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중화검험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2/R
- 国内刊号: 韩锟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新生儿红细胞血型抗体IgG亚类检测技术的建立及意义
胎母血型不合时母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易造成新生儿溶血病(HDN).一般而言,IgG抗体效价与溶血程度成正比,但也有抗体效价较高而溶血程度较轻者,或抗体效价较低而溶血程度较重者,这可能与IgG亚类(subclasses)有关.IgG亚类包括IgG1、IgG2、IgG3、IgG4 4种,但目前对IgG亚类的检测仍处于试验阶段[1].
-
PCR限制性内切酶法在苯丙酮尿症突变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导致肝脏PAH酶活性降低或丧失所致.临床表现为不可逆的智力发育迟滞、癫痫等症状.新生儿筛查显示,PKU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为1/11 000[1].在中国人pah基因的已知突变中,一些突变改变了基因序列中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为此,我们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法(PCR-RFLP)直接检测一些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突变基因.
-
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16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分析
p16基因是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防止有DNA损伤的细胞进行分裂增殖中具有关键作用[1].既往研究发现,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肝癌中的频率较高(62.5%~85.0%)[2-5],并与HBV感染有关[6].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3 mRNA表达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3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59例PBC患者(活动期29例、缓解期3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2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9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中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A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活动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Act=5.41±2.69)明显高于缓解期PBC患者(Act=7.77±2.74,t=3.39,P<0.01);活动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Act=5.41±2.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ct=7.16±2.76,t=2.45,P<0.01)和疾病对照组(Act:7.24±2.75,t=2.53,P<0.01);缓解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CXCR3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
-
抗雌三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雌三醇(Estriol,E3)是一类具有较强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的内源性激素.它以游离形式直接由胎盘分泌进入母体循环,在母体肝脏内很快地以硫酸盐和葡萄糖苷酸E3的形式代谢.
-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
脑梗死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60%.PSD使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增加病死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血型混合红细胞的分离鉴定
目的 建立不同血型混合红细胞的分离鉴定方法,应用于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混合红细胞分离鉴定及植活红细胞研究.方法 应用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凝集,800×g和50×g分步离心,分离并收集凝集的和未凝集的红细胞进行计数和鉴定.结果 18例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均成功分离鉴定出植活红细胞和患者自身红细胞.初次分离鉴定出植活红细胞的时间为移植后第11天至第72天.植活红细胞数量随移植后时间改变.本分离方法的灵敏度为1%,准确度为100%,回收率为92.5%,重复性为100%.结论 本方法可广泛用于不同血型混合红细胞的分离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干细胞移植患者2种不同红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
-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生物参考区间适用性验证探讨
目的 对实验室现用生化检验部分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确保其适用于本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 参照NCCLS C28-A2推荐方法,先对实验室2台生化分析系统性能进行验证;无性别生物差异项目验证选择一组(20名)健康参考个体,有性别生物差异项目选取男、女两组(各20名),验证存在疑问项目,另外选取男、女两组健康参考个体.采集符合要求健康参考个体标本,按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SOP)文件要求进行规范检测,拜耳ADVIA 1650生化分析系统检测标本,分析实验结果情况.结果 经验证2台生化分析系统性能符合要求;参与验证的16个项目中,健康参考个体组检测结果:γ谷氨酰转移酶(GG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5%以上在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以外;总蛋白95%结果在现用的生物区间内;其余项目100%在现用的生物区间内.结论 本次验证的项目除GGT、HDL-C外,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适用于本实验室,可以继续使用;实验的验证具有科学的说服力,容易发现生物参考区间的偏离,建立完善的验证制度、程序,值得推广应用.
