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정주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825
  • 国内刊号: 41-134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6-111
  • 曾用名: 河南医学院学报;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5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辛世俊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作者:李刚;孙莹璞;金海霞;辛志敏;戴善军

    目的:了解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ISH),采用位点特异探针(LSI)和端粒探针(Tel)对3例罗伯逊易位患者的卵裂球进行PGD分析,并选择正常或平衡胚胎移植人子宫.结果:共进行5个PGD周期,获卵145个,正常受精率81.1%,卵裂率92.5%,优质胚胎率88.9%.5个周期共移植11个胚胎,1例获得妊娠.获妊娠者孕20周后经羊水细胞核型分析,证实为正常/平衡,现已分娩健康婴儿.结论:PGD是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获得正常后代的有效途径.

  • 胃癌组织中层黏连蛋白受体67LR和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的表达

    作者:乔军波;张谢夫;李珊珊;赵春临;高志军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中67000层黏连蛋白受体(67LR)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和20例胃癌手术远端切缘正常胃组织中67LR蛋白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67L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9.8%,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4.1%,均高于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0.0%和35.0%).胃癌组织中67LR与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Lauren分型无关;67L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5).胃癌组织中67LR与Galectin-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67LR及Galectin-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水杨酸葡萄糖酯的合成

    作者:张秋荣;查岭;李娜;王俊伟;郑甲信;刘宏民

    目的:研究水杨酸葡萄糖酯的合成.方法:由葡萄糖通过缩合、氧化、去保护,酯化反应制备水杨酸葡萄糖酯.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个新化合物单葡萄糖水杨酸酯与双葡萄糖水杨酸酯,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确证其结构,合成收率分别为41.2%和34.0%.

  • 非诺贝特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炎症和心室重塑的影响

    作者:张峰;曾秋棠;李宾公;李书国

    目的:建立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模型,观察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受体α(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心肌炎症因子的作用以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热量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的方法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成模后随机分为低、高剂量非诺贝特干预组和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3组在糖尿病成模后均继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诱发DCM模型,其中低、高剂量非诺贝特干预组分别给予4ms/kg与40 mg/kg非诺贝特,另设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4组的饲养时间均为16周.16周后观察心功能、心肌超微结构,检测生化指标,胶原表达,计算心脏质量指数、胶原容积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及PPARα的表达.结果:超声检查显示DCM大鼠心功能减退,超微结构以及病理检查显示心室重塑,其中DCM组更加明显;TNF-α、IL-10以及PPARα的表达也明显增加.不同剂量的非诺贝特干预后,大鼠心室重塑减轻,TNF-α袭达减少,IL-10与PPARα表达均增加.结论:DCM时出现了明显的心室重塑,伴有心肌中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经过非诺贝特的干预,心室舒张功能改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心肌中部分炎症因子如TNF-α与IL-10的调节.即非诺贝特的抗炎特性实现的.

  •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作者:蒋钰;李春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5例,按空腹甘油三酯和脂肪餐试验4 h后甘油三酯水平分为餐后正常组、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1.23±0.64)mm、(1.12±0.63)mm,均高于餐后正常组[(0.75±0.63)mm](P<0.05),而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餐后4 h血甘油三酯水平、空腹血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有相关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聚结离心法测定

    作者:王艳芝;郑甲信;徐炳欣;王海玲;邓意辉;毕殿洲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包封率的聚结离心法.方法:0.5 mL盐酸小檗碱SLN中加入0.05 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充分振摇聚结后离心,取上清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SLN及上清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该方法可将制剂中包裹药物的SLN充分沉淀.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n=3),测得的盐酸小檗碱SLN的平均包封率为93.4%(n=3).结论:使用聚结离心法可准确、快速地测定盐酸小檗碱SLN的包封率.

  • 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与心肌非同步运动的关系

    作者:张瑞芳;刘保平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功能与心肌非同步运动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取标准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两腔观和四腔观,获得正常人和CHF患者各30例左心室18个节段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曲线,测量各节段自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和Te,并计算反映左心室非同步运动程度的指标,即18个心肌节段Ts和Te的大差值(*Tsmax和*temax);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Tei指数.结果:CHF组*tsmax和*temax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tsmax和*temax与LVEF呈负相关(r=-0.75与-0.63,P均<0.05),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61和0.70,P均<0.05).结论:CHF患者左心室存在非同步收缩与舒张,可对左心功能产生影响.

  • 幽门螺杆菌UreB-Omp11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与免疫学活性检测

    作者:赵玉霞;杨国俊;章涵;段广才;郗园林

    目的:在大肠杆菌TB1(pMAL-c2X)中表达幽门螺杆菌(Hp)UreB-Omp11融合蛋白,并探索其免疫学活性,为Hp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ET30a(+)-ureB-omp11为模板获得融合基因ureB-omp11片段,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进行融合蛋白的表达,用Amylose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纯化的融合蛋白辅以免疫佐剂皮下免疫小鼠,蛋白印记法对免疫小鼠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特异PCR法和酶切鉴定证实融合基因ureB-omp11克隆入表达载体pMAL-c2X中;重组菌TB1(pMAL-ureB-omp11)经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的MBP-UreB-Omp1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可以被Hp免疫小鼠血清的相应抗体所识别,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纯度达90%以上.通过大肠杆菌抗原吸收法纯化免疫小鼠血清后,与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杂交,结果显示在134 000处出现特异杂交带,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Hp MELHP27融合蛋白UreB-Omp11的重组疫苗候选株TB1(pMAL-ureB-omp11),为Hp蛋白质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菊粉提取及羧甲基菊粉钠的制备

    作者:王争昱;贾小燕;柴保臣;闫素清

    目的:探讨菊芋中菊粉提取的佳条件并制备羧甲基菊粉钠.方法:以菊芋为原料,探讨在水溶液中提取菊粉的佳条件(佳固液比、时间和温度).提取菊粉后,在碱性条件下,菊粉与一氯乙酸起醚化反应,制备羧甲基菊粉钠.结果与结论:固液比1:15、提取时间40 min、温度90℃为其佳提取条件,其提取率较高.为67.12%.菊粉与一氯乙酸反应的目的产物,经红外光谱分析为羧甲基菊粉钠,为菊粉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条件.

  • 稳定表达HIV-1 GagPo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张一折;王鹏;张守涛;刘伟;刘国祥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HIV-1 GagPo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PCB方法扩增HIV-1 GagPol基因,克隆入pMD18-T,然后亚克隆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2(一)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分别瞬时和稳定转染HEK293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GagPol基因的细胞系,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结果:酶切鉴定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构建正确,并能稳定表达HIV-1GagPol蛋白.结论:成功构建携带HIV-1 GagPo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agPol,并在HEK293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

  • 大鼠脂肪干细胞与不同去细胞神经支架的体外相容性比较

    作者:高嵩涛;邓展生;杜英;李宝军

    目的:观察大鼠脂肪干细胞与2种不同去细胞神经支架的体外相容性,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寻求合适的种子细胞载体.方法:将大鼠脂肪干细胞与传统去细胞神经支架和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体外复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2种支架上的生长、黏附情况,测定细胞活性及细胞吸附率,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脂肪干细胞可在2种去细胞神经支架上生长、黏附,在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上的细胞吸附率优于传统去细胞神经支架.结论:脂肪干细胞与2种去细胞神经支架均有较好的体外组织相容性,改良法去细胞神经支架可作为更有效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细胞载体.

