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위장병학화간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09
  • 国内刊号: 41-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段芳龄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Barrett's食管(BE)研究进展

    作者:吴诚;施斌;朱樑

    Batter's食管是指食管下段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如受累长度>3 cm称为长段BE(Short-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LSBE),<3 cm称为短段BE(Long-segment Barrett′sesophagus,SSBE).BE是食管腺癌和部分贲门癌的癌前病变之一,近年来Barrett相关食管腺癌(即BAD)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文就这一疾病韵若干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GLP-1在摄食和胃肠道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作者:孙圣斌;侯晓华

    早期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作为一种肠道肽,具有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释放作用,后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亦发现它的存在,消化道和脑中的GLP-1行使着多种生理功能,包括传递神经信号,调节摄食和饮水,调节体温和能量代谢,抑制胃肠分泌和运动,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等.本文主要从GLP-1的合成与分泌,在脑中的分布,GLP-1对摄食和胃肠运动的影响,以及其临床应用潜力对它进行阐述.

  • 神经肽与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丁炎波;邹开芳

    神经肽是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又存在于胃肠道的肽类激素,也称做脑肠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肽在许多胃肠疾病中发挥着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未明,神经免疫因素一直是UC研究中比较活跃的部分,脑肠肽与UC的关系一直倍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UC存在神经肽的紊乱.本文就近年来几种神经肽如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P,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与UC的研究做一综述.

  • 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庆琳琳;李建生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在原有微血管(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基础上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的毛细血管[1].20世纪70年代初,Folkman首先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的概念[2],并得到大量实验结果的证实[3,4],目前这一概念已经形成1共识.本文综述肿瘤血管生成特点、调控及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进展.

  • EC细胞与胃肠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余跃;侯晓华

    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EC细胞)是一种数量多、分布广的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它散在分布于从胃至直肠的黏膜中,是APUD细胞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前,由Heiden-hain首次予以描述,而后这种细胞也被发现于肠道,遂命名为EC细胞.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新的5-HT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的不断合成和发现,以及对EC细胞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C细胞、5-HT及其受体参与了病理和生理状态下的胃肠道运动、感觉和分泌功能的调节,从而使EC细胞与5-HT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热点.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内脏敏感性改变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章菲菲;莫剑忠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胃肠病学重要的课题之一,它包括一组异源的症候群.据统计,因该病就诊的人数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0%,占消化系统门诊的50%以上,大约有20%~40%的成年人存在消化不良症状.

  • 射频能量传递术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宁;刘玉兰

    胃食管返流病(Gastroesophn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反食等.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长时间反流可导致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严重并发症和食管外临床表现.

  • 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

    作者:曹艳菊;屈昌民;袁群;王社论;梁淑文;杨欣;张文辉

    目的观察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培菲康胶囊对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患者随机分至A组(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果胶铋四联治疗组)和B组(四联加培菲康治疗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判断根除H.pylori疗效.依据腹泻症状、粪便常规及镜检结果判定肠道菌群失调.结果A、B两组疗法均有较理想根除H.pylori疗效,根除率分别为92.19%、96.8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四联治疗组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四联加培菲康组(P<0.05).A组中55岁以上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35.29%)明显高于55岁以下患者(12.77%,P<0.05);与A组比较,B组老年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明显下降(10.53%,P<0.05).结论培菲康胶囊能有效地防治老年人根除HP治疗所致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 胃黏膜脱垂与慢性胃炎关系探讨

