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英夫利西血药浓度的检测及疗效评价

    作者:范如英;盛剑秋;王晓伟;杨欣艳;王继恒;李恕军;李世荣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英夫利西(infliximab,IFX)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了解抗IFX抗体产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应用IFX治疗的14例难治性IBD住院患者,每例患者于应用IFX前空腹抽取血样1~4份,共获得血液样品31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全部31份血清中IFX血药浓度及其中的26份血清中抗1FX抗体产生情况,同时每个采血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Mayo评分,克罗恩病患者进行CDAI评分从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1次抽血时有17次患者有效,有效率为54.8%,IFX有效浓度为2.16~41.83 μg/ml,平均(15.79±13.87) μg/ml;14次抽血无效时IFX浓度为0.69 ~ 23.67μg/ml,平均(6.36±6.09) μ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9,P=0.025).26份血清样品检测了抗IFX抗体,结果显示1份3.8% (1/26)为阳性,其余25份均为阴性.结论 IFX疗效与其血药浓度呈正相关;抗IFX抗体产生率较低.

  • 农村彝族艾滋病患者腹水病因分析

    作者:李洪翠;何勇;李肖

    目的 探讨凉山州农村彝族艾滋病患者腹水的原因.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4年6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30例农村彝族艾滋病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10例(33.3%)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14例(46.7%),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2例(6.7%),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3例(10.0%),直肠癌伴腹腔转移1例(3.3%).结论 腹水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结核及肝硬化成为农村彝族艾滋病合并腹水的常见原因.

  • 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洁;沈强;潘勤聪

    目的 研究胆总管结石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其与胆红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同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明确诊断并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分析患者CA199、CA50、CEA、CA242、CA724与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血清CA199、CA50、CA242在胆总管结石患者阳性率分别为52.5%、23.8%、22.5%,并且随着胆红素水平上升而逐渐升高,经ERCP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血清CA724与CEA在胆总管结石患者阳性率极低.结论 血清CA199、CA50、CA242水平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较大,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后复查以与消化道肿瘤鉴别.而CEA及CA724在胆总管结石中变化小.

  • 熊果酸通过下调COX-2表达降低人胃癌HGC-27细胞侵袭能力研究

    作者:丰安;周青山

    目的 观察熊果酸对人胃癌HGC-2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GC-2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不同浓度(15、30、60 μmol/L)熊果酸处理HGC-27细胞24 h,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培养基,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酶-2(COX-2)及p-NF-κB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熊果酸可显著降低HGC-27细胞侵袭能力;经熊果酸处理后,MMP-9表达下调;熊果酸可抑制COX-2及其上游调控基因p-NF-κB的表达.结论 熊果酸可降低人胃癌HGC-27细胞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NF-κB、下调COX-2表达、降低MMP-9表达有关.

  • 原发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46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作者:黄月华;王燕婴;于凡;李硕;王莉莉

    目的 探讨原发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non-Hodgkin lymphoma,PI-NHL)的临床特征、影响预后因素及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05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6例PI-NHL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随访得到1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84.68%,3年OS为73.25%,5年OS为60.82%.手术+化疗及单纯化疗对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淋巴瘤PFS及OS均好于T细胞淋巴瘤.结论 肠道B细胞淋巴瘤生存率高于T细胞淋巴瘤,手术并不能提高PI-NHL患者生存率,且长期生活质量化疗组优于手术组.

