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

海南医学杂志

Hainan Medical Journal 해남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海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海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3-6350
  • 国内刊号: 46-102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4-1
  • 曾用名: 海南卫生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海南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海南
  • 主编: 云露(兼)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华;刘畅

    目的:比较抗生素降阶梯方案与传统抗生素方案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传统抗生素方案。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的变化,以及抗生素静脉用药时间、感染控制时间、病死率、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痰细菌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44/50),二次感染率为8.00%(4/50),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36/50),二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RP、D-D、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D-D、PCT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静脉用药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87.04%(47/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17%(2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方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血管活性肠肽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朱郧鹤;骆磊;孙鹏;任亮萍;王淇;吴国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与甲亢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确诊的168例甲亢患者为观察组,60例同时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的研究对象进行空腹采静脉血3 mL,并分离血清。检测观察组接受131I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血清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离甲状腺素(FT4)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的变化,并对观察组的VIP水平与甲亢关系做直线回归分析。结果甲亢患者治疗后,FT3、FT4和VIP均下降[(5.32±1.40) pmol/L、(15.05±5.42) pmol/L、(184.4±21.7) pmol/L],与治疗前[(10.08±2.34) pmol/L、(29.09±5.46) pmol/L、(421.1±79.6) p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5.72±1.62) pmol/L、(16.46±3.16) pmol/L、(179.3±16.3) p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VIP水平与FT3、FT4水平均呈负相关(r=-0.3998、r=-0.3871,P<0.05)。结论 VIP在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后的含量有明显变化,解释了甲亢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的部分机理。

  • Wee1、Noxa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霍占江;李伟;高飞

    目的:探讨Wee1、Noxa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张家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患者70例,手术病理活检均明确诊断为鼻咽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分别检测Wee1、Noxa蛋白在70例鼻咽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R×C列表卡方法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Spearman法分析两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Wee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86%(37/70)、10.00%(3/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07,P<0.01);Noxa蛋白在鼻咽癌组织、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7%、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Wee1、Noxa蛋白的表达均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浸润邻近组织及EBV感染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Wee1蛋白与Noxa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2,P<0.01)。结论 Wee1蛋白的高表达和Noxa蛋白低表达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两者的异常表达补充了鼻咽癌发生的相关机制。

    关键词: 鼻咽癌 WEE1 Noxa
  • 不同内固定术入路方式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宏为;刘芬

    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前正中入路及后正中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5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侧入路组19例(A组)、前正中入路组18例(B组)和后正中入路组19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8.7±20.6) min]、术中出血量[(313.4±36.7) mL]、术后引流量[(169.7±21.9) mL]及骨折愈合时间[(14.5±2.1)周]明显多于B组[(63.5±18.4) min,(192.5±25.2) mL,(91.8±15.6) mL,(12.8±2.7)周]和C组[(65.4±13.2) min,(200.5±31.5) mL,(195.9±24.5) mL,(10.0±1.6)周];C组与B组相比,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略多于B组(P>0.05),但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A组、B组和C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为4例、4例、2例,A组、B组和C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系统,其优良例数分别为14例、15例和17例,A组显著低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正中入路法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更好。但在具体治疗中手术入路的选择还应根据患者骨折分型及合并其他结构损伤具体而定。

  •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 rs2811681和rs2758152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作者:何淑贞;蒲育栋;曹金如;陈寿云;邓汉钊;周玉玲

    目的:探讨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GK1) rs2811681和rs2758152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我院64例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40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3730XL测序仪检测血清SGK1 rs2811681和rs2758152基因多态性,χ2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①SGK1-rs2811681对照组基因型是AG+GG,而病例组以AG+GG为主,其次是AA,两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A和G频率各占50.0%,而病例组A占64.8%,G占35.2%,对照组和病例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GK1-rs2758152对照组基因型GT+TT和GG各占50.0%,而病例组GT+TT占29.7%,GG占70.3%;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G占75.0%,T占25.0%,而病例组G占82.0%,T占18.0%。对照组和病例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K1 rs2811681与自然流产有关,而SGK1 rs2758152与自然流产无关。

  • 青蒿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马瑞松;江洪;李元红;胡笑容;刘自强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4 h),雄性SD大鼠3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O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和青蒿素治疗组(A+I/R组,n=10,Artemisinin:25 mg/kg,Tid,造模前1 d灌胃)。检测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I (cTnI);检测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介素17A (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和白介素6(IL-6);检测总p38(t-p38)和磷酸化p38(p-p38)。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中心肌损伤标记物CK [(3891±245.44) U/L vs (1539±140.57) U/L]、LDH [(1917±140.54) U/L vs (889±87.23) U/L]、cTnI [(66.34±2.13) pg/mL vs (26.45±1.72) pg/mL];炎症因子HMGB1[(0.423±0.059) vs (0.301±0.067)]、IL-17A [(149.29±5.88) pg/mL vs (55.26±4.33) pg/mL]、TNF-α[(185.27±5.61) pg/mL vs (95.34±3.56) pg/mL]、INF-γ[(418.86±12.37) pg/mL vs (223.35±10.51) pg/mL]、IL-6[(156.89±6.01) pg/mL vs (65.43±4.21 pg/mL]、p-p38[(0.416±0.025) vs (0.188±0.01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比较,A+I/R组中心肌损伤标记物CK [(1934±199.56) U/L]、LDH [(973±79.47) U/L]、cTnI [(38.1±2.69) pg/mL]和炎症因子HMGB1(0.174±0.026)、IL-17A [(93.65±2.69) pg/mL]、TNF-α[(145.85±3.92) pg/mL]、INF-γ[326.54±9.81] pg/mL]、IL-6[(95.47±3.16) pg/mL]、p-p38[(0.297±0.021)]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素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减轻I/R中炎症反应;青蒿素亦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苗药头花蓼提取物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作者:徐丹;赵菲菲;刘俊;杨馨;李靖;徐国波;廖尚高

