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중국림상심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611
  • 国内刊号: 43-121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姚树桥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生活目的与焦虑、孤独的关系:无聊的中介作用

    作者:宋皓杰;杜江红;李永鑫

    目的:探讨无聊在生活目的与焦虑、孤独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生活目的量表、多维无聊状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状态孤独量表对802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无聊与焦虑、孤独呈现显著正相关,生活目的与焦虑、孤独、无聊呈现显著负相关.②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无聊与生活目的均对焦虑、孤独具有显著预测作用.③无聊在生活目的对焦虑、孤独的影响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0.261、0.387,中介效果量分别为0.130、0.139.结论: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观,减缓无聊情绪,有助于预防焦虑、孤独情绪的产生.

  • 父亲依恋与儿童情绪行为发展的预测关系:一年追踪研究

    作者:尹霞云;黎志华;苏林雁

    目的:探讨父亲依恋和儿童情绪行为发展的预测关系.方法:采用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对258名中小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考察父亲依恋和儿童情绪行为发展之间的预测关系.结果:①在两次测量中,父亲依恋都与儿童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与儿童困难总分显著负相关;②父亲依恋与儿童情绪行为发展的相互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前测父亲依恋可以显著预测后测儿童困难与亲社会行为,而前测儿童亲社会行为也可以显著预测后测父亲依恋.结论:父亲依恋和儿童亲社会行为存在相互作用,父亲依恋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预测关系主要表现为父亲依恋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单向预测.

  • 工作-家庭中心性与心理解脱: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的中介作用

    作者:张晓翔;马红宇;谢菊兰;唐汉瑛;周殷

    目的:探讨员工工作-家庭中心性对心理解脱的影响及非工作时间的工作连通行为(work connectivity behavior after-hours,WCBA)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工作-家庭中心性量表、非工作时间的工作连通行为量表、心理解脱量表对281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①工作-家庭中心性与心理解脱,WCBA的时长和频率维度与心理解脱均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家庭中心性与WCBA时长和频率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②WCBA的时长在工作-家庭中心性与心理解脱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家庭中心性可以通过WCBA的持续时长影响心理解脱.

  • 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周晓琴;奚晓岚;程灶火;季庆;李萍

    目的:调查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百项心理症状问卷》评估4006名在校学生,并收集教育年限、家庭类型和经济状况等影响因素.结果:21.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轻度为14.9%,中度4.5%,重度1.9%;抑郁、焦虑、强迫、注意和冲动等问题(8~10%)比人格品行、神经敏感和精神症状(2.7~3.9%)更常见;男女总体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行为问题男生高于女生,情绪问题女生高于男生;单亲、离异或重组家庭和贫困家庭子女健康状况较差,存在更多的情绪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高中生差,初中生和大学生居中.结论:21.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学业压力、家庭类型和经济状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中学生自我构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荣娟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构念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构念量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情感量表测量582名在校中学生.结果:①除依存自我和自尊之间相关较低外,依存自我、独立自我、自尊、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等两两之间相关显著(f在0.19和0.53之间,P<0.01).②依存自我和独立自我得分高的个体在自尊、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等方面都显著高于得分低的个体(P<0.001).③多层回归分析和进一步Sobel检验表明,社会支持在依存自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Z=3.95,P<o.05),社会支持和自尊在独立自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都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Z=2.11,Z=3.59,P<0.05).④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自我构念通过社会支持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着直接和间接的预测作用,依存自我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预测效应达13.2%,通过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预测作用达9.4%,对幸福感的总预测效应达22.6%;独立自我对主观幸福感无直接影响,通过社会支持和自尊起间接作用,间接预测效应达14.8%.结论:依存自我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作用,并通过社会支持这一中介来影响主观幸福感,独立自我仅通过社会支持和自尊起间接作用.

  • 歧视与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中介作用

    作者:刘杨;李泽;林丹华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自尊在歧视与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中的共同中介作用.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广州、福州三地的386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测查.结果:①受教育程度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感知到的歧 视要低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新生代农民工;②在加入社会支持、自尊两个变量后,歧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系数不再显著(β=-0.05),同时和单独考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时相比,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部分影响效用为自尊所中介.结论:歧视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为歧视→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相比,自尊是更为核心的中介变量.

