钙信号传导、细胞生长与分化、凋亡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长期以来,蛋白激酶A (PKA)被认为是介导cAMP生物学效应的唯一下游信号分子。但新近发现的新型cAMP靶分子——cAMP直接激活的交换蛋白(Epac)的发现打破了这一说法。大量研究证实,Epac可单独或协同PKA介导cAMP的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就Epac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为寻找哮喘治疗新靶点奠定基础。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志辉;郭锋;陈棉智

    隐性失血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造成血红蛋白下降,引起患者重度贫血,同时改变了血流动力学,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影响骨折愈合及康复进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减少老年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避免术后贫血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成为目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 腰骶段脊柱退变性疾病引起腰腿痛相关因素研究概况

    作者:余加生;钱卫庆;尹宏

    目前腰骶部脊柱退变引起的腰腿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预防及减缓腰骶段脊柱退变所致腰腿痛发生及进展,本文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工作、糖尿病、心理因素等。但现实生活中多为多因素混合状态,故而需要综合各因素进行防治。

  • 护生侵入性护理操作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刘丽艳;陈培依;孙青

    护理操作尤其是侵入性护理操作是护理实习生由学校过渡到临床的难关,目前临床上呈现出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侵入性护理操作机会少、水平低等情况。本文整理分析该现象的现况和研究进展,为提高护生操作能力、增加操作机会,改善学校及临床教学方式提供依据。

  • 微创手术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韦奇秀

    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取得一定临床优势的同时其发生相应并发症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视。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妇科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并在操作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本文就微创手术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三维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禤天航;曹正霖;王刚

    三维打印技术是21世纪产生的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与过往的二维打印技术不同,其采用层层堆积的方法“打印”出三维立体成品,打印物具有精度高、匹配度好等特点。目前该技术在脊柱外科主要应用于术前导航模板的制定、手术植入物的研究和医疗教学等方面。本文总结了三维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及未来发展前景。

  • 软骨下骨作为骨关节炎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立杰;吴国民;胡敏

    骨关节炎是关节疾病的主要类型之一,严重影响人群的生活质量。长期以来关节软骨的修复障碍一直被认为是关节退化的主要原因,现在人们逐步认识到软骨下骨及其分子代谢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关节软骨与软骨下骨在骨关节炎中产生相关分子代谢之间的联系尚不明确,对于软骨下骨的分子水平改变的阐述对于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都会有重要意义。

  • 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弹性成像表现一例

    作者:傅丽玲;王瑜;李喜梅

    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是乳腺腺病的一种类型,目前国内外有少数关于SA的常规超声表现的研究,而SA的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表现却未见报道,现将我院1例SA的超声弹性成像表现报道如下。

  • 厄洛替尼致间质性肺病一例

    作者:吴忠勇;康福新;王小智

    药源性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ILD)是指药物引起的一组以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口服和胃肠外给药均可引起。现已知有450多种药物可引起ILD,包括细胞和非细胞毒药物。药源性IDL的起病时间和方式不同,既可表现为用药数天后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也可表现为用药数周后出现慢性隐匿起病,并逐渐进展至呼吸衰竭,发现此病时已属不可逆转阶段。厄洛替尼2004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应用于至少1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局限性进展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与β-内啡肽和P物质的相关性

    作者:潘富文;刘强;李春根;张国如;林诗富;韩耀光;吴林清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与β-内啡肽和P物质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统计70例患者在接受开窗术(A组)、半椎板切除术(B组)、全椎板切除术(C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D组)后的优良率,测定其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14d的疼痛评分、β-内啡肽和P物质含量,并分析疼痛评分与β-内啡肽和P物质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手术,优良率分别为A组77.78%(14/18)、B组72.22%(13/18)、C组66.67%(12/18)、D组93.75%(15/16)。不同手术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P物质含量从术前到术后呈降低趋势,β-内啡肽含量从术前到术后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不同手术组VAS评分、β-内啡肽和P物质在术后7 d和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VAS评分、β-内啡肽和P物质术后1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联性分析,疼痛VAS评分与β-内啡肽含量呈负相关,与P物质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严格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指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与β-内啡肽含量呈负相关,与P物质含量呈正相关。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OSAHS效果分析

    作者:孟丹;徐传藩;陈培生;张晓燕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COPD合并OSAH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B组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多导睡眠图、心肺功能、内皮细胞指标及随访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多导睡眠图(AHI、长呼吸暂停时间)、心肺功能(脑钠肽、右心室Tei指数、FEV1/FVC和PEF%)及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凝血酶-Ⅲ)皆优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个月的随访中,A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患者心肺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的脑功能磁共振评价

