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세계화인소화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4-1260/R
  • 国内刊号: 李军亮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wcjd@wjgnet.com
  • 曾用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太原消化病研治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胃癌高发区人群CagA+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作者:卢启明;张丽萍;姜瑞;张岫兰;李淑兰;曹萍;石丽清;陈翔;薛群基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区CagA+H pylori菌株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H pylori阳性的普通人群,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HE染色明确胃黏膜病理学改变,同时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 pylori的CagA抗体.结果:在216例标本中,浅表性胃炎23例,萎缩性胃炎189例,中度以上萎缩性胃炎164例,占75.93%(164/216),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IM)31例,占14.81%(31/216),中度以上异型增生33例,占15.28%(33/216),胃癌4例.萎缩性胃炎、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组CagA+Hpylori阳性率均较浅表性胃炎组显著升高(71.43%,67.74%,72.73% vs 17.39%,P<0.05).结论:CagA+H pylori具有较强的促进胃黏膜萎缩、肠型化生和异型增生作用,感染CagA+H pylori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对TIPSS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铁英;赵金满;施贵静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对于TIPSS术后近期肝细胞损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经TIPSS术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IPSS术对肝储备功能不同的肝硬化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Child-Pugh分级中A,B,C级损害率分别4.76%,30.00%,69.50%,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死亡率分别为4.76%,3.30%,13.00%.MELD评分中细胞损害率分别为6.25%,22.20%,90.00%,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死亡率分别为4.20%,3.70%,15.0%.MELD评分中>20肝细胞损害率的95%可信区间为68-99%,而Child-Pugh C级肝细胞损害率的95%可信区间为47-87%.结论:TIPSS术对肝硬化患者具有明确的降低门脉压力的疗效,但同时对肝细胞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加重;术前正确评价肝储备功能,恰当选择适应证将会减少死亡率.对于TIPSS术预后的判断,MELD评分优于Child-Pugh分级.

  • 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生物反馈治疗

    作者:苏琪;吴硕东;袁正伟;王伟;殷红专;韩霞;刘恩卿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多种先进的客观检测手段,通过不同侧面对31例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肛门功能进行综合评定,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排便功能障碍机制,选择性进行加强肛周肌肉力量、改善直肠感觉阈值等5种方法的生物反馈训练.结果:接受生物反馈训练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评分由2.3±1.0提高至4.6±0.5,而高位直肠癌由3.7±1.0提高至5.7±0.5.经过训练之后,代表肛周肌肉力量、直肠功能和直肠肛管综合控制能力的指标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对性的生物反馈训练方法对于治疗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肛门功能障碍具有的非常显著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筛查312例

    作者:江汉龙;钟世顺;张振书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诊断的筛查方案.方法:对南方医院1990-2002年住院的312例IBS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2例IBS患者表现腹痛239例(76.6%),腹泻146例(46.8%),大便混有黏液125例(40.1%),有神经精神症状138例(44.2%).X线钡灌肠检查63例均提示肠蠕动活跃、排空增快,阳性率100%;全部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肠管痉挛、肠蠕动活跃、肠黏液增多86例,结肠息肉23例,盲肠憩室1例,阳性率35.4%;胃镜检查238例,发现慢性胃炎89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十二指肠息肉2例,阳性率50%;而腹部及盆腔CT检查43例均无异常.115例患者行肠道菌群分析,46例(40%)呈Ⅰ度菌群失调,42例(36.5%)呈Ⅱ度菌群失调.结论:除常规检查外,X线钡灌肠、结肠镜、胃镜、腹部或盆腔B超检查可作为IBS筛查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肠道菌群分析可列入常规检查,有必要进行心理因素的测评,CT可不作为常规检查.

