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25年间我院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变迁及治疗研究

    作者:张燕;王全楚;李娜

    目的 探讨1991年6月-2016年5月25年间我院肝脓肿临床特点及变迁.方法 将我院1991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肝脓肿患者180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A、B、C三组,对其发病年龄、致病因素、病原学、治疗方法、抗生素选择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 25年间,发病平均年龄逐渐升高,原发疾病以胆道疾病、糖尿病居多,其次为肝外伤、结肠炎等,培养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经皮穿刺引流结合抗感染治疗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方法.结论 25年间肝脓肿发病例数无明显减少;随着细菌耐药增加,抗生素逐年升级;治疗肝脓肿的关键在于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恰到时机的介入治疗等.

  •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罗哲;付山峰;闫志辉;王晓辉;于兰;钱欢欢;汪莹;崔立红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海军总医院住院的43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未出血组(372例)和出血组(63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症状、合并疾病、胃镜下表现等进行比较,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男性比例(87.3%)、吸烟者比例(36.5%)、服用NSAIDs或抗血小板聚集药者比例(42.9%)明显高于未出血组(69.1%、25.5%、26.6%).症状方面,出血组出现恶心(36.5%)、呕吐(36.5%)和少食(60.3%)的概率高,未出血组出现腹痛(78.8%)、腹胀(46.8%)、反酸(62.6%)的概率高.合并疾病方面,出血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25.4%)高于未出血组(13.7%).镜下表现方面,出血组溃疡平均直径[(0.6±0.2)cm]、活动期比例(98.4%)大于未出血组[(0.4±0.2)cm、63.2%];出血组患者Forrest分级为Ⅱc级、Ⅲ级的比例(14.3%、50.8%)小于未出血组(24.5%、7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腹痛症状是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保护因素,心血管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史、少食症状则是危险因素.结论 关注性别、吸烟、NSAIDs或抗血小板聚集药、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并注意辨别临床症状和镜下表现,对防治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重要意义.

  • 槲皮素逆转结肠癌耐药细胞SW480/OXP耐药性研究

    作者:李彩丽;成丹;孙泽群;刘岳

    目的 观察槲皮素(Quercetin,Que)对结肠癌耐药细胞SW480/OXP耐药性的逆转,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诱导结肠癌耐药细胞SW480/OXP,用10 μg/ml、20 μg/ml的Que处理SW480/OXP细胞,CCK8法检测对其耐药性的影响,罗丹明123检测细胞膜泵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DR1及E-cadher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gp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0 μg/ml Que及20 μg/ml Que对SW480/OXP的逆转倍数分别为2.25和3.08.经Que处理的SW480/OXP细胞中罗丹明123残余荧光强度大于SW480/OXP细胞.以10μg/ml和20μg/ml Que处理后,MDR1/P-gp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下降,E-cadher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则上升.结论 Que可逆转SW480/OXP的耐药,可影响P-gp的功能,降低MDR1/P-gp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可诱导耐药细胞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

  • 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抗体芯片检测及分析

    作者:邵军;王志鑫;王虎;张灵强;李衍飞;阳丹才让;任利;侯立朝;周瀛;王海久;樊海宁

    目的 应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并分析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泡型肝包虫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标本各3份,利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血清样品中炎症因子的水平,采用AAH-INF-G3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血清中多种炎症细胞因子(CSF-2/3、IL-1α、IL-2、IL-6、IL-8、IL-12p70、IL-13、IL-15、IL-17A、MCP-1/2、MIG、IFN-γ、TNF-α/β、TGF-β)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Fold change>2,<0.5;信号值>400).其中IL-1α、IFN-γ、TNF-α/β等细胞因子升高(2倍以上),IL-12p70、MCP-2等细胞因子下降(3倍以上).结论 免疫调节相关炎症因子可能参与泡型肝包虫病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揭示泡型肝包虫病免疫逃逸机制的重要切入点.