  • 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生长增殖的作用

    作者:薛建锋;刘康栋;彭淑牖

    目的: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及受体CD36、CD47对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生长及细胞周期的作用,初步探讨TSP-1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根据处理因素将细胞株分为:TSP-1组(加入TSP-1蛋白,40 mg/L)、空白对照组、CD36阻断组、CD47阻断组.阻断组细胞接种后先加入5 mg/L对应的单抗,待单抗与细胞充分结合后再加入40 mg/L TSP-1.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观察TSP-1及CD36、CD47单抗对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增殖指数(PI)及TGF-β1分泌的影响.结果:TSP-1组、CD36阻断组、CD47阻断组细胞生长受抑,且CD36阻断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低于CD7阻断组.TSP-1组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和CD36阻断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SP-1组、CD36阻断组及CD47阻断组PI分别为:(42.70±2.09)%、(27.85±0.71)%、(38.04±1.35)%和(31.78±0.43)%,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TGF-β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SP-1主要通过与受体CD36的结合对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的生长增殖有抑制作用.TSP-1对HCCLM3的抑制可能不是通过调节TGF-β1的分泌而发挥作用.

  • 白细胞介素-6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

    作者:赵荷剑;柴立辉;吴素霞;高林;贺维亚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的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获取胎龄14.5 d的SD大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10μg/L)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0μmol/L)分别或联合对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进行诱导.诱导2周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RT-PCR检测NSE、TH及转录因子Nurrl和Lmxlb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较对照组NSE和TH阳性率高,且IL-6和BDNF联合处理组较单用IL-6或BDNF处理组的细胞阳性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仅有NSE的表达,而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有NSE、Nurrl、Lmxlb和TH mRNA的表达.结论:IL-6和BDNF均可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DA神经元分化,并具有协同作用.

  • 傍河取水工程对黄河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评价

    作者:王含婧;张军峰;李建功;程学敏;王兰;崔留欣

    目的:评价傍河取水工程对黄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管井距黄河河床距离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方法:2008年4月22日至2008年11月15日,根据管井距黄河距离的远近,由近及远选取黄河水、郑州市"九五滩地"滩区的6眼管井共7个采样点,进行连续8个月的水质分析.水样包括黄河水、管井出水、入厂水(合并所有管井出水)、出厂水.测定指标包括总磷(TP)、氨氮(NH4+-N)、UV254、高锰酸盐指数(CODMN).计算某污染物管井去除率、傍河取水工程去除率、组合工艺总去除率,计算某污染物傍河取水工程去除率占组合工艺总去除率的百分率.结果:傍河取水工程对CODMN、UV254、TP、NH4+-N的去除率分别占各自组合工艺总去除率的96.1%、93.3%、60.8%、52.8%.管井对CODMN、UV254、NH4+-N、TP的去除率与管井距黄河河床距离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49、0.576、0.444、0.594(P均<0.05),线性方程分别为Y=0.0021X+74.116,Y=0.0055X+74.099,Y=0.0101X+43.456,Y=0.0064X+63.439.结论:傍河取水对黄河水中TP、CODMN、UV254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NH4+-N的去除率较低.管井对NH4+-N、TP、CODMN、UV254的去除率与管井距黄河河床距离相关.

  • 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陈志敏;黄华;史惠蓉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的影响,评估二者对PCOS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71例有胰岛素抵抗及排卵障碍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未排卵者加用克罗米酚治疗1个周期.B组(25例)用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未排卵者加用克罗米酚治疗1个周期,C组(21例)单纯采用克罗米酚治疗.规察各组用药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瘦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并通过B超检查评价促排卵治疗的效果.结果:A、B、C组患者治疗前以上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H、睾酮、空腹胰岛素、IR值和瘦素水平与C组比较均下降(P<0.05),而FSH水平无变化;B组患者治疗后睾酮和IR值较A组患者明显下降(P<0.05).C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均低于A、B 2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可通过降低PCOS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水平,纠正其高雄激素血症及生化指标异常,且可以加强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的疗效,提高妊娠率.

  • 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情况调查

    作者:张建明;姚丽娜;李红;王书春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5月至7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 156名河南省直机关干部的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65%.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2.51%,高于女性(3.73%)(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电击致死兔对称肢体骨骼肌中c-fos mRNA测定

    作者:王晔;闫红涛;程薇波;刘敏;李凡;廖志钢

    目的:探求电击死者电流通路的推断方法.方法:1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即电击死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电击死组,用220 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实验动物的左后肢与右前肢,通电致死.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空气致死.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左、右后肢股四头肌与左、右前肢肱二头肌中c-f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通电肢体兔骨骼肌c-fos mRNA水平远高于非通电肢体骨骼肌(P<0.05).结论:机体对称部位骨骼肌c-fos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有助于推断电流通路.

  • 宫颈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 mRNA的表达

    作者:赵先兰;饶燕玲;孟志英;乔玉环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I)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2例宫颈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DNMT1 mRNA的表达;分析DNMT1 mRNA的表达和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20)、63.3%(38/60)和78.8%(41/52),呈升高趋势(χ2=29.057,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DNMT1 mRNA的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不同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DNMT1 m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NMT1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时就已经起了重要作用.

  • 那格列奈的流动注射化学发生法测定

    作者:石杰;陈桂娟;吴拥军;常晓平;孔娜

    目的:建立那格列奈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的新方法.方法:在硫酸介质中,利用高锰酸钾能直接氧化那格列奈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技术,测定那格列奈的含量.结果:高锰酸钾直接氧化那格列奈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与那格列奈含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线性范围为8.0×10-9~5.0×10-7g/mL,检出限为3.9×10-9g/mL,对1.0×10-7g/mL的那格列奈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2%,且重现性较好.结论: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那格列奈,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书春;杨树涵;赵玉兰;孔宏亮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5只,取假手术组(Sham组)10只,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结扎作为对照,余大鼠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模型.8周后人选心衰大鼠随机分为心衰对照组(CHF-c,n=13)和心衰他汀干预组(CHF-S,n=13)2组.CHF-S组用5 mg/(kg·d)辛伐他汀灌胃,CHF-C组、Sham组每d灌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喂养4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内采血,ELISA法测定IL-18水平.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和Sham组比较,CHF-C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善(P均<0.05).Sham组、CHF-C组、CHF-S组IL-18水平分别为(271.50±64.75)ng/L,(581.20±67.71)ng/L和(505.95±60.29)ng/L,LVMI分别为(1.87±0.05)×10-3,(3.01±0.12)×10-3和(2.16±0.23)×10-3.和Sham组比较,CHF-C组IL-18升高,LVMI升高(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IL-18降低,LVMI下降(P均<0.05).结论:IL-18能够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心衰的症状.

