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nd Clinics 의학검험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影响因子: 0.2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5013
  • 国内刊号: 37-144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齐鲁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检验与临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袭燕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C反应蛋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念顺;时荣海;王小丽;吕江峰;范常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指导抗生素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86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PR水平及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以痰中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AECOPD细菌感染诊断标准,将86例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48例和无细菌感染组38例。根据治疗策略将48例有细菌感染组随机分成CRP组(n=24)和常规治疗组(n=24),CRP组根据监测血清CRP水平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常规治疗组根据临床经验使用抗生素,观察住院时间、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①急性加重期,有细菌感染组CRP水平[39.13(17.32,55.09)mg/L]显著高于无细菌感染组[3.25(0.98,5.33)mg/L]及稳定期[4.72(2.68,5.05)mg/L](P=0.000,0.001);稳定期,两组CRP水平[4.72(2.68,5.05)mg/L]与[3.34(1.09,5.16)mg/L]相当(P=0.538);无细菌感染组急性加重期CRP水平[4.25(1.98,5.33)mg/L]与稳定期[3.34(1.08,5.16)mg/L]比较无显著变化(P=0.316)。②86例AECOPD患者中61例痰培养出PPM,其中48例痰中PPM≥107cfu /mL,经抗感染治疗后稳定期时仍有18例痰中可培养出PPM<107cfu/mL[1.7×106(6.5×105,4.6×106) cfu/mL],同步CRP水平均<6mg/L[3.05(1.39,5.08)mg/L],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01,0.003)。③ CRP组的抗生素使用天数多分布在8~10d,而常规治疗组大部分在2周甚至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和二重感染发生例数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临床有效率、功能状态评分、加重例数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动态监测其水平变化,可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二重感染机会。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在冠心病风险的关联分析及相关功能研究

    作者:雷名禄;朱剑宏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在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及相关功能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6例诊断为CHD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前往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cy及血脂水平,并分析Hcy及血脂水平对CHD的诊断价值、灵敏性及特异性以及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Hcy、TG、Lp(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LDL-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Hcy的AUC面积大,且Hcy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性高,Hcy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TC、LDL-C及Lp(a)的诊断灵敏性均较低;不同冠心病类型组间TC、HDL-C、LDL-C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cy、TG、Lp(a)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三种类型的冠心病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升高以及HDL-C水平降低均为CHD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能够为CHD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330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慧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美国BD公司Phone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并部分结合手工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和对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判断标准均根据CLSI2010年版判定。结果:330株大肠埃希菌,尿液占41.5%,居第1位;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普遍敏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占41.5%、48.5%、49.4%、60.6%,耐药率>70%的是哌拉西林和头孢唑啉。结论:医院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趋势明显,必须采取合理措施,防止耐药菌株的继续传播。

  • 同型半胱氨酸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

    作者:区惠梅;梅敏;区志明;刘健;陈平;陈卫军;李肖玲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RDW和PDW对发生慢性心力衰竭(CHF)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首次确诊的80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回归性分析在CHF发生前1-3个月测定的HCY 、RDW和PDW与同时期健康对照组80例体检者的差异。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F患者HCY为(14.5 umol/L±3.25)、RDW值为(16.0±2.22)%和PDW值为(16.8±0.92)%,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HCY值、RDW值和PDW值升高是发生CHF的独立危险因子;HCY值预测CHF的ROC曲线中,AUC为0.921;RDW值预测CHF的ROC曲线中, AUC为0.804(95%CI 0.736~0.872);PDW值预测CHF的ROC曲线中,AUC为0.926(95%CI 0.882~0.970)。HCY与RDW和PDW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5.5%。结论:HCY、RDW值和PDW值升高是发生CHF的独立危险因子,三者联合检测能更好地预测的CHF发病风险。

  • 临床输注血小板后疗效观察

    作者:董经纬;王广杰

    目的:本文探究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输注血小板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4月期间的172例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输注前及输注后24小时的血小板数量及临床出血改善情况判断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效果。结果:在172例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43%,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为57%。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血液制品次数增多而降低。结论:血小板输注疗效与患者自身所患疾病、输注血液制品次数、输注前血小板数量有明显相关性,与血小板的新鲜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 基于CLISEP28-A3c建立济南地区AFP、CEA参考区间的探讨

