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
目的: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远期效果。方法15例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通过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其中远期效果。结果15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无患者失访。手术时间为(80±36)min,术中出血量为(250±72) ml。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23.0±8.2)分,末次随访为(80.5±26.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较一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中远期效果均良好。
-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3例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18.9±7.6)min、术中出血量为(32.5±11.05)ml、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30±0.65)d、术后住院时间为(7.76±0.82)d。术后48 h出现轻度疼痛者占9.59%(7/73),中度疼痛者占6.85%(5/73)。所有患者术后4周经胸部X线片检查可见患侧肺复张良好,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术后随访,2例患者气胸复发,未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气胸自行吸收。结论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有助于促进早日恢复。
-
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5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75例。开放组采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治疗,腔镜组采用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后美容效果。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腔镜组患者美容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由于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美观性好,因此在甲状腺手术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一次性根管疗法下不同根管充填材料对慢性牙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疗法下不同根管充填材料对慢性牙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6例慢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一次性充填根管,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进行充填;观察组采用AH-plus糊剂加牙胶尖进行充填。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重度急性炎症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AH-plus糊剂加牙胶尖为充填材料应用于一次性根管疗法能有效提高慢性牙髓炎治疗效果,缩短疼痛时间和用药时间。
-
经正中切口腹膜前补片修补腹股沟疝63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正中切口腹膜前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3例采用经正中切口腹膜前补片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单侧疝43例、双侧疝20例;斜疝41例、直疝15例、复合性疝7例。复发性疝4例。对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进行观察。术后随访2个月~2年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单侧疝手术时间48~72 min,平均手术时间55.2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65~90 min,平均手术时间78.6 min。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例,换药处理愈合;阴囊血肿1例,经反复抽吸后治愈;无切口裂开。术后随访2个月~2年,无疝复、补片感染、慢性疼痛及睾丸萎缩。结论经正中切口腹膜前补片修补腹股沟疝,更加适合复发性疝、双侧疝、复合性疝。较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预防性腹股沟区修补有待进一步观察、探讨。
-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73.33%),有效8例(26.67%),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50.00%),有效11例(36.67%),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相对于传统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对临床疗效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值得广泛应用。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开颅手术及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35例,给予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手术组(40例,给予小骨窗开颅手术)、大骨瓣手术组(45例,给予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三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及ADL评分比较,神经内镜手术组优于小骨窗手术组和大骨瓣手术组(P<0.05),小骨窗手术组优于大骨瓣手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
正畸儿童龋病的口腔综合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正畸儿童龋病的口腔综合防治效果。方法85例正畸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45例)和B组(4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防治, B组采用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儿龋齿发生率低于B组,龋齿指数、变形链球菌及乳酸杆菌总数少于B组,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低于B组(P<0.05)。结论对正畸患儿采取口腔综合防治,可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阴式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阴式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拔出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为(10.36±5.41)h、(35.25±4.25)h、(3.45±1.56)d均低于对照组的(32.54±1.56)h、(57.25±2.64)h、(6.48±1.67)d;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其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其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
-
120例青年脑卒中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12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1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脑卒中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结果发病类型上,研究组头痛发生率为56.7%,高于对照组的32.9%(P<0.05);但两组意识障碍、偏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分别为63.3%、24.2%,高于对照组的47.9%、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上,研究组家族史、嗜烟酒、血管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但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方面所占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检查上,研究组甘油三酯高于对照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族史、嗜烟酒、血管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是青年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实施综合干预防治。