  • 小肠内固定空肠造口术治疗和预防粘连性肠梗阻

    作者:胡俊波;杨传永;严群;杨福文;龚建平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1-01/2004-01 31例术中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或术后极有可能再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而行小肠内固定空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和肠瘘发生,术后有6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中28例患者随访了6mo到3 a,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小肠内固定空肠造口术是治疗和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氨基酸对肝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跃国;王惠民;鞠少卿;王忠慧;宋红伟;李丽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氨基酸的方法探讨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氨基酸变化.方法:用毛细管电泳法对17种常见氨基酸的2,4-二硝基氟苯(DNFB)衍生物进行了分离研究,优化缓冲液浓度、pH、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对分离影响的条件,对正常人,肝癌及肝硬化患者各20例的血浆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在优化条件下,17种氨基酸除亮氨酸,异亮氨酸外均达到基线分离.9 min内分离18种氨基酸,线性在20-1 000μmol/L范围,回收率为77.5-113.3%,批内精密度2.6-11.4%,批间精密度5.8-19.7%.肝硬化组酪氨酸、丝氨酸、色氨酸明显升高,丙氨酸明显下降;肝癌组酪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明显升高,脯氨酸明显下降.结论:以浓度为30 mmol/L pH9.9的硼砂溶液含150 g/L异丙醇为运行缓冲液,分离氨基酸DNFB衍生物效果佳,分离时间30 min,出峰17个.毛细管电泳测定血浆游离氨基酸对肝癌肝硬化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心肺复苏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作者:孙亚新;徐岩;韩秀文;贺杰;郭英惠;付秀清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急诊来院的36例内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48-120 h内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依据检查所见AGML存在与否及发生部位分组,胃窦部发生AGML者为A组(10例),胃内其他部位发生AGML者为B组(16例),AGML以外出血者为C组(10例).脑干功能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评价,大脑功能应用脑电波(EEG)评价.结果:A组BAEP测定Ⅰ、Ⅲ、Ⅴ波峰间期100%正常,脑干功能正常;B组12.5%正常,25%延长,62.5%Ⅲ、Ⅴ波消失;C组30%正常,70%Ⅲ、Ⅴ波消失.B组和C组脑干功能障碍明显.EEG显示重度异常者在A组为10%,B组93.8%,C组80%.B组和C组大脑功能严重障碍A组脑死亡为0%,植物状态为30%,神志转清占70%;B组为68.8%,25%,6.2%;C组为70%,20%,10%.B组和C组脑死亡及植物状态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AEP,EEG及意识障碍程度在A组和B组间、A组和C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在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后发生AGML在胃内分布状况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AGML发生在胃窦部者脑干及大脑功能障碍相对较轻,预后良好.

  • 3种肠道清洁法用于结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比较

    作者:施灵波;吴清明;瞿金娥;毛明芝;司玉梅;郭艳

    目的:比较不同肠道清洁方法在结肠镜检查与治疗前的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61例接受结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电解质组(801例)、口服甘露醇组(689例)和大肠水疗组(561例)进行肠道准备,按清洁的程度分为甲级、乙级、丙级和丁级,比较肠道清洁效果和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种肠道清洁方法的清洁程度及不良反应有显著的差异性.大肠水疗组和口服电解质组的肠道清洁甲级率高于口服甘露醇组(P<0.01),分别为30.12%、33.95%,口服电解质组肠道清洁丁级率高,为8.3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肠水疗组低(P<0.01),仅为5.69%,而口服甘露醇组、口服电解质组分别高达20.90%、22.22%.结论:大肠水疗法的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口服电解质液和口服甘露醇法,不良反应少.

  • 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突变体的研究

    作者:刘晓红;谢强;冯菲;白辰光;马大烈

    目的:研究突变型c-kit基因对细胞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从而揭示突变型c-kit基因对人体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方法:将构建于pcDNA3的突变型c-kit cDNA和野生型c-kit cDNA重组质粒及空白pcDNA3质粒(空白对照)通过脂质体法稳定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uman embryonic kidney cell,HEK)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kit蛋白的表达情况,观测转染细胞的生长曲线变化,用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活性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kit基因突变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相比,实验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增生活性明显增强,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处于增生期细胞(S+G2-M)比例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处于增生期的细胞比例依次为:48.34%(实验组)、48.24%(阳性对照组)、42.03%(阴性对照组)、42.16%(空白对照组).结论:c-kit基因突变可使人类细胞的增生活性明显增强,并可以使更多的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生期,提示c-kit基因突变有可能是引起GIST的恶性转化的关键机制之一.

  • 新生牛促肝细胞生长素对HL-60细胞增生的影响

    作者:朱宏丽;卢学春;范辉;辛宏;庄晓萌;姚善谦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substance,HGS)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悬浮培养法培养HL-6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三氧化二砷组、HGS组以及三氧化二砷(10-7 mol/L)加HGS(40 mg/L)组共四个实验组进行培养;在培养的第1、2、3和第4 d分别利用台盼蓝染色和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动态变化;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HGS终浓度在11.5-45 mg/L之间时对HL-60细胞的增生有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以11.5 mg/L抑制作用弱,22.5 mg/L组次之,40 mg/L有大的抑制作用;浓度为40 mg/L的HGS能够推迟HL-60细胞由G0期向G1期转化,减少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数量;浓度为40mg/L的HGS能够抑制HL-60细胞DNA损伤后的修复;40 mg/L的HGS与10-7mol/L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的抑制有一定协同作用.结论:HGS在较低浓度时即对HL-60细胞的增生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周期调控和抑制细胞DNA损伤修复来实现的.