    作者:郭绪晓;李英杰;柏淑美;李金星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初步建立济南地区健康人群肿瘤标志物AFP和CEA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疗肿瘤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Roche cobas8000检测系统检测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齐鲁医院查体中心共3928例健康体检者的AFP和CEA,依据CLSI EP28-A3c,统计分析并建立参考区间。结果:AFP无需根据性别和年龄分组,参考区间是0-6.84ng/ml;CEA无需根据性别分组但需根据年龄进行分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参考范围分别是0-4.40ng/ml和0-5.30ng/ml。结论:初步建立了济南地区AFP和CEA的参考区间,非常有必要统一各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

  • PCT、FIB和CRP检测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海兵;贺菊辉;唐艳

    目的:探讨PCT(降钙素原)、FIB(纤维蛋白原)、CRP(C反应蛋白)检测在早期细菌感染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磁珠凝固法检测血浆FIB,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分别对细菌感染组85例,非细菌感染组103例,非感染组58例(对照组)进行PCT、FIB和CRP的测定。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CT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CRP、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CT、FIB和CRP阳性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FIB和CRP检测在早期细菌感染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血清抗原1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杨录魁;崔向玉;杨大雷;李龙;田玉峰

    目的: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血清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对12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TPS、CA153血清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的表达,另选取5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及30例查体健康妇女作血清学对照,分析TPS、CA153水平与VEGF在乳腺癌组中的表达及相关性;(2)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患者组血清TPS、CA15水平分别为269.35±101.43 U/ml、182.48±54.52 U/ml,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95.52±22.91U/ml、19.92±3.43U/ml)和健康对照组(95.52±22.91U/ml、19.04±3.21U/ml),均P<0.05;(2)肿瘤标记物水平高与组织学高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复发等因素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部位、病灶数及患者年龄无关(P>0.05);(3)乳腺癌组VEGF表达率64.1%,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VEGF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和发病年龄无关(P>0.05)。(6)肿瘤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组间TPS、CA15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CA153、TPS水平及组织学VEGF的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价值。

  • UF-100尿沉渣分析、干化学分析及尿液培养联合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谢珊珊

    目的:探讨UF-100尿沉渣分析、干化学分析和尿液培养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某市某医院658份中段尿标本做细菌培养和沉渣分析、干化学分析,并比较结果。结果:尿细菌培养阳性235例,阳性率为35.7%;与尿细菌培养比较,UF-100及US-2100R不同组合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如下:假阳性率为4.49%~13.10%;假阴性率为20.41%~24.01%;敏感性32.77%~44.00%;特异性79.63%~93.23%;阳性预测值为49.68%~71.21%;阴性预测值为68.59%~73.39%;准确率64.13%~73.05%。结论:在尿路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中,UF-100和US-2100R结果阳性时,对尿路感染有一定的预见性,但不能肯定尿路感染,仍须进行细菌培养以进一步确认;结果阴性时,也无法完全排除尿路感染,也就是干化学及尿沉渣结果无法明确预见尿细菌培养结果,诊断尿路感染仍需尿细菌培养。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吕江峰;徐凤玲;刘丽娟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送检感染标本分离的29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其病区、标本来源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主要来自痰标本,占72.6%。ICU成为该菌的感染的重点科室,占44.3%,该病区感染的PAE表现出了高耐药性。碳青霉烯类药物仍是除ICU外其它科室治疗PAE感染的佳药物。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且表现了多耐药性;临床要重视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耐药菌株的产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NA139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秀华;孙树红;赵爱英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病中miRNA139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LC)患者(2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NC)(20例)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NA139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NC组比较,CHB组和LC组患者外周血中miRNA139的表达水平下调不明显,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NC组、LC组和CHB组比较,HCC组患者外周血中miRNA139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患者外周血中miRNA139的表达与AFP呈负相关。结论:HCC组患者外周血中miRNA139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提示miRNA139的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有关。

  • 品管圈在降低全血细胞分析异常结果漏检率中的应用

    作者:朱婕;赵风雪;牟晓峰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全血细胞分析异常结果漏检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全血细胞分析异常结果漏检率”为活动主题,运用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现状调查、原因解析、目标设定、对策实施与标准化。结果:实施QCC活动3个月后,全血细胞分析异常结果漏检率由活动前的1.97‰降为0.93‰(P<0.01),目标达成率127%,圈员6个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开展QCC活动,有效降低了全血细胞分析异常结果漏检率,显著提高了圈员综合素质,提升了检验科临检工作的质量管理水平。同时,本次活动在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首届品管圈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大大提高了检验科在医院的整体形象,值得持续开展下去。

