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

海南医学杂志

Hainan Medical Journal 해남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海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海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3-6350
  • 国内刊号: 46-102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4-1
  • 曾用名: 海南卫生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海南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海南
  • 主编: 云露(兼)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近端胃次全切除术中手法与吻合器消化道重建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春明

    目的 探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中手法与吻合器消化道重建术式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施行近端胃次全切除术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近端胃次全切除后采用手法消化道重建82例(手法组),使用吻合器完成食管胃切除及连续性重建51例(吻合器组).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并随访6个月.结果 手法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72±22)min,吻合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7±1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患者,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手法组合并反流性食管炎7例,轻中度吻合口瘘及狭窄10例,吻合器组分别为3例和1例.术后6个月随访,手法组患者的生活质量Visick分级:优10例,良36例,中27例,差9例;吻合器组:优21例,良18例,中11例,差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端胃次全切除术中使用吻合器完成食管胃切除及连续性重建,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优于手法消化道重建术式.

  • 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项血清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玲

    目的 探讨研究急性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多项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间收治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42例的临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及指标监测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对患者在PCI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Fumor necrosis factor-or,TNT-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g)进行检测,与治疗前相比这些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种生物活性的血清因子如TNF-α、IL-6、hs-CRP、Fg等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情程度都存在着直接联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前后的血清因子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为临床预防冠脉再狭窄提供指导.

  •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42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小平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口服来氟米特1 mg·kg-1·d-13 d后减为40 mg·kg-1·d-1;对照组予环磷酰胺1.0 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滴,1次/月.两组均同时口服泼尼松1.0 mg·kg-1·d-1,病情缓解后按常规方法激素逐渐减量,6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红细胞沉降率(ES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U-TP、CRP、ESR、肌酐(Cr)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24 hU-TP、CRP、ESR、Cr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来氟米特治疗LN较环磷酰胺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服用方便、安全,患者依从性好,适用于长期维持期治疗.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作者:滕受带;韦丽敏;伍业光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老年内科住院期间发生AMI的患者79例,将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设为A组33例,单纯AMI患者设为B组46例;并随机选择同期体检CRP正常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CRP水平及心电图,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以冠心病死亡、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复发为临床随访终点.结果 A组CRP水平高于B组,A、B两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CRP升高、年龄增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随访半年,与B组相比,A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CRP水平高于单纯AMI组与对照组,随着AMI患者年龄增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CRP成正相关;同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预后差.

  •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研究

    作者:向科明;曾纪斌;王健;许少健

    目的 研究中药内服外敷在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作用及方法.方法 对到我院就诊的65例患者采取中药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观察记录治疗效果,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个及12个疗程后患者的疼痛指数和Harris髋关节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46.2%,12个月疗程后为73.8%,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中药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 剖宫产术中处理子宫肌瘤9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志红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同时摘除子宫肌瘤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6年8月~2010年8月于我院就诊合并子宫肌瘤的92例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行剖宫产分娩,术中同时摘除子宫肌瘤.同期92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使用缩宫素量和术后血红蛋白量的差别,同时对比分析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恶露干净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量无明显差别,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恶露干净时间也无明显差别.结论 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摘除术可减少患者的手术次数,减轻痛苦,在临床上安全可行.

  • 微创小切口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赖征文;刘云彬;张泽宇

    目的 观察微创小切口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40例临床资料.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MIPPO组20例采用微创小切口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常规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按照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8~36个月,平均15.6个月.MIPPO组较常规组平均出血量减少138 ml,P<0.05.手术时间MIPPO组平均较常规组缩短22 min,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PO组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MIPPO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P<0.01.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具有钉-板角度稳定性强和对骨膜血供损伤小的生物学固定优点,同时运用小切口经皮微创技术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探讨

    作者:李科;谯雁彬

    目的 探讨微量激素联合抗菌素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38例(39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抗生素治疗或联合加用低浓度皮质类固醇治疗.患者随访8~12个月,平均(10+2)个月.观察视力、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激素组20例21眼在治疗后6~36 d,平均9 d,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炎症后角膜遗留斑痕程度明显轻于未用激素组.结论 皮质类固醇激素在角膜炎治疗过程中能使角膜炎症反应和组织损害减少到低限度,加速溃疡的愈合,减轻角膜瘢痕.说明细菌性角膜炎治疗中运用低浓度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一种简单可行、实用有效的方法.

  • 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以及疗效评价的研究

    作者:任毅;高小平;梁辉;赵志鸿

    目的 探讨并观察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支架(CAS)介入治疗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部动脉血管狭窄运用支架介入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治疗以前及治疗以后1个月至2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处的狭窄程度和收缩期血液流动速度大值,及治疗以后脑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以前与治疗以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20以及住院天数、治疗以后颈部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介入治疗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方便、可靠、伤口小、近期治疗效果确切但远期治疗效果有待作进一步考究的治疗方法,目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40例疗效观察

    作者:岑远松

    目的 观察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符合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两周为一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和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联用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护肝、降酶、退黄疗效显著并且安全,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锦程;廖纪华

    目的 探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100例,对照组(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100例,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运用.