    作者:谭向红;兰丽梅;黄惠君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扩散张量成像(DTI)用于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另选择20例作为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文拉法辛治疗,150 mg/d,缓释片顿服。观察组给予文拉法辛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RS、DTI指标的变化及其与健康志愿者的差异。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额叶、颞叶及基底节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观察组额叶及颞叶FA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额叶、颞叶及基底节区NAA/(Cho+Cr)、NAA/Cr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Cho/Cr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观察组额叶及颞叶NAA/(Cho+Cr)、NAA/Cr值明显升高,Cho/Cr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可靠,应用MRS及DTI可以对其进行评价。

  • 电纺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纤维膜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杨静;王永;叶川;张俊标;杨龙;孙博;刘琴;马敏先

    目的:制备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纤维膜并研究其体外的生物相容性,为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超微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溶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通过电纺制备的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纤维膜,质地均匀,伴有少量的珠状结构,纤维直径在60~300 nm之间,溶血实验显示溶血率为2.80%,无溶血作用,细胞毒性实验中,纤维膜的细胞增殖度为89.96%,细胞毒性为1级,评分合格,无细胞毒性。结论通过静电纺丝法可成功制备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纤维膜,生物相容性较好,有望应用于口腔临床中。

  • 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与菌血症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黄旭明;黄肇权;巫晓华;汪利华;瞿长春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菌血症发生与Child-Pugh评分的关系,为肝硬化患者菌血症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云浮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菌血症分为菌血症组54例和无菌血症组43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给予血培养,检查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并监测腹水消退及肝性脑病情况,对两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及各指标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项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在肝性脑病分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腹水发生情况、总胆红素和总蛋白水平以及Child-Pugh评分分布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些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肝性脑病、腹水、总胆红素≥34μmol/L、总蛋白水平<35 g/L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 s以及Child-Pugh评分C级均为菌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C级为菌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进行Child-Pugh分级并给予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够减少菌血症的发生,提高菌血症的救治成功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TX-3与血清MMP-9和hs-CRP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卫;姚震;王天松;马丽辉;何喜民;马瑞莲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五聚蛋白-3(PTX-3)的表达及其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D患者132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7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43例(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SAP组);另选同期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各组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TX-3及血清MMP-9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PTX-3、血清MMP-9水平及hs-CRP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AP组和AMI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TX-3和血清MMP-9、hs-CRP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组中3种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UA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3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单核细胞PTX-3与血清MMP-9、hs-CRP及血清MMP-9与hs-CRP之间呈正相关[r=0.427(P<0.01),0.244(P<0.05),0.197(P<0.05)]。结论 CHD受试者和健康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均可检测出PTX-3的存在,并且随着病情凶险程度的增加PTX-3和MMP-9、hs-CRP的水平逐渐升高;3种炎症因子之间呈正相关性,3种炎症因子水平可以作为预测CHD严重程度的指标。

  • 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同时或单独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

    作者:武永红;黄君华

    目的:观察百白破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同时免疫小鼠后的抗体应答和不良反应。方法用百白破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皮下注射免疫小鼠,于末次免疫后10 d取血清,用ELISA间接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比较上述两种疫苗同时免疫与单独免疫小鼠后特异性IgG的产生水平,并观察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同时免疫两种疫苗的实验组白喉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单独免疫的实验组,而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疫苗同时接种与单独接种比较,抗体应答水平较低,安全性较差,好不要同时接种。

  • 不同分期大肠癌组织中VEGF、CEA、Endostatin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

    作者:夏翠锋;李强;沈焘;程先硕;李云峰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内皮抑素(Endostatin)在不同分期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大肠癌手术患者116例,术中采集大肠癌组织(癌症组,116例)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正常组,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EA、Endostatin表达情况,比较三者在不同临床分期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癌症组VEGF、CEA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Ⅲ~Ⅳ期大肠癌组织VEGF、CEA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症组Endostatin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Ⅲ~Ⅳ期大肠癌组织Endostatin阳性率明显低于Ⅰ~Ⅱ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肝转移者VEGF、CE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Endostatin阳性率明显低于异时性肝转移和无肝转移者,异时性肝转移者CE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EA在大肠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Endostatin在大肠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其中临床分期越高,合并肝转移,VEGF、CEA阳性率越高,Endostatin阳性率越低,三者表达在评估临床分期、肝转移类型中具有重要价值。

  • 大涎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放疗的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文彬;邹佳华;汪井龙;宋建林

