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追踪监测脱氧吡啶啉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意义
目的 探讨尿脱氧吡啶啉(uDPD)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意义.方法 182例肺癌患者分骨转移组和未发现骨转移组,进行uDPD/尿肌酐(uCr)比值、尿钙(uCa)/uCr、血清钙(sCa)、血清碱性磷酸酶(sAKP)比较,并对其在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作比较.同时,对其中80例肺癌未发现骨转移患者进行6个月的追踪观察.结果 肺癌骨转移组uDPD/Cr为[(12.35±2.65)nmol/mmol],高于肺癌未发现骨转移组[(7.76±2.11)nmol/mmol,t=2.46,P<0.01];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4%和70%;80例肺癌无骨转移患者初测uDPD/uCr比值正常组6个月后骨转移率为17.4%,初测uDPD/uCr比值升高组6个月后骨转移率为5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5,P<0.01).结论 uDPD对肺癌骨转移诊断和与监测有较大临床意义.
-
人载脂蛋白基因A5 c.553 G>T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apo)A5 c.553G>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201例冠心病患者和222名健康对照者apoA5 c.553G>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并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和冠心病组apoA5基因c.553G>T位点GG、GT、TT基因型分别为91.89%、8.11%、0%和82.58%、16.92%、0.50%(x2=9.257,P=0.010);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5%和8.96%(x2=8.481,P=0.004).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2.17±1.05)mmol/L和(5.16±0.95)mmol/L,均明显高于GG基因型人群(t=3.194和3.022;P=0.002和0.003).此外,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较G等位基因携带者高出2.39倍(OR=2.39,95%CI 1.31~4.37,P=0.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吸烟史、糖尿病史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OR=2.25,95%CI 1.18~4.30,P=0.014).结论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apoA5 c.553G>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并影响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
-
从睾丸cDNA表达文库筛选胰腺癌肿瘤抗原
目的 利用胰腺癌患者血清筛选睾丸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寻找胰腺癌特异性抗原,尤其是肿瘤-睾丸抗原.方法 采用血清学筛选重组cDNA表达文库(SEREX)技术筛选睾丸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对获得的阳性克隆片段进行测序、鉴定和同源性比较.检测40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抗阳性克隆的抗体.结果 筛选共获得107个阳性克隆,代表14个不同抗原基因,其中有13个基因与基因库中已知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这些基因为activin受体AⅡ、LOC92912、KLHL12、IFI16和CAGE等.另有1个阳性克隆HS1在基因库和SEREX数据库中均未发现有同源基因.胰腺癌患者组HS1和HS2克隆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15%与0%比较,x2=4.50,P<0.05;22.5%与5%比较,X2=5.16,P<0.05).结论 HS1可能是1个新的肿瘤-睾丸抗原基因.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些阳性克隆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价值.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A-6G、T174M和G-217A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77例老年EH患者和86名老年血压正常的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寡核苷酸芯片方法检测AGT基因A-6G、T174M和G-217A位点的基因型,比较EH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AGT基因A-6G多态基因型(113、58、6比70、15、1,P=0.014)和A、G等位基因频率(284、70比155、17,P=0.004,OR=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M多态基因型(94、77、6比60、25、1,P=0.031)和C、T等位基因频率(265、89比145、27,P=0.014,OR=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G-217A多态基因型(128、43、6比66、18、2,P=0.722)和G、A等位基因频率(299、55比150、22,P=0.403,OR=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G-6A多态AA和T174M多态C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EH的风险分别减少了57%(64、113比16、70,OR=0.43,95%CI=0.23~0.82)和56%(83、94比26、60,OR=0.44,95%CI=0.25~0.79).结论 AGT基因A-6G位点AA基因型和T174M位点CC基因型可能减少EH发病风险;未发现G-217A多态与EH发病风险有显著统计相关性.