  • 胃癌患者外周血Vδ2+ γδ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作者:仲芹芹;吕小婷;刘军权;陈复兴;费素娟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Vδ2+ γδ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胃癌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标记细胞表面分子,流式细胞术分析Vδ2+ γδT型细胞及其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7A(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的Vδ2+ γδ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δ2+ γδT细胞中分泌IL-17A的细胞比例为(5.2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3.48±1.76)%(P<0.05).胃癌组外周血IFN-γ+Vδ2+γδT细胞与TNF-α+ Vδ2+ γδT细胞比例分别为(46.24±20.01)%、(43.78±19.85)%,与对照组(60.10±20.75)%、(54.67±19.02)%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FN-γ和TNF-α的Vδ2+ γδT细胞比例显著减少,而分泌IL-17A的Vδ2 +γδT细胞显著增加.提示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可能与霄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呢醇X受体、瘦素及髓过氧化物酶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禹晶;张秉全;王燕颖;鲍红光;翟雅娟;王文斌;李秀荣

    目的 探讨法呢醇X受体(FXR)、瘦素(Lep)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并分析它们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eal time-PCR法检测胆管癌组、癌旁无癌胆管组和正常胆管组中FXR、Lep和MPO的表达.结果 FXR、Lep和MPO在胆管癌组、癌旁无癌胆管组和正常胆管组中均有表达.FXR在癌旁无癌胆管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组织(P<0.05),而在癌旁无癌胆管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Lep和MPO在癌旁无癌胆管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胆管癌组织(P<0.05),而在癌旁无癌胆管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FXR蛋白与Lep蛋白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r=-0.738,P<0.05),而FXR、Lep与MPO无相关性(P>0.05).结论 FXR、Lep与MPO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平衡及免疫应答等机制共同参与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为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Toll样受体2、4、5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

    作者:秦凯凯;黄俊谦;初蕾蕾;崔艳欣;黄新刚;姜相君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4、5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表达在H.pylori 相关的胃炎与胃溃疡(gastric ulcer,GU)病变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青岛市常住居民中慢性胃炎198例、GU 82例、对照组90名.根据快速尿素试验及Giemsa确定各组H.pylori感染率;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分析各组的各个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GU组、胃炎组、对照组三组之间的H.pylori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5,P<0.01).H.py-lori阳性组中TLR2、TLR4、MyD88及NF-κB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P<0.001);H.pylori一致时,GU组TLR2、TLR4、MyD88及NF-κB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胃炎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 H.pylori相关的胃炎与GU的发病可能与H.pylori通过TLR途径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有关.

  • 探讨早期适度液体复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启明;熊焕宏;朱思奇;叶凤丽

    目的 探讨早期适度液体复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以快速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适度液体复苏,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扩容达标时间、HCT、平均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UN、SCr、AST、ALT、TBIL、AMY及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心功能不全率、MODS、腹内压、腹内间隔综合征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体复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是液体复苏不可短时间内大量输入,需要适度.

  • 19例胰腺原发少见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作者:王道蓉;王玮;童旭东;占义军

    目的 总结分析胰腺原发少见肿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胰腺原发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经手术或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下穿刺病理证实的19例胰腺原发少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部9例,胰体4例,胰尾部5例,胰体尾部2例(其中1例患者胰头和胰体各有1个肿块)直径2.5 ~25.0 cm,平均(8.0±5.2)cm;临床表现为腹痛12例,反复发作低血糖1例,体表触及包块1例,无明显症状影像学发现占位3例,纳差1例,腹痛脂肪泻伴血糖升高1例;14例行手术完整切除,1例行姑息性手术,1例仅行剖腹探查肿块活检,2例放弃治疗,1例转院;17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1例死亡,2例失访.结论 胰腺原发少见肿瘤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辅助意义,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需辅以放化疗.