  • HG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GSH、MDA及TNF-α含量的影响

    作者:毕红征;杜春燕;黄国钧;王纯耀

    目的:研究HG颗粒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对照组10只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CCl4,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和体积分数为20%乙醇喂养6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存活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蒸馏水1 mL/kg),模型对照组(蒸馏水1 mL/kg),HG颗粒高、中、低3种剂量组(6、3、1.5 g/kg HG),复方鳖甲软肝片组(1g/kg复方鳖甲软肝片).6组动物1次/d灌胃,连续4周.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肝脏GSH、MDA及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GSH、MDA及血清TNF-α含量[(5.01±1.92)μg/g,(230.4±29.47)μg/g,(2.71±0.62)nmol/L]与正常对照组((9.65±2.31)μg/g,(101.7±13.79)μg/g,(0.72±0.15)nmol/L]比较出现明显异常,HG颗粒可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大鼠各观察指标的异常.结论:HG颗粒对CCl4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肝细胞癌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COX-2及MMP-9的表达

    作者:孙长宇;张贤强;杨观瑞

    目的:检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环氧化酶-2(COX-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HCC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HBX、COX-2与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CC组织中的HBX、COX-2及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77.5%与61.2%,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71.4%与79.6%,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均为0.0%,P<0.05);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OX-2及MMP-9蛋白的表达与HBX蛋白的表达均分别呈线性相关;HCC组织中有转移与无转移组间HBX、COX-2与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C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中HBX、COX-2与MMP-9蛋白具有重要作用.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在超排卵中的垂体抑制效果

    作者:赵冬梅;李月白;谭丽;项云改

    目的:观察在超排卵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的垂体抑制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4月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的3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21例).试验组应用GnRH拮抗剂抑制垂体,对照组应用GnRH激动剂降调节垂体(长方案).2组均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并观察比较2组注射HCG日血清LH、E2的水平.结果:注射HCG日试验组的血清LH水平[(3.24±3.11)IU/L]与对照组[(3.18±2.83)IU/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起到了抑制内源性的LH峰的效果;试验组血清E2水平[(993.93±685.47)IU/L]明显低于对照组[(1720.93±625.69)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拮抗剂抑制垂体方案能有效地抑制内源性的LH峰,在临床应用上与GnRH激动剂垂体降调节长方案一样取得了相同的垂体抑制效果.GnRH拮抗剂降低了注射HCG日血清E2含量,因此可能减少卵巢过激的发生.

  • 肺鳞癌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

    作者:楚广民;付艳忠;张国俊;于庆凯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2例肺鳞癌组织及28例正常肺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肺鳞癌转移的关系.结果:①正常肺组织和肺鳞癌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6/28)和48%(25/52);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27/28)和54%(28/52).肺鳞癌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肺组织(P均<0.05).②有淋巴结转移组肺鳞癌组织中Connex-in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为28%(7/25);无淋巴结转移组Connexin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为35%(16/27)和67%(18/2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onnexin43蛋白和mRNA低表达与肺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观察

    作者:张博爱;贾延劼;董为伟;王健

    目的:评价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ICD-10,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80例,正常对照组20例.非器质性失眠症组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方法治疗,结合体动记录仪评价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前后睡眠参数的变化;同时,测定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和血浆食欲素Orexin-A、Orexin-B的水平.结果: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实际觉醒时间、睡眠潜伏期、平均每次觉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睡眠效率、平均静息状态时长显著降低(P<0.05),平均活动分数和割裂指数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除了总睡眠时间外,其他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了睡眠效率和平均每次觉醒时间2个参数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也存在类似的趋势.各组间Orexin-A、Orexin-B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新途径.

  • 进餐对中老年女性腰椎骨密度测量的影响

    作者:尚伟;林强;余卫;李保庆;田均平

    目的:探讨进餐因素对中老年女性腰椎骨密度测量的影响.方法:60例女性志愿者,年龄45~75岁.按照年龄段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正位(L2-4)骨密度,每令年龄组选取10例作为实验组,于检查当日上午空腹状态下行腰椎骨密度测量,并于进餐约2 h后行第2次腰椎骨密度测量.余10例作为对照组,在行第1次扫描后下床,然后再重新摆位进行第2次扫描.结果:各年龄段实验组进餐前后腰椎骨密度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实验组进餐前后骨密度测量的精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实验组和对照组骨密度总体测量的精确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餐因素不影响中老年女性DXA腰椎骨密度测量值.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与分析

    作者:张云普;邹典斌;李锦堂

    目的:了解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60例MDS患者,同时应用常规方法和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制备骨髓染色体.常规染色体的制备:患者骨髓经短期(24 h)培养后,加入秋水仙胺,37℃孵育1 h后收获细胞.骨髓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取初诊MDS患者骨髓,按有核细胞(1.5~2.0)×106mL-1接种子RPMI 1640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48h.在收获前2 h加溴化乙锭(EB),再于收获前1 h加入秋水仙胺,按常规方法制片,G-显带.以同期住院的40例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结果:应用高分辨染色体制备方法制备出的骨髓染色体,每一单倍体带达550条左右.在160例MDS患者中,共发现90例骨髓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其中-5/5q-17例,-7/7q-31例,-Y 11例,t(9,22)15例,其余16例为4、6、10、11号染色体异常.应用常规染色体制备方法制备的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高分辨染色体方法制备的骨髓染色体相同,但每一单倍体带在400条左右.4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染色体未发现数目和结构异常.结论:骨髓高分辨染色体可检出更多的异常染色体,并可确定精细的断裂点.

  •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况调查

    作者:杨海燕;冯若;范秋萍;张亚玲;贾育红;赵玉芳;陈冬枝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现状.方法:从河南省艾滋病医疗救治重点县中随机抽取一县,对该县的31个村卫生室、11个乡卫生院进行"消毒灭菌、医院感染管理状况"问卷调查.随机抽取该县374名医务人员进行"消毒灭菌、医院感染知识"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村卫生室采集部位主要包括治疗室治疗台及治疗车台面、皮肤消毒液碘伏、酒精及消毒液容器、敷料缸等.乡卫生院采集部位主要包括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人流室、产房、皮肤消毒液、无菌包、手提式压力蒸气灭菌器等.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制订的综合考评标准,对调查村、乡从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培训、医务人员防护、重点部门管理、医疗废物管理5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结果:将"消毒灭菌、医院感染知识"问卷调查表项目归类合并为4个领域,即消毒灭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视程度、个人防护、消毒灭菌操作和医疗废物处理,该县4个领域的得分分别为(53.25±2.81),(47.72±2.53),(41.54±1.95)和(20.19±1.08),4个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59,P<0.05).对"消毒灭菌、医院感染管理状况"调查表各项目进行评分,满分50分,村卫生室得分(21.00±1.02)分,乡卫生院得分(37.00±1.35)分.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15,P<0.05).村卫生室碘伏、酒精消毒合格率为100%.乡卫生院皮肤消毒液(碘伏、酒精)、无菌包消毒合格率达到100%.其余部位采样检测结果不理想.村卫生室综合考评得分率70%~90%,乡卫生院得分率50%~60%.结论:重视基层医院感染工作,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至关重要,应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蛋白的表达