    作者:朱元民;刘玉兰;张艳

    目的研究胃黏膜脱垂(prolapse of gastric mucosa,GMP)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选取二组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①慢性胃炎组,均符合1996年悉尼慢性胃炎诊断标准,并除外胃、十二指肠溃疡性疾病及十二指肠球部变形者.共103例,男57例,女46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8.9岁.②对照组:同期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未发现胃、十二指肠存在活动性炎症、溃疡等病变表现,亦为103名,男60名,女43名.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7.3岁.结果①共69例(33.5%)存在GMP,其中慢性胃炎患者及对照组中分别为43例(41.7%)及26例(25.2%),慢性胃炎组中GMP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GMP在各年龄组,男女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GMP患者中Helicobecter pylori检测阳性率(10.7%)显著低于GMP阴性患者H.pylori检出率(26.2%)(P<0.05).④43例伴GMP的慢性胃炎中胃窦条状红斑(30.2%)、食管炎(16.3%)均高于60例不伴GMP中相应比例(10.0%,P<0.01;3.3%,P<0.1).结论GMP与慢性胃炎相关,胃窦条状红斑为特征性表现,GMP患者易合并食管炎;GMP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GMP患者H.pylori感染率较低.

  • HBV基因型和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与肝损伤的关系探讨

    作者:吴国栋;李少华;苏传真;刘昌华;王文虎

    目的了解HBV基因型在荆州地区的流行病学状况;探讨HBV基因型和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对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和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检测.结果本地区基因型以B型和D型为主,分别为31.4%和24.4%.其它为:A型3.5%,C型18.6%,B、C混合型11.6%,B、D混合型10.5%.结论HBV基因型在本地区分布有其独特之处,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在C型发生频率高于B型,有显著性差异,但与D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V基因型及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与肝损伤彼此间无明显相关性.肝损伤可能主要与机体免疫等相关,HBV变异仅起次要作用.

  • 质子泵拮抗剂对14C-UBT的影响及其校正方法

    作者:樊宏伟;范亚硕;孙晓

    目的探讨质子泵拮抗剂对14C-UBT的影响及其校正方法.方法49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分别口服泮托拉唑40 mg和雷贝拉唑10 mg共14天.于用药第14天测定14CO2 DPM值,HP阴性患者口服柠檬酸液200mL(含4 g柠檬酸)后再次测14CO2 DPM值.结果泮托拉唑组和雷贝拉唑组分别有25.9%(7/27)及31.8%(7/22)出现阴性,且两组14CO2 DPM值较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服用柠檬酸后13/14例HP阳性,但其14CO2DPM值仍低于服药前(P<0.05).结论质子泵拮抗剂对14C-UBT的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但可通过口服柠檬酸的方法得以校正.

  •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基因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分析

    作者:马军;程香普;段芳龄;韩有志;张玲;郭敏

    目的探讨p16基因的甲基化改变和p16蛋白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10例,石蜡包埋标本33例,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14例(Edmonson分级),p16蛋白检测用免疫组化法(ABC),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用甲基化特异PCR(MS-PCR)法.结果HCC p16蛋白缺失率65.1%(28/43),而癌旁组织缺失率11.5%(3/26),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Ⅰ~Ⅱ级HCC p16蛋白的缺失率与Ⅲ级相比明显较低(P<0.05).p16蛋白阳性的15例HCC标本,均未检出基因甲基化,p16蛋白缺失的28例标本,有19例检出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率44.2%.10例癌旁肝组织有1例基因甲基化,HCC和癌旁组织相比甲基化率有明显差异(P<0.05),基因甲基化与p16蛋白缺失明显相关(P<0.01).各级HCC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16蛋白缺失与HC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低分化的HCC和p16蛋白缺失有关,p16蛋白在判断其恶性程度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基因的甲基化可能是p16基因在HCC中的主要失活方式,HCC分化程度和p16基因甲基化之间有密切关系.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分析

    作者:张宏;王简;盛剑秋;张渊志;李世荣

    目的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收集69个HNPCC家系(符合Amsterdam标准Ⅱ33个、Japan标准24个、Bethesda指导原则1~3项12个),对其进行分组和比较分析.结果69个家系共有癌症277人,肠癌213人,肠外癌64人.HNPCC癌患者中位年龄为46岁.发病高峰年龄为40~49岁.共有两代以上垂直传递家系65个,占所有家系的94.2%.肠癌患者中(右)半结直肠癌占62%.共有多原发癌33例,占癌患者的11.9%.共有肠外癌64人,占癌患者的23.1%,其中胃癌、子宫内膜癌分别占癌患者的6.5%和4%,列前两位.结论HNPCC家系与SCRC相比具有发病年龄轻、垂直传递、肠外癌发病率高、肿瘤谱广、常见多原发癌、好发于右半结直肠的特点.某些特点与西方国家不完全相同.