  • 情绪识别与认知重评对社会适应不良的预测研究

    作者:赵鑫;史娜;付丽;蔡越乐;周仁来

    目的:考查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与情绪识别能力对社会适应不良的预测作用.方法:被试来自于西北师范大学199名大学生,其中,男生83人,占总人数41.7%;年龄18-26岁之间(M=20.84,SD=1.45); 199名被试中,汉族183人,占总人数92%;少数民族16人.研究将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情绪识别分量表、情绪调节量表中的认知重评分量表以及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中社会适应不良分量表测查了个体的情绪识别、认知重评以及社会适应不良.结果:认知重评使用频率低与不良的社会适应相关;情绪识别能力低与不良的社会适应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发现,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和情绪识别能力解释社会适应不良18%的变异,可以预测社会适应不良.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情绪识别和认知重评与社会适应不良之间存在显著先关,其中,情绪识别能力越低,社会适应不良越严重;认知重评能力策略使用越少,社会适应不良越严重.另外,研究还发现,情绪识别与认知重评对社会适应不良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直接探讨了情绪识别、认知重评与社会适应不良之间的关系.虽然,之前的一些研究并未直接探讨三者的关系,但是,这个结果与之间的一些研究结论相符.

  • 高职学生厌学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高明

    目的:探讨高职生的厌学与学习倦怠、核心自我评价、专业承诺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厌学问卷对752名高职生和558名本科生施测.结果:①高职生的消极学习情绪、厌学总分显著高于本科生.②高职生的消极学习认知、消极学习行为、厌学总分性别差异显著,独生与非独生差异显著,消极学习认知年级差异显著.③厌学问卷各维度得分与学习倦怠、核心自我评价、专业承诺各维度显著相关.④情感承诺、核心自我评价、理想承诺能共同预测消极学习情绪48.1%的变异量,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核心自我评价能共同预测消极学习认知28.2%的变异量,情感承诺能预测消极学习行为16%的变异量.结论:高职生厌学较严重,并存在性别、独生、年级的差异.专业承诺与核心自我评价对高职生的厌学程度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 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作者:牛更枫;郝恩河;孙晓军;周宗奎

    目的:在素质-压力模型的理论框架下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技能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Ⅱ(BDI-Ⅱ)对576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在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回避应对和抑郁间,两两显著正相关;积极行动应对与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显著负相关.②应对方式在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③性别对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结论:负性生活事件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对大学生的抑郁产生影响.

  • 焦虑敏感指数—3中文版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玉婷;朱熊兆;唐利立;王瑜萍;李玲艳;杨玉玲

    目的:评估焦虑敏感指数-3 (ASI-3)中文版在乳腺癌患者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用焦虑敏感指数-3(ASI-3)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676名女性乳腺癌患者施测,初测两周后,从原样本中随机抽取50名女性进行重测.结果: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3个分量表的Cronbach' sα系数在0.91-0.93之间;全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6,3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67-0.80之间;全量表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49,3个分量表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64-0.69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指标:CFI(0.941),NFI(0.929),TLI(0.929),RMSEA(0.083)均符合测量学要求,支持量表三因素模型的理论构想.焦虑敏感指数得分与焦虑症状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ASI-3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估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焦虑敏感的可靠工具.

  • 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2001年版)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王润程;王孟成;高一点;蒋雅丽;张小崔;姚树桥

    目的:检验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2001年修订版)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Achenbach Youth Self-Report-2001 Version,YSR-2001-CV)在我国青少年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来自湖南,江苏,浙江,四川,上海,河北,辽宁,宁夏8个省市的3942名中学生接受了问卷调查,另外抽取长沙市某中学170名学生完成2周后的重测.采用的问卷包括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儿童青少年多维度焦虑量表(MASC)、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结果:YSR-2001-CV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4,间隔两周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87,8个一阶因子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15~0.25,各因子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在0.66~0.82之间.效标关联效度显示YSR-2001-CV的8个因子分和内、外化症状群分及总分与CES-D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34~0.64,和MASC-C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24~0.58,和ASLEC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32~0.43.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指标:RMSEA为0.047,CFI为0.91,TLI为0.90,SRMR为0.04.结论: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2001年修订版)中文版在我国青少年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暴力历史、临床、风险评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研究

