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중국실험방제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9903
  • 国内刊号: 11-349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吴以岭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补骨脂酚对TGF-β诱导人肝星状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巧云;杨柳;王业秋;李孟;张建辉;李建民

    目的:探讨补骨脂酚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人肝星状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人肝星状细胞活性,筛选出补骨脂酚安全有效浓度;本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骨脂酚组(1×10-5mol·L-1)及雌二醇组(1×10-6mol· L-1),同样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10 μg· L-1TGF-β诱导人肝星状细胞损伤;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胶原蛋白-Ⅰ (Col-Ⅰ)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MP-1,Col-Ⅰ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 ×10-5 mol· L-1补骨脂酚显著提高TGF-β诱导人肝星状细胞及细胞中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细胞中MDA含量及Col-Ⅰ,MM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补骨脂酚对TGF-α诱导人肝星状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细胞中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中MMP-1,Col-Ⅰ mRNA和蛋白的含量.

  • 养心康片通过(Akt/AMPK)-mTOR通路抑制心梗后心力衰竭模型兔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

    作者:任培华;王鹏;廖东江;李振球;朱汉平;胡素珍

    目的:观察养心康片通过[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inase,AMPK)]-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对心梗后心力衰竭模型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结扎冠脉的方法建立心梗后心力衰竭兔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养心康组,AMPK抑制剂组(10 mg·kg-1 CompoundC腹腔注射,每日2次),Akt抑制剂组(10 mg·kg-1 casodex灌胃,每日2次)和mTOR抑制剂组(0.5 mg· kg-1 rapamycin灌胃,每日2次),并设立正常组,每组5只,共30只.给予养心康片0.51 g·kg-1灌胃,每日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共4周.心脏彩超检测心功能,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原位末端凋亡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降低(P<0.01),Bcl-2,Bax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P<0.01),Bcl-2/Bax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养心康组的LVEF值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Bcl-2/Bax升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与抑制剂各组比较,养心康组的LVEF值升高(P<0.01),Bcl-2/Bax升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结论:养心康片可通过干预(Akt/AMPK)-mTOR通路调控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梗后心衰模型的心脏功能.

  • 桑叶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黄链莎;刘铜华;孙文;许光远;郭璇;李迎真;陈淑惠;周鹏

    目的:通过观察桑叶黄酮降血糖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按血糖、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桑叶黄酮组,每组8只,另设同周龄正常SD大鼠8只为正常组.治疗6周后,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cholesterd,CHO),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 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resistance,HOMA-I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Fins,HOMA-IR,体质量,CHO,TG,FFA明显升高(P<0.05,P<0.01);肝脏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05,P<0.01),腺苷酸激酶2(adenylate kinase2,AK2),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黄酮组FBG,Fins,HOMA-IR,体质量,CHO,TG,FFA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PKC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5,P<0.01),AK2,PGC-1α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桑叶黄酮具有降低血糖,FF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FFA诱导的PKC途径以及改善基于AK2,PGC1α表达的能量稳态发挥抗糖尿病效果.

  • 玉竹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及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禹晗;陈超英;袁占鹏

    目的:探究玉竹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及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玉竹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及银杏内酯B组,采用可逆性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大鼠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玉竹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及银杏内酯B组在缺血前30 min给予玉竹提取物100,200,300 mg· kg-及银杏内酯B60 mg·kg-1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0.9% NaC1溶液腹腔注射;记录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心肌线粒体形态及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游离脂肪酸(FFA),三磷酸腺苷(ATP),腺苷酸(AMP),乳酸(LAC)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蛋白的表达.分离心肌线粒体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及游离钙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大压、左心室压力大上升速率下降,左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压力大下降速率升高,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心肌组织FFA,LAC含量升高,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ATP/AMP值明显降低,线粒体膜崩解、内嵴明显消失(P<0.05);与模型组比较,玉竹提取物低、中、高剂量及银杏内酯B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细胞凋亡程度及心肌线粒体病理变化均有改善,心肌组织FFA,LAC含量明显降低,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ATP/AMP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玉竹提取物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增强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

