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정주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825
  • 国内刊号: 41-134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6-111
  • 曾用名: 河南医学院学报;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5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辛世俊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TNF-α、MMP-2蛋白的表达

    作者:赵倩;边爱平;吴惠琰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试验组)与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TNF-α、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TNF-α、MMP-2蛋白染色主要定位于腺体细胞的胞质,间质细胞弱着色.2者在试验组的阳性表达灰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TNF-α、MMP-2的过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 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作者:吉玲;程秀永;朱长连;李同川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治疗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生命体征的变化.方法:49例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低温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肛温维持在36~37 ℃.低温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并于出生后12 h内即给予全身系统性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5~34.5 ℃,持续72 h.治疗期间监测2组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结果:低温组患儿治疗期间心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后,心率逐渐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在检测过程中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温组患儿在低温治疗结束后12 h,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密监测下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 河南汉族肺癌患者髓过氧化物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张体艳;洪锡田;吴拥军;吴逸明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肺癌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启动子区第-463位G→A基因型多态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河南省汉族121名正常对照和121例肺癌患者MPO-463G→A基因型多态性,并比较各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肺癌组MPO-463G/G、G/A和A/A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94,P>0.05).MPO基因-463位点至少携带1个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与肺癌发生风险的关联不大,病理分型后各基因型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按吸烟分层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河南汉族人群MPO-463G→A基因多态与肺癌发生风险有关联.

  • 芹菜素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增强作用

    作者:胡太平;陈伟强;曹建国

    目的:观察芹菜素(API)能否增强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系细胞对顺铂(DDP)的化疗敏感性.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分为API组、DDP组、API+DDP组与空白对照组.API组加入API,终浓度为1.0 μmol·L-1,DDP组加入DDP,终浓度分别为1.0 mg·L-1,2.0 mg·L-1,4.0 mg·L-1,API+DDP组API终浓度为1.0 μmol·L-1,DDP分别为1.0 mg·L-1,2.0 mg·L-1和4.0 mg·L-1,空白对照组仅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另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分组同上,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另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分为3组,前2组加入1.0 μmol·L-1API,分别培养24 h,48 h,对照组仅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观察API对HL-60细胞NF-κB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1.0 μmol·L-1API无细胞毒作用,不能有效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但它与不同浓度的DDP合用,可增强DDP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1.0 μmol·L-1API可抑制HL-60细胞NF-κB和Bcl-2的表达(P均<0.01).结论:API可增强DDP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和Bcl-2的表达有关.

  •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Fas与FasL蛋白的表达

    作者:徐虹;蒋东霞;胡杰英;马杰;王丽;周云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Survivin、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例正常宫颈组织、13例不典型增生(CIN)组织和36例SCC组织中Survivin、Fas与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织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0.00%,CIN为53.64%,SCC为94.44%,3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织Fa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87.50%)与CIN(46.15%)和SCC(44.4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官颈组织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25.00%)低于GIN(61.53%)和SCC(55.56%)组织(P<0.05).结论:在宫颈细胞的恶变和进展过程中,失控的Fas与FasL系统和与其相关的Survivin的表达对细胞逃逸凋亡起重要作用.

  • 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其病灶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柳;晁志文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应激性高血糖与其病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发病72 h内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次日晨空腹血糖(FBG).FBG升高者为高血糖组,FBG正常者为正常血糖组,每组各40例.根据头颅CT记录80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大小,并行2组患者入院时、发病7 d、28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及发病3个月Barthel指数(BI)比较.结果:高血糖组血糖升高水平与病灶的大小、部位有关;病程中,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BI值与正常血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激性血糖值在不同病灶部位、大小间差异显著,且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

  • 不同亚组冠心病患者及PCI后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

    作者:刘志远;张金盈;张彦军;张力;张曙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其中24例行PCI术.另选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冠心病各亚组与对照组及PCI术后血清PAPP-A、IGF-1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高于术前(P<0.01);AMI组、UAP组患者血清PAPP-A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PAPP-A、IGF-1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可能与PCI术后再狭窄有关.

  • 突变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构建及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干预作用

    作者:孙改河;沈燕;张愔;王喜英;金雨琦;苏天水

    目的:构建表达N端2-8位氨基酸缺失的突变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MCP-1),并观察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干预作用.方法:Megaprimer-PCR构建mMCP-1-pVAX1(pVMm).以脂质体将pVMm转染真核细胞系C2C12,ELISA分析mMCP-1的表达情况.采用趋化实验分析mMCP-1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的趋化活性及其对MCP-1的干预作用.结果:①酶切和测序显示野生型MCP-1真核表达载体(pVM)和pVMm构建成功.pVMm在真核细胞C2C12中有效表达.②mMCP-1不具有趋化病毒性心肌炎小鼠PMNCs的活性.与单纯使用MCP-1相比,以不同浓度的mMCP-1和MCP-1同时行趋化实验,被趋化的细胞明显减少(P<0.01),25 μg/L mMCP-1可阻断10 μg/L MCP-1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PMNC的趋化活性.结论:小鼠MCP-1 N端2-8位氨基酸决定其趋化活性.mMCP-1可用于干预MCP-1的作用.

  •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物中MMP-2和MMP-9的表达

    作者:赵宏;张效房

    目的: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物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2者在P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20例PDR和10例正常对照玻璃体切除物中MMP-2、MMP-9 mRNA的表达与MMP-2、MMP-9的含量.结果:PDR玻璃体切除物中MMP-2、MMP-9 mRNA与MMP-2、MMP-9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MMP-2和MMP-9可能在P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8水平测定

    作者:张彦军;张金盈;刘志远;张力;张曙光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1例ACS患者(包括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1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IL-18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可作为预测ACS发生的血清标志物.

  • 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作者:李立涛;赵春临;朱阿丽;张德甫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价为中、重度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9例,共治疗7 d.观察治疗期间感染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留院时间.手术前后均测量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和白蛋白(AL).结果:2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提前(P<0.05),术后留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EN组术后BMI和PA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EN治疗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多个方面均优于PN治疗.

  • 胰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浩;僧靖静;赵玉亭;李伟汉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7例胰腺癌组织(Ⅰ期4例,Ⅱ期8例,Ⅲ期11例,Ⅳ期4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8例,无淋巴结转移9例)、11例癌旁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P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1%(19/27),高于癌旁组织(9.1%,1/11)(P<0.05).淋巴结转移组HPA蛋白阳性表达率(83.3%,15/18)高于无淋巴转移组(55.6%,5/9)(P<0.05).Ⅰ+Ⅱ期组HPA蛋白阳性表达率(66.7%,8/12)低于Ⅲ+Ⅳ组(80.0%,12/15)(P<0.05).结论:HPA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 西安某师范大学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作者:李志红

    目的:调查西安某师范大学学生人格特征,为培养高师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提供心理学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某师范大学4个年级的大学生500名(男女各半、文理各半)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谈话法、个案法等.主要研究工具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结果:发放问卷500份,得到有效问卷373份.其中男生185人,女生188人.同全国大学男生常模相比,高师男生在恃强性(E)、兴奋性(F)、实验性(Q1)等因素上得分低于常模,在怀疑性(L)、忧虑性(O)等因素上得分高于常模(P<0.05或0.01).同全国大学女生常模相比,高师女生在忧虑性(O)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在稳定性(C)、恃强性(E)、敢为性(H)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常模(P<0.05或0.01).与女生相比,男生在敢为性(H)、怀疑性(L)、自律性(Q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X3)、怯懦与果断型(X4)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在乐群性(A)、有恒性(G)、敏感性(Ⅰ)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女生.结论:高师学生的人格特征总的趋势是良好的,主要表现是谦虚、克己、忍耐,有顾虑,处事认真、审慎,比较保守,尊重传统观念和行为标准,其人格特征存在性别差异.

