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

中华消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중화소화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432
  • 国内刊号: 31-136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袁耀宗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Survivin mRNA转染树突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胰腺癌免疫反应的体外研究

    作者:郭晓钟;陈江

    目的 研究人胰腺癌survivin mRNA转染树突细胞(DC)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为DC疫苗治疗胰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自样本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和培养DC.体外转录和PCR扩增survivin mRNA后使用电穿孔法将其转染DC.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DC中survivin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苯唑盐(MTT)法检测转染前后DC存活率变化.采用51Cr标准细胞毒实验检测转染survivin mRNA DC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使用γ-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法检测转染survivin mRNA DC诱导的CTL活化反应.结果 survivin mRNA转染后48 h DC中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高(46.09±6.57).转染后DC存活率稳定在80%左右.转染survivin mRNA DC可有效诱导HLA-A2+/survivin+特异性CTL免疫反应.胰腺癌Capan-2细胞与对照组SCL-1细胞刺激survivin特异性CTL的24 h IFN-γ释放量分别为(28.79±5.70和(25.12±2.13) 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1).结论 人胰腺癌survivin mRNA体外转染DC可诱导CTL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 X线损伤交叉互补基因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研究

    作者:朱婵;张颖;鲍倩;徐勇飞;渠利利;唐志鹏;田福亮;王书奎

    目的 探讨DNA修复酶X线损伤交叉互补基因1(XRCC1 )外显子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Arg194Trp 、Arg280His、Arg399Gln)与结直肠癌(CR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50例CRC患者(病例组,其中结肠癌128例,直肠癌122例)和213名健康人(对照组)的XRCC1基因三个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采用SPSS 11.0软件包统计分析各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XRCC1基因194和399二个位点的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病例组XRCC1基因280 Arg/His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校正后OR=1.66,95%CI:1.01~2.73,P=0.047).在直肠癌患者组中,280Arg/His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OR=1.82,95%CI:1.02~3.27),携等位基因280His(Arg280His +His280His)的CRC患者的频率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校正后OR=1.85,95%CI:1.06~3.22),而在结肠癌患者中风险系数相对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OR=1.31,95%CI:0.74~2.35).结论 XRCC1 Arg194Trp和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易感性无关,但280Arg/His基因型能增加CRC易感性,等位基因280His是直肠癌风险因素.

  •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研究

    作者:赵威;王瑞峰;孙晓红;方秀才;王智凤;朱丽明;柯美云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特点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在R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RE患者(n=20)和健康对照者(n=18)均接受心率变异(HRV)频域分析联合进餐刺激法检测自主神经功能.RE患者同时进行内镜下RE洛杉矶分级、反流症状积分、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GERD-HRQL)、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测.其中12例RE患者予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2~4个月[平均(3.7±0.8)个月]后复查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餐前RE组交感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副交感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0.022和0.034).餐后RE组及健康对照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趋势相同.RE患者餐后交感活性与反流症状积分呈负相关,副交感活性与反流症状积分正相关,进餐对交感-副交感平衡的影响与反流症状积分负相关(r=-0.48,P=0.022),进餐对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与反流症状积分及GERD-HRQL评分均呈正相关.PPI治疗后RE患者反流症状积分、GERD-HRQ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PI治疗前、后自主神经功能无改善.结论 RE患者存在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为空腹交感活性增高,副交感活性降低.RE患者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与反流症状积分相关.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可能是RE的发病原因之一.

  •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叶国钦;Karin Everett;Noriko Taylor

    目的 分析口腔和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结果,探讨口腔Hp感染与胃Hp感染的相关性,及口腔Hp感染对Hp根除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唾液测定螺旋杆菌抗原技术(HPS)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UBT)同步检测的方法,对114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初诊患者(第1组),129例确诊为胃Hp感染经根除治疗后4周复查的患者(第2组)和33例无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志愿者(第3组),进行口腔和胃Hp检测.结果 第1组、第2组和第3组HP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19%、75.97%和81.8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P值均>0.05);UBT阳性检出率第1组(52.63%)比第2组(34.11%)和第3组(21.21%)高,第1组与第2组和第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和10.19,P均<0.05),第2组与第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P>0.05);在UBT阳性者中,HPS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分别为81.67%、88.64%和100%,χ2=2.25,P值均>0.05).结论 唾液中存在高Hp抗原检出现象,口腔可能是Hp在胃以外的"第二定居地".口服药物治疗对口腔Hp感染几乎无效,口腔Hp的存在可能是胃病发病和复发的一个重要和直接的原因.