  • 芦丁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倩倩;赵海洲;马延红;龚记熠;乙引;刘文华

    目的:研究芦丁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建立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MPP+损伤模型组,芦丁干预组.模型组用1 mmol·L-MPP+处理细胞48 h,干预组在MPP+损伤基础上,给予不同质量浓度芦丁(50,100,200,300 mg·L-1).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法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Cyt-C)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Hoechst 33342染色下可见细胞胞体变小、核皱缩,细胞ROS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模型组Cyt-C含量升高(P<0.01),p-ERK1/2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先4h给予不同浓度的芦丁(100,200,300 mg·L-1)能明显改善SH-SY5Y细胞的活性(P <0.05,P<0.01),抑制ROS升高(P<0.01),并恢复线粒体膜高能电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芦丁能够抑制MPP+引起的Cyt-C蛋白升高(P<0.01)和p-ERK1/2蛋白降低(P <0.05,P<0.01).结论:芦丁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 四逆散有效成分对内脏高敏感大鼠5-HT信号通路的多靶点协同调控

    作者:张婧娴;芮俊乾;陈逸凡;缪乐涛;杨星昊

    目的:研究芍药苷、辛弗林、甘草酸对内脏高敏感大鼠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的多靶点[色氨酸羟化酶1(TPH1)/5-羟色胺转运体(SE RT)/5羟色胺3受体(5-HT3R)/5-HT4 RI调控,探讨各成分间的协同交互作用,探索四逆散有效成分干预内脏高敏感状态的潜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15 mg·kg-1),芍药苷组(50 mg·kg-1),辛弗林组(50 mg·kg-1),甘草酸组(50 mg·kg-1),芍药苷+甘草酸组(25 mg·kg-1 +25 mg·kg-1),芍药苷+辛弗林组(25 mg·kg-1+ 25 mg·kg-1),辛弗林+甘草酸组(25 mg·kg-1 +25 mg·kg-1),芍药苷+辛弗林+甘草酸组(16.7 mg·kg-1+16.7 mg·kg-1 +16.7 mg·kg-1),四逆散组(10 g·kg-1).采用复合应激法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以大鼠一般状态评分和直肠扩张腹壁撤退反射(AWR)的小容量阈值评价大鼠肠道敏感性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组织5-HT,TPH1,SERT,5-HT3R,5-HT4R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TPH1,5-HT3R,5-HT4R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TPH1,5-HT3R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评分和小容量阈值显著下降(P<0.01),结肠组织5-HT,TPH1,5-HT3R水平显著升高,SERT,5-HT4R水平明显降低(P <0.05,P<0.01),TPH1,5-HT3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5-HT4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辛弗林+甘草酸组结肠5-HT,TPH1,5-HT3R水平明显降低,SERT,5-HT4R水平明显升高,TPH1,5-HT3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5-HT4R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0.05,P<0.01);TPH1,5-HT3R,5-HT4R mRNA多靶点纠偏作用明显,小容量阈值和一般状态评分明显升高(P <0.05,P<0.01),组内成分之间存在协同交互作用.结论:芍药苷+辛弗林+甘草酸组合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5-HT合成限速酶(TPH1)和相关受体(5-HT3R,5-HT4R)具有协同增效的调控作用,有效成分组合对5-HT通路的多靶点纠偏效应可能是四逆散改善大鼠内脏高敏感状态的重要机制.

  • 槲皮素对U93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MMP-2,MMP-9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玲玲;张洋;窦勤玲;张云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um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U937细胞增殖、凋亡、黏附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U937细胞,分别以0,10,20,40 μmol·L-槲皮素处理24,48,72 h,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counting kit-8,CCK-8)检测槲皮素对U93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实验随机分为空白组,槲皮素10,20,40 μmol·L-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U937细胞凋亡情况;细胞黏附实验检测U937细胞黏附力;划痕修复实验检测U937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U937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U937细胞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槲皮素可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与空白组比较,槲皮素10,20,40 μmol·L-1组明显升高U937细胞凋亡指数(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槲皮素10,20,40 μmol·L-1组明显降低U937细胞黏附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及MMP-2,MMP-9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槲皮素可显著抑制U93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MP-2和MMP-9表达有关.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滋阴化痰方抗肿瘤作用机制分析