  • 阴道镜活检、TCT、人乳头瘤病毒(HPV)与LEEP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春杰

    目的:分析阴道镜活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 )、人乳头瘤病毒( HPV )检测、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四种检查方法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宫颈门诊就诊的1038例患者进行TCT检查和HPV-DNA分型检测,对细胞学诊断≥ASCUS及HPV检测为阳性的病例进行阴道镜活检,部分病例行LEEP手术,切下的标本送病检,分析四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①TCT检查1038例中,阳性202例,检出率19.46%,TCT阳性报告者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86.14%。LSIL诊断符合率63.37%,HSIL诊断符合率84.62%,TCT漏诊率为11.22%。②HPV-DNA分型检测1038例病例中,阳性362例,检出率34.87%。随着宫颈病变级别上升HPV感染率增加,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癌中HPV (+)检出率分别为60.2%、75%、93.1%和100%③TCT(+) HPV (+)组中CIN以上的病变检出率为95.38%;TCT(-)HPV (-)组中CIN以上的病变检出率为63.16%,未发现CINⅢ及以上病。④LEEP刀术后病理与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9.68%,其中CINⅠ符合率为83.1%,CINⅡ符合率为63.5%,CINⅢ符合率为58.6%。结论:严格掌握宫颈病变的“三阶梯”诊断技术,合理使用TCT、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及LEEP刀,可以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

  • 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初步探讨

    作者:杨静;吴晓蔓

    目的:从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子机制探讨HBV的父婴垂直传播存在。方法:分析感染乙肝病毒的父亲静脉血(其妻子未感染乙肝病毒)和其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的基因型。结果:父亲与新生儿HBV DNA基因S序列与HBV DNA B基因型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感染HBV的父亲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的途径传播HBV DNA。

    关键词: HBV 垂直传播 父婴
  • 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分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江秀爱;王荣;张秀云;乔显森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分型及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液和咽拭子,用手工法和MicSCAN4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HNID鉴定板对分离培养的110株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生物学分型。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PCR方法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临床分离110株流感嗜血杆菌,共检出Ⅰ、Ⅱ、Ⅲ、Ⅳ、Ⅴ、Ⅵ、Ⅶ型7种生物型,未检出Ⅷ型,以Ⅱ、Ⅲ型为主,分别是生物Ⅱ型38株(34.5%),生物Ⅲ型46株(41.8%),共有45株检出TEM基因和ROB基因,分别占93.3%、6.7%。冬季感染率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40.9%,β内酰胺酶株产酶率为40.9%。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氯霉素的敏感率都在90%以上,未检出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好发于冬季,感染的生物型均以生物Ⅱ型、生物Ⅲ型为主,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已不宜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感染的经验治疗。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主要是产生β内酰胺酶,且主要为TEM-1型。对该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可选用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美罗培南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 血清AFP、beta-HCG及Ue3检测对唐氏综合征筛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伍华颖;彭淑莹;刘健

    目的:探讨分析孕中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CG)及游离雌三醇(uE3)的检测对唐氏综合征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09年10月到2013年1月期间来我院检查的980例孕中期妇女进行AFP、beta-HCG及uE3三项指标检测,结合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对于高风险的孕妇再进一步行B超或羊水细胞染色体进行确诊,观察不同年龄孕妇所产婴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980例孕中期孕妇通过血清AFP、beta-HCG及uE3的检测,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52例(5.3%),经B超或羊水细胞染色体进行确诊唐氏综合征12例;35岁以上的孕妇唐氏综合征阳性风险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孕中期检测血清中AFP、beta-HCG和uE3能够有效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阳性高风险孕妇,降低了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对于优生工作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

  • 妊娠高血压患者与D-二聚体、维生素B12、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作者:俞小飞;徐燕;张梦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D-二聚体(D-D)、维生素B12、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妊娠高血压疾病(PIH)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28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PIH孕妇86例,正常妊娠孕妇201例,根据孕期对不同孕妇血清D-D、维生素B12、HCY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IH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孕中期及孕晚期血清HCY水平与D-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在孕中期及孕晚期,PIH组及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清HCY水平与D-D水平呈正相关,而与维生素B12均无相关性。结论:在孕中晚期进行HCY水平及D-D水平检测可作为预测PIH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 新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分析