  • 红细胞对创伤性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与TNF-α表达的影响

    作者:史保中;范波;孟晓峰;刘劲芳;徐立新;刘运生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内出血(TICH)模型中红细胞对脑含水量和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红细胞在TICH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TBI加注全血组(WB组),TBI加注溶解红细胞组(LRBC组)和TBI加注压积红细胞组(PRBC组),每组30只.4组均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造成大鼠脑外伤.后3组借助立体定向仪分别向伤区脑皮质内注射全血、溶解红细胞和压积红细胞,造成TICH模型.于伤后1 d、3 d、5 d分别处死10只大鼠,5只用于测伤区脑组织含水量,5只用于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伤后不同时点比较:TBI、WB和PRBC 3组第3 d的脑含水量高,LRBC组第1 d的含水量高;4组间比较:1 d时LRBC含水量高,3 d时PRBC和WB组含水量均高于另2组.在WB、PRBC和LRBC组,TNF-α的阳性表达与脑含水量的变化相一致.结论:红细胞可使TICH大鼠的脑含水量增加,TNF-α表达增强,且2者的变化趋势一致,提示红细胞在TICH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其机制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

  • TAT-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王海珍;许予明;赵莘瑜;陈奎生;李惠翔;张云汉

    目的:构建TAT-EGFP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并纯化.方法:人工合成编码TAT蛋白转导区的DNA片段,插入载体pET28a后得到pET28a-TAT重组质粒,再连接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组成pET28a-TAT-EGFP重组表达子.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TAT-EGFP融合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用十二烷基硫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组氨酸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结果及结论:成功地构建了TAT-EGF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在诱导后获得了高效表达并纯化,为进一步研究TAT的蛋白转导作用奠定了基础.

  • 替尼泊甙对胃癌细胞BGC-823体外增殖的影响

    作者:罗执芬;周云;刘明月

    目的:观察替尼泊甙对胃癌细胞BGC-823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取1.25 mg/L,2.50 mg/L,5.00 mg/L,10.00 mg/L,20.00 mg/L的替尼泊甙作用于胃癌细胞BGC-823 48 h,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另取1.25 mg/L的替尼泊甙作用于BGC-823细胞0 h,12 h,24 h,48 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25~20.00 mg/L的替尼泊甙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15.99%~80.83%,细胞生长抑制率随替尼泊甙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凋亡细胞随替尼泊甙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在48 h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结论:替尼泊甙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凋亡细胞随替尼泊甙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诱导凋亡的能力与细胞的G2/M期阻滞有关.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凋亡与c-Jun蛋白的表达检测

    作者:李一欣;程秀永

    目的:检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即刻早期基因c-jun的表达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方法:49只7d龄SD大鼠经弹性管穿线阻断右颈总动脉3 h,予低氧1 h,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并于再灌注3 h、6h、12 h、24 h、48 h、96 h、7 d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CA1、CA3区c-Jun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计数海马CA1、CA3区凋亡神经元.8只7 d龄SD大鼠仅手术不行HIBD及再灌注(对照组).结果:海马CA1、CA3区c-Jun的表达和凋亡细胞数于HIBD再灌注3 h、6 h、12 h、24 h、48 h、96 h均高于对照组(P<0.05),c-Jun的表达于再灌注6 h达高峰,锥体神经元凋亡于再灌注24 h达高峰.再灌注7 d组c-Jun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Jun可能参与轻度HIBD后神经元的凋亡与修复.

  • 低抗凝肝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李文才;张锦生;朱虹光;张秀荣;张月娥

    目的:探讨低抗凝肝素对胎牛血清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肝星状细胞经体积分数为0.4%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同步化48 h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处理,实验组分别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和不同质量浓度(8 g/L,40 g/L,200 g/L,1 000 g/L,5 000 g/L)低抗凝肝素处理,应用MTT法测定其对肝星状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低抗凝肝素(40~5 000 g/L)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低抗凝肝素(200 g/L)均对肝星状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其作用48 h后肝星状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结论:低抗凝肝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 转Gαq和Gαq/ACⅥ基因小鼠心脏电生理特性比较

    作者:章茜;王书春;乔鹏;何玉霞;董子明;Valeriy Timofeyev

    目的:利用转Gαq和Gαq/ACⅥ基因小鼠探讨心脏功能衰竭的细胞机制及病理生理学特性.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转Gαq、Gαq/ACⅥ基因和野生型小鼠左室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APD)、L-型钙电流(ICa,L)、一过性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结果:转Gαq小鼠心肌细胞APD50%和APD90%延长,Ito减小.转Gαq/ACⅥ小鼠上述指标有所改善.结论:心脏直接过表达Gαq可导致左室功能衰竭,增加心肌ACⅥ表达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 乳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毒性的超声监测

    作者:刘琪;郑玉琴;赵红梅;王雁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乳癌患者蒽环类药物(ATC)化疗后心脏毒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10月在本院住院的乳癌患者共72例,按是否接受化疗分为2组:对照组22例,未接受化疗;化疗组50例,又按化疗剂量分为2个亚组:低剂量化疗组25例,蒽环类药物化疗剂量≤150 mg/m2;中高剂量化疗组25例,蒽环类药物化疗剂量>150 mg/m2.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dLA),左室内径(dLD),右室内径(dRV),右心房上下径和左右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lIVS),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A峰速度之比(E/A),Tei指数.结果:各房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A<1为异常标准,对照组正常,低剂量化疗组、中高剂量化疗组分别有2例(8%)、8例(32%)有舒张功能指标E/A的异常.各组间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化疗组与对照组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作为评价乳癌患者ATC心脏毒性有价值的临床监测手段.

  • 盐酸倍他洛尔片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作者:张红岭;吴春丽;王照川;周天洋;邵红;张振中

    目的:建立盐酸倍他洛尔片剂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水为空白对照,273 nm为测定波长,测定盐酸倍他洛尔的含量.结果:盐酸倍他洛尔质量浓度在50.02~300.04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可靠,适用于盐酸倍他洛尔片含量的快速测定.

  • 河南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高三友;郭金玲;林艳丽;宗上纲;董新刚;王宇明;卢祖洵

    目的:探讨河南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249名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36份有效问卷中,赞同在农村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的医生占50.4%,可以推广的占41.1%.影响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为管理层重视程度、技术收费价格、医生是否进行了培训及医院的激励机制等.结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应用,应分层次有重点地推广应用.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激励机制是卫生适宜技术在基层农村顺利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

  • 颈部淋巴结窦腔结构观察

    作者:韩新光

    目的:了解颈部淋巴结窦腔结构.方法:以胎儿颈部淋巴结为研究对象,采用淋巴结窦腔显色观察,淋巴结及淋巴结窦腔铸型体扫描电镜观察,确定淋巴结窦腔结构特点.结果:被膜下窦包绕整个淋巴结,为淋巴结接受淋巴液的主要部位,其次为小梁周窦和髓窦;淋巴结各个窦腔通过窦腔间隔小孔相互通连;窦腔内衬上皮为网状内皮细胞,可见较多的网状突起伸向窦腔.结论:淋巴结的窦腔结构是重要的淋巴通道.各相邻窦腔相互连通,构成一网状通路结构.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PAR-γ基因外显子6多态性检测

    作者:刘惠娜;谭丽;黄玉荣;张梅;王艳丽;郭华锋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外显子6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中国汉族96例PCOS患者和56例对照PPAR-γ基因外显子6的多态性,并分析PPAR-γ基因的多态性与PCOS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稳态模型(HOMA-IR)、促卵泡素(FSH)等的关系.结果:PCOS组PPAR-γ基因外显子6的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69%、17%、14%,对照组以上各基因频率分别为89%、7%、4%,PCOS组中CT/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分布分别为77%和23%,对照组分别为93%和7%,PCOS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患者中PPAR-γ基因外显子6突变者BMI明显高于未突变者(P<0.05).结论:中国汉族PCOS患者PPAR-γ基因外显子6的碱基突变与PCOS肥胖的发生有关,可能是PCOS的易感基因之一.