  • 甘草酸苷对小鼠暴发性肝损伤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宝山;陈立艳;马英骥;毕蔓茹

    目的:探讨甘草酸苷(SNMC)对小鼠暴发性肝损伤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D-Gain)1 000 mg/kg一次ip致敏,以脂多糖(LIpopolysachride,LPS)ip构建暴发性肝损伤(FHF)小鼠模型.通过病理切片观察SNMC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放免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内caspase-3的表达.并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及用药剂量的差别.结果: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可以构建暴发性肝损伤的模型,血清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升高.6 h病理切片中可见肝细胞水肿和凋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TNF-α(0.77±0.08 vs 3.75±0.50,P<0.01)水平显著升高,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0 vs 3).12 h可见肝细胞大量碎屑样坏死.给予SNMC后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及减少细胞坏死,并使血清TNF-α水平降低(F=52.48,P<0.01),肝组织内caspase-3表达下降(P<0.01).SNMC抑制细胞凋亡以小剂量预保护组效果好.三个剂量组(F=0.051,P>0.01)及三个时间段(F=2.043,P>0.01)之间无差异性.结论:SNMC对小鼠暴发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改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所致的肝细胞病理性凋亡及坏死,并证明SNMC可能是抑制了细胞凋亡的细胞内途径.

  • 去甲肾上腺素对一氧化氮在小鼠十二指肠肌条收缩中作用的影响机制

    作者:王晓敏;胡还忠;余承高;马立群;汪长东;田琴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离体小鼠十二指肠肌条收缩幅度及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对NO作用的影响;探讨NA和NO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方法:将分离的小鼠十二指肠肌标本置于10mL37±1℃新鲜配置的Krebs液的浴槽中,从浴槽底部持续通入950 mL/LCO2和50 mL/LO2的混合气体.通过张力换能器记录张力变化,观察NO对十二指肠肌条收缩幅度及NA对NO作用的影响,用多种拮抗剂或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酚妥拉明、ODQ探讨NA与NO之间的关系.结果:L-Arg对肌条的收缩幅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浓度2×10-2-2×10-6mol/L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除2×10-6mol/L组外,其余各浓度的L-Arg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NA对肌条的收缩幅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浓度1.2×10-4-1.2×10-8mol/L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除1.2×10-8 mol/L组外,其余各浓度的NA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用无反应剂量1.2×10-8mol/L的NA孵育标本后加入浓度为2×10-3,2×10-4,2×10-5,2×10-6mol/L的L-Arg对肌条收缩幅度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单独L-Arg组的作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2×10-2 mol/L L-Arg组与单独L-Arg组的作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用1.2×10-6 mol/LNA孵育标本后加入L-Arg,各浓度的L-Arg与单独L-Arg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01).分别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剂L-NNA,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抑制剂ODQ,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均使NO对肌条收缩幅度抑制效应明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L-Arg经NOS催化生成NO,NO与sGC结合,激活了NO的下游途径,从而抑制了十二指肠肌收缩.而NA可以增强NO的抑制效应,可能是通过α受体直接或间接影响了NOS的活性或者NO受体后机制.

  • 木苏丸对大鼠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肝组织TIMP-1,MMP-2 mRNA表达的作用

    作者:高峰;程留芳;王志强;杨云生

    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硝胺(DMN)肝纤维化模型MMP-2,TIMP-1 mRNA表达以及木苏丸的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ip生理盐水),模型组及治疗组各10只,每周连续3 d,每天ip二甲基亚硝胺10 mg/kg,共3 wk.造模同时模型组每天蒸馏水灌胃,治疗组木苏丸3.125 g/kg蒸馏水溶解后每天灌胃,治疗4wk.心脏取血观察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超氧化酶歧化物(SOD)及丙二醛(MDA)的改变,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观察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MMP-2,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及木苏丸的干预作用.结果: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组MMP-2 mRNA为1.38±0.48,TIMP-1 mRNA为0.99±0.1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70±0.22 vs 0.63±0.08,P=0.02);木苏丸治疗组TIMP-1 mRNA为0.71±0.34,低于模型对照组(0.99±0.14,P=0.03);MMP-2 mRNA为1.29±0.68,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DMN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MMP-2,TIMP-1mRNA表达水平增高,木苏丸能抑制肝组织TIMP-1 mRNA的表达,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形成.