-
浙江地区城市健康人群外周血白细胞参数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基于物理、化学、免疫学原理的各种检测技术的广泛开展,外周血细胞分析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外周血各项血细胞参数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白细胞各项参数的系统研究尚缺乏报道,鉴于此,我们对浙江地区城市健康人群外周血白细胞参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
重症肝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重症肝炎的关系.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5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Hcy水平,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线粒体型门冬氨酸转氨酶(m-AST)、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LB)、葡萄糖(GLU)、胆固醇(CHO)、肌酐(CREA)活性与含量,观察Hcy变化及与各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肝炎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24.0±5.4)μmol/L],与正常对照[(7.8±3.0)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03,P<0.01),异常检出率100%.重症肝炎糖脂降低组Hcy水平[(24.6±4.2)μmol/L]比糖脂正常组[(17.4±1.9)μmol/L]明显增高(t=5.414 3,P<0.01).其变化与TBIL、AST、m-AST正相关(r=0.450 2,0.398 0,0.445 3),与CHE、PALB、CHO、GLU负相关(r=-0.154 5,-0.294 6,-0.105 3,-0.226 0),尤其与TBIL、m-AST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ALT无明显相关性(r=0.092 5,P>0.05).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是重症肝炎的一个危险因素,且与重症肝炎互为因果关系.Hcy可作为重症肝炎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新的生化指标.
-
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大量应用为真菌的鉴定提供了快速、可靠的鉴定方法,我们对分离自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325株白念珠菌进行了研究,试图从表型和基因型分型角度了解都柏林念珠菌在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分离率.
-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试剂的研制
1993年Stieber等[1]首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发现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早期诊断价值,随后其作为一种肿瘤标志被用于肿瘤诊断、疗效评估、复发检测和判断预后.
-
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对呼吸道和泌尿道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目的 研究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对呼吸道和泌尿道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对294株呼吸道和泌尿道致病菌的MIC.结果 比阿培南对所有测试菌的MIC50、MIC90和敏感率范围分别为≤0.03~4 μg/ml、0.06~>128 μg/ml及90%~100%,亚胺培南为≤0.03~2 μg/ml、0.06~>128 μg/ml及86.7%~100%.比阿培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90(4,1 μg/ml)是亚胺培南MIC90(2,0.25 μg/ml)的2~4倍,对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MIC90(0.125~4 μg/ml)是亚胺培南MIC90(0.5~8 μg/ml)的1/4~1/2,对肠球菌属、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的MIC90与亚胺培南相当,分别为>128、0.06、0.5、2 μg/ml.结论 比阿培南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其中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优于亚胺培南,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稍差于亚胺培南.
-
北京市临床化学常规检测项目室间变异现场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三级医院临床化学常规检测项目的室间变异,比较不同质评材料对室间质量评价的影响及不同分析方法间结果的差异,为临床实验室间检验结果互认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被调查的北京市三级医院临床生化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完成调查样本(5份混合人血清及2份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由调查人员当场取回.结果 同批质控品用于现场调查及日常室间质量评价(EQA)的统计结果显示:除肌酸激酶(CK)两者变异系数(CV)接近外,其他所有调查项目,前者的均大于后者;不同检测系统检测人血清与质控品各调查项目的统计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ALP)项目,人血清的CV小于质控品的CV;其他项目的CV均接近;方法分组统计结果显示:同一项目同方法相近浓度水平质控品的CV无明显大于人血清的CV.同一项目不同方法组均值比较,多数项目组均相近,肌酐低浓度时,Jaffe's动力学法与酶法组均有差异;血糖项目的葡萄糖氧化酶法(氧电极法)、尿素项目的二乙酰一肟法较其他方法组组均偏低.结论 现场调查的结果更能反映临床实验室间的结果变异.两种质评材料比较,调查质控品ALP的测定有较人血清明显的基质效应;而对于其他项目,未见有明显于人血清的基质效应;同一项目不同分析方法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差异,EQA应视方法不同分组评价;为了保证基于统计学评价结果的意义以及更多的实验室结果能够互认,分析方法的相对集中是必要的.