  • 人血清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分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作者:林琳;孙素颜;姚桂燕;李永红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测定血红蛋白的新方法.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Zn2+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荧光强度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用荧光光谱法对人血清中的血红蛋白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 × 10-8~6 × 10-7 mol/L,检出限为1.9×10-9 mol/L,加标回收率99.10%~99.61%.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4.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测试成本低,结果满意.

  • 肾母细胞瘤螺旋CT征象与病理、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作者:王玲;张小安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浸润转移螺旋CT(SCT)征象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法(SP法)检测38例术前行SCT检查的肾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并计数MVD值.结果:①SCT征象上邻近结构有无侵犯、淋巴结有无转移,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肾母细胞瘤高分期(Ⅲ+Ⅳ期)者的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值均高于低分期(Ⅰ+Ⅱ期)者(P均<0.05).③VEGF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组织病理分型无关;MVD值与肾母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分型有关(P<0.05).④VEGF阳性组MVD值高于VEGF阴性组(P<0.05).结论:肾母细胞瘤SCT征象与MVD、VEGF的表达有关,是肾母细胞瘤治疗前一项颇有价值的诊断技术,可用于预测肾母细胞瘤的侵袭和转移.

  • 环境样品中毒鼠强的气相色谱法检测

    作者:孟庆玉;葛少林;刘江华

    目的:建立环境样品中毒鼠强的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大口径毛细管技术检测实验方法.方法:以苯为萃取试剂,环境样品中的固体样品用振荡10 min或超声5 min的方法提取,水样用振荡10 min的方法提取,萃取液经氮气吹扫至干后用苯溶解,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应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进样测定.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0.008~0.128 ng,检出限为0.006 4 ng,定量检测限为0.021 ng,平均回收率为91.2%~96.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6%~5.5%和3.4%~7.3%.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并成功应用于毒鼠强环境污染事件中.

  •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和Caspase-3的表达

    作者:陈悦;张金嵩;朱子诚

    目的: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出生1周的豚鼠3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实验组20只.实验组右眼为遮盖眼,通过单眼遮盖法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左眼为自身对照眼,正常对照组取双侧眼球.检影验光检测屈光度,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p75NTR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视网膜p75NTR mRNA的变化,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束,遮盖眼屈光度加深、眼轴长度延长,可见凋亡细胞核.正常对照眼与自身对照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视网膜外核层及内核层几乎无p75NTR、Caspase-3阳性染色,无凋亡细胞.遮盖眼视网膜可见p75NTR、Caspase-3阳性表达、p75NTR mRNA增加和凋亡细胞.结论: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p75NTR和Caspase-3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郑云鹏;郑鹏远;刘志强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的耐药情况,并探讨Hp对克拉霉素耐药与23S rRNA基因点突变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Hp,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按酚-氯仿法提取Hp的DNA,PCR方法扩增23S rRNA基因中的片段,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克拉霉素耐药菌株的点突变.结果:Hp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9.3%、18.6%、53.5%、0%;8个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有7个存在23S rRNA基因的A2143G点突变,进行PCR-RFLP的29个敏感菌株均无23S rRNA的点突变.结论:Hp菌株对甲硝唑耐药率高,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敏感;23S rRNA基因A2143G点突变与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相关.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磷酸化AKT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检测

    作者:苗丽君;王静;程哲;吴逸明;吴拥军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磷酸化AKT(p-AKT)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NSCLC组织和35例非肿瘤性肺组织标本中p-AKT蛋白和PCNA的表达,分析p-AKT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非肿瘤性肺组织中p-AKT蛋白不表达,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8%(63/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KT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鳞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仅在高中分化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19/20))高于低分化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0%(8/16),P<0.05).在NSCLC和非肿瘤性肺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52.45±26.14)%和(9.57±2.20)%,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p-AKT蛋白的表达与PCNA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在NSCLC中存在AKT的活化,p-AKT的表达与肿瘤的高增殖活性有关.

  • HG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纤维及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毕红征;杜春燕;黄国钧

    目的:研究HG颗粒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纤维及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除正常对照组10只外,其余大鼠均腹腔注射DMN(2 mL/kg)3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存活动物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或药物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蒸馏水0.1 mL/kg;模型对照组:蒸馏水0.1 mL/kg;HG颗粒高、中、低3种剂量组:6 g、3 g、1.5 g生药/kg;复方鳖甲软肝片组:1 g/kg,1次/d,连续4周.后处死动物,取左叶肝脏检测大鼠肝脏胶原纤维及羟脯氨酸含量.结果: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胶原纤维及羟脯氨酸含量均明显增高,HG颗粒治疗后有明显缓解.结论:HG颗粒对DMN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中国汉族、日本、欧裔和非裔人群SNP始祖多态位点的鉴定

    作者:赵美乐;齐守文;刘良;曾昭书;王菡;黄艳梅;吴少军;黄代新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数据及始祖多态位点(AIMs)推断区分人亚群.方法:从国际公共数据库中选取中国汉族、日本人、欧裔和非裔4个人群270个样本4 396 943个SNP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用Perl语言编写数据提取程序,从中得到1 136个群体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值大于0.3的SNP位点.根据每一个位点在不同人群之间多态性的差异,终鉴定出44个始祖多态位点.结果:这44个位点联合应用,可以区分其归属于欧裔、非裔、中国汉族或日本人群,并可高度可信地区分中国汉族和日本人群.结论:这一套始祖构成位点的鉴定和应用,为中国人群的疾病关联分析研究、个体医疗、群体遗传学和法庭科学研究等相关科学提供了帮助.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检测

    作者:申文祥;党瑜华;陈魁;黄琼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38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16例(SAP组).另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述各组外周血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随Gensini积分的升高,sICAM-1与sVCAM-1水平有升高趋势(F分别为7.772与9.622,P均为0.000).CHD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和0.487,P均<0.01).AMI组和UAP组的sICAM-1水平((318.0±86.4)μg/L和(334.9±122.6)μg/L)高于SAP组((264.8±86.6)μg/L)和对照组((279.8±145.8)μg/L),P均<0.05.AMI组、UAP组和SAP组sVCAM-1水平((407.8±182.1)μg/L、(446.3±160.4)μg/L、(386.5±104.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7.7±23.2)μg/L),P均<0.05.结论:sICAM-1和sVCAM-1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前者升高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 人肺癌组织中富含酪氨酸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崔玲玲;孙锦峰;王旗;李文杰;陈萍萍;赵松;赵高峰;冯丽云;谢东

    目的:研究人肺癌组织中富含酪氨酸61(CYR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CYR61和CTGF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并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吸烟及家族史等临床参数有关(P<0.05);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04;P=0.000).多元回归分析:病理类型和年龄对CYR61表达有重要影响,肿瘤的位置、CYR61表达和性别对肺癌组织中的CTGF表达有重要影响.结论:CYR61和CTGF单种基因或两者相互作用对肺癌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的蛋白产物可作为临床干预治疗的重要靶蛋白.

  • 胰岛素对人乳癌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增强作用

    作者:田春桃;焦顺昌;魏秀芳

    目的:观察胰岛素能否增强人乳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顺铂(DDP)的化疗敏感性.方法:体外培养的人乳癌细胞株(MDA-MB-543)分为8组,前7组分别于加入DDP前加入7.5 U/L的胰岛素作用3 h,6 h,9 h,12 h,15h,18 h,21 h,单纯DDP作用组(对照组)仅加入DDP.采用MTT法观察各组MDA-MB-543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果:7.5 U/L的胰岛素作用9 h、12 h、15 h后加入DDP组MDA-MB-543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明显高于DDP单独作用组,P均<0.01.结论:胰岛素作用一定时间可以增强人乳癌细胞株对DDP的化疗敏感性.