  • 异丙酚在胃肠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王天文;谭国芳;李振华

    目的 观察异丙酚在胃肠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拟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00例,检查前由麻醉师按1.5 mg/kg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进行检查.记录患者检查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检查结束后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异丙酚麻醉后行胃肠镜检查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由检查前的(130.5±22.8)mmHg(1 mmHg=0.133 kPa)、(73.6±12.7)mmHg、(85.5±10.2)次/min、(99.7±1.8)%下降到(110.2=20.3)mmHg、(63.5=11.1)mmHg、(74.5±8.8)次/min、(96.5±1.6)%(均P<0.05).检查结束后2~10 min恢复至用药前水平.未见明显的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异丙酚麻醉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 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例与类似致密化不全病例的鉴别

    作者:闵敏;陈小珠

    目的 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与类似致密化不全病例的鉴别.方法 将28例多次入院的心力衰竭病例初次住院时超声心动图与末次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观察左心室壁内膜光滑程度、肌小梁、隐窝、收缩末期心肌厚处非致密化心肌与致密化心肌比值(NC/C)等情况.结果 8例成人NVM发病初期及末次超声心动图均显示左心室内可见粗大肌小梁以及隐窝,末次NC/C平均值(2.07±0.12);10例高血压心脏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HHD)及10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初期超声心动图未见肌小梁及隐窝,末次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可见增粗肌小梁,NC/C平均值<2(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心肌致密化不全及类似致密化不全进行鉴别,减少误诊率.

  • 中药干预对人工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黄仕光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例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中药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分别于术后12h开始口服中药和注射低分子肝素,连续服用两周,观察两组的DVT发生率、术后伤口引流量.中药组术后DVT形成患者在常规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溶栓基础上继续服用中药,低分子肝素组术后DVT形成患者常规予常规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溶栓,再比较两组DVT形成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深静脉管径变化情况,并行组内、组间比较,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中药组DVT形成发生率(14%)与LMWH组(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中药组每天伤口引流量均少于LMWH组[d=(40.7±4.3)ml、d=(22.0±4.2)ml、d=(24.0±4.3)ml,均P<0.05].术后DVT形成患者中中药助溶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治愈率(92.9%)高于单纯西药组(13.3%),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药助溶组和单纯西药组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d=(14.1±2.7)s,d=(9.7±2.3)s,均P<0.05],前后差值组间比较,中药助溶组增幅大于单纯西药组(P<0.05);中药助溶组和单纯西药组Fig均较治疗前减少[d=(3.9±0.4)g/L,d=(2.2±0.3)g/L,均P<0.05],前后差值组间比较,中药助溶组降幅大于单纯西药组(P<0.05).结论 中药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发生率,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近,安全性更好;中药辅助溶栓可进一步改善凝血指标和血管条件,提高DVT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

  • AECOPD患者发作期相关呼吸机肺炎病原菌感染特点分析

    作者:吴伟群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发作期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ICU病房68例AECOPD患者发作期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分析VAP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68例AECOPD患者发作期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6.18%,真菌占19.12%,革兰氏阳性杆菌占14.70%,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VAP主要的致病菌,占25.00%,大部分菌种对第三、四代头孢、喹诺酮和氨基糖甙类等多种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仅对碳氰霉烯类敏感性较强.68例患者经治疗后,30例(44.12%)死亡,15例(22.06%)治愈,23例(33.82%)好转,死亡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及混合感染发生率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发作期呼吸机相关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可通过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有效防治,大限度的减少VAP的发生或降低VAP引起的死亡.

  •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梁任;钟琼;黄宇戈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血清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4例HSPN患儿血清中APN、hs-CRP的水平,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血清中APN与hs-CRP的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SPN患儿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血清APN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期组血清APN的水平也低于恢复期组(P<0.01);HSPN患儿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血清hs-CR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期组血清hs-CRP的水平也高于恢复期组(P<0.01);血清APN与hs-CRP的水平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 HSPN患儿不但急性期体内存在有炎症反应,而且恢复期仍存在有轻度的炎症;血清APN参与了HSPN的病理过程,并在HSP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CT评价

    作者:伍晓六;雷益;夏军;刘品霓;陈静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道位置准确性的评价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2月97例患者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后,经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观察固定螺钉、骨道、骨道出入口及移植物等结构情况.结果 CT三维重建清晰的反映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骨道及其出入口的位置、固定物及移植物等情况.结论 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评价的重要方法,为临床术后提供了准确、直观的影像资料

  • 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在自然早产胎盘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玲玲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自然早产胎盘的表达.方法 选择自然早产、足月产孕妇各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urvivin蛋白在自然早产组的表达显著小于足月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早产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足月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滋养细胞Survivin因子表达不足所致的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其引起胎盘功能低下,终导致早产发生的重要机制.