    作者:赵玉林;王明婧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 R)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河南省医学高新技术发展扶持项目 20060011;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7320076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6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GF-Ⅰ与IGF-ⅠR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GF-Ⅰ及IGF-ⅠR的阳性表达率(70.18%和75.44%)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上皮组织(37.50%和25.00%,P<0.05);喉鳞癌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喉鳞癌组织中IGF-Ⅰ与IGF-ⅠR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GF-Ⅰ及IGF-ⅠR的高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 菌渣中截短侧耳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作者:吴春丽;覃春菀;张俊霞;史云涛

    目的:建立截短侧耳素的提纯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从发酵菌渣中提纯截短侧耳素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色谱分析条件:采用Agilent-ODS C18色谱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5%甲酸溶液(体积比为60:4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截短侧耳素在341~2 73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相对标准偏差为0.54%(n=6).结论:此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可靠,可用于截短侧耳素的含量测定.

  •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Fas-670基因多态性检测

    作者:孙继红;徐芸;汪群英;张晓君;罗杰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Fas-670的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55例AIH与69例PBC患者外周血DNA Fas-670基因型,并与12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AIH、PBC及正常对照组人群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IH患者Fas-670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5,P=0.038),AIH组AA基因型频率有增高趋势(40% vs 22%,P=0.012,OR=2.4).PBC患者Fas-670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外报道比较发现,中国汉族正常人群Fas-670基因型频率与高加索人、日本人、韩国人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本人与韩国人,日本人与高加索人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670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AIH易感性有关,正常人群Fas-670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种族差异.

  • 氨基葡萄糖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作者:金黎明;杨艳;刘万顺;韩宝芹;田文杰;范圣第

    目的:研究氨基葡萄糖(GlcNH2)的抗氧化能力和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GlcNH2组每d GIcNH2(1.5 g/kg)灌胃;CCl4损伤组和空白对照组每d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前2组于第12天末次给药3 h后腹腔注射CCl4(20 mg/kg),24 h后眼球取血,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处死动物后取肝组织,测定肝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巯基(T-SH)、非蛋白结合巯基(NP-SH)、金属硫蛋白(MT)、丙二醛(MDA)含量和DNA损伤情况.结果:小鼠腹腔注射CCl424 h后,血清AST和ALT活性明显提高,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巯基含量降低,T-*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20060153,2008117;大连民族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20056106AOC减弱,诱发基因毒性.提前连续12 d灌胃给予GlcNH2能够显著诱导MT的表达,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随之增强以抵抗CCl4诱导的氧化损伤.GlcNH2组与CCl4损伤组相比,AST、ALT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下降,T-AOC和T-SH、NP-SH、MT含量与CCl4组相比均明显提高.DNA电泳结果显示,GlcNH2组与CCl4组的DNA链都形成一系列1000 bp大小左右的DNA片段.结论:GlcNH2具有抗氧化能力,其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不能减轻DNA的氧化性损伤.

  • 人磷脂磷酸水解酶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留霞;乔玉环;王淼;郭瑞霞;赵国强;张孝艳;周蔚;张建好;赵先兰

    目的:构建人磷脂磷酸水解酶3(hLPP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hLPP3并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初步观察重组表达载体对卵巢癌细胞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从正常胎盘组织中提取hLPP3基因,先克隆人克隆载体pGEM-T easy质粒得到pGEM-T-hLPP3,再用BamH Ⅰ和Xho Ⅰ进行双酶切,切下的hLPP3基因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得到pLenEx-press-hLPP3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实验分为3组:A组为实验组(转染表达hLPP3基因重组质粒)、B组为空质粒对照(转染空表达质粒)、C组为无转染对照.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LPP3 mRNA的表达,化学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上清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得到与hLPE,基因长度一致(936 bp)的酶切产物,测序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hLPP3基因(BC009196)序列完全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见A、B 2组SKOV3细胞内有大量绿色荧光信号,转染率分别为67%和69%,C组细胞中无荧光信号.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显示A组细胞中hLP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B、C组明显增加(A、B、C组分别为0.510 9±0.058 4、0.149 9±0.025 5、0.143 3±0.0181,P<0.05).A组卵巢癌细胞上清液中的LPA含量较B、C组明显下降[A、B、C组分别为(2.37±0.76)μmol/L、(6.71±2.03)μmol/L、(6.84±1.49)μmol/L,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组卵巢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A、B、c组分别为(30.50±2.12)%、(1.26±0.43)%、(0.10±0.03)%,P<0.05],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目的基因hLPP3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hLPP3,并能高效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使细胞中hLPP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增强hLPP3基因表达可以降低细胞外LPA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组织中蛋白激酶B、PTEN和c-kit蛋白的表达

    作者:郭祯;刘林嶓;陈旻静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组织中蛋白激酶B(PKB)、PTEN和c-ki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6例NF1、20例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和11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磷酸化PKB(p-PKB)、PTEN和c-ki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p-PKB,c-kit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9.1%,100.0%;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组织中3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为55.0%,53.9,40.0%;NF1组织中3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为60.0%,65.4%,43.3%.正常皮肤组织中3个指标的表达与后2种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神经纤维瘤与NF1组织中3个指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1组织中p-PKB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6,P<0.05);p-PKB与c-ki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5).结论:p-PKB,PTEN和c-kit可能与NF1的发展关系密切;NF1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发展机制可能有相同之处.

  • 股骨颈骨折后不同时期股骨头内细胞凋亡与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志生;王慧丽;王志强;李立东;庞海涛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后的不同时期股骨头软骨细胞、骨细胞凋亡以及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的表达.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对31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新鲜骨折组)、21例陈旧股骨颈骨折(陈旧骨折组)、28例股骨颈骨折后坏死(坏死组)患者的股骨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进行组织学观察、FADD蛋白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3组患者的标本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软骨、骨细胞空陷窝化、FADD的表达及凋亡.其中,坏死组软骨细胞FADD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分别为0.3176±0.0413和22±6)较新鲜骨折组和陈旧骨折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骨折组(分别为0.1338±0.0278和8±2)与新鲜骨折组(分别为0.1046±0.0215和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陈旧骨折组骨细胞FADD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分别为0.2515±0.0379和34±7)与新鲜骨折组(分别为0.1923±0.0314和2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坏死组(分别为0.4584±0.0756和5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骨折组骨细胞FADD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较坏死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DD的表达与股骨颈骨折后软骨细胞、骨细胞的凋亡关联密切,对于股骨颈陈旧骨折如能及时正确地进行保头治疗,可以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 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刘鹏;卢长青;宋文翔;邱春光;黄斌;张文学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口服血脂康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纳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4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血脂康组(n=35例)和对照组(n=3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血脂康组患者术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脂康1200 mg/d,共1周,对照组除未服血脂康外其他治疗均与血脂康组相同.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至术后5 d每d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PCI术后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血脂康组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前预服血脂康可显著减少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幅度.