    目的:建立并验证头花蓼提取物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方法以大鼠为含药血清的供体,MTT法确定空白血清及含药血清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10 ng/mL脂多糖(LPS)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损伤模型,Griess试剂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以确定体系中的血清添加量和大鼠取血时间。以NO、TNF-α为指标测定含药血清的抗炎活性。结果大鼠按人临床用药等效剂量的27倍给予头花蓼水提醇沉提取物,与模型组相比,体系中加入1.5%(V/V)末次给药后90 min的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 (P<0.001)。同时,该方法制备的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抑制细胞释放NO和TNF-α(P<0.01或P<0.001)。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头花蓼含药血清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该血清药理学方法可用于头花蓼提取物含药血清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 靶向S1PR3基因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鉴定

    作者:王航;黄浩;蔡克银;丁世芳

    目的:构建靶向小鼠S1PR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对内皮祖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依照shRNA设计原则,合成对应的shRNA序列,将其克隆到PHBLV载体中,使用三载体系统进行病毒包装,收集制备成功的病毒,并用荧光显微镜法测定病毒滴度,使用病毒感染EPC后,测定各组细胞中S1PR3蛋白表达情况,选择合适的病毒感染EPC后,测定其对EPC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将shRNA序列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HBLV-U6-RFP,表达质粒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细胞后48 h就可以看到细胞中成功表达红色荧光。收集培养成功病毒感染小鼠EPC,可以不同程度干扰细胞中S1PR3蛋白表达,S1PR3蛋白表达受到抑制后,EPC的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可以有效干扰S1PR3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并初步观察了其对EPC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为后续进一步调控S1PR3相关的细胞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上TMEM16A的表达及其阻滞剂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张锋;庞玉生;劳金泉

    目的:研究TMEM16A在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上的表达及其阻滞剂(T16Ainh-A01)对PA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分离正常大鼠PASMCs,原代培养。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化学和细胞免疫荧光进行鉴定。细胞免疫荧光检测TMEM16A在PASMCs上表达。原代培养的3~6代PASMCs分别在10μmol/L T16Ainh-A01、20μmol/L T16Ainh-A01和50μmol/L T16Ainh-A01下培养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PASMCs以长梭形为主,细胞核卵圆形,部分细胞重叠区域呈典型的“峰-谷”状结构。免疫学检测显示胞浆内与细胞长轴平行的肌丝被染成棕黄色,标记肌丝的红色荧光也与细胞长轴平行,标记细胞膜上的TMEM16A的绿色荧光可见表达,而细胞核不染色。CCK-8实验检测,相对于对照组,10μmol/L T16Ainh-A01组细胞活力均数为(96.74±0.92)%,20μmol/L T16Ainh-A01组均数为(92.21±1.25)%,50μmol/L T16Ainh-A01组均数为(87.41±3.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大鼠PASMCs表达TMEM16A;T16Ainh-A01可抑制PASMCs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TMEM16A可能参与调控PASMCs增殖。

  • 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良雄;刘祖松;曾德志;王兵华;黄翠萍

    目的:研究在氯氮平口腔崩解片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氯氮平口腔崩解片+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照组予氯氮平口腔崩解片+安慰剂,治疗1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改良版维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M-WCST)、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测定临床疗效与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33%(22/30)、86.67%(26/30)、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的46.67%(14/30)、66.33%(19/30)、70.00%(2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M-WCST持续错误数,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各因子积分分别为(10.06±2.17)分、(29.14±6.67)分、(3.07±2.98)分,均较治疗前的(18.24±4.67)分、(33.78±8.16)分、(6.42±3.34)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结束后(M-WCST持续错误数,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各因子积分分别为(13.34±4.56)分、(13.17±6.56)分、(4.95±1.46)分,与治疗前的(12.57±6.66)分、(14.65±8.18)分、(5.03±1.0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各因子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配合氯氮平口腔崩解片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显著改善,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其回归社会。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L5~S1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比较

    作者:张恒;李源;齐鹏;毛克亚;王征;郑国权;赵永飞;王岩;崔赓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的腰椎后路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L5~S1单节段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4例,其中MIS-TLIF组38例,PLIF组46例,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照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功能评分(JOA)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与PLIF组相比,手术时间(122 h vs 136 h)、术中出血(115 mL vs 151 mL)、术后引流(0 mL vs 140 mL)、术后下地时间(25 h vs 42 h)、住院时间(3.6 d vs 5.2 d)明显减少,术中射线照射时间(15 s vs 11.6 s)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患者术后出院时VAS腰痛评分为(3.8±2.3)分,明显优于PLIF组的(4.9±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MIS-TLIF组与PLIF组相比,VAS评分(术后3个月:2.1分vs 2.5分;末次随访:1.3分vs 1.5分)及JOA评分(术后3个月:19.2分vs 18.9分;末次随访:24.6分vs 25.1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与PLIF组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分别为92.1%和91.3%,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S-TLIF术式对L5~S1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有确切的手术优势,临床医生可根据个人技术水平及器械配备合理选择该手术方式。

  • 抗血小板药物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焕波;吴歆华;林忠婕;孙鹏;刘娟;李泽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8例UAP患者,根据有无OSAS分为UAP合并OSAS组46例与单纯UAP组72例,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平均体积、分布宽度,以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1) OSAS合并UAP组与单纯UAP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64.1±63.4) vs (191.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平均体积[(12.78±1.58) vs (8.97±1.11)]和血小板分布宽度[(13.51±1.68) vs (9.08±1.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OSAS合并UAP组血小板聚集率为(77.5±5.9)%,明显高于单纯UAP组的(60.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血小板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下降[(50.6±5.9)%,(33.3±5.6)%],但OSAS合并UAP组仍高于单纯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S合并UAP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聚集性均下降,但不能完全抵消OSAS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 基于计步器的运动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友琴;谷成晓;范洁

    目的:探讨以电子计步器为基础的运动管理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运动血糖以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2015年在本院接受体检、疗养和治疗的8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糖尿病管理策略,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发电子计步器,经过2周的适应后,要求患者晚餐后进行3000~4000步/30~40 min的运动,运动频率每周不少于5 d。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中有3例患者未能完成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7例患者空腹血糖[(7.5±0.7) mmol/L vs (7.1±0.6) mmol/L)]、空腹C肽[(2.5±1.0) ng/mL vs (1.9±1.1) ng/mL]、空腹胰岛素[(13.3±2.2) mU/L vs (11.1±2.6) mU/L]、糖化血红蛋白[(7.5±0.7)%vs (7.0±0.8)%]、2 h血糖[(10.5±2.2) mmol/L vs (7.0±0.8) mmol/L ]及胰岛素抵抗指数[(3.9±2.6) vs (2.3±2.1)]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6±1.0) mmol/L,较对照组的(3.1±0.9) m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电子计步器的运动干预可以明显提高T2DM患者的运动主动性及依从性,且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糖脂代谢,值得进一步推广。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内皮素的影响