  • 脂肪酸合成酶FASE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凤鸣;易粹琼;陈涛;叶建明;钱伟

    目的研究胃癌中脂肪酸合成酶(FASE)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157例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FASE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多种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FASE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1.3%)明显低于胃癌组织(72.6%,P<0.05).FASE表达与性别、年龄、Lauren's分类和组织学分型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Borrmann's分类、侵袭深度、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无关(P>0.05).FAS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277).结论FASE表达主要发生在胃癌的早期阶段,它不能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指标.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部痛觉功能区域的变化

    作者:沈骏;诸琦;袁耀宇;张仲伟;陈克敏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BOLD-fMRI)技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颅内痛觉功能区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并比较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2002年1月~2004年2月期间,参照罗马Ⅱ诊断标准纳入6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4例,男19例,女25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3.07±8.44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6.22±14.64岁.直肠注气试验记录感觉阈值和感觉评分;功能性磁共振(fMRI)分析直肠扩张30ml、60ml、90ml和120ml时颅内痛觉功能区扣带前皮质(ACC)、脑岛皮质(IC)、额前皮质(PFC)及丘脑(THAL)的激活面积和强度.结果腹泻型IBS患者排便急迫和疼痛阈值显著低于便秘型患者和正常志愿者(P<0.05);腹泻型IBS患者在直肠注气90ml和120ml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高于正常志愿者(P<0.05);便秘型IBS患者直肠扩张120ml时额前皮质、右侧丘脑兴奋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腹泻型IBS患者直肠扩张120ml时右侧脑岛皮质、额前皮质和右侧丘脑的兴奋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所有IBS患者直肠扩张90ml时脑岛皮质、直肠扩张120ml时脑岛皮质、额前皮质和丘脑的信号变化幅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fMRI是一种较为直观且准确观察脑功能活动变化的脑显像技术,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直肠扩张刺激引起内脏感觉过敏.两种亚型IBS患者中枢的脑岛皮质、额前皮质和丘脑在直肠注气刺激时大脑痛觉功能区的兴奋面积和强度均增高,因此上述区域可能是参与内脏感觉的主要部位.

  • 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作者:王永华;黄启阳;窦艳;赵卡冰;杨云生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病因、诊断、误诊原因、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7例嗜酸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报道41例患者的资料,分析EG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误诊原因及治疗预后.结果EG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内镜下胃肠粘膜呈充血、糜烂为主,误诊原因:1.嗜酸性胃肠炎为临床少见病;2.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3.特殊检查不能有效的提示.肌型属罕见型.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好,作用迅速.结论EG临床表现多样性、无特异性;易误诊,肌型属罕见型,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好,作用迅速.

  • 天祝与兰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对比研究

    作者:曹萍;卢启明;张岫兰;张丽萍;姜瑞;李淑兰;陈翔;马惠民;石丽清;马庆蓉;杨钢

    目的比较甘肃天祝县与兰州市两地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并考察各种相关因素对其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Helicobacter pylori-IgG抗体金标渗滤斑点法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1780例20岁以上居民的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天祝县H.pylori感染率76.8%,显著高于兰州市的58.4%(P<0.01).汉藏两族及男女两性相比,其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Hp感染与饮水源显著相关,饮用自来水者感染率显著低于饮用池塘/沟渠/河水和井水者(P<0.01.H.pylori感染与人均年收入、碗筷洗刷情况、便后洗手和上消化道症状相关(P<0.05).结论天祝和兰州两地区的H.pylori感染率均较高,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H.pylori感染与饮用水源、生活卫生习惯、经济状况和上消化道症状等流行因素显著相关.