  • 大鼠肝卵圆细胞参与肝损伤的修复过程和癌变

    作者:龚加庆;李雅;方驰华

    目的:探索卵圆细胞在参与实验性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清洁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和实验组40只,各组于肝癌造模后的不同时段取肝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和C-kit,PCN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组大鼠肝脏表面光滑,组织学形态正常,偶见C-kit和PCNA阳性细胞.实验组于肝脏染毒2wk,首先于汇管区发现卵圆细胞沿胆管上皮依次排列增生,这些卵圆细胞呈C-kit和PCNA阳性表达.随着染毒加重,大量卵圆细胞以汇管区为中心向肝小叶穿插生长,正常肝细胞逐渐固缩、消亡.肝癌形成时,癌结节内外均见有卵圆细胞聚集.结论:卵圆细胞在肝损伤修复中发挥主导作用;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红景天甙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BP、Smad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曾维政;吴晓玲;蒋明德;王丕龙;褚桂珍

    目的:研究红景天甙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BP、Sma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和红景天甙干预组(T组).以CCl4sc诱导肝纤维化,T组在造模同时给予红景天甙溶液ip.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胶原沉积情况,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Smad 3,Smad 7和CBP基因表达.结果:T组肝脏组织学积分减少(2.1±0.3 vs 3.6±0.8,P=0.041),胶原平均面积显著减少(138±66 vs 691±189 μm2,P=0.046);肝脏Smad 7蛋白表达阳性率增加[(4.27±0.43)% vs (2.86±0.86)%,P=0.035,P<0.05];Smad 3mRNA表达阳性率减少(0.18±0.03 vs0.62±0 .23,P=0.026),CBP mRNA表达吸光度值亦明显减少(0.092±0.032 vs 0.235±0.025,P=0.00012).结论:红景天甙能有效抑制Smad 3和CBP基因表达,促进Smad 7表达,从而干扰肝纤维化的形成.

  • 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丽春;赵连三;唐红;刘丽;刘聪;张红英;尧凡

    目的:观察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肝之福组、秋水仙碱组及模型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CCl4SC及饮用100 mL/L乙醇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的同时,肝之福组予肝之福灌胃,秋水仙碱组予秋水仙碱灌胃,模型对照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30 d.实验结束后分别采血测定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取肝组织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根据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评分,以观察预防用药组与模型对照组的组织学变化,同时对肝组织内Ⅰ、Ⅲ、Ⅳ型胶原进行染色并定量分析.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肝之福组的肝功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显著降低,Hyp含量由1.52±0.35 mg/g减少到1.12±0.29 mg/g(P<0.05),MDA含量由16.3±6.0 μmol/g减少到8.8±2.1 μmol/g(P<0.01),而SOD活性则由86.33±17.74 nkat/g升高至122.01±19.12 nkat/g(P<0.01);同时,SSS评分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Ⅰ型、Ⅲ型、Ⅳ型胶原含量下降.经比较,肝之福抗肝纤维化的上述疗效与秋水仙碱相当.结论:肝之福可保护肝脏,预防或缓解肝纤维化的形成,抗脂质过氧化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2例

    作者:张学武;胡国启;李春玉;周敏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应答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3例单独接受苦参素治疗与109例接受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应答反应情况及影响应答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312例患者完全应答率(CR)为36.5%,持续应答(SR)率32.4%;恶化率8.0%;基线ALT<1334nkat/L、1 334 nkat/L≤ALT<3 335 nkat/L、3 335 nkat/L≤ALT<6 670nkat/L及ALT≥6 670nkat/L的患者CR和SR分别为21.4%,33.8%,39.7%及59.5%和14.3%,31.6%,38.5%及47.6%(P=0.0 012和0.0 027);HBVDNA<108copies/L、108copies/L≤HBVDNA≤1011copies/L及HBVDNA>1011 copies/L的患者完全应答和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7.9%,37.4%及26.5%和50.0%,28.9%及8.2%(P=0.0 262和0.0 070);苦参素治疗乙肝疗程以6 mo时应答反应率高,延长疗程应答率进一步提高有限;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完全应答和持续应答率分别为46.8%和41.3%高于单用苦参素的31.0%和27.6%(P=0.0 048和0.0 020),而恶化病例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苦参素组(11.3% vs 1.8%,P=0.0 009).结论: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肯定的疗效,应答反应随基线ALT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与治疗前HBVDNA水平呈负相关;苦参素单用治疗乙肝部分病例可发生病情恶化,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应答反应率并降低恶化病例的发生率.