    作者:赵艳;唐学文;唐明山;邹耀兵;涂星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8月在我院就诊的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浆Hcy、ET检测和动态血压测定,根据Hcy检测结果分为Hcy中度升高组30例;Hcy轻度升高组33例;正常Hcy组53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ET和BPV的变化情况。结果(1) Hcy中度升高组的24 h收缩压变异(24 h SBPV)、日间收缩压变异(dSBPV)、日间舒张压变异(dDBPV)、夜间收缩压变异(nSBPV)分别为(13.95±3.65)%、(13.34±3.84)%、(14.32±4.84)%、(12.03±2.84)%,Hcy轻度升高组分别为(11.10±2.81)%、(9.87±3.25)%、(11.90±3.80)%、(10.58±2.61)%,正常Hcy组分别为(9.72±2.15)%、(8.23±2.14)%、(9.47±2.62)%、(9.65±2.31)%,Hcy中度升高组均高于Hcy轻度升高组,Hcy轻度升高组均高于正常Hc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cy轻度升高组及中度升高组的血浆ET分别为(80.51±4.58) pg/mL、(87.69±4.92) pg/mL,正常Hcy组为(68.90±5.17) pg/mL,Hcy中度升高组血浆ET高于轻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高于正常Hc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cy轻度升高组的Hcy水平与24 h SBPV、dSBPV、dDBPV和nSBP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3、0.443、0.456、0.448,P均<0.01);Hcy中度升高组的Hcy水平与24 h SBPV、dSBPV、dDBPV和nSBP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7、0.471、0.479、0.484,P均<0.01);(4) Hcy轻度升高组和中度升高组的Hcy水平与ET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3、0.487,P<0.01)。结论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血压变异性及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这将直接加重血管损伤,增加靶器官损害及血管性疾病发生风险,因此在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中,不仅要关注血压水平,同时要积极干预高Hcy,控制血压波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总体死亡危险。

  • 创必复联合肛门置管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治国;张涛;凌亚非;翁伟明;曾德强;朱慧琴

    目的:探讨创必复联合肛门置管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Ⅰ期切除吻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粤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联合术中全结肠灌洗及术后肛门置管治疗,对照组给予术中全结肠灌洗+术后肛门置管,观察组给予术中全结肠灌洗+创必复包裹吻合口+术后肛门置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17/40),尤其在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进食时间分别为(16.02±0.28) d、(3.45±0.07) d和(3.11±0.35)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24±0.62) d、(4.57±0.17) d和(3.88±0.1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必复联合肛门置管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和吻合口出血,值得临床应用。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侯全基;张倢;谭荣任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23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三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C分别为(3.94±0.49) mmol/L、(3.16±0.47) mmol/L、(4.04±0.48) mmol/L,TG分别为(1.54±0.39) mmol/L、(1.31±0.37) mmol/L、(1.55±0.40) mmol/L、LDL-C分别为(3.24±0.38) mmol/L、(2.93±0.39) mmol/L、(3.17±0.39) mmol/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TC (5.93±0.54) mmol/L、(5.92±0.53) mmol/L、(5.95±0.52) mmol/L,TG (1.99±0.43)mmol/L、(1.97±0.41) mmol/L、(1.96±0.40) mmol/L,LDL-C (3.98±0.41) mmol/L、(3.95±0.42) mmol/L、(3.97±0.40) mmol/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DL-C分别为(1.78±0.32) mmol/L、(1.75±0.34) mmol/L、(1.68±0.33) mmol/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06±0.34) mmol/L、(1.03±0.31) mmol/L、(1.04±0.33) mmol/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观察A、B两组,观察B组TC、TG、LDL-C均显著低于观察A组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1%(39/41),明显高于观察A组的78.0%(32/41)和对照组的65.8%(2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7.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但阿托伐他汀20 mg/d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10 mg/d与辛伐他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癌胚抗原联合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龚大彩;徐革;袁婕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2)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180例,同时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9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CEA和Ang-2水平,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血清CEA、Ang-2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患者的血清CEA和Ang-2水平分别为(13.40±5.21)μg/L和(2.44±0.27)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0.58)μg/L和(0.85±0.10)μg/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CEA和Ang-2的阳性率与低分化、Ⅲ~Ⅳ临床分期/淋巴结浸润显著相关(P<0.01),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原发部位无相关性(P>0.05);血清CEA联合Ang-2检测对胃癌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96.71%和93.62%,均高于CEA或Ang-2单独检测。结论血清CEA和Ang-2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 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率震荡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喜文;陈海坚;吴小敏;苏杭

    目的: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率震荡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检查证实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为对照组(n=35),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相关冠状动脉狭窄>75%且血流分级≤3级为冠心病组(n=51),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n=27)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n=24)。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及窦性心率震荡(HRT)参数的变化以及MTWA、HRT及MTWA+HRT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MTWA和HRT阳性率分别为41.2%(21/51)和62.7%(32/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2/35)和17.1%(6/35),冠心病组的MTWA联合HRT阳性率为23.5%(12/5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2/35),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患者的MTWA和HRT阳性率分别为74.1%(20/27)和92.6%(25/27),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4.2%(1/24)和33.3%(8/24),心肌梗死组的MTWA+HRT阳性率为40.7%(11/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1/24),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项指标相比,MTWA+HRT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相对较高。MTWA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3%(8/15)和60.9%(28/46),HRT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6%(10/15)和39.1%(18/46), MTWA+HRT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5/7)和68.8%(22/32)。结论 MTWA、HRT均是评估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并且对评价冠心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方面具有更佳的预测水平,而MTWA联合HRT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单项指标,可明显提高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药物预处理对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刺激高反应的效果观察