-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要点,探讨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65例危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HR)、呼吸(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诊疗措施,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多种指标,对保证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
-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58.5±8.2)min、(6.4±1.2)cm、(236.5±38.6)ml、(11.5±2.5)d、(12.4±2.5)周、7.1%]均优于对照组[(83.4±11.2)min、(12.6±2.4)cm、(445.6±54.1)ml、(15.5±1.5)d、(14.3±1.5)周、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2.9%)高于对照组(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扫描数据送至相关工作站做多平面重组处理。结果甲状腺结节患者经多层螺旋 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后,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7.5%、82.8%、83.7%。64例良性病变中,60例形态规则,4例形态不规则。16例恶性病变中,12例形态不规则,4例形态规则,病理均为灶性癌变。病变形态是否规则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边缘清晰,4例边缘模糊。16例恶性病变中,11例边缘模糊,5例边缘清晰。病变边缘是否清晰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伴有钙化,如斑片状、蛋壳状、细颗粒状。16例恶性病变中,6例伴有钙化,多为细颗粒状。病变边缘是否清晰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颗粒状钙化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良性病变中,27例存在囊性变,多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恶性病变中,4例存在囊性变。是否发生囊性变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良性病变中,22例存在“强化残圈征”,25例存在“蟹足状强化”。16例恶性病变中,1例存在“强化残圈征”,1例存在“强化残圈征”。是否发生囊性变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上有较高诊断价值,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喉癌术后喉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老年喉癌术后喉狭窄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0例老年喉癌术后喉狭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参照组行激光治疗,实验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程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喉癌术后喉狭窄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B型钠尿肽检验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 型钠尿肽(BNP)水平在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浆BNP水平并比较。结果AMI组患者血浆BNP均明显高于UA 组和对照组(P<0.01), UA 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伴心功能不全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AMI者(P<0.01);AMI伴心功能Ⅲ~Ⅳ级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AMI伴心功能Ⅰ~Ⅱ级者(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于AMI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早期预测AMI伴心力衰竭(心衰)有重要意义。
-
肺部癌性空洞与其他空洞的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肺部癌性空洞与其他空洞的CT诊断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伴有空洞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空洞大小、壁厚度及发生部位等指标。结果肺空洞CT表现:肺癌内壁不规则率低于肺结核,肺癌外壁分叶毛糙率高于肺脓肿,干酪性肺炎空洞平均直径小于肺癌,肺脓肿和肺霉菌感染CT强化幅度低于肺癌,干酪性肺炎、肺囊肿和肺霉菌感染壁平均厚度小于肺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肺部癌性空洞和其他空洞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诊断肺部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溃疡缝扎治疗53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溃疡缝扎治疗的效果。方法53例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溃疡患者,行小切口联合点式剥脱治疗,溃疡上下缝扎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本组中63条肢体,所有浅静脉切口均一期愈合。小面积溃疡48条肢体小溃疡面经象皮生肌膏换药后溃疡愈合时间8~15 d,平均愈合时间11.5 d;大面积溃疡15条肢体溃疡面植皮全部存活,术后溃疡愈合时间13~21 d,平均愈合时间17.0 d。术后随访6个月~5年,5例术后溃疡区轻度色素沉着,局部稍硬结现象;48例溃疡愈合,静脉曲张未复发。所有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溃疡上下缘穿静脉缝扎术后解决了下肢静脉逆流问题,从而改善穿静脉因瓣膜功能丧失引发的下肢静脉肿胀导致的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促进创面愈合。溃疡缝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利于基层开展。
-
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奥氮平、利培酮用于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68例老年痴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为(36.78±7.94)分;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PANSS评分为(51.48±8.72)分,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5.88%,对照组不良反应为26.4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奥氮平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对其精神行为症状进行改善,值得推广。
-
喜炎平治疗ICU重症肺部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使用喜炎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ICU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使用西医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喜炎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临床相关指标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白细胞(WBC)总数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氧饱和度(S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使用中医联合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治愈率显示较高,肺部相关指标的恢复情况较好,在临床上应积极运用。
-