  • 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术后盆腔复发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林振文;初虹;张彦舫;窦永充

    目的 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简称"介入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术后盆腔复发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5-2008年16例子宫内膜癌术后盆腔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均行介入化疗4~6个疗程,对比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肿瘤的变化,并观察生存期.结果 随访6个月,3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6例明显缓解,4例中度缓解,2例轻度缓解,1例无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总缓解率达60.0%(9/15);CR 2例,PR 5例,SD 7例,PD 2倒,近期有效率为43.8%(7/16);4例获二次手术切除,占25.0%,随访3年生存率56.3%(9/16).结论 介入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术后盆腔复发病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缩小肿瘤体积,提高二次手术切除机会.

  • 500kV变电站工人HSP70表达水平研究

    作者:温翠菊;闫雪华;李丽;黎丽春;张丹英;邹剑明

    目的 探讨工频电磁场对500 kV变电站工人外周血HSP70表达水平的影响,寻找可实际应用早期效应标记物.方法 选择广东省内500kV变电站263名巡检人员作为暴露人群及抽取252名各变电站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对照人群,分别抽取外周血5 ml,用HSP70 ELISA试剂盒进行测定.结果 500 kV变电站工人与对照组的工频电场(t=12.455,P=0.000)、工频磁场(t=18.942,P=0.000)暴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校正后,变电站工人与对照人群外周HSP70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24,P=0.430).结论 长期接触工频电磁场没有引起变电站工人HSP70表达水平增加.

  • 合并肝硬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特点

    作者:王甫能;郎江明;蒋开平;李建鸿;陈苹;林旋;劳美铃;魏爱生

    目的 分析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6例合并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并与16例不伴乙肝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相比较.结果 与不伴乙肝的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合并肝硬化组24 h高血糖较高[(17.7±2.2)mmol/L vs(15.9=2.0)mmol/L,P<0.05],而24h低血糖较低[(6.3±0.7)mmol/L vs(7.0±0.5)mmol/L,P<0.05],白天平均血糖较高[(12.9±1.8)mmol/L vs(11.7±1.4)mmol/L,P<0.05],夜间平均血糖较低[(7.6±0.7)mmol/L vs(8.2±0.8)mmol/L,P<0.05],合并肝硬化组及对照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别为(7.0±1.6)mmol/L vs(5.4±1.0)mmol/L,P<0.05,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为(3.4±1.1)mmol/L vs(1.8±0.9)mmol/L,P<0.01.肝硬化组餐后血糖峰值均高于对照组,且早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偿期肝硬化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更为明显,治疗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2型糖尿病需注意其血糖波动.

  • 自制下颌提升固定器辅助纤支镜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作者:颜勇军;郑珈琳;钟庆;汪辉德;陈涛;邬瑞刚;陈光忠

    目的 在纤支镜经口气管插管中,比较自行设计的一种下颌提升固定器(Jaw elevation fixation device,JE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100名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的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C组和J组行纤支镜经口气管插管:C组辅用人工托下颌法,J组用下颌提升固定器法.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行纤支镜操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成功率、调整托下颌手法/JEFD次数和出现颈前区红点的例数以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成功,未见明显并发症.声门暴露及插管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托下颌手法/JEFD的例数C组明显多于J组(P<0.05),而出现颈前区红点例数则明显少于J组(P<0.05).结论 下颌提升固定器可有效并安全地取代麻醉医生在纤支镜操作中的人工托下颌法.

  • 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估

    作者:任志玲

    目的 本研究旨在发现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用与混合胰岛素治疗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将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和阿卡波糖口服降糖,对照组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降糖.结果 (1)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显著降低;(2)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低血糖发生例次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两组的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部分较治疗前升高;(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两组的生活满意度指数总体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自我评价与心境两项,实验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降糖效果好,而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生活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与诺和灵30R相比,显示了更大的优势.