    作者:吕颖;韩臣柏;王小平

    目的:对暴力历史、临床、风险评估量表中文版(HCR-CV)进行信效度研究.方法:HCR-CV信效度研究的受试者由156例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成,2周后接受重测.评定者一致性由两名精神科医生评价了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后HCR-CV包含19个条目,其Cronbach' sα系数为0.584~ 0.775;评定者一致性系数为0.820~0.965;总量表及各分量表重测信度为0.523~ 0.953;条目与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264~ 0.836;对二周暴力的预测效度AUC为0.600~0.732,其中总量表分AUC为0.721,截断值为21,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为77.30%,分类正确率为75.64%;历史分量表分AUC为0.732,截断值为10分,敏感性为53.33%,特异性为90.07%,分类正确率为86.54%.校标效度:与MOAS及PCL-R总分及因子分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R-CV修订后在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性评估中仍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中文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作者:曾练平;燕良轼

    目的:检验中文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的信效度.方法:通过对539名中国企业已婚员工的问卷调查,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一致显示,工作家庭平衡量表包括工作侵扰家庭、家庭侵扰工作、工作促进家庭和家庭促进工作四个因素;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8以上,重测信度在0.75以上,组合信度和方差析出量AVE值分别在0.69和0.50以上.结论:中文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具有跨文化的适用性.

  • 边缘型人格障碍信念问卷在大学生中的试用

    作者:凌辉;钟妮;张建人;阳子光;易艳;李银

    目的:检验边缘型人格障碍信念问卷(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elief questionaire,BPDBQ)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方法:随机抽取230名大学生,选择BPDBQ和人格诊断问卷(PDQ-4+)为测量工具.结果:①BPDBQ各一阶因子的Cronbach' sα系数为0.742-0.904,二阶因子为0.904-0.937,总量表为0.966.一阶因子分半信度系数为0.673-0.890,总量表分半信度系数为0.888.②BPDBQ的二阶因子与边缘型人格障碍亚型相关显著.③正常组与边缘型人格障碍阳性组在BPDBQ各因子(除“不确定的我”)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信念问卷在大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鉴定边缘型人格障碍功能不良信念的有效工具.

  • 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信效度再验证

    作者:韦嘉;张春雨;赵清清;尚文;张进辅

    目的: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对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SBS)的信效度进行再验证.方法:通过4次抽样,共计调查1203名有效被试,对SBS进行重测信度检验;内容效度指数(SCVI)评定;贝叶斯估计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用超未来时间观念量表(TFTPI)检验会聚效度;单一方法潜因子途径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用总体自信问卷中学生版(YS-CI)、中文版二维自尊量表(SLCS-R)和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SSPS)为工具,进行相关分析,结合潜在剖面分析与方差分析来考察SBS的效标关联效度.结果:SBS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四周重测ICC系数在0.80-0.90之间;量表的SCVI为0.99;各条目因子负荷95%可信区间的下限在0.295-0.702之间,上限在0.529-0.837之间;考虑方法学效应后的二阶因子模型的主要适配度指标x2/df=-2.303,TLI=0.872,CFI=0.896,RMSEA=0.069; SBS与TFTPI的相关为0.701,与YSCI、RSLCS及SSPS的相关为-0.243,-0.162和-0.187(均P<0.01);持不同迷信信念的中学生个体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类型,正确归类率为76.2%,不同类型的学生与YSCI、RSLCS及SSPS的关联强度指标η2分别为0.202,0.108和0.110.结论: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是测量中学生迷信信念的适宜工具.

  • 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与依恋的关系

    作者:罗艳红;蔡太生;唐鑫;陈贵

    目的:探讨成年罪犯的人格特点与其成人依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中文版对414名罪犯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典型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人格特质维度中除开放性外,其他四个维度与成人依恋的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r=-0.18~0.32,P<0.05).人格特质维度和成人依恋维度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出一个典型变式.方差分析表明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和严谨性在依恋类型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罪犯群体的人格特质与成人依恋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

  • 遭受家庭暴力女性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孙金荣;沙维伟;张晓斌;李成

    目的:了解家庭暴力已婚女性受暴者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在扬州市境内的城市、农村和工业区,随机抽取遭受家庭暴力女性660人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350例没有发生家庭暴力的已婚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SCI-90总分(156.32±24.41)以及躯体化(1.94±0.73)、人际关系敏感(2.09±0.58)、抑郁(1.91±0.67)、焦虑(1.84±0.63)、偏执(1.93±0.68)和恐怖(1.72±0.47)等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EPQ内外向(10.19±4.210)和神经质(13.54±4.1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扬州市已婚女性受暴者存在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 301名丧亲者哀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何丽;王建平;尉玮;谢秋媛;唐苏勤