-
杂交探针技术结合熔解曲线快速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型
目的 利用杂交探针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的快速、可靠的实时PCR检测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的方法.方法 应用LightCycler技术,优化主要反应条件,设计在1个PCR中可同时分析2个密码子的多态性方法.选取60岁以上中心性肥胖症133例和体检正常老年者108名为研究对象.首先以LC-Red640和LC-Red750标记条针对突变位点为112和158的检测探针的5'端,相应的锚定探针在3'端被荧光标记,再从研究对象基因组DNA中快速循环PCR特异引物扩增apoE基因265 bp片段,将其与特异探针杂交后,引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通过异源杂交的出现和错配碱基类型的熔解参数来完成和评价野生型和突变基因分型的特征性.结果 峰值对应着序列特异的熔解温度点,各基因型的模板均呈现良好的峰形.中心性肥胖症组突变型以E2/3、E3/4基因型频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0,P<0.004;x2=6.328,P<0.012),中心性肥胖症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E2/3型37例(27.8%)和18例(16.7%)、E3/4型33例(24.8%)和13例(12.0%)、E3/3型56例(42.1%)和74例(68.5%)、E2/4型3例(2.3%)和2例(1.9%)、E4/4型3例(2.2%)和0例(0)、E2/2型1例(0.8%)和1例(0.9%);其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中心性肥胖症组apoE基因总浓度(101.2±73.6)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50.6±27.1)显著升高(t=3.359,P<0.00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省时,不易交叉污染;获得的各种基因类型特征性强,适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快速诊断分型.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中心性肥胖症存在相关性,对携带E3/4型、E2/3型或E4/4型的个体,可提示决定个体老年中心性肥胖遗传易感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胎儿细胞的检测与免疫状况研究
目的 研究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种类、数量及免疫状况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关系,探讨PIH的发病机制.方法 (1)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3种不同方法:CD71、HbF/I抗原(血红蛋白F/血型I抗原)和HbF/CA(血红蛋白F/碳酸酐酶)分别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s).(2)同时检测孕妇组和PIH组的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等.结果 (1)3种方法CD71、HbF/I抗原、HbF/CA检测胎儿红细胞PIH患者组[百分比中位数(95%可信上限)分别为6.56(11.37)%、0.09(0.16)%、0.6(0.11)%]与正常孕妇组[分别为1.58(3.35)%、0.04(0.08)%、0.02(0.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31、-2.97、-4.13,P值均<o.01).(2)PIH组的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α及IL-6,除CD8 (30.2±7.1)%与正常孕妇组(3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外,CD3(76.4±8.5)%、CD4(42.6±6.4)%、CD4/CD8(1.5±0.4)%、CD19(10.5±3.9)%、CD16/CD56(12.2±7.7)%、TNF-α(1.4±0.6)μg/L及IL-6(89.6±12.9)μg/L和正常孕妇组[分别为CD3(70.4±8.3)%、CD4(35.3±6.9)%、CD4/CD8(1.2±0.4)%、CD19(8.2±2.8)%、CD16/CD56(20.5±8.9)%、TNF-α(0.5±0.2)μg/L及IL-6(22.0 4±5.7)μg/L]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孕妇外周血中fNRBCs的数量增多引起的免疫状况的改变均可能是PI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
一株由插入序列引起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的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周围环境及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是年老体弱、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有时可引起严重感染,其在各大医院细菌分离率调查中均居于首要位置,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高达30%以上[1].
-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诊断妇女铁缺乏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reticulocyte hemoglobin content,CHr)在诊断女性铁缺乏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ADVIA 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缺铁非贫血和缺铁贫血患者进行CHr、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检测,同时,采用生化方法对所有人选者的转铁蛋白饱和度(TS)和铁蛋白(SF)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ROC曲线对CHr 和其他贫血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缺铁非贫血组的CHr为(28.2±2.2)pg,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2.0±2.7)pg,并高于缺铁贫血组的(23.4±3.5)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慢性病贫血组CHr为(28.6±3.7)pg,高于缺铁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缺铁非贫血组的CHr面积为0.872、SF为0.798、RDW为0.721、MCV为0.713、Hb为0.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CHr在诊断缺铁非贫血方面比SF、RDW、MCV、Hb更有价值.缺铁贫血组Hb、RDW、CHr、SF和MCV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1.000、0.969、0.958、0.953和0.926.结论 CHr是诊断育龄女性铁缺乏的早期、敏感的指标,尤其适用于缺铁非贫血患者的诊断.
