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

中华消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중화소화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432
  • 国内刊号: 31-136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袁耀宗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尼美舒利和5-氟尿嘧啶联用对胃癌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张丽;刘文忠;陆红;李恩灵;萧树东

    目的体外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和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株MKN45、MKN28为研究对象,观察尼美舒利和5-FU单独或联合应用对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FITC-Annexin-V/PI双标记)和细胞周期,RT PCR观察用药前后COX-2 mRNA在两株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经两种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48 h后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在MKN45和MKN28细胞中均可观察到不同水平的COX-2 mRNA表达,尼美舒利和5FU联合应用可明显抑制COX 2 mRNA表达.尼美舒利可抑制两株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尼美舒利和5-FU具有协同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该作用与两种药物作用顺序无关,但在联用时作用强.两药协同抑制增殖的作用主要通过协同杀伤和诱导凋亡而实现.5 FU增强了凋亡诱导蛋白Bax的表达,而尼美舒利则减少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两药联用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株生长.结论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和5-FU通过抑制COX-2 mRNA的表达及增强Bax/Bcl-2的表达比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从而对胃癌细胞起到协同抑制增殖的作用.

  • 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及高危评分模型的建立

    作者:陆星华;王丽;李辉;钱家鸣;邓瑞雪;周璐

    目的探索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建立胰腺癌高危评分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胰腺癌患者119例,正常对照238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通过两组比较确定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选择相关危险因素和症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变量的权重分数,建立高危评分模型.结果高剂量吸烟(>17包年)人群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增加(OR 1.98;95%CI 1.11~3.49),尤其是男性高剂量吸烟者(OR 2.11;95%CI 1.18~3.78);饮酒对胰腺癌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高剂量饮酒中(OR 3.681;95% CI 1.604~8.443).胰腺癌患者中以肉食为主者占31.03%,而对照组中仅为7.61%(P<0.0001);有糖尿病史的胰腺癌患者占18.49%,而对照组仅为5.77%(P=0.0003),胰腺癌组中患糖尿病时间中位数为0.5年,对照组为4年;临床症状中厌食、上腹痛、腹胀、黄疸及体重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高危评分模型对两组进行评分,胰腺癌组和对照组平均分分别为80.6(95% CI 74.9~86.3)和7.4(95% CI 6.0~8.7),P<0.001.初步确定≥45分为胰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界值.结论高剂量吸烟、高剂量饮酒、肉食、糖尿病史为汉族人群的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该评分模型可用于胰腺癌高危人群的初筛,可能有助于发现早期胰腺癌患者,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 胃癌MG7-Ag模拟表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菌疫苗研制及免疫效果

    作者:孟繁平;丁杰;喻召才;韩全利;郭长存;刘娜;樊代明

    目的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疫苗载体,构建基于胃癌MG7-Ag模拟表位的口服活菌疫苗,观察Balb/c小鼠口服免疫后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方法构建MG7-Ag模拟表位和HBcAg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得到模拟表位的口服活菌疫苗.用构建的口服鼠伤寒沙门菌疫苗免疫Balb/c小鼠,以PBS和携带pYA3341空载体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作为对照.初次口服接种6周后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MG7-Ag抗体的滴度.初次免疫后8周时,取免疫鼠脾细胞,以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果,用表达MG7-Ag的小鼠艾氏腹水瘤细胞进行肿瘤攻击实验,观察疫苗对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口服疫苗免疫小鼠后疫苗免疫组小鼠血清抗MG7-Ag抗体较PBS和空载体对照组显著增高,三组分别为0.954±0.040,0.653±0.018和0.692±0.012(P<0.01).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杀伤实验未见显著差异,三组分别为234.7±27.7,183.4±26.0和195.7±8.0(P>0.05).小鼠艾氏腹水瘤的攻击实验显示:疫苗免疫组中5只小鼠有1只未见肿瘤形成,而对照组小鼠则全部成瘤,且免疫组的成瘤重量为(0.05±0.01)g,明显小于两对照组的(0.10±0.04)和(0.09±0.04)g(P<0.01).结论以胃癌MG7-Ag模拟表位为基础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抗肿瘤免疫,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抑制胃癌细胞P-糖蛋白表达