    目的:调查丧亲者的哀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延长哀伤问卷(PG-13)、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PCL-C)、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招募而来的301名丧亲者进行测查.结果:①丧亲者当中女性占多数(70.8%),已故者死因中身体疾病占多数(75.7%);②丧亲者在PG-13上的总分是19.04±9.00;③PTSD、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8.6%、36.6%、21%;符合PGD诊断的有13人(5.01%),其中,84.6%的人同时检出PTSD、抑郁和焦虑症状;④哀伤反应的得分在婚姻状况及丧亲对象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已故者的享年、与已故者的亲密程度能够显著预测哀伤反应的得分(F(2,290)=62.947,R2=0.303,P<0.001).结论:丧亲者普遍存在一些失功能的哀伤反应,其严重程度受婚姻状况、丧亲对象、已故者的年龄以及与已故者的亲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丧亲者中有一定的比例可能发展成延长哀伤障碍.

  • 孤独症儿童信念理解能力发展特点

    作者:黄秋平;周世杰;张倩倩;莫新竹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之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方法:采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中图片词汇和积木图案两个分测验构成的简式组合,六个难度递增的信念理解任务组成的一个成套测验,对54名孤独症儿童和59名正常儿童施测.结果:①孤独症组在六个信念任务上的得分依次为:0.72±0.45、0.65±0.48、0.22±0.42、0.24±0.43、0.09±0.29、0.04±0.19.②孤独症组在六个信念任务上的得分及信念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控制言语理解能力前,组别主效应以及组别与任务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P<0.01);控制言语理解能力后,组别的主效应显著(P<0.001),组别与任务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的信念理解能力按照一定的序列发展,发展顺序依次为推测的信念、外表真实信念、冲突-真实信念及信念的多样性、明显的错误信念、错误信念.孤独症儿童在信念理解能力各难度水平及总体能力上都低于正常组儿童.

  • 不同亚型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对数学基本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妍;钟思嘉;郝春东;刘春梅;蔡丽;韩雪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对数学基本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测试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功能;采用汉诺塔、Stroop字色干扰测验、WCST考查执行功能.结果:①混合型MD的数学总分和数学运算成绩不仅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单纯型MD.②影响数学运算的指标:词测验时间、字义干扰测验时间、字义干扰错误数和颜色干扰错误数;影响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的指标:移动3个圆盘时间、完成分类次数、字义干扰测验时间、色测验错误数.③MD儿童普遍存在抑制控制能力缺陷及认知转换、策略提取和维持能力缺陷;混合型MD还存在汉字-语音加工速度和计划能力缺陷.这些缺陷是造成MD儿童数学基本能力缺损的部分原因.结论:混合型MD数学基本能力受损更严重.不同亚型MD的执行功能缺陷及数学基本能力缺损的原因存在差异.

  •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

    作者:黄任之;丁立平;黄敏

    近十年来,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NSSI和自杀的关系,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假设.NSSI起源于青少年,非常隐蔽而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与许多精神疾病和异常行为相关,不断增高的发生率促使研究者对其进行了特征、成因、早期评估和治疗等方面的探索.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地精细其定义和提高相关的研究技术.

  • 湖南省岳阳县青少年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杨文辉;周烃;彭芳;刘海洪

    目的:了解湖南省岳阳县青少年抑郁症状和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特征.方法:抽取湖南省岳阳县11~19岁具有代表性的青少年样本2731人,采用两阶段调查法.第一阶段应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筛查抑郁症状;第二阶段对CES-D总分≥20分的青少年采用学龄期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K-SADS)访谈,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为标准做出抑郁症诊断.结果:①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81%,其中14~15岁(24.71%)、16~19岁(24.92%)年龄段高于11~13岁(20.17%,P<0.05),16~19岁年龄段女性(29.35%)高于男性(21.17%,P<0.05);单亲家庭青少年(30.97%)高于双亲(23.32%)和大家庭(20.36%,Ps<0.05);②抑郁症时点患病率为2.26%,其中14~15岁(2.89%)、16~19岁(3.45%)年龄段高于11~13岁(1.00%,P<0.01),16~19岁年龄段女性(5.95%)高于男性(1.39%,P<0.01).结论:在岳阳县青少年中抑郁症状和抑郁症以14岁为界,呈现显著上升现象,16岁后出现性别差异,家庭环境与抑郁的发生有关.