  • 缺血预适应处理对大鼠移植肺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乔晨晖;张新;张凯伦;夏家红

    目的:应用两套管-支架管大鼠肺移植模型,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移植肺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按肺移植受、供体配成10对):对照组应用两套管-支架管法建立大鼠左肺移植模型;缺血预适应组供体大鼠开胸后先阻断左肺动脉和左主支气管5 min,然后开放10 min,造成左肺(移植肺)的缺血预适应;预适应阻断组供体大鼠在缺血预适应后,经肺动脉灌注蛋白激酶C的阻断剂多黏菌素B.分别于移植成功后30 min,自左肺静脉抽取1 mL动脉血即送血气分析,记录氧分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应用RT-PCR法检测移植肺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强度.结果:缺血预适应组的左肺静脉血氧分压、SOD、HSP70 mRNA均高于预适应阻断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能够增强大鼠移植肺组织中HSP70mRNA的表达,提高SOD的活力,对移植肺有保护作用.

  • 紫外双波长法测定反应液中的2-甲基萘与2-甲基-1,4-萘醌

    作者:宋成盈;刘志生;赵建宏;王留成;王福安

    目的:探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液中2-甲基萘(2-MN)和2-甲基-1,4-萘醌(2-MNQ)含量的方法.方法:根据2-MN和2-MNQ在无水乙醇溶液中的光谱特征,采用等吸收点双波长法,选择275.6 nm和332.8 nm为测定波长.结果:在7.776~46.656 mg/L和6.882~41.291 mg/L的线性范围内,2-MN和2-MNQ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和99.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9%和1.07%.结论:该方法可以不经分离同时测定2-MN和2-MNQ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 抗心律失常肽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黄琼;党瑜华;邱春光;申文祥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激动剂抗心律失常肽(AAP10)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AAP10低浓度组、AAP10中浓度组、AAP10高浓度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灌流正常台氏液稳定后停灌40 min再灌.AAP10组灌流正常台氏液+AAP10(100 nmol/L、500 nmol/L、1 000 nmol/L)稳定后停灌40 min再灌.采用程序刺激诱发室性心动过速(VT).观察刺激反应间期(SRI)、动作电位形态和时程、VT的发生率、IR后心肌恢复时间.实验结束后测量左室楔形心肌块质量、左室质量、全心质量.结果:①各组左室楔形心肌块质量与左室质量之比、全心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AP10组用药前后其心内膜及心外膜的动作电位形态和时程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③不同浓度AAP10组,SRI较IR组均明显缩短(P均<0.01).④缺血再灌注组、AAP10低、中、高浓度组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0/10)、50%(5/10)、20%(2/10)和1%(1/10),P<0.05.⑤不同AAP10浓度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恢复时间均较IR组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AAP10可以在不影响动作电位形态和时程的前提下提高缝隙连接的传导速度,降低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保护受损心肌,有望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一个新方法.

  • 河南省贫困农民的医疗费用、疾病经济风险和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文静;李颖琰

    目的:分析河南省贫困农民医疗服务费用的影响因素,探讨贫困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和疾病经济风险,为国家农村贫困农民医疗救助政策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抽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医疗救助双重试点县(市)武陟县、巩义市及非试点县汝阳县中的9个乡、27个村的1 350户作为入户调查对象.调查其一般家庭状况、医疗服务利用、费用情况,分析其疾病经济负担和疾病经济风险.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对医疗服务利用、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贫困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高于一般农民,其疾病经济风险(33.3%)也高于一般农民(16.7%).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就诊的因素包括是否贫困、年龄等,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为住院时间、住院机构、医保形式、入院方式.结论:①加大监督力度以减少医疗机构过多的医疗服务提供,控制医疗费用.②降低或免除贫困农民住院起付线,提高补偿比、封顶线;增加门诊慢病补偿,以降低贫困农民的疾病经济风险.③扩大对贫困农民的救助范围,严格救助对象的纳入机制.

  • 动力学电位法测定野生葛不同部位磷含量

    作者:刘利娥;韩秀丽;刘洁;丁利;韩萍

    目的:建立动力学电位法测定野生葛不同部位磷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孔雀绿离子选择性电极监测磷钼杂多酸与孔雀绿形成三元离子缔合型络合物的反应,在固定时间内得到电位变化△E与lgCP的线性关系.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动力学电位法测定磷的新方法,分别测定葛根、近根藤、远根藤、葛叶、葛花及葛根粉中的磷含量.结果:固定温度30 ℃,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E=-20.97+18.37 lg(CP×103),r=0.999 0.回收率为91.80%~106.20%,RSD为0.212%~3.825%,检测限为0.04 mg/L.野生葛不同部位磷含量为:葛花>葛叶>远葛藤>近葛藤>葛根>葛根粉.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且准确度好.葛花中磷的含量高,为野生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遗传早发现象观察

    作者:孟晓峰;陈辉;杜培洁;宋国英;金学民;李晓雯

    目的: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遗传早发现象及其与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调查5个LHON家系,采用DNA测序方法对其中3个家系的31位母系成员和40例健康人的原发突变位点11778和继发突变位点13730、13708、15257进行检测.结果:5个被调查的家系中4个存在遗传早发现象,31位母系成员均存在11778位点,无继发位点突变;40例正常人4个位点均无突变.所有受试者中新发现11719和15326位点的突变.结论:LHON存在遗传早发现象,但与各突变位点均无明显关系.

  • 复方美沙芬颗粒对枸橼酸引咳豚鼠镇咳及对蟾蜍食管纤毛运动的作用

    作者:刘昌发;冯国清;付润芳;张卫;徐宏平;齐赤虹

    目的:观察复方美沙芬颗粒对枸橼酸引咳豚鼠的镇咳作用及对蟾蜍食管纤毛运动的作用.方法:①以175 g/L枸橼酸喷雾制作豚鼠咳嗽模型,观察咳必清和复方美沙芬颗粒(53.6 mg/kg,26.8 mg/kg,13.4 mg/kg 3个剂量组)的镇咳作用.②以蟾蜍食管纤毛运动为指标,观察异丙肾上腺素和复方美沙芬颗粒(17.376 mg/L,8.688 mg/L,4.344 mg/L 3个剂量组)对蟾蜍食管纤毛运动速度的影响.结果:①复方美沙芬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枸橼酸诱发的咳嗽模型的咳嗽次数(P<0.05),中剂量组镇咳效果佳,且作用强于咳必清.②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加快蟾蜍食管纤毛运动的速度,与异丙肾上腺素相比,中剂量组加快纤毛运动的作用更加显著(P<0.05).结论:复方美沙芬颗粒具有显著镇咳、祛痰作用,中剂量组效果佳.

  • 盐酸千金藤碱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

    作者:夏薇;马方;江金花;王桂芳;张小俊;王庆端

    目的:观察盐酸千金藤碱(CEH)对化疗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①CEH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小鼠白细胞(WBS)减少的影响: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CTX模型对照组、CEH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剂量为75 mg/(kg·d)的CTX小鼠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造成动物外周血WBC减少,于第2 d开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CEH:5 mg/(kg·d)、10 mg/(kg·d)、20 mg/(kg·d),1次/d,连续5 d.分别于用CTX前和用CTX后第3 d、第5 d自小鼠尾静脉采血计数外周血WBC.②CEH对CTX所致荷瘤小鼠WBC减少的影响: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先接种H22实体瘤后24 h,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CTX小剂量组(10 mg/(kg·d))、CTX大剂量组(20 mg/(kg·d))、CTX小剂量与CEH小剂量(10 mg/(kg·d))合用组、CTX大剂量与CEH大剂量合用组,每组10只,进行腹腔注射,1次/d,连续8 d,于第9 d自各组小鼠尾静脉采血计数外周血WBC.结果:①CEH对CTX所致小鼠WBC减少的影响试验中,在用CTX后第3 d、第5 d外周血WBC计数CEH小、中、大剂量组与单用CTX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EH对CTX所致荷瘤小鼠WBC减少的影响试验中,CTX与CEH合用组与单用CTX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H具有明显的治疗由CTX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作用.