癫狂梦醒汤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癫狂梦醒汤联合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氯丙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癫狂梦醒汤与氯丙嗪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6%,高于对照组的5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初效时间(16.2±4.5)d和主征消失时间(32.4±9.3)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4.7±5.3)d和(50.9±8.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癫狂梦醒汤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超早期脑梗死患者209例,43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溶栓前后给予丁苯酞;对照组在静脉溶栓前后不给予丁苯酞。两组在溶栓后24 h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5.87±6.34)、(9.55±5.10)、(7.11±1.44)分;对照组上述时间点 NIHSS评分分别为(16.85±6.30)、(13.24±1.88)、(11.20±2.58)分,治疗后两组 NIHS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 NIHSS评分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0.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溶通后再闭塞1例,死亡1例。对照组出现溶通后血管再闭塞3例,脑出血1例。结论超早期脑梗死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丁苯酞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安全有效。
-
脂肪肝对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究脂肪肝对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非脂肪肝者75例,脂肪肝者81例,使用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对比患者基本资料和治疗后生物化学应答及病毒学应答情况。结果非脂肪肝患者的生化学应答率明显高于脂肪肝患者(P<0.05)。结论脂肪肝疾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效果并不会受到特别显著影响,但可能对于生化应答率造成一些影响。
-
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麻醉在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麻醉在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8例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变量、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和药物副作用。结果两组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 B组平均苏醒时间、平均拔管时间、平均舒芬太尼总量和平均丙泊酚总量均明显少于A组(P<0.05), B组副作用发生率、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按照0.50μg/kg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具有镇静效果好、药物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196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两组均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高于的对照组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 h后平均体温分别为(37.2±0.5)、(37.4±0.6)℃,4 h后平均体温分别为(36.8±0.2)、(37.5±0.4)℃,8 h后平均体温分别为(37.0±0.2)、(37.8±0.5)℃,12 h后平均体温分别为(36.7±0.2)、(38.1±1.3)℃;观察组恢复正常体温、有效抑制发热反复的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外感发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腺性膀胱炎患者行尿道电切术后实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究腺性膀胱炎患者行尿道电切术后实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尿道电切术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5.0%,对照组为22.5%,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腺性膀胱炎患者行尿道电切术后进而实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以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年轻化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心理干预护理用于年轻化癌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40岁以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60.8±1.9)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2.1±0.8)分、生活能力评分(69.5±2.6)分及死亡率11.4%均优于对照组的(69.2±2.1)分、(61.2±1.0)分、(54.2±0.3)分、20.0%(P<0.05)。结论通过对年轻化癌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
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干预及其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个体化教育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集体化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教育后空腹血糖(6.42±1.28)mmol/L,餐后2 h血糖为(8.10±1.1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4±1.30)mmol/L和(11.02±2.85)mmol/L。观察组饮食管理(5.90±1.23)分,运动管理(5.98±1.70)分,足部护理(5.88±1.57)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50±1.68)分,(4.62±2.55)分,(4.93±2.73)分(P<0.05)。结论个体化教育干预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门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运用探讨
目的:对门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内科门诊患者18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4年1月开始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的内科门诊患者90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内科门诊患者9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门诊等候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满意度为87.78%,观察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挂号等候时间(12.1±3.2)min及辅助检查等候时间(13.5±3.4)min均要短于对照组(16.3±3.6)min和(17.2±3.9)min(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内科门诊护理中,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并缩短门诊等候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当中施予全面护理的效果。方法68例 CHD并施行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各34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施予一般性的相关护理,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予全面性的相应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分析组术后住院平均时间为(5.0±2.7)d,短于对照组的(8.0±6.2)d(P<0.05)。手术后,分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44.12%(P<0.05)。结论在 CHD患儿介入术围手术期内施予全面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和探讨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的影响。方法120例普外科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贯性、安心感、对知识和技术的确信、对未来的信心、尊重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加用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值临床得推广应用。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压疮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成因子凝胶及护理干预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89处)压疮患者应用重组人表皮生成因子凝胶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72例(89处)压疮患者治愈率为55.06%,总有效率为96.63%。