  •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联合4-1BB配体降低肝癌细胞体内致瘤性研究

    作者:覃林花;吕礁;施云星;周国中;季兴英;李琳;郭亚军;卫立辛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联合4-1BB配体(4-1BB L)对肝癌细胞体内致瘤性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4-1BB L(m4-1BB L)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a 1-6小鼠MIP-1α(mMIP-1α),筛选并扩增抗性克隆,以流式细胞术检测m4-1BB L的表达,绘制并比较mMIP-1α和m4-1BB L同时或单独表达的Hepa 1-6细胞的生长曲线.C57B/L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各组分别接种Hepa 1-6 mMIP-1α+m4-1BB L、Hepa 1-6 m4-1BB L、Hepa 1-6 mMIP-1α、Hepa 1-6 pBabe puro、Hepa 1-6、Hepa 1-6 pLXSHD和PBS,观察比较各组肝癌细胞的致瘤性,比较各组小鼠的存活率.结果 成功获得同时表达mMIP-1α和m4-1BB L的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 mMIP-1α+m4-1BB L,mMIP-1α和m4-1BB L同时或单独表达不影响Hepa 1-6的生长曲线.观察5周,Hepa 1-6 mMIP-1α+m4-1BB L接种的小鼠均未生长肿瘤,Hepa 1-6 mMIP-1α+m4-1BB L的体内致瘤性低于Hepa 1-6 mMIP-1α和Hepa 1-6 m4-1BB L.接种Hepa 1-6 mMIP-1α+m4-1BBL的小鼠12周末存活率(9/9)高于接种Hepa 1-6 m4-1 BB L小鼠(6/9)和Hepa 1-6 mMIP-1α小鼠(1/9).结论 趋化因子MIP-1α联合共刺激分子4-1BB L降低了肝癌细胞体内致瘤性,并使小鼠的生存期延长.

  • 补体3、补体4B1及载脂蛋白E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炯;郑春生;汤厚阔

    目的 探讨补体3(C3)、补体4B1(C4B1)、载脂蛋白(Apo)E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TNM分期和胰腺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胰腺癌病理切片标本38例及胰腺癌新鲜标本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各20例.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C3、C4B1、ApoE的表达情况,观察C3、C4B1、ApoE阳性表达率和灰度比的差异.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其与胰腺癌TNM分期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38例胰腺癌组织中C3、C4B1、ApoE表达率分别为73.68%(28/38)、86.84%(29/38)、76.31%(33/38),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42.11%(16/38)、26.32%(10/38)、42.11%(1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77、19.01、16.60,P值分别=0.01、0.00、0.00).C3、C4B1、ApoE在胰腺癌中的灰度比分别为1.63±0.28、1.25±0.18、2.57±0.22,高于正常胰腺(0.88±0.19、0.65±0.13、1.28±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9.93、11.81、17.71,P值均=0.00).C3与胰腺癌的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无关.C4B1、ApoE与TNM分期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Ⅱ至Ⅳ期胰腺癌和有淋巴转移胰腺癌中C4B1、ApoE表达明显高于Ⅰ期胰腺癌和无淋巴转移胰腺癌.结论 C3、C4B1、ApoE在胰腺癌中均呈高表达.C3只参与胰腺癌的早期过程,与胰腺癌发展进程无关.C4B1、ApoE参与胰腺癌生长和转移.

  • 粪钙卫蛋白、乳铁蛋白水平与克罗恩病肠黏膜病变的关系

    作者:杨莉;晁康;肖英莲;张芳宾;高翔;钟碧慧;陈白莉;胡品津;陈旻湖

    目的 研究粪钙卫蛋白、乳铁蛋白水平与克罗恩病肠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88例经确诊的克罗恩病(CD)患者为研究对象,3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为对照.CD患者于肠镜检查前1周内、IBS患者于门诊就诊时分别留取粪便标本.其中CD患者同时计算CD活动指数(CDAI),并在其后的内镜检查中计算CD内镜指数(CDEI).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粪钙卫蛋白和乳铁蛋白水平.结果 CD患者粪钙卫蛋白、乳铁蛋白水平[中位值(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277.16 (96.85~693.57) mg/kg和59.68(10.75~100.58) mg/kg,明显高于IBS患者[7.6(5.54~32.3) mg/kg和0.65(0.23~4.34) mg/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8.301和-7.986,P值均=0.000).存在结肠病变的CD患者粪钙卫蛋白、乳铁蛋白水平与无结肠病变的CD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0.424和-0.699,P值分别=0.672和0.485).CD缓解期者粪钙卫蛋白、乳铁蛋白水平与CD活动期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1.491和-1.075,P值分别=0.136和0.283).内镜中重度活动期者粪钙卫蛋白、乳铁蛋白水平分别为663.11(263.45~2015.63) mg/kg、105.64(56.52~187.44) mg/kg,轻度活动期者分别为344.54(132.03~722.67) mg/kg、86.68(21.07~100.55) mg/kg,静止期者分别为133.94(60.54~583.33) mg/kg、45.31(7.59~48.31) mg/kg,各活动期患者粪钙卫蛋白和乳铁蛋白水平高于静止期(χ2分别=10.63和8.18,P值分别=0.005和0.017).结论 粪钙卫蛋白、乳铁蛋白水平可反映肠道黏膜病变及其严重程度.

