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HMGB1 siRNA对缺氧复氧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胡畔;郭凡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siRNA对缺氧复氧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A/R组(缺氧复氧培养)、A/R+siNC组(转染Control siRNA后,缺氧复氧培养)和A/R+siHMGB1组(转染HMGB1 siRNA后,缺氧复氧培养),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HMGB1、NF-κB p65和IκB-α、Bcl-2和Bax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LDH含量.结果 A/R处理能够引起GES-1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LDH含量升高,Bcl-2和IκB-α蛋白表达下降,HMGB1、Bax和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HMGB1 siRNA则能够抑制A/R的作用,升高GES-1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LDH含量,上调Bcl-2和IκB-α 蛋白表达,下调HMGB1、Bax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 缺氧复氧可引起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中HMGB1表达升高,下调HMGB1表达可明显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CTLA-4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颜敏;瞿新

    目的 分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接受肝移植术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硬化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按是否分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均留取肝组织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CTLA-4基因,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测序,检测受体CTLA-4基因多态性,分析CTLA-4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关系.结果 本组肝移植术9例复发,复发率为19.57%,复发时间(8.41±1.6)个月;复发患者术前HBV DNA浓度及术后HBsAb滴度均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其CTLA-4+49位点携带AA型基因频率及CTLA-4启动子1661 A/G位点携带AG+GG基因型频率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术后HBsAb滴度(OR=2.178)、携带GA基因型(OR=3.041)、携带AG+GG基因型(OR=2.126)均与乙肝相关性肝硬化肝移植术后复发有关.结论 术后HBsAb滴度改变、CTLA-4+49位点及1661位点基因多态性均可导致乙肝相关性肝硬化肝移植术后复发.

  • 改良的粪便脱落细胞富集方法的富集效率分析

    作者:张静宜;杨静;邹明;何玉琦;盛剑秋

    目的 分析改良的粪便脱落细胞富集方法的富集效率.方法 对收集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或高危人群的清肠导泻液采用改良富集方法富集脱落细胞,对收集到的细胞悬液提取总DNA和RNA,利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标本中内参基因表达(β-actin和RNU6),通过PCR扩增曲线分析富集效率,建立脱落细胞质量控制体系流程.结果 102例样本粪便脱落细胞富集悬液提取总DNA和RNA后内参基因β-actin和RNU6检测信号均为阳性,细胞富集率为100%.结论 改良的粪便脱落细胞富集方法的富集效率高,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后确定样本可进行后续的标志物验证.对脱落细胞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够简单、快捷地鉴定粪便脱落细胞的质量,为进一步行粪便细胞早诊标志物检测提供基础.

  • 门静脉血Angiopoietin-2 mRNA定量检测与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少平;胡亚华;张海;何仁胜;张惠芳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的表达量与其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89例CRC患者术前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表达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年.分析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表达量与CRC患者异时性肝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异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前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无异时性肝转移患者(P均<0.01).CRC患者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术后复发、术后生存期长短密切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表达量均与CRC异时性肝转移相关(χ2=4.082,7.389;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两者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131,9.625).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术后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均<0.05).结论 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的表达量与CRC患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征及异时性肝转移、预后密切相关,其对异时性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比外周血Ang-2 mRNA高,可成为CRC术后预后的评价指标.

