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抑癌基因WWOX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韩岩智;郑勇;陈卫刚

    目的 探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抑癌基因WWOX表达及意义,为哈萨克族的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标本各20例,HE染色观察癌组织的细胞学分型;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标本中WWOX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标本中 WWOX mRNA的表达.结果 WWOX蛋白在哈萨克族食管正常组织(65%)、癌旁组织(45%)及食管癌组织中(20%)的表达依次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WOX mRNA的表达量在食管正常组织、食管癌旁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也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癌基因WWOZ的低表达可能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有关,对其表达的检测可能会成为哈萨克族食管癌早期诊断手段之一.

  • 食道覆膜支架治疗小儿食管急性穿孔:单中心临床经验回顾分析

    作者:李爱琴;杨欣艳;盛剑秋;何玉琦;商一鸣;付蕾;王昕;余东亮;谢惠

    目的 采用食管覆膜支架(Sigma)治疗狭窄扩张时出现的小儿食管急性穿孔,分析覆膜支架治疗小儿食管急性穿孔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0年10月- 2012年5月进行食管狭窄扩张的病例,只纳入扩张过程中发现的小儿食管急性穿孔,收集的资料包括人口统计资料、病因、诊断、治疗方式、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 4例食管急性穿孔患儿,内镜操作过程中发现穿孔后,即刻放置食管覆膜支架堵漏,并给予广谱抗生素静滴及全胃肠外营养.次日钡餐造影观察堵漏情况,如果堵漏完全,可经胃管进食.支架平均放置14 d(10 d~21 d)后取除,平均住院时间为15 d(11 d~21 d),所有患儿均在放射线及内镜下证实食管穿孔痊愈.结论 腔内食管支架放置是治疗内镜操作过程中食管急性穿孔的有效方法,能迅速封堵瘘口,避免急诊手术,降低患儿病死率.

  • 消化系统症状为首要表现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例临床分析

    作者:樊荣荣;陆晓娟;王继恒;武子涛;李恕军

    目的 探讨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早期诊治,以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结果 3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钙、尿钙、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磷水平降低.CT及放射性核素扫描99mTc-MIBI有助于定位诊断,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措施.结论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要重视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监测,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Meta分析

    作者:张吉翔;董卫国;邱实;艾明华;王静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3月2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3名研究者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8个研究,5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总体有效率[OR=7.79, 95% CI (2.20,27.51),P<0.05]高于对照组,咳嗽症状缓解效率[OR =2.29,95% CI(0.83,6.35),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内镜检查好转率[OR=18.83,95%CI (1.86,190.60),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作用较对照组明显;但因纳入研究较少、质量参差不齐、样本含量小、各研究方法变异性大,建议临床上审慎选择使用;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

  • 当飞利肝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4例临床观察

    作者:亓民;张国强;王灵菊;臧珂;李国涛

    目的 探讨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应用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对照组64例应用护肝胶囊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且检测ALT、AST、B超及TG、CHO、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时发现两组间症状体征及ALT、AST、B超及TG、CHO、HS-CRP变化有明显差异.结论 当飞利肝宁不但可以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内脂肪沉积,而且可以降低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 粪便转铁蛋白和免疫粪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筛查中效能的比较

    作者:金鹏;武子涛;李爱琴;孟明明;李世荣;盛剑秋

    目的 评估粪便转铁蛋白(TF)和免疫粪隐血试验(IFOBT)在筛查结直肠癌中的效能.方法 筛查对象为1 943例无症状受试者.收集1次粪便标本,同时用于TF和IFOBT检测.两者任一结果为阳性,即通知受试者行结肠镜检查.分别计算TF、IFOBT和两者联合检测的性能指标.结果 共有1 737例受试者接受TF和IFOBT检查,其中251例(14.5%)至少1项结果为阳性.共有193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共发现3例结直肠癌和43例进展期腺瘤.与单独使用IFOBT相比,TF和IFOBT联合检测(并联)明显提高了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2.6%vs 1.6%,P=0.034).结论 TF和IFOBT联合检测能提高筛查时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