    作者:林根;陈玉丽;陈志哲;王承党;杨婷;庄则豪;王慈养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 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胃癌细胞株SGC-7901经浓度分别为0、10、100 μmol/L的NS-398处理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S-398对胃癌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分泌的影响,24、48 h后用RT-PCR检测多药耐药(mdr)1 mRNA表达,48 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gp表达.结果NS-398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 PGE2分泌,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NS-398作用于细胞后,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mdr1/P-gp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100μmol/L的NS-398对mdr1 mRNA表达抑制作用强于10 μmol/L(P<0.01).不同浓度药物与测量时间为交互作用,作用48 h与24 h相比,NS-398对mdr1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强(P<0.01).结论NS-398可抑制SGC-7901的mdr1/P-gp表达,且呈剂量效应关系.NS-398可能通过抑制COX 2活性,抑制COX-2下游产物PGE2表达,从而抑制P-gp表达.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能有助于减轻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 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辉;王杉;张有成;叶颖江;崔志荣;方伟岗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COX-2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株HT 2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明确以COX 2为靶点治疗结肠癌的作用途径以及与COX-2活性、表达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将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HT-29,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NS-398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HT-29中COX-2 mRNA表达.ELISA法测定前列腺素E2(PGE2)水平.Western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素D1、Bcl-2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细胞系HT-29中COX-2 mRNA高表达,NS-398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HT-2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加入NS-398的HT-29细胞中COX-2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PGE2却显著下降(P<0.01).72 h时空白组与NS-398(75 μmol/L)处理组细胞周期素D1、Bcl-2表达水平比值分别为2.21和3.25(P<0.01),两者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不影响结肠癌细胞COX-2 mRNA表达水平,而与其活性相关(PGE2水平),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素D1、Bcl-2影响结肠癌细胞系HT-29的增殖与凋亡,揭示了COX-2为靶点治疗结肠癌的分子机制.

  • 双月安环己烷草酸铂对肝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邱伟华;ZHOU Bing-sen;Donald David;陈皓;杨卫平;李宏为;YEN Yun

    目的初步明确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缺失的DNA损伤修复基因(GADD45β)近端启动子序列,并探索双月安环己烷草酸铂(Oxaliplat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GADD45β基因表达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30~50个碱基间隔体外人工合成GADD45β近端启动子序列(-547至-436),分别插入pGL3 basic荧光素表达质粒的荧光素基因上游,以电穿孔法转染HepG2,根据启动子活性强度结合TRANSFAC数据库分析可能存在的转录调节因子结合位点;以Northern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Oxaliplatin作用前后HepG2细胞GADD45β表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Oxaliplatin对GADD45β启动子活性的诱导作用.结果GADD45β近端启动子中含有E2F-1(-470/-436)和核因子(NF)-KB(-547/-520)转录调节因子与启动子结合位点,并可能存在"抑制区".Oxaliplatin能明显诱导HepG2中GADD45β表达,并呈剂量-效应正相关关系,同时Oxaliplatin能相应诱导E2F-1启动子活性.结论Oxaliplatin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中特异性缺失的GADD45β基因表达,增强转录调节因子E2F-1的表达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三羟基异黄酮诱导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的研究

    作者:周海波;杜勤;颜云;蔡建庭;陈金明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诱导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测定移植瘤的生长曲线;25只Balb/c裸鼠接种胃癌原代细胞悬液生成移植瘤后均分为五组,不同剂量的三羟基异黄酮(0.5、1.0和1.5 mg/kg)、生理盐水和DMSO进行瘤旁注射,透射电镜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羟基异黄酮对胃癌原代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发现三羟基异黄酮导致移植瘤内大量细胞发生凋亡;TUNEL染色法发现三羟基异黄酮注射组瘤细胞的凋亡指数(28.7%±1.1%、33.4%±1.4%和37.1%±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和DMSO对照组(P<0.05),而两个对照组(11.8%±0.4%和11.7%±0.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法发现三羟基异黄酮注射组的Bcl 2蛋白阳性细胞率(11.8%±0.9%、5.7%±0.8%和4.0%±0.8%)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而两个对照组(19.5%±0.6%和17.6%±1.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ax蛋白阳性细胞率(20.0%±1.2%、24.7%±0.9%和29.3%±1.6%)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而两个对照组(10.3%±0.4%和10.9%±0.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 PCR法发现三羟基异黄酮注射组的bcl-2 mRNA条带强度随剂量增大而递减,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baxmRNA条带强度递增,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羟基异黄酮对胃癌原代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下调bcl-2和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胃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发生凋亡,是其抗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区变异检测及意义

    作者:刘悦晖;丁静娟;张权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变异与基因型及疾病进展间的关系.方法收集HBV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148份,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前C/C基因部分片段,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前C区A1896及BCP区T1762/A1764变异.用S基因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确定HBV基因型.结果有128份血清能够成功分型和测序,其中B基因型60份,C基因型68份.在B基因型感染者中前C区A1896变异检出率(48.33%)明显高于C基因型感染者(29.41%,χ2=4.83,P<0.05);而BCP区T1762/A1764变异检出率却明显低于C基因型感染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30.00%:73.54%,χ2=24.25,P<0.05).前C区A1896变异在CHB、LC、HCC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88%(15/32)、39.39%(13/33)、51.52%(17/33),与ASC的13.33%(4/30)相比,P分别<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P区T1762/A1764变异检出率在HCC、LC组分别为87.88%(29/33)和72.73%(24/33),明显高于CHB组的37.50%(12/32)及ASC组10.00%(3/30)(P<0.05).结论前C区A1896变异常见于B基因型感染者,而BCP区T1 762/A1764变异C基因型感染者多见.除ASC外,前C区A1896变异与疾病进展关系不大,而BCP区T1762/A1 764变异与乙型肝炎进展及预后相关.

