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

海南医学杂志

Hainan Medical Journal 해남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海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海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3-6350
  • 国内刊号: 46-102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4-1
  • 曾用名: 海南卫生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海南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海南
  • 主编: 云露(兼)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作者:李洁;赵树旺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MT)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为5%-15%,且逐年上升,虽是一种良性疾病,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粘附、侵袭等特点,其病因至今尚未阐明.极其轻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的诊断很困难,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进展

    作者:黄育强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广的一类广谱杀虫剂,对人、畜均有毒性.有机磷中毒是我国常见中毒,其毒性作用大,若服毒量大,抢救不及时、处置不得当,病死率相当高.

  • 肝纤维化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韦仕高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长期迁延及肝硬化的形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以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异常过度沉积为特征的肝纤维化是临床多种急、慢性肝病的常见病理转归,由于早期肝纤维化具有可逆转性,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诊断对整个疾病的进程和疗效至关重要.

  • 动态血糖监测进展

    作者:赵嘉晶

    动态血糖监测是适合各种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且能提供24 h连续血糖图谱的新型血糖检测手段.目前国际上动态血糖监测仪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微创型、无创型、无线型几种.且众多研究均在探索如何解读动态血糖图谱及建立其正常参考值,同时动态血糖监测已被应用于临床的各个方面.

  • 肠重复畸形并肠梗阻一例

    作者:马桂凤;张国梁;华建平;李俊美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7岁,因间断腹痛一年多,加重2 d入院.入院前一年多,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上腹痛,以剑下为,伴腰背部放射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炎.经654-2,10 mg肌注后可缓解.胃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肠重复畸形 肠梗阻
  • 海口市龙华区2006年至2008年托幼机构儿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作者:李娟

    目的 探讨海口市龙华区2006年至2008年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方法 按时间序列对三年体检结果 进行动态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08年海口市龙华区儿童低体重检出率为4.94%-5.25%,呈上升趋势,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3.10%,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儿童肥胖检出率为2.45%-2.54%,也呈上升趋势,但远低于1999年上海城区3-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8.15%);儿童乳牙龋病率波动不大,在43.38%-46.80%之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5%),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3岁以上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3岁以下儿童.结论 海口市龙华区儿童健康状况良好,学龄前女童营养不良、男性幼童肥胖、三岁以上儿童乙肝预防是干预重点.

  • 预防老年性脆性骨折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施海红;黄淑芬;程小云;李锦丽;叶彩霞

    目的 了解老年性脆性骨折病人及家属对于老年性脆性骨折的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开展病区及社区范围内的老年性脆性骨折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表格,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我科因脆性骨折住院的85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脆性骨折的认知情况、预防知识、健康教育方式等.结果 患者及其家属对脆性骨折的概念、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知识较为缺乏.普遍认为需要有系统的健康教育,包括:预防骨质疏松及预防跌倒的知识传递,床边个体化教育、社区疾病知识普及海报得到广泛的认可.结论 通过分析个体的危险因素,脆性骨折发生的条件,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丰富教育模式,加大教育力度,把脆性骨折的预防知识由医院传递到社区,降低脆性骨折的发生率.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许家超;王慧;高镇松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状况,为防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障碍提供资料和信息.方法 男性入组172例,其中正常对照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组85例,门诊组57例.女性入组125例,其中正常对照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组52例,门诊组43例.用自编的简明性功能障碍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男性量表涉及性能力减退、性恐惧及性痛楚三方面.女性量表涉及月经紊乱、性功能减退、性痛楚及性恐惧四方面.结果 男性及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表现出性功能障碍的高发生率,男性住院组为57.6%,门诊组为47.4%;女性住院组26.9%,门诊组为37.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抗精神病药是主要危险因素.

  • 立体定向大分割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技术和质量保证探讨

    作者:陈宗友;温尊北;张坤强;林启富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大分割放射治疗胸腹部恶性肿瘤定位技术的精度、初步的临床疗效、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法 .方法 利用体部框架定位系统和真空垫制模固定病人,采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患者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和靶区的确定,进行三维方向的放射治疗肺癌46例,肝癌11例;分割方法 为3-12Cy/次,共4-20次,3-5次/周.利用重复的CT影像和X线模拟机进行靶区中心的重复验证,控制治疗中心的准确性.结果 经过两次或多次的CT重复扫描,X线模拟机靶中心正侧位摄片验证在3个方向的偏差:前后轴方向(AP)5-10 mm(mid.7mm);上下轴方向(VERT)6-14 mm(mid.9mm);左右方向(LAT)5-10 mm(mid.6mm).57例临床病例的初步临床结果 (经10-24个月随访),肿瘤消失13例,肿瘤缩小20例,不变15例,局部控制84.2%(48/57),增大9例.对于肺癌病例出现6例2-3级放射性肺炎,2例放射性肝功能损伤.结论 对于孤立的胸腹部小肿瘤,采用较大分割剂量并没有增加治疗毒副反应;保证治疗的精度对提高疗效和减小副反应有积极作用.

  • 螺旋CT在胃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闫建平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间质瘤13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结果 13例胃间质瘤主要螺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及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平扫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良性3例,肿块大径都小于5 cm,密度均匀,多呈均匀强化,潜在恶生(交界性)2例,介于两者间,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恶性8例(包括低度恶性3例,高度恶性5例),肿块大径多大于5 cm,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不同程度坏死,呈不均匀、不规则强化.结论 螺旋CT对胃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定位、良恶性鉴别、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 我院2003年-2008年心脑血管中成药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闫佳红;李得惠

    目的 了解我院心脑血管中成药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对我院2003年至2008年消耗的心血管中成药用药品种、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年至2008年心血管中成药销售金额及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注射剂上升快.结论 中成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中成药应向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方便的剂型发展.

  • 381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宋育明;杨色娟;陈成塔;陈伟金;聂力平

    目的 了解我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仅对奎诺酮类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小于30%,其耐药率相当高.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多重耐药且耐药率高,临床应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锐凯;洪瑞;方伟群;吴华祥;方瑶纯;杨彬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治疗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3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低血钾伴有心血管病史,手术时间>3 h及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术前低血钾、心肺伴发病、手术时间长、术后低血氧血症是高龄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经积极治疗并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 灯盏花治疗突发性耳聋80例疗效观察

    作者:苏芳;宋江顺;召美君;谢景华

    目的 观察灯盏花治疗突聋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科采用灯盏花治疗突聋80例(86耳),将灯盏花50 mg加入5%GS 500 ml,2次/d,静脉滴注,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突聋的结果 .结果 灯盏花治疗突聋疗效为91.25%,耳鸣疗效80%,眩晕97%.结论 灯盏花适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突聋伴耳鸣、眩晕者.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灯盏花
  • 早产儿呼吸暂停4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翠玉;陈继昌;韦立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对4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越高.首次发生以出生后24 h内多见,其次在出生后2-7 d,原发性呼吸暂停于出生后2-7 d多发,继发性可发生于出生后任何日龄,>7 d均为继发性呼吸暂停,继发性病因以呼吸系统疾病常见.药物治疗以多沙普仑或氨茶碱均有效,有效率97.62%,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应在出生后即开始,对早产儿要进行连续监护,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减轻脑损伤,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 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56例治疗体会

    作者:曹兰;张翠荣;宋梅娟

    目的 探讨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6例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如无继发性青光眼及继发性出血则预后较好,如有继发性青光眼及继发性出血则预后较差.结论 儿童挫伤后就诊越早和治疗护理及时与视力恢复有密切关系,24 h内就诊预后效果好,3 d后就诊效果欠佳且并发症多.

    关键词: 前房积血 治疗 预后
  • 酶标法测定人血清中狂犬病毒IgG抗体的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周明秀;石才渊

    目的 规范酶标法测定人血清中狂犬病毒IgG抗体的不确定度分析程序,以期使不确定度评定更合理,更好地保证检测质量.方法 采用酶标法在酶标仪上测定样本的OD值,测定1个月,据此原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酶标仪测定人血清中狂犬病毒IgG抗体的A类不确定度分析.结果 人血清中狂犬病毒IgG抗体的扩展不确定度U 95=0.0064A(V<,eff>=8).结论 在检测过程中带入不确定度的分析和使用有助于检验报告的完善,有助于检测质量的保证.

  • 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张生吉

    目的 分析自中心血库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建立和实施以来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为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中心血库实验室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拒收的113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不合格血液标本占有率为1.74%.不合格血液标本中乳糜血标本多,溶血、标识不清或不正确的标本占有率次之,标本量少、试管破损也有一定比例.结论 应加强献血者献血前的健康咨询,完善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操作规范与流程,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以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产生率.

  • 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体会

    作者:许建新;徐杰;刘晓蓉;纪明锁;王一旻

    目的 观察早期行无创正压通气(Nonina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所致严重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予无创性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无创性正压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动脉血气,在治疗开始后的1/2 h内PCO<,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RR、pH、SBP和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用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较快纠正机体缺氧状况,改善心功能,缩短病程.

  • 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40例报告

    作者:杨俊

    目的 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对4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6-24个月;40例患者排尿功能均恢复良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30.0±1.5)分降至(11.0±1.5)分,残余尿量由术前的(90±30)ml降至(25±10)ml,大尿流量提高14 ml.结论 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可靠.

  • 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11例分析

    作者:王永刚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3例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肝外胆管损伤11例患者的损伤类型及处理结果 .结果 对所有肝外胆管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局部病变及解剖变异、操作不当、经验缺乏是肝外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及时发现肝外胆管损伤并及时合理的处理,愈后仍良好.