  • 1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益耀;何周桃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05年- 2011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115例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2 =0.38);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x2=17.47);胆源性SAP和非胆源性S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02);并发单个器官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17.84);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2=0.26).结论 老年、胆源性SAP、MODS是SAP的死亡危险因素.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支杰华;丁岩冰;吴健;邓彬;吴大成;王梅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lumor,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6月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8例,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治疗经过以及病理结果等,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病灶直径为0.8~5.8 cm,平均(3.3±0.75)cm,ESD手术时间为27 ~ 167 min,平均(71.0±22.6) min,ESD完整切除病灶45例(45/48,93.75%),穿孔3例(3/48,6.25%),其中1例大出血,l例食管患者ESD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经内镜下球囊扩张食管狭窄消失.所有病人均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内镜随访,1例患者见肿瘤复发.结论 ESD技术对较大病变可以整块切除,并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消化道SMT行ESD术是安全、有效的.

  • 血浆铜蓝蛋白在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的水平及意义

    作者:杨波;吴元凯;曹红;陈忠诚;高志良;柯伟民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时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衡量肝功能损害的严重性,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并比较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以及恢复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结果 肝豆状核变性(n=50)、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和恢复期(n=3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n=50)的MELD评分分别为11.1±6.5、20.4±4.2、10.9 ±4.9、9.6±9.8,血浆铜蓝蛋白分别为(0.065±0.036) g/L、(0.176±0.037)g/L、(0.210 ±0.056) g/L、(0.197±0.038) g/L;血浆铜蓝蛋白水平4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存在差异(F=111.4,P<0.001),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低于其他3组(P<0.001).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血浆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相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没有肝衰竭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浆铜蓝蛋白水平几乎正常.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血浆铜蓝蛋白水平仅轻度下降,随着肝功能衰竭的恢复,血浆铜蓝蛋白恢复正常.

  • 瘦素、脂联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与艾滋病HAART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鑫;肖江;宋淑静;郜桂菊;李兴旺;赵红心

    目的 探讨瘦素、脂联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与艾滋病HAART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 我们利用横断面观察研究,通过彩超检测发现艾滋病HAART后合并NAFLD的患者;这些患者和非NAFLD比较,探讨HAART后合并NAFLD的患者体重指数(BMI)、CD4细胞水平、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和抵抗指数、肝肾功能、瘦素和脂联素的变化;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HAART后合并NAFLD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在75例接受HAART患者中,发现25例NAFLD患者;在Logistic回归多变量回归分析模型中,瘦素水平(OR=2.88,P=0.001)和HOMA-ISI(OR =0.56,P=0.004)与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其中HOMA-ISI是艾滋病合并NAFL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艾滋病HAART后NAFLD的患者中,甘油三酯、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瘦素水平明显增高,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其中瘦素水平是艾滋病HAART后发生NAFLD的预测因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为保护性因素.

  • 益生菌对伪膜性肠炎TLR4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许亮;陆忠凯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伪膜性肠炎患者TLR4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2例伪膜性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和益生菌治疗组.观察两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和副作用的发生率.收集伪膜性肠炎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TLR4的表达量,观察益生菌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1)益生菌治疗组平均症状改善时间为(9.4±3.2)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2.6±3.8)d.益生菌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为9.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7.3%(P<0.05).(2)伪膜性肠炎患者TLR4表达量为0.732 ±0.08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92±0.020(P<0.01).经治疗有效后TLR4的表达明显下降,益生菌治疗组下降尤为明显,为0.306±0.057(P<0.05).结论 益生菌能有效治疗伪膜性肠炎,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的表达有关.

  • 认知治疗联合益生菌、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文珠;吴晓青;杨凌辉;王群英;宋健;姚萍;禹华伟;苏国强

    目的 本研究试图评价应用认知治疗联合益生菌、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clom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ns,D-I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罗马Ⅲ标准的90例D-IBS患者接受认知治疗、匹维溴胺(50 mg/次,3次/d)、双岐三联活菌制剂(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3种肠道固有菌的活菌制剂)(420 mg/次,3次/d)共8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和症状积分以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对粪便菌丛进行记数,对粪便中5种细菌进行培养并对集落形成单位进行记数;治疗前后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全结肠通过时间来评价结肠运输时间的变化;应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有81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对于D-IBS患者的治疗,认知治疗联合匹维溴胺、益生菌的总有效率达88.9%,症状改善明显尤其是对于腹痛、大便性状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维度的积分有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能够明显增加肠道双歧杆菌(P<0.01)和乳酸杆菌(P<0.05),明显减少肠球菌(P<0.01)和类杆菌(P<0.05),而肠杆菌无显著变化(P>0.05);结肠运输时间延迟显著(P<0.05).结论 认知治疗联合匹维溴胺和益生菌治疗D - IBS是安全、有效的.