结论应用重组人表皮生成因子凝胶及必要的护理干预治疗压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开胸术患者术后发生肺不张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开胸术患者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开胸术后并发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不张护理经验予以总结。结果对32例开胸术后肺不张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 X线复查显示肺已复张,且肺功能均已恢复正常状态。结论患者开胸术后发生肺不张,原因在于肺组织挤压、气管插管及呼吸道阻塞等,而对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后,患者能够实现肺复张且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宫外孕患者行腹腔镜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优化护理方式对行腹腔镜术的宫外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76例宫外孕行腹腔镜术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优化护理组(46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常规护理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优化护理组在围手术期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包括心理护理和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优化护理组住院时间为(6.5±3.0)d,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的(9.4±2.8)d (P<0.05)。优化护理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9%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0.0%(P<0.05)。优化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0.0%(P<0.05)。结论采用优化护理方式可以缩短宫外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手术室护理中的低体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鼻咽温度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开始时鼻咽温度为(36.35±0.30)℃,手术30 min时为(35.66±0.26)℃,手术结束时为(35.39±0.40)℃;研究组麻醉开始时鼻咽温度为(36.40±0.31)℃,手术30 min时为(36.32±0.30)℃,手术结束时为(36.29±0.46)℃,两组在麻醉开始时鼻咽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0 min、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鼻咽温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术室低体温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保持恒定,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患者的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63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不同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焦虑程度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体位舒适度中轻度不适为87.30%、患者满意程度为92.06%,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1.75%、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术前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减少血压心率波动,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术中体位舒适度及满意程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某企业职工健康知识及行为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
目的:探究某企业职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调查。方法对某机械加工企业400名职工进行资料调查,以问卷形式对其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职工对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的健康相关因素的认知程度。结果教育前,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回收328份,回收率为82%,有效率为82%;400名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平均评分为(65.24±2.69)分,133名对健康教育有明确需求,占33.25%。教育后,共发放份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为97%,有效率为97%;400名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平均评分为(86.83±2.14)分,394名对健康教育有明确需求,占98.50%。健康教育后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程度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我国企业职工的总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就当前企业职工对健康知识、行为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而言仍然缺乏积极、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对企业职工的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
4690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对2345例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夫妇进行检查,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毒筛查、妇科 B超检查、地中海贫血筛查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筛查,并进行风险评估和指导,同时对早孕和妊娠结局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4690例,检出高风险人群1586例;2345例男性中664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占28.32%;2345例女性中922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占39.32%。在4690例孕前优生检查者中,29例传染性疾病(包括性病),10例遗传性疾病,521例女性患有生殖系统疾病,801例内科疾病,其他各科疾病120例,其他异常243例。结论孕前检查人群中异常发现较多,为了减少孕前风险因素,鼓励计划妊娠的夫妇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
-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2例呼吸内科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实验组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不良事件及护理效果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以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6.6±8.5)、(96.1±8.4)、(93.1±8.2)分,对照组分别为(80.9±7.5)、(81.2±7.3)、(82.4±7.4)分;两组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以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为(97.2±3.6)分,高于对照组的(86.7±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2%(3/61),护理投诉率为1.64%(1/61),低于对照组的16.39%(10/61)、18.03%(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利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耳聋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8例。均进行常规治疗, 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 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听力及耳鸣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利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的方式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较佳,安全性较高,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较好选择。