  • 亚砷酸和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凌燕;蒲祖辉;卓家才;殷军明;蔡力生

    目的 比较亚砷酸(As2O3)与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ua,AP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1994-2010年).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12月.获取比较As2O3和ATRA治疗APL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以完全缓解率(CR)、治疗相关副反应为结局评价指标,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鉴定并纳入3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和6项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非RCT)共包括614例APL患者.目的均为比较As2O3和ATRA治疗APL的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结果显示,AS2O3和ATRA治疗APL比较,针对CR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局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CI为1.81(0.87,3.77).针对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结局指标比较的OR及其95%CI为1.01(0.25,4.06),提示亚砷酸和维甲酸对肝功能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采用As2O3治疗APL患者与ATRA疗效相当,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相当.但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 硝酸甘油与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黄芳;李迎;张宪南;吕爱莲;李科宇;魏小红

    目的 对比观察硝酸甘油与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尼可地尔组,分别给予硝酸甘油或尼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后尼可地尔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高于硝酸甘油组,尤其是在用药后48 h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持续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在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上优于硝酸甘油,低血压发生率比硝酸甘油较低,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正常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的对比研究

    作者:金海燕;周龙书

    目的 对正常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的超微结构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方法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6例以及正常育龄妇女的子宫内膜3例进行超微结构对比研究.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前者分泌细胞的微绒毛和纤毛细胞的纤毛异常增多、变长;上皮细胞胞浆内线粒体明显增多;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扩张;脂滴及电子致密颗粒常见;基底膜弯曲.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有异,其随经血倒流入腹腔后,更易于在异位种植生长.

  • 深吸气与异常胎监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婷;张娆

    目的 探讨深吸气对异常胎监的影响.方法 将2005年4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行胎监检查异常的232例孕妇作为研究组,嘱孕妇在有绿化小区或开着门窗的居室做慢而深的有节律的吸气;将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胎监检查异常的295例孕妇作为吸氧组,每日吸氧0.5 h,氧流量2 L/min,连吸3 d.结果 两组于检查胎监阴性后24h内、第1天、第2天及第3天复查,胎监无反应的分别为71例和78例、52例和60例、39例和48例及35例和4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吸气在胎监评7分的处理上可代替吸氧,节能减排、简便、经济、易行.

    关键词: 胎监异常 深吸气
  •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检查安全转运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杨丽珍;符春花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检查转运的预见性护理.方法 对65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转运前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有效的监护,并对危急情况采取了准确的处理措施.结果 65例患者中有2例途中出现危急情况,经有效处理,患者均能安全转运.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安全转运是较好的方法.

  • 21例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陈秋月;崔文芳

    目的 通过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探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应对.方法 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置管患者中,术后第一天出血1人次,导管相关性感染7人次,早期导管功能障碍3人次,晚期导管功能障碍9人次,置管处周围皮肤瘙痒4人次.结论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迹象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导管的维护和居家护理宣教,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 新加坡护理临床教学模式的启示

    作者:李敏香;韩菊媚;徐海宁

    目的 探讨新加坡护理临床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介绍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学习护理教学所得及体会,针对我国目前临床教学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新加坡护理临床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社会接轨护理人员.结论 我国护理临床教学应加大研究和改革力度,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 应用知己能量系统软件强化管理糖尿病患者效果观察

    作者:代桂芝;沈蔷;曹桂丽

    目的 观察应用知己能量监测仪及其系统软件强化管理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知己能量监测仪及其系统软件进行为期3个月的强化管理,采用糖尿病患者自身对照方法,研究其管理前后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糖、血脂、有效运动量等指标改善的效果.结果 管理后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指标较管理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有效运动量增加,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知己能量监测仪及其系统软件能帮助护士量化对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效果显著,操作性强.

  • 重型颅脑损伤伴休克患者早期急救护理体会

    作者:张尧明

    目的 总结颅脑外伤合并休克的急救护理及临床急救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56例颅脑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结果 56例中抢救成功48例,成功率达85.7%.结论 及时准确判断病情是降低颅脑外伤合并休克死亡率的首要条件;合理分工、掌握优先处理的顺序是抢救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及时止血、控制休克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休克 护理
  • 全麻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作者:王娟;温桂芬

    全麻手术后苏醒期躁动(EA)是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适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迷惘、乱语、梦幻,并有全身乱动.原有脑部疾患、呼吸、循环障碍者或有药物依赖者、麻醉因素、手术因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各种不良刺激均可引起EA.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预防及护理干预,以减少EA的发生,或减轻EA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的安全相当重要.肝胆外科手术多为全麻下进行,EA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可能会导致术后出现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对医护人员也造成伤害.因此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 口服甘露醇和洗肠盐用于大肠癌术前肠道清洁18年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花

    目的 回顾我院18年共1 07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口服甘露醇和洗肠盐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 大肠癌择期手术患者给予口服20%甘露醇250 ml和洗肠盐1 000 ml.结果 肠腔瘪塌、肠道清洁效果满意,肠道准备过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选择性地使用口服甘露醇和洗肠盐做术前肠道清洁是安全、可靠的,是一种高效、经济、简便、口感好、副作用小、易于让患者接受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

