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

中华消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중화소화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432
  • 国内刊号: 31-136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袁耀宗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整合素αvβ3在肝星状细胞和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宋正己;王吉耀;涂传涛;王逸清;方国汀

    目的 研究整合素avβ3在肝星状细胞和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能反映肝星状细胞活化状态的表型受体.方法 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激活.硫代乙酰胺175 mg/kg每周2次,连续12周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免疫染色观察细胞和组织中整合avβ3和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avβ3在星状细胞中、正常和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活化星状细胞中avβ3表达明显上调,与第1天相比,第14天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增加18倍和5.2倍.免疫染色整合素avβ3成簇极性表达于活化星状细胞的胞膜.肝纤维化模型中avβ3在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t=2.39,P<0.05;t=2.74,P<0.05),正常肝组织中a-SMA和avβ3局限表达于门静脉周围,肝纤维化组织中a-SMA和avβ3表达于扩大的门管区和纤维间隔.结论 体内外活化星状细胞中整合素avβ3表达水平上调,它是星状细胞活化的表型受体,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

  • 双气囊内镜在全结肠镜检查未抵达回盲部和胃肠道改道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钟捷;张晨莉;程时丹;张曙;孙波

    目的 研究双气囊内镜在常规全结肠镜检查未抵达回盲部、胃肠道改道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32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全结肠镜检查者、3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者、9例有胃肠道改道手术史者因各种症状而行双气囊内镜检查.观察末端回肠,回盲部达到率、病变诊断率;胃大部切除术者输入襻,输出襻和胃肠道改道者的肠道检查成功率以及病变的诊断率;同时观察并记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2例全结肠镜未抵达回盲部患者中,双气囊内镜抵达回盲部或末端回肠者为29例(90.6%),7例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完成内镜下治疗者3例;3例毕Ⅱ式手术者中,内镜均成功到达输入襻盲端以及吻合口下方输出襻150~180 cm,3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其中1例完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9例改道手术患者中,5例行双气囊内镜检查后发现病灶;双气囊内镜能对所有患者手术区域肠道作完整全面的检查.在所有44例双气囊操作患者中,术后腹痛8例,少量黑便3例,尿淀粉酶一过性升高1例,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 双气囊内镜是常规全结肠镜检查未抵达回盲部和胃肠道改道手术后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理想、安全的方法,对病变有良好的诊断能力,并可进行必要的内镜下治疗.

  • 白细胞介素-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正彦;智发朝;智佳;姚国鹏;林勇;关婧;张迎春;王继德;陈烨;姜泊

    目的 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中两个单链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209026和rs11805303)的遗传多态性和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检测50名健康人和81例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41例,溃疡性结肠炎40例)的两个SNP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rs11209026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克罗恩病患者分别为7.3%和3.7%,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为15.0%和7.5%,在对照组分别为14.0%和7.0%,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s11805303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克罗恩病患者分别为22.0%和52.4%,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为15.0%和41.2%,在对照组分别为34.0%和59.0%,三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rs1180530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疾病的活动性及发病部位均无关(P值均>0.05).结论 IL23R两个SNP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无相关性.rs11805303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一个遗传标志,但与该病病变特点无显著相关.

  • 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研究

    作者:李瑜元;聂玉强;赖洁莹;段进粮;魏亚明;杜艳蕾;沙卫红;周永健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髓造血干细胞(HC)和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EC)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别传代培养雄性大鼠的MSC和HC备用.实验1组的HC悬液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实验2组用贴壁法获得MSC.72只雌性大鼠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建立EC模型,造模后24 h,实验1组和实验2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入HC和MSC悬浮液(每组18只),两实验组的对照组(每组18只)注入0.9%氯化钠溶液.于移植后第7、14和21天取结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实验1组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实验2组用PCR检测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段(sry),以确定干细胞的定位情况.结果 EC造模成功.MSC和HC培养生长迅速,均一性好.移植第7、14、21天时,实验1组病变区BrdU阳性的HC检出率均为6/6.实验2组sry阳性的MSC检出率分别为1/6、2/6和3/6.而对照组均为阴性.但两移植组的病理组织学改善均不显著.结论 HC和MSC均可在大鼠EC模型的病变肠道中定植,但移植不显著改善组织病理学,MSC定植率比HC低.