-
影响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目的:对宫颈癌放疗实际敏感性临床病理相关影响因素予以探讨分析。方法88例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放疗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进而确定临床病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年龄:<45岁,完全缓解21例,未控2例,年龄≥45岁,完全缓解60例,未控5例。肿瘤直径:<4 cm,完全缓解40例,未控3例,≥4 cm,完全缓解41例,未控4例。肿瘤形态:①菜花型:完全缓解39例,未控3例;②结节型:完全缓解35例,未控3例;③溃疡型:完全缓解7例,未控1例;临床分期:①Ⅰ期:完全缓解5例,未控0例;②Ⅱ期:完全缓解9例,未控5例;③Ⅲ期:完全缓解58例,未控2例;④Ⅳ期:完全缓解9例,未控0例。病例类型:①鳞癌:完全缓解63例,未控3例;②腺癌:完全缓解13例,未控2例;③鳞腺癌:完全缓解5例,未控0例。分化程度高,完全缓解6例,未控0例,分化程度中低,完全缓解72例,未控7例。患者年龄及临床分期与其宫颈癌病症放疗方面敏感性无关(P>0.05),而患者肿瘤直径及肿瘤形态和相应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与其宫颈癌病症放疗方面敏感性有关(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患者而言影响其放疗实际敏感性的相关病理因素集中在肿瘤直径及肿瘤形态和相应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四方面。
-
老年抑郁伴失眠和焦虑患者的治疗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小剂量米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抑郁伴失眠和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5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均给予文拉法辛联合小剂量米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4、8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患者经治疗均取得了较好效果,治疗2、4、8周后HAMD和HAMA减分显著,均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文拉法辛与小剂量米氮平及阿立哌唑联合用药可快速改善老年抑郁伴失眠和焦虑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了苯二氮类药物使用量,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TAG-7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糖蛋白-72(TAG-7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卵巢癌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AG-7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TAG-7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26.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P<0.05),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结论TAG-72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其在卵巢癌的肿瘤标记与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重症急性酒精中毒的镇静治疗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重症急性酒精中毒(AAP)镇静治疗的价值。方法35例A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8例)和BIS组(17例),常规组根据患者的镇静躁动评分(SAS)指导镇静药物应用, BIS组根据患者的BIS值指导镇静药物应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IS组与常规组相比,镇静药物总剂量减少、觉醒时间缩短、镇静时间缩短(P<0.05)。结论 BIS指导AAP患者镇静治疗更加客观、合理、科学。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难治性功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难治性功血患者,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子宫内膜电切术组(30例)和达英-35组(15例),分别给予子宫内膜电切术及达英-35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子宫内膜电切术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达英-35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难治性功血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95例体检符合糖尿病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均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4周及12周后显效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能更好改善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症状,显著提高疗效。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患者中的检出结果及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患者中的检出结果,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输血反应及临床疑难输血提供依据。方法17521例住院患者,应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筛查其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对阳性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检测并分析。结果17521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35%(61/17521),检出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61例。男性阳性检出率为0.30%(21/6952),女性阳性检出率为0.38%(40/10569)。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检能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特别是对血液病、肿瘤、多次输血及有多次妊娠史患者可提前预警,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采用间接血管重建术对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8例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接血管重建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值得推广。
-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儿童应用锁骨小切迹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抢救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儿童更为有效、安全的穿刺补液途径,从而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的新方法。方法90例≤6岁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儿,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给予经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B组给予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C组给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总成功率为100%, B组为87%, C组为75%,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 B组为73%, C组为47%,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定位到顺利置入导管所需时间 A组平均(180±50) s, B组平均(360±30) s, C组平均(660±60) s,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并发症出现, B组误穿动脉2例、局部血肿1列, C组误穿动脉3例,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抢救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儿童有安全度高、创伤少、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明显实用价值。
