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

中华消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중화소화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432
  • 国内刊号: 31-136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袁耀宗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前炎症细胞因子对人结肠腺癌细胞5-羟色胺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迟雁;刘新光;王化虹;李俊霞;李懿璇

    目的 研究前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5-羟色胺转运体(SERT)表达的影响.方法 Caco-2细胞系体外培养5d后,分为对照组(新鲜培养基)、IL-1β孵育组(50ng/ml)和TNF-α孵育组(50ng/ml),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观察各组2、24和48h时Caco-2细胞SERT mRNA的表达和24、48和72h时SER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在2、24、48h时SERT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282±1.367、1.586±0.421和1.86±0.496;IL-1β孵育组分别为1.393±1.184、1.064±0.625和1.013±0.415,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NF-α孵育组分别为1.000±0.000、0.829±0.162和0.945±0.14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β孵育组和TNF-α孵育组于24、48、72h时SERT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IL-1β和TNF-α在体外对结肠细胞SERT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提示IL-1β和TNF-α可通过改变5-羟色胺系统的活性,影响内脏敏感性.

  •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叶必星;林琳

    目的 分析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的转移危险因素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收集1993年1月至2009年5月经病理确诊的140例GEP-NE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世界卫生组织的预后分类标准,将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分为相对良性组和恶性组,对NET转移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NET生物学特征.结果 GEP-NET的男、女好发年龄分别为45~54岁和35~44岁,不同部位NET的好发年龄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胰腺好发年龄低(42.92岁).发病部位以胰腺居多.GEP-NET转移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部位及大直径有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部位、直径、分化程度是GEP-NET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生物学行为与部位、年龄有关.胃肠和胰腺恶性NET分别占58.3%和14.3%;恶性NET患者的平均年龄(54.78岁)高于良性NET患者(44.12岁,P<0.01).结论 GEP-NET多见于胰腺,其发生部位、直径、分化程度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胃肠道NET的恶性程度高于胰腺NET,高龄患者NET恶性度高于低龄患者.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益;赵杰;陈小燕;陈立平;雷媛;黄莎;王昌高;易烽明;夏冰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及Hcy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收集310例UC患者和93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ELP)法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甲硫氨酸合成酶(MTR) A2756G和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MTRR) A66G基因多态性;并从中随机选取88例UC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结果 UC患者MTHFR A1298C、MTR A2756G和MTRRA66G突变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均明显增高(P值均<0.01).UC患者Hcy平均水平为(21.73±6.59)mmol/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12.47±5.01)mmol/L,P<0.01],而叶酸和维生素B12平均水平分别为(11.25±6.19)nmol/L和(322.81±128.47)pmol/L,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15.28±7.72)nmol/L和(422.59±129.36)pmol/L,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是UC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Hcy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异常与UC明显相关,为临床采用叶酸、维生素B12补充疗法治疗UC提供了理论依据.

  • 原发局限性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范嵘;钟捷;王正廷;俞丽芬;王昱;唐永华;朱延波;胡伟国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响原发局限性小肠间质瘤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 收集并回顾分析瑞金医院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并经手术完全切除的89例原发性小肠间质瘤患者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随访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分析各临床及病理因索对患者无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89例患者均完成随访.15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其中9例因肿瘤复发死亡.Kaplan-Meier 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肿瘤大小、肿瘤核分裂象数和肿瘤生物侵袭危险程度分级与患者无病生存期相关(P值分别=0.000、0.006和0.00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肿瘤大小和肿瘤核分裂象数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肿瘤核分裂象数和肿瘤生物侵袭危险程度分级与小肠间质瘤复发相关.肿瘤大小和肿瘤核分裂象数对预测小肠间质瘤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转导结直肠癌细胞组蛋白磷酸化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文英;叶婷;朱红音;陈萦晅;房静远

    目的 观察人结直肠癌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转导途径与组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培养结直肠癌细胞系SW1116、HCT116,以终浓度分别为0、10、20及40μmol/L的ERK-MAPK阻断剂U0126干预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CCK-8)检测细胞活力影响,以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研究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析组蛋白H3激酶核糖体S6丝氨酸-苏氨酸激酶2(ribosomal S6 kinase 2,RSK-2)、丝裂原和应激-激活的激酶1和2(mitogen-and stress-activated kinase 1 and 2,MSK1和MSK2)、组蛋白H3(Ser10)磷酸化水平及c-Fos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CCK-8法检测发现ERK-MAPK阻断剂能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明显抑制2种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增殖率可下降至对照组的47%;并能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比(P<0.01),而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U0126干预后,H3激酶MSK1和RSK2表达明显降低,分别为对照HCT116的28%和40%,而MSK2蛋白水平在2个细胞系中均无明显变化.相应地,组蛋白H3磷酸化(Ser10)水平亦降低,相关蛋白c-Fos的表达亦明显下降.结论 抑制ERK-MAPK信号转导可能通过抑制组蛋白H3激酶MSK1、RSK2活性而降低组蛋白H3磷酸化水平,进而减少c-Fos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 伴神经内分泌成分的结直肠腺癌预后分析

