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

中华消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중화소화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432
  • 国内刊号: 31-136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袁耀宗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基因静默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道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庄肇朦;张璐;陶丽媛;李蒙;吕宾

    目的 了解PDIA3基因在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黏膜异常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病毒组(IBS-1)、PDIA3基因静默组(IBS-2)和模型对照组(IBS-3),每组各12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回盲部结肠组织表面分子CD103的表达,流式分选技术分离肠系膜淋巴结树突状细胞(DC),磁珠分选技术分离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DC和CD4+/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DC促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促CD4+/CD8+T淋巴细胞分泌IL-4、IL-9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大鼠肠道CD103标记的DC计数在空白对照组为(6.25±1.14)个/高倍镜视野(HPF),低于IBS-3组的(10.83±1.03)个/HPF(t=10.07,P<0.05);IBS-2组为(7.42±0.90)个/HPF,低于IB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P<0.05).空白对照组和IBS-3组大鼠DC促进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MTT值分别为0.54±0.01和0.60±0.01(t=3.373,P<0.05);IBS-2组为0.53±0.01,低于IB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P<0.05);DC促进CD8+T淋巴细胞增殖的MTT值分别为0.52±0.01和0.59±0.00(t=3.539,P<0.01);IBS-2组为0.54±0.01,低于IB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P<0.01).空白对照组和IBS-3组大鼠DC促CD4+T淋巴细胞分泌IL-4水平分别为10.24±0.09和16.61±1.00(t=3.222,P<0.05);IBS2组为11.75±0.54,低于IB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9,P<0.01).空白对照组和IBS-3组大鼠DC促CD4+T淋巴细胞分泌IL-9水平分别为15.86±10.19和43.51±11.32(t=4.529,P<0.05);IBS-2组为29.05±2.09,低于IB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1,P<0.01).空白对照组和IBS-3组大鼠DC促CD8+T淋巴细胞分泌IL-4水平分别为7.35±0.12和13.91±0.57(t=19.557,P<0.01);IBS-2组为8.63±0.24,低于IB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82,P<0.01).空白对照组和IBS-3组大鼠DC促CD8+T淋巴细胞分泌IL-9水平分别为29.12±5.14和60.70±11.02(t=4.122,P<0.05);IBS-2组为37.17±2.65,低于IB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5,P<0.05).结论 PDIA3可能介导DC激活T淋巴细胞,上调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导致肠黏膜异常免疫应答,促进IBS内脏高敏感形成.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小鼠肠神经-平滑肌重构中的作用及其对肠动力的影响

    作者:陈飞雪;于岩波;王鹏;左秀丽;李延青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小鼠肠神经-平滑肌重构中的作用,并探讨BDNF引起的重构对小鼠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杂合BDNF基因敲除(BDNF+/-)小鼠和野生型(BDNF+/+)小鼠各8只,比较两种小鼠的肠道动力.制备小鼠结肠平滑肌纵肌条,观察卡巴胆碱(1×10-5mol/L)与BDNF (1×10-7 mol/L)对小鼠肌条收缩活性的影响,并观察神经毒素河鲀毒素(1×10-5 mool/L)对BDNF引起的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肌间神经丛密度改变与肠平滑肌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肠神经、神经-平滑肌接头和平滑肌的超微结构改变.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BDNF-/-小鼠的排便粪粒数(3.80±o.75)粒]及粪便含水量[(39.60±1.47)%]均低于BDNF+/+小鼠[(6.30±1.03)粒,(51.00±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92、12.827,P均<0.05);卡巴胆碱可明显增强BDNF+/+小鼠与BDNF+/-小鼠的平滑肌收缩活性,两组小鼠的平均张力效应值与对照值的比值(R值)分别从1增至3.26±0.43和2.15±0.36,与加入药物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54、9.632,P均<0.05).对BDNF+/+小鼠平滑肌条的收缩兴奋效应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2,P<0.05).BDNF可以增强BDNF+/+小鼠肌条的收缩,R值从1增至1.4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74,P<0.05),河鲀毒素预孵育可显著抑制BDNF的兴奋效应,R值从1.41±0.09降至1.0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92,P<0.05).BDNF+/-小鼠肠肌间神经丛密度明显低于BDNF+/+小鼠[5.8%(4.2%,7.0%)比9.0%(7.1%,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0,P<0.05);BDNF+/小鼠肠平滑肌α-SMA表达量亦明显低于BDNF+/+小鼠[33.4%(28.8%,38.5%)比44.6%(39.2%,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65,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BDNF+/-小鼠肠神经、神经-平滑肌接头和平滑肌存在显著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BDNF可引起小鼠肠神经-平滑肌形态及功能重构,此重构作用在影响小鼠肠动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食管癌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的突变和蛋白质表达情况