  • 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贵庆;丁岩冰;吴健;余金玲;邓彬;姚光怀;王远志;关媛

    目的 分析急性非静脉曲张L消化道出血( 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NUGIB)病因构成、内镜下表现,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 2010年12月已确诊因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首次入院且资料完整的患者临床资料,共计858例.出院后随访30 d,并将死亡或出院后30 d为临床研究终点,回顾性分析ANVUGIB临床特征.结果 (1)老年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急性胃黏膜病变占老年组发病病因首位,而青、中年组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首位.(2)出血后行急诊胃镜(≤48 h)检查内镜下有出血征象明显多于>48 h的胃镜检查.(3)女性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比率明显高于男性,复合性溃疡比率较男性高,男性在胃溃疡、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食管癌和Mallory-Wiess综合征比率高于女性.(4)老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6.8%、0、1.9%),老年组再出血发生率高于青、中年组(9.3%、4.4%、4.9%).结论 ANVUGIB以高龄男性多见,青、中年组发病病因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首位,老年组发病病因以急性胃黏膜病变为首位.ANVUGIB老年患者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均高于青、中年组,急诊胃镜有助于ANVUGIB的诊断.

  • 脂肪性肝病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贾蓉蓉;汤茂春;胡国勇;郭传勇;王兴鹏;赵严

    目的 评估脂肪性肝病( FLD)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 000例受试者,采用较简便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 GerdQ)作为初筛GERD诊断标准,对人选者均进行腹部超声波等检查,分析FLD与GERD关系.结果 对2 000例患者利用GerdQ评估GERD诊断情况,有176例(8.8%)诊断为GERD,女68人(38.64%),男108人(61.36%);脂肪肝患者760例,患病率38.0%,在脂肪肝组中,男女性GERD症状的GerdQ阳性率分别为13.77%和12.24%,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脂肪肝人群发生GERD症状的患病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脂肪肝与GERD显著相关,控制脂肪肝发展可以降低GERD发病率.

  • 抑郁对大鼠结肠组织神经肽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玉龙;董海燕;董卫国;王高华

    目的 观察抑郁症对大鼠结肠组织中神经肽Y( neuropeptide-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Open-Fiell行为学评分方法,选取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抑郁模型组,利用长期不可预见的温和应激刺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PY和CGRP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糖水消耗量均减少,提示建模成功;结肠组织中NPY的含量显著降低[模型组(4.93±1.72) ng/g、正常组(13.49 ±4.76) ng/g,P<0.01];CGRP的含量显著增加[模型组(19.82±6.05) ng/g、正常组(8.43±3.32) ng/g,P<0.01].结论 抑郁症可能通过影响大鼠结肠组织中NPY和CGRP的释放而导致大鼠结肠的功能异常.

  • 非糜烂性反流病与功能性烧心

    作者:郑晓敏;李敏

    罗马Ⅲ标准提出了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功能性烧心(FH)的诊断标准,实际上,临床上有时很难区分NERD和FH.NERD和FH是两种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不同的异质性疾病,本综述结合目前研究进展,从食管内脏敏感性、食管动力、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疾病关系、症状特点及治疗效果方而阐述两者特点,并探讨其相互关系.

  • 肠息肉发生发展与诊治研究新进展

    作者:宋雯;赵梁;朱萍;陶文华;李曼蓉;王跃;朱海航;卜平

    有效的防治大肠息肉,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研究肠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吸烟、家族史等,并且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上也取得相关研究进展.肠息肉的癌变遵循腺瘤-癌序列,而且锯齿状病变作为一个癌变通路也逐渐被人们认识.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电切术切除肠息肉及服用药物与膳食进行治疗干预,其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肠息肉 发生 发展 诊治
  • PCT与早期ERCP术后胰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鸿;吕志武

    综述血清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PR)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在ERCP术后胰腺炎中的变化,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可能的原因及减少其发生的一些措施,提高ERCP的安全性.