-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图片式拔针宣教对静脉输液拔针后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1400例输液患者,将采用图片式拔针宣教的7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由护士指导阅读宣教图片;将无图片宣教的7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对比两组针眼出血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针眼出血率(3.0%)少于对照组(6.1%),皮下淤血发生率(1.7%)少于对照组(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健康宣教上墙公示,使大部分患者掌握了输液后拔针的正确按压方法和时间,更好地保护了穿刺的血管,为患者今后的输液带来便利,提高了护理的工作质量。
-
围生儿预防接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围生儿预防接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2例实施预防接种的围生儿的临床资料,对所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对实施针对性治疗举措,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702例接受预防接种的围生儿当中,37例围生儿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7%。250例围生儿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围生儿不良反应为16例;65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不良反应为1例;199例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为9例;99例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疫苗不良反应为7例;89例接种疫苗为麻疹疫苗不良反应为4例。不良反应表现为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偶合反应及心因性反应等,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举措,5 d内围生儿所存在不良反应均彻底消失,对所选取围生儿实施随访工作,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其他形式严重状况。结论针对围生儿实施预防接种,其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状况,但是其总体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针对不良反应状况采取相应治疗举措,不良反应均得以消失,保证围生儿正常发育。
-
门急诊处方点评分析
目的:分析门、急诊不合理用药原因,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482张处方,对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482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93张,占处方总数的18.29%。结论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
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呼吸骤停(CRA)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结果274例患儿中有210例发生于家中,32例发生于公共场所,32例发生于医院或救护车上。274例患儿急救时,136例呼吸停止,10例(7.35%)急诊死亡,复苏成功率为92.6%(126/136);心跳停止138例(50.4%),90例(65.2%)急诊死亡,复苏成功率为34.8%(48/138)。结论要提高家属对小儿的监护意识,一旦发现立即给予患儿急救和心肺复苏,争取佳的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患儿存活率。
-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质量及控制方法研究与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质量及控制方法。方法2013年本院使用传统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质量及控制方法,2014年对传统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对比本院2013年和2014年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质量,分析影响检查的各种因素。结果2013年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准确率为82.0%(82/100),2014年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准确率为98%(98/100),2014年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质量及控制方法明显优于2013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质量,才能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
-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以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采用运动干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干预前后骨密度检出值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干预后,实验组患者骨密度检出值为(-2.5±0.2)mg/c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0.6)m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为(13.8±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运动干预可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水平,同时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食物交换份法指导铅中毒儿童饮食驱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食物交换份法指导铅中毒儿童饮食驱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门诊体检初检1~12岁、血铅含量≥100μg/L 患儿,根据初检时是否接受个体化食物交换份饮食指导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各100例。干预组采用个体化食物交换份法饮食指导,未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测量两组血铅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铅水平为(29.73±8.22)μg/L,低于未干预组的(89.33±10.0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食物交换份法指导铅中毒儿童饮食驱铅,能够有效降低儿童体内血铅水平,同时有着更好的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1例癫痫并发脑膜炎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护体会
目的:了解对癫痫并发脑膜炎患者的治疗和治疗药物监护,掌握癫痫症状加重的诱因,做到合理诊断合理治疗,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癫痫并发脑膜炎患者的治疗和治疗药物监护,通过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抗癫痫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该患者继续服用卡马西平,终病情明显得到控制,再治疗1周患者康复出院。结论癫痫持续状态与联合用抗癫痫药物无关,而是与诱发癫痫高频放电的炎症有关。
-
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神经节苷脂用于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30例。B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 A组采用综合康复联合神经节苷脂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儿各项发育指标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神经节苷脂用于治疗小儿脑瘫较单纯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疗效明显提高,应在临床推广。
-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影响因素,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需求平均得分为(3.02±0.43)分,各种康复需求中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占首位。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分别为(21.43±5.23)、(43.25±26.45)分。年龄、收入、教育程度、病程、GSES得分和ADL得分是康复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年龄、病程、教育程度等是影响康复需求的重要因素,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