  • 鼠肺缺血预处理后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检测

    作者:郭海周;张春芳;张恒

    目的:探讨鼠肺缺血预处理后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变化.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鼠常规开胸后建立左上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均遭受了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缺血预处理组在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缺血预处理干预,假手术组大鼠开胸后不予特*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2004036433;湖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05sk3063;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B2004024殊处理.以免疫印迹方法比较不同组间肺组织中HSP27的表达差异.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的总蛋白质,对相对分子质量介于20 000~30 000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果: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中HSP27的表达量均多于假手术组,但缺血预处理组中HSP27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质谱分析显示有9个蛋白质斑点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3个斑点(点11、17和28)为同一个蛋白.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HSP27的高表达有关.

  • HeLa细胞系中核转录因子-kB与Bcl-2的表达

    作者:田卫红;田芳;许培荣;刘红涛;薛乐勋

    目的:分析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状态及其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NF-KB亚单位p50和p65及其下游调控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p50和p65 mRNA的表达.EMSA法检测HeLa229细胞核中NF-KB与DNA的结合活性.结果: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质中NF-KB的亚单位p50和p65均有表达,p50/p65在细胞核中具有较高的DNA结合活性.RT-PCR结果表明,p50和p65的mRNA在细胞质中也存在表达,并且在HeLa229细胞中也检测到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在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存在有NF-KB及其下游基因Bcl-2的表达,提示激活的NF-KB信号通路可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抗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ASSF1 A蛋白的表达

    作者:刘桂芝;吴逸明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96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在NSCLC组织中,RASSF1A失表达或低表达率达60.4%(58/96),而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均正常表达,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ASSF1A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RASSF1A在中国人NSCLC组织中有较高比例的表达下调或缺失,该蛋白低表达或阴性表达可能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

  • 选择性增菌在产TEM型ESBL菌株痰标本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郭小兵;张志坚;张钦宪

    目的:探索选择性增菌在痰标本TEM型ESBL菌株痰标本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份不重复的痰标本中分离出TEM型ESBLs菌株,采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增菌培养,应用氨苄青霉素(终质量浓度为100 mg/L)进行选择抑菌,采用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及PCR技术进行ESBLs确证.结果:酶抑制剂增强试验中头孢噻肟与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抑菌环直径差大于5 mm;PCR扩增产物在约900 bp处有明显条带.结论:选择性增菌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痰标本中TEM型ESBL菌株的检测.

    关键词: 选择性增菌 ESBL
  •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作者:冯青俐;党瑜华;陈剑锋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20例健康人行血清HGF、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测定.根据HGF水平又将UAP分为2组:A组(HGF≤360 ng/L),20例;B组(HGF>360 ng/L),36例.观察住院期间2组UAP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血清HGF水平[(247.53±90.59)ng/L]明显低于B组[(571.03±160.23)ng/L,P<0.05];2组间血清cTnⅠ、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中,A组30 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顽固性心绞痛者明显高于B组(P<0.05);对上述心脏事件,HGF定量检测的敏感性为76.5%,阴性预测值为88.9%,准确性为80.4%.结论:HGF对UAP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作为预测UAP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 重组苦瓜MAP30蛋白对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樊剑鸣;张晓峰;张巧;姚武;徐玉宝

    目的:克隆及重组苦瓜蛋白MAP30,观察MAP30对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RT-PCR法克隆MAP30基因的cDNA序列,并表达、纯化MAP30蛋白;MTT法测定纯化的MAP30蛋白对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彗星实验观察MAP30引起凋亡的LoVo细胞基因组的降解情况.结果:成功克隆了苦瓜蛋白MAP30基因;MAP30蛋白对LoVo细胞体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MAP30蛋白对LoVo细胞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70.0 mg/L.MAP30在体外能诱导LoVo细胞凋亡.结论:重组的苦瓜MAP30蛋白在体外能抑制LoVo细胞生长,并能诱导其凋亡.

  •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147、MMP-9及TIMP-2蛋白的表达

    作者:陈旻静;武海龙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SCC,17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CD147,MMP-9及TIMP-2蛋白的表达.结果:SCC组织中CD147,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5%和59%)明显高于正常皮肤(12%和18%,P<0.05),TIMP-2(37%)明显低于正常皮肤(76%,P<0.05).SCC组织中CD147的阳性表达率与MMP-9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466,P<0.05),与TIMP-2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r=-0.427,P<0.05).结论:在SCC的发生过程中CD147,MMP-9和TIMP-2起一定作用.

  • 隐裂牙86例分析

    作者:郭留云;楚金普;岳阳丽

    上、下颌后牙在咀嚼过程中受牙冠解剖形态、医源性因素及生物受力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隐裂[1].作者收集了2000年5月至2004年5月所诊治的86颗隐裂牙的临床资料,就诊时间和疗法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如下.

  • 早期乳癌乳晕内弧形切口保乳手术77例体会

    作者:裴新红;吕鹏威

    随着对乳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及乳癌早期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保乳治疗(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BCT)[1]已经成为早期乳癌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2000年2月至2007年7月,本院乳腺外科采用乳晕内弧形切口行早期乳癌保乳手术77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切口保乳手术的93例患者进行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和预后指标比较,现报道如下.

  • 经患肢应用蕲蛇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体会

    作者:李莹;宋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较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主要由于高凝状态、血液滞缓及血管内皮损伤所致,多发于小腿静脉及髂股静脉处,如处理不当,不仅延误病情,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肺栓塞并发症的发生[1].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科共收治DVT患者72例,经患肢静脉应用蕲蛇酶联合抗凝祛聚治疗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 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2例疗效观察

    作者:郭慧荣;任玉明;李幼辉

    2005年1月至2005年10月,作者应用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2例,并以帕罗西汀为对照,比较2药治疗该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病94例疗效观察

    作者:马颖光;夏兴洲;闫国亭

    2001年9月至2006年12月,作者对住院及门诊的各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和丹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输尿管镜手术中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应用105例体会

    作者:张洁;王勇;韩雪萍

    输尿管镜手术通过将特殊的内镜放入输尿管,在窥视下利用各种器械碎石或取石,减少了手术创伤,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术中手术器械及操作对输尿管的刺激常常引起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即使完善的硬膜外麻醉也不能防止输尿管痉挛的发生,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抗胆碱药物盐酸戊乙奎醚(PQN)是对M受体亚型有选择性的新型胆碱受体阻滞剂,能够解除平滑肌痉挛,临床上盐酸戊乙奎醚已被用于治疗胃痉挛和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并有较好的效果[1].

  • 胶质瘤57例单体素质子波谱诊断

    作者:赵鑫;张小安;程美英;陆林;赵俊锋;朱功升

    磁共振波谱(MRS)是一种利用MR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对一系列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的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颅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后有无复发等方面.