  • 克罗恩病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13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白莉;高翔;陈旻湖;杨荣萍;胡品津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转归.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CD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3例,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治确诊的CD患者共230例,其中发生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者13例,占5.6%.13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3.3:1,其中4例以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10例病变累及小肠,能明确出血部位者8例(小肠出血4例,吻合口出血2例,结肠出血2例).13例首次大出血后,接受手术治疗4例,无死亡;接受内科保守治疗9例,死亡3例.随访10例,随访期6~94个月内,再发大出血8例,因再发大出血需手术2例,死亡1例.再发大出血而能继续存活的所有7例患者均以反复出血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且病变均累及小肠.结论 部分CD患者可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其诊断和治疗均存在一定困难,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mRNA在胃癌及癌前病变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管华琴;黄智铭;吴金明;吴建胜;陈向荣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mRNA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黏膜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MIC-1 mRNA在58例胃癌组织、30例对应的癌旁组织、19例胃癌前病变黏膜组织和8例胃慢性炎性反应黏膜组织的表达;对比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MIC-1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和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1.4%和0.751±0.222,均显著高于癌旁5 cm内组织(60.0%和0.546±0.287)和癌旁10 cm外组织(43.3%和0.481±0.209),P值均<0.01.而癌旁5 cm内及癌旁10 cm外组织表达阳性率和相对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胃癌组织中MIC-1 mRNA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值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无关(P值均>0.05).③MIC-1 mRNA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和相对表达量为91.4%和0.751±0.222,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黏膜组织(52.6%和0.528±0.077,P<0.01).胃慢性炎症黏膜组织无表达.结论 MIC-1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 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瘦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通路的动态变化

    作者:吕宾;俞蕾敏;斯淑英;李善高;包海标

    目的 观察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瘦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瘦素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38只SD大鼠为实验对象,于实验开始时处死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32只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3、6、9、12周各处死8只.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瘦素、瘦素功能性受体(Ob-Rb)、TGF-β1及其受体(TGF-βR 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榆测肝组织中Smad3、Smad7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瘦素、Ob-Rb及TGF-β1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正常肝组织中有少量瘦素、Ob-Rb、TGF-β1,TGF-βRⅡ的mRNA表达(分别为0.43±0.45、0,57±0.21、0.19±0.12、0.30±0.22),随着肝纤维化的逐渐形成,其表达量逐渐递增,至12周时分别为1.27±0.19、1.70±0.29、1.70±1.00、2.1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纤维化的形成,Smad3表达量逐渐递增,由0周时的0.44±0.24增至12周时的1.75±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7表达量逐渐减少,由0周时的1.35±0.12降至12周时的0.74±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纤维化的形成,瘦素、Ob-Rb及TGF-β1表达水平增高(P<0.01).结论 随着肝纤维化的形成,肝脏中瘦素、Ob-Rb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有促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瘦素通过直接或间接上调TGF-61、TGF-βR Ⅱ及Smad3表达、下调Smad7表达有关.

  • 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李晓波;戴军;高云杰;戈之铮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调查299例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腹痛、腹泻等原因而行胶囊内镜检查者,对胶囊内镜阴性或诊断不确定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分析胶囊内镜后双气囊内镜检查者诊断和随访资料.结果 296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发现阳性138例(46.6%),可疑阳性68例(23.0%),阴性90例(30.4%).45例胶囊内镜可疑阳性者和7例阴性者接受双气囊内镜检查,分别检出31例和1例小肠病变.双气囊内镜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8例,未发现假阳性者;胶囊内镜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2例,并有8例假阳性.在胶囊内镜结果提示下,90.3%(28/31)患者经单侧双气囊内镜检查即发现病灶.平均随访期为17个月,93.5%的双气囊内镜明确诊断者得到有效治疗.二种检查方法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检出率高,但其诊断不确定性也较高.双气囊内镜能明确大部分胶囊内镜可疑阳性者.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策略能提高小肠疾病诊断率、指导治疗并改善患者预后.

  • 干细胞因子对糖尿病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作者:徐丽明;林琳;汤玉蓉;张红杰;李学良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小鼠干细胞因子(SCF)对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异常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正常+抗-SCF组、DM+SCF组,每组10只.DM成模后6周处死小鼠,以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Western印迹法观察近端结肠组织中ICC的变化,以Western印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清中SCF的表达情况.结果 DM小鼠血清和近端结肠组织中SCF均明显降低,伴有结肠中ICC数量减少、超微结构显著破坏;正常+抗-SCF组,血清和近端结肠组织中SCF均明显降低,并伴有结肠中ICC数量减少、超微结构显著破坏(类似DM组);DM+SCF干预后,血清和近端结肠组织中SCF水平增高,ICC的数量以及超微结构病变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DM小鼠血清和近端结肠组织中SCF水平的下降,可能是DM结肠中ICC数量减少和超微结构破坏的原因;外源性SCF能改善DM相关的胃肠道ICC病变.