  • 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凌;罗和生;李曦;李凡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生长抑制情况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细胞增生抑制实验(MTT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丁酸钠对HT-29细胞株的生长和对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丁酸钠能抑制HT-29细胞株增生,并降低VEGF表达水平.结论丁酸钠能够降低VEGF的表达水平,提示可用作抗血管生成物质降低肿瘤细胞侵袭力.

  • 胃息肉的临床特征总结

    作者:王晶桐;马丽萍;黄勇;刘玉兰

    目的总结内镜下胃息肉形态学特征、病理类型分布并分析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我院自1998年至2002年胃镜下确诊胃息肉患者及对照组(慢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的内镜下资料、病理资料、H.prlori相关检查资料(包括尿素酶、病理H-E染色、e呼吸试验、血清H.pylori抗体检测).以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1.3%的胃息肉患者年龄在50~70岁之间,山田Ⅰ型息肉占65.6%,64.7%的息肉直径小于0.5cm,炎性息肉占75.9%,腺瘤性息肉仅占1.28%;胃息肉患者中H.pylori的感染率为53.2%,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为8.2%,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息肉的好发年龄为50~70岁,在形态上以山田Ⅰ型多见,直径多<0.5cm,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多见;H.pylori感染与炎性息肉相关;未发现胃息肉患者伴随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增高: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低,胃息肉癌变率低.

  • 肝细胞癌高表达基因片段P02的全长RACE扩增和序列分析

    作者:GAO Tianhui;段芳龄;周云;朱武凌;韩娜;李蔚

    目的扩增肝细胞癌高表达基因基因P02的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运用SMART 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扩增P02的5'和3'末端cDNA,对RACE PCR产物作TA克隆,碱裂解法抽提阳性克隆质粒,酶切和PCR验证目的片断的插入,Sanger双脱氧链中止法测序,利用BLAST、基因探索者等生物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拼接,获得全长cDNA,利用在线预测软件预测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获得865bp的全长cDNA序列,其开放读码框长172个氨基酸,与TPT1基因高度同源,是一个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明了、与生长相关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预测提示:该基因产物可能是一个位于细胞膜的与生长相关的裂解酶.结论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成功克隆扩增了长865bp的P02全长cDNA序列,为进一步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肝硬化大鼠肠道动力的变化及机制

    作者:朱金照;许其增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肠道动力及其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2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的变化,同时测定大鼠血浆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生长抑素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空肠组织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生长抑素分布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大鼠小肠动力明显减弱(P<0.01),血浆及空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含量及分布明显增加(P<0.01或P<0.05),P物质的含量及分布则显著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减退与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生长抑素的变化有关.

  • 匹维溴铵对人离体横结肠肌条的作用

    作者:李彩丽;徐三平;侯晓华

    目的本研究探讨匹维溴铵对人体横结肠环行和纵行肌条的作用机理.方法取人体手术切除后的横结肠环形和纵行肌条,放入盛满krebs液的灌流肌槽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匹维溴铵,记录其收缩活动的变化.并用乙酰胆碱收缩肌条,再观察不同浓度的匹维溴铵对乙酰胆碱拮抗效应.结果匹维溴铵在10-9浓度即可以使人横结肠环形肌和纵行肌离体肌条的收缩波波幅降低频率减慢(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并可以降低乙酰胆碱刺激产生的收缩波的波幅和频率(P<0.05).结论匹维澳铵可以抑制人离体肌条的收缩活动,并可以抗乙酰胆碱对肌条的收缩作用.