  • 蛋白质芯片在肿瘤以及恶性腹水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于佳慧;曲波;李宝杰

    腹水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病因复杂,其病因诊断尤其是良、恶性腹水的鉴别具有重大意义.蛋白质芯片是近年来新兴起的生物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可同时分析多个生物标本或检测多种疾病,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本文介绍了蛋白质芯片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尤其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 高强聚焦超声技术对肝癌血道播散的影响

    作者:李宁;李富宇;肖路加

    高强度焦超声技术在毁损肝癌病灶的同时,是否促进肝癌细胞的血道播散?鉴于高强度焦超声技术对肿瘤及其营养血管的迅速凝固毁损和对机体免疫力的调节作用,该技术可能并不增加肝癌细胞血道转移的机率,反而可能会抑制其血道转移.

  •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国栋;夏时海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目前发现的作用强的脂质递质,广泛存在各种组织,并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本文就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PAF-R)理化特征、信号传导机制及其拮抗剂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 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现状

    作者:朱颖炜;朱焱;林勇;谢渭芬

    肝纤维化为一动态过程,可以逆转,是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过程,阻断、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随着肝纤维化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不断取得突破,近年来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入手研制抗肝纤维化药物,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本文对目前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现状作一综述.

  • 胰星状细胞与胰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远太;王天才

    胰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特征,胰星状细胞(PSC)的活化在胰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白介素(IL)和瘦素(Leptin)等在PSC增生、活化和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信号途径发挥不同作用.信号级联终通过转录因子如核转录因子KB(NF-κB)、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Krüppel样转录因子(KLF)家族成员等,与特定的DNA"靶位"结合对致纤维化靶基因发挥调控作用.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效蕙;赵景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关键性的中间阶段,其发病机制的探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大量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氧应激、细胞因子是发病环节中的重要因素,目前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多数围绕NASH的关键性致病因子及发生环节展开.

  • 补脾方药血清对离体脾虚大鼠壁细胞胞内[Ca2+]i的影响

    作者:隋峰;王汝俊;王建华;杜群;巫燕丽

    目的:探讨脾虚状态的分子病理机制及补脾方药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分离后的大鼠壁细胞在体外给药,并用荧光指示剂Fura-2/AM负载细胞,使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静息状态下壁细胞内的[Ca2+]i及胃泌素负荷后[Ca2+]i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脾虚模型组大鼠壁细胞胞内[Ca2+]i(64.32±12.82)明显低于正常组(76.64±14.21)(P<0.05),加入胃泌素(终浓度100 nM)后,胞内[Ca2+]i的增高幅度模型组(13.43±2.70)明显大于正常组(9.80±2.12)(P<0.01);脾虚大鼠经补脾方药血清作用后各组的静息状态下[Ca2+]i均介于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胃泌素刺激后胞内[Ca2+]i的增高幅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党参治疗组的增高幅度(11.13±2.46)与模型组(13.43±2.70)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脾虚大鼠壁细胞胞内静息状态下[Ca2+]i降低和胃泌素刺激后胞内[Ca2+]i的异常变化可能是脾虚证病理机制之一,Ca2+可能在分子水平上参与了脾虚证的形成.

  • 重组肠三叶因子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NO表达、MDA和SOD活性的影响

    作者:杨天;邹开芳

    目的:研究重组肠三叶因子(rhITF)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NO(一氧化氮)、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方法:乙酸致结肠炎的大鼠给予rhITF灌肠后,肉眼及光镜下观察黏膜损伤程度及组织学变化,并检测结肠黏膜中iNOS mRNA和NO的表达及MDA、SOD活性.结果:rhITF组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较模型组低(1.22±0.67 vs 2.11±0.60,P<0.05),rhITF组iNOS mRNA较正常组和模型组表达增加,NO含量分别为(10.32±1.95)μmol/g、(5.31±1.31)μmol/g、(1.03±0.40)μmol/g,rhITF组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ITF组、模型组和正常组MDA含量分别为(10.82±2.19)nmol/mg、(12.75±0.76)nmol/mg、(8.06±0.76)nmol/mg,SOD含量分别为(506.43±54.01)nkat/rng、(496.93±9.34)nkat/mg、(680.97±35.51)nkat/mg,rhITF组与模型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ITF能减轻肠黏膜炎症反应,可能与iNOS和NO途径有关.

  • 理肠四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液黏附分子CD44、CD54的影响

    作者:范恒;邱明义;户菲菲;梅家俊;沈关心;刘松林

    目的:观察理肠四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液黏附分子CD44、CD54的影响,比较四方疗效大小,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将98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按雌雄随机分7组,分别为乌梅丸组、白头翁汤组、参苓白术散组、痛泻要方组、柳氮磺胺比啶(SASP)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观察治疗后大鼠血液黏附分子CD44、CD54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造模后血液黏附分子CD44、CD54升高(模型组vs正常组q=4.78,5.32,P<0.01),而乌梅丸组比模型组下降(乌梅丸组vs模型组,q=4.63,5.43,P<0.01),其余各组比模型组下降,但不一定都有显著差异(表1),除乌梅丸外,理肠四方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理肠四方经两两比较后,乌梅丸疗效好,他们可能均有下调血液黏附分子CD44、CD54的作用,从而使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的目的.