  • 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34例临床分析

    作者:伍黎明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5例大咯血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联合使用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只用垂体后叶素,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1例(35.5%)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上段骨折并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支小卫;张小军;习勇

    目的 探讨胫骨中上段骨折并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 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跟骨牵引闭合复位松质骨螺钉、克式针,有限切开解剖钢板(钛板)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 随访36例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优16例,良16例,可4例.结论 胫骨中上段骨折并胫骨平台骨折系较复杂的骨折,采用手术治疗需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类型,同时要兼顾到胫骨中上段骨折的类型,采用跟骨牵引闭合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后促进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减少膝关节功能障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一起把BCG误作PPD皮试差错的分析

    作者:冯满雄

    目的 通过对一起将BCC(卡介苗)误作PPD(结核菌素)皮试的差错分析,查找原因,吸取教训,避免同类差错的发生.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 .结果 将冻干卡介苗误作PPD皮试的患儿资料统计,接受注射者为出生超过3个月-4岁幼儿共66人,均为皮内注射,剂量每人0.1 ml,并无超深和超量.经连续观察三个月,未发现腋下淋巴结强反应和全身反应.结论 工作人员一定要熟悉业务,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工作规程,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 重型颅脑创伤118例救治体会

    作者:刘玉明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118例重型颅脑创伤病例,采用尽早建立人工气道、手术、脱水、亚低温、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结果 恢复良好38例,中残31例,重残23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8例.死亡原因为脑疝所致的继发性脑干损伤、原发脑干损伤.结论 降低重型颅脑创伤的病死率,关键在于超早期手术、加强综合治疗,重点应放在尽早解除脑组织的压迫、提高脑灌注及防止脑缺血上,还有赖于密切观察,积极治疗低血压、缺氧、发热和颅高压,维持正常生理环境,尽量减少继发性脑损害,对其进行预防有助于改善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

  • 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100例睑黄斑体会

    作者:赵利忠;李建华;冯丕敏;姚志敏

    目的 探求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对睑黄斑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中的注意点.方法 对100例睑黄斑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高温炭化治疗后,局部给予百多邦软膏抗炎处理,效果明显.结论 通过手术治疗机的局部高温炭化睑黄斑,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 基层医院药师如何做好门诊药房药物咨询服务

    作者:闫佳红;闫晓玲

    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药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求医院药学服务模式与时俱进,从传统的以药品为中心的调配供应型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

    关键词: 基层医院 药物咨询
  •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30例分析

    作者:黄田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与疗效.方法 对30例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小切口切开、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 30例随防3-24个月.据髋关节临床活动功能进行了评价:优12例,良14例,差4例,优良率86.7%.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及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小切口切开、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

  • 颈椎病X线诊断130例分析

    作者:武罗成;陈义友

    目的 探讨颈椎病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3年来临床X线资料较完整的颈椎病1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X线征象结合临床表现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X线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不仅可以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还可以排除症状类似的其它病变,正位、侧位、斜位X光片可选择性使用,对平片诊断有困难者可选择CT及MRI扫描进一步检查.

    关键词: 颈椎病 X线诊断
  • 微波针刺与宫颈电锥切整形术联用治疗宫颈肥大伴糜烂112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彩玉

    慢性宫颈炎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其中宫颈肥大伴糜烂又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病理改变.

  • 奥硝唑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200例临床观察

    作者:伍雨莲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中应用奥硝唑冲洗宫腔、腹腔术野对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9月30日在该医院住院并采用剖宫产术的病人2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110例,胎盘娩出后,用干纱布擦净宫腔内积血及胎膜,用浸有药液奥硝唑200 ml加适量生理盐水的纱布擦洗宫腔,然后用药液冲洗宫腔下段并保留之.缝合子宫肌层及浆膜层后,用奥硝唑冲洗腹腔,药液不必全部吸净,缝合腹膜后再冲洗腹壁切口,逐层缝合腹壁.B组(对照组):90例,术中清理腹腔残血后关腹.两组病人术中均采用林格氏液500 ml+缩宫素20 u静滴,缩宫素10 u麦氏管滴入.术后均采用5%葡萄糖500 ml+头孢曲松3.0 g静滴1次/d.益母草冲剂、新生化冲剂冲服1包/次,3次/d,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腹壁切口感染、宫腔感染、术后病率.结果 两组腹壁切口感染率、术后病率和宫腔感染率奥硝唑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硝唑冲洗宫腔腹壁切口可减少剖宫产后感染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 Mirizzi综合征28例诊治体会

    作者:严江;古松钢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病人分别行胆囊切除或部分胆囊切除,直接瘘口修补或胆囊壁补片修补及Roux-en-Y式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或空肠吻合术;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可减少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手术方式依据病理分型而定;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及B超是术前明确诊断的主要手段.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3例临床分析

    作者:蒙传开

    对单纯母乳喂养、腹泻及使用抗生素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在常规预防的同时应注意强化预防措施.本文就我院2006年至2008年收治的23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者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46例体会

    作者:陈传佳

    目的 观察蒲连安溃汤配合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以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蒲连安溃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7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蒲连安溃汤配合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满意.

  • 外伤性肱骨干骨折64例分析

    作者:陈军;满毅

    目的 熟悉肱骨干骨折的发病机制、合并症,掌握其治疗方法 .方法 简单的肱骨干骨折通常采用石膏固定或小夹板固定,损伤严重者不用夹板固定,桡神经损伤和肱动脉损伤及时在显微镜下手术修复.结果 优良率87.5%.结论 肱骨干骨折常合并桡神经损伤、肱动脉损伤,对肱骨干骨折患者必须认真检查肩、肘关节.

    关键词: 肱骨干 外伤骨折
  • 以周期性麻痹为主要表现的甲亢23例分析

    作者:贝文政

    目的 探讨周期性麻痹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3例周期性麻痹甲亢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结果 血清钾3.0-3.5 mmol/L 10例,2.5-2.9 mmol/L 6例,2.0-2.4 mmol/L 3例,低于1.5-1.9 mmol/L 4例.结论 周期性麻痹的甲亢应引起临床重视;诊断明确后在及时补钾的同时应尽快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症状控制后继续积极治疗原发病乃是防止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再发的关键;高温环境、高糖饮食、疲劳、激烈活动可诱发周期性麻痹的发作,应注意避免.

  • 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在复发性斜疝中的应用

    作者:陈愈通;杨雄涛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性斜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40例腹股沟复发性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复发斜疝中,手术过程顺利,平均住院6 d,随访6个月至8年,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符合现代疝修补观念,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复发性斜疝的理想术式.

  • 孕晚期妇女羊水过少15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慧霞

    目的 分析孕晚期妇女超声检查羊水过少的妊娠结局.方法 应用羊水指数法估测羊水量,分析比较西安济仁医院妇产科152例羊水过少者(观察组)和150例羊水量正常的妇女(对照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新生儿重度窒息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预后,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对提高围生期妊娠质量有重要意义.

  • 高通量透析治疗肾性顽固性高血压19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秋玲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HPD)治疗肾性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9例维持性血透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F60聚矾膜滤过器代替普通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12个月.结果 高通量透析(HPD)治疗肾性顽固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结论 在基层医院无条件行血液透析滤过的肾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可选择高通量透析.

  • 钛轮钉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体会

    作者:杜书同;赵春秀;贾丽敏

    目的 观察钛轮钉吻合术制作上肢动静脉人工内瘘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上肢桡动脉和头静脉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吻合血管,采用钛轮钉吻合法制作内瘘.结果 92例人工内瘘成功85例(92%),术后4-6周使用,血流量可达200-250 ml/min.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采用钛轮钉吻合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易于内科医师掌握、血管通畅率高、内瘘成熟快、不易形成动脉瘤等优点,很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 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髁部骨折78例分析

    作者:廖云

    目的 探讨减少肱骨骨折术后后遗症的方法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8例儿童肱骨髁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78例肘关节功能评定,总优良率97%,无肘内翻、肘关节活动受限及继发性尺神经损伤等后遗症.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效果显著,优良率高,术后后遗症少.

  •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跖部湿疹临床观察

    作者:吴波;余振东;刘颜

    目的 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跖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四肢及掌跖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30例用可的松软膏治疗(对照组),每日两次,两组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每天10 mg,疗程14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趾部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隐匿性乳腺癌五例诊治体会

    作者:邹智勇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对1992年2月至2008年3月我院5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人中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2例行新辅助化疗后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并继续使用有效的同方案辅助化疗、放疗,术后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隐匿性乳腺癌5年存活率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行保留乳房的治疗不影响复发与生存.

  • Pilon骨折40例诊治体会

    作者:杨扬震;杨逸峰;黄育青

    目的 探讨根据损伤特点治疗Pilon骨折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平均(19.8±8.7)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时间4-5个月,优16例、良1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0%.6例出现切口或创面愈合困难,经换药、清创植皮、皮瓣转移后均愈合.踝内翻1例,慢性骨髓炎1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 术前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方式、防治并发症、积极合理地功能锻炼是Pilon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70例临床分析

    作者:丁晓琴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40例(57.1%),卵巢瘤样病变28例(40.0%),恶性肿瘤2例(2.9%);发生扭转9例(12.9%),破裂2例(2.9%);流产2例(2.9%),早产8例(11.4%),新生儿窒息3例(4.3%).结论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表现不明显,早期诊断率低,处理随孕周不同而异;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并发症、改善围生结局的关键.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130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飞姻

    目的 讨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老年性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人CAP 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CAP患者(年龄≥60岁)与非老年CAP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CAP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占的比率达75.38%,住院死亡率达10%,临床表现不典型占的比率达43.6%,与非老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CAP患者合并基础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差,死亡率高,应及早发现及积极治疗.