    目的:分析大涎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实施放疗的临床疗效和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科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8例大涎腺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放疗组(30例)和单纯手术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肿瘤区CT灌注成像情况、术后3、5年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和复发率,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检验。结果手术+放疗组术后1年的血流量(BF)、对比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而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多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术后3、5年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rank检验, T分期、病理类型、手术切除范围和放疗剂量为影响大涎腺肿瘤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采用手术+术后放疗的方法治疗大涎腺恶性肿瘤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肿瘤早期、黏液表皮样癌、广泛切除和≥60 Gy的放疗剂量可能是增加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 足月前胎膜早破剩余羊水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盛浴澜;栾加敏;郭厉琛;袁敏

    目的:探讨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发生后剩余羊水量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嘉定中心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80例PPROM孕妇,根据胎膜破裂后羊水指数(AFI)结果将孕妇分为羊水量正常组(8 cm0.05);(2)羊水量过少组孕妇在潜伏期时间、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方面与羊水偏少组及羊水量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社会因素”手术指征方面,羊水过少组与羊水偏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羊水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后的剩余羊水量过少与潜伏期缩短、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增加有关。

  •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营养干预研究

    作者:邓爱芬;肖满田;叶秩坤;张庭艳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的营养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CMPA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予以牛奶回避及氨基酸配方粉等营养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干预3个月后消化道症状、血红蛋白(Hb)及血嗜酸性细胞等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7%,与干预1个月后的7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氨基酸配方粉等营养干预的方法治疗CMPA患儿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生物运动的人际交互辨识研究

    作者:边红艳;刘霞;韩继明;郭淑芳;史娟;张永莉

    目的:研究人际交互的辨识特征。方法向参与者播放19项人际互动刺激和8项非交流性对照刺激,要求参与者作答,再由评判员进行判断。结果(1)对交流行为识别率方面女性和男性点光源视频识别率做对比后发现“靠近点”这一动作识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2,P=0.001);(2)对社会动机识别率方面女性和男性点光源视频识别率做对比后发现,“不要”这一动作识别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66,P=0.003)。“哪一个?”这一动作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37,P=0.004);(3)对具体姿势的识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我很生气”(χ2=5.44, P=0.020)、“不要”(χ2=8.27,P=0.004)和“捡起来”(χ2=5.70,P=0.017)。结论我国大学生在互动交流识别方面的敏感性较高;在社会动机和姿势识别率方面部分动作和国外研究一致,部分不一致。

  • 辛苍鼻舒胶囊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5例疗效观察

    作者:车蕙芳;黄振杨

    目的:探讨辛苍鼻舒胶囊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辛苍鼻舒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炎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鼻炎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治疗后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辛苍鼻舒胶囊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可快速缓解患者喷嚏、流涕、鼻塞等鼻炎症状及鼻黏膜肿胀体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肺癌患者血清中IL-2、IFN-γ、TNF-α、NKG2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高;蔡仁中;蔡用清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2D (NKG2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5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肺鳞癌22例,肺腺癌18例,小细胞肺癌12例;肺癌Ⅰ~Ⅱ期20例,Ⅲ~Ⅳ期32例。另选择健康者56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IL-2、IFN-γ、TNF-α、NKG2D水平,并对血清IL-2、IFN-γ、TNF-α、NKG2D水平与年龄、烟龄、病程、肺癌分期、病理类型、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IL-2、IFN-γ、NKG2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TNF-α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肺癌之间血清IL-2、IFN-γ、TNF-α、NKG2D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分期肺癌血清IL-2、IFN-γ、TNF-α、NKG2D水平比较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癌分期的增加,血清IL-2、IFN-γ、NKG2D水平呈下降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肺癌分期的增加,血清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2、IFN-γ、NKG2D水平与肺癌分期呈负相关(P<0.05),血清TNF-α与肺癌分期呈正相关(P<0.05);血清IL-2、IFN-γ、TNF-α、NKG2D等指标与年龄、烟龄、病程、病理类型、BMI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2、IFN-γ、NKG2D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低表达,而TNF-α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上升趋势,IL-2、IFN-γ、TNF-α、NKG2D与肺癌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因此联合检测IL-2、IFN-γ、TNF-α、NKG2D等指标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双相Ⅰ型障碍缓解期与抑郁发作期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比较