    作者:侯丹凤;丁晓丽;范玲

    目的:观察药物预处理对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刺激高反应性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72例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R)不孕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36例给予吡格列酮联合环丙孕酮预处理,B组36例给予二甲双呱联合环丙孕酮预处理,两组患者均在预处理后行促排卵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糖代谢和性激素相关指标,比较促排卵效果。结果①疗效:A组和B组患者的排卵率分别为80.49%(99/123),80.95%(102/126),妊娠率分别为41.67%(15/36)、44.44%(16/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卵巢刺激高反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稳态胰岛素指数(HOMA-IR)值、餐后2 h血糖(2 hPG)、餐后2 h胰岛素(2 hIN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OMA-IR、2 hPG、2 hIN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副反应:A组体质量增加和水肿发生率分别为22.22%(8/36)、30.56%(11/36),B组均未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体质量下降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3.33%(12/36)、58.33%(21/36),高于A组的0和13.89%(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呱联合环丙孕酮预处理对降低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时卵巢刺激高反应性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各异,建议在使用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处理药物,以减少副反应。

  • 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姚文勇;刘盛国;彭建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9月期间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入院次日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FBG≥6.1 mmol/L,n=32)和正常血糖组(FBG<6.1 mmol/L,n=46),确诊后均按照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给予常规治疗,应用Barthel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入院时高血糖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46.1±12.4)分,正常血糖组为(45.6±13.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血糖升高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53.1±14.9)分、(60.4±15.3)分,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的(68.2±14.9)分和(80.3±1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者神经功能恢复差,FBG可作为评价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 螺旋藻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线粒体氧化应激保护

    作者:林智君;陈煜森;郑选梅;尹小健;刘洲;贾真;赵江浩;赵斌

    目的:探索螺旋藻多糖对D-半乳糖联合亚硝酸钠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线粒体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 mg/kg和亚硝酸钠100 mg/kg制备AD模型。将40只小鼠按数字编号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模型组(M组)以及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3个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螺旋藻多糖灌胃低剂量(El组)6.7 mg·kg-1·d-1,中剂量(Em组)67.0 mg·kg-1·d-1,高剂量(Eh组)134.0 mg·kg-1·d-1,连续8周,在给药第8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生化指标测试。结果与M组相比,Em组、Eh组120 S内跨越平台的次数和在目标象限的探索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小鼠脑部β淀粉样蛋白(Aβ1~42)含量减少,依次是M组>El组>Em组>C组>Eh组。氧化应激指标:与M组相比,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均有提高(P<0.05),依次是C组(64.22±22.31) Um/mg>Eh组(58.36±21.30) Um/mg>Em组(56.58±15.66) Um/mg>E1组(55.32±21.25) Um/mg>M组(42.68±11.58) Um/mg;活性氧(NOS)含量Eh组(30.70±4.68) mmol/L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活性Em、Eh组[(35.55±7.97) nmol/mg、(30.51±8.74) nmol/mg]显著下降;与E1组相比,Eh组抗氧化效果好。结论螺旋藻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线粒体氧化应激有保护作用,是脑线粒体营养素,高剂量效果佳。

  • 大理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分析

    作者:李正金;杨锡彤;毕磊;王光明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感染亚型、感染年龄等特点。方法应用分子导流杂交技术对2012年4月1日至2015年8月31在我院体检中心和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3292例行HPV 21种亚型检测,并对各个年龄段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292例样本中,检测到HPV阳性445例,阳性率为13.52%,共检出除低危型HPV43型外的20种亚型;感染高危型411例,占92.36%;低危型53例,占11.91%;高危型和低危型混合感染19例,占4.27%;感染高危型病例中,有两型或者两型以上感染者70例,占高危型感染的17.03%;感染低危型病例中,有两型或者两型以上感染者4例,占低危型感染的7.55%;在20种HPV亚型感染中, HPV16型阳性率高(26.29%),其次为HPV52亚型(23.15%)。各个年龄段中以>60岁以上感染率高(22.95%),其次为≤20岁以下的感染(18.18%),不同年龄段样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云南省大理地区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分布具有异质性,年龄段感染率60岁以上高,20岁以下次之,因此应加强年轻女性人群HPV感染的宣传和筛查力度。

  • 急性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利宁;李毓新;吉智;袁莲芳;周琪;范秀博;李建华

    目的:探讨符合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2014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52例(ACI组),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hs-CRP水平。ACI患者按CISS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96例,心源性(CS)17例,穿支动脉疾病(PAD)24例,其他病因(OE)4例,不确定病因(UE)11例。其中LAA患者进一步分为载体动脉堵塞穿支动脉30例,动脉到动脉栓塞38例,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17例及混合机制组11例,比较各组间Hcy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CI组患者的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CISS病因分型中,LAA组、CS组患者的Hcy水平高于PAD组、OE组及U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E组、LAA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UE、CS组和PAD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AA组患者的不同发病机制的Hcy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载体动脉堵塞穿支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亚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到动脉栓塞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到动脉栓塞组患者的hs-CRP水平高于混合机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Hcy、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明确ACI病因及发病机制。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高波;王亚儒;唐孝良;陈永乐

    目的:比较开腹大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肛肠外科行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腔镜组)与传统开腹大肠癌根治术(开腹手术组)治疗的大肠癌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管切除长度、淋巴结切除数目,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3年生存率。使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IgA、IgG、IgM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种术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患者。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14/40),明显高于腔镜组的15%(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91.18%vs 88.89%)和3年(53.84%vs 51.72%)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IgA、IgG、IgM同术前相比均有降低,而CRP则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7天,IgA和IgG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术后第1天和第7天开腹组患者IgA和Ig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IgM明显低于腔镜组,CRP则明显高于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等明显优势,其短期生存率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毛母质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王东林;符少清;刘秉彦;林凌;刘丽莉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声像图特征,加深超声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2月我院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母质瘤患者的临床及术前超声影像资料。结果21例患者年龄1~16岁,<14周岁者18例,14~16周岁者3例,均为皮下单发肿块,15例位于头面部,4例位于颈部,2例位于上肢,15例内部可见钙化,超声仅2例提示毛母质瘤,其余均诊断不明确。结论毛母质瘤多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位于头面颈部,超声对其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但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