    作者:宋尚晋;余嘉惠;刘煊;岳小强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筛选滋阴化痰方的主要有效成分,预测其有效成分的抗肿瘤相关靶点;探讨其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效应模型治疗肿瘤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滋阴化痰方的化学成分,并依据TCMSP数据库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指数(drug likeindex,DL)筛选出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借助DRAR-CPI分子对接服务器得到有效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其后检索DrugBank和TTD数据库,收集肿瘤相关靶点并与之匹配,得到滋阴化痰方有效活性成分抗肿瘤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滋阴化痰方的有效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分析其网络拓扑结构,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该方所涵盖的肿瘤相关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和KEGG通路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滋阴化痰方有效成分25种,肿瘤相关靶点92个,其中PDPK1,G3P,DHB1,AURKA,PPAP,S10A9和NQO1为滋阴化痰方主要抗肿瘤靶点.并发现该方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磷酸化、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FoxO,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ErbB,Rap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大鼠肉瘤(Ras),免疫球蛋白E-Fc受体Ⅰ(FcER Ⅰ)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该研究初步验证了滋阴化痰方发挥抗肿瘤效应的主要靶点和相关通路,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黄芪散有效部位群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SREBP-1c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春怡;唐嘉玲;许沛鑫;李卫民

    目的:观察黄芪散有效部位群(HQS)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HQ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高糖高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造模同时予以不同浓度HQS进行干预,并以二甲双胍(MET)作为阳性药,另设空白组.采用荧光D-葡萄糖同系物2-脱氧-D-葡萄糖(2-NBDG)检测细胞糖摄取量,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脂质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内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基因的表达.结果:依据MTT实验结果,选择25,50,100 mg·L-1分别作为HQS低、中、高质量浓度值(HQS-L,HQS-M,HQS-H),处理时间为24 h.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糖摄取显著减少(P< 0.01),细胞内TG,FFA含量显著升高(P<0.01),胞浆内可见大量红色的小泡性脂滴,SREBP-1c,ACC1,FAS,SCD1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HQS均可显著升高细胞糖摄取量(P<0.05,P<0.01),HQS-H,HQS-M可显著降低细胞中TG,FFA含量(P<0.01),减少细胞内脂滴数量,HQS-L亦可降低FFA含量(P<0.05),此外,HQS-H可显著下调SREBP-1c,ACC1,FAS,SCD1 mRNA的表达(P <0.05,P<0.01),HQS-M亦可下调SREBP-1c,FAS,SCD1 mRNA的表达(P<0.05),对ACC1 mRNA表达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结论:HQS可能通过抑制SREBP-1c的表达,减少脂质合成,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 温肾益髓生血方对RA大鼠肝脏BMP/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张紫嫣;张新雪;杨美娟;黄雅薇;王婷;宋璐霞;赵宗江

    目的:探讨温肾益髓生血方对RA大鼠贫血的改善作用及其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PF级Wister大鼠,根据体质量分层随机分组2次,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2.33 g·kg-1)组、温肾益髓生血(3.5 g·kg-1)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上午180 mg·kg-1·d-1腺嘌呤灌胃,下午治疗组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去离子水灌胃,每周称量大鼠体质量,治疗12周后,各组大鼠麻醉后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全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取材固定肾组织、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肝脏BMP6,Smad4,Smad1/5/8,p-Smad1/5/8,铁调素(hepcid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脏病理损害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温肾益髓生血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改善,血RBC,HGB水平升高(P<0.01),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高表达BMP6,Smad4,Smad1/5/8,hepcidin(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肾益髓生血组BMP6,Smad4,Smad1/5/8,p-Smad1/5/8,hepcid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温肾益髓生血方对RA大鼠贫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干预肝脏BMP/Smad信号通路实现的.