-
在一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中发现KPC-2型碳青霉烯酶
柠檬酸杆菌为条件致病菌,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腹泻和肠道外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泌尿道、呼吸道及创伤感染等.根据中国医院内病原菌耐药监测网(NPRS)数据,1994-2001年分离到的革兰阴性致病菌中,柠檬酸杆菌属占第10位.
-
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研究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而且对近年出现的碳青霉烯类耐药株也部分敏感[1],被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优选药物.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40配体分析
目的 用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I:C)注射C57BL/6小鼠以研究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动物模型,探讨CD40配体(CD40L)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和在PBC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情况.方法 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对照组和模型组.将polyI:C以5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模型组小鼠,对照组注射PBS,每周2次,120 d后处死,留取外周血和肝组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HE染色观察胆管病理变化,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及CD40L在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 PolyI:C注射120 d后模型组小鼠均出现AMA阳性,肝组织小胆管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胆管及血清ALP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模型组小鼠CD40L+/CD4+、CD40L+/CD8+T淋巴细胞[(4.35±0.34)%,(1.42±0.10)%)显著高于对照组[(0.78±0.10)%,(0.43±0.04)%,P<0.01];而模型组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25.83±1.80)%,(24.84±2.70)%]与对照组[(20.51±3.46)%,(17.84±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lyI:C腹腔注射C57BL/6小鼠120d可引起PBC病变,活化的CD4+、CD8+ T淋巴细胞在PB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 Ⅰ基因的检测及多态性研究
目的 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临床分离株mec Ⅰ基因多态性.方法 随机挑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间40株经PCR检测mecA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PCR检测mec Ⅰ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多重PCR检测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使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苯唑西林的MIC值.结果 40株MRSA中有35株mec Ⅰ基因阳性,阳性率为87.5%(35/40),所有35株mec Ⅰ基因阳性的菌株都存在mec Ⅰ 202位C→T点突变,导致68位的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变成终止密码子UAA.32株菌为mec Ⅰ 202单点突变,3株菌存在两位点突变,分别为3位插入A,41位A→C,142位C→T.35株mec Ⅰ阳性菌株中,有27株SCCmec为SCCmec Ⅲ、7株为SCCmec Ⅲ A及1株SCCmec Ⅱ,5株mec Ⅰ阴性的菌株中,3株为SCCmec Ⅳ,1株为SCCmec Ⅰ,另1株为未知型.31株mec Ⅰ 202单点突变菌株对苯唑西林(Oxacillin,OXA)的MIC值在256~512 μg/ml,1株mec Ⅰ202单点突变菌株的MIC值<1 μg/ml,3株存在两个位点突变的菌株对苯唑西林的MIC值≥512 μg/ml,5株mecⅠ阴性的菌株对苯唑西林的MIC值在8~256 μg/ml之间.结论 本地区分离的MRSA临床分离株普遍存在mecⅠ202C→T,少数菌株mec Ⅰ 202和其他位点同时存在突变,mec Ⅰ 202位点突变是MRSA对苯唑西林高水平耐药的主要原因.
-
鲁塞尔蝰蛇毒X对血凝学相关蛋白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鲁塞尔蝰蛇毒X(Russel viper venom Ⅹ,RVV Ⅹ)对凝血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稀释后的蛋白纯品分为对照组和RVV-Ⅹ作用组,同时在有生理性激活剂和无生理性激活剂的情况下,用发色底物法,观察RVV-Ⅹ对凝血因子Ⅶ、Ⅸ、Ⅹ及抗凝血酶,纤溶酶原的活化作用.结果 RVV-Ⅹ作用组凝血因子Ⅶ、Ⅸ及纤溶酶原使底物显色微弱增强,与对照组(未加RVV-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因子X显色增强明显(P=0.002);抗凝血酶组显色没有变化(p=0.579).结论 RVV-Ⅹ对凝血因子Ⅶ、Ⅸ及纤溶酶原有弱的激活效果,对于凝血因子Ⅹ是强激活剂,对于抗凝血酶没有激活作用.