  • 交感神经和肌间神经丛在胃电刺激调控胃慢波中的作用

    作者:孙圣斌;柳锋霖;王华枫;钱伟;侯晓华

    目的研究胃交感神经及肌间神经丛在电刺激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确定胃电起博的神经机制和作用环节,为今后起搏器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1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各5只.全部大鼠植入浆膜电极,电刺激组大鼠行胃电刺激至胃慢波被完全控制.植入电极组不行电刺激.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和脊髓后角C-fos蛋白表达.结果电刺激组大鼠胃慢波全部被完全控制,所需能量为270±80.6 ms,2 mA.2组大鼠脊髓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均未见C-fos阳性神经元,而后角浅层均见散在C-fos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植入电极组胃窦肌间神经丛未见C-fos阳性神经元,电刺激组胃窦肌间神经丛可见C-fos阳性神经元.结论适宜参数的胃电刺激可完全控制大鼠胃慢波.肌间神经丛参与胃电刺激调控胃慢波,而交感神经则无明显作用.

  • 焦虑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以及行直结肠扩张后血清皮质酮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兰玲;陈玉龙

    目的内脏高敏感性是肠易激综合征(1BS)症状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焦虑可能与内脏高敏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焦虑对大鼠直结肠敏感性的作用以及血清皮质酮与内脏高敏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焦虑组两组,通过对大鼠行空瓶刺激2周建立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情绪应激模型.造模期间,观察大鼠的攻击、探究和修饰三种行为,对其进行情绪性行为学分析.造模结束后,以腹部回缩反射(AWR)评分为指标观察大鼠对直结肠气囊扩张(CRD)的反应性,评估内脏敏感性.然后将两组各随机分为扩张组和非扩张组,对扩张组行CRD,并取血清,对血清皮质酮定量测定.结果空瓶刺激期间,同对照组相比,焦虑组探究、攻击行为明显增多,修饰行为减少(P<0.01).焦虑组在20 mmHg、40 mmHg、60 mmHg和80mmHg的扩张压力下的AW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皮质酮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各组扩张后皮质酮水平较扩张前仅有轻微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焦虑对IBS内脏高敏起一定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并非单一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轴)来实现,推测还可能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NE浓度的改变有关.

  • 地龙2号对大鼠肝纤维化α-SMA、TGF-β1、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洪;陆亚琴;刘顺英;张治国;陈平圣;安艳丽

    目的研究地龙2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龙2号大剂量组和地龙2号小剂量组,8周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TGF-β1、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地龙2号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α-SMA、TGF-β1、及TIMP-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MMP-13表达显著升高.结论地龙2号抑制大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形成可能与其降低α-SMA、TGF-β1、TIMP-1蛋白表达并促进MMP-13蛋白表达有关.

  • 己酮可可碱对小鼠TNBS结肠炎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张炳勇;吕愈敏;洪天配;李军;张玲;董秀云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小鼠TNBS(三硝基苯磺酸)肠炎的作用.方法通过直肠给予雄性BALB/c小鼠TNBS诱导结肠炎,应用PIX对其进行治疗,6日后收集结肠标本评价结肠炎症程度.结果直肠内给予BALB/c小鼠TNBS后可造成小鼠结肠炎性改变:FTX治疗可使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重量和炎症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PTX治疗可使TNBS肠炎模型小鼠肠道炎症减轻.

  • 小鼠十二指肠运动中NO对NA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王晓敏;胡还忠;余承高;马立群;汪长东;田琴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对离体小鼠十二指肠肌条收缩幅度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NA作用的影响;探讨NO和NA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方法用器官浴槽孵育离体小鼠十二指肠肌条,以肌张力收缩幅度抑制比为指标观察NA对肌条收缩幅度及NO对NA作用的影响.结果NA对肌条的收缩幅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浓度1.2×10-4~1.2×10-8mol/L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其中1.2 × 10-8mol/L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Arg对肌条的收缩幅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浓度2×10-2~2×10-6mol/L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除2×10-6mol/L组外,其余各浓度的L-Arg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用无反应剂量2×10-6和2×10-3mol/L的L-Arg孵育标本后加入NA,浓度为1.2×10-5,1.2×10-6,1.2×10-7,1.2×10-8mol-L的NA对肌条收缩幅度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单独NA组的作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1.2×10-4mol/LNA组与单独NA组的作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别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剂L-NNA、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抑制剂ODQ、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phentolamine)均使NA对肌条收缩幅度抑制效应明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NA对小鼠十二指肠肌条收缩幅度有抑制作用.NO可以增强NA的抑制效应,可能是促进了NO的释放.