  •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携带株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

    作者:许庆党;段广才;张军喜;郗园林;张卫东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携带株幽门螺杆菌(Hp)的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Hp标准株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非胃炎非溃疡患者携带株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PCR扩增空泡毒素基因(vacA)和致病岛基因(cag-PAI)的cagA、cagE、cagT片段,并测定全部菌株的VacA活性.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单纯RAPD分型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别Hp与不同疾病结局无关(P=0.068 5).依据vacA +cag-PAI分型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别Hp与不同疾病结局无关(P=0.268 5).将RAPD分析结果与vacA+cagPAI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聚类,全部菌株可分为3个型别,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非胃炎非溃疡分别有自己的优势基因型,且各型间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7).VacA的活性表达情况在各基因型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 5).结论:Hp基因型与疾病类型有关,空泡毒素基因和致病岛基因可作为Hp基因分型的靶基因,RAPD是有效的基因分型手段.

  • 肺癌相关抗原的血清学筛选与鉴定

    作者:王鹏;王凯娟;代丽萍;徐学琴;张建营

    目的:筛选和鉴定肺癌肿瘤相关抗原,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血清学标志物,并为研制肺癌疫苗提供候选抗原.方法:5份异体肺癌患者血清采用重组cDNA表达文库的血清学分析(SEREX)技术对肺癌cDNA表达文库筛选;对阳性克隆插入片段进行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①筛选出70个阳性克隆,插入片段大小为300~2 800 bp.②测序:70个阳性克隆代表63个不同的基因.③生物信息学分析:1个基因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34个基因报道与细胞的分化、代谢及信号转导等有关系,与其他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26个基因的生理功能未见文献报道;2个插入片段未发现有同源基因,推测可能为新发现的基因.结论:使用SEREX技术成功鉴定了一组肺癌相关的肿瘤抗原.

  • 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张艳;周慧聪;陈辉;乐晓萍;夏彬;陈香红;张钦宪

    目的:构建针对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mRNA的siRNA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转染细胞中GCS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人GCS mRNA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GCS的发卡状RNA的寡核苷酸,各64个碱基,退火后插入pSUPER EGFP载体重组构建RNAi质粒,进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用脂质体包裹转染入SGC7901/VCR细胞,采用RT-PCR检测GCS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重组构建的载体经酶切鉴定与测序分析,显示特定位点靶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转染SGC7901/VCR细胞后,GCS 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GCSs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可有效抑制人胃癌耐药SGC7901/VCR细胞中GCS的表达,为后续研究及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全反式维甲酸对A549细胞株增殖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建丽;曹婷婷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549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消化后于96孔板上按1×10-5 mol/L,1×10-6 mol/L,1×10-7 mol/L 3组ATRA药物浓度组和空白对照组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ATRA作用2 d,4 d,6 d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②用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1×10-5 moL/LATRA培养24 h后A549细胞胞核形态变化.③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经1×10-7 mol/L,1×10-6 mol/L,1×10-5 mol/L ATRA作用12 h,24 h后A549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TRA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5);经1×10-5 mol/L ATRA处理后的细胞呈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颗粒状或块状荧光.ATRA处理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ATRA可抑制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并通过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诱导细胞的凋亡.

  • 帕金森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视觉诱发电位测定

    作者:邓建中;赵燕民;阎小海;陈品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是否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方法:应用意大利产Reporter型-4通道诱发电位仪对PD患者(男20例,女12例)、非帕金森病患者(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Ⅰ、Ⅲ、Ⅴ峰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 PL)检测.结果:PD患者BAEP异常率为50%,其中Ⅲ PL异常率为22%,Ⅴ PL异常率为19%;Ⅲ PL为(3.87±0.30)ms,Ⅴ PL为(5.79±0.30)ms.Ⅲ-Ⅴ>Ⅰ-Ⅲ为31%;与对照组比较(Ⅲ PL(3.56±0.22)ms,Ⅴ PL(5.48±0.2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5.85;P<0.01).PD患者P100 PL为(105.17±12.42)ms,对照组为(98.62±9.46)ms,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除存在黑质-纹状体病变外,可能还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听觉诱发电位与视觉诱发电位可作为临床评价帕金森病的客观指标.

  • 葛根粗提物和葛根素对胎鼠海马神经元活力的影响

    作者:韩萍;段理清;李娟;余增丽;时宝庆;朱明君;王旗;李文杰

    目的:观察葛根粗提物(CP)和葛根素标准品(SP)对胎鼠海马神经元活力的影响.方法:取孕18 d胎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培养,以不同浓度CP和SP处理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CP和SP的安全剂量范围分别为0.05~12.8 mg/L,0.05~6.4 mg/L.CP浓度≥25.6 mg/L时,SP浓度≥12.8 mg/L明显抑制细胞活力(P<0.01与0.05).结论:一定浓度的CP和SP均可抑制细胞增殖,表现出神经毒作用,CP的安全性高于SP,为葛根及其制剂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小儿血管瘤组织TRAIL蛋白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

    作者:王琪影;牛扶幼;翟晓梅

    目的:探讨小儿皮肤血管瘤各阶段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鲻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增生期、20例消退期血管瘤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RAIL蛋白的相对含量,细胞增殖指数(PI)和细胞凋亡率(AR).结果:增生期血管瘤、消退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TRAIL蛋白的表达分别为1.26±0.56,1.74±0.68,1.00±0.23,PI分别为(40.98±12.02)%,(20.05±3.67)%,(15.64±4.01)%,AR分别为(11.96±4.02)%,(20.29±3.53)%,(6.61±1.29)%.3组间以上3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瘤组织中TRAIL蛋白的含量与AR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TRAIL蛋白诱导的凋亡可能参与了血管瘤由增生向消退的演变,细胞增殖和凋亡平衡关系的改变可能是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 大鼠骨形成蛋白2活性多肽/PLGA-[ASP-PEG]复合物植入异位成骨观察

    作者:段智霞;郑启新;郭晓东;白玉;袁泉;陈顺广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评价自行研制的三嵌段材料PLGA-[ASP-PEG]与化学合成的骨形成蛋白2(BMP2)活性多肽复合物植入大鼠体内异位诱导成骨的能力.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背部消毒,切开皮肤,分离两侧肌间隙,按实验分为4组,按设计分别植入测试材料.A组:BMP2活性多肽/PLGA-[ASP-PEG]复合物组;B组:BMP2活性多肽/PLGA复合物组;C组:单纯PLGA-[ASP-PEG]组;D组:单纯PLGA组.将上述材料用环氧乙烷处理后植入大鼠背部肌肉中,分别于1周,4周,8周,12周和16周处死,进行植入物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CT三维成像观察植入物成骨情况,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及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结果:组织学观察:A组在8周出现新骨形成;B组在12周出现新骨;C组和D组16周未见新骨形成.CT三维成像:16周时,A、B和C组均见新骨形成,骨块大小A>B>C组,D组未见新骨.实时定量PCR:各组均有Col-Ⅰ mRNA和OPN mRNA的表达,A组:Col-Ⅰ的Ct值为(21.67±3.21),OPN的Ct值为(21.72±5.11),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嵌段材料PLGA-[ASP-PEG]及PLGA具有较轻的组织学反应,生物相容性好;BMP2活性多肽能明显诱导成骨;BMP2活性多肽/PLGA-[ASP-PEG]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 乙酰半胱氨酸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及肺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孙振涛;韩雪萍;张水军;翟文龙;宋燕;史冀华;郭文治;李捷;李震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以及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处理对它们的影响.方法:15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B组)、NAC处理组(N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只.C组持续麻醉维持24 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B组应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呼吸、循环支持维持实验动物脑死亡状态24 h;N组于建立脑死亡模型后静脉给予NAC 24 h.脑死亡后24 h取肺脏组织,测定各组动物24 h后BALF蛋白含量,观察肺组织常规及超微结构.结果:C、B、N组BALF蛋白含量分别为(1.14±0.21)g/L,(6.34±1.22)g/L,(2.45±0.36)g/L,B组、N组BALF蛋白含量均高于C组,但N组BALF蛋白含量低于B组(P均<0.05).B组动物肺组织光镜下见肺间质弥漫性水肿,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有渗出液,局灶性肺不张,肺泡萎陷,肺毛细血管充血,肺微血管中有嗜中性粒细胞聚集附壁,肺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存在排列紊乱、消失,微绒毛缺失,板层小体数量减少、脱颗粒,结构有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吞饮小泡.N组光镜及电镜下有轻微病理改变,C组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脑死亡状态可导致BALF蛋白含量增加,肺组织出现损伤性改变,NAC干预处理可降低BALF蛋白含量,减轻肺组织损伤.