  • 两种瓷粉及三种纯钛不同组合制作纯钛烤瓷冠的强度对比研究

    作者:丁宁;林彤

    目的:比较两种瓷粉及三种纯钛不同组合对所制作纯钛烤瓷冠强度的影响。方法2015年1~6月分别选用Titankeramik与Duceratin Kiss两种瓷粉以及Ⅰ型、Ⅱ型、Ⅲ型三种纯钛,设计加工为A组(Titankeramik瓷粉+Ⅰ型纯钛)、B组(Titankeramik瓷粉+Ⅱ型纯钛)、C组(Titankeramik瓷粉+Ⅲ型纯钛)、D组(Duceratin Kiss瓷粉+Ⅰ型纯钛)、E组(Duceratin Kiss瓷粉+Ⅱ型纯钛)、F组(Duceratin Kiss瓷粉+Ⅲ型纯钛)共6组纯钛烤瓷冠样本,分别进行强度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烤瓷冠强度由高到低排列顺位分别是E组、D组、F组、A组、B组和C组,强度分别为(1571.63±35.91)、(1490.27±48.12)、(1427.69±36.04)、(1413.96±34.82)、(1381.49±36.74)和(1319.23±29.75)。其中A组与C、D、E组,B组与C、D、E组,C组与E、F组,D组与C、E、F组,E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厂家纯钛与瓷粉的选择均对烤瓷冠强度有明显影响(P<0.01),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D、E、F组烤瓷冠的钛瓷接合面其钛层与瓷层基底相互交错,形成有一连续的反应薄层,接合紧密且形貌清晰,无明显裂纹与气泡;A、B、C组接合面相对接合不紧密,且可偶见裂纹与气泡。结论纯钛与Duceratin瓷粉所制作的纯钛烤瓷冠表现出了理想强度,建议在临床口腔义齿修复中优先使用。

    关键词: 瓷粉 纯钛 烤瓷冠 强度
  • 急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CT和急性时相蛋白动态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吕有凯;林明强;王日兴;黄大海;林芳崇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急诊科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部感染休克组64例,胸部感染休克组53例,治疗28 d死亡19例、存活98例,比较所有患者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及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结果腹部感染休克组在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胸部感染休克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胸部感染休克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在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感染休克组、胸部感染休克组、存活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在治疗48 h时达到高峰,而前白蛋白浓度水平在治疗48 h时达到低水平,后逐渐恢复;死亡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前白蛋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动态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CT、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变化可以对患者感染原因、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进行评估。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hs-CRP的影响

    作者:李正宇;张盘德;陈惠琼;周惠嫦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c-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两组(n=53),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并应用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cy、hs-CRP水平变化,并应用FMA (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cy、hs-CRP水平分别为(11.41±1.15)μmol/L、(9.32±1.87) 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5±4.33)μmol/L、(12.36±1.85) 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I评分分别为(66.7±24.6)分、(70.5±12.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22.6)分、(47.2±12.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 CDH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方日;王小文

    目的:探讨CDH1基因启动子所在5'-CpG岛的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情发展、病理变化及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肿瘤科进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184例,其中甲基化组86例,非甲基化组98例,所有入选患者由专人进行跟踪随访。检测CDH1基因启动子所在5'-CpG岛的异常甲基化,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对修饰后的DNA进行扩增,根据GenBank基因库设计CDH1基因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及CDH1基因非甲基化特异性引物。结果甲基化组肿瘤直径为(6.5±2.1) cm,大于非甲基化组的(3.2±2.2) cm,甲基化组肿瘤浸润性所占比例54.7%,高于非甲基化组的42.9%,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组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14.0%,中分化36.0%)低于非甲基化组(高分化40.8%,中分化45.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组淋巴转移率为67.4%、远处转移率为31.4%,高于非甲基化组的21.4%和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化组临床TNM分期更晚(甲基化组:Ⅰ期11.6%,Ⅱ期11.6%,Ⅲ期37.2%,Ⅳ期39.5%;非甲基化组:Ⅰ期27.6%,Ⅱ期32.7%,Ⅲ期20.4%,Ⅳ期19.4%),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非甲基化组患者生存率(89.5%)高于甲基化组患者(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腹腔灌洗液悬浮细胞CDH1基因甲基化是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R=28.5,P<0.01)。结论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腹腔灌洗液悬浮细胞CDH1基因甲基化程度提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 “S”形截骨术用于肢体延长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作者:张智;毕军花;蔡小利;李刚;朱明海

    目的:观察“S”形截骨术在肢体延长中的应用疗效及常见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肢体延长术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取“S”形截骨术,对照组采取横行截骨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延长长度、延长幅度、牵伸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轴线偏移、疤痕挛缩、延迟愈合、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针道感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延长长度与延长幅度分别为(7.8±1.3) cm、(21.8±3.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2±1.6) cm、(22.1±4.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牵拉时间为(111.4±20.1)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0.2±2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骨愈合指数分别为(158.3±30.4) d、(347.5±46.1) d、(46.6±5.1) d/cm,均低于对照组(179.1±38.8) d、(379.4±43.9) d、(59.8±20.1) d/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40),低于对照组的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形截骨术进行肢体延长在取得满意肢体延长幅度基础上还可缩短牵拉时间、加快骨愈合速度,骨愈合指数低、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心率变异性与动态血压持续监测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作者:裴林林;姜国刚;刘玮;孙卫红;陈宗建;章向东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动态血压持续监测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昆山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肾性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18例,分为肾性高血压组42例、原发性高血压组4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对三组受检者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动态血压变量、心律失常发生率及HRV时域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非勺型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3.8%(31/42)、23.9%(11/46)、10.0%(3/30);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9.0%(29/42)、43.4%(20/46)、10.0%(3/30),肾性高血压组非勺型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原发性高血压增高(P=0.01、0.0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肾性高血压24 h内全部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与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低于原发性高血压[分别为(59.2±19.5) ms vs (95.4±25.2) ms、(17.5±6.3) ms vs (40.4±12.5) ms,P<0.05],但24 h平均心率,相邻R-R间期的差值超过50 ms的心搏数占监测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与原发性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非勺型高血压较正常及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增多,心率变异性降低,夜间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 老年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病理与影像学改变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杨;王江玥;刘静