  • 酢浆草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陈春;陈毅飞;曹后康;王刚;郭丹;张可锋

    目的:拟从Toll样受体-2(TLR-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酢浆草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0.12 g·kg-1)组和酢浆草高、中、低剂量(16,8,4 g·kg-1)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外,各给药组按5 mL·kg-1灌胃给药,每天按时灌胃2次,共10d.末次给药2h后,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2% CCl4橄榄油溶液(5 mL·kg-1)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16 h后,眼球取血,取肝组织制备肝组织切片.生化法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TLR-2与NF-κB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ALT,AST活性和MDA,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GSH-Px,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TLR-2,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模型组大鼠肝损伤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酢浆草各剂量组血清中ALT,AST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 <0.05,P<0.01),血清中GSH-Px,T-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IL-1β,IL-6及TNF-α水平,TLR-2,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 <0.05,P<0.01);肝组织切片显示酢浆草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有改善作用.结论:酢浆草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干预TLR-2/NF-κB信号通路和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有关.

  • 壮通饮预处理对冠心病血瘀证大鼠AngⅡ,AT-1R,Cx43及其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黄小珊;张世田;唐汉庆;黄岑汉;刘燕平;蓝凰齐;赵秋华;李克明

    目的:观察壮通饮(Zhuangtongyin,ZTY)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缝隙连接蛋白43(Cx43)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影响,并探讨ZTY预处理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模型组,壮通饮低、中、高剂量组(6.8,13.6,27.2 g·kg-1)和复方丹参组(0.08 g·kg-1).连续灌药4周后,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60 min,建立冠心病血瘀证再灌注损伤模型,术中监测大鼠心电指标,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再灌注结束后,取下心脏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AT-1R,Cx43 mRNA的表达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T-1R,Cx4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壮通饮各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均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壮通饮各剂量组、复方丹参组的AngⅡ,AT-1R mRNA表达均上调,Cx43 mRNA表达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壮通饮各剂量组、复方丹参组的AngⅡ,AT-1R mRNA表达均下降,Cx43 mRNA表达均上升,各剂量组之间,中剂量组AngⅡ,AT-1R mRNA下降,Cx43 mRNA表达上升明显(P<0.05).壮通饮各剂量组与复方丹参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空白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空白组、假手术比较,模型组、壮通饮各剂量组、复方丹参组的AT-1R蛋白表达均上调,Cx43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壮通饮各剂量组、复方丹参组的AT-1R蛋白表达均下降,Cx43蛋白表达均上升,各剂量组之间,中剂量组AT-1R蛋白下降,Cx43蛋白表达上升明显(P<0.05).壮通饮各剂量组与复方丹参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TY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壮通饮能调控AngⅡ-(AT-1R)-Cx43通路,导致Cx43表达上调有关.

  • GC-MS/MS检测陈皮药材中179种农药残留

    作者:吕盼;张飞;侯俊杰;费毅琴;聂晶;黄志军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建立GC-MS/MS农药多残留筛查与检测方法;在满足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学考察的技术要求基础上,对陈皮中179种农药残留量进行筛查与检测,全面了解陈皮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情况,以及陈皮药材的农药残留量.方法:陈皮样品先经2次乙腈匀浆提取,过固相萃取柱(SPE)净化,浓缩,滤过,加内标分析保护剂,采用GC-MS/MS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建立了179种禁用、限用、高毒、国内常用农药指标的GC-MS/MS测定法;针对陈皮基质,建立了满足方法学要求的提取、净化、测定方法,该提取净化方法回收率在60% ~ 120%,RSD≤15%,方法检出限总体在0.01 mg·kg-1以下.结论:建立的农药多残留方法指标较全面,有针对性,且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广泛地筛查与检测陈皮中农药多残留量,从而全面地反映农药污染情况;筛查结果表明,陈皮种植中农药使用种类较多,农药残留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陈皮药材的使用存在农药残留量超标风险.