  • 伴高脂血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胃肠传输与肠肌间神经丛形态改变研究

    作者:吴婷;叶源春;张富春

    目的 探讨肠肌间神经丛形态改变与伴高脂血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胃肠传输延迟的关系.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ANP组、高脂对照组、高脂ANP组),分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应用逆行胰胆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大鼠模型.用墨汁灌胃法测量各组大鼠胃肠传输距离,计算胃肠传输率,以Karnovsky-Root直接法和NADPH组织化学法观察回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高脂ANP组较单纯ANP组胰腺炎病理损伤加重(病理学评分12.8±0.63比10.8±1.93,P<0.01),胃肠传输明显延迟(传输率27%±5%比38%±6%,P<0.01),胆碱能神经元密度下降(4.80±1.23比5.80±0.79,P<0.05),氮能神经元密度明显升高(8.70±0.75比6.80±1.48,P<0.01).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脂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改变与胃肠传输率有线性回归关系(R2=0.531,P<0.01).结论 伴高脂血症ANP的大鼠存在明显胃肠动力障碍,肠肌间神经丛形态改变与其密切相关.

  • 联合干扰素-α和吉非替尼对结肠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研究

    作者:张树贤;陈平;王舒蓓;徐莹;孙蕴伟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吉非替尼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增殖、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结肠癌细胞HCT116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IFN-α(50 U/ml和100 U/ml)、吉非替尼(0.5 μmol/L,2.5 μmol/L和5.0 μmol/L)单独和联合应用(IFN-α 50 U/ml+吉非替尼0.5 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点(作用24、48和72 h)对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IFN-α、吉非替尼单独和联合应用均能明显抑制HCT116的增殖(P值均 <0.05),且抑制程度与药物作用时间和药物浓度之间存在依赖效应.药物作用下可观察到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HCT116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IFN-α(50 U/ml)、吉非替尼(0.5 μmol/L)单独和联合应用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6%±0.6%、13.6%±0.4%和31.2%±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IFN-α、吉非替尼均能抑制HCT116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性分析及嗜酸乳杆菌对耐药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

    作者:斯庆图娜拉;李岩;季尚玮;张永贵;亓文骞;王江滨

    目的 对84株临床分离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菌株进行耐药特性分析,并同时观察抗Hp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4和La6对不同抗生素耐药Hp的抑制效应.方法 从84例不同胃病(慢性胃炎25例,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胃癌16例)患者胃黏膜中分离培养Hp菌株,采用E-test法测定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3种常用抗生素对临床Hp菌株的小抑菌浓度(MIC值),了解临床Hp菌株对3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以标准La作对照,将抗Hp La4和La6上清液加入含不同Hp菌株培养板的孔中,固体培养72 h,记录抑菌环;抗Hp La菌液加入含不同Hp 菌株的培养液中,液体培养,于不同时间点(4、8、12、24和48 h)分别取培养液,计算菌落形成单位和测定尿素酶活性.结果 84株临床分离Hp菌株中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7.9%、17.9%和1.2%.其中11株为混合耐药,包括 10株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混合耐药和1株甲硝唑和阿莫西林混合耐药.在固体培养条件下抗Hp La4和La6上清液对抗生素耐药和非耐药Hp菌株均产生明显的抑菌效应.液体培养条件下抗Hp La4和La6菌液能抑制抗生素耐药和非耐药Hp菌株的增殖,其拮抗Hp的作用明显强于标准La菌株(P<0.01).抗Hp La4和La6在混合培养4 h就能抑制抗生素耐药Hp菌株尿素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Hp尿素酶活性逐渐降低,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标准La组(P<0.05).结论 84株临床分离Hp菌株中甲硝唑耐药株为常见,其次为克拉霉素耐药和甲硝唑克拉霉素混合耐药株.抗Hp La4和La6在体外对抗生素耐药和非耐药Hp菌株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小干扰核糖核酸逆转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作者:宁寒冰;王艳红;张连峰;时永全;刘志国;樊代明

    阿霉素(Adriamycin,ADR)和依托泊苷是临床常用的肿瘤化学治疗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DNA拓扑异构酶,导致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DNA breaks, DSB) [1].肿瘤细胞发生耐药与多种机制有关,其中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是其中重要的一环[2].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 2, TRF2)能够通过维持端粒末端的T环结构,防止端粒被DNA损伤修复机制检测为DSB,维持端粒的正常结构和功能[3-4].