  • 前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低位直肠侧向发育肿瘤的治疗价值

    作者:刘晓岗;阳运超;张仁翼;胡晓;陈子洋

    目的 探讨前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低位直肠侧向发育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前向推进方式行ESD切除的25例低位直肠LST患者,记录病变内镜特征、操作时间、完整切除率、术中搏动性出血、穿孔、术后病理、随访结果等.结果 25例共25处病变一次性成功切除,病变平均长度4.5 cm,平均累及范围1/2周.病变延续至齿状线者占88%(22/25),病变大于2/3周者占36%(9/25),病变累及全周者占4%(1/25).病变内镜分型:结节混合型占52%(13/25),颗粒均一型占48%(12/25).操作时间30~180 min,平均118 min.术中搏动性出血5例,均于内镜下止血成功.无穿孔发生.术后少量便血6例,发热4例,无迟发性穿孔发生.术后病理提示轻–中度异型增生1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黏膜内癌4例,合计早期大肠癌占60%(15/25).标本基底累及1例,无黏膜下层累及病例,合计内镜下完整切除率96%(24/25).随访期9~27个月,平均18.5个月,25例患者随访至今无病灶残留或复发.术后直肠狭窄1例,但可耐受,未作镜下治疗.结论 低位直肠LST累及齿状线者多见,但黏膜下浸润少见,内镜干预可行.前向ESD切除低位直肠LST可有效克服肛管直肠角的解剖不利因素,提高切除效率和安全性,减少病变残留或复发,应作为低位直肠LST保肛治疗的首选.

  • 细胞角蛋白18与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建;朱礼尧;冯伟广;刘兴祥;陆卫平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水平与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32例CHC合并T2DM(CHC+T2DM组)、78例非合并T2DM的CHC患者(CHC组),采集人体学资料并开展空腹血糖、ALT、AST、脂代谢指标、胰岛素、CK18-M30水平、HCV RNA载量及HCV基因型等检测,以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同时运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 elastography,TE)测量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并进行APRI评分.结果 CHC+T2DM组基因1b型所占比例、血清胰岛素、CK18-M30水平、HOMA-IR、LSM及APRI评分均显著高于CHC组(P<0.05).CHC+T2DM组HOMA-IR与APRI评分、LSM及血清CK18-M30水平均呈正相关(r=0.91、0.84、0.71,P=0.00);血清CK18-M30水平与APRI评分及LSM也呈正相关(r=0.89、0.76,P=0.00).结论 合并T2DM的CHC患者血清CK18-M30水平、IR和肝纤维化程度均高于单纯CHC患者,血清CK18-M30水平不仅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还可反映机体IR水平.

  • 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

    作者:沈潇然;叶峰;党旖旎;张国新

    目的 研究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far upstream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FUBP1)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H.pylori引起FUBP1表达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pylori阴性和H.pylori阳性胃炎组织中FUB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国际标准测序株H.pylori 26695及其提取的LPS分别刺激AGS、SGC7901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UB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使用H.pylori和H.pylori-LPS灌胃,构建小鼠感染模型,于灌胃结束后4周、8周取小鼠胃黏膜组织,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UBP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H.pylori阳性组织中FUB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H.pylori阴性组织,FUBP1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刺激AGS和SGC7901细胞后FUBP1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且呈时间依赖性,H.pylori-LPS刺激细胞后,FUBP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降低,但无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动物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H.pylori组和H.pylori-LPS组的FUB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UBP1在H.pylori相关性胃炎中表达下降,H.pylori和H.pylori毒力因子LPS均能诱导FUBP1下调,FUBP1可能成为评价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感染的一个潜在指标.

  • 探条扩张及支架置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反流性食管狭窄的特点分析及效果评价

    作者:唐玉芬;何玉琦;盛剑秋

    目的 探讨内镜引导下探条扩张联合支架置入及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反流性食管狭窄的特点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8月在陆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的18例小儿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食管狭窄内镜下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扩张次数及其效果.结果 吞咽困难症状改善程度与食管狭窄直径相关,治疗后狭窄直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次数越多,症状改善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食管支架置入术可减少扩张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但对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胃底折叠术可减少扩张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对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小儿反流性食管狭窄安全、有效,联合支架置入术、胃底折叠术可提高扩张治疗效果.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