  • 硬化剂注射加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112例临床分析

    作者:谭国强;王宏新;宋团结

    目的 观察和评价硬化剂注射加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见痔进针、先小后大的方法 注射硬化剂,然后对母痔进行套扎;一般套扎3-4个痔核.结果 112例全部治愈,无一例术后大出血,肛门狭窄.结论 硬化剂注射加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内痔可以互补加强治疗效果,减少硬化剂用量,降低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术后大出血的风险.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

    作者:陈桂菊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抢救预防措施.方法 对7例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出血的原因及抢救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出血的诱因与频繁剧烈的咳嗽、伤口感染、切口过低、导管型号选用不合适及不正确的吸痰等因素有关.结论 气道出血来势凶猛,积极止血处理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之关键;抢救困难,应重在预防;加强气管切开各环节护理能有效避免气道出血的发生.

  • 肺炎支原体致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罗念辉;李建军;张红

    目的 探讨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菌和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12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者为感染组,阴性者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感染组以6个月-2岁患儿为主,四季皆发病,在发热、肺部阴影及肺外表现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在止咳平喘的基础上以抗支原体为主;而对照组以2-6个月发病为主,冬春季发病,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结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 高龄胃癌患者76例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符少邦;黄定洲

    目的 探讨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至2008年近9年间收治的76例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胃癌患者具有症状不典型、病程长、晚期病例多、并发症多的特点.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能够减少高龄胃癌患者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

  • 5874例女性乳腺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陈丽珍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由专科医生对首次诊疗的病人询问病史后临床触诊检查和B超检查,35岁以上或B超检查可疑则联合钼靶X线检查,对肿瘤病人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确诊.结果 5874例女性乳腺检查中患病4100例,患病率69.80%,乳腺癌13例,发病率221.31/10万;发病率前三位依次为: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肿瘤,共占60.91%;乳腺增生、乳腺囊肿和乳腺癌在31-5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分别为49.64%、14.39%、277.32/10万,51岁以后乳腺增生和乳腺囊肿发病率低.结论 乳腺疾病发病与多因素相关,应加大此病的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 205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许进昌

    目的 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5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各种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总体上取得明显的疗效.结论 根据病人病情,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与方法 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踇趾腓侧皮瓣临床应用15例体会

    作者:陈奇鸣;洪小芳;杨福周;余林权;孟宏

    目的 探讨踇趾腓侧皮瓣在手指指腹缺损及手指再造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应用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及手指再造15例.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形逼真,有罗纹,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6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9例,良6例,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结论 应用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及拇指再造,可大限度恢复伤指的外形与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 高位胆管癌合并胆道结石11例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吴清

    目的 探讨高位胆管癌合并胆道结石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8年间11例合并胆道结石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3例予以切除,1例切除后生存期在12个月以上,1例死于1个月内,1例失访.其余7例生存1-14个月.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合并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差,但对此病患者还应积极争取行根治性切除术;对不能切除的病例积极行引流术治疗,以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6例报告

    作者:茅宇仑

    目的 评价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6例.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肩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

  • 满18-24月龄儿童注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和一般百白破混和制剂的副反应对比观察

    作者:陈敬玉

    目的 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的推广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本院对18-24个月龄儿童注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和一般百白破混合剂后出现的副反应.结果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出现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9%,出现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2.5%;一般百白破混合剂出现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13.2%,出现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8.5%.结论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安全可靠,副反应发生率低,对需要接种百白破疫苗,尤其是满18-24个月龄的儿童可全面覆盖注射.

  • 脑胶质瘤病四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春华;周文斌;唐海源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至2007年在我院诊治的4例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的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 和预后情况.结果 随访1年,本组临床症状改善者2例,病情恶化1例,死亡1例.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和MRI等相关检查,对脑胶质瘤病作出早期诊断,并综合利用手术和放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关键词: 脑胶质瘤病
  • 急性重症阑尾炎切除术后粪瘘的预防

    作者:贺绍全

    目的 探讨预防急性重症阑尾切除术后粪瘘发生的有效方法 .方法 对76例化脓、穿孔、根部坏疽伴腹腔积脓而引发严重盲肠壁炎症的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妥善处理阑尾根部,裁剪带蒂大网膜覆盖于阑尾的残端及炎症严重的盲肠区.结果 76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粪瘘.结论 通过以上处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急性重症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粪瘘的产生.

  • 204例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分析

    作者:李钧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和程度.方法 对2008年1月至3月份在我院住院的204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1.18%,其中Ⅰ、Ⅱ度为82.14%,Ⅲ、Ⅳ度为17.86%.以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率高为100%,其次为血液系统肿瘤66.67%,乳腺癌42.86%,消化道肿瘤贫血发生率41.38%,肺癌33.33%,其他肿瘤18.18%,有贫血症状39.29%,有治疗措施28.57%,有输血记录10.71%,有贫血诊断10.71%.结论 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率高、漏诊率高、治疗率低,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关键词: 肿瘤 贫血
  • 颈部开放性损伤的治疗原则及体会(附20例临床报告)

    作者:陈伟龙;陈展胜;林欣润;叶冬松;陈锦贤

    目的 总结颈部开放性损伤临床救治的治疗原则及经验教训,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诊治的20例颈部开放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行急诊手术,伤口清创探查修复,其中气管切开Ⅰ期喉整复5例,环甲膜裂伤、气管裂伤缝合修复3例,颈内静脉损伤修补1例,颈内静脉结扎1例,颈外静脉结扎5例,颈外动脉损伤结扎1例,颈总动脉损伤修补1例,甲状腺损伤缝扎3例.颈部开放伤口均行清创缝合,术后住院并行抗炎治疗.结果 5例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均能拔除气管套管,Ⅰ期喉整复成形放置扩张子5例,未出现喉狭窄,有2例患者术后轻度声嘶,其余均恢复正常呼吸、语言功能及吞咽功能.4例失血性休克均抢救成功.1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带麻痹,治疗以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吸入性肺炎,经治疗痊愈,无出现偏瘫或高位截瘫.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对颈部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应把抢救生命放在首位,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时要注意颈部大血管、神经的修复,尽量重建喉、咽、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功能.

  • 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病人保暖措施探讨

    作者:梁业梅;冼日凤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病人的各种保暖措施对预防病人低体温、寒战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病人共864例,对其采取了系列的保暖护理措施.结果 术中<35℃ 5例(0.8%),5℃-36℃ 25例(2.9%),表现寒战者56例(6.8%).结论 从病人进入手术间即应做好保暖,有效减少病人低体温的深度,缩短低体温的时间,对病人顺利度过手术期和预后都有积极的意义.

  • 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秋梅

    静脉穿刺是现代儿科治疗疾病常用的手段之一,而小儿静脉穿刺失败也较常见.本文探讨其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现报告如下:

  • 6例马凡氏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作者:梁启坤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结缔组织为基本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合并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时,预后凶险,需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而外科手术治疗是当前唯一的治疗手段[1-2].

  • 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与实施探讨

    作者:刘艳;李小金;丁平英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与在临床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从护长及护理人员的管理、急危重及特殊病人护理、环境、用物安全、急救设备及药物等管理要求和护理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制度的落实情况等方面,制定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此标准及要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并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电脑信息化管理,将信息整理后下发到各病区进行整改,以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结果 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各个工作时段、各级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护理职业风险的发生概率,增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士的安全隐患意识目的 .结论 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形成了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监控,保证了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

  • 现代教育技术在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运用体会

    作者:杨雯;霍建珊;黄师菊;周雪玲

    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1].

  • 区域包干清洁法在手术室工人管理中的实施体会

    作者:黄惠琼;蔡少丽;吴佩焰;郑三女

    目的 探讨区域包干清洁法在手术室保洁中的作用.方法 按区域分工,落实到个人职责范围内,固定岗位,建立和健全保洁工作流程和工作防护标准,实行三级督促检查制度.结果 工人对区域清洁内容、工作流程非常熟悉,工作中自我防护到位,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每月空气、物品表面抽样检测细菌菌落数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结论 责任到位、岗位固定、标准的工作方法 和经常督促检查是手术室环境清洁质量的保证,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 烧伤科护生角色转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瑶

    目的 探讨烧伤科护生角色转换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对策帮助她们树立角色认知,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方法 针对烧伤科护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 .结果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我科护生的专科护理技能与专业素质,使她们顺利地完成由学生到合格护士的角色转换.结论 各个临床科室应根据自身不同的专业特点,对于普遍性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护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过程.

  • 高血压患者鼻出血的介入治疗及护理

    作者:钟燕青;王豪;肖叶玉;洪壁楷;吴熙中;肖榜喜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鼻出血的介入治疗及护理过程,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以期提高疗效.方法 将52例高血压并鼻出血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血压水平、高血压病龄、血压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异,一组行介入治疗及围治疗期强化护理,另一组行前、后鼻孔填塞压迫止血,比较两组的术后效果.结果 介入治疗护理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明显、再出血的机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高血压并顽固性鼻出血的一项比传统填塞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围治疗期强化护理是介入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 LEEP环切电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72例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钟碧琴

    目的 总结LEEP环切电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72例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进行宫颈LEEP环切电刀治疗的患者,术前心理辅导、术中配合、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浸润癌4例,浸润癌1例,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6例术后8周宫颈完全修复,例术后8周仍有宫颈黏膜外翻,观察至术后12周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未发现异常.结论 LEEP环切电刀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其治疗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 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张佐莲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采取我们的护理措施,经积极治疗后,4例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终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出院.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脑功能竭衰,抢救成功率82.%.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伴吸入性肺炎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的吸痰、严密注意观察,做好空气消毒,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 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

    作者:齐淑云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方法 .方法 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尿路结石205例,术后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情况、血尿、排石等情况,及早发现并配合医生处理.结果 所有病例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重视手术每个环节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 小儿腹股沟静脉抽血直刺和斜刺两种方法比较

    作者:罗瑞珍;李美花;林海梅

    目的 探讨腹股沟静脉抽血直刺和斜刺两种方法 成功率的高低.方法 将我院儿科住院部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的1010例1岁以下的患儿分为两组做比较,实验组560例为直刺方法 入针,对照组450例为斜刺方法 入针.结果 直刺方法 入针成功率明显高于斜刺方法 入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腹股沟静脉抽血直刺入针方法 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

  • 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足底、跟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的护理

    作者:陈素红

    足底具有负重、行走及吸收震荡的功能.因此,足底软组织皮肤缺损的修复需要的佳皮瓣要具有耐磨、具有保护性感觉功能、防止足底皮肤负重后形成压力性溃疡[1]、修复后跟部不臃肿、可穿合适的鞋袜等特点.