多奈哌齐与维生素B6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与维生素B6治疗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的疗效。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多奈哌齐组34例、维生素B6组33例、联合用药组33例。多奈哌齐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维生素B6组给予维生素B6治疗,联合用药组则同时服用以上两种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进行治疗前后的记忆损害情况评估。结果多奈哌齐组除再生和联合用药组各检测指标均优于维生素B6组(P<0.05);联合用药组仅再生、联想检测结果优于多奈哌齐组(P<0.05)。结论多奈哌齐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损害,可用于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的治疗;联合用药优势不明显。
-
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活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常规涂片与液基薄层细胞学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肺癌检测: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94.8%,阳性预测值为98.8%,阴性预测值为79.7%。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正确诊断鳞癌符合率为86.8%,腺癌符合率为85.3%,小细胞肺癌符合率为100.0%,未分化癌符合率为94.4%。258例肺癌患者中,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244例(94.6%)阳性,常规涂片检查164例(63.6%)阳性,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涂片(P<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用于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常规涂片比较,诊断阳性率显著提高。
-
血浆置换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血浆置换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例GBS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例。实验组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应用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60.0%),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在GBS患儿的治疗过程中有极大的改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GBS患儿的治疗效果。
-
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钠片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的临床疗效,探讨甲减对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方法130例甲减及亚临床甲减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观察组60例。治疗组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组未给予治疗。分别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及产后1周定期监测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甲状腺素需求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产后1周 TSH水平为(1.93±0.78)、(1.34±0.56)、(0.58±0.31)mU/L,均低于妊娠早期的(2.45±0.55)mU/L (P<0.05)。观察组妊娠中期、妊娠晚期甲状腺素需求量为(122±18)、(147±16)μg,高于妊娠早期的(102±21)μg (P<0.05);产后1周甲状腺素需求量为(119±17)μg,低于妊娠晚期(P<0.05)。治疗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率为1.43%、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2.86%、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1.4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为4.29%,均低于观察组的13.33%、16.67%、10.00%、16.67%(P<0.05)。治疗组早产发生率为2.86%、胎儿畸形发生率为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死胎发生率为0,均低于观察组的13.33%、8.33%、11.67%、8.33%(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甲减的孕妇应定期监测血清TSH水平,妊娠期间随着孕周甲状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加,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甲减的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对孕期甲减筛查及监测和治疗意义重大。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调脂、脱水、清除自由基以及营养脑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巴曲酶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展性脑卒中治疗用药方案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巴曲酶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并总结多层螺旋CT(MSCT)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SPTP患者进行MSCT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2例病变均为单发,体尾部交界处多见为12例;形态上以卵圆形为主为13例;肿瘤直径≤3 cm者8例,>3 cm者14例;病灶边缘光滑、边界清楚者17例,边界不清或无明显边界者5例;15例显示为清晰完整的包膜,增强扫描有强化,7例未见明确包膜显示;囊性为主型6例,实性为主型7例,囊实相间型9例;12例表现为密度均匀、10例表现为密度混杂,其中有出血者2例,钙化者6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延迟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可伴有钙化、出血等,所有病例均未见远处转移。结论 MSCT对SPTP病变诊断准确,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LASIK术后糖皮质激素相关屈光回退的影响因素观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糖皮质激素滴眼相关的屈光回退的影响因素。方法53例LASIK术后有激素相关的屈光回退患者作为观察组,106例无屈光回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高度近视14例(26.4%)、不注意滴药18例(34.0%)、滴药后闭眼时间不足5 min 21例(39.6%),对照组高度近视12例(11.3%)、不注意滴药20例(18.9%)、滴药后闭眼时间不足5 min 19例(17.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不注意滴药和滴药后闭眼时间不足可能导致LASIK手术后糖皮质激素滴眼相关的屈光回退,注意这些因素可能有利于预防LASIK术后激素相关的屈光回退。
-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63例显著好转,62例好转,5例无好转,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34例显著好转,79例好转,17例无好转,总有效率为86.92%;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第1、15、30天的NIHSS评分分别为(17.25±3.36)、(9.65±3.28)、(6.28±1.21)分,对照组分别为(16.98±3.21)、(13.12±3.35)、(8.98±1.85)分。两组治疗第1天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第15、30天 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疗效,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恢复。