    作者:应伟青;彭俊杰;蔡三军;管组庆;盛伟琪;徐烨;金海龙

    目的 比较伴神经内分泌成分(neuroendocrine component,NEC)的结直肠腺癌和不伴NEC的结直肠腺癌的预后差异,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病理确诊的结直肠腺癌患者,对石蜡切片进行形态学筛选和神经内分泌标记免疫组化检测.选择伴NEC的腺癌作为病例组(27例).采用1:2配对的方式从结直肠癌数据库中选择临床病理特征与之相配对的不伴NEC的腺癌患者作为对照(5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预后分析.结果27例伴NEC的腺癌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伴NEC的腺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分别为58.0%和58.3%,而对照组分别为79.1%和8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和0.037).伴有NEC的腺癌患者5年内出现肿瘤复发或肿瘤导致死亡的风险为不伴NEC腺癌患者的2.38倍和2.41倍.结论 结直肠腺癌中的NEC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 S-腺苷蛋氨酸对人胃癌细胞系增殖及c-myc、uPA基因甲基化的影响

    作者:赵晔;李建生;郭明洲;冯百岁;陈香宇;张金平

    目的 观察S-腺苷蛋氨酸(SAM)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以及侵袭力的影响,及对细胞中c-myc基因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0、2、4 mmol/L)SAM处理体外培养的MKN-28、SGC-7901和MKN-45细胞72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力的改变;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c-myc基因和uPA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myc基因和uP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随SAM浓度增加,3种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值均<0.01),侵袭力均受到明显抑制(P值均<0.01).与对照组相比,SGC-7901细胞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56.67±1.18)%比(74.53±2.49)%,P<0.01],细胞增殖指数(PI)明显降低[(43.33±1.18)%比(25.50±2.46)%,P<0.01].随SAM浓度增加,SGC-7901细胞c-myc和uPA基因及MKN-45细胞的uPA基因mRNA表达明显减弱(P值分别<0.05和<0.01),经SAM 4mmol/L处理的MKN-28细胞的uPA基因mRNA表达亦明显减弱(P<0.01).经SAM处理的SGC-7901细胞c-myc基因和3种细胞的uPA基因均部分甲基化或完全甲基化.结论 SAM可通过逆转SGC-7901细胞c-myc基因和3种细胞uPA基因的低甲基化状态,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并可通过提供甲基,改善基因的低甲基化状态,达到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的作用.

  • 内镜超声检查对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治价值

    作者:陈妙辉;许国强;虞卫华;任国平;滕晓东;陈洪潭;顾青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治价值.方法 分析研究经EUS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常规胃镜、EUS等检查结果.将EUS的诊断结果与内镜或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治疗后随访2~36个月,平均14.3个月,以观察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EUS诊断食管平滑肌瘤19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常规胃镜和螺旋CT对食管平滑肌瘤无特异性诊断作用.116例分别接受内镜(111例)或外科手术(5例)摘除治疗,101例术后组织病理确诊为食管平滑肌瘤,EUS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7%.随访75例未治疗者和116例治疗者,发现前者病灶无明显变化,后者术后无复发.结论 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EUS对该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昊;韩国宏;殷占新;王建宏;汤善宏;祁兴顺;刘杰;夏结来;吴开春;樊代明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95例,其中63例行TIPS治疗(TIPS组),观察术后情况并随访生存期资料,其余32例(对照组)行内科支持治疗,随访生存期资料.评估TIPS组术后情况、术后肝性脑病、再出血、死亡原因等.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析Child-Pugh分级及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ELD)评分与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TIPS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梯度平均降低13.6 cmH2O(1 cmH2O-0.098 kPa),术后6个月肝性脑病和再出血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0.6%和26.3%,截至随访结束死亡56例,其中终死于门静脉高压破裂出血者12例.TIPS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TIPS组中MELD评分≤13分者中位生存时间大于评分>13分者(x2=4.71,P=0.03),Child-Pugh分级A到C级中位生存时间依次缩短(x2=15.6,P=0.00).结论 TIPS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应根据术前肝功能状况选择手术患者.

  • rhKD/APP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

    作者:颜波群;秦俊杰;张馨木;贺巾超;常淑芳;杨莉莉;孙波;迟宝荣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S),病死率较高,从而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磷脂酶、弹力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血管舒缓素等引起的自身消化是胰腺炎的发病基础.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活性,如抑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糖类和脂类水解酶是治疗胰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及文献复习

    作者:金鑫鑫;袁柏思;陆恒;汪芳裕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CCS)由Cronkhite和Canada[1]于1955年首先报道,主要特征为:①胃肠道多发息肉;②外胚层病变(毛发脱落,指、趾甲萎缩脱落及皮肤色素沉着);③无家族史;④成年发病多见.因CCS临床少见,其许多特征仍未阐明,近年临床报道有所增多,部分报道提示CCS并发胃肠道恶性肿瘤,但其临床特征仍不明确.