  • NHE1基因调控细胞内酸碱平衡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滕小春;刘海峰;房殿春;杨仕明;陈刚;王国安;杨孟华

    目的:通过基因转染技术,研究NHE1反义基因对SGC-7901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通过酸化细胞内环境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治疗胃癌的新方法.方法:利用亚克隆技术构建人NHE1反义结构基因哺乳动物真核表达质粒,通过DOTAP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反义真核表达质粒和空载体分别转入SGC-7901胃癌细胞中,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转染基因的整合鉴定后,观察基因转染对细胞形态学、细胞内pH值、体外生长状况、细胞周期以及双层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和裸鼠成瘤力的影响.结果:光镜及透射电镜下细胞形态恶性程度降低.Anti-7901细胞胞内pH值显著低于Zeo-7901细胞和空白对照组SGC-7901细胞内pH值(6.77±0.05 vs 7.24±0.03,7.26±0.03,P<0.01).Anti-7901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出现接触抑制,呈单层生长,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Zeo-7901细胞和空白对照组SGC-7901凋亡率(26.1% vs 5.12%,4.48%,P<0.01).Anti-7901细胞在双层软琼脂中集落形成率显著低于Zeo-7901和空白对照组SGC-7901细胞(9±3.54‰ vs 40±4.53‰,38.6±4.63‰,P<0.01).接种Zeo-7901细胞和空白对照组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长出肿瘤,成瘤率为100%,而接种Anti-7901细胞裸鼠皮下未长出肿瘤,成瘤率为0%.结论:反义技术干预可使NHE1基因表达下调,导致细胞内酸化,诱导细胞凋亡,达到了有效治疗胃癌的目的,为胃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内源性一氧化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杨永久;高乃荣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8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ANP/NS),硫酸甲基异硫脲组(ANP/SMT),精氨酸组(ANP/L-Arg).测定12 h和24 h血浆和小肠黏膜组织NO含量,观察小肠的病理改变,肠黏膜通透性以及脏器细菌移位率.结果:ANP大鼠病程中存在NO含量降低、肠黏膜损伤,出现肠黏膜通透性升高和细菌移位,应用SMT可使NO的含量更加减少,肠黏膜损伤更加严重,肠黏膜通透性和脏器细菌移位率显著增加;应用左旋精氨酸(L-Arg)后小肠的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肠黏膜的通透性显著降低,脏器细菌移位率显著减少.结论:ANP大鼠病程中存在内源性NO水平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升高,适当调节内源性NO的水平对降低ANP肠黏膜通透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和胃冲剂促进胃肠动力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庆芳;王启仪;李岩

    目的:探讨和胃冲剂对胃肠动力影响的作用机制及急性毒作用.方法:分别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和左旋麻黄碱制造胃肠动力障碍小鼠模型,观察和胃冲剂对两种模型胃肠动力及对正常大鼠血中胃动素(MOT)、一氧化氮(NO)的影响,并进行和胃冲剂的急性毒理实验.结果:L-Arg和麻黄碱均可以导致小鼠胃内残留率增高,小肠推进比减低.和胃冲剂1组与左旋精氨酸组相比胃内残留率减低(62.62±17.1 vs 76.12±15.09)、小肠推进比增高(51.87±10.82 vs 44.61±7.93)(P<0.05);和胃冲剂2组与麻黄碱组比较对小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胃冲剂组血浆MOT水平高于蒸馏水组(122.90±33.14 vs 87.25±14.75,P<0.05),两组相比血清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毒理实验中小鼠大耐受倍数为240,未见中毒症状或死亡现象发生.结论:和胃冲剂可提高血浆MOT水平,调节NO合成,对肾上腺素能受体无明显影响,无急性毒副作用.