  • 磁激活细胞分选术联合混合抗体提高模拟恶性腹水中游离癌细胞检出效率的分析

    作者:王晓蕾;陈锡美;黄志刚;王韶英

    背景磁激活细胞分选术(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是一种新的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基于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将50 nm磁性微珠直接或者间接耦联在抗体上,与有相应抗原表达的细胞相连,在高强度、高梯度磁场中达到细胞磁性分离的目的.该法具有分离纯度和回收率均较高的优势,也能分离出体液中存在的少量肿瘤细胞.目的评价MACS联合一组肿瘤细胞标志物的方法对提高模拟恶性腹水中游离癌细胞检出效率的作用.方法 选择5种与恶性腹水病因有关的肿瘤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反应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上皮相关抗原(epithlial-related antigen,EpCAM)、CA125、癌胚抗原和TAG-72共4种单克隆抗体及其混合抗体在各肿瘤细胞的表达.将肿瘤细胞以不同比例掺入单个核细胞中模拟恶性腹水细胞成分,与联合单个抗体进行分选对比,观察MACS术联合混合抗体分选肿瘤细胞的效率.结果 FCM结果表明,混合抗体在5种肿瘤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4种抗体单独反应的阳性率.MACS术联合混合抗体检出模拟恶性腹水中肿瘤细胞的得率比联合单个抗体的得率要高,其中以2种胃癌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的平均得率提高较多(分别为69.18%±20.84%比45.23%±11.54%、78.75%±15.42%比59.73%±16.64%和85.63%±12.30%比76.88%±8.65%),卵巢癌细胞次之(32.49%±3.58%比31.79%±4.82%),肝癌细胞少(11.78%±0.43%比7.16%±0.46%).结论 与联合单个抗体进行分选相比,应用MACS术联合一组混合抗体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恶性腹水中游离癌细胞的检出效率,尤其对胃肠道肿瘤所致的恶性腹水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几种粪便脱落细胞检查方法的大肠癌筛检效率比较

    作者:武子涛;李世荣;韩英;盛剑秋;范如英;曹建彪;苏惠

    目的 评价不同粪便脱落细胞检查方法的大肠癌筛检效率.方法 对814例结肠镜检查者分别经清肠液法、二次自然粪便法、磁选法、自然排便联合清肠液液基法提取粪便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诊断.部分经清肠液法受检者提取细胞后行DNA核定量分析(清肠液+DNA核定量分析法).部分二次自然粪便法提取的粪便行基因检测.二次自然粪便法和自然排便联合清肠液液基法提取的粪便同时进行粪隐血检测.结果 粪便脱落细胞检出大肠癌的敏感性为66.27%(112/169),特异性为99.56%(225/226).大肠癌患者粪便中提取异犁细胞的阳件率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Duke分期无关(P>0.05).二次自然排便法、自然排便联合清肠液液基法、清肠液+DNA核定量分析法筛检大肠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6.09%、68.29%、76.92%)优于单纯清肠液法和磁选法(分别为26.31%、43.24%).粪便脱落细胞p53、K-ras、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检测阳性率与癌组织相应基因检测的一致率为83.33%(25/30)、9/10、9/10.基因检测的阳性率低于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进行粪隐血和粪脱落细胞学检测检出大肠癌的敏感性(93.10%)高于单独进行粪隐血试验(80.46%)和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测(73.56%).结论 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大肠癌筛检的有效手段.利用液基薄层技术对患者自然排便或清肠液进行两次筛查并联合粪隐血检测是佳筛检方案.

  • 利用血清中蛋白质组构型鉴定早期结直肠癌的研究

    作者:魏东;高春芳;张远耀;王秀丽;蔡建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四位,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各种治疗方法均达不到满意效果.因此寻求一种早期诊断方法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SELDI-TOF-MS)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良性病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对比,筛选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生物标志物.

  • 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双糖酶活性水平研究

    作者:谢静;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黄海

    双糖酶是重要的糖类消化酶.目前国外对双糖酶活性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国内此类研究尚少.本研究通过对其降段黏膜双糖酶活性的定量检测及分析,探讨儿童年龄对双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黏膜的双糖酶活性水平.

  •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肠三叶因子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

    作者:卢雅丕;董菁;周飞;王琳;陈美娅;任建林

    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TFF3)是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成员之一,1991年由Suemori等在大鼠空肠黏膜中发现,是一种胃肠黏膜保护因子,也可促进肿瘤的侵袭扩散[1],有学者甚至提出,TFF3可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标志物[2].因此,TFF3是胃肠黏膜保护与胃肠道肿瘤研究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但其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为进一步研究人肠三叶因子(hTFF3)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我们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胃癌细胞cDNA文库中hTFF3结合蛋白基因.