  • 环氧合酶-2、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评价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黄俊星;陈卫昌;张云雷;李凤月;宋振湘;肖薇;于鸿

    食管鳞癌(ESCC)的预后在胃肠道肿瘤中差,临床病理因素是其通用的预后评价指标,但对术后复发的风险判断仍不尽人意,因此,需要一项能反映ESCC预后的指标.研究显示,生物分子在评价ESCC的预后中已显示其较临床病理因素独特的优势,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不但在ESCC中高表达,且与其预后密切相关.Ki-67抗原及细胞周期素A (cyclin A)均可加快细胞增殖的进程;p27为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述生物分子在ESCC中的预后及意义.

  • 浙江苍南地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林朗;王欣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是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胃癌演变的始动因子,与胃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1].Hp清除直接关系到上述疾病的转归.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逐年上升[2].因此,分析Hp的耐药谱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Hp相关疾病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间临床分离的Hp菌株药敏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成人游走脾伴胃扭转及难治性贫血

    作者:曹海龙;王邦茂;刘文天

    患者女,36岁.因"间断乏力10年,加重2年伴进食后腹胀、呕吐"曾于2009年7月27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诊治,并于同年8月17日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间断出现乏力、活动后头晕,无呕血、黑便、发热、骨痛,无血尿及酱油色尿.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90g/L,诊断缺铁性贫血,间断给予补铁治疗,效果欠佳.近2年出现乏力症状加重,活动后心悸,伴进食后上腹胀,恶心、呕吐.10年前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月经正常.

  • 胆石症合并胆囊癌并发急性胰腺炎

    作者:王庆才;宫健;李磊

    患者女,70岁,因"持续上腹痛1d"入院,伴有腰背部疼痛,呕吐,无发热.患者既往有"胆结石"史约20年,曾多次腹痛发作,但一直拒绝手术治疗.入院体检:体温38℃,脉搏115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20/85 mmHg(1 mmHg=0.133 kPa),巩膜无黄染,腹胀,左上腹及下腹部压痛明显,伴有反跳痛.

  • 间充质干细胞在消化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祝荫;吕农华

    1970年Friedenstein等[1]从豚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MSC是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的能力.

  • 预防性应用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研究现状

    作者:解冰;湛先保;李兆申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感染性并发症(包括胰腺感染及胰外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针对引起肠道菌群移位的病理生理机制预防性应用益生菌的治疗策略,对降低SAP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SAP预后的效果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迄今尚存有较大争议.现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肝脏生物化学试验俗称肝功能试验,是判断有无肝脏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追踪肝病进展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临床检验指标.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项目.为帮助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和正确解释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和邀请有关临床及检验医学专家,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讨论,形成了<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

  • 痛泻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作者:痛泻宁颗粒研究协作组

    目的 评估痛泻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实验设计,共纳入480例D-IBS患者,分为试验组360例,给予痛泻宁颗粒5.0 g/次,每天3次;对照组120例,给予安慰剂,服法同试验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①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腹泻愈显率(痊愈率+显效率)分别为56.23%比23.89%[全分析数据集(FAS)]和57.50%比25.00%[方案数据分析(PP)];总有效率分别为85.11%比44.25%(FAS)和86.88%比46.30%(PP).②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腹痛愈显率分别为46.2%比16.81%(FAS)和47.5%比17.59%(PP);总有效率分别为82.07%比41.59%(FAS)和83.75%比43.52%(PP).两组患者的腹泻和腹痛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痛泻宁颗粒治疗D-IBS安全、有效.

  • 难治性克罗恩病五例治疗经验与教训

    作者:巫协宁;汪佩文;姜海琼

    例1 患者女,24岁,克罗恩病(CD),腹痛、腹泻黏液血便.5-氨基水杨酸(5-ASA)、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柳氮磺胺吡啶(SASP)+锡类散灌肠无效.使用泼尼松+硫唑嘌呤后病情略好转,1个月后改单用5-ASA,CD复发.肠镜示:横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黏膜充血、糜烂,盲肠、升结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大量假息肉、肠腔狭窄.停用5-ASA,予泼尼松+硫唑嘌呤+中药(三联疗法),治疗半年患者要求改用5-ASA后,肠镜示盲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黏膜呈卵石样改变,见纵行溃疡、片状糜烂及假息肉.红细胞沉降率71mm/1h,C反应蛋白(CRP)59mg/L,血小板395×109/L,予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治疗后好转.

中华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4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