    作者:刘广杰;张浩然;解少男;李立哲;刘芳;刘庆熠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BRAF)的基因突变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食管癌患者,取其癌组织、近癌组织和远癌组织,检测BRAF基因的突变和BRAF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分析BRAF蛋白质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在食管癌组织中未检测到BRAF基因第11和15外显子存在突变.75份食管癌组织中,5份Ⅲb期标本在第11外显子上增加了1个碱基C或T.75份食管癌组织中,46份(61.3 %) BRAF蛋白质表达阳性;57份近癌组织中,9份(15.8%)BRAF蛋白质表达阳性;75份远癌组织中,5份(6.7%)BRAF蛋白质表达阳性;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098,P<0.05).TNM分期Ⅰ、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的BRAF蛋白质阳性率分别为21.7%(5/23)、70.8%(17/24)和85.7%(24/28),有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RAF蛋白质阳性率分别为81.6%(31/38)和40.5%(15/37);BRAF蛋白质表达阳性与TNM分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x2 =23.136、13.313,P均<0.01),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BRAF基因第11外显子上有碱基插入情况,但未见突变发生.BRAF蛋白质在食管癌中呈高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的指标.

  • 27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不耐受与结肠黏膜肥大细胞、P物质含量的相关性

    作者:庄莹;林志辉

    目的 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中的意义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27名作为IBSD组,无消化道症状的健康体检者27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食物不耐受状况评价问卷和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两组进行食物不耐受状况分析.通过IBS病情尺度调查表(SSS)对IBS-D组进行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结肠镜检查获取受试者回盲部、乙状结肠黏膜组织各2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P物质含量,采用吉姆萨染色计数肥大细胞数量.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IBS-SSS评分与肥大细胞、P物质阳性细胞表达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食物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85,P=0.389).但食物不耐受状况评价问卷显示,IBS-D组食物不耐受发生率为44.4%(12/27),高于对照组的14.8%(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84,P=0.017);IBS-D组食物中位不耐受严重程度指数[0(0,60)]高于对照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9.50,P=0.007).可能产生不耐受症状的食物中,富含可发酵性寡糖、双糖、单糖及多元醇的食物如牛奶、面条、黄豆等出现频率高达71.4%(30/42).IBS-D组患者回盲部、乙状结肠黏膜P物质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x2=20.735、22.071,P均<0.01);IBS-D组患者回盲部、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分别为(2.40±1.04)和(2.35±1.11)个/高倍视野(HPF),对照组为(0.97±0.70)和(0.89±0.72)个/HP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0、-5.629,P均<0.01).IBS-D组患者肠道症状严重程度与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呈中度正相关(r=0.576,P=0.002),与乙状结肠P物质阳性细胞表达率亦呈中度正相关(r=0.691,P<0.01).结论 肠道黏膜低度炎性反应、食物不耐受、IBS-D患者肠道症状严重程度三者间可能存在互相关联.