-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均给予后路ponte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观察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 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缘间的水平距离(SV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后凸Cobb角,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后SVA、VAS评分及后凸Cobb角较手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平均手术时间(226.80±30.1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65.65±256.98)ml;4例出现硬膜囊撕裂,给予修补;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采取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培养对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培养对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82例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82例非血流感染的局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血培养,对比观察三种检测方法对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阳性率为69.51%、超敏 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6.34%,高于对照组的9.76%、48.78%(P<0.05)。观察组降钙素原浓度为(4.92±0.95)ng/ml、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为(118±24)mg/L,高于对照组的(0.08±0.01)ng/ml、(58±12)mg/L(P<0.05)。对血流感染患者进行血培养检查显示,革兰阴性菌患者降钙素原浓度为(5.92±1.19)ng/ml、降钙素原阳性率为81.58%,高于革兰阳性菌患者的(1.06±0.01)ng/ml、50.00%(P<0.05)。革兰阴性菌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浓度为(119±24)mg/L、超敏 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4.74%,革兰阳性菌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浓度为(124±22)mg/L、超敏 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6.1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对血流感染的诊断特异性强,联合血培养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指导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
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
目的:分析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的临床特征及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和听力学相关检查对75例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观察组)和30例正常听力婴幼儿(对照组)的语言、听力、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语言、听力、认知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言语能、应人能发育商(DQ)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言语能、应人能DQ值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交流能力、语言能力和环境适应力均不及正常婴幼儿;干预时间越早对婴幼儿的听觉和语言康复越有益处。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血压缓解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大肠腺癌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大肠腺癌组织、22例大肠腺瘤组织、29例正常大肠组织中MCP-1的表达情况。结果MCP-1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1%(27/38),在大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4%(8/22),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7%(6/29)。MCP-1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与正常大肠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组织与正常大肠组织间 MCP-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浸润达浆膜或浆膜外MCP-1阳性表达率为88.9%,高于肿瘤浸润未及浆膜的27.3%(P<0.05);有淋巴结转移MCP-1阳性表达率为93.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54.5%(P<0.05);TNM分期Ⅲ~Ⅳ期的MCP-1阳性表达率为93.8%,高于TNM分期Ⅰ~Ⅱ期的54.4%(P<0.05)。结论在大肠腺癌组织中MCP-1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提示MCP-1参与大肠腺癌的发展;MCP-1的阳性表达率与肠癌的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提示MCP-1表达与大肠腺癌的浸润、转移及分期有关。
-
鼻咽癌肿瘤干细胞miRNAs和 lncRNAs及mRNAs表达谱分析
目的:明确鼻咽癌肿瘤干细胞基因表达图谱,为进一步探索鼻咽癌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打下基础。方法采用芯片技术检测鼻咽癌肿瘤干细胞CNE-2S的微小RNA(miRNAs)、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和信使RNA(mRNAs)表达,与其母细胞CNE-2相比较,寻找其差异。结果与CNE-2相比, CNE-2S中表达miRNAs上升2倍43个,下降54个;lncRNAs上升757个,下降3034个;mRNAs上升1088个,下降2265个。结论鼻咽癌肿瘤干细胞CNE-2S与其母细胞CNE-2相比, miRNAs、 lncRNAs和mRNAs表达差异较为显著,提示其具体不同的生物学活性。
-
葡萄籽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肥大的抑制研究
目的:探究葡萄籽提取物(GSE)对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大鼠系细胞膜分为常规组(NG组)、高糖组(HG组)和高糖联合GSE(高、中、低)组,对蛋白/细胞数量比值、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变化和P21与P27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将NG组为比较对象,其他组在系膜通过高糖连续性培养2 d 后,蛋白/细胞数呈现出上升趋势, HG联合中剂量GSE组和HG联合大剂量组的细胞蛋白/细胞数比值呈现出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NG组为比较对象,其他组经高糖培养48、72 h后,系膜细胞的增值水平减弱, HG联合中剂量GSE组和HG联合大剂量组明显高于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膜细胞经过D-葡糖连续刺激2 d后,两种物质的蛋白质水平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高糖联合GSE处理后,以单独高糖组为研究对象,证明GSE可全面对P21和P27起到抑制上升,浓度存在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细胞膜经过高糖连续刺激48 h后,细胞G0/G1期的比例显著上升,和S期相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联合中量GSE组和HG联合高粱GSE组细胞的G0/G1比例下降, S期细胞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E可全面抑制高糖诱导系细胞膜肥大,证明该物质能够全面缓解DN的疾病进展。
-
房颤治疗的新技术冷冻球囊消融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心律失常相关就诊和住院中为主要病因,与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心功能以及总存活率的下降相关。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导管射频消融、外科手术治疗,近出现了冷冻球囊消融术,效果较好且复发率低,本文就冷冻球囊消融技术的应用作一综述。
-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本病的病死率较高,后遗症较多,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日新月异以及微生物学的惊人进展,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获得了明显的进步,现简要介绍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近年来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