  • 胰腺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曹晨;宋欣;王利群;张凭

    目的 探讨胰腺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胰腺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组织学形态观察,并借助免疫组化进一步对血管肉瘤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大体上为灰白色结节状,切面呈灰白色,质地中等,显微镜下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多边形,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弥漫分布,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高表达CK、CD31、CD34和Vimentin等,血管和间叶分化,肿瘤高度恶性.结论 胰腺上皮样血管肉瘤具有高度侵袭性,转移迅速,预后差,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必须首先与发生于该部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如癌、转移癌、恶性黑色素瘤、其他肉瘤等鉴别.

  • 外周血Th17、Treg细胞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尚瑞;吴军;郑雪皎;卢光新;杨艳果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 中Th17、Treg细胞水平和IL-17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Th17和Treg在UC和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IBD患者100例,其中UC患者50例,CD患者5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比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IL-17和Foxp3 mRNA 水平的变化.结果 CD患者组外周血 Th17 细胞比例为(2.01±0.59)%,UC 患者外周血Th17 细胞比例(4.55±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为(6.08±2.10)%,UC患者为(3.27±0.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组IL-17 mRNA水平约是CD患者的4.5倍;UC患者组Foxp3 mRNA水平约是CD患者的0.4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与Treg细胞比例在UC和CD中有显著性差异,可为临床UC和CD提供新的诊断方法,从而提高UC和CD诊断的正确率.

  • 早期经口进食对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赵茂晶;张咏梅;任娜娜;杨莉;陈飞;刘汉梅;宋凌霞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早期经口进食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FMRS、万方、CNKI、维普、CBM,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6年3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6篇文献,共569例AP患者,试验组276例,对照组293例.入院至开始经口进食时间(MD=-1.29,95% CI:-1.63~-0.96,P<0.00001)、总住院时间(MD=-3.14,95% CI:-4.48~-1.79,P<0.0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复发率(OR=1.08,95%CI: 0.60~1.96,P=0.79)、进食后的腹胀率(OR=1.24,95%CI: 0.68~2.27,P=0.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炎症性肠病患者IL-6、sICAM-1及chemerin改变及与自主神经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波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及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水平改变,及其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5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49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L-6、sICAM-1及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卧立位血压差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握力试验的血压反应、卧立位心率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sICAM-1与卧立位血压差、卧立位心率差均呈正相关,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与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与IL-6、sICAM-1及chemerin水平升高、交感神经功能增强、迷走神经功能减弱有关,IL-6、sICAM-1与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有正相关性.

  • ECHS1和PKM2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曾伟;高鹏;朱小三;戴益琛;陈章兴;谢军培;詹晓娟;张如

    目的 探讨ECHS1和PKM2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7例胆管癌及其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ECHS1和PKM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种蛋白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ECHS1和PKM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8.8%和64.7%,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17.9%和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HS1和PKM2 蛋白与胆管癌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无相关性,而与胆管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生存时间有相关性.结论 ECHS1和PKM2蛋白表达水平与胆管癌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密切.

    关键词: 胆管癌 ECHS1 PKM2 预后
  • 内镜下均一胃黏膜颗粒样改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张林;侯艳红;李楠;朱建华

    目的 探讨内镜下均一胃黏膜颗粒样改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比胃黏膜颗粒样改变与普通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表现、H.pylori感染率、胆汁反流内镜检出率等分析胃黏膜颗粒样改变的临床特点.127例接受过内镜检查的胃黏膜颗粒样改变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单纯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的四联根除H.pylori、质子泵抑制剂加抗胆汁反流药物治疗,并比较各组治疗效果.