    作者:朱仕清;危燕芬

    目的:探讨浓缩血小板的佳制备方法,同时,对影响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浓缩血小板的质量,确保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6h内采集的400ml全血200袋,分别采用富浆法(PRP)及新白膜法(BC)制备浓缩血小板,以PRP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对照组(A组),用新BC法第一次离心后制备的白膜层,分别放置在血小板震荡仪中保存2h(B组)、6h(C组)、12h(D组)、26h(E组)进行第二次离心,制备出浓缩血小板,作为实验组。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及红细胞残余量、pH值及细菌培养等指标,观察不同制备方法及白膜层不同存放时间对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影响。结果:采用新BC法(B组除外)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较PRP法含量高,其中,以D组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含量高,C、E组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含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浓缩血小板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结论:采用新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优于PRP法,且采用新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可以在传统的6-8h以外的时间进行,超过24h制备仍能达到质量要求。

  • 新泰市2010~2014年乙肝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作者:杨守磊;秦立增

    目的:了解本市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来本市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对其整理分析进行相关研究,来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结果:调查结果表明该市2010年以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年皆有发病无明显季节变化,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组,其中25~29岁年龄组发病高,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下降明显。职业主要集中在农民和工人两个群体,男女比例2.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进一步开展和加强乙肝监测,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加大成人疫苗接种率,加强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重视安全注射,开展宣传教育,控制乙肝流行。

  • 冠心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脂质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作者:郑春喜;田润华

    目的:检测初诊冠心病(CHD)病人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相关脂质水平,同时应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至2014年6月来院就诊的80例初诊CHD患者为研究组和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三酯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应用ROC曲线进行临床应用价值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初诊冠心病组空腹血清hsCRP、UA、TG、TG/HDL-C、TC/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t=2.43~3.27,P<0.01~0.05);HDL-C明显降低(t=-4.6,P<0.001)。TC无显著性差异(t=0.9,P=0.371>0.05)。ROC曲线下面积hsCRP、TG/HDL-C、UA、TG和TC/HDL-C分别为:0.88、0.754、0.735、0.688和0.683,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结论:血清hsCRP、UA、TG、TG/HDL-C、TC/HDL-C增高和HDL-C的降低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各指标对早期CHD的临床应用价值依次为hsCRP、TG/HDL-C、UA、TG、TC/HDL-C。各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在CHD的早期预防和诊治中联合检测各危险因素,寻找适合本地区的生物学指标并建立诊断切点值。

  • 血清5'-核苷酸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永平;黎国梅;伦秀红;叶伟南;李伟健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上得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对照组30例健康者,其中肝细胞损伤患者的患者30例,胆汁淤积型患者30例,混合型患者30例,患者血清中5'-NT、ALT、AST、GGT、ALP等相关肝功能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细胞损伤组,胆汁淤积组及混合型组的5'-NT水平明显升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且肝细胞损伤和混合性患者血清中的5'-NT水平显著高于胆汁淤积型,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血清中的GGT水平比较中得出,肝细胞损伤组、胆汁淤积组、混合型组GGT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GGT水平,且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5'-NT是诊断肝脏疾病的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结合肝功能其它项目的检测,有助于提高肝脏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 免疫胶体金渗透技术检测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性能评估

    作者:李相新;李凯;杨运霞;陈淑芬;马文敏;刘正平;海军;江润昌

    目的:建立免疫胶体金渗透技术检测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人源子宫内膜抗原,以胶体金颗粒结合的羊抗人 IgG为标记抗体,根据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建立免疫胶体金渗滤技术法检测人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分别检测73份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血清和87份正常体检女性血清,并与酶联吸附试验( ELISA)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结果对比,其符合率为90.63%,特异性为93.10%,敏感性为87.67%,交叉试验与重复试验结果显示,免疫胶体金渗透技术测定抗子宫内膜抗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结论:免疫胶体金渗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便于推广普及。

  • IL-18联合IL-2促进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和NKG2D表达

    作者:赵加修

    目的:观察IL-18与IL-2联合诱导的人外周血NK细胞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杀伤活性及其NKG2D表达,探究IL-18联合IL-2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IL-18和IL-2体外联合诱导新鲜分离的人PBMCs,流式细胞术分析CD107a阳性NK细胞比率以评估NK细胞对HT29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样方法检测活化性受体NKG2D在NK细胞上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单一应用IL-18或IL-2相比,IL-18和IL-2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CD107a阳性NK细胞比率,同时两者联合处理组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水平也相应升高。结论:IL-18联合IL-2增强人外周血NK细胞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杀伤作用,该效应可能与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 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与医院感染隐患及预防控制