  • 芦荟大黄素对胃癌细胞SGC-7901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新军;肖丙秀;郭俊明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我国胃癌死亡率男性为欧美发达国家的4.2~7.9倍,女性为3.8~8.0倍.寻找新的、有效抗胃癌药物显得很有必要.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是一种从传统中药芦荟、大黄等提取的新型蒽醌化合物.为此,本研究探索芦荟大黄素抗胃癌的可能机制.

  • 环氧合酶-2抑制剂增强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机制

    作者:吴珍;吴清明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放射治疗是重要的晚期食管癌治疗方法.我们的前期研究已证实,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高表达环氧合酶-2(COX-2),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依赖地增加其放射敏感性[1],但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 结肠平滑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电流及马来酸曲美布汀的影响

    作者:谭(韦华);罗和生

    L型钙通道广泛存在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膜上,其在动作电位形成、肌肉收缩中起重要作用.而马来酸曲美布汀作为一种胃肠运动节律调节剂,用于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腹泻、便秘等症状.本研究主要通过膜片钳技术观察豚鼠结肠平滑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电流的特性及不同浓度曲美布汀对电流的影响,进一步阐述药物对离子通道的作用.

  • 利用流式细胞术分离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

    作者:李闻;巩义春;钟尚志

    库普弗细胞是定居于肝脏的吞噬细胞,占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80%~90%,在免疫调节及肝移植后的免疫耐受诱导中占有重要地位[1].为在体外有效地探讨库普弗细胞的作用,目前已建立多种分离纯化库普弗细胞的方法,如酶消化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非实质细胞贴壁培养法及联合多种分离纯化法等[2,3],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一种快速分析大量特定材料的技术,当液体介质流经激光源时,可迅速、敏感、准确及高质量的分析细胞悬液中特定细胞群,成为研究细胞功能及纯化细胞群强有力的手段.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离纯化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敏感、高效的分离纯化库普弗细胞的新方法.

  • 超声造影剂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兔VX2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沙卫红;李瑜元;王智彪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肿瘤治疗新技术[1],已用于临床治疗肝癌等实体肿瘤,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仍存在手术时间长等缺点,目前国、内外学者致力于通过改变活体组织生物学特性来提高HIFU作用的效率.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剂联合HIFU消融兔VX2肝癌生物学效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余丹纯;聂玉强;周永健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原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抗凋亡基因活性增强促凋亡基因活性减弱等因素综合作用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恶性转化及侵袭、转移.活化白细胞粘附分子(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ALCAM)也称CD166,位于人染色体3q13.1~q13.2,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成员,参与肿瘤发生、发展,与多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1-4],但有关ALCAM表达与胃癌关系的研究报道少见,本研究采用SYBR Green I实时定量RT-PCR检测ALCA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 重组人肠三叶因子联合5-氨基水杨酸对大鼠结肠炎作用的研究

    作者:周瑞;李瑾;夏冰

    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TFF3)是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成员,主要分布于小肠和结肠.研究表明,ITF在促进损伤修复、保持黏膜完整性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认为感染、免疫、遗传及精神心理等因素导致其发病,其中免疫凶素和肠黏膜屏障起关键作用,肠黏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能触发系列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终导致肠黏膜慢性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肠三叶因子(rhITF)联合5-氨基水杨酸(5-ASA)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 猫实验性胰腺炎肠内压变化与胰胆管压力的关系及大黄的影响

    作者:石承先;李杨;宋志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急症,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死亡率高达20%~30%[1].A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炎性介质引起的重要器官损伤已有较多的研究,胰管压力与AP的关系受到注意[2-4].不仅慢性胰腺炎存在胰管高压,SAP的发生及发展也与胰管压力有关[5,6].AP尤其SAP时常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有实验表明,胃动素水平自SAP诱发后随着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与腹胀进行性加重有关[7].大黄已作为SAP诊治指南中的药物之一[8].患者服用大黄排便后,腹痛、腹胀明显减轻.目前研究认为,大黄具有刺激肠蠕动和抗菌及保护胃肠黏膜屏障的作用[9,10],但SAP时肠内压和胰胆管压力是否发生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及与胃动素的关系,以及大黄对上述变化是否发生影响尚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复制SAP模型,观察SAP时肠内压、胃动素及胰胆管压力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大黄的影响.