  • 伴意识障碍的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侧脑室前角穿刺治疗20例体会

    作者:苗旺;杨期东;王建平;娄季宇;刘恒方;王蕾;罗红波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声带瘫痪及咽反射消失,同侧面部痛、温度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同侧Horner征,对侧痛、温度觉障碍.

  • L型菌血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

    作者:林新平;邢志广;高霞;田丰;杨小方;杨明

    L型细菌(L form of bacteria)或称细胞壁缺陷型细菌,是缺失了细胞壁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L型细菌的形成与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有关.近年来L型细菌的致病作用以及与某些疾病的迁延、复发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1].为探讨L型细菌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作者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送检的426例阳性标本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 颅内动脉瘤21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

    作者:张丹;吕亮;万立野;任丽杰

    颅内动脉瘤是白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一直以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近年来,CT血管成像(CTA)以其快速、准确、微创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作者分析了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经DSA检查及手术证实的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9例脑电图分析

    作者:余敏;余淑红;张劭祺

    脑电图(EEG)是用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项检查技术,已广泛用于颅脑疾病的检测,为研究EEG对CO中毒的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观察和预后方面的价值,作者对69例CO中毒患者进行173例次EEG描记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不稳定性枕颈部畸形26例内固定治疗体会

    作者:庞长河;宋来君;张志强;龙江

    枕颈部畸形尤其不稳定性枕颈部畸形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先天发育畸形,迄今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多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枕颈部畸形26例,报道如下.

  • 脊膜膨出59例MRI诊断

    作者:胡瑛;张焱;程敬亮;张勇;李建灵;王岸飞;任翠萍;高雪梅

    脊膜膨出(meningocel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显性脊柱裂的一种,发病率在新生儿约为1/10 000[1].该病易引起下肢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并且一旦破裂,易引起颅内感染而致患者死亡.早期准确的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作者对收治的59例脊膜膨出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 CT增强扫描检查中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素兰;谢静;王超勤

    造影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压注射器可使造影剂按要求快速连续注射,极大地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1],但造影剂本身具有溶解度、渗透压、亲水性、黏稠度、电荷等理化特性,CT增强扫描静脉团注时剂量大,速度快,动态扫描时无法全程床边监护,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科2004年10月至2007年8月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对7230例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现将操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 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16例诊治体会

    作者:张鹏;宋来君;王树凯

    胸椎椎管内外肿瘤不仅生长于椎管及椎间孔,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胸髓压迫症,并长入胸腔,压迫椎旁组织如主动脉、腔静脉、奇静脉等,与上述结构紧密相连,导致手术困难[1].2002年5月至2008年1月,作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1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摆式联合口外弓矫治恒牙期远中《牙合》12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月兰;崔淑霞

    对于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轻中度拥挤的患者,通常采用摆式或口外弓等一种矫治器推上颌磨牙向远中,以达到矫治的目的[1],效果良好.但当第二磨牙萌出以后,单一矫治器往往难以完成,或矫治时间较长,或引起前牙过度前倾[2].作者采用简易摆式联合口外弓同时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获得理想的矫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 儿童腹部节细胞神经瘤4例CT表现

    作者:岳松伟;高剑波;杨学华;周志刚;郭华;张永高;郑颖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交感神经细胞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脊柱两侧,如后纵隔和腹膜后.成人较多见,儿童发病率较低,文献报道较少.作者搜集2002年8月至2006年7月间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儿童腹部节细胞神经瘤,分析其CT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 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周福有;王立东;王建坡;宋清荣;耿明飞;胡崇明;郭海周;王社军;李剑;孙志强;齐红;王海艳;王燕;艾永红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0例同期住院食管癌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FTS方案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结果:FTS方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2±2)h,首次排便时间(85±3)h,住院时间(9±1)d,总并发症发生率7.9%(6/76),术后1 a再入院率5.3%(4/76),住院总费用(11298.15±2460.95)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8±3)h,首次排便时间(95±1)h,住院时间(12±2)d,总并发症发生率18.8%(15/80),术后1 a再入院率1.3%(1/80),住院总费用(12537.51±2965.89)元.2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方案的应用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食管上皮癌变与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还原酶6和分泌型磷脂酶A2蛋白的表达

    作者:郭军辉;王立东;袁翎;齐红;靳艳;邢国兰;范宗民;冯笑山;陈志国;丁广成;郭涛;宋昕;申秋;杜娴娟

    目的: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和过氧化物还原酶6(Prx6)蛋白在食管上皮癌变以及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河南食管癌高发区8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及65例3~9个月不同胎龄胎儿食管上皮发育分化过程中Prx6、sPLA2蛋白的表达.结果:成人正常食管上皮及各级病变组织中Prx6和sPLA2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随病变程度加重,Prx6蛋向阳性表达率下降,而sPLA2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胎儿食管上皮分化发育过程中(3~9个月)Prx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胎龄无相关性(P>0.05),sPLA2阳性表达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P>0.05).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rx6和sPLA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P<0.05).结论:Prx6在食管上皮细胞分化诱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PLA2蛋白可能与食管上皮细胞的增殖有关.

  • 同卵双胞胎食管、贲门组织P53、PCNA蛋白的表达

    作者:樊慧;王立东;李吉林;张延瑞;周福有;冯常炜;高社干;焦新英;张广平;李学民;周胜理;岳文彬;王晗晶;宋昕;郭明;范宗民;崔娟;杜娴娟;申秋;郭军辉;樊冬梅

    目的:探讨同卵双胞胎食管贲门组织中P53和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蛋白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分析来自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19对)、贲门(17对)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19对同卵双胞胎食管组织中,2个成员均为正常组织(NOR)11对,单发不典型增生(DYS)4对,单发食管鳞癌(SCC)3对,双发SCC1对,病理组织一致性为63.16%(12/19).17对同卵双胞胎贲门组织中,2个成员均为NOR 5对,单发DYS 12对,病理组织一致率为29.41%(5/17).食管与贲门组织病理组织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1对食管上皮组织均为NOR的同卵双胞胎中P53蛋白表达一致4对(36%),不一致7对(64%);PCNA蛋白表达一致10对(91%),不一致1对(8%).1对双发SCC同卵双胞胎中P53、PCNA蛋白表达均为阳性.5对贲门上皮组织均为NOR的同卵双胞胎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CNA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结论:后天环境因素对食管上皮分子改变起重要调节作用.

  • 内窥镜在食管癌高发区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局限和对策

    作者:王立东

    内窥镜和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中,近80%的居民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说,在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中存在内窥镜应用过度的现象,加之内窥镜检查复杂的规范程序、昂贵的价格以及有经验的内窥镜医师的缺乏等,导致其成本较高而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大范围人群筛查的要求.作者提出食管癌普查的三级筛查制度,第一级筛查为无创的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有关肿瘤相关分子的水平间接了解食管上皮增生状态;第二级为脱落细胞学检查;内窥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为第三级筛查.3者结合,可以降低内窥镜应用的频率,降低筛查成本,提高检出效率,适应于大范围人群筛查.三级筛查模式与现行农村(社区)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是该模式推广应用的重要保证.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

    作者:孟青;刘书漫;王一菱;张娓;刘占举;张钦宪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8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B7-H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和31.5%,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无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B7-H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对判断其浸润、转移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价值.