  • 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新进展

    作者:梁文杰;陈晶;杜雅菊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许多类型的细胞与细胞因子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近,对参与肝纤维化的细胞和细胞因子分子机制有了新的认识.终止肝纤维化的过程,可能会逆转晚期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很多研究已更好地阐述肝纤维化所涉及的细胞和细胞因子分子机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的中心事件,辅以其他基质来源的细胞.确定不同类型细胞的相互作用,揭示细胞因子对这些细胞的调节机制,会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细胞及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 急性胰腺炎评分系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映媛;黄华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常见消化系统急重症之一.20%~30%会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病情凶险、并发症多、预后差.早期进行评估及合理治疗,能大大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节约医疗资源,减少住院费用,对AP患者诊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常用的Ranson、APACHEⅡ、CTSI评分系统,及近年有学者提出的PANC-3、JSS、HAPS、POP等评分系统,各有利弊.本文对现有的AP评分系统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胆管损伤后胆管重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植;LIU Chunfu

    胆管损伤后的胆管重建在临床应用中仍然是一道难题.随着近年来大量自体组织修复胆管的研究和尝试,游离自体组织、带血管蒂的自体组织等在临床应用上也取得了极大进展.随着组织工程学与高分子材料的飞速发展,胆管损伤修复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现针对胆管损伤后进行修复过程中所采用的组织作一概述.

    关键词: 胆管 组织 修复
  • 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潜在靶点LRG1研究进展

    作者:孙德聪;石燕;吕瑶;王艳荣;闫欢;闫文姬;韩全利;戴广海

    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alpha-2-glycoprotein 1, LRG1)是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 LRR)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参与粒细胞分化、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等过程.LRG1在病理组织、体液外泌体、血液、脑脊液等处的异常高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炎性肠病等的发生发展相关.目前,多个研究均显示LRG1在恶性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拮抗LRG1的作用后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亦被抑制.LRG1可能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LRG1目前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述.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肿瘤 LRG1
  • 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珍;LV Zhiwu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腺的急性炎症状态,可能涉及胰腺周围组织或远隔器官系统.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其总体病死率为20%.SAP患者一旦发生器官衰竭及感染性坏死,病死率则分别提高到30%和32%,且通常在1周内死亡.目前对SAP的治疗临床上强调个性化综合治疗,应首先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并针对不同情况合理选择微创或手术治疗.本文就近年来SAP的临床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 以发热为首发表现的肝癌疑似肝脓肿1例报道

    作者:董晓锋;王全楚

    肝癌及肝脓肿均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肝癌较为少见,现对1例以发热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肝癌疑似肝脓肿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报道.

    关键词: 发热 肝癌 肝脓肿
  • 9例强制戒毒人员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体会

    作者:李欢;龙辉

    目的 总结强制戒毒人员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方法,提高强制戒毒人员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9例强制戒毒人员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患者不配合治疗,未能取出异物,其余8例经内镜治疗均顺利取出异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强制戒毒人员上消化道异物的种类、所在部位及其就医心理均存在特殊性,在治疗中,要采取合理治疗方法对待这一特殊群体,以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 罗马Ⅳ功能性肠病诊断标准的修改对我国的影响

    作者:方秀才

    罗马Ⅳ强调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FBD)是一组具有相同病理生理机制的连续症状谱,这种概念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FBDs中普遍存在的重叠和转换现象.罗马Ⅳ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删去了"腹部不适",调整了功能性腹泻等疾病的诊断频度阈值,提出功能性腹胀和腹部膨胀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各种特异性FBD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国人FBD的临床表现特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罗马Ⅳ诊断标准.

  • BANC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素敏;王浩联;何倩倩;李东颖;张金平;李建生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癌组织中BANC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检测BANCR在92例ES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BANC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BANCR 在67.4%(62/92)的ESCC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为2.046±0.160,癌旁组织相对表达量为0.447±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NCR的高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P=0.015)、肿瘤大小(P=0.022)、淋巴结转移(P=0.032)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远处转移等无关;BANCR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较BANCR低表达组缩短(PFS,P=0.006;OS,P=0.040).结论 BANCR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BANCR的异常表达与肿留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BANCR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提示其可能参与ESCC的进展及转移.