    作者:简炜颖;刘文滔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缓解期患者与抑郁发作期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5例双相Ⅰ型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缓解期患者31例(缓解期组),抑郁发作期患者34例(发作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三组受试者的汉密顿量表(HAMD)、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总体认知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发作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6.53±4.48)分,明显高于缓解期组患者的(4.21±1.92)分和对照组的(1.75±0.33)分,而缓解期组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组的GAF评分为(58.41±15.73)分,明显低于缓解期组的(74.27±14.62)分和对照组的(91.54±4.64)分,缓解期组的GA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组的总体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缓解期组总体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Ⅰ型障碍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显著降低,其中抑郁发作期神经认知功能低于缓解期。

  • 252锎联合外照射治疗食管癌的放射性损伤与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廖卫坚;赖淑贞;张相国;徐晓南;陈志仁

    目的:探讨252锎(Cf)联合外照射治疗食管癌的放射性损伤与剂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放疗科经252锎腔内后装放疗联合外照射治疗食管癌患者30例,记录252Cf和外照射剂量,分析不同照射剂量对急慢性放射性损伤的影响。结果外照射平均照射剂量为(50.02±7.31) Gy,252Cf平均照射剂量(12.44±3.01) Gy,治疗4周内出现放射性食管炎14例,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46.67%(14/30),其中外射线照射高剂量组患者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73.33%)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5个月,出现食管溃疡2例,治疗后3~15个月出现食管狭窄3例,治疗后14个月出现食管瘘1例,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20%(6/30),其中252Cf快中子射线照射高剂量患者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患者(P<0.05)。结论放射性食管炎与外照射剂量相关,而慢性放射性损伤与252Cf照射剂量相关。

  • 一例B(A)血型患者的家系调查

    作者:华月琴

    目的:对1例B(A)表型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了解该血型在家系中的传递情况。方法对患者家系中的5人分别进行ABO正反血型鉴定、抗体筛选试验以及血型基因检测。结果患者与患者的儿子为B(A)型,患者的姐姐和小妹妹为AB3型,患者的大妹妹为正常A型。结论在分子生物学还不能普及的医院采用家系调查的方法,观察弱抗原在家系中的传递情况,可推测弱抗原的性质,对血清学诊断不明确的亚型标本的鉴定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B(A) 家系 调查 血清学
  • 氨基末端脑钠肽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儿童肺炎并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曾静好;赖永艺;丁永星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和肌钙蛋白I (cTnI)联合检测在儿童肺炎并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儿童肺炎心衰、单纯肺炎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检测三组受试者的NT-pro-BNP、cTnI和心肌功能水平,并分析其关联性。结果肺炎心衰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EV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低于单纯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而cTnI、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cTnI与LEVF、NT-pro-BNP与LEVF均呈负相关,而cTnI与NT-pro-BNP则呈正相关(P<0.05);cTnI阳性组患者年龄、LEVF明显低于cTnI阴性组,NT-proBNP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P<0.05);NT-pro-BNP、cTnI联合检测对肺炎合并心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改善,灵敏度达86.67%,特异度达96.67%。结论 cTnI、NT-pro-BNP联合检测诊断儿童肺炎心衰,灵敏度和可靠度均明显提高。

  • CD8+CD28+Tc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静;陈建安;丁茜;何永明;吴东升;陈丽莉

    目的:探讨CD8+CD28+Tc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40例,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的外周血CD8+CD28+Ts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c细胞的表达率为(7.83±4.83)%,较健康对照组表达率[(14.92±4.13)%]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外周血CD8+CD28+Tc细胞的表达率为(8.21±5.68)%,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缓解组外周血CD8+CD28+Tc细胞的表达率与初诊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CD8+T细胞的表达率为(43.87±16.47)%,均比初诊患者组[(31.53±7.25)%]和健康对照组[(33.65±7.08)%]的表达率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外周血CD8+CD28+Tc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7.90±4.63)%和(6.47±2.86)%,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CD28+Tc细胞与CD8+T细胞的直线回归相关系数r=0.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无正相关关系。结论 CD8+CD28+Tc细胞在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和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的外周血中表达明显偏低,提示其抗肿瘤能力下降,需要通过有效干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对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 巨细胞病毒对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影响

    作者:马晨芸;王克翔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对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68例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160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和IgM及巨细胞病毒UL93 DNA。结果观察组患者巨细胞病毒UL93DNA、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和IgM的阳性率分别为73.21%、70.83%和4.2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7.50%、49.38%和2.50%,观察组患者巨细胞病毒UL93DNA和IgG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巨细胞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几何滴度平均为(40.12±19.89),对照组为(59.96±24.85),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高血压患者巨细胞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降低明显,这均表明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人群发生高血压存在相关性。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联合检测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焕琼;钟斌才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的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与肌钙蛋白I (cTnI)联合检测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HB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HBN患儿为观察组,根据HBN分型标准将其分为轻度HBN组22例、重度HBN组24例和早产并重度HBN组22例。选择同期非HBN的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AST、CK、CKMB、LDH和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AST、CK、CKMB、LDH和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并重度HBN组的AST、CK、CKMB、LDH和cTnI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和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和cTnI水平与HBN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心肌酶谱和cTnI对HBN筛选和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其特异性和灵敏性尚待进一步验证。