  • 维生素D3对EC9706细胞增殖、裸鼠移植瘤生长及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贺付成;张岚;高冬玲;李惠翔;陈奎生;张云汉

    目的:观察1,25-(OH)2维生素D3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对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0.3 μmol/L的1,25-(OH)2维生素D3作用于EC9706细胞后,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BALB/c小鼠荷瘤后,用5 μg/kg 1,25-(OH)2维生素D3溶液皮下注射于移植瘤周围,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水平.实验中均以未经1,25-(OH)2维生素D3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①MTT实验结果显示,1,25-(OH)2维生素D3作用1~5 d时各组吸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1,25-(OH)2维生素D3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1 d:7.4%,3 d:21.1%,5 d:23.8%).②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时间组G1期细胞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1,25-(OH)2维生素D3可上调NDRG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25-(OH)2维生素D3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NDRG1的表达而抑制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 食管贲门双源癌与单发食管癌和贲门癌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对比

    作者:王立东;郭军辉;宋昕;冯笑山;郭涛;申秋;袁翎;李学民;刘卫娜;李苹娟;常扶保;李吉林;焦新英;范宗民;尹艳春;杜娴娟;樊慧;王苒

    目的:对食管贲门双源癌和单发食管癌及单发贲门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和癌组织基因变化差异进行分析.筛选食管癌、贲门癌关键候选蛋白和基因.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与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分析比较食管贲门双源癌(4例)和单发食管癌(107例)、单发贲门癌(86例)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和癌组织全基因组.结果:根据SELDI-TOF-MS蛋白质组所筛选的候选蛋白与CGH所筛选的基因进行一致性对比分析发现:双源癌中食管癌血清蛋白质组和癌组织CGH变异基因位点相一致的蛋白有14种(52%,11/21);双源癌中贲门癌与单发贲门癌位点相一致的蛋白有2种(Beta-defensin 123,GARP);双源癌、单发贲门癌和单发食管癌3者相一致的蛋白有1种(sPLA2-ⅡA).结论:所发现的基因变异位点与蛋白质组候选蛋白对比相一致的17种蛋白可能是食管和贲门癌变关键候选蛋白和基因.

  • 食管癌变过程中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立东;任景丽;宋昕;申秋;郭涛;杜娴娟;李吉林;范宗民;秦豫培;郭军辉;樊慧;冯常炜;张延瑞;刘宾;李江曼;常志伟;常扶保;周福有

    目的:观察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正常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该地区居民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居民的正常食管(1400例)、癌前病变(基底细胞过度增生1679例,不典型增生826例,原位癌380例)和癌组织(鳞状细胞癌2788例)中65种肿瘤相关蛋白进行检测,对阳性表达频率及其与病变进展关系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随病变程度加重,P53、Rb、RARβ、TGF-β1、Survivin、Bcl-2、C-myc、MDM2、Id-1、NF-kβp50、polβ、P40、EGFR、sPLA2-Ⅱ A等14种蛋白表达升高,而P62、Koc、CyclinB1、IMP1、P21WAF1、XPC、MGMT、P16等8种蛋白表达下降.结论:上述蛋白有可能成为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的一组重要候选分子标志物.

  • 家族史阳性食管癌组织中hMSH2和PTEN蛋白的表达

    作者:常云丽;郑鹏远;郭涛;常志伟;任景丽;李吉林;范宗民;王苒;李江曼;尹艳春;李丹;郭志刚;王立东

    目的:探讨家族史阳性和阴性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hMSH2和PTEN蛋白的表达变化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64例食管癌患者(家族史阳性31例)手术切除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025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670956;河南省医学创新人才工程资助项目 200084本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MSH2和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家族史阳性食管癌患者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5%(17/31),低于家族史阴性患者的82%(27/33)(P<0.05).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3/31)和21%(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SH2表达异常与食管癌高易感性密切相关,而PTEN蛋白表达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作者:贺德志;李建生;梁倩萍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的异常表达率为72%(52/72),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为66.7%(48/72),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静脉侵犯有关(P均<0.05).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35,P=0.00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两指标的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作用.

  • 乏氧对EC9706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欣爱;樊青霞;李鑫;王留兴;王瑞林;姜中兴

    目的:研究乏氧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株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影响,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乏氧引起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性低氧诱导剂氯化钴(CoCl2)体外培养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株,用RNAi沉默HIF-1α基因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HIF-1α基因沉默效果.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RNA干扰前后乏氧条件下MRP1蛋白及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乏氧后EC9706细胞中M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P<0.05).针对HIF-1α基因的si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沉默HIF-1α基因的表达.同样乏氧条件,转染HIF-1α siRNA后EC9706细胞较未转染及转染Control siRNA组细胞相比,M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HIF-1α上调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中MRP1的表达可能是乏氧条件下化疗耐药的机制之一;HIF-1α可望成为新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的靶点.

  • 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贲门和胃窦活检组织病理比较

    作者:张广平;王立东;冯常炜;樊慧;李吉林;张延瑞;王晗晶;高社干;郭涛;周胜理;范宗民;岳文彬;崔娟;焦新英;周福有;常扶保;宋昕;宋爽

    目的:比较分析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成员食管、贲门和胃窦黏膜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食管和贲门癌变的影响.方法:对108对来自于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的同卵双胞胎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22对自愿接受胃镜检查者进行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108对同卵双胞胎中,共发现癌症13例,其中食管癌7例(均为男性,单发),食管癌发生率0.065%(7/108).②接受胃镜检查的22对双胞胎中4例食管癌患者,1例胃癌患者,癌前病变3例,均为单发;18对未患癌患者中,3对慢性轻度食管炎和1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为双发,其余14对所患疾病均为单发.结论:环境因素对食管癌变的影响远大于遗传因素.

  • 放疗前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作者:叶柯;葛红;蒋月;刘海龙;马杰

    目的:检测放疗前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探讨2者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前胃镜活检标本及放疗后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标本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2者放疗前后表达的差异及其与放疗后病理反应分级的关系.结果:放疗前后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0±0.18、0.27±0.14,2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标本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3±0.18、0.43±0.27,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放疗后病理反应程度有关(P<0.05).结论:Caspase-3的表达可作为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的筛选指标之一.

  • 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离体前后及固定后的收缩变化

    作者:申秋;王立东;常扶保;李吉林;宋昕;任景丽;范宗民;郭军辉;杨杰智;申芳芳;袁艺;路勤

    目的:观察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大标本离体前后和固定后的收缩变化规律,计算其离体后和固定后的收缩率,为光镜下贲门部位组织结构和范围测量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测量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大标本(不包括癌组织)离体前、后和固定后其长度收缩变化,计算收缩率.结果:①食管离体后的新鲜组织和固定后组织的收缩率分别为42%和31%.②贲门离体后的新鲜组织和固定后组织的收缩率分别为32%和24%.③食管和贲门组织总收缩率分别为64%和49%(P<0.05).结论:食管和贲门组织在离体后和固定后都发生了显著的收缩变化.不同时期的收缩率不同.食管较之贲门组织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状态下有更明显的收缩变化.