  • 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及用药观察

    作者:李远航;覃纯初;肖红英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措施和用药后疗效.方法 60例患者于入院初步检查后进行一系列急诊科内抢救,包括: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的监测,镇静,吸氧,平稳呼吸,脱水降低脑内压力等.结果 患者无院前死亡,60例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4例(73.33%)恢复较好,15例(25%)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1例(1.67%)死亡,死亡时间为治疗后2周.其中有5例患者于治疗1个月后再次入院检查出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恢复较好、植物生存状态、死亡患者的发病到确诊时间逐次增加(P<0.05).结论 急诊科内救治脑出血患者有效的措施就是"早就诊、早治疗",这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当然也需要社会各界对相关医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认知.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282例

    作者:孙建明;孙龙飞;李勇;许足三;曾向阳;陈善群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气化电切镜的外鞘及电切袢,在增生的腺体与外科包膜间剥离,边剥离边止血,将整个增生的腺体从腺窝里剜除后切碎并吸出.结果 前列腺包膜穿孔2例,膀胱前列腺连接部穿孔行腹腔引流2例;轻度尿失禁42例,一周内可恢复,压力性尿失禁4例,均在6个月内恢复,无永久性尿失禁发生;无输血、TUR综合征及再次手术病例.切除腺体组织25~125 g,平均50 g,大于60 g者66例,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50~200ml.随访3个月~2年,Qmax均恢复正常,IPSS评分≤7分.结论 前列腺腔内剜除术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较高,但该术式出血少,切除腺体组织彻底,症状改善明显,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大体积前列腺.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川东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量化评价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共156例经鼻内窥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资料,对治疗疗效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156例 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眶内血肿2例,术后出血3例,出血量约100~500 ml不等,均在术后3 d内止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评价:治愈109例,好转29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88.5%.根据2009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鼻科学组推荐评估,经术后3~12个月复诊评价:(1)鼻塞症状的VAS评分为(2.1±0_3)分,黏性、脓性鼻涕的VAS评分为(1.2±0.2)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2)鼻内镜检查评分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2.4±0.3)分、(1.7±0.2)分和(0.8±0.2)分,鼻窦CT扫描量化评分(2.8±0.3)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采用新的疗效量化评价指标更加准确实用.

  • 以泌尿系症状首诊的乙状结肠癌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丁宇;李亮;李柱;白植军;隋梁;刘铮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侵犯泌尿系统而以泌尿系症状为首诊症状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泌尿系的不同症状分成两组:(1)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的为A组,共16例,手术中证实为乙状结肠癌侵犯膀胱形成结肠膀胱瘘,进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联合膀胱部分切除;(2)以血尿症状为主的为B组,共9例,手术中证实为乙状结肠癌侵犯左侧输尿管,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联合输尿管部分切除.结果 所有病例首先出现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然后才出现泌尿系症状,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仍有较好的5年生存率.结论 重视泌尿系症状出现前的大便形状及习惯改变是早期诊断的关键,乙状结肠癌侵犯泌尿系应争取进行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

  • Peel-away鞘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膀胱穿刺引流中的应用(附26例报告)

    作者:周发友;王玉清;万水;耿勇;谷炎

    目的 提高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6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置入等离子电切镜,灌入生理盐水300~500 ml充盈膀胱,于耻骨上两横指腹正中线上取长约0.5 cm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层至腹直肌前鞘,用经皮肾镜16FPeel-away鞘行膀胱穿刺引流,使膀胱处于低压状态,开始进行PKRP术,术后从尿道插入F20~22号三腔气囊尿管,气囊注水30 ml,牵引导尿管尾端,在适当张力下用宽纱布条缠绕导尿管紧贴尿道外口捆扎,观察引流通畅后拔除耻骨上Peel-away鞘,缝合膀胱穿刺切口.结果 该组26例患者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未出现TUR综合征、大出血、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轻度尿失禁者3例,1~2个月恢复尿控.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结合耻骨上Peel-away鞘膀胱穿刺引流,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邱可文;谭河娟;林本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6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后,轻、中度休克患者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预后好,治愈率为100%;2例重度休克患者因严重多发伤致临床死亡,治愈率为77.8%.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避免早期大量液体复苏带来的并发症,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 TOPSIS法在病床利用效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邓波

    目的 对病床利用效率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TOPSIS法对2010年第二季度反映病床利用效率的3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儿科、妇产科和普通外科的病床利用效率居前列,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 TOPSIS法能精确反映各评价对象的差异,在医疗效率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作者:利民;邓伟均;邱培才;章晓路;李苏明;雷晓东