    作者:刘保彦;赵青;邢新丽;侯慧丽;宋蕾

    目的:了解目前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条例与预防控制对策,尽量杜绝以检验科微生物室为源头所引发的生物安全事故和医院感染事件。方法:从微生物室的设计与布局、工作区域的划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防护设施的配置、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医院感染意识认知、洗手依从性的执行等多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微生物室存在的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隐患,从细节入手,制定各环节的管理、防控措施;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检验科微生物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标本采集做细菌培养,比较防控措施采取前后各标本的监测结果。结果:检验科微生物室在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着弊端和薄弱环节: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生物安全条例执行力不够、工作人员医院感染认知模糊、工作区域布局不规范、洗手依从性不高、医疗废物管理力度不足等。检验科微生物室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编制标准操作程序、加强日常管理和行政监督检查,保证了制度的落实;采取措施前后检验科微生物室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科微生物室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行政管理和制度的执行力,切实杜绝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确保微生物室的安全运行。

  • 临床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替加环素的体外敏感性分析研究

    作者:古汉福;张国雄

    目的:研究临床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替加环素的体外敏感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采取稀释法检测替加环素对临床上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肠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同时与其他十种抗菌药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临床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率91.6%,对美罗培南敏感率90%,对头孢吡肟敏感率77.7%,对头孢他啶敏感率27.7%,对头孢曲松敏感率27.7%,对阿莫西林敏感率55.3%,对他唑巴坦敏感性0,对阿米卡星敏感性88.9%,对左氧氟沙星敏感性84.1%,对米诺环素敏感性67.9%。结论:替加环素对临床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体外抑菌敏感性较高,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抵抗素rs7408174与rs3745367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芸;肖锋;雷萌;周强

    目的:研究抵抗素rs7408174与rs3745367基因型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84例为病例组和体检中心患者19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抵抗素rs7408174位点C/T基因型与rs3745367位点A/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抵抗素rs7408174C→T,rs3745367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遗传定律,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两个基因位点在两组间的基因型多态性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多态性与T2DM危险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T2DM组不同基因型携带者血脂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TG、HDL-C、LDL-C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抵抗素rs7408174与rs3745376基因多态性在T2DM组与CON组中有区别,但无统计学意义,故推断该位点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无相关性。

  • PCT及CRP用于评估肺炎患者预后的效果研究

    作者:张丽

    不同于肺结核,肺炎是一种由未知致病微生物或者其他理化因素而导致的肺部炎症,炎症主要出现在肺间质、肺泡以及终末气道等部位,该类患者会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痰中带血以及呼吸困难[1]。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理化因素都是导致患者罹患该种疾病原因。因而目前对肺炎的病原学检测阳性率比较低,而且获得的结果相对滞后,临床治疗多依据经验以及流行病学资料,这就容易出现抗生素等用量不当,在造成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带来了耐药性[2-3]。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对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将我院使用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对评估肺炎患者预后效果情况阐述如下。

  • 威海地区HP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与宫颈病变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超;王明义;滕海风;王静;戴春燕;郝俊玲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位居全球女性癌症之首。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能引起人类上皮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双链DNA病毒,是引起子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女性对HPV病毒呈现普遍易感性[1],但大多数感染者可通过机体的免疫系统将病毒识别并清除,仅有少数会发展为病毒的长期携带者继而发生癌变。

  • D二聚体动态检测在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兵

    已有研究证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增高趋势,近年来D二聚体在血栓疾病溶栓治疗的监测中得到临床广泛关注[1]。本次针对已选定的5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D二聚体动态检测在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血清降钙素原指导神经内科ICU重症患者抗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继钊;黄海深;朱苑霞

    ICU收治的患者一般病情危重,常会采用气管插管、有创检查等进行诊断或者维持生命体征,并且患者一般营养水平差,处于身体虚弱状态,故感染常常是造成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故利用检验手段及早诊断感染,对提高ICU患者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应用血清降钙素原指导神经内科ICU重症患者抗感染获得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 超敏C反应蛋白、腺苷脱氨酶、唾液酸在胸腹水中的应用