  • 26例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临床特征和生存分析

    作者:蔡国响;蔡三军;师英强;杜春燕;侯英勇;徐烨;廉朋;管祖庆;施达仁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行生存分析,对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99例,对其中26例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转移发生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原发肿瘤和发生肝转移的平均年龄为50.8和51.8岁.病理证实者5例,手术中探查诊断为肝转移者12例,14例为单纯影像学诊断.发现原发肿瘤的同时和非同时伴肝转移者分别为8例和18例,非同时发现者肝转移距原发肿瘤手术时间的中位时间为12个月.肿瘤原发于胃12例,结直肠5例,小肠6例,胃肠道外3例.肝转移灶切除者4例,无水乙醇注射2例,介入治疗3例,全身静脉化疗7例,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8例,未治疗2例.肝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伊马替尼治疗为影响肝转移后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结论原发部位为胃的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常见;小肠间质瘤易发生肝转移;服用伊马替尼3个月以上可延长生存.

  • 塞来昔布联合奥曲肽抑制人胃癌生长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茂涛;陈志新;魏兵;张波;王春晖;黄明慧;唐承薇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在人体内对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5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术前不用药物;塞来昔布组18例,术前口服塞来昔布0.2 g,每天1次,共7 d;联合组18例,术前口服塞来昔布0.2g+奥曲肽100 μg皮下注射,每天1次,共7 d.术中切除标本送组织学研究,分析胃癌组织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胃癌细胞COX-2表达情况,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术前内镜活检的胃癌组织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胃癌组织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组织增生明显(P<0.05),胃癌细胞凋亡率(7.06%)高于对照组(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肿瘤组织中的MVD(20.44)较对照组(24.87)明显减少(P<0.05),而各组CO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胃癌组织均有SSTR-1,SSTR-2,SSTR-3的mRNA表达.结论塞来昔布联合奥曲肽对人体内胃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p53基因突变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小方;张浩;孔凡民;大塚隆生;宫崎耕治

    抑癌基因p53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高的基因[1],p53基因与人类50%的肿瘤有关[2].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p53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

  • 危重患者经鼻空肠双腔管和经胃管营养的临床比较

    作者:全华斌;彭侠彪;陈海英

    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鼻空肠双腔营养管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可进行胃肠减压,更适合于普遍存在胃动力减弱的重症患者.本研究前瞻性地将经鼻空肠双腔营养管和传统的经胃管两种营养途径进行比较,以期了解何种途径更具有优越性.

  • 金属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大出血

    作者:季峰;徐萍;许国强;陈李华;陈卫星;厉有名

    消化道大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内镜钛夹在止血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2].为进一步探讨内镜钛夹止血法的适应证、疗效、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等,我们自2002年1月-2004年11月应用金属钛夹治疗52例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现报道如下.

  • 盐水致大鼠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细胞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陶梅;张沥;张玲霞;王春梅;江梅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胃慢性疾病中与胃癌的关系为密切,并随萎缩程度的加重和萎缩年限的增加,其危险性随之增加.因此,研究萎缩性胃炎形成的相关因素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预防意义重大.本研究以盐水为单一刺激因素对大鼠进行灌胃,建立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盐水对胃黏膜的损伤情况.

  • 表皮生长因子与溃疡愈合的关系

    作者:刘伟;奚容平;许春娣;陈舜年

    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有多种因素参与,但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溃疡愈合中的作用甚少报道,且对参与愈合过程的EGF来源有争议.我们采用乙酸造模,对此问题进行探索.

  • 90Y-DOTATATE抗肿瘤效应初探及其对生存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骏;陈淑洁;李勇;王凡;贾宾;张行;姒健敏

    靶向治疗是指利用对某些病灶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的物质作载体,与药物偶联后将其定向输送到作用的靶器官病灶部位.国外近年来开始有用同位素(111In、90Y等)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进行肿瘤诊疗研究,并显示对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本实验应用放射性核素90Y通过功能基团鳌合物四氮杂环十二烷四乙酸(DOTA)的耦合标记奥曲肽形成90Y-DOTATATE,并初步探讨静脉注射后对裸鼠人原发性肝癌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效应以及其对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

  • 胃起搏对胃窦主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的影响

    作者:余跃;殷光甫;钱伟;侯晓华

    研究表明,低频胃电起搏、胃电刺激能使胃节律紊乱恢复正常、控制胃慢波、促进胃排空[1].乙酰胆碱(Ach)、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一氧化氮(NO)是参与胃肠运动的几种主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研究已表明胃肌间神经丛参与胃慢波活动的调控,但目前国内外鲜见有关胃起搏对肠神经系统(ENS)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它们在胃起搏机制中的作用.