  • 妇科专家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郭孝琴;周光远

    目的 分析妇科专家门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护理.方法 通过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取得资料.结果 妇科专家门诊患者心理状态为:急躁不安、围观就诊型;忧郁、多疑型;紧张、忧郁型;焦虑、恐惧型;自卑心理型等.结论 妇科专家门诊患者心态复杂多样,门诊护士应力求为患者创造一个主动接受诊查的佳心理状态,以便顺利完成就诊.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作者:华琴;郭桂莲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的护理,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14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行颅内血肿清除.结果 14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后,例治疗护理效果满意,例转院治疗,例放弃治疗.结论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后合理的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和病情的恢复,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

  • 妇科腹部手术后足浴的效果观察

    作者:彭碧玲;李育红;任带娇

    目的 观察足浴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及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实验组于手术后6 h开始足浴,每日两次,每次15-20 min,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胀、便秘、粘连性肠梗阻、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妇科腹部手术后实施足浴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促进肛门排气、排便,消除腹胀,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和尿潴留的发生.

  •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利雪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脊柱外科基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通过引进多种国外新技术和有关器械,手术治疗方法不断发展成熟,颈椎前路手术在临床中开展得到普及.

  • 血肿微创术后预防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何海银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便可行的新技术,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1].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肖一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病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1],对人体身心可造成很大的影响.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甲亢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能使90%-95%的患者获得痊愈,但有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甲状腺危象(简称甲危),将给病人生命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做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 经腹微创超小切口碎宫筋膜内子宫切除术56例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作者:徐艳珊

    目的 探讨经腹微创超小切口碎宫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及术后病人的护理.方法 选择经腹超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56例为研究组,随机选择此前经典子宫切除术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及住院天数.结果 研究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排气及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腹微创超小切口碎宫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安全性高、创伤小,但手术者必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手术基本功及深度操作技巧,同时必须有高水平的哪护理相配合.

  • 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情绪及行为神经的影响与护理

    作者:胡炜烨

    目的 探讨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情绪及行为神经的影响.方法 选择3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每天游泳和抚触各1次,对照组每天进行传统沐浴1次.对2组新生儿干预前后的睡眠、哭闹情况及行为神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P<0.1),哭闹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1),行为神经评分优于对照组(P<0.1).结论 游泳和抚触可促进新生儿大脑、行为神经的发育及新生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

  • 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疗效评价

    作者:冯银彩;何敏;郭劲莲;蔡小玲

    目的 通过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开展全面的社区健康教育干预,使社区高血压患者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发生.方法 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北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管理的64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单纯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而干预组除服药外,还经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社区健康教育和危险行为干预.结果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和危险行为干预,对照组的控制率为41.6%,而干预组为70.1%,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x<'2>=53.5,<0.1).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的进展.

  • 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陈妙妆;林华客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4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糖及临床症状观察,同时给予严格控制血糖、足部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 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肢体麻木、疼痛及发凉等临床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结论 尼莫地平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安全有效的药物,配合正确护理,对巩固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作者:张桂芳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前沿学科,内容抽象不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基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生物化学内容.

  • 多媒体教学法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沈晓莺

    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然而在授课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达到佳的教学效果.

  • 间歇性外斜视50例双眼视功能临床观察

    作者:王朝球;崔哲

    目的 寻找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损害的规律,探讨其远近立体视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工作者动态随访病人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的临床资料(如用同视机检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三级视功能,包括同时知觉、融合功能及立体视觉,用随机点立体图检查患者的近立体视觉,包括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结果 间歇性外斜视以远立体视大部分损害、近立体视保存为特征.远立体视中同时知觉、融合功能及立体视觉顺序发生逆行损害.近立体视中非交叉视差、交叉视差及零视差依次受损.保存的视锐度低于正常人群.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功能的损害出现早、严重,故对于融合范围异常的患者,即使视锐度正常也应立即手术,以利于功能治愈;如三级视功能基本正常,可进行正位视训练治疗.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25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云赣;汤海涛

    目的 观察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内静滴,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常规治疗两组相同,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总分显著下降,总有效率治疗组(84%)显著高于对照组(68%),治疗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且使用银杏达莫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药.

  • 噻托溴铵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远东;谭云辉;黄晓芳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舒氟美0.1 g,2次/d,疗程13周;试验组在按上述治疗的同时加入噻托溴铵(思力华)吸入剂18 ug,1吸/d,采用Handihaler吸入装置,并联合无创通气选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吸气压力(IPAP)10-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力(EPAP)4-6 cmH<,2>O,吸氧浓度(FiO<,2>)25%-30%,通气时间为每天晚上的8-10 h.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3周后病人的临床症状、急性加重次数及严重程度、健康状态、生活质量、肺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BiPAP治疗稳定期COPD病人能够明显改善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减缓COPD病人肺功能下降有积极意义.

  • 博利康尼、盐酸氨溴索和普米克令舒气泵联合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3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华;吴洪涛

    目的 观察博利康尼、盐酸氨溴索、普米克令舒三种药物气泵联合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人,对照组30人,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博利康尼及盐酸氨溴索、普米克令用舒气泵吸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一周内的治愈率分别为87.00%、63.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症状缓解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在24 h内、24-48 h内缓解率明显提高,经x<'2>检验,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博利康尼、盐酸氮溴索、普米克令舒三种药物气泵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尤其适合婴幼儿使用.

  • 爱宝疗原液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80例临床观察

    作者:苏淑芬;余秀贞

    目的 观察爱宝疗原液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创面痊愈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5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微波治疗组70例(对照组),爱宝疗原液配合微波组80例(治疗组),两组治疗后比较疗效、痊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痊愈时间短及不良反应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爱宝疗原液配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可加速创面的愈合,减少阴道流血,缩短阴道流液时间.

  • 改良PPH加硬注术与传统手术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对比研究

    作者:陈建涛

    目的 观察改良PPH加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改良PPH加硬注术治疗60例)和对照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6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60例中痊愈11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平均手术时间(16.55±3.66)min;平均住院时间(5.07±1.25)d;平均疗程(10.±2.55)d.术后疼痛(Ⅱ、Ⅲ度)24例、出血(>50 ml)3例、尿潴留24例、肛缘水肿2例.对照组60例中痊愈10例,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手术时间(45.25±7.97)min;平均住院时间(8.32±1.55)d;平均疗程(15.47±1.56)d.术后疼痛(Ⅱ、Ⅲ度)57例、出血(50 ml)6例,尿潴留29例、肛缘水肿11例.两组近期无狭窄和严重感染,远期疗效有待观察.结论 改良PPH加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是一种有效方法 ,手术简单、安全,近期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出血少、皮瓣水肿少、缩短了疗程,有效地减少了诱发术后老年合并病,有应用推广价值.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江树嵩;孙淑明;林兴悦

    目的 研究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 将于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4例分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组(实验组)42例及切除肋间臂神经组(对照组)82例,对比术后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约11.9%,对照组约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Ⅰ、Ⅱ期)需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显著减少术后患者上臂内侧感觉障碍,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 腹腔镜和经腹膜后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对比研究

    作者:杜新建;曾良玉;段广军;刘难平;丁武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手术和经腹膜后开放手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腹腔镜和40例经腹膜后开放手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痊愈率以及手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双侧病变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痊愈率均为1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比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氨来咕诺口腔贴片治疗轻型复发性阿弗它溃疡30例疗效观察

    作者:何芸;陈俊良

    目的 研究氨呫咕诺口腔贴片治疗轻型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轻型复发性阿弗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试验组给予氨来呫诺口腔贴片贴于患部,4次/d;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来咕诺口腔贴片为治疗复发性阿弗它溃疡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

  • 那格列奈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25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友生;班彩琴

    目的 比较那格列奈(商品名:唐力)与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名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25例及阿卡波糖组25例,疗程为12周.定期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AIC)、C反应蛋白(CRP)和体重指数(BMI).结果 那格列奈组FIG平均下降2.02 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1.89 mmol/L,两组P值均<0.05,降低的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对P2hBG均有明显降低作用,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5.12 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4.10 mmol/L(P<0.01),两组比较P2hBG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lC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从(9.83±1.50)%降至(6.34±0.55)%(P<0.01),阿卡波糖组从(8.56±1.32)%降至(6.88±0.60)%(P<0.01),两组比较AIC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两组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4.55 mg/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3.22 mg/L两组比较,CRP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那格列奈组BMI下降2.1%(P<0.05),阿卡波糖组BMI下降2.35%(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AlC CRP BMI的作用,那格列奈对餐后血糖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作用更好,那格列奈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著疗效.

  • 妈富隆和妇康片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疗效比较

    作者:黄春芳

    目的 探讨妈富隆和妇康片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能迅速止血、调整周期和简便、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妇科门诊收治并确诊的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73例随机分入妈富隆组(40例)和妇康片组(33例),对临床资料和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妈富隆组与妇康片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5%、93.9%,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妇康片组平均出血量多于妈富隆组[分别为(146±54.6)ml和(115±55.7)ml,P<0.05],妇康片组完全止血时间及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时间均长于妈富隆组[分别为(69.38±19.8)h:(49.86±19.68)h,(35.32±12.88)h:(24.23±11.18)h,P<0.05].结论 妇康片与妈富隆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在止血治疗方面均有效,而妈富隆组效果更优.