  • 微课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原增艳;宋小锋;张俊丽;杜纪英;郭庆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学时占整个课程学时的50%以上。微课作为一种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的全新教学方法,在教育界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规范操作技术,笔者将微课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微课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讨了微课在实验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24例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刘清华;谢寿城

    目的:探讨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我院收治的24例EPSPC患者及9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OPS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EPSPC患者的临床特征与OPSC相似。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PSPC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37.5%和33.3%,明显低于OPSC患者的66.7%、80%和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SP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特征与OPSC相似,ER、PR、P53检测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而卵巢无或仅微小浸润仍是目前区分两者的主要标准。

  • 灰色模型GM(1,1)在海南省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鲁建瑜;刘巧;许玉军;朱考考;方为民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预测海南省梅毒发病率的适用性,并对未来5年梅毒发病趋势进行预测,为科学制定梅毒防控措施、合理配置防控资源提供依据。方法运用GM(1,1)建模方法对2009-2013年海南省梅毒的发病率进行模型拟合,对拟合精度进行评判,并运用模型进行梅毒发病率预测。结果海南省梅毒发病率的GM(1,1)模型,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好(C=0.2907<0.35,P=1),模型预计今后5年海南省梅毒发病率结果分别为45.98/10万,52.60/10万,60.19/10万,68.85/10万,78.78/10万。结论预测结果表明,GM(1,1)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梅毒发病率的趋势。未来5年海南省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 三维超声OmniView在妊娠早期诊断鼻骨缺失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耀园;马小燕;黄苑铭;曹建法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OmniView在早孕期诊断胎儿鼻骨缺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0例早孕期来我院行常规超声检查的孕妇,按胎儿头臀径分为四组,分别为45~54 mm组65例、55~64 mm组74例、65~74 mm组85例、75~84组76例,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OmniView对其鼻骨进行观察及图像分析,对比各组间鼻骨的显示率,并重点对鼻骨缺失者进行图像分析。结果①各组三维超声OmniView对胎儿鼻骨的显示率均高于二维超声,除55~64 mm组(显示率相同)外,各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维OmniView对胎儿鼻骨的总显示率稍高于二维超声,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例二维超声在颜面正中矢状面未探及鼻骨,三维超声OmniView可通过颜面部正中矢状面描画解剖线,获取鼻后三角冠状切面和其相垂直的横断切面,显示了胎儿鼻骨。另外7例二维超声及三维OmniView均未显示胎儿鼻骨,诊断为鼻骨缺失。结论三维超声OmniView操作简单,能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提供更多鼻骨的诊断信息,减少对操作者技术和经验的依赖,为妊娠早期诊断鼻骨缺失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是二维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

  • 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的产前超声特征

    作者:尚宁;俞钢;麦明琴;韩鹏慧;马小燕;张玉兰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CLE)的产前超声声像特点及其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10例出生后确诊为CLE患儿的产前超声声像特点,随访其临床结局。结果10例产前超声发现胸腔高回声肿块胎儿出生后确诊为CLE,其中7例发生在左上肺叶,5例内有多发囊性回声,9例曾有心脏受压移位,肿块内未探及主动脉来源供血。出生后CT及病理均诊断为CLE。结论产前超声可检出胸腔高回声肿块,发生在上肺叶的肿块并占据整个肺叶时应高度警惕CLE的可能。

  • 影像学参数对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作者:王永江

    目的:探讨影像学参数对第4腰椎(L4)退变性滑脱(DLS))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L4椎体发生DLS的患者56例为DLS组,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6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及骨密度检查并测量相关影像学参数。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的影像学参数。结果 DLS组L4腰椎Ⅰ度滑脱49例,Ⅱ度滑脱7例;滑脱指数为(0.195±0.041)。与对照组比较,DLS组椎间盘高度、L4椎体大小、椎体指数及骨密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LS组患者的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腰骶角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LS组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更偏向矢状位,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显著,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更偏向水平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椎体指数、L4椎体大小、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及关节突关节角是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相关因素。结论低椎体指数、小L4椎体,较大的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及关节突关节角增大了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危险。

海南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