  • 强迫症患者的成人依恋与自我分化相关研究

    作者:薛莹;杨蕴萍

    目的:探索强迫症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自我分化水平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对82名强迫症(OCD)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NC)予以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中文版(ECR-R)、自我分化量表修订版的中文版(DIS-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问卷调查.结果:OCD组中不安全依恋类型显著高于NC组.OCD患者的ECR-R焦虑、回避维度、STAI分值高于NC组,DSI-R总分、情绪反应性(ER)、自我位置(IP)、情感断绝(EC)维度分值低于NC组.相对于安全依恋型的OCD患者和安全型及不安全型的NC组被试,不安全型OCD患者的DSI-R总分、ER维度分值低,而SAI、TAI分值高.OCD患者的ECR-R焦虑维度与DSI-R总分及四个维度均相关,ECR-R回避维度与DSI-R的IP、EC维度相关.OCD组ER、EC、IP维度分值可以联合预测ECR-R焦虑分值的71%,而EC、IP维度分值可以联合预测ECR-R回避分值的76%.结论:OCD患者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占多数,自我分化水平较低,不安全依恋类型的OCD患者自我分化水平更低,成人依恋与自我分化相关.

  • 家庭教养方式与犯罪青少年人格的关系: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

    作者:彭运石;王玉龙;龚玲;彭磊

    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和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家庭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密苏里同伴关系量表对233名16-19岁男性犯罪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①男性犯罪青少年EPQ的N、P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L显著低于全国常模;②母亲偏爱被试(MF5)对E,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对P,父亲过分干涉(FF3)、父亲偏爱被试(FF4)、父亲拒绝否认(FF5)对N有显著的预测作用;③同伴关系在父亲过分干涉(FF3)与N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与犯罪青少年人格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受同伴关系的影响.

  • 强迫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症状的关系

    作者:黄芳芳;李占江;韩海英;熊红芳

    目的:通过分析强迫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症状的关系,理解强迫症的病因学因素.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对80例强迫症患者和40例正常被试进行测评,同时评估患者强迫等症状严重程度.结果:①强迫症患者非理性信念三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②绝对化要求是强迫症患病的危险因素(OR=1.149,P<0.05),强迫症状严重程度受低挫折耐受影响(β=0.404,P<0.01),抑郁焦虑情绪严重程度受低挫折耐受(β=0.558,P<0.01)和对支持的利用度(β=-0.363,P<0.01)影响.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非理性信念,且社会支持水平低;绝对化要求是强迫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低挫折耐受可预测强迫症状严重程度,抑郁情绪受低挫折耐受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影响.

  • 冲动性在负性情绪与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徐远超;杨裕萍;吴大兴

    目的:探讨冲动性在负性情绪与网络过度使用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成瘾测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BIS-11冲动量表对10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检出率为6.7%;②网络过度使用阳性组具有更高的冲动性,更多的负性情绪;③相关分析发现,网络过度使用诊断问卷得分、网络过度使用测验得分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总分及因子分、B IS-11冲动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④回归分析发现,压力因子及无计划因子对网络过度使用诊断问卷得分具有预测作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总分及BIS-11冲动量表总分对网络过度使用测验得分具有预测作用;⑤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冲动性在负性情绪与网络过度使用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43.57%、52.91%.结论:冲动性在负性情绪和网络过度使用测验间中介效应显著.