    关键词: ERCP术后胰腺炎 PCT CRP
  •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结构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作者:吴瑞丽;孙自勤;魏志

    目的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与正常人的肠道细菌DNA指纹图谱,分析其肠道菌群的整体差异,并探讨UC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为临床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55例UC(30例活动期,25例缓解期)患者及15例正常人粪便标本,提取总基因组DNA,应用ERIC(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技术建立各组肠道细菌DNA指纹图谱,运用UVP凝胶电泳分析软件统计分析活动期UC、缓解期UC及正常对照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相似性.结果 活动期UC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指数H3=2.2080,而缓解期UC和健康人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848、2.8080,且活动期UC菌群丰富度较其他两组低(P1.3<0.001,P2.3<0.001),而缓解期UC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1.2=0.542).结论 UC活动期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较UC缓解期、健康人肠道菌群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UC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 瑞巴匹特预防葡聚糖硫酸酯钠诱发的小鼠结肠炎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初探

    作者:蒋青伟;杨晓鸥;钱家鸣;李玥;朱峰

    目的 近年氧自由基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过程中作用受到关注,一种新型的黏膜保护剂瑞巴匹特被认为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物.本文观察瑞巴匹特灌肠和灌胃治疗葡聚糖硫酸酯钠(DSS)诱发的小鼠结肠炎效果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 DSS予8周龄雄性BALB/c小鼠自由饮用7d制成小鼠结肠炎模型.予DSS前5d开始瑞巴匹特(45 mg/kg/d)灌肠或灌胃治疗直到造模结束,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测量小鼠体重、结肠长度,进行大体和病理评分,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核因子κB( NF κB)表达水平,RT - PCR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 γ)mRNA表达.结果 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瑞巴匹特灌肠和灌胃治疗组小鼠大体和病理评分显著改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NF κB活性明显降低,PPAR γ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瑞巴匹特可有效预防DSS诱发的小鼠结肠炎,其抑制炎症作用至少部分与清除氧自由基,从而维持局部PPAR γ表达和抑制NF κB活性有关.

  • 双气囊小肠镜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作者:李俊达;徐平如;王晓玲;黄群;何剑琴;夏韶华

    目的 探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怀疑或证实有小肠疾病的156例患者进行小肠镜检查,经口检查22例,经肛门检查32例,双侧对接检查102例.结果 小肠镜对小肠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为69.2%( 108/156),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变检出率高(83.3%),腹痛患者的病变检出率较低(51.7%),两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是小肠出血多见的病因(25.0%),其次为憩室(19.4%).黑便患者主要经口进镜检出(59.5%),鲜血便患者主要通过经肛进镜检出(74.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肠镜检查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作为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 症状性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谭韡;周巍;罗和生;陈继红;赵亮

    目的 探讨症状性十二指肠憩室病例的临床、内镜及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症状性十二指肠憩室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结果 共35例患者诊断为症状性十二指肠憩室,其中腹痛者15例、呕吐者2例、呕血或黑便者12例、黄疸患者6例,腹痛患者4例有反复发作史、黑便患者2例.所有病例中并发十二指肠憩室炎5例、急性胰腺炎1例、胆总管结石6例、肠梗阻1例、上消化道出血12例.35例症状性十二指肠憩室分别位于十二指肠球部9例、降部22例、水平部4例,其中单发25例、多发10例.经由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憩室13例、胃镜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ereatography,ERCP)7例,双气囊小肠镜2例、腹部CT检查4例.结论 十二指肠憩室症状不典型,对于不明原因上腹痛、消化道出血及胰腺炎患者,需考虑此病因,可行相关检查明确,治疗上除内科保守外还可以进行内镜下或者手术治疗.

  • 提高胶囊内镜检查质量的补救方法研究

    作者:谢惠;余东亮;杨欣艳;赵晓军;盛剑秋

    目的 胶囊内镜检查时,部分患者胶囊进入小肠后发现肠道清洁度较差,本研究拟通过采取补救清肠法,以期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的成功率及肠道清洁度.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 mL甘露醇+200 mL温水)、B组(50 mL甘露醇+100 mL温水)和C组(100 mL温水)3组,比较患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肠道清洁度.结果 A组和B组的患者肠道清洁度明显优于C组,A、B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小肠检查率A组为100%(30/30),B组为90% (27/30),C组70% (21/30).结论 采用50 mL甘露醇+100 mL温水进行补救清肠的方法,肠道清洁度好,全小肠检查完成率高,是较为理想的补救清肠方法.