  •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群英;李建英

    目的 研究腹部计算机断层CT提示大肠肠壁增厚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部CT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腹部CT检查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13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随后的1个月内均行肠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结果 35例腹部CT提示大肠肠壁增厚并行肠镜检查提示为正常的患者中,肠壁增厚多位于右半结肠,与异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1例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病变部位多位于左半结肠(P =0.006).与良性疾病相比,便血、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恶性肿瘤(P<0.05).与非炎症性疾病相比,腹痛在炎症性疾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T提示为弥漫性肠壁增厚,多见于炎症性疾病(P <0.001).结论 腹部CT提示右半结肠壁增厚,多见于正常者;而左半结肠壁增厚,多见于恶性肿瘤者;弥漫性肠壁增厚,多见于结肠炎症性疾病患者.如腹部CT提示肠壁增厚伴淋巴结肿大或临床有便血者,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

  • 粪钙卫蛋白在炎症性肠病应用中的优势探讨

    作者:麻婧;吴开春

    目前对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和病程评估主要依靠内镜与活组织检查的有创手段.其他炎性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对IBD诊断、活动性及病程评价有很大局限性.粪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来源于中性粒细胞胞浆,其升高与肠道炎症活动相关,对IBD活动性判断、严重程度分级、病程复发预测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作用.此外,FC检测方法简单、无创、便宜、可靠,是IBD诊断的理想标志物.

  • 血清HBsAg定量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强;卓其斌;黄玉仙;陈良

    近年来,血清HBsAg定量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hea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广泛应用.血清HBsAg定量的基线水平和动态变化能够鉴别HBV感染自然史的不同阶段、预测HCC的发生风险、HBsAg清除的可能性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疗效,然而HBsAg定量在预测核苷(酸)类似物疗效方面的临床价值有限.本文对HBsAg定量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作一概述.

  • 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余光;罗和生

    新型的抗TNF-α制剂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是一种经皮下注射的重组人源性IgG1型抗TNF-α抗体.已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制剂有英夫利昔(Infliximab)、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赛妥珠单抗(Certolizumab)、那他珠单抗(Natalizumab)等,其中以英夫利昔应用时间长.生物制剂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患者可诱导和维持缓解,减少或停止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促进黏膜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阿达木单抗对英夫利昔单抗不耐受或失去应答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瘘管型CD患者的瘘管闭合.但随着生物制剂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及应用时间的延长,生物制剂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安全性倍受关注,本文对此作一概述.

  • 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1例报道

    作者:吴晓尉;杨妙芳;陆恒;李楠;汪芳裕

    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eile infection,CDI)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临床上易误诊为原有炎症疾病活动.现报道1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合并CDI.

  • 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食管腮裂囊肿1例报道

    作者:关月;张予蜀;张振玉;黄文斌

    腮裂囊肿是一种先天性胚胎发育不全导致的囊肿,可根据位置分为四类.其本身发病率较低,部位常见于口咽、鼻咽部及颈部,极少见发病于食管.本文介绍1例使用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ultiband mucosectomy,MBM)治疗位于食管黏膜下的腮裂囊肿,提示一种腮裂囊肿切除的新方式.

  • 直肠腺瘤性息肉混合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

    作者:王薇;付肖岩

    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的常见病变,腺瘤性息肉被看作是癌前病变.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以神经内分泌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性显示高度恶性行为.腺瘤性息肉内同时发现神经内分泌癌非常少见.应根据肿瘤大小及生物学特性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 奥沙利铂不同浓度和时间对诱导大肠癌细胞系SW480耐药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彩丽;徐倩倩;孙泽群;卢光新

    目的 采取两种方式体外诱导大肠癌耐奥沙利铂耐药细胞系,比较其耐药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低浓度长时间诱导法和高浓度短时间诱导法诱导大肠癌细胞系SW480,建立大肠癌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P)耐药细胞系SW480/OXP1和SW480/OXP2.CCK8法检测SW480、SW480/OXP1和SW480/OXP2耐药指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罗丹明123检测细胞膜泵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P-gp和E-cadherin水平.结果 SW480/OXP1对OXP、5-氟尿、顺铂耐药指数分别为10.34±0.35、3.32±0.52、2.76±0.26,SW480/OXP2对OXP、5-氟尿、顺铂耐药指数分别为7.89±0.62、2.78±0.37、2.1 ±0.23;SW480、SW480/OXP1和SW480/OXP2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0.50 h、36.64 h和35.87 h.SW480/OXP1和SW480/OXP2的G0/G1比率较亲本细胞上升,而S期比率较亲本细胞下降;正常SW480的罗丹明123排出明显缓于SW480/OXP1和SW480/OXP2.SW480/OXP1和SW480/OXP2的P-gp表达较SW480升高,且SW480/OXP1高于SW480/OXP2.SW480/OXP1和SW480/OXP2的E-cadherin表达均低于SW480,且SW480/OXP2低于SW480/OXP1.结论 OXP低浓度长时间诱导法和高浓度短时间诱导法都可使SW480产生多药耐药性,但是它们的特性仍有部分差异,应按照需要选择合适的诱导方式.