-
组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自身抗原的原核表达及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克隆人组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自身抗原Jo-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纯化重组蛋白,建立间接ELISA法,并探讨其在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中的抗Jo-1抗体的价值.方法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DH5 α和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经Ni-NTA树脂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并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B)进行免疫活性鉴定;应用表达蛋白建立间接ELISA法.同时用该方法检测30名正常献血者,30例SLE,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1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75例PM/DM患者血清中抗Jo-1抗体.结果 经重组质粒测序和酶切结果证实,Jo-1目的基因已正确插入原核表达载体中,基因序列正确,符合表达框架;经SDS-PAGE检测显示,表达产物在相对分子质量55 000处有一明显的蛋白表达条带;WB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具有人Jo-1抗原反应性;间接ELISA法检测标本血清结果显示,PM/DM组中抗Jo-1抗体的阳性率为28%,非PM/DM组(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1.84,均P<0.01).结论 成功克隆了人组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自身抗原Jo-1基因,其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且重组自身抗原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应用纯化融合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法检测PM/DM抗Jo-1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
免疫磁珠与DNA倍体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的初步临床应用
DNA异倍体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之一[1-2],检测外周血中肿瘤DNA异倍体为无创性肿瘤诊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3].流式细胞术 (FCM)-DNA倍体分析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的优点,但该方法在外周血中检测的阳性率不高[4].本研究先用免疫磁珠(IMB)阴性分选富集癌细胞,后用FCM-DNA倍体检测外周血中癌细胞,现报告如下.
-
脂联素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脂联素(APN)启动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频率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合并症间的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基因(aPM1)突变是否是T2DM遗传的危险因素.并确立一种高效、准确、经济的检测APN基因实用筛查方法,供临床检测应用.方法 对单纯T2DM49例(男28例,女21例)、T2DM合并高血压(T2DM-HP)90例(男51例,女39例)、T2DM合并冠心病(T2DM-CHD)33例(男15例,女18例)、T2DM合并肾病(T2DM-NE)41例(男18例,女23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58名(男30名,女28名),测定空腹血清生化指标.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筛选APN基因多态性位点.结果 在APN基因(aPM1)启动子区扩增的片段与基因库中登陆的APN GeneID:9370序列相比,存在点突变(-11377G/C).GG、GC、CC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6%、42.25%、52.58%和3.40%、32.75%、63.85%.T2DM患者aPM1 的SNP-11377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6.818,OR=0.55,P=0.033).从T2DM基因型分组临床资料比较可见,-11377G/C基因型与T2DM患者的收缩压(P=0.035)、体重指数(BMI)(P=0.010)、腹围(P=0.013)和腰臀比(P=0.015)显著相关.通过对试验条件优化,在采用DHPLC技术检测APN基因多态性位点发现,本试验检测柱温以60℃佳.结论 aPM1启动子区SNP-11377C/G多态性与T2DM及并发症的发生和T2DM患者体型肥胖形成机制有相关性,提示SNP.11377C/G多态性可能增加T2DM的遗传风险.
-
德国小蠊过敏原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建立及应用
国内外学者发现40%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对蟑螂过敏原过敏,因而认为蟑螂是仅次于屋尘和尘螨过敏原的主要室内过敏原[1].德国小蠊是主要的引起变态反应的蟑螂之一,我国各大城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北方.
-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与胶质瘤侵袭的相关性
目的 评价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对胶质瘤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PEDF(100 ng/ml)加入胶质瘤细胞U87中(U87PEDF),以未加PEDF蛋白的胶质瘤细胞作对照组(U87con),同时在U87PEDF中加入0.25μg/ml的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U87PEDF+VEGF).细胞迁徙实验检测PEDF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性;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层粘连蛋白Laminin-8表达.结果 迁徙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胶质瘤细胞穿透数明显多于PEDF处理组细胞,加入VEGF后,胶质瘤细胞迁徙率的抑制率仍减少38%;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U87对照组 Laminin-8α4、β1、γlmRAN表达分别为(1.043±0.090)、(0.823±0.012)、(0.762±0.005)拷贝/μl,明显高于U87PEDF组[(0.633±0.004)、(0.442±0.005)、(0.424±0.002)拷贝/μl,P<0.05].结论 在VEGF存在的条件下,PEDF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迁徙,表明其可能由下调Laminin-8基因的表达所致.