  •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冯婷;陈旻湖;何瑶;曾志荣;陈白莉

    目的 分析UC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结局和预测因素.方法 纳入2004年5月至2014年11月诊断为UC且筛查过CMV感染的120例住院患者,筛选出31例中重度UC合并CMV感染患者.分析UC合并CMV感染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治疗等情况,并与同期住院的CMV筛查阴性的60例中重度UC患者进行比较.使用Mann-WhitneyU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UC并发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UC患者中,轻度或缓解期29例,CMV筛查均阴性;中重度91例,其中CMV感染31例(34.1%),31例中20例为糖皮质激素难治.31例UC合并CMV感染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9岁(22岁,51岁),中位病程为24.0月(6.0月,42.0月),短于未合并CMV感染患者的36.0月(13.5月,84.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9.5,P=0.015);广泛结肠型23例(74.2%),重度26例(83.9%),均多见;29例(93.5%)曾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2例(38.7%)曾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6例(19.4%)曾使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与UC未合并CMV感染患者相比,UC合并CMV感染患者的发热、腹痛、体质量下降多见,且5例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内镜下表现为纵行溃疡、不规则溃疡、深大溃疡、凿洞样溃疡和虫蚀样溃疡等.25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UC合并CMV感染患者中,11例(44.0%)无效;39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UC未合并CMV感染患者中,8例(20.5%)无效;前者需行补救治疗的比例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26,P=0.0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100 g/L(OR=0.144,95%CI 0.040~0.516,P=0.003)是CMV感染的保护因素,发病前1个月使用糖皮质激素(OR=8.946,95%CI 2.459~32.541,P=0.001)是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UC患者易合并CMV感染,而CMV感染可加重UC的病情,对于这类患者,应注意筛查并监测CMV感染,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 外周血甲基化Septin9基因联合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对专科门诊患者结直肠癌和腺瘤的筛查

    作者:吴东;杨红;李玥;李景南;钱家鸣

    目的 探讨外周血甲基化Septin9(SEP T9)基因单独与联合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筛查结直肠癌和腺瘤的意义.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10月至201 5年4月在消化科门诊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患者,以结肠镜检查和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甲基化SEPT9基因和FIT检测结直肠癌和腺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估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绘制SEPT9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结果 共纳入门诊患者300例,其中检出结直肠癌45例(15.0%);结直肠腺瘤68例(22.7%),其中进展期腺瘤37例(12.3%).甲基化SEPT9基因和FIT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0.0%和88.9%,特异度分别为95.3%和54.1%.甲基化SEPT9基因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值为0.923.甲基化SEPT9基因和FIT诊断进展期腺瘤的敏感度分别为10.8%和62.2%,特异度分别为83.3%和49.0%.两者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52.9%;诊断进展期腺瘤的敏感度为67.6%,特异度为47.4%.结论 外周血甲基化SEPT9基因有助于筛查结直肠癌,联合FIT可进一步提高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

  • 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成本效果研究

    作者:李莹;练晶晶;罗添成;曾于珍;陈世耀

    目的 比较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联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覆膜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成本效果,同时探索国内采用覆膜支架的成本效果阈值.方法 根据临床实践和相关指南,运用TreeAge Pro Suite 2014建立六状态Markov模型,综合比较两种干预措施治疗后随访7年的成本效果.结局指标为直接花费、生命年、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结果 随访7年的基线研究结果显示,内镜下EVL联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组期望花费为7 444.25美元/例,可获得1.98 QALY.覆膜支架TIPS组期望花费为13 151.69美元/例,可获得2.34 QALY.在第7年,ICER为16 001.74美元.基于中国的意愿性支付阈值(19 887.00美元)可以得出,覆膜支架TIPS较内镜下EVL联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具有成本效果优势.覆膜支架价格≤5 401.52美元用于国内具有成本效果.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EVL联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组再出血率是对模型结果影响大的因素,其次为覆膜支架TIPS的治疗花费.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意愿性支付阈值为19 887.00美元时,83%的模拟显示覆膜支架TIPS具有成本效果.结论 随访7年,对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覆膜支架TIPS较内镜下EVL联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 克罗恩病患者手术及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程建美;胡乃中