  • 转移性结直肠癌XELOX与FLOFOX6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观察

    作者:潘海燕;关晓东;张百萌

    目的 比较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FOLFOX6)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55例MCRC患者均存在远端器官的转移,均采用姑息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XELOX治疗组29例,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2次/d,第1~ 14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点滴,第1天;21d为1个周期.FOLFOX6治疗组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输注2h,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输注2h,第1~5天;5-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输注4~6h,第1~5天,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2个周期以上.按照RECIST指南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主要终点是疾病进展时间(TTP)、生存时间(MST),毒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常见毒性分级标准分为0~Ⅳ级.结果 XELOX治疗组疗效为51.7%,TTP为6.7个月,MST为14.5个月;FOLFOX6治疗组疗效为50.0%,TTP为7.3个月,MST为14.1个月,两治疗组三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比较,二者在引起手足口综合征和神经毒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ELOX治疗组易引发手足口综合征,但是均以Ⅰ-Ⅱ的轻度反应为主,只有1例重度手足口综合征,而FOLFOX6治疗组则易引起神经毒性,大部分以轻度反应为主.FOLFOX6治疗组存在3例Ⅲ~Ⅳ级的重度白细胞减少病例.结论 XELOX治疗组与FOLFOX6治疗组相当,FOLFOX6治疗方案毒副反应较大,XELOX治疗方案较为安全.

  • 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分期结肠癌患者血浆中的变化

    作者:孙雅丽;赵妍;杨艳;张明晖;马艳青;杨春洁;魏海波

    目的 检测不同分期结肠癌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析肿瘤分期与Hcy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结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赤峰医院经病理学(结肠镜)确诊的未行任何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试验组及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结果 经确诊的80例结肠癌患者中,Hcy升高者26例,平均值为(14.62±3.24) μmol/ml.对照组80名健康人中,升高者2名,平均值为(10.25±2.01) μmol/ml.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在Hcy升高的结肠癌患者中,随着肿瘤分期的升高,Hcy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确诊结肠癌的患者,Hcy有望成为结肠癌的标志物,能够辅助诊断、评价疗效、监测肿瘤复发.

  • 大肠癌复发转移相关因素的Logistic分析

    作者:杨茜;韩书文;刘慧;吉兆宁

    目的 探讨大肠癌复发、转移患者的相关因素,为大肠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大肠癌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患者复发、转移的情况.对患者的年龄、性别、Dukes分期、术后组织病理分化类型、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AFP、CA-199、CEA)、术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物(Ki-67、Her-2、APC、nm23、CEA)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ukes分期,分化类型,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术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物Ki-67、Her-2、nm23、CEA与大肠癌患者复发、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ukes分期,血清肿瘤标记物CEA,术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物Her-2、CEA与大肠癌患者复发具有相关性(P <0.05);Dukes分期、血清肿瘤标记物CEA、术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物Her-2与大肠癌患者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大肠癌的Dukes分期,血清肿瘤标记物CEA,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物Her-2、CEA可能是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有价值的指标.