  • 兔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获取

    作者:李泸平;杨玉齐;范应中;杨帅平;张春英;张谦;王家祥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高浓度的兔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方法:抽取兔双下肢骨髓,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应用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FGF联合诱导培养传代细胞,观察诱导前和诱导后第2代、3代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对培养所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测CD34、CD133、CD3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培养细胞第2 d出现簇状贴壁生长,第4 d由圆形变成纺锤形,呈条索状排列.与诱导前相比,诱导后第2代细胞CD34、CD133和CD31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诱导后第3代细胞CD34细胞阳性率无明显改变,CD133细胞阳性率明显下降,CD31细胞阳性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兔骨髓源的单个核细胞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诱导所得细胞具有EPC的特性.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37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俊福;蒋欣;武玉东;魏金星;梁宏;赵亚冰;高建光

    自2005年6月以来,作者对37例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26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献;张殿印;杨玉峰

    急性脑梗死病死率、致残率极高,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微循环和神经保护等综合治疗,但迄今为止,均未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1].自由基清除剂是近年来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2].作者分别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单用降纤酶或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各26例,并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 脊髓型颈椎病钛板双向固定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58例体会

    作者:张春霖;姜岩;钟楚楠;辛陆军;娄朝辉;王义生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1],其将椎板维持于开门状态的方法很多,如粗丝线悬吊法、"锚定法"[2-3]以及"桥式植骨法"[4]等.作者采用钛板双向固定法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尤宇;王树凯;张晓峰;韩磊

    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临床比较常见,发生率为0.5%~4%[1-2].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所合并的视神经损伤早期往往被忽略,因而失去了良好的治疗时机.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作者收治了24例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均经颅入路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报道如下.

  •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24例

    作者:胡允梅;张研;田荣

    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作者选用5 g/L罗哌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其对肛门会阴区阻滞的完善程度、大阻滞平面、大阻滞时间等,并与布比卡因相比较,为临床肛肠手术麻醉选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36例临床分析

    作者:骆宝民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属于高侵袭性良性肿瘤,术后肿瘤易复发、易恶变[1].传统手术采用鼻侧切开术进行治疗,损伤大、出血多,同时影响患者容貌,近来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NIP疗效满意[2].1999年至2003年,作者行鼻内镜下NIP切除术36例,报道如下.

  • 美托洛尔抑制开胸手术中肺门操作应激反应10例体会

    作者:杨富林;韩雪萍

    全麻气管内插管和气管拔管可引起剧烈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反应[1].手术中的一些剧烈刺激如劈胸骨,剥离骨膜,游离肺门,腹腔镜气腹等也可以引起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反应,过去常采用加深麻醉的方法来达到抑制应激反应的目的,但副作用较大[2].美托洛尔为心脏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过去常被用来抑制麻醉诱导插管和术后拔管时的应激反应[3].2006年1至5月作者应用美托洛尔抑制开胸肺叶切除术中牵拉肺门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反应,现报道如下.

  • 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53例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万日;赵永福;吴阳

    肝切除术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措施之一,但是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很高,国外报道肝癌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达30%~43%[1-2],国内刘鹏飞[3]报道也达32.01%,以右侧多见.2001年3月至2006年5月,本院共有256例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共发生术后胸腔积液53例,现将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影响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 超声胃镜微探头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02例体会

    作者:郭长青;李建生;陈永忠;史成章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指上消化道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肿瘤、炎性增生以及消化道壁外脏器或肿物压迫等引起的隆起性改变.作者分析在本院行超声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检查结果,评价超声胃镜技术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 糖化血红蛋白的乳胶黏着免疫抑制法测定

    作者:赖泽仁

    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 hemoglobin,HbAlc)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可反映测定前6~12周受检者血糖的平均水平,且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而是反映糖尿病(DM)的药物疗效及控制程度的良好指标[1].

  • 脑裂畸形18例MRI诊断

    作者:张焱;程敬亮;高剑波;杨涛;任翠萍;高雪梅;李荫太;张战利;卢国庆;赵艺蕾;周志刚;郭华

    脑裂畸形为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中严重者,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内衬灰质.脑裂畸形临床较罕见,且症状缺乏特征性.自CT及MR应用于临床以来,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1-2作者收集了2000年至2004年确诊的脑裂畸形18例,对其MRI表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脑裂畸形 MRI 诊断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166例

    作者:赵辉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因能解决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已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但由于术后患者功能锻炼康复不及时可导致肢体功能受限,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1].1996年1月至2005年10月,作者行TKR 166例(187膝),通过系统的护理,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获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投稿须知

    作者:

    关键词: 郑州大学 医学
  • 根尖诱导成形50牙疗效观察

    作者:刘进;石爱梅;刘爱莲

    对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多采用氢氧化钙制剂,但其抗感染作用较弱,渗透差,作用慢,治疗周期较长.作者将日本森田株式会社生产的Vitapex糊剂应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乳腺手术患者喉罩麻醉中瑞芬太尼应用30例体会

    作者:马艳丽

    喉罩相对于气管插管对咽喉部位的刺激较轻,能减轻术后咽喉部不适,故其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1].瑞芬太尼是新型阿片类受体激动剂,药效强、起效迅速、易于控制,常用于气管插管全麻中的麻醉诱导及维持[2],而喉罩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及维持的剂量选择未见报道,为此,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 全身麻醉前长托宁应用20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斯;张卫;李丽伟

    长托宁是新型抗胆碱药,为了解其对心率(fH)、血压(pB)、面色、口干程度和抑制唾液腺分泌的作用,探讨其作为麻醉前抗胆碱药的可行性,作者将其与东莨菪碱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 麻痹性痴呆1例诊治体会

    作者:卜淑芳

    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侵入脑和脊髓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麻痹性痴呆是神经梅毒严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可治的痴呆[1].现将作者接诊的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 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及伤口愈合的影响

    作者:刘爱萍;王志新;汪群英

    输血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然而输血对免疫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受到关注[1].为了解异体血输注对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及伤口愈合的影响,作者对本院55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胃癌 输血 感染 愈合
  • 改良Johnstons术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48例

    作者:张春英;蒋欣;范应中;张谦;李泸平;杨玉齐;杨帅平

    隐匿性阴茎是近10余年来才得到重视的一种小儿先天性阴茎畸形.为寻求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作者根据隐匿阴茎的病理特征,于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改良Johnstons术共治疗48例隐匿性阴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生长抑素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6例疗效观察

    作者:马颖光;夏兴洲;李倩;阎国亭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20%~80%[1],因此进一步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其预后十分重要.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及其类似物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价值,一方面可抑制胰腺腺泡分泌胰酶,另一方面可抑制炎症反应,下调细胞因子表达[2].而前列腺素E1(PGE1)具有改善微循环,下调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再生的作用[3].为探讨SS与PGE1联合应用治疗SAP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 两种疫苗接种方式对206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所产新生儿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王彬;李魏

    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作者对206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所产新生儿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免疫干预,观察不同疫苗接种方式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效果,报道如下.