    目的:探究老年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病理与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或腰椎间盘突出并接受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老年患者56例,术前给予腰椎CT和MRI检查,术中取小关节软骨检测病理。Weishaup和Borden标准对影像结果进行分级,Nicola标准对软骨病理进行分级。Spearman法分析影像学改变与病理相关性。结果责任腰椎主要为L4~5,CT和MRI对0~1级软骨退变检测准确率分别为44.12%和47.06%,而对2~3级退变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1.49%和89.36%。与0~1级病变比较,CT和MRI对3~4级病变检测准确率显著升高(P<0.05)。MRI不对称程度对1~2级软骨退变检测准确率为41.18%,显著低于对3~4级退变检测准确率(89.36%)。CT和MRI Weishaup分级与2~3级腰椎退变病理显著相关(P<0.05)。结论2~3级关节炎软骨退变与CT、MRI影像学改变呈显著正相关性,对0~1级病变的临床诊断存在局限性。

  • 韦伯氏切口结合离断颧弓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11例

    作者:王鸿;黄志权;符良斌;廖天安;陈井鑫

    目的:探讨韦伯氏切口联合离断颧弓复合体切除颞下窝肿瘤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1例颞下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韦伯氏切口联合离断颧弓复合体方式切除肿瘤,并采取颊脂垫充填术区空腔,同时随访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神经鞘瘤4例,混合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转移性鳞癌1例;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无肿瘤复发。恶性淋巴瘤和转移性鳞癌患者转肿瘤科行化疗。结论韦伯氏切口联合离断颧弓复合体切除颞下窝肿瘤具有创口暴露充分,可直视下操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陆道望;陈述列;罗杰;王广辉;郭坤营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应用PFN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一年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3.5±10.8) min和(10.3±2.4)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4.2±13.7) min和(12.2±2.8) d,术中出血量为(185.5±43.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3.2±62.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复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7.23%(4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与DHS相比,其具有创伤小、临床并发症少、预后恢复快等特点,可以作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21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春晨;邵渊;段文彬;刘欢兴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要点、定位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诊治的2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15~66岁,中位年龄38.7岁,属于医源性脑脊液鼻漏5例,原发性9例,外伤性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实验室生化检查而确诊,并行鼻窦CT和MRI检查,其中4例患者漏口位于前筛额隐窝区域,10例位于后筛筛顶,3例位于嗅裂筛板区,4例位于蝶窦外侧隐窝区。均在全麻下经鼻内镜入路漏口修补术,采用捣碎颞肌+颞肌筋膜修补位于前筛直径<2 mm的漏口,采用自体脂肪+捣碎颞肌修补位于嗅裂区筛板区域漏口,采用捣碎颞肌+鼻中隔筛骨垂直板+颞肌筋膜修补位于后筛区直径>4 mm的漏口,采用鼻中隔软骨膜+钩突表面黏膜修补位于蝶窦外侧隐窝漏口。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治愈,出院后长期低盐饮食,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鼻腔漏口区上皮化生长良好,无复发,无眶内、颅内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外科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方式。术前脑脊液生化检查和鼻窦薄层CT和MRI是必备的术前检查,根据颅底缺损的位置、大小决定修复材料的使用是较为可行的方法,鼻内镜下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楚、成功率高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鼻根低平者隆鼻术中的应用

    作者:范荣辉;孙要文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鼻根低平就医者隆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鼻根低平就医者实施抽脂术+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隆鼻术,根据手术前后鼻梁鼻根高度、鼻额角改变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就医者术后经随访4~25个月,14例就医者一次手术即取得预期效果,4例就医者经术后随访6个月时发现自体脂肪颗粒部分吸收,经再次手术后即达到满意的效果。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量4~8 mL,平均(5.98±0.52) mL,鼻梁鼻根高度显著增加,鼻部外观更为和谐,优良率为100.00%,术后均无鼻部过度矫正、硬结、坏死、液化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鼻根低平者隆鼻术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AI-1的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作者:李光梅;洗志霞;邓舒静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正常晚期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与正常未妊娠女性(正常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血浆PAI-1水平。结果流产组患者的血浆PAI-1为(9.12±0.92) ng/mL、正常妊娠组为(6.67±0.91) ng/mL、正常对照组为(5.74±0.88) ng/mL,三组受检者的血浆PAI-1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流产组高,正常对照组低。结论育龄妇女血浆PAI-1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有着密切关系,若过度增高,应警惕胎盘血供异常以及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作者:饶建;郑作深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以期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122例行胃镜检查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为60.5%(76/122),其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发病率分别为13.9%、29.5%、18.8%。消化性溃疡与肝癌体积、肝功能child分级、HP感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无显著相关(P>0.05),仅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显著相关(P<0.05);122例患者中有部分(100例)给予药物预防消化道出血,其中38例给予奥美拉唑,62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心得安,其余22例无预防用药。1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分别为5例(13.16%)、3例(4.83%)、5例(22.72%),联合预防用药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无预防用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发病原因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显著相关,因此建议常规行胃镜检查;防治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建议联合给予降低门静脉压力及制酸治疗。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各种手术方法优缺点初步分析

    作者:郑锦涛;唐华建;刘国庆;黄振强;陈一平

    目的:总结先天性膈疝的诊治经验及不同手术方式的技巧、优缺点,提高先天性膈疝的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6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先天性膈疝中左侧24例,右侧2例,常规手术14例,胸腔镜手术3例,产时子宫外处理手术2例,手术平均时间(76.47±27.33) min,手术平均出血量(5.00±2.52) mL;膈肌平均损缺面积(12.16±7.30) cm2;术后存活1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死亡原因均为肺发育不良和肺动脉高压,放弃手术并死亡7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死亡率高,各种手术方式均有优缺点,需根据实际情况,个性化进行选择。

  • 上颌近中向埋伏阻生尖牙造成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

    作者:郝静;邓润智;李煌

    目的:探讨上颌近中向埋伏阻生尖牙造成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上颌尖牙近中向埋伏阻生伴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青少年患者27例,获取锥形束CT数据,应用Mimics17.0软件进行三维成像后,分析上颌尖牙近中向埋伏阻生造成同侧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结果上颌尖牙近中向埋伏伴同侧切牙牙根吸收以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为1:2。安氏Ⅱ类错颌畸形较多(59.3%),尖牙牙尖多数位于吸收切牙长轴的近中(80.0%),尖牙与切牙牙根90.0%有接触。唇腭侧阻生无明显差异。结论上颌近中向尖牙阻生致同侧切牙牙根吸收易出现在安氏Ⅱ类患者,女性好发,发生吸收的侧切牙数量多,但中切牙更易发生重度吸收。