  • 缺血性结肠炎102例临床分析

    作者:叶妮娜;米学勤;赵洪川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致肠壁缺氧损伤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有腹痛、便血及腹泻,严重者可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中毒性休克,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现将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102例诊断为I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报道如下.

  • 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的影响

    作者:何文华;朱萱;李弼民;刘志坚;张焜和;张新华;李博;刘戈云

    近年来研究表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表达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在肝纤维化发病中起关键作用[1].NOX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了各种促肝纤维化因子在HSC内的信号转导,有望成为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2].熊果酸(ursolic acid)是从中药植物(如丹参、女贞子等)中提取的单体成分,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3],但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甚少.申月明等[4]在体外研究发现熊果酸能抑制HSC增殖,诱导其凋亡;体内实验证实熊果酸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5],但熊果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尚不清楚.Steinkamp-fenske等[6] 报道熊果酸能下调人内皮细胞NOX4的表达并抑制ROS的产生.本实验旨在观察熊果酸对HSC中NOX的影响,以探索熊果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 多形性腺瘤基因1与肝细胞癌关系探讨

    作者:洪双双;杨玉秀;白阳秋;张立达

    我们前期应用含19 378个已知基因的寡核苷酸芯片筛选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差异基因表达谱,发现多形性腺瘤基因1(PLAG1)在HCC中是一个明显高表达的基因[1].PLAG1位于人染色体8q12,属锌指蛋白家族中的一种,已发现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脂母细胞瘤、间质细胞瘤、子宫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中PLAG1呈异常表达,通过激活靶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等方式改变细胞增殖引起肿瘤的发生发展.国内外文献对PLAG1和肝癌关系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LAG1在人正常肝脏、肝硬化和HCC组织中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探讨PLAG1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 小干扰RNA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对人胰腺癌细胞甲基化的作用研究

    作者:高道键;徐岷;张玉琦;高军;龚燕芳;许国铭;李兆申

    基因甲基化是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胰腺癌中许多抑癌基因因CpG岛异常超甲基化而失活,如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human mutL homolog 1,hMLH 1)、维甲酸受体β基因(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β)等.组蛋白去乙酰化后的异染色质蛋白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HP1)可募集DNA甲基转移酶,从而使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1].甲基化CpG结合蛋白通过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复合体相互作用而实现其抑制作用[2].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有赖于抑制性染色质环境.HDAC1过表达可导致组蛋白去乙酰化.本研究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研究HDAC1在胰腺癌中对DNA甲基化的影响.

  • 异时性三重癌

    作者:汪良芝

    患者男,76岁,农民,因"大便带血一年余,进食梗噎感伴消瘦1个月余"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一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鲜血,量少,血和粪便混杂,一直未予诊治,1个月来自感进食梗噎,仅能进流质饮食,伴体重减少十余斤,无腹痛,无发热,无呕吐.患者十余年前因牙龈鳞癌行手术治疗.体检: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未及包块.肛门指检:直肠距肛门2 cm可及肿块,指套染血.当天行胃镜和乙状结肠镜检查,胃镜发现距门齿30 cm处巨大菜花状增生物,组织脆,易出血,病变累及四周,管腔狭窄,内镜不能通过,病理提示鳞状细胞癌,胃镜诊断:食管中段癌.结肠镜检发现直肠3 cm不规则新生物,不规则糜烂、溃疡,组织脆,肠腔狭窄,内镜不能深插.病理提示腺癌,累及鳞状上皮黏膜下,结肠镜诊断:直肠癌.

  • 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机制

    作者:王中秋;陈烨;姜泊

    肠道是人体大的细菌及内毒素储存库,肠道微生态环境中约有1×1014 个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病毒、原虫及真菌等,其中主要为细菌,称为肠道菌群[1].1966年,Wolochow首先提出细菌易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一词,指原存在于肠腔内的细菌和(或)内毒素,通过某种途径越过肠黏膜屏障,进入肠系膜淋巴结、门静脉系统,继而进入体循环以及肝、脾、肺等远隔器官的过程[2].

  • 动脉门静脉瘘在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及诊治

    作者:魏波;李肖;唐承薇

    门静脉高压是临床常见征象,由多种原因引起.血管病理变化多样,其中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fistula, APF)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短期内加重和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APF即动脉与门静脉系统间的直接连通,高压力的动脉血流直接经瘘口灌注入压力较低的门静脉,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腹水、肝萎缩及肝功能减退等.APF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瘘的流量大小.较小的APF一般没有症状,反之则可引发严重的临床并发症.

  • 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诊治策略——理论、实践与共识

    作者:唐承薇

    肝硬化占我国所有临床疾病发病构成比的1.39%,占全部肝病住院病例的51.07%,病死率为11.79%[1].已进入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仅24%~30%,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

中华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4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