    目的 了解CD患者手术及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CD的183例患者,其中46例手术后CD患者作为手术组,137例未行手术CD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随访至研究终点或死亡,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按照蒙特利尔标准进行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D手术及术后临床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CD患者手术率为25.1%(46/183),术后临床复发率为39.1%(18/46),复发时间为20月(7~42月).术前明确诊断为CD者仅占13.0%(6/46).疾病行为狭窄型[OR(95%CI)为5.836(2.199~15.487),P<0.01]、穿透型[OR(95%CI)为25.706(7.091~93.190),P<0.01]为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肛周病变[OR(95% CI)为23.550(1.311~422.912),P=0.032]、术后未预防用药[OR(95%CI)为58.701(1.803~1 991.000),P=0.022]为术后临床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疾病行为为狭窄型、穿透型是CD手术的危险因素,而肛周病变、术后未预防用药是CD术后临床复发的危险因素.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153例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疗效对比

    作者:倪阵;陈虹彬;刘炼炼;胡小三;王玲;杨娜;徐辉

    结直肠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传统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生命质量差.近年来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被广泛用于结直肠肿瘤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关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了EMR和ESD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乳腺癌转移累及食管四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盛银良;赵松;李向楠;赵佳;朱登彦;吴恺

    乳腺癌转移累及食管十分罕见,国内外相关报道又很少,极易误诊.本研究分析胸外科诊治的4例乳腺癌转移累及食管患者的发病和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此类疾病的一般规律、治疗方法的选择,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一、对象与方法回顾2007年7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诊治的乳腺癌转移累及食管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表现、病理诊断、诊治方法等,并进行随访观察.随访至完稿或患者死亡.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关键词: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真菌性食管炎34例的临床特征和胃镜下表现

    作者:郭伟强;韦碧柳

    胃肠道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dency syndrome,AIDS)患者受累的主要病变部位之一.近年来,真菌性食管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其相关因素中,AIDS患者因本身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真菌性食管炎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AIDS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为了对临床诊治有所帮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有消化道症状的AIDS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小肠异位胰腺合并肠套叠、肠重复畸形一例

    作者:高胜强;陈冬冬;单云峰

    患者男,26岁,因腹痛半年、加重3d于2013年4月11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呈阵发性绞痛,以脐周为主,夜间明显,常半夜3点起病,持续3~4 h后可稍缓解,无呕血、黑便、发热、黑朦、晕厥,无停止肛门排气、排便,当地医院考虑为胃病,服用胃药(具体不详)后腹痛无明显缓解.

    关键词:
  • 肺癌小肠转移致消化道大出血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程挺;任翡;叶知秋;顾淑一;徐金富;时国朝

    患者男,51岁,因便血8d,量约2 500 g,伴冷汗,于2014年1月31日就诊消化科入院.2013年9月患者曾因胸痛就诊.当时外院胸部增强CT示右肺门旁见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直径为3.7 cm,边缘欠光滑,内部密度不均匀,有强化,右肺上叶见直径约1.5 cm小结节影,纵隔、肺门右侧第4组淋巴结、左侧第4组淋巴结、右侧第10组淋巴结(4R/L、10R)增大(图1).穿刺病理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差,无法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图2).

    关键词:
  • 以回盲部溃疡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一例

    作者:王淑君;姚方;孙璐;柏小寅;阮戈冲;程捷瑶;杨红

    患者男,26岁,2014年8月2日出现中上腹隐痛,进食后加重,无反酸、恶心、呕吐,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2~4次/d,为褐色不成形糊状便,无发热、里急后重等,外院胃镜示“糜烂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予奥美拉唑腹痛无好转.8月6日起发热,体温波动于39.0~40.2℃,伴畏寒、寒战,腹泻后中下腹痛,辗转于多家医院,予头孢菌素类、替硝唑、阿奇霉素多种抗生素症状无好转.WBC计数波动于(6.2~3.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波动于(0.6~0.2)×109/L,Hb从134 g/L下降至94 g/L,IFN-γ释放试验(+).肠镜见回盲瓣及回肠末端不规则隆起糜烂,顶部溃疡形成,附白苔(图1).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示回盲部溃疡伴坏死组织.