    作者:胡玲珍;陈志芬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价值.方法 比较不同肠道疾病及IBD患者不同情况时SAA变化,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SAA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临床活动度、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的关系.结果 功能性肠道疾病及IBD患者中,CRP升高组与CRP正常组、ESR升高组与ESR正常组SA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白细胞升高组与白细胞非升高组S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的全结肠组与部分结肠型组、低白蛋白组与白蛋白正常组、CD患者小肠结肠型组与小肠型组SA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及UC患者SAA分别与CRP相关.结论 SAA是一种与IBD患者CRP相关并有利于反映其不同临床活动度、病变部位、CRP、ESR及UC患者白蛋白变化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 幽门螺杆菌与结直肠腺瘤发病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陈丹丹;吴克俭;周婷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同时完成H.pylori检测和结直肠镜检查的患者354例,分为腺瘤性息肉组(n=146)、增生性息肉组(n=100)、对照组(n=108),分析H.pylori感染与结直肠腺瘤之间的关系.并回顾收集到的关于H.pylori感染与结直肠腺瘤发病关系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腺瘤组与增生组,增生组与对照组之间H.pylori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与对照组组之间H.pylori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a分析纳入31项研究,腺瘤组8645例,对照组16305例,腺瘤组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pylori感染会增加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

  • 食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生;陈东风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B细胞淋巴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MALT淋巴瘤在全身很多部位均可发病,主要在胃肠、胆道多见,发生于食管者临床罕见.本文从食管MALT淋巴瘤的发病情况、病因研究、临床表现、诊治进展等方面进行概述.

  • 非心源性胸痛诊断策略

    作者:王虹;顾而立

    非心源性胸痛(noncardiac chest pain,NCCP)是指一类在排除心脏原因后仍无法与缺血性心脏病鉴别的反复发作的胸痛.NCCP是一种消化科常见且棘手的临床问题,需要针对性地诊断评估症状产生的潜在原因.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NCCP常见的食管源性病因,其次是功能性胸痛和食管动力障碍.质子泵抑制剂、上消化道内镜、无线pH胶囊和pH-阻抗可用于确定GERD引起的NCCP.高分辨食管测压是确定NCCP食管动力障碍的主要工具,阴性诊断结果提示功能性胸痛.

  • 误诊为心衰的胃癌并肺癌性淋巴管炎1例报道

    作者:陈南云;潘云虎;傅萍;吴依霖;徐谦

    胃癌并肺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 lymphangitis carcinomatosa,PLC)的首发症状及体征表现为心衰的病例极为少见,本文就1例以心衰症状就诊的胃癌并PLC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临床分析,供临床医师参考,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及降低死亡率.

  • 胃黏膜下占位的恶性腹膜间皮瘤1例报道

    作者:蓝国儒;阮戈冲;马志强;葛郁平;姚方;李骥

    间皮瘤原发灶多为胸膜、腹膜、心包及睾丸鞘膜,其中以胸膜为常见.首发转移灶为消化道、表现为胃黏膜下占位的腹膜间皮瘤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腹水起病,存在胃黏膜下占位的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治经过.

  • 少见十二指肠球部间质瘤1例报道

    作者:吴振;胡彦建;胡彦华;林雨佳;吴德全

    十二指肠球部间质瘤位置较特殊,临床少见,诊断和治疗较困难.本文对1例十二指肠球部间质瘤的诊治进行报道,探讨手术切除范围和术前留置鼻胆管的作用.

  • 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简佑容;陈世耀

    目的 探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全临床事件发生的影响,分析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98例,其中Child-Pugh A级56例、B级37例、C级5例.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包括脉搏波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测.根据有无舒张功能不全分为两组进行随访,预期随访6~12个月,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全临床事件发生(死亡、再出血、肝衰竭、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肝移植).Kaplan-Meier曲线评估生存率,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全临床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98例患者中,58例(59.2%)被诊断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截至随访终点,3例(3.1%)患者死亡,均发生在异常组,主要死因为肝功能衰竭.异常组与正常组全临床事件发生率、消化道再出血、累计未发生全临床事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得出HVPG(HR=1.148,95%CI:1.066~1.237,P<0.001)、心率(HR=1.097,95%CI:1.003~1.201,P<0.05)、NT-proBNP(HR=1.002,95%CI:1.000~1.003,P<0.05)是影响全临床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只将心血管相关指标代入,心率(HR=1.055,95%CI:1.004~1.108,P<0.05)、NT-proBNP(HR=1.001,95%CI:1.000~1.002,P<0.05)是全临床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并未显著增加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相关的全临床事件发生.门脉压力、心率、NT-proBNP是全临床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加强对这些指标的动态监测,早期干预可能改善预后.