-
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SXT基因扩增及其酶切分型
霍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其致病菌为霍乱弧菌[1].根据菌体(O)抗原的不同,霍乱弧菌已被分为200个以上的O血清群[2],其中只有O1和O139群能引起霍乱大流行,其他群主要引起散发[3-5],因此,关于霍乱弧菌的检测包括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对控制霍乱流行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整合子及其耐药基因盒检测分析
整合子系统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产生耐药的重要因素,其包括5'保守序列(CS,包括整合酶基因int、重组位点att Ⅰ和1个启动子)和3'CS(由qacE△1和sul1组成);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包括1个单独的基因和1个下游的重组位点attC;整合子通过att Ⅰ和attC位点之间或2个attC位点之间的重组而捕获耐药基因.本研究对临床分离的13株耐药PA菌行药物敏感试验后,对整合子和基因盒的携带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序列、定位及质粒接合试验进行分析.
-
三种幽门螺杆菌疫苗候选抗原的蛋白制备与复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人群中感染率达50%以上[1],疫苗是在大规模人群中预防感染性疾病为经典和有效的方法.热休克蛋白(HspA)、尿素酶B(UreB)和空泡毒素(VacA)都是Hp疫苗的主要候选抗原,含上述3种蛋白的多组分疫苗免疫效果可能更强.
-
我国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现状
实验室诊断是结核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过程中所必需的.在结核病疫情严峻的发展中国家,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仍然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手段.快速便捷、准确可靠、经济实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助于结核病患者的早期发现、治疗与管理.本文介绍结核病控制对结核病实验室的要求、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现状、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
早期诊断技术的突破是当前控制结核病的关键
准确、快速及简便的早期诊断技术是目前结核病控制中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两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结核病早期诊断技术,并针对我国结核病早期诊断技术研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
纳米微球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核酸分析在遗传病诊断、病原微生物检测、法医鉴定、亲子鉴定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1986年Mullis等[1]发明了PCR后,经过不断完善,现已成为核酸分析的一种常规技术.
-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方法评价
1997年,Wilson等[1]建立了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并将其用于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测定.随后,又有学者将其用于结核患者痰标本的快速检测[2].我们分析了该技术在MTB诊断和耐药性测定方面的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
母体外周血及尿液中胎儿核酸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产前诊断及监测对于预防、控制及治疗新生儿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上普遍采用一些侵入性诊断方法,如羊膜腔穿刺、绒毛膜活检等,对胎儿有造成一定损伤的风险.
-
串联质谱在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串联质谱(MS/MS)法自1990年用于新生儿苯丙酮酸尿症(PKU)筛查以来,目前已发展成为能在2~3 min内对某干血样(DBS)标本经单次测试,同时进行数10种代谢物分析,检测出包括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氧化代谢紊乱在内的20~30多种遗传性代谢疾病(IMD)的新生儿筛查(NBS)技术.
-
老年人呼吸道革兰阳性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研究
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呼吸内科、干部病房及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进行了针对性的病原菌分离培养,共检出优势菌1 724株(1 658株细菌和66株真菌),对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进行了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和分析,并对肺炎链球菌由ermB和mefE基因介导的红霉素耐药进行调查.
-
Gap-LCR-ELISA法与PCR-反向杂交法对沙眼衣原体的检测的对比研究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眼病,是全球因感染而致盲的主要病因,集中在非洲和亚洲[1].本研究对167份标本用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Gap-LCR-ELISA)法及PCR-反向杂交法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培养法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
生化分析仪的选择与分析系统
生化分析仪是利用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技术对生物化学分析过程实现操作自动化的设备,自动化过程可以包括:识别与传递样本、加载样本和试剂、控制反应和检测条件(如温度、波长、时间)、数据处理和系统维护.