  • 孤独症儿童愿望理解能力发展特点

    作者:张倩倩;周世杰;黄秋平;莫新竹

    目的:系统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之愿望理解能力发展特点.方法:被试为54名孤独症儿童和59正常儿童,年龄35~ 86个月之间.采用韦氏幼儿智力测验的图片词汇分测验平衡两组的言语理解能力,选用简单愿望理解任务、愿望形成理解任务和冲突愿望理解任务测量被试的愿望理解能力.结果:①以图片词汇分数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任务的主效应显著,F=14.253,P<0.001,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3.261,P<0.001.②孤独症组3(年龄组)×3(任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龄的主效应显著,F=5.286,P=0.008.事后LSD检验表明,年龄组2(53~68个月)和年龄组3(69~ 86个月)的成绩均显著好于年龄组1(35~ 52个月),而年龄组2、3之间的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任务的主效应显著,F=10.425,P<0.001.③以愿望形成理解任务的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龄的主效应不显著.二项分布检验结果发现,孤独症被试在愿望形成理解任务上的通过率与机遇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④以冲突愿望理解任务的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的主效应不显著.二项分布检验结果发现,孤独症组被试在冲突愿望理解任务两种条件下的通过率都显著低于机遇水平.结论:①孤独症儿童简单愿望理解、愿望形成理解和冲突愿望理解能力均显著低于生理年龄相当的正常儿童.②孤独症儿童的简单愿望理解能力在35 ~ 68个月之间经历了快速发展.③大多数年龄处于35~ 86个月之间的孤独症儿童还不能理解愿望是如何形成的,也没有发展出理解冲突愿望的能力.

  • 组织策略对学前儿童和大学生协作抑制的影响

    作者:唐卫海;张环;冯虹;刘希平

    目的:采用经典的协作抑制研究范式,通过控制小组内部组织策略的相同与否,比较分析4岁、5岁学前儿 童和大学生在协作提取任务中的表现及差异.方法:实验1从天津市某幼儿园选取160名4岁和160名5岁学前儿童,采用2×2×2的三因素被试间设计,分别考察4岁、5岁儿童在有无组织策略指导的条件下,小组在协作提取任务上的表现.实验2从天津某大学选取160名本科生,采用2×2的被试间设计,考察在相同和不同组织策略条件下,其协作提取任务的表现.结果:在4岁儿童组,无论是否有指导,儿童在协作提取过程中均出现协作抑制,而在5岁儿童组,当儿童以给定的相同的组织策略进行编码后,协作抑制现象消失;大学生被试在相同组织策略的条件下,协作组的组织策略破坏程度大,协作抑制出现;而在不同组织策略条件下,协作组的组织策略破坏程度小,协作抑制消失.结论:提取策略破坏机制不能完全解释不同年龄被试的协作抑制现象,大学生的协作抑制由提取策略破坏导致,而学前儿童在不存在提取策略破坏的条件下仍出现协作抑制.提取策略破坏不是协作抑制的唯一解释.

  • 模糊决策中的决策偏好再探

    作者:张凤华

    目的:采用不同的任务形式,系统的探讨人们在模糊决策中的决策偏好.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选取经典的选择任务、出价任务(WTP和WTA)、交易任务(模糊交易风险和风险交易模糊),在得、失两个领域对人们的决策偏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选择任务中,在赢钱情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厌恶偏好,而在输钱情境下却没有这种明显的偏好;WTP和WTA任务中,输、赢情境下,被试对风险备择项和模糊备择项给出的价格都是WTA>WTP;交易任务中,输、赢不同的情境下被试的决策偏好不同.结论:任务类型会影响被试的决策偏好,损失的厌恶、预期的后悔、对概率信息的归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述结果.

  • 既爱又恨:节食者对高热量美食的矛盾态度

    作者:钟毅平;杨青松;周向华;林丽娅;阳锡洲;杨新华

    目的:探讨节食者对高热量美食是否存在两种强度相当的评价性态度.方法:采用ST-IAT范式和外显矛盾态度的评定方法,以不同热量美食词组、积极和消极形容词为实验材料,对60名大学生(31名为非节食者,29名为节食者)相应的态度进行测查.首先要求被试对美食词组做双维的评价性分类,然后进行外显矛盾态度的评定.结果:①在外显矛盾态度评定上,节食者对于高热量美食的矛盾态度明显高于低热量美食.②对于高热量美食,节食者在积极和消极评价分类上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而非节食者差异显著;对于低热量美食,节食者和非节食者在两种评价分类上的反应时都表现出差异.结论:节食者对高热量美食存在两种强度相当评价性态度.