    目的 总结分析肝外胆管结石应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应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28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创伤小,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利用两镜联合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充分体现了内镜、腹腔镜的优越性,扩大了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范围.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扁桃体炎1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翔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4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我院自拟的清咽合剂.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且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114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应乾;武建林;刘宇飞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11年2月以来收治的17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6例AP中合并肝损害患者114例,占64.8%,其中轻型胰腺炎(MAP)占60.6%(94/155),重型胰腺炎(SAP)占95.2%(20/21),SAP发生肝损害较MAP高,且损害的程度较MAP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AP肝功能恢复时间较长.结论 急性胰腺炎易合并肝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的病情轻重有关,其机制可能与胆道压力、氧自由基水平、细胞因子等有关.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肝损害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鹏;戴圣斌

    目的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使用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d1~4;21 d或28 d为1个周期.结果 36例患者共完成184周期化疗,平均5.1个周期.8周后复查CT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3例(8.3%),部分缓解(PR)17例(47.2%),稳定(SD)9例(25%),进展(PD)7例(19.5%),有效率(RR为55.6%(20/36),临床获益率80.5%(29/3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4个月(95%可信区间,3.4~7.9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0.6个月(95%可信区间,4.7~12.9个月),1年生存率为13.9%(5/36).毒性反应较小,主要是骨髓抑制.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伴肌酸激酶升高26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寿贵;邓节喜;阮发晖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伴有CK水平升高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观察其血清CK水平与低血钾的关系.结果 26例患者的CK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钾水平低者(钾浓度<2.0 mmol/L)CK水平升高为明显.总体上CK水平与血清钾浓度呈负相关.结论 部分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确实可伴有血清CK水平的升高,特别以重度低血钾者为明显.

  • 112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作者:农植燕

    目的 总结异位妊娠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1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 112例中行手术治疗88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另外24例经动态B超、血β-HCG及子宫内膜诊刮确诊.其中20例行药物治疗,除6例失败改手术治疗外,其余临床治愈.4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治愈.首诊误诊28例,占25.0%.结论 异位妊娠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监测血β-HCG和B超检查等可早期诊断并指导保守治疗有效开展.

  • 唑类药物与阴道用乳杆菌胶囊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康爱琴

    目的 探导唑类药物与阴道用乳杆菌胶囊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 对16例确诊为RVVC的患者先采用氟康唑与硝酸咪康唑联合应用进行强化治疗,达到真菌学治愈后再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进行巩固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16例患者经唑类药物强化治疗后临床总疗效:痊愈9例(56.25%),显效6例(37.50%),有效1例(6.25%);乳杆菌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总疗效:痊愈14例(87.50%),显效2例(12.50%);停药6个月时复发1例,复发率为6.25%.结论 对于RVVC患者先给予唑类药物强化治疗,达到真菌学治愈后再给予乳杆菌活菌制剂巩固治疗,可显著提高痊愈率、改善阴道清洁度,降低复发率.

  • 462例口腔内科患儿心理行为对牙病诊治的影响

    作者:詹海青

    目的 分析儿童的心理行为对牙病诊疗的影响.方法 在口腔门诊随机选择462例13岁以下的牙病患儿,观察各病种、各年龄段、陪护条件、诱导方式与合作的关系.结果 通过各病种的比较分析发现选择性接受治疗率较高,7~13岁组明显比3~6岁组Ⅰ型、Ⅲ型的比例高,父母的陪护比其他亲属更能令患儿合作.非鼓励性方式在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鼓励性方式在接受治疗方面存在年龄段差异的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各因素应适应患儿的心理要求,医患应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才能消除治疗中的障碍.

  • 即刻负重种植义齿修复

    作者:吴卉;徐普

    传统种植修复需要在手术后经过3~6个月的愈合期,再行二期手术后进行修复.即刻负重种植修复是种植体植入术后即刻修复缺牙、承受负荷或者是术后骨结合之前承受负荷.与传统种植修复相比,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修复时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就其原理、材料、现状、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 针灸减肥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杨飞;老锦雄;李子勇

    针灸通过对肥胖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一系列代谢因素的影响,调整新陈代谢,实现整体调节肥胖机体的能量代谢失衡状态,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终实现减肥的目的.但是,当前临床针灸运用于减肥的具体方法分门别类,不具有统一规范性,不利于针灸在治疗肥胖疾病中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及时地整理归纳目前针灸治疗肥胖疾病的方法与经验,对于继承针灸传统疗法以及今后进一步发展针灸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针灸 减肥 概况
  • 脂蛋白酯酶基因Pvu 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莹;姚震

    脂蛋白酯酶(LPL)是体内参与酯脂代谢的一个重要关键酶,PvuⅡ酶切位点突变是LPL基因较为常见的突变之一,由于LPL在甘油三酯代谢中的中心作用,LPL基因多态性与各种疾病的关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LPL基因Pvu Ⅱ酶切位点具有民族特异性和地区差异,且与多种疾病相关.