-
寻求缩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间差异
编辑同志:目前,HBsAg的检测各医院常用的方法有ELISA法、斑点膜法及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如罗氏、雅培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等,HBsAg检测的仪器、试剂不同,检出的灵敏度差别很大,如ELISA方法,试剂厂家不同检测下限可为1 ng/ml、0.5 ng/ml,还有的可低于0.5 ng/ml,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低可检测0.062 5 ng/ml,斑点膜法为定性方法,由于各医院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试剂不同;方法学灵敏度的差异;检测中的干扰因素;试验人员的操作误差;免疫反应的前后带现象造成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以及HBsAg突变株的影响;使得HBsAg检测结果常出现矛盾现象,为此引起的医疗纠纷已屡屡出现.
-
对《寻求缩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间差异》一点看法
编辑同志:王树琴、梁国威给本刊的读者来信中所提到的HBsAg检测在不同方法、试剂和实验室间结果不一致的问题,不光是存在于HBsAg的检测,也存在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血清学标志物,如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等的检测中.
-
对《摒弃尿干化学法筛选标准推行干化学法+混匀一滴尿镜检作为过筛》一文的答复
编辑同志:编辑部转来的张晓宁的读者来信已阅,就信中有关"建议检验分会淘汰尿液干化学法筛选标准"提以下看法供参考:
-
摒弃尿干化学法筛选标准推行干化学法+混匀一滴尿镜检作为过筛
编辑同志:关于尿液干化学法筛选标准,本人有一些看法,提出来与同道商榷.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明确规定了尿液干化学法筛选标准,只有符合筛选标准的4条指标要求才可以不做镜检[1].也就是说,只有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和亚硝酸盐4项检查均阴性时,检验人员可不做显微镜检查.目前全国多数医院都在实行卫生部"尿液沉渣检查标准化的建议",多数使用光学显微镜、电脑及沉渣计数板三位一体化的"尿液沉渣工作站"检查.如果完全按照标准执行,那么将会有相当一部靠分人漏检.检验学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检验人员.本人对检验分会尿液干化学法筛选标准免于镜检的反对理由如下:
-
血细胞分析仪CRP测定性能的评价
目的 了解血细胞分析仪CRP测定的性能特点.方法 对ABX Micros CRP血细胞分析仪系统测定CRP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稳定性和相关性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 ABX Micros CRP仪器测定CRP的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5.1%、批间CV<10%及日间CV<4.3%,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携带污染率小于1.20%;室温或4℃冷藏条件下保存的抗凝血标本48 h内,CRP结果稳定性较好,相对偏差小于6.0%.线性范围1.0~70.0 mg/L,检测低限可达1.0 mg/L.该仪器测试的CRP结果和BN Ⅱ仪器测试的结果(0~219.0 mg/L范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2=0.965 9(血清)、回归方程Y=0.996 7X-0.398 5;r2=0.959 4(全血)、Y=0.908 8X-0.138 2;仪器测定的血清CRP结果与全血CRP结果也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2=0.952 7、Y=1.001 7X-0.898 2.通过测试溶血标本和高脂血症标本,发现对Micros CRP测试方法无明显干扰.结论 ABX Micros CRP仪器测定的CRP结果准确、可靠,可在临床使用.
-
IgA类和IgM类单克隆抗体血型定型试剂的比较研究
自从单克隆抗体技术建立以来,发达国家的血型定型试剂大多用抗血型单克隆抗体取代传统的标准血清.我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也基本普及使用单克隆抗体血型定型试剂.
-
应用MTD试剂盒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进行快速检测的评价
目的 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检测(MTD)试剂盒对临床痰液样本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进行检出率和常规菌型鉴定法符合率的比较和评价.方法 将10株标准菌种(其中1株为H37Rv、9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94株临床分离菌株(其中48株经常规生化方法分型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46株分型法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和40份临床痰标本分别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MPLIFIED-MTD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均呈阳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均呈阴性,符合率均达到100%.临床痰标本用MTD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65%(26/40),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的12%(5/40)、培养方法的12%(5/40)、集菌涂片法的25%(10/40).结论 MTD试验是一套新的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介绍
申子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副总编辑.卫生管理学硕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作为WHO访问学者赴美国康涅州立大学学习临床实验诊断学,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
-
抗磷脂综合征一例诊断与治疗评析
患者,女性,41岁.主因"口干、眼干7年,面部冻疮样皮疹1年余,四肢渐进性无力8月余",于2006年7月8日入住本院.