-
建立检测细胞色素P450酶与紫杉醇代谢相关突变位点的基因芯片分型方法
目的 建立针对与临床抗癌药物紫杉醇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快速、准确、高通量的基因芯片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选取CYP450酶2C8*3、3A4* 18、3A5*3C等3个与紫杉醇代谢相关突变位点,根据基因库中报道的序列,设计每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野生型和突变型探针,在突变位点2侧设计PCR扩增引物,PCR片段长度应<200 bp,并构建标准质粒.探针在3'端氨基修饰,下游引物标记荧光素Cy3,将探针按一定顺序点样于经醛基化处理的玻片制备成基因芯片.人体血液DNA样本分别通过3对引物扩增后与基因芯片上的探针杂交,通过扫描图像和配套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对50份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标准质粒杂交结果显示,每个位点对应的1对探针均能将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进行准确地区分,无非特异性杂交信号出现;检测50份血液样本,CYP2C8 * 3位点的突变率为2%,CYP3A4 * 18位点均为野生型,CYP3A5 * 3C位点的突变率为62%.同时,通过测序法进行验证,基因芯片方法与测序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建立的同时检测抗癌药物紫杉醇代谢相关的CYP450酶基因多态性位点CYP2C8*3、CYP3A4 * 18、CYP3A5 * 3C的基因芯片分型方法快速、准确,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指导紫杉醇患者的个体化用药,并为分析个体患者对于紫杉醇药物体内代谢提供了一个高通量技术平台.
-
应用现代化诊断方法提高我国真菌病诊断水平
提高真菌感染的早期、特异诊断水平是目前临床真菌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临床检验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除应重视基本方法外,迫切需要发展一些新的诊断手段,如以检测标本中真菌抗原成分和核酸成分为目的的非培养检测技术等.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地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应充分发挥真菌实验室的作用,建立规范化的真菌学临床诊断体系,应用现代化诊断方法,提高我国真菌病诊断水平.
-
如何正确理解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结果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价值
随着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增加,真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倍受关注,临床亟须实验室在真菌鉴定和药敏方面提供帮助.本文将围绕临床和实验室共同关心的几个问题展开阐述,包括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的发展历史和方法学进展,酵母菌和丝状真菌体外药敏的判读,折点解释以及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本文同时紧密结合临床常用的几种抗真菌药物,以期从操作层面帮助实验室提高真菌药敏的工作水平,帮助临床更好地理解各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结果.
-
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进展
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上升,尤其是在某些免疫受损人群中.研究显示,IA的发病率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为5%~25%,在异体骨髓移植患者中为5%~10%,在血液病接受化疗或自体骨髓移植患者中为0.5%~5.0%.
-
量子点标记物及其在免疫学与核酸检测中的应用
量子点(Quantum:Dots,QDs)是一种由Ⅱ~Ⅵ或Ⅲ~Ⅴ族元素组成的半导体纳米晶体,直径约1~20 nm,常见直径为1~10nm的球状晶体.量子点是由金属离子Ag、Hg、Pb、Zn、Cd和In,以及非金属元素S、Se、Te和P组成的核/壳结构的半导体纳米晶体,主要形式有CdSe/ZnS和CdSe/CdS 2种,其中CdSe为内核,ZnS或CdS包被其外为外壳.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念珠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念珠菌其生物学分类属于真菌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半知菌纲、隐球菌目、隐球菌科、假丝酵母菌属.本菌属有81个种,其中常引起人类疾病的有11个种,如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克柔念珠菌(Candida krusei)、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等,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常见的致病菌.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在均相免疫测定中的应用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FRET)由Fǒster于1948年首先提出,因此又可称之为Fǒster能量转移[1].该原理提出后,迅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渗透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
-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引起阴囊感染一例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原名为少动假单胞菌,本菌可引起创伤后的腿部溃疡.可从血液、脑脊髓液、尿液、伤口和脓肿中分离出来,也可从痰液、阴道和子宫拭子中分离到.可引起术后慢性蜂窝组织炎、败血症、急性脑膜炎等疾病[1].我院在2007年6月从1例高热、尿道狭窄、阴囊感染患者的阴囊引流液中分离出1株氧化酶阴性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现报告如下.