  • 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的相关性

    作者:罗伶俐;刘明;曾国良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房内径(LAD)在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分析二者在房颤患者发生、发展以及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颤患者102例,按房颤持续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阵发性房颤组30例,持续性房颤组42例,永久性房颤组30例,另选同期收治的4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一般资料统计,超声动态心电图测定其LAD并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1)四组患者的hs-CRP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1.32±0.58) mg/L ,较对照组的(0.89±0.46) mg/L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5.57±1.46) 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2.63±1.24) 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显著提高,但低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的LAD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32.34±5.62) mm,较对照组的(28.04±4.03) mm增长,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40.74±8.62) mm,较阵发性房颤组显著增长(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46.87±8.05) mm,与其余三组比较均显著增长(P<0.05);(3)相关性: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hs-CRP与LAD直线分析,二者呈正相关。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hs-CRP显著升高,与LAD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因子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以及持续中有促进作用。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

    作者:邱风;杨谦;孙勇;尤颢;林智;郝晓斌;朱鹏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对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254例在我科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三支血管病变115例,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139例。结果入组患者均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平均术中搭桥2.94根,术中转为体外循环辅助支持4例,围手术期需IABP辅助20例,术中无死亡病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32例,死亡6例。全组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7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心绞痛症状。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

  • 种植修复与固定桥修复在前牙单个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赵国廷;李伟;姚毅章

    目的:研究种植修复与固定桥修复在前牙单个缺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从我科前牙单个缺失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固定桥修复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种植修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龈缘水平<0.6 mm者占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0.6 mm≤龈缘水平<1 mm者占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唇侧丰满度<1者占88.8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唇侧丰满度在1~2.5间者占11.11%(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1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单个缺失采取种植修复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27例临床分析

    作者:姜展朋;刘雪凯;辛勤;柏明见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15年我院收治的27例CNL患者的实验室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27例CNL患者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持续增多,平均40.7×109/L,骨髓粒细胞系增生并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杆状核粒细胞占(21.1±8.0)%,分叶核粒细胞占(44.4±17.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增高平均235.0分,绝大多数患者骨髓红细胞系统明显受抑;25例患者使用马利兰或羟基脲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脾脏缩小及血液中白细胞数下降;2例疗效不佳,仍然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及脾肿大。结论 CNL是一种罕见类型的慢性白血病,以骨髓成熟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化疗和酶抑制剂等疗法对其有一定作用。

  • 联合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

    作者:邵晓蕾;刘身文;秦波

    目的:评估保留晶体前囊的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一期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内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由同一手术医生完成的眼内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入选本研究。采用的手术方式均为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一期折叠型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术,术中联合了眼内异物取出。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检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位患者年龄14~38岁,平均27岁,术中异物取出率为100%;术后所有患者均实现视网膜复位;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人工晶体位置稳定。术后视力 FC-0.8,所有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结论保留晶体前囊的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沟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内损伤较小的眼内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经济、安全和有效。

  •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骨干骨折伴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朱宏彬;徐丽;窦玲云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胫骨干骨折伴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干骨折伴发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患者12例,采取复位内固定手术与PCL重建手术治疗,在两次手术前后实施综合性干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膝功能恢复、两侧胫骨位移等情况。结果12例胫骨干骨折伴发PCL损伤患者在术后均得到13~24个月的随访,平均(21.4±4.9)个月,手术后都未出现相关并发症;12例患者PCL重建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分别为(63.48±5.76)分、(87.45±2.41)分,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重建术后,无一例患者两侧的胫骨位移在10 mm及以上,而术前12例患者两侧的胫骨位移均在10 mm以下,手术后患者胫骨位移程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骨折伴发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复位内固定手术与PCL重建手术前后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责任制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作者:郑慧玲;王海燕

    目的:观察责任制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Hcy的变化,以及干预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责任制护理干预,干预前患者的注意与集中、视空间与执行、记忆、语言、命名、抽象思维及定向力分别为(2.30±0.46)分、(3.47±0.51)分、(2.43±1.11)分、(1.40±0.51)分、(1.09±0.48)分、(0.46±0.08)分及(4.66±0.49)分,干预后则分别为(5.48±0.50)分、(5.59±0.18)分、(4.83±1.28)分、(2.55±0.47)分、(2.15±0.34)分、(0.93±0.10)分及(6.80±0.35)分,干预后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认知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患者的血清Hcy为(42.85±15.82)μmol/L,干预后为(21.88±3.58)μmol/L,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士主动到病房帮助患者、护士主动巡视输液情况、护士讲解护理相关知识、呼叫时护士及时应答的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杨彦玲;张红丽;张恒;吴妍;赵国华;徐小波;卜庆姗

    目的:观察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室留置胃管的患者69例,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0例,其中,单号日期入院者为观察组,双号日期入院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的固定效果、胃管固定材料更换周期、皮肤过敏和鼻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胃管脱出率、移位率、皮肤过敏率及鼻黏膜损伤率分别为26.7%(8/30)、40.0%(12/30)、56.7%(17/30)、76.7%(23/30);观察组分别为0(0/39)、5.1%(2/39)、2.6%(1/39)、2.6%(1/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管更换周期为(18.67±5.36)d,胃管敷料更换周期为(0.72±0.20)d;观察组胃管更换周期为(29.37±0.82)d,胃管敷料更换周期为(4.10±1.01)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胃管更换的平均天数由19 d延长到29 d、胃管固定敷料更换的平均天数由0.7 d延长到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胃管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比传统胃管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其减少了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且能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 责任制护理在老年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翔;王雅纯;李夏婷;黎昌炫;赵丽;符少恋;王星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老年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终转入老年科的的12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老年科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且重点强调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依从性及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依从性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56例(88.89%)、25例(39.68%)、36例(5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SCL-90因子评分分别为[(1.4±0.6)分、(1.2±0.8)分、(1.5±0.5)分、(1.7±0.6)分、(1.6±0.5)分、(1.2±0.5)分、(1.5±0.6)分、(1.4±0.7)分、(1.8±0.8)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3±0.7)分、(2.1±0.9)分、(2.7±0.6)分、(2.6±0.4)分、(2.8±0.4)分、(1.8±0.6)分、(2.1±0.7)分、(2.2±0.8)分、(2.7±0.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17%(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6%(1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科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及纠正方法