-
焦磷酸测序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研究
目的 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建立一种高通量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快速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引物扩增rpoB基因片段,经链亲和素标记的磁珠分离制备单链模板,设计2个测序引物在焦磷酸测序仪上检测rpoB基因耐药突变区的81 bp序列突变情况,与H37Rv序列比对后判断耐药结果.结果 通过建立的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检测平台,32株利福平耐药株均在rpoB基因片段上检测到突变,22株利福平敏感株未检测到突变,检测结果与直接测序符合率达100%.结论 本方法可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rpoB基因突变.
-
RIFO杂交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的结核分枝杆菌
目的 评价利福平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RIFO杂交)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在结核分枝杆菌(MTB)耐利福平(RIF)和异烟肼(INH)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1株北京地区MTB菌株,分别采用RIFO杂交技术和PCR-RFLP检测RIF耐药相关基因rpoB核心区和INH耐药相关基因katG315位点突变,并对所有菌株的rpoB基因核心区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RIFO杂交检测发现,91.5%(65/71)的RIF耐药株和92.9%(52/56)的耐多药菌株(至少对RIF和INH耐药)存在rpoB基因核心区突变,而RIF敏感株中未发现突变;RIFO杂交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测序结果中有突变的位点在RIFO杂交中均有相应的野生型杂交信号缺失;PCR-RFLP结果显示,INH耐药株中katG315突变率为60.6%(40/66).结论 rpoB基因核心区可作为RIF耐药检测的分子标志及耐多药的筛选指标;RIFO杂交技术是检测MTB耐RIF的快速、准确的实验方法,具有推广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PCR-RFLP可检测出大部分INH耐药株,可作为临床INH耐药性检测的辅助手段.
-
四种检测方法对结核病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转录酶主导基因TB-RNA扩增法、噬菌体裂解法、3D培养法和涂片法4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结核病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以上4种方法对临床每份送检标本同时进行同步检测.其中痰液110份、胸腔积液54份、咽拭子37份、支气管冲洗液31份、脑脊髓液13份、尿液12份、颈部淋巴液8份和其他体液(包括腹腔积液、血液、心包积液、脓性分泌物和大便等)20份以及妇科标本(包括白带、经血等)6份等共计291份.后对上述4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291份送检标本中,转录酶主导基因TB-RNA扩增法的总阳性率为37.1%,噬菌体裂解法为28.9%,3D培养法为27.5%和涂片法为10.3%;4种方法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依次为:54.3%和100%、41.7%和98.9%、31.7%和83.5%以及14.6%和98.9%.结论 转录酶主导基因TB-RNA扩增法对结核病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涂片法阳性率低但其成本低廉且能在实验室中广泛开展;噬菌体裂解法的阳性率略高于培养法;而培养法阳性率远低于转录酶主导基因TB-RNA扩增法和略低于噬菌体裂解法,且需时较长,但培养出的分枝杆菌可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菌型鉴定.
-
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情况
目的 利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nter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ERIC-PCR)分型技术分析我市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门诊痰菌阳性标本,培养并提取DNA做ERIC-PCR指纹图,并利用RAPDPHYLIP及Treeview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22株临床分离株产生42种不同的指纹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分为3簇,成簇率76.2%.指纹图谱与患者年龄、菌株的耐药性及耐药种类有关.结论 ERIC-PCR具有不需已知核酸序列,分辨效果好,简便快捷等优点,是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工具.我市结核病呈高水平传播,主要为耐药菌株并以中青年患者传播为主.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