  • 睡眠剥夺对大鼠胃运动及其神经中枢的影响

    作者:黄裕新;王景杰;秦明;杨琦;王旭霞;刘震雄

    目的观察急性睡眠剥夺对胃排空及支配胃运动的神经中枢电生理活动的影响,为防治因睡眠剥夺对胃排空引起的胃动力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步实验,应用电生理学的方法,观察延髓中与胃运动密切相关的孤束核(nucleus tractussolitary,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 nerve,DMV)中神经元细胞放电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浆膜法检测胃电的变化.结果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不断延长,延髓中与胃运动密切相关的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中神经元细胞放电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情况.在睡眠剥夺的第一周,迷走神经复合体的放电明显增加,胃电活动却呈现初始增加,逐渐减低状态,但无明显规律;而在睡眠剥夺的第二周,迷走神经复合体的放电呈现抑制状态,胃电活动呈现紊乱状态.结论急性睡眠剥夺对大鼠的胃运动影响明显,同时对支配胃运动的神经中枢亦有显著影响.

  • 辣椒素对电针调控胃运动的影响作用及意义

    作者:王景杰;黄裕新;秦明;王键;邱建勇;饶志仁

    目的探讨辣椒素毁损感觉神经生长的情况下,对电针调控胃运动的影响作用及意义.方法电针刺激经辣椒素干预大鼠足三里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生理的方法,检测原癌基因c-fos在中枢延髓的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中的表达以及中枢延髓的孤束核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中神经元细胞放电频率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浆膜法观察胃电的变化情况.结果辣椒素针刺组胃电的波幅和频率与生理盐水针刺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生理盐水针刺组胃电的波幅和频率与单纯生理盐水组胃电的波幅和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原癌基因c-fos在孤束核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中的表达,辣椒素针刺组阳性率与生理盐水针刺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生理盐水针刺组阳性率与单纯生理盐水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辣椒素针刺组NTS与DMV内神经元细胞放电频率的变化与生理盐水针刺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辣椒素非针刺组及单纯生理盐水组未见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生理盐水针刺组NTS与DMV内神经元细胞放电频率与单纯生理盐水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对胃运动具有调控作用,且电针对穴位的作用性质可能是一种伤害性刺激.

  • 环氧合酶-2抑制剂celecoxib抑制胃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兰春慧;房殿春;向德兵;贺志高;陈东风;樊丽琳

    目的研究celecoxib在体内外对胃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celecoxib处理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处理后24、48、72、96小时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利用SGC7901胃癌细胞株建立裸鼠胃癌种植瘤模型,实验组予以celecoxib 10 mg/Kg/day灌胃,共给药6周.结果 25,50,100,200μmol/Lcelecoxib处理SGC7901细胞24、48、72、96小时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50 μmol/L celecoxib处理SGC7901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期细胞百分率上升,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4±2.8%vs 7.6±0.6%,P<0.05).celecoxib治疗组裸鼠胃癌种植瘤重量为(0.43±0.21)g,明显低于对照组(1.33±0.45)g(P<0.05).结论体内及体外实验表明,celecoxib能有效抑制胃癌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有关.