  • 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观察

    作者:郑红

    目的 比较0.75%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与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两组(n=20):S组(舒芬太尼15μg+0.75%罗哌卡因15 ml)和R组(0.75%罗哌卡因15ml).选择L<,2-3>间隙穿刺,将上述药液注入硬膜外腔.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高阻滞平面及达高阻滞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牵拉反应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结果 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达高平面的时间短于R组,持续时间延长,高平面升高,两组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牵拉反应程度低于R组.结论 剖宫产手术患者混合舒芬太尼可增强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 蚓激酶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研茹

    目的 探讨蚓激酶胶囊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蚓激酶胶囊及复方丹参注射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蚓激酶胶囊能使纤维蛋白原下降(P<0.001),血粘度下降(P<0.05),表明该药能明显改善高粘状态以及脑的微循环,可以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蚓激酶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优于复方丹参,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 过氧化氢对原代人结肠上皮细胞谷氧还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黎思毅;彭红娟

    目的 采用体外研究方法 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原代人结肠上皮细胞谷氧还蛋白(Grx)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原代人结肠上皮细胞;通过相同浓度H<,2>O<,2>或不同浓度H<,2>O<,2>刺激原代人结肠上皮细胞,使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2>O<,2>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半定量RT-PCR检测H<,2>O<,2>对细胞Gr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400 μmol/L以上的H<,2>O<,2>降低细胞活力,300μmol/L浓度的H<,2>O<,2>在一定时间内随刺激时间的延长Grx基因表达相应增加(P<0.05),且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Grx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在30 min时表达量多;在300 μmol/L以下,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Grx基因表达水平亦相应增加(P<0.05),而500 μmol/L浓度的H<,2>O<,2>组Grx基因表达与400μmol/L组相比有所下降(P<0.05).结论 H<,2>O<,2>引起的氧化应激可明显上调原代人结肠上皮细胞Grx基因的表达,可能在基因水平上参与了对抗H<,2>O<,2>的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赋予了细胞良好的抗凋亡能力,值得深入探讨.

  • 0.25%盐酸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世扬

    目的 观察0.25%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ASAⅠ-Ⅱ级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20例.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T4-5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1.33%利多卡因3ml(试验量),随后两组分别分次加入0.25%盐酸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8-10 ml.评定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效果、术后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情况、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A、B两组起效时间分别为(8.40±4.5)min,(130.6±6.5)min;两组运动完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pO<,2>、血压、心率注药前后有变化(P<0.01),而A组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心率变化B组>A组(P<0.05).结论 0.25%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

  • 内科胸腔镜肺大疱内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复发性气胸疗效观察

    作者:李俊华;李龙发;周爱莲;戚璟莹

    目的 观察内科胸腔镜直视下肺大疱内注入医用生物蛋白胶对复发性气胸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95例复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内科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科胸腔镜直视下肺大疱内注入生物蛋白胶.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气胸吸收时间、复发率(随访1年)有无差异及治疗组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气胸吸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发热25例,胸痛27例,症状均较轻微.胸水增多1例,抽胸水后好转,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结论 内科胸腔镜直视下肺大疱内注入生物胶能提高复发性气胸近期疗效,减少远期复发,注药后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 不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开胸术后PCIA的效果观察

    作者:袁飏

    目的 比较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普胸手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吗啡组(A组),芬太尼组(B组),曲马多组(C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全麻用药方案相同.术毕三组患者均安置镇痛泵.镇痛配方:A组为吗啡40 mg+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为芬太尼0.5 mg+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至100ml;C组为曲马多700 mg+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参数设置均为:背景剂量2 ml/h,PCA2.0ml,锁定时间为15 min.分别于病人苏醒拔管后4、12、24、48 h观察并记录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各时点的SpO2、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数值.观察各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其中以A组镇痛效果佳,术后24 h时点SpO<,2>B组低于A组和C组(P<0.05),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呼吸频率(RR,次/min)增快,Vt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B组较A组和C组变化明显(P<0.05).头晕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嗜睡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组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术后PCIA均能获得满意效果,尤以曲马多为佳.

  •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永东;王白云

    目的 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与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需行上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以及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B组的MAP和HR值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SpO<,2>和RR值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 吉西他滨加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50例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罗在彬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加顺铂(GP)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 50例Ⅲ-Ⅳ期肺腺癌(23例初治,27例复治),采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注,第1、5天;顺铂35mg/m2,静注,第1-3天;吉非替尼口服250 mg/每天,早餐后1 h,持续服用,直至治疗结束或肿瘤进展.结果 初治23例中CR+PR 17例,有效率73.9%,复治27例中CR+PR 14例,有效率51.8%,总有效率62%.中位缓解期7.5个月,中位生存期15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皮疹等.结论 吉西他滨加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较高,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 雾化、振动排痰及纤支镜吸痰联合治疗肺部感染

    作者:陈冬梅;何俊龙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振动式排痰和纤支镜吸痰联合治疗肺部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164例有痰液阻塞的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治疗组(86例).两组均予吸痰、吸氧、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或人工通气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予雾化吸入、振动式排痰、纤支镜吸痰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周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白细胞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气及血白细胞计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雾化吸入、振动式排痰和纤支镜吸痰联合治疗分泌物较多的肺部感染患者,有利于迅速解除他们的气道阻塞症状,改善血氧交换、促进肺部病灶的吸收,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及易被患者接受的技术,更适合在ICU推广使用.

  • 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天疱疮24例疗效观察

    作者:何国华

    目的 探讨环孢素合并皮质激素在治疗类天疱疮中的作用.方法 将类天疱疮皮肤病患者分为采用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A组,24例)组与纯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20例)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皮损控制时间、皮损控制时激素的累积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皮疹控制时间、皮疹控制时激素的累积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孢素在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类天疱疮中能部分替代或减少皮质激素的用量.

  • 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黄秀丽;朱法清;陈铭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直肠癌根治术分别设为观察组30例(应用吻合器根治手术)和对照组30例(应用传统根治术).分别于术后一年对两组患者应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问卷进行随访测评及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组间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总体生存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0.001).结论 骶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根治术优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晖;王莉莉;彭丽芳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局部用药结合宫腔镜妊娠物清除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应用价值.方法 15例CSP患者先期采用B超引导下羊膜腔内注射MTX及妊娠部位局部注射MTX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当CSP患者血HCG逐渐下降达200 u/L以下,B超显示妊娠包块缩小,包块周围血流信号消失时,联合宫腔镜清除妊娠组织.结果 15例CSP患者治疗均获成功,宫腔镜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避免了子宫切除,并保留患者生育能力.结论 B超引导下羊膜腔内注射MTX及妊娠部位局部注射MTX结合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措施,其具有术中出血少,病灶切除确切,术后血HCG下降迅速,局部包块吸收快,保留患者生育能力的优点.

  • 生大黄粉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疗效观察

    作者:赖春华;王维琼

    目的 观察生大黄粉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按Bell分期,将68例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生大黄粉100 mg/kg,每8 h一次.结果 应用生大黄粉干预治疗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生大黄粉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疗效好,价格便宜.

  • 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熊明;朱海东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0例桥小脑角脑膜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32例,全切除率为80%.手术死亡2例.术后症状改善者32例,症状基本同术前4例.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技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脑干等,能较理想地切除肿瘤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8例效果分析

    作者:陈强;邱邦东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7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8例)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69例)予以拉米夫定100 mg,1次/d口服.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和8周时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12周,HBVDNA阴转率为57.6%,显著优于对照组,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毒早期应答率;治疗24周和48周时,HBVDNA阴转率为81.3%和9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48周时HBeAg阴转率为28.8%,肝功能复常率为98.3%,且无耐药病例出现,提示有较良好的持续应答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能快速、强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隐匿性肝硬化患者的预测及处理

    作者:万建华;余少鸿;陈先锋;周亚东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隐匿性肝硬化患者的预测及处理方法 .方法 对自1994年9月-2007年9月行胆囊切除术的术中发现肝硬化患者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C成功73例,无一例中转.术前确诊慢性乙肝患者14例,HBsAb(+)患者57例,HCV Ab(+)1例,酗酒史者3例.肝功能检查ALB平均为(38.7±3.2)g/L.术中发现明显肝硬化患者13例,轻度肝硬化者60例.术后引流液>500 ml/d,为漏出液,肝功能检查第3 d ALB平均为(30.2±12.4)g/L,第7 d ALB平均为(37.5±2.4)g/L.全组无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4.7±2.2)d.结论 术前重视肝炎或曾经患过肝炎患者,术中注意观察肝脏硬化程度,术后加强肝功能检测及引流液的观察,积极保守治疗即可痊愈.