  • 尿道下裂一期矫治180例

    作者:杨艳芳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发病率逐渐增高[1],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手术矫正是惟一治疗途径.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多,尤其尿道瘘发生率高,已发表的手术方法多达300余种[2-3],但效果均不满意.2003年至2006年本院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尿道下裂18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振动排痰机和人工胸部叩击排痰效果比较

    作者:蔡萍;许爱国;刘淑俊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患者急性发作时常用的祛痰方法为药物配合胸部物理疗法[1].作者比较了机器振动排痰与人工叩击胸部排痰2种物理疗法对COPD患者心率、血压、呼吸、排痰量、护士工作强度等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 法乐四联症术前体肺动脉侧支血管介入栓塞及外科结扎18例体会

    作者:董素强;乔晨晖;张伟华

    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作者应用介入栓塞和(或)手术结扎术处理法乐四联症患者体肺动脉侧支血管1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静脉性脑梗死15例磁共振成像表现

    作者:李永丽;徐俊玲;王凤月;史大鹏

    静脉性脑梗死临床较为少见,多为脑内引流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1],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殊性.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作者总结了2004年至2006年15例静脉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现报道如下.

  • 成人牙周病21例方丝弓矫治体会

    作者:王掌义;彭利伟

    牙周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病越晚、年龄越大的成人牙周问题越严重[1].由于牙齿支持组织的病理性改变致使牙齿出现漂移、松动、扭转、偏斜,出现创伤性咬合,使邻接关系丧失,前牙外扇,出现间隙,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随着口腔正畸科学的发展,正畸治疗已成为成人牙周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2-4].作者近3 a对21例成年牙周病患者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126例疗效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郑瑞锋;樊青霞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有70%~80%无法手术切除[1].放疗是不能手术切除的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998年6月至2000年12月,作者对1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实施三维适形放疗(3-DCRT),现将疗效及临床影响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 1982年至1999年食管癌、贲门癌低发区和高发区患者TNM分期比较

    作者:冯常炜;王立东;侯晓华;李吉林;李学民;刘宾;罗平;王能超;郭军辉;赵建波;宋昕;樊慧;郭涛;张梅;刘保池;吴爱群

    目的:探讨1982年到1999年18 a间中国北方城市食管、贲门癌城市低发区与农村高发区居民中新发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分布特征.方法:根据北京同仁医院和河北磁县人民医院的病例资料记录,动态分析这2个医院18 a间首次确诊时的食管癌和贲门癌TNM分期,并依据TNM分期,将患者分为早期(TNM 0和Ⅰ期),中期(TNM Ⅱa和Ⅱb期)及晚期(TNM Ⅲ和Ⅳ期).结果:18 a间农村居民患者首次确诊的4 928例食管癌(3 074例)和贲门癌(1 854例)中,早期患者仅占5%和2%,95%以上的患者均为中、晚期.城市居民患者首次确诊的751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早期食管癌(14%)和早期贲门癌(10%)均略高于农村患者(P<0.05),但是城市患者中,90%的贲门癌和86%的食管癌患者仍为中、晚期.结论:城市低发区和农村高发区首次就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仍以中、晚期为主,这是导致食管贲门癌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 贲门癌组织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

    作者:邵珊;王立东;李苹娟;吴会芳;宋昕;焦新英;李吉林;樊慧;申秋;张彦霞;范宗民;李琮宇;高珊珊;郭花芹;尹艳春;吴爱群;邢国兰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CA)发生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81例贲门腺癌及其中20例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变化特征,并分析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肿瘤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CA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2%,58/81)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1/20)(P<0.05).GCA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肿瘤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RASSF1A基因甲基化是GCA癌变过程中频发的分子事件,可能在GCA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 青年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蛋白的表达

    作者:吴会芳;王立东;范宗民;高珊珊;任景丽;王俊宽;李吉林;焦新英;刘小莉;邵珊;李琮宇;李苹娟;张彦霞;郭花芹;尹艳春;李江曼;何欣;邢国兰;刘保池

    目的:探讨青年食管鳞癌(SCC)和贲门腺癌(GCA)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蛋白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河南省林州地区青年SCC和GCA组织RASSF1A蛋白表达,将癌组织阳性结果分为弥漫型、灶性、镶嵌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SCC和GCA组织中RASSF1A阳性表达频率均较高(83%(10/12)vs 89%(8/9)),与对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类型并不相同.食管鳞癌以镶嵌型(4例)和灶性(4例)较多,弥漫型(2例)次之;食管正常组织以乳头性(3例)和灶性(3例)较多,镶嵌型(2例)次之,无弥漫型表达;贲门腺癌组织以灶性为主(6例),镶嵌型(2例)次之,无弥漫型表达;贲门正常组织以弥漫型(5例)较多,另有灶性(4例)表达.RASSF1A蛋白表达与SCC和GCA的转移、分化和浸润程度无相关性.结论:RASSF1A蛋白阳性表达是河南高发区青年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和贲门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食管血管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爱群;王立东;党瑞山;刘镇;常志伟;刘宝池;姬瑞娟;黄会龙;龚杰;张传森

    目的:观察食管各部的血管来源和分支分布特点,为食管微创外科的治疗和食管病变机制的分析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50例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和红色乳胶血管灌注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观测食管的动脉来源、血管口径及其分支分布特点.结果:①食管颈、胸和腹部的主要动脉分别来源于甲状腺下动脉、胸主动脉、肋间后动脉以及胃左和膈下动脉的食管支;②分布于食管各部的动脉口径和密度存在差异;③食管的静脉血分别经同名静脉回流至奇静脉和半奇静脉,食管胸部下段的静脉行程迂曲,且口径较粗.结论:①食管各部的动脉口径和穿壁分支密度不同,各来源动脉之间存在吻合;②食管切除术中应保留各部来源的动脉主干,将可有利于植入器官的局部血循环重建,避免食管切除后器官吻合端坏死;③食管胸部中、下段静脉迂曲较粗,呈现淤血征象.

  •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蛋白质组学

    作者:冯笑山;王立东;单探幽;郭涛;李吉林;范宗民;焦新英;常智慧;高社干;韩晶;宋昕;申秋;樊慧;王能超;李韶华;高珊珊;何欣;郭军辉;刘宝池

    目的:对河南省林州地区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和健康人血清(对照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研究,确立食管癌的蛋白质指纹诊断模型,并筛选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采用IMAC3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检测61例食管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芯片检测得到的蛋白质相对含量进行处理及方差分析.并对2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转移组),36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未转移组)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以相对分子质量(Mr)为9 439.58、6 627.21、2 867.65、4 494.08、7 762.68、6 835.32、4 095.94 7种蛋白质组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对食管癌测试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88.5%和82.0%.转移组、未转移组与对照组3组相比,有15种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相比有2种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分别为11 742.48、9 294.44).结论:以上述7种蛋白质建立的诊断模型用于食管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筛选出2种与食管癌转移密切相关蛋白质,后者为进一步建立食管癌转移相关肿瘤标志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 食管癌和贲门癌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

    作者:刘保池;王立东;宋昕;冯凯;韩瑞刚;杨孟选;吴会芳;樊慧;邵珊;张梅;李吉林;范宗民;何欣;申秋;郭军辉;邢国兰;吴爱群

    目的:探讨河南林州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和贲门癌患者编码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第133位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方法,检测11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116例贲门腺癌患者和235名对照组RASSF1A基因型分布.结果:食管癌患者RASSF1A基因(Ser133Ala)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贲门癌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a/Ser+Ser/Ser基因型增加贲门癌的发生危险(OR值=2.06,95% CI=1.09~3.97,P=0.02).结论:RASSF1A第133位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改变与贲门癌的发生有关,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无关.