    关键词: 胃癌 Celecoxib 增殖 凋亡
  • 传统束缚应激动物模型内脏感觉的新评价

    作者:吕红;王伟岸;钱家鸣

    目的检测与探讨传统束缚应激动物模型的内脏感觉的变化.方法建立束缚应激动物模型并在大鼠腹壁埋置电极后,经肛门直肠内气囊插入,依次给予不同容量(0 m1、0.4 ml、0.8 m1、1.2 m1),通过大鼠腹壁外斜肌收缩次数改变来反映其内脏感觉变化.结果束缚应激后,各个容量级别(0 ml、0.4ml、0.8 m1、1.2 m1)大鼠腹部收缩次数分别为3.75±1.17、5.00±1.20、6.25±1.49、5.25±1.83,均较对照组(0.13±0.64、0.13±0.64、0.25±0.89、0.13±0.83)明显增多,P<0.01;对照组和应激组大鼠腹部收缩次数均随气囊容量增加而增加.结论束缚应激模型除可用于动力研究外,还可进行内脏敏感性研究.

  • 阳离子脂质体联合转铁蛋白对人肿瘤细胞的靶向基因转染

    作者:程香普;马军;段芳龄;张智清;陈庆华;金中奎;郭敏;陈香宇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联合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介导报告基因虫荧光素酶基因对人肿瘤细胞的靶向转染.方法比较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Lipofectin联合含双铁的人转铁蛋白[HTf(Fe)2]介导质粒pDR2luc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人肾癌细胞株GRC及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的转染效率,转染效率通过以液体闪烁计数仪单光子计数法测定荧光素酶活性估计.结果除COS7外,其余3株细胞以Lipofectin联合HTf(Fe)2介导pDR2luc的转染效率均比单用Lipofectin的转染效率高(P<0.01),其中HepG2与SMMC7721中的转染效率增高8倍多,GRC中的转染效率增高4倍多.结论Lipofectin联合HTf(Fe)2介导质粒pDR2luc转染细胞时对人肿瘤细胸株有一定的靶向作用.

  • 激活素A中和抗体对小鼠肝组织细胞因子表达影响

    作者:李娜;李定国;陈源文;陆汉明

    目的应用四氯化碳(CCl4)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再给以激活素A(ACTA)中和抗体,观察ACTA中和抗体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橄榄油对照组、CCl4模型组、ACTA中和抗体组及对照抗体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ACT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采用图象分析系统评估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CCl4模型组和对照抗体组相比,ACTA中和抗体组肝组织ACTA、TGF-β1及α-SMA的表达减少(P<0.01);PCNA染色阳性的肝细胞数增多(P<0.01).结论ACTA中和抗体中和ACTA的作用,可能通过减轻对肝实质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从而使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细胞一肝星状细胞(HSC)的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表达减少,进而使与之有关的细胞因子网络系统发生改变,肝纤维化程度减轻.

  • 以左下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晚期胃癌一例

    作者:张潇;张修礼

    患者,男,25岁,某部队战士.因左下腹阵发性胀痛伴腹泻1月余于2004年3月23日收入我院.患者腹泻10余次/日,为黏液样便,肛门时有脓血性分泌物流出,伴有里急后重感,并有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发热.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作者:唐庆林;张鸣青;王爱民

    患者,男性,19岁.腹痛、腹胀1周伴恶心、呕吐入院.查体:体温36.9℃,血压120/80 mmHg.皮肤黏膜无黄染,腹膨大,腹围92 cm,腹肌软,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性细胞3.57×109/L.(血)白蛋白36.2g/L.大便潜血阴性.

  • 内镜直视下蒂性大息肉高频电切除辅以橡皮圈结扎术12例

    作者:马东升;栾开建;焉秀英;张玉杰

    内镜直视下大息肉电凝切除术时,因电凝不完全或机械性切割而并发活动性出血、渗血甚至即时或迟发穿孔等情况时有发生,从而限制了这项简易有效的内镜手术的普遍开展.

  • 吞咽困难

    作者:李玉龙;段芳龄;马军

    一、概念吞咽困难包括产生吞咽动作困难(口咽部吞咽困难)和食物或液体在到达胃的过程中的一种被阻滞感(食管吞咽困难).所以,吞咽困难是指对吞咽物正常通过的一种阻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