  • 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46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燕青;吴利民;黄仕光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治疗的46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按不同类型分别应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按Matta评分:优31例,良7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2.6%.结论 手术治疗髓臼骨折行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疗效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外科治疗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46例临床分析

    作者:赖穗翩;黎冠东;左克扬;梁宇闯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CVST发病年龄多为20-45岁,常发生于围产期妇女,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以头痛、癫痫发作及肢体瘫痪为主;多伴有脑脊液压力升高;核磁共振成像静脉造影(MRV)及螺旋CT静脉成像(CTV)均可发现静脉窦不同程度的静脉闭塞、回流障碍.如能及时确诊并干预,预后较好.结论 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以颅内高压为突出表现,而无明显中枢感染迹象的中青年患者,尤其是围产期或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女性,应考虑CVST的可能.CTV和MRV的确诊率高,安全无创,检查方便、快捷,是目前诊断CVST的首选方法 .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

    作者:董伟;代波;万少兴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人群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肾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实验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降压疗效,治疗前后用双缩脲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变化(P<0.01),联合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有下降,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人群,降压疗效确切,不仅明显减少了蛋白尿的生成,而且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 5-Fu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对胃癌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建良;张国强;钱章君

    目的 为寻找更好疗效的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提高胃癌的治愈率.方法 采用5-Fu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奥沙利(铂奥沙利铂化疗组)或顺铂方案(顺铂化疗组)治疗59例胃癌术后Ⅲ期病人,并且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率为91.53%.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前组89.66%和48.28%;后组88.00%和44.00%.结论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胃癌复发及转移.

  • 妊娠期胎儿超声筛查异常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探讨

    作者:钟进;邓璐莎;郭晓玲;陈志华

    目的 探讨妊娠期胎儿超声筛查异常与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分析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的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异常核型出现的类型及与超声异常的关系.结果 超声检查异常中,染色体异常20例,占10.81%,三体患儿11例,占5.95%.其中21三体4例、18三体5例、13三体1例、8三体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9例,占4.86%.结论 异常超声波检查对产前诊断意义重大,对超声异常孕妇应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静脉穿刺术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下行妇科不孕检查及治疗术中的临床比较

    作者:陈涛;罗雄英;李灵玲;王薇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 在腹腔镜妇科不孕检查及治疗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级不孕拟在腹腔镜下行检查及治疗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人,分别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简称EA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简称G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简称EGA组),观察比较三种麻醉方法 对患者呼吸,循环及麻醉效果的影响.诱导和插管1 min和3 min后的心率、血压(MAP)变化均作记录,同时记录术中SPO<,2>,体动、全麻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结果 三种麻醉方法 均可保证手术完成,各组患者用药诱导期血压均下降,程度相近(P>0.05).EA组术中MAP和HR持续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和EGA组.EA组术中因强化镇静镇痛可使SPO<,2>下降均需辅助供氧,方可维持正常,有8例发生体动,EGA组无一例发生(P<0.01).EGA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EGA)可避免其它两种麻醉方式不足,各取长处,更适用于腹腔镜妇科不孕检查及治疗术麻醉.

  • 纳米烧伤膏与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治疗褥疮创面疗效观察

    作者:吕勤;盘雪梅

    目的 观察纳米烧伤膏与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治疗褥疮创面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5月-2008年5月住院的Ⅱ期褥疮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为纳米烧伤敷料和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40 u/联合应用在创面上,每日一次;对照组为10%的碘伏清洗创面后外用丁胺卡那霉素换药,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全程记录创面分泌物,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用明胶酶普法检测褥疮伤口渗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含量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2.8±1.7)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0.6±2.4)d.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MMP-2,9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MMP-2,9水平在7 d及21 d时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烧伤膏与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治疗能促进褥疮创面的愈合.

  • 改良腮腺切口治疗腮腺肿瘤31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慧;赵晓英;邓衍铭;王怡舒

    目的 探讨改良腮腺切口的临床效果及其合理性.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实行传统手术切口,另一组实行改良腮腺切口,两组均保留腮腺筋膜,并采取面神经干顺行分离及面神经颈支逆行解剖分离法.随访观察该切口的美观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改良腮腺切口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和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腮腺切口改良式手术方法 切口入路隐蔽,美容效果好,术后患者有较满意的面部外形,腮腺任何部位的肿瘤都可以采用此术式.较传统手术切口有其优越性.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32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锦旺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住院的64例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和对照组各32例.通气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及神志转清率.结果 通气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及神志转清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对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 强化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翠吟;邹钢;尤晓玲;刘爱红

    目的 探讨强化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孕25-32周经初筛和同时做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确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28).观察组采用强化饮食、运动疗法,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追踪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组比较,对照组的并发症,如妊高征、羊水过多、早产儿、胎儿窘迫、胎膜早破、高胆红素血症等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 强化饮食和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GDM患者母婴结局.

  • 双J管置入在双侧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衰中的应用

    作者:蒋红光

    目的 探讨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在双侧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应用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梗阻所致急性肾衰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18例双侧置管成功,6例单侧置管成功;在置管后尿量均即刻增加,总肾功能在5-14 d的内恢复正常.7例合并上尿路急性感染者,体温在1-4 d内恢复正常.结论 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梗阻所致急性肾衰简便、安全、有效,并可为下一步处理结石创造有利条件.

  • 高血钾症患者心电图特征

    作者:李坤;黄海燕

    目的 探讨高血钾症患者心电图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高血钾症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结果 正常血钾浓度为3.5-5.5 mmol/L,当血钾浓度>5.5 mmol/L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帐篷样高尖T波,QRS波群增宽畸形,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Q-T间期及P-R间期延长,窦性P波消失,R-R间期相对均齐,房室交接区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结论 心电图能迅速作出高血钾症的诊断,对临床及时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 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作者:苏雪红;黄秀群;梁如霞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年轻化及上升趋势.子宫广泛性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是早期(Ⅰ期-Ⅱ期)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1].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2].

  • 护理干预对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梁美萍;陈好凤;袁远程;曾秀芳

    目的 探讨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佳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对我院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13例结肠癌中55例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余58例无糖尿病的结肠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如腹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吻合口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在术前后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和正确控制血糖水平,其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与血糖正常者无明显差异,能耐受手术顺利康复.

  • 一例合并糖尿病病人行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李友兰;丁运华

    目的 探讨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行食道静脉套扎术的护理配合,加强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的满意性.方法 对该食道静脉套扎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及饮食的护理总结.结果 治疗效果好,恢复快.结论 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的全程护理配合可提高其安全性和满意度.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黄瑜芳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护理,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80例老年患者,无中转开腹.均经精心护理和积极治疗而痊愈,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细心缜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是安全实施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重点.

  • 甲状腺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黄洁平

    目的 探讨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对并发症的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 本组16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为保证甲状腺手术的成功,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细心观察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护理干预在131Ⅰ治疗Graves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桂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131Ⅰ治疗Graves病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67例Graves病患者在甲亢放射131Ⅰ治疗前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 患者主诉症状明显减轻,对治疗均表示满意,首次治愈213例(79.8%),好转39例(14.6%),早发甲减15例(5.6%),好转病例中有35例(89.7%)要求再次131Ⅰ治疗.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131Ⅰ治疗Graves病的效果.

  • 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梁彩玲

    目的 总结和探讨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33例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心理特点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特殊护理要求,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实施有效的护理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33例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重要环节的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丽乐;胡艳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52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经保肝、正确使用胰岛素治疗及精心护理后,肝硬化症状减轻,腹水消退,血糖降至6.3-10.2 mmol/L,糖尿病症状得以控制出院.结论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情复杂,治疗和护理难度大,因此,临床护士应加强对相关疾病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更多地了解肝硬化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安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 肝硬化 糖尿病 护理
  • 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状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比较

    作者:吴熹;王美莲;李培珍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状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身心康复.方法 将107例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 8周后观察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 采用科学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状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 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丽卿;杨伟花;方月梅;徐小莉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20例15至65岁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将其按入门急诊输液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采用满意度问卷评价其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对门急诊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显著统计学差距(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运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ICU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护理

    作者:伍萍

    目的 总结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监护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了所收治的60例GSC≤8分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体会,分析了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对患者预后的重要关系.结果 通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肢体活动,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在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康复出院40例,好转18例,死亡2例.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提高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的护理

    作者:郑小珍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护理经过.结果 本组中28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大量胸腔积液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护理中,除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以外,针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护理标识在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严晓芬;陈妙虹;林静君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8年3月至9月46名老年病人设为观察组,将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50名老年病人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口头健康教育中的同时使用护理标识,对照组给予口头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病人在按时空腹抽血/检查和按时测血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029、6.376,P值均小于0.05.结论 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使用护理标识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 脑卒中合并抑郁的护理进展

    作者:王培霞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病人的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抑郁的长期存在会对患者的生活、社会功能等产生不利影响.认识脑卒中合并抑郁的特点,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和家庭支持;脑卒中病人的娱乐疗法;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以避免或减少脑卒中后并发焦虑和抑郁的情况,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 行为干预患者手卫生在输液室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作者:彭晓欣;郑土康;叶英;刘华琼

    目的 探索提高患者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 .方法 将2008年5月1日至6月30日在我院门诊输液患者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行为干预措施,研究两组患者洗手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洗手率比较,x<'2>=64.53,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供方便的洗手设施;监测和反馈患者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张贴洗手标志牌、设置洗手信号提示;反馈环境细菌培养结果 ;演示洗手技术;使用方便的酒精类免洗消毒剂等可提高输液室患者的手卫生依从性.

  • 循证护理在放疗皮肤反应中的应用

    作者:韩继侠;田秀梅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探索放疗病人皮肤反应的有效干预方法 .方法 根据52例患者产生皮肤反应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收集相关证据,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52例患者干预后皮肤反应均得以缓解,减轻病人的痛苦,能将病人接受有效的照射剂量.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找出放疗病人皮肤损伤因素.采用循证护理寻求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作者:袁涛;王可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180例COPD患者按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成两组,其中C反应蛋白<1.61 mg/L组92例,C反应蛋白>1.61 ml/L组88例,随访五年,每年检测两次肺功能.结果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功能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5年随访的结果 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1.61mg/L组肺功能FEV1/FVC、FEV1%Pred下降大于C反应蛋白<1.61 mg/L组.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的高水平表达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动能下降密切相关.