  •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生部位分析

    作者:王立东;李吉林;张彦霞;焦新英;王俊宽;杜娴娟;吴会芳;范宗民;何欣;宋昕;申秋;樊慧;高姗姗;常扶保;常智慧;吴爱群;邢国兰

    目的:分析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生部位及其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加深对贲门癌,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以及食管下段原发性腺癌分类和分型的认识.方法:以食管鳞状上皮和贲门柱状上皮交界部的齿状线为参照,将贲门癌区分为4-种类型:A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下方;B型:肿瘤2/3位于齿状线下方;C型:肿瘤1/2位于齿状线下方;D型:肿瘤1/3位于齿状线下方.分析比较河南贲门癌高发区595例贲门癌患者肿瘤发生部位的分布特征.结果:595例贲门癌患者中,男女性比例为3.5∶1.男性和女性贲门癌发生部位均以A型和B型为主(>95%),高于C型和D型(P<0.05).青年贲门癌患者以A型为主(78%),高于中老年患者(P<0.05).除男性和女性30~年龄段A型多于B型(P<0.05),女性60~年龄段B型多于A型(P<0.05)外,其余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A型和B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95%以上属A型和B型,主要发生于解剖学贲门部位,与西方国家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发生部位明显不同,建议将贲门癌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进行研究.

  • 不同胎龄胎儿食管上皮与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p16和PCNA的表达

    作者:邢国兰;王立东;郭军辉;郭涛;聂春红;李琮宇;孙哲;李江曼;范宗民;李吉林;何欣;申秋

    目的:分析胎儿食管上皮发育与成人食管上皮癌(esophageal carcer,EC)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p16,PC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RT-PCR方法比较不同胎龄(3~5月18例,6~9个月8例)食管上皮和67例正常成人食管上皮、56例基底细胞增生、36例不典型增生、44例高分化、22例低分化食管鳞癌癌组织中p16和PCNA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特征.结果:随胎儿胎龄增加,p16和PCNA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但成人食管正常上皮p16阳性表达率较高,随病变程度加重,p1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而PCNA蛋白与此相反,随病变程度加重,PCNA蛋白阳性率均明显升高.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32%vs 9%,x2=13.426,P<0.05).胎儿食管上皮发育和成年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p16和PCNA mRNA表达与上述蛋白表达特点相似,即随胎龄增加,p16和PCNA mRNA表达均呈升高趋势,而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16 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68% vs 32%,x2=32.059,P<0.05),PCNA mRNA表达与此相反(11% vs 59%,x2=28.647,P<0.05).结论: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和成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16和PCNA表达,这种不同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不同分化结局的分子机制之一.

  • 食管癌组织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

    作者:张彦霞;王立东;吴会芳;邵珊;范宗民;李琮宇;李苹娟;何欣;高珊珊;焦新英;李吉林;宋昕;郭涛;申秋;樊慧;刘保池;吴爱群

    目的:检测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变化.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79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20例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并观察食管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79例食管鳞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67%,53/7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5%,3/20).食管癌组织中不同年龄、分化程度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分期间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同一个体癌组织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0%(10/20)vs 15%(3/20))(P<0.05),仅3例同时出现甲基化,一致率为15%.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食管鳞癌频发的分子事件.食管鳞癌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并且和年龄、分化程度有关.

  • 贲门癌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梅;王立东;王俊宽;郭涛;冯笑山;李寒冰;李琮宇;李吉林;焦新英;范宗民;何欣;樊慧;申秋;郭军辉;罗平;王能超;吴爱群;邢国兰

    目的:检测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37例贲门癌患者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贲门正常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从正常组(1/30,3%)→不典型增生组(4/16,25%)→贲门癌组(16/30,43%),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升高趋势(x2=10.991,P<0.05).结论:COX-2可能在贲门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河南汉族深静脉血栓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844ins68多态性检测

    作者:贺颖;于海东;连建华;齐华;郑红;董子明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方法,对103例河南汉族DVT患者和250例健康对照进行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结果:河南汉族人群CBS 844ins68共存在2个等位基因(D和I)和3种基因型(D/D,I/I和I/D).DVT组与对照组相比,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S基因844ins68多态尚不能作为河南汉族人群DVT发病的遗传风险因子.

  • 河南汉族正常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4a/b VNTR多态性分布

    作者:杨冬之;于辉;赵洛沙;刘传红;连建华;焦昆立;郑红

    目的:研究河南汉族正常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4内含子数目可变性串联重复序列(4a/b VNTR)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并分析496名河南省汉族正常人eNOS基因4a/b VNTR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河南汉族正常人群eNOS基因4a/b VNTR的a/a、a/b、b/b、b/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0%、14.32%、84.68%和0.40%;河南汉族正常人群a/a+a/b基因型频率低于韩国人(x2=5.185,P<0.05)和意大利白种人(x2=20.573,P<0.01).结论:河南汉族正常人群eNOS基因4a/b VNTR基因型分布不同于韩国人和意大利人.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蛋氨酸合成酶基因A2756G多态性检测

    作者:宋波;李艾帆;郑红;连建华;张世峰;贺颖;齐华;王茜;许予明

    目的: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蛋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多态性.方法:运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5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5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MS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组MS A2756G 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9%、10.7%和0.4%,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2%和5.8%.对照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4.6%、15.0%和0.4%,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1%和7.9%.2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基因A2756G多态可能不足以构成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一个独立的遗传危险因子.

  • 河南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检测

    作者:于海东;齐华;连建华;贺颖;郑红;董子明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与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R353Q、5'F7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运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103例DVT患者和2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FⅦ基因R353Q、5'F7多态性分析.结果:2种多态性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DVT组和对照组R353Q、5'F7 2种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多态性可能不是河南汉族人群DVT发病的遗传学风险因子.

  • 河南汉族布-加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4a/b VNTR多态性分布特征

    作者:连建华;贺颖;于辉;齐华;于海东;郑红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4内含子数目可变性串联重复序列(4a/b VNTR)多态性与布加综合征(B-CS)的相关性.方法:河南汉族正常人60例,B-CS患者40例,取2组外周血,PCR法扩增e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特异片段,对2组VNTR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NOS基因VNTR均存在a、b 2种等位基因以及a/b、b/b和a/a 3种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CS组eNOS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NOS基因4a/b VNTR多态可能不是河南汉族人BCS发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

  • 河南汉族冠心病患者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检测

    作者:焦昆立;赵洛沙;于海东;于辉;刘传红;郑红

    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208例CHD患者和500名健康人(正常组)MTHFR C677T基因多态.结果:MTHFR基因第677位存在2种等位基因(C和T)、3种基因型(C/C、C/T、T/T).CHD组C/C、C/T、T/T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4%、45.7%、38.9%,T等位基因频率为61.8%,C等位基因频率为38.2%;正常组C/C、C/T、T/T型频率分别为35.6%、44.0%、20.4%,T等位基因频率为42.4%,C等位基因频率为57.6%.CHD组T/T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可能与河南汉族人群CHD的发生有关.

  • 河南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844ins68多态性检测

    作者:李艾帆;宋波;张世峰;贺颖;连建华;齐华;刘新生;郑红;许予明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方法对5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5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检测.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D基因型频率为96.88%,I/D型频率3.13%;对照组分别为97.20%和2.80%;患者组和对照组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56%和1.40%.2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S 844ins68多态性可能不足以构成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冠心病和深静脉血栓患者蛋氨酸合成酶基因A2756G多态性检测

    作者:齐华;贺颖;于海东;焦昆立;连建华;赵洛沙;郑红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及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蛋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的多态性.方法:运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103例DVT患者、208例CHD患者和250例健康对照进行MS基因A2756G多态性分析.结果:DVT组A/G+G/G型频率为10.7%,低于对照组的19.6%(x2=4.114,P<0.05),但2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G/G型可能对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保护性作用,该型的分布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异.MS基因A2756G多态可能不是河南汉族人群CHD发生的遗传危险因素.

  • 河南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R353Q多态性检测

    作者:连建华;于海东;李艾帆;张世峰;宋波;齐华;郑红;许予明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R353Q的多态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560例健康对照组和5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Ⅶ基因R353Q多态性.结果:FⅦ基因第353位存在R、Q 2种等位基因,以及R/R、R/Q和Q/Q 3种基因型.患者组Q等位基因频率和R/Q+Q/Q型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河南汉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R353Q多态性,其中Q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保护因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z1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