  • 续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激素的联系

    作者:黄象谦

    文献复习近4 a来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有关胃肠激素的研究.涉及的疾病有萎缩性胃炎、胃癌、MALT淋巴瘤、大肠癌、肺癌、胃溃疡等.涉及的激素主要是促胃液素,还有Ghrelin、生长抑素、促胆囊收缩素、胃动素、胰多肽等.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胃肠激素在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 胰腺干细胞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洪天配

    干细胞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胚胎干(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临床胰岛移植的成功引发了胰岛组织来源不足的巨大压力,从而促使胰腺干细胞研究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理论上,胰腺干细胞可能存在于胰腺组织(如导管上皮)中或由ES细胞分化而来,胰岛细胞还可能来源于其他组织干细胞的横向分化.有关成年胰腺组织中是否存在胰腺干细胞、巢蛋白是否为胰腺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阳性细胞在体外是否能真正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等焦点问题,目前存在激烈的争论.晚近,已从胰腺组织中成功建立了单克隆的多能胰腺干细胞,并在单细胞水平上对胰腺干细胞的体外分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同时,多数学者认为巢蛋白不是胰腺干细胞高度特异性的一种标志物,单独应用巢蛋白不足以作为胰腺干细胞的鉴定标准.此外,在有外源性胰岛素存在的培养条件下,单独检测胰岛素的含量和释放反应对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胰岛素产生细胞的鉴定不够可靠,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建议联合采用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尽管胰腺干细胞研究取得的成果仅仅是初步的,但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技术突破,必将为糖尿病治疗学领域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 肝细胞永生化:进展与挑战

    作者:陈耀凯

    基于活性肝细胞为主要生物成分的肝细胞治疗学已逐渐成为治疗肝衰竭及先天性肝脏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其关键是获得理想的肝细胞材料.肝细胞永生化是解决肝细胞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较为迅速.目前已经建立的肝细胞株包括肿瘤源性肝细胞株、由正常肝细胞经胶原凝胶夹心培养系统培养后而获得的肝细胞株、由正常肝细胞经转染/转导而获得的肝细胞株,以及p53或p19基因敲除而建立的肝细胞株等.上述肝细胞株多由肝肿瘤细胞衍变而来或经病毒转导而获得,因此存在安全性之虑.另外,多数肝细胞株的分化功能与原代细胞相比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为克服上述缺陷,国内外学者开始采用可回复性永生化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先将永生化基因SV40T导入原代细胞以获得永生化细胞株,使其获得体外增生能力,然后再以特异性位点重组技术切除SV40T基因,使细胞株回复到永生化前的状态.这样,肝细胞株既具有了永生化特性,又可解决安全性与分化功能差的缺点.从这一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看,进一步改善载体设计将是近期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肝细胞 永生化
  • 酒精与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孙秀发

    早在70年代,有人就发现酒精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直到近几年,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对糖尿病病因的研究越来越多,酒精与糖尿病的关系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酒精可以影响患糖尿病的危险度,这为研究酒精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对糖尿病的理论研究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将酒精和糖尿病的研究进行总结、论述.

    关键词: 酒精 糖尿病
  • 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病理结构的再认识

    作者:彭心宇;吴向未;张示杰;牛建华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的地方性流行性寄生虫病.肝包虫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细粒棘球蚴引起的细粒棘球蚴病,亦称肝囊性包虫病;另一种是泡状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前者多见.目前药物治疗肝囊性包虫病尚不确切,确诊后需手术治疗.在外科实践中发现,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性囊壁中,肝包虫外囊与肝实质间还存在着一层新的膜样纤维结构,外囊与此膜之间有一新的潜在可分离间隙,沿此间隙可完整摘除包虫囊肿及外囊,这是传统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通过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证实了这层新的膜样纤维结构的存在,并初步对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病理结构形成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

  • 胃癌组织中c-Met蛋白过表达与EBV的相关性

    作者:李莉;王云;赵鹏;黄葆华;罗兵

    目的:研究EBV相关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s,EBVaGC)和EBV阴性胃癌(EBV negative gastric carcinomas,EBVnGC)组织中c-Met基因的扩增及表达,探讨c-Met基因扩增和表达与EBV感染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EBVaGC 13例和EBVnGC 45例组织中c-Met基因的扩增,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技术检测c-Met蛋白表达.结果:EBVaGC和EBVnGC组织中均检测到c-Met基因扩增,EBVaGC组织与EBVnGC组织间c-Met基因的扩增水平无显著性差异.EBVaGC癌组织c-Met基因过度扩增率为53.8%(7/13),EBVnGC癌组织c-Met基因过度扩增率为44.4%(20/45),两组之间无差异.EBVaGC和EBVnGC癌组织中c-Met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6.9%(10/13)和64.4%(29/4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EBVaGC和EBVnGC癌组织中c-Met蛋白过表达率分别为69.2%(9/13)和37.8%(17/45),统计学分析表明EBVaGC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过表达高于EBVnGC组,两组之间有差异(χ2=4.0 345,P=0.0 446).EBVaGC和EBVnGC癌组织中c-Met基因的表达和扩增与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等均无相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均存在c-Met基因的扩增,EBVaGC与EBVnGC组织中c-Met基因扩增水平和c-Met蛋白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EBVaGC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过表达率高于EBVnGC组.