  • 全麻复合硬外麻醉应用于大型胸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肖建刚

    目的 对比研究单纯全麻与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对胸部和腹部大型手术患者的循环、麻药用量、术后镇痛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行择期胸、腹部大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全麻加硬膜外麻醉组,诱导前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 ml,有麻醉平面后行全麻诱导,全麻用药与Ⅰ组相同,术后全麻组接静脉镇痛泵,全麻复合硬膜外组接硬膜外镇痛泵.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苏醒速度、镇痛满意度结果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在术野内提供良好的肌肉松驰,减少全麻药物用量,苏醒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袁传顺;陈吉庆;陆超;徐莉;陈新跃;杜娟;张子前;周亚红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NSE)水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相关性,探讨s-NSE在急性胆红素脑病(ABE)发生、发展中的价值.方法 对6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高胆期及黄疸消退后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s-NSE及行NBNA,生后1、3、6个月追踪随访,并与24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结果 高胆期:s-NSE水平随血清总胆红素(TSB)升高而升高,各组s-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287,P<0.01);高胆组NBNA评分明显下降,NBNA评分随TSB升高而降低,各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47,P<0.01);s-NSE水平与NBNA评分间呈显著负相关(r=-0.509,P<0.01).高胆消退后,s-NSE水平均有明显下降,NBNA评分同步上升.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s-NSE浓度显著升高,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可以作为临床早期监测新生儿是否进入ABE的危险期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 替硝唑药膜治疗智齿冠周炎疗效观察

    作者:曾素娟;刘江峰;方颖

    目的 对比观察替硝唑药膜在智齿冠周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84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按是否辅助全身抗生素治疗分为A、B两组,每组分别再随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局部使用替硝唑药膜,另一组常规治疗上碘甘油作为对照组,每组治疗均为1次/d,观察1-5 d局部用药的疗效.结果 无论是否辅助全身抗生素治疗,替硝唑药膜组疗效明显优于碘甘油组(P<0.05).结论 替硝唑药膜用于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治疗疗效可靠.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慢性肾衰竭3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海燕;廖祖春;宋斌;叶浩波

    目的 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救治危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肾功能、血电解质、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及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中27例度过危重期转入间断血液透析,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肾功能、电解质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纠正氮质血症和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对血液渗透压无影响,明显提高危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存活率.

  •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比较

    作者:刘睿;周易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ASA Ⅰ-Ⅱ级输尿管结石病人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及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下行URSL.持续监测两组患者HR、MAP、RR,SpO<,2>、P<,ET>CO<,2>,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观察有无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头晕、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术中呼吸抑制较B组少(P<0.01),术后头晕也较B组少(P<0.05),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B组高(P<0.01).两组病人麻醉后MAP均有所下降(P<0.05),B组术中MAP低于A组(P<0.05),B组于诱导后出现-过性心率下降(P<0.05),A组RR、SpO<,2>与P<,ET>CO<,2>麻醉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B组麻醉后RR、SpO<,2>较麻醉前下降(P<0.05),P<,ET>CO<,2>较麻醉前升高(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URSL麻醉效果确切,但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安全性不及七氟醚吸入麻醉.

  • CerbB-2、nm23、ER及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柴小兰;韩渊

    目的 研究乳腺癌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nm23和雌激素(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浸润性乳腺癌C-erbB-2、nm23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1)C-erbB-2表达与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肿瘤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统计学意义.2)nm2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肿瘤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统计学意义.3)C-erbB-2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与PR表达无统计学意义;nm23表达与ER、PR表达呈无显著性正相关,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C-erbB-2、nm23、ER及PR的联合检测能够较好地反映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

  • 临床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磷霉素体外敏感性研究

    作者:陆桃红;田凤喜;高灵宝;朱晓丽;陈亚宝

    目的 评价磷霉素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药敏效应.方法 应用K-B法对临床分离出的24株多重耐药菌进行磷霉素和亚胺培南(泰能)、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磷霉素、亚胺培南和舒谱深的敏感率分别为91.7%、95.8%、95.8%.结论 磷霉素可以成为治疗临床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感染的一种选择.

  •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尿酸与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容升;张杰忠;冯锦波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脂、血尿酸(U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9例高血压病患者(EH组)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红素(T-BIL)和尿酸(UA)含量及24 h平均脉压(MPP).结果 EH组TC、LDL-C、UA及MPP均显著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组T-BIL、HDL-C低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MPP值与TC、LDL-C、UA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血脂、胆红素、尿酸水平的变化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实施人工流产术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家敏;房晓云;徐巧芳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人流孕妇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单纯使用丙泊酚2 mg/kg;B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 ug/kg,10 min后使用丙泊酚2 mg/kg;C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10 min后使用丙泊酚2 mg/kg.三组静脉注射丙泊酚的速率均为80 mg/min,必要时追加适量丙泊酚.连续监测HR,MAP,SpO<,2>,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全程丙泊酚用量、术后2 h镇痛效果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B、C组术后苏醒时间和全程丙泊酚用量均少于A组(P<0.05).在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给药2 min及术毕各组HR、MAP、SpO<,2>均降低(P<0.05),B组SpO<,2>显著低于A、C组(P<0.05),术中SpO<,2>在85%-89%及<85%区段的发生率B组高于A、C组(P<0.05).B、C组术后2 h镇痛优者高于A组(P<0.05).A、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P<0.05).A组苏醒期兴奋躁动发生率高于B、C组(P<0.05).B组呼吸暂停发生率高于A、C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良好,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性脑病与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伟鸿;温凌;王巧瑜;李翠琼;沈丽新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措施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临床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措施等,分析脑出血与肝功能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平均动脉血压等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合并脑出血发生率为10.8%,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2×10<'9>/L的患者脑出血风险增加(P<0.05),血压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不影响脑出血发生率.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死亡率高达33%,联合止血药物与甘露醇治疗有一定效果.结论 肝硬化合并脑出血并不罕见,肝功能减退、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时间延长等因素与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及时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 高血压病人腹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作者:陈殿远;庄彦章;张伟达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腹部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0年-2006年我院收治的86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级高血压28例,2级高血压40例,3级高血压8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0例;合并心肌缺血30例,左心室肥厚20例,术后发生心肌梗塞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高血压病人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时应联合内科做好术前评估和充分的准备,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高值水平,术中尽量保持血压平稳,术后严密监测控制血压,以减少心肌梗塞、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作者:徐小红;阮骆阳;谭梦婷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r-IFN-2b)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探讨该病的更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113例0-2岁儿童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治疗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为本院儿童保健体检健康儿童20名,余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住院的9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并加用特布他林雾化液压缩雾化吸入;干扰素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压缩雾化吸入.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白介素-4(IL-4),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γ-IFN、IL-4的水平变化.结果 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上,干扰素组明显优于治疗对照组(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IL-4水平在急性期即治疗前明显升高而γ-IFN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干扰素组血浆γ-IF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IL-4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对照组血浆γ-IFN水平较治疗前也升高,IL-4水平较治疗前也下降,但变化程度不如干扰素组明显;治疗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IL-4水平增高而γ-IF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压缩雾化吸入α-2b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且痛苦小、副作用少.

  • 海南地区汉族人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郝家明;刁志宏;刘锦星

    目的 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T→G和SNP276G→T)两个位点与海南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 P)技术,对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8例正常对照者脂联素基因SNP45、SNP276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SNPS45和SNPS267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中TG单倍型纯合携带者(TG/TG)与TG单倍型杂合携带者(TG/X)或未携带者(X/X)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联素基因的SNP45和SNP276多态性位点与海南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无明显相关性.

  • 基层医院工勤人员标准预防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俊霞

    目的 调查工勤人员标准预防的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 对40名工勤人员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标准预防培训前后差别较大.结论 通过对工勤人员标准预防的有效培训,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梅毒孕产妇对妊娠梅毒危害性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王珍;蔡志凌;彭华;陈丽梅

    目的 了解梅毒孕产妇对妊娠梅毒危害性的认知情况,探讨如何预防妊娠梅毒及先天梅毒,以及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梅毒孕产妇的防御能力,降低妊娠梅毒的危害性,减少妊娠梅毒的发生率.方法 对在门诊进行治疗的36例梅毒孕产妇采用自行设计的"妊娠梅毒危害性认知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式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对妊娠梅毒危害性认知情况.结果 梅毒孕产妇对妊娠梅毒危害性认识不足,只有32.5%的梅毒孕产妇知道围产期检查的重要性,6.7%的梅毒孕产妇知道梅毒有传染性,3.3%的梅毒孕产妇知道梅毒的传染途径,9.1%的梅毒孕产妇知道梅毒对胎儿有危害,5.9%的梅毒孕产妇知道梅毒会传染给胎儿,41.8%的梅毒孕产妇知道母婴阻断的途径.结论 梅毒孕产妇对妊娠梅毒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护意识不足,导致妊娠合并梅毒.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完善有关制度,提供孕前健康教育,加强孕期管理及监测.

  • 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

    作者:张大明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61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维生素B<,1>加甲钻胺注射液(弥可保)肌注;治疗组31例,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各3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肯定.

  • 曲马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研究

    作者:赵崇汉;李卫明;陈珍爱

    目的 观察曲马多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P组为单纯丙泊酚组(n=50),T组为曲马多复合丙泊酚组(n=50).P组静注丙泊酚2 mg/kg(30 s)后开始手术,术中恒速推注丙泊酚(2mg/kg),根据患者躁动情况追加丙泊酚20-30 mg.T组静注丙泊酚前先静注曲马多(2 mg/kg),丙泊酚的用法与P组相同.分别记录术前、麻醉后、术中、术后的心率(HR)、氧饱和度(SPO<,2>)、术中病人躁动次数、清醒时间、丙泊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术后患者VAS评分.结果 用上述麻醉方法 ,两组病人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P组循环波动较T组明显(P<0.05);两组病人对麻醉效果均表示满意,但VAS评分T组高于P组,术中躁动次数、丙泊酚的药量及苏醒时间P组高于T组(P<0.05).结论 曲马多(2 mg/kg)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比单一使用丙泊酚更平稳,效果更好,清醒更快速.