  •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短节段酸反流研究

    作者:范一宏;吕宾;蒋霞;俞林峰

    目前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的诊断是以症状学为基础的,食管24 h pH监测是目前NERD常用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在胃食管反流的研究中,食管pH电极常规放置在下食管括约肌(LES)近端上方5 cm.我们推测现在的pH位置可能丢失部分酸反流事件而影响诊断.为提高24 h食管pH监测NERD的诊断率,我们对NERD患者进行食管常规位置、食管低位(短节段反流)酸反流程度监测,比较常规位置(LES上方5 cm)和LES上方0.5 cm酸暴露的特点.

  •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和蛋白Z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子彦;张敏;柳惠荣;王国平

    凝血酶激活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具有羧肽酶活性,当血液凝固时,TAFI可被凝血酶激活,特异性裂解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酸残基,下调纤溶系统[1].蛋白Z(protein Z)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在磷脂和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Z-dependent protease inhibitor,ZPI)抑制活化的凝血因子X(因子Xa),蛋白Z可使其作用增强1000倍.有研究发现,蛋白Z与血栓性疾病如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关系密切[2].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液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异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3],而该类患者血浆TAFI和蛋白Z的变化如何,少见报道.

  • Barrett食管与贲门黏膜蛋白质组分析研究

    作者:年媛媛;张军;赵丽珍;程妍

    近年来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和亚洲地区呈均上升趋势.对我国局部地区的研究也证实存在这种趋势,并以贲门癌发病率增高为主.大量研究发现,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BE)有直接的关系,食管末端的腺癌几乎都产生于BE,而40%以上贲门癌的发生与BE有关[1].但关于BE上皮的起源问题,一直存在食管鳞状上皮起源学说和贲门上皮起源学说,但近学者提出新的观点,认为贲门黏膜本身也是后天化生上皮,是食管鳞状上皮和BE上皮的中间过渡阶段[2].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学科,可从整体角度分析细胞、组织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及修饰状态.本实验采用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的方法,对人BE黏膜和正常贲门黏膜组织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对部分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分析二者间的异同,从而探索BE黏膜与贲门黏膜的关系,为研究BE的起源提供线索.

  • 内镜检查对缺血性肠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谭东毅;张国梁;鲍文漪

    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是由于肠壁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相应肠道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损害,可累及整个消化道,但主要累及结肠,故亦称为缺血性结肠炎[1].本病的及时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现总结我院43例缺血性肠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旨在探讨其在缺血性肠病上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率.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布加综合征

    作者:郑荣娟;司雁菱

    患者女,61岁,因腹胀15 d于2007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纳差,乏力症状,伴两季肋区胀痛不适,无烧心、反酸,偶有恶心,呕吐咖啡样物1次,量少,同时腹围增粗,双下肢浮肿,尿量无明显减少,无尿黄及血尿,大便干燥,黑色成形便,无脓血便.曾在当地医院给予输液治疗,效果差,为进一步诊治,以"腹水待查"收治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关节肿痛,体重减轻约5 kg.既往体健,无家族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min,血压110/60 mm Hg(1 mm Hg=0.133 kPa);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瘀斑及结节、皮疹.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致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唐印华;宋光;王玺

    患者女,30岁,因黑便10 d,呕血1周入院.患者10 d前无诱因出现黑便,成形.每日1次,每次量约200 g,未诊治,一周前突然呕新鲜血及胃内容物3次,共约2000 ml,伴头晕心慌,大汗,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给予止血、输血治疗,后患者再次呕血,遂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查体:贫血貌,皮肤及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肝掌(一),蜘蛛痣(一),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脏未及,脾大,左季肋下可及7 cm,质地韧,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当地医院多普勒超声显示:肝脏被膜欠光整,门静脉内径6 mm,脾肿大,厚径6.7 cm,脾门静脉内径17 mm,少量腹水,诊断为肝硬化,脾肿大,腹水.

  • 肝硬化乳糜性腹水的治疗

    作者:王海滨;叶玲英;陈岳祥

    乳糜性腹水是指富含脂类的乳状或奶油状腹腔渗液,由多种原因导致淋巴液进人腹腔而形成.该病临床并不多见,国外统计其发生率约占住院患者的1/20 000[1],北京协和医院统计1923年至1994年乳糜性腹水患者占此间住院患者的6/10 000.

  • 消化道病理学若干新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明华

    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小肠和结直肠等管腔器官,近年对消化道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和研究,准确解读和理解消化道疾病新的病理诊断标准和相关诊断名词的确切含义,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和预后评估,本文就对近年的主要进展及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内容作一介绍.

中华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4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