  • 忍冬藤中咖啡酰奎宁酸葡萄糖苷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作者:林永强;郭东晓;焦阳;汪冰;徐丽华

    目的:忍冬藤中5-O-[4'-O-(β-D-吡喃葡萄糖基)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分离鉴定及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方法从忍冬藤5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O-[4'-O-(β-D-吡喃葡萄糖基)咖啡酰基]奎宁酸,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数据确定其结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Dikma Technologies PLATISILTM O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4%冰乙酸溶液(B)梯度洗脱(0~20 min,8% ~ 15% 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5℃.结果:5-O-[4'-O-(β-D-吡喃葡萄糖基)咖啡酰基]奎宁酸在0.15 ~3.07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521 3X-3.777 7(r=1.000 0).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5.95%,RSD1.5%.对收集的8批忍冬藤药材进行测定,5-O-[4'-O-(β-D-吡喃葡萄糖基)咖啡酰基]奎宁酸质量分数1.737 ~7.390 mg·g-1.结论:首次从忍冬藤中分离鉴定了5-O-[4'-O-(β-D-吡喃葡萄糖基)咖啡酰基]奎宁酸,报道了其完整核磁数据,建立了忍冬藤中该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设立了合理的含量限度值.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忍冬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 宣肺通腑汤辅助治疗中老年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正贵;陆江涛;王文静;王健

    目的:观察宣肺通腑汤治疗中老年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治疗、抗炎治疗、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口服溶液,10 mL/次,3次/d,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宣肺通腑汤,1剂/d.两组疗程均连续治疗14d.记录治疗前后CURB65,SMART-CO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中医证候评分、胃肠功能障碍(GIDF),急性病生理和长期健康Ⅱ评分(APACHE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D-酸,二胺氧化酶(DAO),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ICU病死率(2周内),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愈显率为59.62%,高于对照组愈显率38.46%(x2=4.6564,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CU病死率11.54%,低于对照组病死率15.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CURB65,SMART-COP,CPIS,中医证候,GIDF,APACHEⅡ和MO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GAS,D-乳酸和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PCT,TNF-α,IL-6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宣肺通腑汤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GIDF患者,可控制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肠黏膜屏障修复和胃肠功能恢复,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病情程度,缩短了疾病的愈合时间.

  • 甘露消毒丹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证疗效及FibroScan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莫小艾;蒋开平;黄清华;胡洪涛;李建鸿;邱腾宇

    目的:探讨甘露消毒丹治疗乙肝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FibroScan无创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HBV-ACLF湿热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肠道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抗病毒等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在内科基础治疗前提下加用甘露消毒丹中药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身目俱黄、小便短赤、脘腹胀满、神疲乏力、大便溏或黏滞不爽等)、肝功能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FibroScan测量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明显改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生化指标除对照组ALB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外,两组ALT,AST,TBIL治疗后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ibroScan测量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FibroScan测量值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联合内科基础治疗,不仅能明显提高HBV-ACLF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可显著改善FibroScan测量值.相比常规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有创检测,Fibroscan无创、即时、动态、综合的技术特点,为评估甘露消毒丹治疗HBV-ACLF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新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甾体生物碱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炳友;许振鹏;刘艳;匡海学

    甾体生物碱是天然甾体的含氮衍生物,在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方面具有甾体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双重属性.甾体生物碱是贝母、黄杨、藜芦、龙葵等传统中药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并且也存在于马铃薯、蕃茄、茄等常用食物中.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甾体生物碱类成分在抗肿瘤、心血管系统、抗菌、杀虫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活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毒性.甾体生物碱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对其定量分析造成一定难度.对1998-2017年相关文献中甾体生物碱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其中应用于甾体生物碱总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酸性染料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滴定法等;特定甾体生物碱的含量普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包括HPLC-UV,HPLC-ELSD,HPLC-MS和HPLC-CAD等.本文对近20年甾体生物碱定量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并对各种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加以总结,以促进对相关中药质量以及相关食物安全性控制方法的改进和提升,同时也为甾体生物碱类成分以及相关中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分析方法方面的参考.