    关键词:
  • 腹部卒中二例

    作者:丁小云;金晓辉;宋皓军;汪慧访;吴安乐

    例1 患者男,79岁,因突发左腹痛2h于2010年8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h突发左腹持续性隐痛,无酗酒、外伤等诱因,无放射痛,呕吐胃内容物2次,解黄色糊便2次,排便后腹痛无缓解,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等.急诊测血压220/120 mmHg(1 mmHg=0.133 kPa),予静脉注射硝酸甘油降血压治疗,同时收住入院.既往病史无特殊.

    关键词:
  • 胰腺内异位副脾一例

    作者:张伟强

    患者男,52岁,因乏力、纳差、尿黄7d入院.患病以来胃纳明显减退,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胸闷、气急等.门诊检查肝功能:TBil为33.7 μmol/L,DBil为17.9μmol/L,ALT为73 U/L,AST为249 U/L.10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有戊型肝炎史.于2014年11月27日以慢性肝病收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7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5/75 mmHg(1 mmHg=0.133 kPa).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未见蜘蛛痣,未见肝掌.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关键词:
  • 内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合并早期食管癌一例

    作者:单红;张迪;贾国法

    患者男,48岁,因“间歇性吞咽困难10年,再发1个月”于2014年3月4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出现吞咽不畅,进食后胸骨下部有阻塞感,进食过快时尤其明显,伴反食、反流,间歇发作,逐渐加重,体质量下降5 kg,行食管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予胃镜下大气囊扩张治疗3次,气囊扩张直径分别为35和40 mm,经扩张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持续缓解数年.入院前1个月,患者再次出现进食吞咽困难.既往病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8次/min,血压115/65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尚好,消瘦体型,未发现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WBC计数为7.21×109/L,中性粒细胞占0.65,淋巴细胞占0.35,血红蛋白为125 g/L,PLT计数为226×109/L.肿瘤标志物CEA为2.82 μg/L,CA19-9为13.1 kU/L.HBV标志物均阴性,凝血功能检查均正常,血生物化学指标均正常.

    关键词:
  • 质子泵抑制剂在幽门螺杆菌根除中的作用

    作者:张国新

    H.pylori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已超过50%[1].流行病学已经证实,H.pylori感染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MALT淋巴瘤等.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还可增加其他疾病风险,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和终末期肾病等.近年来,随着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率的上升,H.pylori的根除率呈下降趋势.因此,应根据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在H.pylori根除治疗方案中,PPI已得到广泛应用,现主要介绍PPI在根除H.pylori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 质子泵抑制剂与肠道微生态

    作者:马骁;黄志寅;唐承薇

    PPI通过作用于壁细胞上的H-K+-ATP酶阻断泌酸的后途径,强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被广泛用于各种酸相关疾病(消化性溃疡、GERD、上消化道出血、佐林格-埃利森综合征、腐蚀性食管炎)的治疗,也是根除H.pylori感染联合用药的重要药物之一[1].常用的PPI有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其中埃索美拉唑的抑酸效果高效、稳定,被广泛用于临床,成为全球PPI处方量较大的药物之一.

    关键词:
  • 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肝外自身免疫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丽萍;周璐;王邦茂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损伤,根据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临床上患者同时或在病程不同阶段存在以上任意两种疾病的临床、血清学、组织学特征时,被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近年来随着对自身免疫病认识的深入和检查手段的进步,除了上述的重叠发病形式以外,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其他肝外自身免疫病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地被报道.然而,目前尚缺乏对这一现象的系统认识,故现就其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中华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4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