  • 497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周智勇;董宏艳;马文敏;王宏;许青;曾源

    目的 了解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今后原发性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解放军第306医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同时选取非结直肠癌对照者,提取两组人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应用药物、既往病史、血脂等),所获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初步筛选出的与大肠癌发病相关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另外,针对肿瘤组病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和/或二甲双胍两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胆囊结石/切除、阿司匹林、胰岛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及二甲双胍为避免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病例组患者仅年龄与肿瘤分化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青年组低分化肿瘤比例高于老年组(P =0.008).而性别与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年龄与肿瘤部位、肿瘤部位与分化程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原发性结直肠癌青年患者恶性程度高于老年患者,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和/或二甲双胍可减少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生.

  • 结扎装置辅助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与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根源;郭晓红;施茜;李楚滨

    目的 探讨结扎装置辅助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ing device,EMSR-L)与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根治性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roendocrine tumors,r-NETs)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珠海市人民医院2011年-2014年经内镜局部切除的46例r-NETs患者.其中,EMSR-L 27例(EMSR-L组),ESD 19例(ESD组),比较两种术式治疗r-NETs的手术费用、手术时间、病变整块切除率、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EMSR-L组的手术费用明显低于ESD组(P=0.005);EMSR-L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P=0.007);两组的整块切除率均为100%;两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两组即刻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两组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两组均无消化道穿孔发生;术后随访观察1~3.5年,两组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EMSR-L是根治性治疗r-NETs的安全、可行、有效的局部切除方法,且手术费用低.

  • Bmi-1与结肠癌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作者:张泽锋;王启仪;沙卫红

    癌基因Bmi-1是多梳基因(PcG)家族中的一员,广泛表达于血液肿瘤和多种实体瘤.Bmi-1对肿瘤于细胞具有促进和维持作用,并通过PTEN-PI3 K/AKT等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上皮-间质转化(EMT),使细胞出现形态学和基因型上的改变.肿瘤干细胞和EMT也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肿瘤的形成、浸润和转移过程,并介导放化疗抵抗性.本文就Bmi-1与结肠癌干细胞和EMT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 JNK信号通路在胃泌素促进大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武平;茆家定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一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分为4个亚族,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就是其中的一个亚族,主要功能是将细胞外的信号传导至细胞内.胃泌素属于胃肠肽,具有营养性,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营养正常的胃肠道黏膜组织,使其生长,胃泌素分泌过度还会促进胃肠道肿瘤细胞的生长.本文对JNK信号通路在胃泌素促进大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 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张永镇;李兆申;蔡全才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大肠癌密切相关.同时,肠道菌群也是导致炎症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且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炎症在大肠癌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 舒普深腹腔注药治疗严重肝病腹水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发成

    目的 探讨严重肝病腹水感染采用舒普深腹腔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严重肝病腹水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舒普深腹腔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菌必治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54.5% (12/22)和95.5%(21/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4%(8/22)和68.2% (15/22)(P<0.05);研究组患者的完全好转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4.5%(1/22)显著低于对照组18.2% (4/22) (P <0.05).结论 严重肝病腹水感染采用舒普深腹腔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

  •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俊;黄绍萍;陆基华;殷科珊;樊贞瑜;唐荣;徐烈;程计林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患者的致病药物和临床特征,评价可疑药物与疾病的相关性,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9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种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时间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炎发生在用药后4周内多见(116/198,占58.59%).诱发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中,以中药(99/198,占50.00%)、抗结核药(48/198,占24.24%)、抗感染药(15/198,占7.58%)多见,其他导致肝损伤的药物还有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抗精神病药、降血脂药、降血压药、降血糖药、抗风湿药、抗真菌药、抗痛风药、胃药等(36/198,占18.18%).临床表现以肝细胞损伤型多(144/198,占72.73%),重度肝损伤占64.14%(127/198).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呈重度化趋势,尤其以中药比例居高,须警惕.