  • 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学;叶晓琳;刘小波;罗杰;曾南;刘蓉

    抑郁症作为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一种常见精神系统疾病,除常见的化学药物治疗外,传统中医药的临床治疗应用一直受到关注.逍遥散作为经典的疏肝解郁名方,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具有良好抗抑郁作用.本文查阅近10年文献,发现逍遥散对不同抑郁样动物模型表现出良好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与干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及相关通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等有关.查阅近5年文献,发现逍遥散及其衍生方单用、逍遥散与西药联用或与其他疗法联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首次从拆方研究和组分研究2个角度对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发现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薄荷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主要药物基础.

  • 泽泻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及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作者:刘德文;龚千锋;刘强;苏萍;王锦玉;钟凌云;张金莲;郝光磊;于欢;王云

    本文主要归纳泽泻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及质量评价方面的文献,对该药材及其饮片在以上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进行展望与分析,以解决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泽泻的优质饮片生产、炮制机制分析、质控体系建立等提供参考.

  • 道地药材传承与创新研究理论新探

    作者:黄林芳;张翔;杜志霞

    目的:道地药材是传统中医药的精髓.作为优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创新的重要源泉,道地药材传承创新是一个亟待拓展的科学命题.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学者在道地药材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开展了开拓性的探索.该文以理论研究为切入点,根据学术思想、形成年代、代表性人物与代表性著作总结归纳了5大基本理论,包括环境生态论、品种延续与产地变迁论、品质生态学理论、逆境效应理论及本草基因组学理论.环境生态论体现了基于“天药人合一”整体观的学术传承.品种延续与产地变迁论、品质生态学理论、逆境效应理论与本草基因组学理论则体现了传承基础上的学术思想创新.重点对道地药材创新理论进行阐述,陈述了核心学术观点与研究内容,介绍了道地药材现代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解析了各理论间的关联性与延续性.指出创新理论及相关创新研究体系对道地药材成因、创新种质育种等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还描绘了道地药材名称的演化史.并对新时代背景下,道地药材研究面临的新问题、新需求和研究思路进行讨论与展望.

  • 牡蛎煅制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及CaCO3含量分析

    作者:曹思玮;乡世健;吴文锋;阮世发;王著显;刘莉;沈群;陈活记;翁立冬;朱红霞;安佰超;刘强

    目的:研究煅制牡蛎的微观结构变化,考察温度和时间对煅牡蛎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分析牡蛎生品.取净牡蛎置于瓷坩埚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烘箱对样品进行煅制,每隔不同时间取出牡蛎,研磨后过200目筛备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煅制后的牡蛎表面进行分析.以BET氮气吸附分析煅制后的牡蛎的孔结构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样品中CaCO3的含量.结果:约500℃煅制,会导致生石灰的含量显著升高.300℃以下煅制3~4h后取出,牡蛎表面形成的孔道明显.在300℃以下煅制形成的样品比表面积较大.300~350℃煅制的牡蛎中CaCO3含量较高.结论:在煅制牡蛎时,应以300℃左右为宜,煅制时间3~4h,这样有利于形成孔道结构,保证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CaCO3含量,有利于煎煮和药效的发挥.

  • 黄芩酒炙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及其与药效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熊优;王雅琪;焦姣姣;曹丽娟;姜恒丽;杨明

    目的:分析黄芩酒炙过程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含量变化与其药效活性间的相关性,优选黄芩酒炙的佳炒制时间.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芩酒炙过程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4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8 nm;以脂多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检测黄芩酒炙过程中抗炎活性的变化情况,结合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含水率等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和线性回归对指标成分含量-药效活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黄芩苷为黄芩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在酒炙过程中,黄芩苷质量分数、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及其抗炎活性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炒制18 min时,黄芩苷质量分数达到峰值14.33%,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达到高点63.00%,此时抗炎活性达到高值92.96%.结论:在黄芩酒炙过程中,炒制时间对其黄芩苷含量及药效活性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黄酒闷润后佳炒制时间为18 min.