-
从ALT异常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D3- CD4+ 淋巴细胞一例
我科于2006年6月从一患者外周血检出CD-3CD+4淋巴细胞.对该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发现该群淋巴细胞始终存在于外周血中.现报告如下.
-
眼分泌物分离出入苍白杆菌一例
近年来随着医院感染菌种的不断变迁,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少见菌以及条件致病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我院于2007年5月从一眼结膜炎患者眼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人苍白杆菌,现报告如下.
-
呋喃妥因不应作为沙门菌感染的选择药物
编辑同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第8期刊登了<血液中分离出罕见的科瓦利斯沙门菌>一文[1],其中药敏试验耐药的抗菌素是氨苄西林、氨曲南、呋喃妥因.笔者认为对沙门菌感染来说选择呋喃妥因做药敏不妥.
-
对肖国辉读者来信的答复
编辑同志:肖国辉读者的看法是正确的.原文中提及的病例所进行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主要是用于鉴别诊断,而不是用来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因为任何患者入院后的常规检查均必须排除一些常见疾病的存在,而HbA1c的检查也是出于该目的.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不宜做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编辑同志:拜读贵刊2007年第30卷第8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诊断与治疗评析>[1]一文后,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实验室诊断与治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但是对于此例患者所做的实验室检查,笔者觉得有一点是值得讨论的,在此提出不同意见,以供商榷.
-
镰刀菌不是毛霉病的病原菌
编辑同志:贵刊于2007年6期第694~695页刊登了<镰刀菌致毛霉菌性肺炎一例>一文[1],介绍了黄卫青等在工作中遇到的1例系统性真菌感染的病例,该文对增强读者的真菌感染防治意识、了解镰刀菌感染的特点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该文从题目到内容中均存在对真菌感染基本认识上的失误,特在此撰文予以说明.
-
第一届京沪检验医学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为深入研讨检验医学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促进我国检验医学事业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由北京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京沪检验医学高峰论坛于2007年9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建国宾馆召开.
-
广州市性病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为了解广州市性病实验室的整体水平,促进性病检验质量的提高,在广州市卫生局组织下,广州市性病监测中心和广州市卫生监督所于2007年4月对广州市性病监测点性病防治工作进行每年一次检查,同时对性病实验室开展室间质评,现将室间质评结果分析如下,以期为相关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资料,也为其他地区同行做相关调查提供思路.
-
SPSS统计软件在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控中的应用
SPSS原名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翻译成中文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2000年后更名为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权威统计软件之一.其新版本内置的质量控制(简称质控)程序(Quality control)具有强大的质控分析功能,含有9种不同的Shewhart质控图,可以分析各种定性、定量质控数据,有多种能力指数(Capability indices)和性能指数(Perfrmance indices)可用于对定量数据进行质控评估.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介绍
李顺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第五、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编辑委员会资深编委.教授,主任检验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35年1月出生.1951年8月在天津巴斯德化验所学习临床检验,长期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从事血液学检验、教学和科研工作.专业特长血细胞
-
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一例诊断与治疗评析
患者,女性,58岁,因双手遇冷变白、变紫5年,四肢乏力伴气急3个月,于2007年3月20日入住本院.
-
间歇性高热、头痛伴黑褐色尿
病历摘要患者男,34岁.在非洲尼日利亚工作3个月,当地流行疟疾,2007年9月1日回国.患者9月5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9~40℃,服用解热镇痛药后,退热至37%左右,但3~4 h后体温又上升至39~40℃,伴头痛、头晕,肌肉酸痛,乏力嗜睡,偶伴寒战.
-
2002-2006年《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载文分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以下简称该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是我国检验医学和各科医学实验室诊断领域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级学术核心期刊.
-
沉痛悼念叶应妩教授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顾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顾问、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检验杂志首任总编辑、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创立者、中国检验医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中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奠基者叶应妩教授,因突发心肌梗死,于2007年11月2日12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