  • 炎症反应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岩磊;王林;李余发

    目的 探讨局部炎症反应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其在HC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观察82例HCC患者病理HE染色切片癌旁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评价残余肝的炎症反应,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其与HCC预后及肝炎、肝硬化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82例HCC患者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残余肝炎症反应程度是HCC的独立预后因素,炎症反应程度重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要明显短于炎症反应轻的患者(56.2个月vs85.3个月,P=0.003),且残余肝炎症反应程度与肝硬化密切相关.结论 肝脏炎症反应不仅促进了HCC的进展,而且也是肝炎和肝硬化等引发肝脏炎症因素的综合体现,对其的评价对HCC患者的预后更有预测价值.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监测乙肝大蛋白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瑞芳;张红云;田怡;张志峰;刘红;张曹庚;邓文宗;刘雨;施燕芬

    目的 评估血清乙肝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protein,HBV-LP)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恩替卡韦治疗120例CHB患者,分别于用药0周、12周、24周、36周、48周、72周、96周检测HBV-LP、HBV DNA水平.结果 在CHB患者中,HBV-LP及HBV DN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中,HBV-LP与HBV DNA降低呈一致趋势,HBV-LP的消减晚于HBV DNA(P <0.05).结论 血清HBV-LP检测是抗病毒疗效评估及治疗终点判断的有效指标.

  • 血清AFP和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

    作者:王松;方放;潘剑;陆恒;施慧;汪芳裕

    目的 检测不同程度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研究CHB病情对AFP和GP73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146例住院CHB患者血清,其中CHB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患者各30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26例,同时选取3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血清AFP、GP73.结果 AFP在CHB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而在CHB其他各组中均较对照组升高,在CHB重度组高(P<0.05).GP73在各组患者血清中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GP73在肝衰竭组中表达高,依次为CHB重度组、肝硬化组、CHB中度组、轻度组,肝硬化组与CHB重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52),在CHB轻度组、CHB中度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84).以20 ng/ml为cut-off值,AFP在所有CHB分组中均有阳性表现,CHB重度组(70.0%)及肝衰竭组(53.8%)阳性率高,其他依次为肝硬化组(26.7%)、CHB中度组(23.3%)、CHB轻度组(3.3%)和对照组(0);以150 μg/L为cut-off值,GP73在CHB轻度组与CHB中度组中阳性率分别为30.0%、36.7%,在CHB重度组、肝衰竭组及肝硬化组中稍高,分别为80.0%、61.5%、70.0%.结论 AFP和GP73在不同程度CHB患者血清中均可见升高,但受影响程度不一致,它们在用于肝癌诊断标志物时应排除不同程度肝脏炎症的影响.

  • NAFLD发病中基因FXR对PPAR-α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邱睿睿;周永健;聂玉强;杜艳蕾;李瑜元

    目的 观察法尼基衍生物X受体(FXR)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过程中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小鼠与FXR基因敲除小鼠分成4组,分别喂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TC、TG,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检测肝脏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血清指标均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肝脏HE染色见肝脏内有大量脂肪滴,部分可见炎症细胞聚集,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FXR基因功能缺陷可能通过上调PPAR-α的表达并改变其在脂质代谢中的功能而引起NAFLD的发生.

  • 人巨细胞病毒致肝炎综合征婴儿治疗前后外周血miRNA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唐文诗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致肝炎综合征婴儿治疗前后外周血miRNA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人巨细胞病毒致肝炎综合征婴儿3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择30名健康婴儿设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的各项mi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更昔洛韦敏感组的hsa-miR-433与更昔洛韦不敏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sa-miR-92、hsa-miR-96、hsa-miR-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更昔洛韦不敏感组的hsa-miR-433、hsa-miR-96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hsa-miR-92、hsa-miR-183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更昔洛韦敏感组的hsa-miR-183较治疗前显著上升,hsa-miR433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sa-miR-92、hsa-miR-96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致肝炎综合征婴儿治疗前后外周血miRNA水平出现变化,miRNA对肝炎综合征婴儿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