    作者:曹锦梅;王兵

    目的:分析偶尔发生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出现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现象和纠正措施。方法分别使用末梢血稀释法、抗凝剂替换法、网织红细胞通道计数法、外周血涂片染色法等检测方法,对淮安市一院2例EDTA-PTCP患者的标本进行测定。结果 EDTA抗凝常规通道检测血小板数减少,分别为14×109/L和7×109/L、枸橼酸钠抗凝法分别为122×109/L,99×109/L、末梢血稀释法分别为116×109/L,95×109/L、网织红细胞通道计数法分别为127×109/L,105×109/L,血小板计数基本正常,直接外周血涂片染色血小板分布正常。结论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可通过末梢血稀释法、抗凝剂替代法、网织红细胞通道计数法、外周血涂片染色法等方法加以纠正。

  • Lyn激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魏冲;李国平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其主要特征,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引起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Lyn激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具有正面和负面调节细胞信号的双向作用。此外,Lyn激酶对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Lyn激酶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NLRP3炎性小体、胆固醇结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彩云;丁家望;郑霞霞;周天

    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炎症、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以血管壁炎症反应为基础的慢性病理过程。近来研究表明,炎性小体(Inflammasome)是炎症反应的核心。炎性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通过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介导炎性因子的分泌,参与各种炎症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胆固醇结晶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标志,作为内源性物质之一能激活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为了给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靶点,我们现将炎性小体活化及调控与胆固醇结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娜;李晟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是在传统超声成像基础上进一步获取感兴区组织弹性信息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通过组织弹性模量值的测量反映组织的软硬程度,从而推断病变性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更加客观、清晰、准确的定位病灶并鉴别其良恶性性质,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甲状腺等浅表脏器诊断与鉴别诊断。由于前列腺与体表间存在一定距离,导致临床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研究报道尚不多。本文概述了前列腺癌诊断方法,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原理、发展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价值进行总结。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组织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杨华瑞;陈园;鲍同柱

    富血小板血浆(PRP)含多种生长因子和蛋白,能促进组织修复,国内外研究证实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糖尿病足溃疡(DFU)、皮瓣移植、烧伤创面等愈合和修复的作用。但在肌腱、韧带重建、骨缺损、脊柱融合方面的疗效存在一定争议。尽管如此,PRP仍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热休克蛋白70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作者:洪育蒲(综述);王卫星(审校)

    热休克蛋白(HSPs)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高度保守的一类应激蛋白。HSP对各种刺激具有迅速的反应能力,发挥抗炎、抗氧化、抗细胞凋亡以及分子伴侣等作用,在细胞的生长发育、代谢分化、基因转录、维持组织细胞的自稳和环境适应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其中受研究者关注的是HSP70,其在生理状态下少量表达,可通过热预处理、药物以及基因转染等方法诱导其产生,从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本文就HSP70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糖尿病心肌后处理失保护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施思;刘慧敏;夏中元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和内源性胰岛素产生或分泌不足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可能降低心肌后处理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目前,糖尿病心肌后处理中的影响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因此,明确糖尿病心肌后处理中的作用机制,增强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力,研究探索心肌保护的理想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糖尿病心肌后处理失保护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 复发性左臀部纤维瘤病一例

    作者:林雅丽;许贤照;吴爱强

    纤维瘤病又名侵袭性纤维瘤病、瘤样纤维组织增生、硬纤维瘤或韧带样瘤,1838年为Muller初次报道[1],本病命名至今尚未统一。该病是一种临床非常少见的来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肿瘤,病发率占软组织肿瘤的3.00%,占所有肿瘤的0.03%[2],发生于软组织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常向邻近的肌肉组织或脂肪组织内浸润性生长,术后容易复发,但不转移及恶变[3]。笔者复习相关文献,发现该病的复发率不等,范围在14%~37%[4]。由于该病患病率低,临床病例报道较少,术前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并同时对该病进行国内外文献回顾。

    关键词: 臀部 纤维瘤病 复发
  • 广西急性中毒防控救援管理方法探讨

    作者:陈雪冬;蒋东方;胡德宏;张振明;龙永美;何德智

    目的:探讨广西急性中毒防控救援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广西63家市、县、乡医疗单位2005-2009年期间收治的6011例中毒病例为调查对象,从中毒发病、发病速度、城乡发病、农村救治条件、中毒现场处置、市县乡中毒救治方法、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结果广西急性中毒平均每年发病数达12185.12例,以12.14%的速度在递增;其中农村发病数(占63.08%)是城镇(36.92%)的1.71倍;农村中毒死亡率(3.37%)是城镇(1.21%)的2.79倍;估计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仅医疗费一项已超2亿元。各地应对急性中毒防控救援不力,并缺乏有效管理;各地乡镇开展中毒救治仅占调查总数的25.49%(13/51);对中毒病例的现场处置率仅占总病例数的17.39%(1041/5986);市、县、乡救治中毒方法主要以“清除体内毒物(55.93%)、解毒药治疗(56.10%)、对症处理(51.66%)”为主,对新方法“血液净化处理(仅占6.12%)”的应用很少。结论针对广西现状,应通过建立机构管理、信息管理和措施管理,促进改变广西急性中毒防控救援现状。

  • 海口地区吸毒人群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云长缨;吴季春;刘俊辰

    目的:了解海口市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适时制定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级艾滋病病毒(HIV)哨点海口市强制戒毒所2012-2015年新入所的吸毒人员进行社会人口学及吸毒行为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HCV抗体。结果共调查1609名吸毒人员,青壮年居多,文化程度较低,注射吸毒者占46.74%(752/1609),其中共用针具者占23.54%(177/752),注射吸毒者抗HCV阳性率77.13%(580/752),非注射吸毒者抗HCV阳性率24.97%(214/857);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者占20.57%(331/1609);该人群抗HCV阳性检出率为51.15%(823/1609)。结论海口市吸毒人群HCV感染率高,近三年均超过50%,其中文化程度较低者及青壮年感染占90%以上,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具、商业性行为是该人群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社区清洁针具交换以及美沙酮替代和安全套推广等综合干预,有效遏制HC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海南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