  • 老年患者胰胆管疾病的内镜治疗

    作者:郑嘉岗;马恩伟;章学林;沈平;高炬;顾宏刚;张静喆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及由其发展起来的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使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对体质较差,合并症较多,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老年患者,效果尤为明显,特别适合胰胆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我们在2003年对13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十二指肠镜下治疗,现回顾分析如下.

  • 脉冲式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炎症性肠病

    作者:陈隆典;孙凌云

    近年来国内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不乏有常规治疗无效者,对大剂量激素无反应或激素减量则症状反跳者称之为激素依赖型或难治性IBD.IBD的病因尚不清,但多数文献将其归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鉴于环磷酰胺(CYP)对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疗效,我们于2002年9月起对我科共14例该类患者行小剂量脉冲式静脉注射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 胃癌中DNA聚合酶β的突变及与胃癌分化程度的关系

    作者:赵洁;董子明;毛海洲;赵国强

    肿瘤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这些突变包括参与DNA复制和修复以及维持基因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基因,其中DNA聚合酶β(polβ)和肿瘤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polβ是一种修复酶,其突变的存在与一些肿瘤的发生有关[1,2].胃癌病因起源复杂,推测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一定伴有DNA损伤修复,然而有关胃癌中有无polβ突变国内尚少见报道.本研究对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polβ突变检测.

  •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神经病理学改变

    作者:刘海峰;何俊堂;汪兴伟;姜利国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类以胃肠动力减弱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由于临床上难以对便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因而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缺乏深入的认识.目前国内外STC的病理学研究对象主要为手术切除的人体标本,缺乏前瞻性的研究资料,而临床便秘患者就诊前大多有长期服药史,关于结肠的病理改变是否为继发性争议较多.本研究应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STC模型,对结肠神经系统内多种神经病理改变进行检测,并从神经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STC的发病机制.

  • 肝血管肉瘤一例

    作者:王连源;孙贤久;洪俊

    患者女,56岁,因右上腹隐痛半年,加重20 d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右上腹隐痛,但不伴其他症状.20 d前出现明显右上腹隐痛,呼吸时加剧,伴尿黄、纳差、乏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皮肤无瘙痒.

  • 早期胃癌合并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样淋巴瘤一例

    作者:陈晓琴;楼雅依;楼晓军

    患者男,52岁.腹胀2年,上腹部隐痛不适1周.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胃镜示胃窦小弯侧黏膜粗糙,病理活检提示印戒细胞癌收住入院.入院后行血常规、腹部肝脾B超、胸片、上腹部CT检查均无异常,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胃窦部浅表扩散型黏膜内癌,累及十二指肠,淋巴结无转移;胃窦部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淋巴结未累及;非肿瘤区胃黏膜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幽门螺杆菌阳性.

  • 伴有蛋白尿表现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作者:张成秋;金翠香;葛志明

    患者男,24岁.因进食海鲜后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体重下降2个月,加重1周入院.腹痛为脐周部隐痛,排便后缓解,大便不成形,无脓血,4~6次/d,自服庆大霉素和黄连素,症状稍减轻,1周前食鱼后,上述症状加重,2个月来体重下降10kg.无支气管哮喘病史.

  • 白细胞分离法治疗炎症性肠病

    作者:赖雅敏;钱家鸣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20%~30%的患者对目前已有的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终不得不切除全结肠,因而临床上亟待新的治疗方法.

  • 重视非典型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作者:袁耀宗;汪菁峰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该病的临床谱较为广泛,其中非典型性GERD以哮喘、咳嗽、声嘶、吞咽痛、吞咽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其缺乏典型反酸、烧心症状,以及不同个体临床表现多样化而给临床诊断带来诸多困难,容易误诊,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重视对非典型性GER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提高对非典型性GERD的诊治水平.

  • 消化不良的处理

    作者:刘文忠;李晓波

    消化不良(dyspepsia)指上腹疼痛或不适,可伴有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在西方国家人群中患病率为15%~25%,年发病率为0.8%.我国广州地区报道消化不良患者占普通门诊的11%,占消化科门诊的52.9%.由于每年产生症状的患者数与症状消失的患者数大致相等,因此人群中患病率可保持相对稳定.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而尚未行处理者.根据病因,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功能性消化不良(FD)依据主要症状又可分为以疼痛为主的溃疡样型、以上腹饱胀不适为主的动力障碍样型以及难以归入上述两型的非特异型.由于消化不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症状很易复发,诊治费用逐年上升,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进入Medline检索

    作者:

    关键词: Digestive Diseases
中华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4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