  • 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症状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作者:符积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单纯的血糖控制仅能延缓其进展,不能改善临床症状.目前,应用于该病的对症治疗药物疗效不明显,且副作用多.经皮电神经刺激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具有无创、安全、经济的特点,近年来,其逐渐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在缓解疼痛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且具有改善血供和神经传导功能的潜能.本文对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症状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进行综述.

  • 关于微生物实验室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若干问题

    作者:王绥家;黄宏星

    压力蒸汽灭菌技术是目前公认的可靠的灭菌 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和工农业各个领域,也是微生物实验室实验器材、培养基、废弃物等灭菌有效和常用的灭菌方法.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像医疗卫生领域,有专设的消毒供应室,是一个独立的科室,有专门的操作人员,微生物实验室中操作压力蒸汽灭菌器只是实验室工作中的一个工作流程,操作者往往是实验室人员.

  • 炎症及凝血指标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少博;邓裕朋;邹志才;钟广时

    目的 探讨炎症和凝血指标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指标.根据1个月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佳组,同时根据随访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将患者分成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结果 恢复不佳组hs-CRP水平[(4.9±1.6)mg/L]显著高于恢复良好组[(1.9±0.9)mg/L)](P<0.01),恢复不佳组D二聚体水平[(402±67)μg/L显著高于恢复良好组[(195±51)μg/L](P<0.01);进展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3.9±1.5)mg/L]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2.5±0.7)mg/h](P=0.03),进展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水平[(415±78)μg/L]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177±56)μg/L(P<0.01).结论 早期检测hs-CRP和D二聚体等炎症和凝血指标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预后和疾病进展.

  • 生殖道支原体迁延感染60例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李涛

    目的 了解生殖道支原体迁延感染的药敏试验情况,研究生殖道支原体迁延感染的药敏特性.方法 对60例生殖道支原体迁延感染患者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后32h及48h的药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女性感染率(91.2%)明显高于男性(61.5%)(P<0.01).强力霉素和克拉霉素的敏感性高,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对于单纯性Uu感染的敏感性(73.1%和69.2%)要强于单纯Mh感染(11.1%和11.1%)和Uu+Mh感染(8.3%和8.3%)(P<0.01).环丙沙星对于单纯Mh感染的敏感性(33.3%)要强于单纯性Uu感染(15.4%)和Uu+Mh 感染(8.3%)(P<0.05).结论 对于生殖道支原体迁延感染,进行支原体药敏试验及针对性的阻断支原体迁延感染治疗是关键.

  • 以肠套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盲肠恶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庞恩文;文樟泰;许华莉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有多种原因,恶性淋巴瘤为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因,我院近期收治一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6岁,因"反复腹痛伴血便4d"于2011年2月22日来院就诊.患者于4 d前无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右中腹痛,阵发性加剧,伴有少量黏液血便,4~6次/d,有呕吐8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约30-60 ml/次,非喷射状呕吐.

    关键词: 肠套叠 恶性淋巴瘤
  • 着色性干皮病一例

    作者:徐家窈;赵普宁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XP)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皮肤色素萎缩性疾病,该病是一种癌前病变,儿童期始发的持久雀斑状皮疹及疣状物,以后易发展为癌瘤.本院临床确诊着色性干皮病一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着色性干皮病 治疗
  • 透析病人使用EPO导致纯红再障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杨舟;詹锋;陈道军

    在慢性肾脏疾病及维持性透析患者中,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应用对于改善肾性贫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EPO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少见的副作用,如EPO使用加重贫血.

  • 海口市大园路两所私立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范志刚;高阳;甘秀凤;林桂芬;钟赛凤;阎国钢

    目的 了解海口市大园路私立幼儿园儿童感染蛲虫的情况.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结果 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42.86%,幼儿园、性别、年龄、籍贯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所幼儿园蛲虫感染者中均以虫卵数≤5个/视野的儿童为主(P<0.05).结论 两所幼儿园蛲虫感染情况较严重,私立幼儿园园方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 海南康复治疗师现状调查

    作者:林志伟;练振坚;王应球;符俏

    目的 调查海南省康复治疗师现状.方法 向各个被调查单位发放调查表,由相关负责人详细填写后寄回,随后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相对病人数量,治疗师人数总体上仍有欠缺,康复业务主要开展的方向集中在神经康复领域,高学历高职称高年资治疗师缺乏.结论 我省治疗师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欠缺,需要通过全社会意识上的改变,政府等职能部门的加倍努力以及卫生机构的重视来加以改善.