  • 预期调节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

    作者:姜召彩;王锦琰;罗非

    预期改变个体疼痛体验的过程体现了大脑对疼痛信息加工的“自上而下”的调节.前人的研究发现预期不仅仅影响经典伤害性信息加工网络的活动,也引起认知加工相关脑区的激活.所以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预期如何调动多层次的心理过程实现对疼痛的调节.本文系统总结了预期调控疼痛涉及的认知神经机制,主要包括启动情绪过程、调控注意分配、改变动机状态以及反馈.另外,本文还简要分析了临床上预期如何参与慢性疼痛的形成与维持.后,结合已有的研究提出了未来预期调节疼痛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方向.

  • 矮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偏好

    作者:田录梅;王玉慧

    目的:探讨矮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矮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偏好.方法:采用2×4混合实验设计,运用词汇判断和再认的实验范式,比较两组被试在编码反应时、情感编码结果及再认正确率、反应时上的差异.结果:①矮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矮实验词的情感编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学生,并且显著低于矮对照词;对矮显词的编码反应时显著低于其它词.②相比对照组大学生,矮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矮实验词的再认正确率显著更高,再认反应时显著更低;对矮实验词再认反应时显著低于矮对照词;其它差异不显著.结论:矮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对相关信息存在一定的编码偏好、消极情感偏好和记忆偏好,其认知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受负面身体自我图式的指导.

  • 信息对等情境下的知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作者:高志强;吴丹

    目的:考察信息对等情境下的知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常识性知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检验人际熟悉度、结果反馈和激励对知识效应的影响.结果:在信息对等情境下,被试依然受到了知识效应的影响;人际熟悉度对知识效应没有显著影响;结果反馈和激励对知识效应的主效应不显著,两个变量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信息对等性不是知识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结果反馈对知识效应的影响以“潜伏学习”的形式存在,在给予结果反馈的同时对个体施加激励能够显著降低知识效应所产生的偏差.

  • 基于情绪面孔的阈下启动脑区激活研究综述

    作者:朱雪玲;袁福来;彭仕芳

    目的:了解基于情绪面孔的阈下启动效应主要激活脑区及无意识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Ovi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要求:①使用基于阈下启动范式的情绪面孔加工的fMRI研究;②采用Talairach和MNI坐标系统报告激活脑区.对符合要求的文献使用GingerALE2.0软件计算脑区激活似然估计(ALE)值得到脑区分布.结果:基于情绪面孔的阈下情绪启动效应能引发杏仁核、海马和梭状回的强烈激活.结论:人脑存在特定的无意识情绪加工唤醒机制,杏仁核、海马和梭状回是无意识情绪加工的关键脑区.

  • 偏见的消融——无偏见动机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陆;佐斌

    目的:本研究意在考察无偏见动机对自动激活偏见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四分模型分解IAT的认知加工过程,通过模型拟合度比较和方差分析,考察无偏见动机对IAT认知加工过程的作用.结果:自动激活偏见与自我报告的偏见存在显著关联;无偏见动机水平高的人拥有较低水平的自动激活偏见;高自动激活偏见者在无偏见动机的作用下,表现出低的偏见行为.结论:无偏见动机能够有效抑制偏见态度的自动激活.

  • 小学儿童表情和动作无意识模仿的特点研究

    作者:卢晗;刘霞;叶亦青;隆欢

    目的:探讨小学儿童表情和动作无意识模仿的特点.方法:选取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90名被试,采用实验法测查表情和动作模仿.结果:①小学儿童不同类型的表情无意识模仿存在发展性:随年级增加,对高兴表情的模仿时间增加,对悲伤和愤怒表情的模仿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②不同年级表情无意识模仿存在分化性:一、三年级儿童对不同表情的模仿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级儿童对高兴和愤怒表情的模仿时间显著长于对悲伤表情的模仿时间;③小学儿童动作的无意识模仿存在发展性:一年级儿童产生动作模仿的被试比例显著大于三、五年级儿童.结论:小学儿童的无意识模仿表现出适应性的整体发展趋势,并且不同模仿行为的关键期有所不同.

  • 个体经验对3至5岁幼儿模仿行为的影响

    作者:何晓勤;董珊;王东颖;张琼

    目的:探讨个体经验对幼儿模仿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puzzle box,设置体验组和模仿组,对3至5岁幼儿进行研究.结果:个体经验能帮助三岁、四岁和五岁幼儿减少过度模仿,并减少这一年龄段幼儿对无用工具的使用.结论:自我经验可以有效帮助幼儿的模仿.