  •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伴发低钾血症的原因分析

    作者:陈炫;孔金艳;于湘澧;王娟;段欣欣

    目的 分析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中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16.09%(126/783).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与利尿剂的使用、流失过多、摄入不足等有关,利尿剂的使用为主因,占所有患者的47.62%(60/126).结论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病程期间易出现低钾血症,通过预防各种诱发因素,如加强血钾监测,重视饮食指导,合理补钾,能够有效预防和及时纠正低钾血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 食管基线阻抗值在鉴别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烧心中的应用

    作者:郭晓旭;罗茜;王潇潇;艾洁;任素琴;王巍峰;郭明洲;杨云生

    目的 分析中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和功能性烧心(FH)患者食管基线阻抗(BI)的特点,并寻找佳截断值鉴别非糜烂性反流病 (NERD)和FH.方法 筛选2014年10月-2016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就诊的反酸或烧心患者共150例,终纳入122例,分为三组:NERD组69例、反流性食管炎(RE)组39例和FH组14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和24 h食管pH-阻抗监测及质子泵抑制剂试验.分别对各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上方3、5、9、15和17 cm(通道z6、z5、z3、z2和z1)的BI值进行分析.结果 NERD组各个通道食管BI值均显著低于FH组 (P<0.001),但均显著高于RE组 (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可得出区分NERD和FH的食管远端BI佳截断值为2 415 Ω(灵敏度为79.7%,特异度为92.9%).NERD及RE组的酸暴露时间(AET)均显著高于FH组;NERD组和RE组的A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RD和RE中食管BI值均与AE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49、-0.536,P<0.001).结论 食管远端的BI值2 415 Ω可用于鉴别NERD和FH.GERD患者食管BI值降低与食管酸暴露程度相关.

  • 色素内镜-食管多原发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丽;张晓梅;孙刚;孟科;任荣荣;闫斌

    目的 分析不同内镜检查方法对食管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esophageal carcinoma,MPE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行胃镜检查经病理诊断证实为食管鳞癌或食管鳞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资料,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esophageal carcinoma, SMPEC)的识别效果.结果 1 084例食管肿瘤患者中,SMPEC占10.52%(114/1 084).白光、卢戈氏液染色、单用NBI观察以及卢戈氏液与NBI联合检出MPEC所占比例分别为6.01%、17.59%、10.91%、16.79%,卢戈氏液组、联合组MPEC检出率高于白光组与NBI组.在114例SMPEC患者中,共发现病变236个,其中进展期食管癌150个,食管早癌86个,四组食管早癌构成比分别为17.65%、46.34%、21.05%、52.81%,卢戈氏液组、联合组早癌检出率明显高于白光组和NBI组.结论 卢戈氏液食管染色及卢戈氏液联合NBI进行观察比单独应用白光及NBI更易检测出SMPEC,尤其是食管早癌.

  • 右旋雷贝拉唑钠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炎性因子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作者:桂元;王砾;詹继东;李娥;黄沁;徐芳

    目的 探讨右旋雷贝拉唑钠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炎性因子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只SPF级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贝拉唑钠组(4 mg/kg)、小剂量右旋雷贝拉唑钠组(2 mg/kg)和大剂量右旋雷贝拉唑钠组(4 mg/kg),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4组建立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食管炎指数、食管炎抑制率、炎性因子及VIP表达水平.结果 大剂量右旋雷贝拉唑钠组食管炎指数明显低于雷贝拉唑钠组,抑制率明显高于雷贝拉唑钠组(t=3.725,7.595,P<0.05),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均明显低于雷贝拉唑钠组(t=2.054,6.386,P<0.05),VIP明显低于雷贝拉唑钠组,P物质(SP)明显高于雷贝拉唑钠组(t=2.826,3.162,P<0.05);小剂量右旋雷贝拉唑钠与雷贝拉唑钠食管炎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旋雷贝拉唑钠有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及VIP的表达,提高兴奋性多肽类神经递质的表达来发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相同剂量条件下,右旋雷贝拉唑钠作用效果强于雷贝拉唑钠.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中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变化

    作者:郑洁;贾彦彬;党彤

    目的 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肠道中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ifficile)含量的变化,探讨IBS与C.difficile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收治的IBS患者30例,同时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粪便中C.difficile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IBS患者及各亚型患者肠道C.difficil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可能与C.difficile无相关性.