  • 肝硬化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时期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陆申新;陈世耀;王剑;胡国华;丁红

    目的 探究肝硬化患者外科断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发生时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20日于我院普外科住院行断流手术以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次破裂出血的18岁以上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信息,对于术后有血栓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血栓发生时期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82例患者.至2015年10月16日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2.85个月(5.47~93.77个月).82例患者中有61例(74.4%)血栓发生于围手术期;21例为出院后随访过程发生血栓.围手术期血栓中,有63.9%(39/61)的患者发生了再通,16.4%(10/61)的患者血栓无变化,19.7%(12/61)的患者血栓加重.随访期间发生血栓的患者再出血率47.6%(10/21)较围手术期血栓患者的再出血率9.8%(6/61)更高(P=0.015,HR=3.716,95%CI:1.294~10.673),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影响患者再出血的因素(P=0.032,HR=1.055,95%CI:1.005~1.108);随访期间血栓患者及围手术期血栓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断流手术后长期随访期间发生门脉血栓的患者术后的再出血率高于围手术期发生血栓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循证案例: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的治疗选择

    作者:杨凯奇;曾晓清;陈世耀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尽管诊断和治疗方式不断改善,静脉曲张出血的死亡率仍然较高.对于未进行适当二级预防的患者,1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更高.根据指南进行二级预防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对1例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案例,就其循证医学背景下的二级预防治疗的选择进行探讨.总结该患者首次治疗失败的经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高危人群应详细评估其危险因素,包括Child分级、HVPG水平、内镜检查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CTA检查,并基于此进行危险分层.除指南推荐的TIPs治疗选择之外,对存在胃壁、食管壁外巨大血管池患者,内镜治疗不宜作为首选推荐,包括TIPs在内的其他方法应优先考虑.

  • 主动干预对肝硬化高危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首次出血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刘楚;马丽黎;曾晓清;王剑;李锋;陈世耀

    目的 描述临床实践中肝硬化患者首次出血预防现状,评价主动干预对患者出血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单中心、回顾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肝硬化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按有无进行出血一级预防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析未干预原因,比较两组出血率和死亡率.结果 研究纳入95例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52.6%)和45例(47.4%),中位随访时间为15.97和15.49个月,干预组较对照组的出血率明显减少(4.4%vs 30.0%,P=0.001).合并胃静脉曲张(P=0.055,HR=4.282,95%CI:0.971~18.891)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干预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4.4%vs 22.0%,P=0.011).结论 肝硬化高危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首次出血的一级预防率较低,合并胃静脉曲张是首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主动干预减少首次出血与死亡.

  • 血清炎症标志物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相关性的临床评价

    作者:黄晓铨;张瑞;蒋颖溢;刘成凤;陈世耀

    目的 通过评估外周血炎症标志物水平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的相关性,探索其作为无创诊断对门静脉高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因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并行HVPG压力测定的患者,分析肝功能Child评分、MELD评分、外周血IL-1β、sIL-2R、IL-6、IL-8、IL-10和TNF-α等相关指标与HVPG的相关性,并探究潜在标志物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134例进行HVPG测定和炎症指标检测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HVPG平均值为(16.0±0.5)mmHg,其中有104例(77.6%)患者HVPG≥12 mmHg.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肝功能Child评分、外周血sIL-2R和TNF-α与HVPG呈正相关性(P<0.05),与年龄、MELD评分及其他炎症标志物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发现,仅sIL-2R与HVPG独立相关(r=0.416,P<0.0001).在诊断HVPG≥12 mmHg时,IL-2R的AUC值为(0.772±0.044)(95%CI:0.686~0.857,P<0.0001),临界值为475 pg/ml,敏感度为51.9%,特异度为93.1%,阳性预测值为96.4%,阴性预测值为35.1%.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外周血sIL-2R浓度水平与HVPG呈独立正相关,可能作为门脉压力无创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 腹主动脉瘤肠瘘合并消化道出血5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佳;王梦然;肖瑶;谭曼红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肠瘘合并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登记的5例腹主动脉瘤肠瘘合并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5例患者以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表现,病情凶险,内镜检查阳性率不高,4例患者腹盆腔CT检查有特异性表现,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术后2 d死亡,1例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死亡率高达40%.结论 对存在腹主动脉瘤、有腹主动脉瘤手术史、反复消化道出血、腹部或腰背部疼痛、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腹主动脉瘤肠瘘,并及时进行鉴别诊断,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 循证医学指导我国肝病临床研究和实践