  • 氯普鲁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比较

    作者:郑庆国

    目的 比较氯普鲁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诊手术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A组注射2%氯普鲁卡因,B组注射碳酸利多卡因,每组各30例.麻醉开始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麻醉前、切皮时、取出胎儿时、关腹时、术毕时的心率、血压、脉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记录新生儿取出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两组基本相同,运动恢复时间氯普鲁卡因组优于碳酸利多卡因组(P<0.05);氯普鲁卡因的寒战、耳鸣症状显著少于碳酸利多卡因(P<0.01);氯普鲁卡因安全范围大.结论 氯普鲁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在麻醉起效、痛觉消失、运动阻滞、痛觉恢复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运动恢复时间比碳酸利多卡因早,氯普鲁卡因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小,较碳酸利多卡因安全.

  • 高压氧治疗难治性消化道溃疡48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佳;王玲;王敏;陈华芳

    目的 对比观察综合高压氧治疗方案与常规内科治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78例难治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正规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48例在正规的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常规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48例总有效率为87.50%,2年复发率25.00%;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66.67%,2年复发率53.33%,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高压氧治疗方案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溃疡较单纯常规内科治疗方案具有溃疡愈合快和显著降低2年复发率等优点.

  • 痛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敏

    目的 观察痛经灸(中国灸系列产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痛经灸贴敷关元穴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组疗效优于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对照组.

  •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转复快室率房颤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志永;于磊;王雪艳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美托洛尔对快室率房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或美托洛尔静脉注射,观察20 min.结果 20 min时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8.2%,无严重不良反应;胺碘酮控制心室率下降幅度更大,起效更快.结论 胺碘酮和美托洛尔对快室率房颤治疗安全有效.

  •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治疗牙周病40例疗效分析

    作者:杜郁华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治疗牙周病的疗效.方法 将牙周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口服;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牙龈颜色、质地、出血情况,牙齿松动、牙周溢脓、牙周袋、牙槽骨吸收情况.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组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牙龈出血、牙周溢脓、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的情况较前明显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为67%.结论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治疗牙周病有较好的疗效.

  •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8例疗效观察

    作者:周红侠;谭延红;许戈琳

    目的 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利用经皮测胆仪监测胆红素的变化,将8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蓝光照射联合菌栀黄,n=48)和对照组(单纯给予光疗,n=40)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

  • 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2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俭庆;贾金荣;黄秀丽

    目的 观察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52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27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并与传统方法 治疗的25例患儿作比较,观察两种方法 的效果及止血时间.结果 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出血时间.结论 立止血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无明显副作用,其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苯巴比妥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0例临床观察

    作者:廖伟;梁儒信

    目的 探讨肠黏膜保护药思密达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将180例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人分成两组各90例.治疗组使用苯巴比妥联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予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67.10±26.24)umol/L,对照组为(41.17±22.08)u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巴比妥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

    作者:王萱;尹建梅;王霁云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或不伴微量白蛋白尿者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自蛋白尿组,比较组间年龄、病史、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大血管并发症闻的差异.结果 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及大血管并发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岳振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ASA Ⅰ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单纯静注丙泊酚2.5 mg/kg;B组:先静注舒芬太尼3 μg,后静注丙泊酚1 mg/kg;C组:方法 同B组,但舒芬太尼改为6μg.术中各组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1.0 mg/kg.结果 丙泊酚A组、B组和C组用药量分别为(148.3±23.5)mg,(67.2±18.3)mg和(56.3±15.8)mg;A组、B组和C组呼吸暂停分别为16例、3例和15例;A组MAP明显降低,而B组和C组无变化;B组和C组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A组注射痛和体动反应分别出现13例和9例.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无痛人流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减少了麻醉用药和其并发症,而静注舒芬太尼3 μg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好.

  • 思美泰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26例

    作者:许扬;张红

    目的 观察思美泰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思美泰联合甘利欣及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症状、总胆红质(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PTA改善较明显,TBiL下降较快.对照组的病死率为49.09%,而治疗组的病死率仅15.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美泰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好.

  •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莫春娥;卢迟英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至8月在我院住院并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达到恢复期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50例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干预组),另50例为对照组(未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患者BPRS总分、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在干预后3个月患者的BPRS总分(21.45±4.2)较干预前(26.1±4.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38例,部分依从7例)较对照组(完全依从23例,部分依从14例)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通幽聪耳片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李江

    目的 探讨通幽聪耳片的组方研究和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标准.方法 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组方研究.运用半浸膏制粒法制备片剂.采用薄层色谱法(TCL)对处方中何首乌、川芎、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TCL检出何首乌、川芎、丹参,经专属性、重复性考察,适合鉴别定性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通幽聪耳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每片不低于0.016mg,有效控制了成品质量.结论 组方合理,制备方法 符合中医传统用药习惯,所建立的检测方法 简便可行,可用于通幽聪耳片的质量标准控制.

  • 浅析中药国际化发展的前景

    作者:郭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与国际交往更为紧密,尤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消除了贸易壁垒,促进了经济合作.中药产业作为我国医药经济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 AVE-763尿液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镜检法尿检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娟

    目的 探讨AVE-763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显微镜检三种方法 检测尿中红、白细胞并将结果 比较分析.方法 将所收集的样本分装两管,按仪器操作规程和尿显微镜检查规程分别使用AVE-763尿液分析仪、BW-200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测定.结果 尿RBC总检出率AVE-763为31.%,W-200为33.%,显微镜为25.%;尿WBC总检出率AVE-763为32.%,W-200为12.%,显微镜为29.%.结论 AVE-763分析仪检测尿中RBC和WBC结果 与显微镜检相近,无明显差异(P>0.5);AVE-763分析仪结合BW-200对尿中RBC和WBC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将大大提高;当尿液混浊有干扰因素存在时必须用显微镜复检.

  • K值在HITACHI(日立)7170S生化分析仪上酶类测定中的应用

    作者:吕伟标

    目的 通过酶标准品在生化仪上的应用,提高酶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 使用酶标准品校准生化仪的K值及使用理论K值,在两种状态下分别测定质控血清.结果 用实际K值和理论K值对质控品测定的结果 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 由于实际K值和理论K值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使检测结果 准确可靠,应采用酶校准品对生化仪进行校准,不能使用理论K值.

  •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垂直传播的关系

    作者:刘晓兰

    目的 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asis,VC)的发生率、母婴传播及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对本院妇产科定期产检的513例孕妇行阴道假丝酵母菌涂片培养及菌种鉴定.并进行随诊;期间对25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胎盘行假丝酵母菌培养及菌种鉴定.1个胎盘送病理检查.结果 妊娠期VVC的发病率18.1%(86/413),妊娠期VVC者与携带者不增加胎膜早破发生,亦不引起产褥感染的发生.分娩的252例孕妇阴道假丝酵母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109例,剖宫产组新生儿胎盘,该菌携带率分别为20.6%(11/53)、13.1%,阴道分娩组分别为35.1%、23.21%,>0.5;妊娠期诊断VVC者新生儿胎盘假丝酵母菌携带率分别为16.7%(8/48)、8.3%(4/48),携带者分别为37.1%(23/61)、26.3%(16/61),<0.5.孕期接受治疗的48例新生儿胎盘无假丝酵母菌携带者,病理表现为急性炎症.结论 孕期存在假丝酵母菌垂直传播;孕期治疗VVC与携带者可明显减少垂直传播的发生.

  • 4283份血培养结果的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东红;林贵良;黄玉婷

    目的 了解我院血液感染的常见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常规方法 进行血细菌培养,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血液培养阳性率为5.4%,检出细菌共2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2株(53.0%),革兰阳性球菌92株(40.0%),真菌16株(7.0%).大肠埃希菌60株(26.1%)占首位,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48株(20.9%).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有较高敏感性.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庆大霉素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本院血液标本检出率一般,了解血液感染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对减少院内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血培养 细菌 耐药率
  • 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RP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意义

    作者:孔丽瑶

    目的 探讨高血压肾病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正常人群及7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它们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结果 高血压肾病患者CRP与尿mALB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结论 CRP与尿mALB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发生发展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探讨

    作者:郑东旭;王希敏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Ic)在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的HbAlc及空腹血糖(FBG),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HbAlc及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HbAlc与空腹血糖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646).结论 HbAlc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作用优于空腹血糖,为减少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检测HbAlc.

  • 三种给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刘劲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三种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 将12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国产)、注射用洛赛克(进口奥美拉唑)和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 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三种用药方案在疗效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成本分别为2627.0元、3838.0元、1856.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8.0、40.0、20.0.结论 注射用泮托拉唑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优药物.

  •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宫颈糜烂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廖竹君;戴承国;欧阳艳辉

    目的 探讨两种药物治疗方案对宫颈糜烂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113例宫颈糜烂病例,分别给予保妇康栓(A组)、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B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组有效率分别为96.%、98.%,成本分别为288.0元、377.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98.5、384.6.结论 A组方案较B组合理、经济.

  • 新生儿先天性巨大血管瘤-血小板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珺凌;王敏

    新生儿先天性巨大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简称K-M综合征)临床少见,死亡率高,对小儿危害大.我科2007年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K-M综合征 新生儿
  • 以肺炎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李以贵;徐玲

    1 病例介绍于2008年2月1日入院患者,女,7岁,缘于两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39℃,伴全身酸痛,间断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于2008年2月1日入院,在院外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后热退.

    关键词: 肺炎 老年 白血病
海南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