    作者:边召允

    超敏 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一种在肝脏中合成,并能反映全身性炎症的急性时相蛋白,在血液,脑脊液,胸腹水中都可检测到。血清中的CRP的水平是反应细菌性感染的一个客观指标,快速检测胸腹水中的hs-CRP水平对胸腹水的性质有鉴别诊断价值。唾液酸(sialic acid SA)是N-乙酰神经氨酸的一族复合物的总称,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它可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糖脂的重要成分,参与维护细胞的功能[1]。相关文献报道,血清中唾液酸的含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恶性程度及分期等密切相关[2]。当细胞代谢发生异常时,唾液酸可自行脱落而进入体液,而使体液中的唾液酸水平升高。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是一种与机体细胞免疫活性有重要关系的核酸代谢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细胞和体液中,活性较高。当机体的免疫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浆中的ADA活性就增加。大量学者经过试验研究表明,ADA在结核性胸腹水中的活性显著增高,而在癌性胸腹水中的活性并不增高[3]。本文对71例胸腹水进行了唾液酸、腺苷脱氨酶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探讨了唾液酸、腺苷脱氨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三种物质在诊断结核性胸腹水,细菌性胸腹水以及癌性胸腹水的不同价值。

  • ProGRP、CEA、CYFRA21-1、NSE、SCC-AG、CA125六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李玉平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也居首位,大部分肺癌患者与吸烟或吸二手烟有关,再加上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至关重要,而肺癌因分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联合应用为肺癌的分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血清铁蛋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间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周碧芸

    SLE是与多器官、多系统相关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该病容易复发,在青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来,SLE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关于SLE的相关性的结论尚未统一[1]。本研究于2013年6月~2014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38例SLE患者的血清铁蛋白与SLE疾病活动度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 脑钠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白蕊;许铠

    研究表明,血样抽检的方式方便、快捷,而血清中CysC、BNP和Hcy三项指标的检测水平对早期DN的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1],为探讨CysC、BNP和Hcy联合检测策略在60例早期DN临床诊断中的优越性和应用价值,特阐述如下。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李莉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疾病,诊断以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为标准。我国目前尚缺乏各类贫血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我国以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较为多见。地中海贫血在东南亚的发病率较高[1],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地区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缺铁性贫血则好发在小儿。贫血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症、问诊、体格检查、膳食调查[2]和实验室检查。血液检验是鉴别患者血液系统疾病为常用检验方法,也是其它系统疾病诊断的辅助手段[3],本文主要探讨血常规检查在贫血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风雪;朱婕;赵自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由于脂肪空泡在肝细胞的细胞中积累而导致的一组无嗜酒、范围较广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肝细胞癌以及肝功能衰竭[1]。代谢综合征[MS]是指包括腹型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等危险因素的临床综合征[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欧美饮食以及久坐少动,NAFLD和M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为探讨本地区成人AFLD和MS的现状、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防治NAFLD和MS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 血脂检验中分级检验的作用分析

    作者:詹春丽

    血脂检验是临床重要的检测之一,但由于常规拉网检测需要检测的指标较多,因此耗时较长,成本较大,而许多指标结果对临床诊断并无帮助[1]。从经济、实用性方面进行考虑,分级检测可能更加有价值。本研究对血脂检验中分级检验的作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1000例在职公务员健康体检肝功能、血脂、血糖及尿酸的调查性分析

    作者:黄壬秋;张学思;钟越雄;梁莉红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亚健康问题越来越显现并逐渐受到重视,“三高”人群也不断增多,而且趋向年轻化。4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在工作压力增大和平时的生活方式导致就餐不规律,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下班后进餐量增大。由于晚上迷走神经兴奋,脂肪细胞合成增多,加上能量消耗减少,多余能量便在肝细胞中储存起来,机体内的多余热量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导致机体一系列代谢紊乱,引起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因此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健康体检能够及早发现异常,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果的比较

    作者:李航;丁真真;马春燕

    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作为一种近年来常用的诊断非典型性肺炎的检测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确切的实验依据。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检测肺炎衣原体抗体的方法分别为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为进一步探讨以上三种方法的符合程度和临床诊断价值,本研究收集180份临床诊断疑似为肺炎衣原体致病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分别采用三种方法进行检测,并对结果分析比较,所得结果如下。

  • ELISA实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海新;金呈强;余维星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本文对影响ELISA实验的因素做一综述。

医学检验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6
2003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