  • 计算机体层摄影对髌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评价

    作者:张文清;陈仲平;胡宴宾

    目的 探讨髌骨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 对50例X线正侧位片阴性或可疑阳性的疑诊髌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加拍X线轴位片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观察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结果并作比较.结果 各型髌骨隐匿性骨折CT的骨折检出率均高于X线轴位平片,总体阳性率X线轴位平片为 12.0%,计算机体层摄影为9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隐匿性骨折特异度达100%.结论 X线平片在髌骨骨折中应优先考虑选用,但CT检查清晰、快捷、准确,有利于临床决策,在各类髌骨隐匿性骨折中可权衡使用CT检查作为X线平片的有益补充.

  • 高频超声诊断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价值

    作者:王超;符少清;刘秉彦;王东林;吴汤娜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5例C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5例中高频超声均可见幽门管直径增大、肌层增厚、幽门管增长.结论 高频超声可对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提供诊断依据.

  • 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在胸腹外伤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李征毅;冯健;滕国召;朱虹;李泉水;张家庭;周泽强

    目的 分析我院急诊科床边超声急诊筛查伤员胸腹部损伤情况,探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在急诊创伤救治早期的运用价值.方法 急诊科以胸腹外伤收治患者共324例接受了胸腹部超声检查,均采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结果 有58例伤员超声提示创伤性腹腔积液,其中32例伤员超声提示了内脏损伤部位,30例超声定位正确,2例与术中探查损伤部位不符;4例患者超声提示血气胸,2例超声提示气胸可能,经胸部CT检查及胸腔闭式引流证实.FAST检查经证实的假阴性3例,术前及治疗中均未出现大量腹腔积液.结论 便携式超声FAST具有便捷性、无环境限制、不需移动伤员、可与急救或专科检查同步进行等优点,对于需紧急手术的腹部闭合损伤患者敏感性为94.9%,是创伤早期为重要的胸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筛查方法,但其不能作为腹部损伤的终检查.

  • 磁共振成像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于清太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冠状位上肿瘤的大直径,记录肿瘤的大小、部位、信号强度特点及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的方式.并同术中医师所见的肿瘤生长范围、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 MRI检查肿瘤强化 后边界更清楚,一般肿瘤成像均匀,出血坏死肿瘤成像不均匀.MRI观察侵袭性垂体瘤所累及周围组织与术中所见基本相符,相符率为94.2%.36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侵袭性垂体瘤,同MRI诊断相符率达100%.其中,部位符合率为94.4%,形状符合率为88.9%,出血坏死符合率为91.7%.结论 磁共振可清楚反映垂体瘤的侵袭特征,是诊断评价侵袭性垂体瘤的重要方法.

  • 睾丸肿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作者:施静;陈俊;周锋盛;蒋骁;陈雷;刘波;吴鹏西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8例睾丸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睾丸精原细胞瘤8例,睾丸胚胎瘤5例,睾丸淋巴瘤1例,睾丸畸胎瘤2例,睾丸混合细胞癌2例.超声检查发现各类型的睾丸肿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声像图.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对睾丸肿瘤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 睾丸肿瘤 超声检查
  • Galectin-1、P21、P27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红霞;黄东;麦柏华;张花坪

    目的 分析Galectin-1、P21、P27在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39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40例CINⅡ、40例CINⅢ和54例CSCC组织中Galectin-1、P21、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Galectin-1和P21在CIN Ⅰ、Ⅱ、Ⅲ和C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在CIN Ⅲ和C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alectin-1、P21、P27在CIN组间及CSC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1阳性表达的41例CSCC中P21阳性表达38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1阳性表达的41例CSCC中P27阳性表达13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ectin-1 和P21高表达、P27低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为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浸润性鳞癌提供动态观察的参考指标.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三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符正豪;郭峻莉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LGES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下腹部疼痛.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厚,局部结节状影回声团块.镜下肿瘤由弥漫性增生的内膜间质细胞组成,呈浸润性生长,平滑肌组织间隙内出现岛屿状及灶性分布瘤组织,可见簇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血管,其中1例见瘤细胞沿着淋巴管生长.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CD10、Vimentin均阳性,而α-inhibin、SMA、CD34均阴性,其中1例ER、PR、bcl-2阳性.结论 LGESS内膜间质细胞具多向分化的特点,镜下瘤细胞形态复杂多样,容易误诊,鉴别诊断必须依据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综合判断.

  • 2008-2010年罗湖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杨洁;何梅英;林喜乐

    目的 了解罗湖区麻疹流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罗湖区2008-2010年麻疹病例个案.结果 2008-2010年罗湖区麻疹发病率波动在1.02/10万~16/10万之间.发病高峰集中在5~8月份,占总病例数的45.23%,呈现高峰月份逐步后移现象.7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54.16%,20岁以上人群占总病例数35.12%,有免疫接种史占16.07%.结论 消除麻疹需要建立预防接种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成人麻疹疫苗接种,确保常规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并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对疫点进行处理.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免疫
海南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