    作者:王吉耀

    循证医学已经应用于我国肝病领域指导临床和研究.本期报道了从临床问题出发,用循证医学理念和临床流行病的方法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开展肝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病因研究和制定临床指南的案例和体会.只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才能产生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成为对患者进行诊治的依据.临床实践指南是临床医师常用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南制定的规范化才能保证指南质量.在应用指南时要让医师和患者充分了解指南的推荐意见并结合患者意愿和实际情况加以实施,增加依从性.将佳的临床证据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及患者意愿作出临床诊治决策是循证医学的精髓.

    关键词: 循证医学 肝病
  •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循证临床研究

    作者:高虹;王吉耀

    在肝病的临床研究中开展循证医学可以给临床医师提供临床决策的依据.服用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的植物导致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的确诊比较困难,即使进行创伤性检查,也易误诊.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开展病因学、诊断和预后的研究,结合实验室检查,确定了含PAs的植物是HSOS的病因之一,且PAs的代谢物吡咯与蛋白质的加合物可以作为PAs导致的HSOS的诊断标志物和预后的指标.这些研究经历提示,必须带着临床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不同方向进行顶层设计,并在研究过程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提供可靠的结果.

  • 从循证医学看《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的制定和价值

    作者:于乐成;陈成伟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是我国关于药物性肝损伤诊治、预防和管理的首部系统规范的指南,其制定过程遵循WHO临床指南写作规程,推荐意见均基于严谨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证据评估和分析.该指南不仅显著促进了我国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治和研究的规范化,也反映出了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药物肝毒性的预测和预防,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的EBM研究加以探索和论证.随着《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体系》(AGREE-China)的发布,及相关EBM证据的不断积累,必将推动指南的修订和完善.

  • 用循证医学观点看食管胃静脉曲张处理中的争议

    作者:黄晓铨;陈世耀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常见、凶险的并发症,如何预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临床决策的关键.在合理选择患者、评估各种治疗措施的优点与不足、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法选择时,常发生很多争议.本文就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如何进行一级预防治疗,对已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预防再出血的内镜下治疗选择及特殊状态静脉曲张患者的综合管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对不同患者不同疾病阶段进行全面评估,预测各种治疗方案的获益风险比,才能为患者选择佳的治疗方案.

  • 乙肝防治指南在我国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思考

    作者:丁叶舟;王晖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仍是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近年来乙肝防控效果显著.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乙肝防治指南,促进了乙肝的筛查、预防和抗病毒治疗的规范化;其临床应用成果也加速了新型抗乙肝方案和药物的研发,使患者获益,并终实现消除乙肝的目标.

  • 用循证医学理念构建和管理全球大的乙肝高流行区慢加急性肝衰竭高危患者队列

    作者:张艳;尹珊;顾闻怡;李海

    良好的设计、严格的质量控制是构建和管理全球大的乙肝高流行区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高危患者队列的关键,是获得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前提.从切实的临床问题出发,基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经验,制定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是该ACLF高危患者队列得以成功建立的根本.落实人员培训、定期质量核查、可追溯的原始资料获取、严格的标本管理制度等措施,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保障研究的质量,是获得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必备条件.在循证医学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慢(加急)性肝衰竭联盟(Chinese CLIF Consortium)成功完成了第1项Chinese CANONIC研究,完成了中国大型的ACLF患者队列及世界上大型的HBV相关ACLF患者队列建设.

  • 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

    作者:胡伏莲;张声生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994 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癌因子,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中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同时也是胃癌高发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一个临床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卫生层面的健康管理大问题,本共识的制定对我国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防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