  •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固有腺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特征

    作者:王立东;周胜理;李吉林;任景丽;张连群;申秋;李江曼;郭涛;孙志强;陈宝平

    目的:探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固有腺的组织分布和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奥新蓝-雪夫染色(AB-PAS染色)法,对来自河南林州食管癌高发区的4 263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中食管固有腺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4263例患者中,检出食管固有腺2591例(61%),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均可检出食管固有腺,40岁以上年龄段检出率较高.从2591例中挑选出切片完整、染色均匀、无折叠的787例共1428张切片进行腺体分类:黏液腺占42.4%,混合腺占25.2%,贲门腺占24.5%,浆液腺仅占7.9%.抽取2653张切片进行腺体分布部位分析:黏膜下层腺体占49.0%,同有层腺体占26.7%,固有层/黏膜下层腺体占24.3%(P<0.05).AB-PAS染色结果显示,食管黏膜固有层腺体以中性黏液腺为主,与贲门腺相似;食管黏膜下层以酸性黏液腺为主.食管固有层腺体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肠化和癌发生率均高于黏膜下层腺体(P<0.05).腺体良性增生主要表现为腺体呈肿瘤侵袭性生长,侵犯食管上皮或破坏食管上皮,直至全部取代食管上皮.结论:食管固有腺增生,尤其是固有层内腺体增生是河南食管癌高发区较为常见的病理改变;固有层腺体从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取代食管上皮到癌变可能是该地区特殊的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组织学发生模式.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

    作者:李娜;李珊珊;张红艳;轩小燕;郑献召;王丰;闫爱华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1.0%)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2.0%)(χ2=5.877,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4.340,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2.0%)高于正常食管组织(52.0%)(χ2=4.244,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均相关(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56.0%)及表达水平(0.992±0.090)均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8.0%,1.075±0.181)(P<0.05),并且其低表达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 mRNA的阳性表达率(72.0%)及表达水平(1.030±0.153)均高于正常食管组织(44.0%,0.943±0.085)(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深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ISS-1与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KISS-1的低表达和MMP-9的过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 早期隆起型食管癌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56例体会

    作者:蒋蕾;蒋烈夫;贺建元;郭红斌

    食管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40年前老一辈学者深入到河南省林县(今为林州市)采用X线黏膜像与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早期食管癌(EEC)的普查防治研究,并提出了EEC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就诊、早发现、早手术"的"三早"措施.然而,有关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诊断研究资料尚存在不足[2].

  • 食管贲门双源癌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状病毒和P16INK4A、P21WAF1蛋白检测

    作者:丁广成;王立东;任景丽;李吉林;郭军辉;袁翎;郭涛;刘红彦;周福有;宋昕;张连群;黄静;李兴川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P16INK4A、P21WAF1"蛋白表达与食管贲门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检测17例双源癌食管鳞癌(SCC)和贲门腺癌(GCA)组织HPV 16型DNA(HPV16-D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INK4A、P21WAK1蛋白的表达.结果:17例SCC组织中HPV16-DNA检出率为8/17,GCA组织为5/17,且有2例患者SCC和GCA组织中同时检测到HPV16-DNA.2种组织中P16INK4A和P21WAF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表达的一致性较高(P均>0.05).SCC、GCA组织中P16INK4A、P21WAF1蛋白表达与HPV16感染无关(P>0.05).结论:HPV可能是SCC和GCA共同相关致病危险因素.

  •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防治策略

    作者:韩红亚;周玉杰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是继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置入之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T)的第3个里程碑.雷帕霉素(Sirolimus)或紫杉醇(Paclitaxel)等涂层药物支架的再狭窄率在10%以下,比BMS的再狭窄率(15%~20%)明显降低[1],同时降低了靶血管的血运重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取代BMS而成为主要的冠脉介入手段.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食管癌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作者: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投稿须知

    作者:

    关键词: 郑州大学 学报 医学
  •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致双肾结石50例分析

    作者:文建国;李真珍;张红;王焱;王家祥;范应中

    目的:分析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双肾结石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依据卫生部推荐的<与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结石诊疗方案>诊治的50例(年龄50d~7岁)因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导致双肾结石儿童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用B超测定结石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以及有无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等.分析尿常规及肾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双肾结石患儿的男女比例为3.1:1.发病高峰年龄为6~18个月,占所有患儿的58%.超声结果显示42例(84%)为单纯双肾结石,4例双肾结石合并双输尿管结石,2例双肾结石合并膀胱结石,2例双肾结石合并单侧输尿管结石.66%的患儿双肾结石直径大于4 mm.其中左、右侧肾脏同时出现单发结石9例,同时出现多发结石18例.结石呈松散块状.7例患儿尿常规显示白细胞+~ ,10例患儿红细胞+~ .入院时尿液pH值5.0~7.5.肾功能检测显示11例患儿有肾功能衰竭,其左右侧肾脏结石直径明显大于非肾功能衰竭患者(P<0.05).并发肾积水17例,其中11例为双肾积水,左侧肾脏集合系统分离范围为(18.4±6.4)mm,右侧肾脏为(15.0±5.8)mm.未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双肾结石患儿均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碱化尿液.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双肾结石患儿则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配合内科保守治疗.50名患儿经治疗,符合卫生部规定的出院标准后允许出院,住院时间为(8±1)d.出院时完全排出结石的患儿21例.结论:6~18个月婴儿为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引起双肾结石的主要发病人群.B超为诊断婴儿泌尿系双肾结石的主要手段.三聚氰胺致双肾结石有较高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应给予高度关注.按卫生部推荐的诊疗方案效果良好.

  •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致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46例分析

    作者:王焱;文建国;杨贺军;范应中;王家祥;张大;李苏宁;张谦

    目的:了解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致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婴幼儿46例和无肾积水患儿115例的临床特征,依据Grignon等婴幼儿肾积水分级标准,分为轻、中和重度3组,比较结石患儿(161例)和无泌尿系疾病患儿(30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尿酸(BUA)、尿pH水平.结果:161例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患儿中发生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46例.半数患儿临床症状不明显,有17.0%的患儿发生排尿困难(包括排尿费力、尿不成线呈滴沥状),14.6%的患儿不明原因哭闹、拒食,10.7%的患儿少尿无尿,6.6%的患儿出现血尿.轻度肾积水7例,中度22例,重度17例.其中并发输尿管扩张21例.肾积水组与无积水组相比,结石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结石并发积水发生率显著高于肾结石并发积水发生率(P<0.05).肾积水组、无积水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BUN、SCr、BU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积水组、无积水组治疗前尿p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卫生部推荐方案治疗(9±5)d后,患儿结石排出率为42.7%,肾脏积水减轻或消失,肾脏功能恢复.尿量正常.结论: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并发肾积水发病率高;结石并发积水与结石发生部位、大小有关;该类疾病保守治疗效果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z1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