  • 斑蝥素引起小鼠急性中毒的器官损伤

    作者:邵好珍;马齐襄;胡晓炜;张鑫;封艳艳;孙笑;金琳;隋彤彤;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通过建立斑蝥素(cantharidin,CTD)诱导小鼠急性毒性模型,比较CTD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小鼠各器官损伤情况,探究CTD引起小鼠急性毒性的靶向器官及可能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CTD梯度剂量(2,3,4 mg·kg-1)一次性灌胃给药,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并获得CTD急性毒性剂量和佳取材时间.根据以上结果,以CTD急性毒性剂量给药,3h后使用戊巴比妥钠对小鼠进行麻醉后检测心电图,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的浓度.取心、肝、肾、肠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给药组小鼠不同剂量CTD给药后,小鼠的中毒反应随剂量升高而增大,CTD急性毒性剂量为4 mg·kg-1,平均死亡时间为(4.64±1.33)h.与正常组小鼠相比,CTD组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小鼠心电图出现异常J点上移,心率趋缓.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心肌肌钙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P<0.01);HE病理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TD组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引起小鼠小肠、肝脏、肾脏损伤不明显,心脏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结构紊乱,心肌间质充血及点状坏死,损伤严重.结论:心脏是CTD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关键靶向器官.

  • 斑蝥素与培美曲塞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联合作用

    作者:隋彤彤;田丽春;张鑫;马齐襄;封艳艳;胡晓炜;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探究斑蝥素(cantharidin,CTD)与培美曲塞(pemetrexed,MTA)联合用药对HCT116细胞产生的影响.方法:应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CytTM ZOOM)及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药联合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药联合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两药联合对HCT116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衰老的影响;应用CompuSyn软件计算联合作用指数(CI).结果:与MTA单药组相比,MTA与CTD联合用药能够显著增加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P<0.01);显著增加凋亡水平(P<0.01);明显增加衰老水平(P<0.05);显著减少pro-Caspase-3的表达量,增加cleaved-PARP的表达量(P<0.01).同时,CompuSyn软件计算的CI<1,表明两药具有协同作用效果.结论:MTA与CTD具有良好的联合作用效果,能够通过诱发HCT116细胞凋亡以及衰老来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

  • 斑蝥素引起小鼠急性膀胱炎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作者:孙笑;盛鸿昊;胡晓炜;邵好珍;金琳;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探索斑蝥素(cantharidin,CTD)在1/2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条件下灌胃引起的小鼠急性膀胱炎的病理表现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与CTD给药1~14 d组.给药组分别以CTD 1/2 LD50灌胃给药不同天数,空白组给予等量的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后1次给药3h后取小鼠膀胱组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分别检测CTD给药1~14d小鼠膀胱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CTD给药1d组小鼠的膀胱组织中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斑蝥素给药1,3,8~12 d组膀胱组织病变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黏膜上皮剥脱、黏膜上皮增生、固有层水肿或伴出血以及黏膜炎细胞浸润等组织炎症性病变.WB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CTD给药1d组,小鼠膀胱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蛋白,磷酸化的核转录因子-kappa B(p-NF-κB) p65蛋白,磷酸化的核转录因子kappa B的抑制蛋白alpha(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1).结论:CTD给药3h即可引起小鼠急性膀胱炎,且给药前7d机体对CTD导致的膀胱损伤尚有修复能力,给药8~14d膀胱表现出不可逆且逐渐加重的炎症性病变,Akt信号通路及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与CTD引起的急性膀胱炎存在一定相关性.