  • 28例伪膜性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海红;付蕾;王昕;史久健;郭花;范如英;谢惠;李爱琴;李娜;盛剑秋

    目的 探讨伪膜性肠炎(PMC)的诱因、临床表现、结肠镜下特征、诊断及防治.方法 对我院2005年5月- 2012年5月收治的门诊和住院的共28例PM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出现腹泻,其中11例患者均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13例患者为老年多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致免疫力下降;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腹痛、腹泻症状.结肠镜检查表现为各段结肠黏膜不同程度地出现充血、水肿及密集点状黄白色微隆起斑块,表面覆有伪膜,其中轻度9例、中度15例、重度4例.所有患者停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后,均获得治愈或好转.结论 伪膜性肠炎常发生在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力低下患者,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 两次泛影葡胺鼻饲在判断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中的意义

    作者:赵力;牟东成;吴增安;杨国山;朱建平;王京文;谢朝

    目的 探讨两次泛影葡胺鼻饲在判断粘连性肠梗阻(ATO)手术指征中的意义.方法 对30例经胃管两次注入泛影葡胺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30例患者,其中7例经第2次泛影葡胺给药后24 h内肠梗阻缓解,4例患者因怀疑或出现肠绞窄征象改为手术治疗.其余19例经两次泛影葡胺给药后肠梗阻仍未缓解、但无绞窄征象的病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术中均发现了需要手术才能解决的粘连问题,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经两次泛影葡胺鼻饲后粘连性肠梗阻不能缓解者,尽管可能还未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也宜尽早手术.本研究结果为判断非绞窄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指征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

  • 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内镜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杜春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的内镜表现、相关病因及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检查确诊的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病因有手术史49例(毕Ⅰ式46例,毕Ⅱ式3例)占23.79%,合并胆囊疾患60例(胆囊切除术后32例,胆结石18例,慢性胆囊炎10例)占29.13%,不明原因97例占47.09%,H.pylori阳性者90例,阳性率43.69%.内镜以胃黏膜充血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胆汁附着.结论 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呈逐年增高趋势,胆囊疾患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检出率较高.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物不耐受及血清学标记物相关性分析

    作者:谢靖;王志红;付蕾;武子涛;韩英

    目的 分析本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UC的相关性及与p-ANCA、GAB的可能相关性.方法 按照《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对59例UC患者及5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p-ANCA、GAB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 59例UC患者中,出现食物特异性抗体IgG者51例,阳性率为86.44%.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范围的食物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CA阳性时出现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明显高于GAB阳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UC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与病变部位不相关.p-ANCA阳性的患者多存在食物不耐受.

  • 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陆晓娟;王晓伟;李恕军;杨欣艳;王继恒;赵晓军;李娜;王海红;付蕾;樊荣荣;盛剑秋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在中国人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例急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总结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在6例患者中,5例为老年女性(83.3%),1例为男性(16.7%).结肠镜下可见孤立或多发的直肠溃疡,呈圆形、不规则性,以及类似Dieulafoy病的溃疡,距齿状线5.7 cm.83.3% (5/6)止血成功,4例为局部针对性止血治疗,1例为局部治疗联合血管造影.死亡2例,1例因反复出血,行直肠切除术后第7天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1例止血成功,因基础疾病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但危及生命,应增强临床意识,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规范的解析

    作者:刘刚;韩洪秋

    溃疡性结肠炎(UC)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迄今我国已发布4版UC诊断治疗规范,这些版本在涉及UC诊断治疗的各个方面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体现了我国消化内科在UC诊治过程中对该病的理解不断深入、诊疗手段逐渐丰富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我国UC的外科治疗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包括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术式规范等多个方面.本文从诊断标准、诊断内容、疗效标准和治疗建议等方面对我国UC诊治规范的演变进行解读分析,并针对我国UC的临床现状进行总结,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工作方向进行展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