  •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遗传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任海霞;罗和生;王倩;马静静;唐勤彩;严淋;陈炜;全晓静

    目的 评价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2016年10月)、Web of Science(-2016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6年10月)、万方数据库(-2016年10月)、维普数据库(-2016年10月),应用Stata 11.0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以病例组与对照组 IL-10各种基因模型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Egger's 检验和Begg's检验偏倚.结果 共 10 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病例组1 147例,对照组1 304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 IL-10-1082、IL-10-819、IL-10-592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地区为亚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上述位点的多态性在不同地区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1082、IL-10-819、IL-10-59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IBS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 音乐疗法对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翠华;邱晓惠;宋艳燕;王晓芬;倪欣;金世柱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功能性胃肠病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FGI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音乐干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面情绪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试验组治疗4周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FGID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埃索美拉唑和替普瑞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卫东;钟晓琴;庄新英;纪红梅;李安庆;李鑫鑫;王瑞才;朱建友;李延青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和替普瑞酮对H.pylori阴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者症状评分及胃肠道嗜酸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基线时对FD 患者进行腹部症状问卷调查、胃镜检查、病理学检查、H. pylori 检测.对H. pylori 阴性者行埃索美拉唑或替普瑞酮治疗.第2 周和第6 周分别行腹部症状问卷调查,部分患者第6 周末复查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第2 周末时埃索美拉唑组和替普瑞酮组的症状均较基线时明显改善.第6 周末时埃索美拉唑组症状评分较基线时也明显改善,但替普瑞酮组未见显著改变.第6 周末时埃索美拉唑组较替普瑞酮组的症状显著减轻.治疗前后埃索美拉唑组与替普瑞酮组在胃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集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埃索美拉唑对H. pylori 阴性FD 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替普瑞酮.埃索美拉唑和替普瑞酮均不影响H. pylori 阴性FD 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集簇率.

  • 心理应激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肠黏膜孤啡肽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鑫;巨伟;李武良;李萍;李鑫

    目的 检测心理应激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肠黏膜孤啡肽受体(ORL-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心理应激对IBS大鼠的影响.方法 8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只,实验组采用束缚应激的方法制作IBS动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鉴定.实验0、1、2、3、4周时两组分别随机取出8只大鼠,在近端结肠(距回盲部2 cm)处取2块黏膜,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R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ORL-1蛋白,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ORL-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应激1周时高,2~4周逐渐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理应激引起大鼠IBS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其影响大鼠肠道肠黏膜孤啡肽受体(ORL-1)mRNA及蛋白表达量相关.

  •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及脑-肠轴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立亚;刘畅;汪芳裕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其以反复发作腹痛和腹部不适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但又缺乏诊断器质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依据.尽管其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新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态紊乱、脑肠轴调控失常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及脑-肠轴与IBS发病的关系作一概述.

  • 睡眠障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作者:康婷婷;刘纯伦

    睡眠障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影响,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脑肠肽、内脏高敏感性及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对于伴睡眠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规治疗联合抗焦虑或抑郁治疗/心理干预可能是有益的.

  •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萌;李岩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功能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和排便习惯的改变.肠道菌群紊乱是IBS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通过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补充益生菌、艾灸刺激调节肠道菌群和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均能对IBS的症状起到缓解作用.本文就IBS、肠道菌群紊乱和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IBS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脑肠肽及焦虑、抑郁在便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窦迎春;许倩倩;孟欣颖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IBS)是常见的慢性便秘的原因.FC与C-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便秘可能与脑肠肽的异常代谢及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的干扰有关.本文就脑肠肽与焦虑、抑郁的相互作用及导致便秘发生的机制作一概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