  • 槲皮素联合顺铂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海忠;王沁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联合顺铂(DDP)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生、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X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槲皮素和顺铂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后,应用光镜、电镜、MTT法、流式细胞仪和RT-pCR技术研究胃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和对凋亡相关基因Bcl-XL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作用于细胞24 h后,可看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DDP和QU均可以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生或诱导其凋亡,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联合组的诱导凋亡率及增生抑制效应显著高于单用DDP组(P<0.01),干预48 h后,Bcl-XLmRNA的表达下调,QU可以加强下调作用.结论:人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实验中,QU和顺铂可以抑制其增生并诱导凋亡,二者联合应用有一定的协同效应,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 二烯丙基二硫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分化

    作者:凌晖;张良运;梁晓秋;宋颖;周建国;苏琦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AD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分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onA凝集实验、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测定、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SLDT)等方法,观察DAD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人胃癌MGC803细胞对ConA的凝集率从79.1%下降为27.0%(χ2=29.78,P<0.05);ALP比活性由2.00 nkat/g降至0.67 nkat/g(F=207.6,P<0.05),下降率为66.1%;细胞骨架蛋白呈细丝状,由胞核向胞质规则、放射状伸展,表明其合成增加与重组;SLDT表明人胃癌MGC803细胞不显示荧光染料的传播,失去细胞间通讯功能,DADS处理后黄色荧光分布在伤沿细胞列和相邻的数列细胞内,表示细胞间通讯功能恢复.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p21WAF1表达增加,突变型p53、Ras-p21、C-myc表达降低,而pRb表达无改变.结论:DADS可以诱导MGC803细胞分化,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胃癌组织Angiopoietin-2及MMP-9表达的意义

    作者:钱颉;刘南植;程胜平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和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5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10例非癌胃黏膜组织中angiopoietin-2(Ang-2),MMP-9,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Ang-2,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56%和60%,显著高于非癌胃黏膜.他们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25% vs 71%,χ2=9.18,P<0.01;31% vs 74%,χ2=8.10,P<0.01),与肿瘤的TNM分期(30% vs 78%,P<0.01;35% vs 81%,P<0.01),淋巴结转移(39% vs 70%,P<0.05;43% vs 74%,P<0.05),微血管密度(Ang-2:74.9±11.8 vs 65.6±11.5,P<0.05)成正相关(此外,MMP-9的表达水平还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成正相关(33% vs 79%,χ2=10.73,P<0.01).Ang-2、MMP-9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χ2=3.0,P<0.01).结论:Ang-2、MMP-9在胃癌的侵袭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他们之间存在相互诱导或是协同效应,其共位表达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对正常胃、胃溃疡及胃癌组织中弹力纤维分布规律的观察

    作者:关维;纪小龙;徐薪;马亚敏;尹彤;申明识

    目的:通过对正常胃组织、胃溃疡及胃癌所在胃壁组织中弹力纤维(EF)的观察,总结EF在其中的分布规律及异同并分析EF增多的原因.方法:正常胃标本17例,胃溃疡标本7例,胃癌标本40例.进行常规取材、固定、包埋、石蜡切片、HE染色和改良的Weigert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正常胃壁中EF呈规律性分布,主要位于黏膜肌层和肌层临近黏膜下层侧,纤维毛细状,数量少,分布均匀.胃溃疡EF只在溃疡旁的黏膜肌层有显著增多,纤维增粗,着色深,排列紊乱,当溃疡深达肌层时,其中EF增多不明显.胃癌EF在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布区域均有不同程度增多,纤维增粗,着色深,排列紊乱.胃癌组与溃疡组增多的EF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42,P<0.05).胃癌组织中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胃溃疡组中未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现象.结论:EF在正常胃组织、胃溃疡及胃癌周围组织中均呈规律性分布,且三者存在显著不同.胃溃疡组织EF增多可能与慢性炎症的刺激有关;胃癌周围组织中EF的增多除慢性炎症外还应该存在其他刺激因素,癌细胞还可能向外发出某种刺激因子,这些因子不仅作用于癌旁组织,还可以渗透到癌组织周围至胃壁浆膜层,作用于沿途的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使其生成EF的能力增强,从而使其中的EF增多、增粗.癌组织还可能刺激周围组织,直接通过基因的调节使胃壁中能生成EF的细胞功能激活并增强,EF生成增多.胃壁中EF增多是一个慢性过程.胃癌组织中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是肿瘤相关性病变.

世界华人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