  • 去甲斑蝥素对喜树碱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缓解作用

    作者:金琳;胡晓炜;邵好珍;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能否缓解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用药引起的骨髓抑制.方法:取Balb/c小鼠,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CPT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以1 mg·kg-1作为CPT给药剂量,使用全血分析仪检测24 h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浓度变化,为后续联合用药提供检测时间点参考.随后取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CPT(1 mg·kg-1)组,NCTD低、高剂量(10,20 mg· kg-1)组,CPT(1 mg·kg-1) +NCTD(10 mg·kg-1)组和CPT(1 mg·kg-1) +NCTD(20 mg·kg-1)组.连续灌胃2周,采用眼球采血法,应用全血分析仪检测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的差异.病理组织切片评估肠道的毒性情况.结果:CPT LD50为1 mg·kg-1.CPT单独给药后6h小鼠白细胞数目降至少.24 h内与CPT单独用药比较,CPT+ NCTD联合给药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上升(P<0.05),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无明显变化.连续灌胃2周,比较CPT单独用药,CPT+ NCTD联合给药组白细胞数目明显上升(P<0.05),其中淋巴细胞升高显著(P<0.01),其他细胞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的无明显差异,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CPT主要毒靶器官小肠的病理变化短期、长期均不明显.结论:NCTD可减轻CPT用药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并没有增加其肠道毒性,为临床CPT应用,并减轻其毒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 天麻对帕金森小鼠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的转录组学分析

    作者:张大燕;文欢;王伟;赵灵;彭成;高继海

    目的:研究天麻水煎液对A53T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转基因帕金森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以A53T α-synuclein转基因帕金森小鼠为实验对象,设置模型组、天麻组、空白组、阳性组(美多芭组);采用基因型鉴定法、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行为学实验测定小鼠中脑黑质神经元病理改变,以判断造模是否成功;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测序,检测天麻组所有基因转录本的差异表达,通过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筛选出与帕金森保护相关的基因及代谢途径.结果:预给予天麻水煎液治疗后能改善A53T α-synuclein转基因帕金森小鼠中脑黑质神经元病变,转录数据分析显示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原癌基因大鼠肉瘤(Ras),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及Ca2+等相关凋亡途径的抑制或激活调控.与模型组相比,天麻组中多巴胺第三受体,神经肽Y,Ras蛋白特异鸟嘌呤核苷酸释放因子1,钙/钙调蛋白依赖的磷酸二酯酶1A等基因表达上调,原癌基因c-Fos,p38 MAPK和人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3等凋亡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天麻水煎液对A53T α-synuclein转基因帕金森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多种凋亡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 肉豆蔻-8散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分析

    作者:郭娜;肖云峰;张媛彦;钱新宇;王玉华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经肉豆蔻-8散给药后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讨MIRI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 mL·kg-1),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 mL·kg-1)和肉豆蔻-8散组(5.4 mg·kg-1).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技术表征3组大鼠尿液代谢物,使用SIMCA 14.1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经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肉豆蔻8-散组明显分离,肉豆蔻-8散组与假手术组部分区域重叠.共筛选出8个与MIR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与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相关.结论:肉豆蔻-8散能有效调节与MIRI模型大鼠尿液代谢有关的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失衡,通过多通路、多途径对MIRI起到预保护作用.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益脉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作者:关乐;闵冬雨;王俊岩;酒俊龙;杨关林;王庆峰

    目的:以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临床方剂益脉颗粒的作用靶点,根据靶点基因的调节方式,确定其作用的信号通路,终确定该方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该组方内的全部药物的潜在调控基因进行预测.根据药物的君、臣、佐、使构成,对益脉颗粒内全部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AS)的靶点基因进行韦恩图绘制,将上述重叠的基因定义为靶向基因.考察给药前后AS模型小鼠的血象变化及对应的靶点基因调控方式,以确定该方剂改善AS的机制.实验组共计6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喂养12周;模型组12只,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生理盐水灌胃;益脉颗粒高剂量组12只,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中药高剂量灌胃;益脉颗粒中剂量组12只,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中药中剂量灌胃;益脉颗粒低剂量组12只,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中药低剂量灌胃;阳性组12只,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阿托伐他汀钙片.结果:益脉颗粒可降低小鼠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益脉颗粒高剂量组降低TG,TC,LDL-C及HDL-C的水平均弱于阿托伐他汀钙片组.预测发现益脉颗粒的作用靶点包括羧酸酯酶1(CES1),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D,PPARG,肝X受体α(LXR-α)及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结论:益脉颗粒可通过对CES1,HMGCR,PPARD,PPARG,LXR-α及ABCA1等靶点基因表达的上调,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从而实现对AS的治疗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可推测及验证复方的作用靶点,为解释方剂对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

中国实验方剂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