  • 睡眠微观结构——CAP与睡眠质量评估

    作者:彭小虎;王国锋;刘军;朱丹

    睡眠中的循环交替模式(Cyclic Alternating Pattern,CAP)是在非快动眼睡眠期出现的一种周期性的脑电节律.本文在论证CAP评估睡眠质量机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CAP与睡眠质量的病理和非病理研究.作为睡眠不稳定性的标志,CAP参数对评估睡眠质量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 儿童对能力和热情特质的认识

    作者:王美芳;杨峰;杨云云

    目的:考察儿童对能力和热情特质的区分性认识及儿童社会认知中是否存在热情优先现象.方法:以4岁、7岁和10岁三个年龄组的共112名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要求儿童自由选择班内同伴作为学业比赛组员和游戏伙伴,并且要求儿童对其选择作出解释.结果:4岁组儿童已能对能力和热情特质作出区分,依据能力特质的评价选择学业比赛组员,依据热情特质的评价选择游戏伙伴,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愿意与不愿意选为学业比赛组员(游戏伙伴)的同伴的能力(热情评价)差异越来越大.4岁的儿童已经能够以热情特质相关的信息解释对游戏伙伴的选择,但尚不能主要以学业能力相关的信息解释对学业比赛组员的选择;其他各年龄组儿童均能主要以领域相关的知识对其选择作出解释.结论:4岁儿童已经能够对能力和热情特质作出区分,并且儿童对热情特质的认识早于对能力特质的认识,即儿童社会认知中存在着热情优先现象.

  • 基于应激反应调节拟定失眠治疗方案的个案研究

    作者:夏宇欣;周仁来

    目的:探索以应激反应调节为切入点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应用于失眠治疗的效果.方法:设计一套旨在改变面对应激源时适应不良的心理生理反应的干预方案,该方案包括“应激反应模式的自我觉察”、“应激反应与睡眠质量的关系讲解”、“基于觉知并引导行动的认知干预”、“强调身-息-心共调的放松技能教习”四个单元.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量化的效果评估指标和质性的访谈对三例主诉慢性失眠个案在应用该方案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个体睡眠质量、减低其对失眠问题严重程度的主观评估与担忧.访谈结果表明干预方案可以有效促进个案对失眠发生与维持的领悟、促使其有效行动、缓解其焦虑情绪,并可从方案中学到促进心身放松的技能.结论:将持续存在的失眠现象视为心理应激的一种,对患者施以聚焦于应激反应调节的干预方案,对改善症状、预防复发存在一定可能性.

  • ADHD倾向小学生的箱庭作品特征研究

    作者:张雯;张日昇;王文姬

    目的:考察ADHD倾向小学生的箱庭作品特征,为进一步使用箱庭疗法进行ADHD的治疗提供作品方面的信息和线索.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设计,对两组被试的初始箱庭作品进行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均为27人,其中22名男生,5名女生;三年级17名,四年级10名.结果:与对照组正常小学生相比,ADHD倾向小学生的箱庭作品呈现如下特征:①箱庭玩具使用数量和种类较多,多使用动物、交通工具、军事工具等能量强大的玩具类型,作品多呈现出混乱无组织的场景.②箱庭作品多呈现创伤主题,如战争、车祸等.③在箱庭作品中大幅度动沙,甚至是破坏性动沙,情绪色彩明显.④箱庭制作时间很长,玩具移动频繁,作品会占满整个沙箱,甚至放在沙箱的边缘上.⑤ADHD倾向小学生的作品整合性较弱、流动性较弱、动力性较强、破坏性较大.结论:初始箱庭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DHD倾向小学生心理能量强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边界不清晰、负性情绪较多等心理特点和症状表现,为进一步心理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和线索.

  • 正念对艾滋病污名的影响:吸毒人群的证据

    作者:耿柳娜;赵群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念在吸毒人群对艾滋病污名的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的前后测设计.选取170名女性戒毒人员为被试,将其随机分为高正念组和低正念组,对HIV携带者和普通人的照片进行分类.用问卷法和简式内隐联结测验,测查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结果:吸毒者存在内隐艾滋病污名,t=-8.53,P<0.01;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相关不显著,r=0.098,P>0.05.正念干预对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结论:正念干预能减少艾滋病污名.

中国临床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